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研究论文免费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研究论文免费

发布时间: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研究论文免费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发展,迅速缓解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贫困问题。与此同时,农村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农村地区的文盲率迅速降低,人均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在当今的经济转型期,农村的义务教育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城乡的教育差距依然比较大,地区之间教育差距也比较大,教育经费投入不够,这些都是农村义务教育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农村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依然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文化大革命之前,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其严重的破坏作用,我国的农村教育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教育体制进行了根本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1986年,中央颁布了《义务教育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制度。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农村的义务教育包括两个阶段,即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前者相当于小学六年制教育,后者相当于初中三年制教育,两者加起来即通常讲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球九个人口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截至到2001年底,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已达90%以上,义务教育的发展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状况。1、 农村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第一,明确了各级政府在教育改革中的职责,国务院主要负责制定义务教育的政策和大政方针,省级政府主要负责对省里的义务教育进行宏观上的管理,并承担必要的财政支出。县级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县里的教育发展规划,并负责承担权限的基础教育经费。乡镇政府负责设立管理教育的机构,并筹措本乡镇的教育经费。此外,村是基层自治组织,在义务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它主要负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管理好学校的财产,监督学校工作等方面。第二,保证了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的渠道为辅。如教育法中就规定了在校学生的平均教育经费必须逐步增长,教育财政投入必须高于其他的财政经常性投入。教师法中也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不能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第三是明确划分了义务教育普及的阶段,全国的义务教育发展被大致分成三类地区,一类是沿海各省的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的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义务教育已经基本上普及。第二类是广大中等发展程度的镇和农村,在这些地区,小学义务教育基本上普及,但初中义务教育做得还不够好。第三类是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在这些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做得很不好,国家应给予大力的支持。2、目前仍存在的问题虽然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义务教育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异从师资力量上来看,城市和乡村的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相差不大,但是城市的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要超过农村。在初中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初中教师的学历平均合格率低于城市的初中教师学历平均合格率。城市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是农村的两倍。此外,在地区之间,师资力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东部地区的教学质量较好,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也比较高,基本上可以跟城市相比。但在西北地区一些极为偏僻的地方,由于经济及其落后,教师的月工资只有几百元。所以,学生只能聘请一些民办教师,这些教师常常身兼数职,同时教授多门课程,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此外,从教师负担学生的数量来看。城市和农村的小学专职教师负担学生的数量都呈下降趋势,这有利于老师更有针对性的教授课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初中教育方面,农村的中学专职教师负担学生的数量要高于城市初中教师负担学生的数量,这不利于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政府部门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也无法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中国,有60%以上的人口住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本应成为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但是随着义务教育方向的调整,目前教育经费不断向高等教育投入,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也不断向城市倾斜,如此一来就造成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面临着经费短缺问题。此外,随着农村的税费改革制度的实行,在农村教师的工资中,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被取消了,乡政府不再直接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费用,这个担子基本落在了县政府的身上,这使得有些地区的县政府不堪重负,难以兑现教师的正常工资,从而不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为了及时发放教师工资,有些学校变相从学生那里收取各种费用,这样就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二、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分析以上状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而引起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究其根本则是体制和制度上的问题,体制和投入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大问题。1、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仍然比较大。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是以牺牲农村经济为代价的。由于城市的经济发达,稍有能力的农民都去城市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虽然打工者可以赚钱回农村来补贴生活,但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促进。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农村的义务教育自然不能很好的发展。最近,我国已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必要的重视。2、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国务院曾就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作出规定:“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曾经使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只承担城市的义务教育经费,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费用一般由县级政府来承担。于是,县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就成了决定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两次税费改革后,县政府已无法承担起沉重的财政责任。这样的话,农村教师由于工资收入缺少来源,就只能纷纷外出打工,从而造成了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农村义务教育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基础薄弱,难度很大,只依靠县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自上而下的关心和支持。3、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农村的基层领导对于义务教育的战略地位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视为一个包袱,对上面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甚至通过造假的手段提高教育普及率调查。检查合格之后就出现松懈的情绪,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明显不足。这将大大阻碍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此外,教育产业化改革之后,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很多农村家庭不愿面对这样的风险,情愿让孩子早日参加工作。而且由于乡镇企业的调整,再加上自然灾害和税费制度的改革,农村家庭的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有些甚至还呈下降趋势,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目光短浅,认为让不让孩子读书是自己的私事,这些家长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这也是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所以教育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首要问题。如果不将农村经济和教育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更不会有我国的腾飞。因此大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1 改变观念,提高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历史上美国对英国的经济超越,日本对美国的经济超越,亚洲四小龙对西欧的经济超越,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非常重视教育,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劳动、土地等物力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是一种更为重要,而且投资收益更大的资本。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方面,而人才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水平。可以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目前很多国家都实行了12年制的义务教育,我国如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尽快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此外,教育部门应向农村地区认真的宣传《义务教育法》。尤其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应尽可能防止学生辍学问题。2、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的经济,政府部门应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目前我国农村经济还很不发达,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应多向农村倾斜。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引导,用城市的资源来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城市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只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应多转移到知识扶贫上来。城市的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参与农村的教育体制改革,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的转化为农村的生产力,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其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各级政府还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向农村地区定期培养输送合格的教师,发达地区应做好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援对口工作。此外,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农村流动人口,对于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来说,义务教育有时只是空话。城市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3、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义务教育需要足够的经费作为支持,政府部门是经费投入的主体。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还应调整支出的结构,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可以及时、足额发放。第一,人力资源是全社会的共有资源,农村的人力资源除了给农业生产提供后备力量之外,更多的是给城镇化、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因此农村的人才培养不能指靠农民自己来承担,而应实现城乡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应统筹教师的工资、学杂费用等,保证农村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第二,在教育投入体制没有深入改革之前,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分级负担教育经费,改变过去由县级政府承担所有费用的局面。中央可以保证教师的工资发放,省级政府可保证给学生免费发放教材,县乡级政府保证学校的日常运转。这样就可以解决税费改革之后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第三,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应进行专项拨款,帮助贫困地区解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所留下的债务问题,其他有经济能力的县乡级政府也应承担部分债务转移的责任,避免让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背负沉重的历史负担。第四,学杂费用应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不能用于发放教师的工资或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部门应对这部分的费用作严格监督,还应对学校有关的税费进行减免,为教育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4、改革人事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农村地区的学校人事制度不够合理,比如有些地方的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五十岁以上教师比重偏大,而且学校待遇很低,很多优秀的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农村教育事业。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应加大创收,提高教师的待遇。积极向社会呼吁,争取来自各界的支持,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加大农村教师的创收。保证教师的待遇跟当地公务员等同,重视教师的身体保健、医疗等问题。其次应提高农村教师的编制数量,启动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制度,对于相对较差的农村教师,可以先让其到先进的学校挂职锻炼,积累教学经验。此外,在提高教师经济待遇的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工作,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评比表彰、事迹宣传等方式,引导教师的需求层次向高层次的精神水平发展,弘扬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最后,还应鼓励教师参加合格学历的进修,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还应鼓励教师参加地方组织的各类培训,使农村教师较快的接受新的知识、信息和新的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29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1.49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11.7倍、9.9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2.5∶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17.07 美元的回报, 其中 4.17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12.9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10.2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至1.3%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62.16%。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6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2007.3:7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研究会论文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29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1.49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11.7倍、9.9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2.5∶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17.07 美元的回报, 其中 4.17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12.9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10.2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至1.3%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62.16%。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6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2007.3:7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质量现状思考

论文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关注的重点将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和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学校,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而,在此阶段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困难。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这些年农村的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仍是远远低于城市教育事业费用支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都非常缺乏,甚至有的学校连教室都还是危房。试想,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何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说,正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学师资薄弱,制约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素质是制约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民办、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基础教育。现任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较难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虽然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过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和公办专任教师的严重短缺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健康发展。

(2)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上一级学校,或是调离现有教育教学岗位,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师资力量。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换散,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教师素质与能力水平偏低。我国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需求。近年虽然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而且不少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与其所授科目不配套。

3.新课程改革的“城市取向”并不适应农村小学。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有明显的“城市取向”,无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这无疑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加之农村学校课程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长还是行政干部、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农村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将学生送出“农门”,进入大学,或进到城里。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农村教师和学生心中。而且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4.教学缺乏规范管理。

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过于重视县一级中心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村小当作小儿科,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沿袭旧制,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而现今许多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度和效果,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二、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仅应从制度、机制上来改革,还应从人们的观念上来更新。因此,就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呈现的状况来看,理应从以下入手。

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经费短缺带来的困难是农村最大困难,无外乎是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的缺乏。构建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下限”投入是当务之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理应法制化,而且要重视农村地区差异,按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的状况。

2.提高师资,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引导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在切实落实工资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补助待遇的同时,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医保、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增加教师的发展机遇。二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三是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整合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应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国家制定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应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版本中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二是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入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4.规范管理,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学校管理层要积极为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改变落后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而努力,尽力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办好学校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5.转变观念,学校、家庭相互支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家长在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就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因此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农村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07,(11).

[2]高尚刚.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9).

[3]彭波.湖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1).

义务教育政策小论文格式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29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1.49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11.7倍、9.9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2.5∶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17.07 美元的回报, 其中 4.17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12.9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10.2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至1.3%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62.16%。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6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2007.3:7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标准的教育论文应该包含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等内容。

教育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题目,黑体3号。

2、工作单位、作者姓名、地址、电话、邮箱、邮编,小4号楷体加粗。

3、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四个字,黑体4号,300字以内。内容摘要具体内容,小4号楷体加粗。

4、主题词:“主题词”三个字,黑体4号。主题词具体内容,小4号楷体加粗。

5、正文:宋体小4号,2000—5000字为宜。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黑体4号,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农村义务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漫谈》

摘要:长期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采取多种 措施 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摆在广大农村学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现实课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感焦虑,下面就农村学校教育发展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中国分类号:G512.3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总体看来,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教学点教师,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除了统发的财政工资外,基本上无 其它 收入。

二、现状成因

1、工作环境因素

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在农村学校来,办公条件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而有的教师面对着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再象以往那样的耐心,对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效果没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对周而复始的劳动感到厌烦,缺失了工作热情。

2、职业及教师专业素质因素

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师又是一种多角色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是近年来师范院校办学越来越市场化,师范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生质量下滑,新教师的源头导致教师素质整体质量在下降。二是教师参加工作后的学历进修走过场,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手段单一、资源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不能跟上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四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精神,能真正把教书当一门学问来做的教师不多。靠 经验 站在讲台上,吃老本,思想封闭,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把以前的一整套 方法 全都抛掉,确实不适应,农村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还不太适应,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又不重视专研,所以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不好,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3、思想道德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作风的影响和渗透,个别教师沉迷赌博、不务正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甚至有道德败坏的案例发生。而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教师聘任制已实施多年,但是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教师违纪了,学校没有权利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即使有校长大着胆子处分一两个教师,但这种处分的震慑力并不大,这部分教师认为校长拿他不敢怎么样,任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4、专业结构失衡

在农村学校,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极为普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低。农村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学校专业教师极少,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语文教师教英语、教数学,一个专业 毕业 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因素

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原因,综合素质往往不随人意,学生越来越难教。目前留守学生占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私、冷漠、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较重。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老师不厌其烦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家长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家长法纪观念淡薄,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无法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学校教育与 家庭教育 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6、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的收入分配还不够合理

国家虽然多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但总的幅度不大,人均收入较公务员等其它行业以及城市学校仍然偏低,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落户农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举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一是要加强教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二,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沟通使教师乐于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取得老师信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缓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让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职称聘任和工资待遇上实行能上能下,在用人上能进能出。

(二)扭转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多种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调配上要充分尊重学校意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尽量让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办好教师阅览室、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考试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实行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城市学校定期到结对学校培训教师,结对学校适时组织教师到结对的城市学校学习、听课,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尽快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为农村学校建设及教师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关键。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和发展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任务繁重,肯定会阻碍重重,但是,教育的振新,国家的发展,唯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勇敢前行。

振新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新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学校层面,必须加强教师管理,作为政府层面,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农村义务教育对策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29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1.49倍。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毕业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措施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

3. 农村小学教育的有关论文

4.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

5. 浅谈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研究论文

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质量现状思考

论文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关注的重点将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和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学校,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而,在此阶段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困难。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这些年农村的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仍是远远低于城市教育事业费用支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都非常缺乏,甚至有的学校连教室都还是危房。试想,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何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说,正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学师资薄弱,制约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素质是制约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民办、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基础教育。现任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较难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虽然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过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和公办专任教师的严重短缺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健康发展。

(2)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上一级学校,或是调离现有教育教学岗位,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师资力量。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换散,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教师素质与能力水平偏低。我国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需求。近年虽然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而且不少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与其所授科目不配套。

3.新课程改革的“城市取向”并不适应农村小学。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有明显的“城市取向”,无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这无疑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加之农村学校课程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长还是行政干部、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农村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将学生送出“农门”,进入大学,或进到城里。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农村教师和学生心中。而且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4.教学缺乏规范管理。

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过于重视县一级中心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村小当作小儿科,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沿袭旧制,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而现今许多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度和效果,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二、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仅应从制度、机制上来改革,还应从人们的观念上来更新。因此,就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呈现的状况来看,理应从以下入手。

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经费短缺带来的困难是农村最大困难,无外乎是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的缺乏。构建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下限”投入是当务之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理应法制化,而且要重视农村地区差异,按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的状况。

2.提高师资,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引导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在切实落实工资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补助待遇的同时,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医保、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增加教师的发展机遇。二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三是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整合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应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国家制定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应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版本中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二是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入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4.规范管理,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学校管理层要积极为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改变落后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而努力,尽力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办好学校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5.转变观念,学校、家庭相互支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家长在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就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因此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农村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07,(11).

[2]高尚刚.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9).

[3]彭波.湖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1).

农村义务教育落后毕业论文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为了促进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给出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水平较低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37.8%和45.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和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分别占22.3%和28.8%;教具、墨水、纸笔、粉笔不足的分别占到32.55%和35%。截止2002年底,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6省市以外,全国其他地区中小学D级危房总面积为4000万平方米。”[1]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的不断增加,危房面积在逐年减少,基本的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但现有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机房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很难普及和应用,再加上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

农村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据农村教师队伍目前的状况,远远没有达到农村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

首先,农村教师短缺以及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缺乏,不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教师结构老龄化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一些教师已不再胜任教学工作,而由于受当地财政水平的影响,师范类毕业生和正规本科毕业生愿意到农村进行教学的却聊聊无几。因此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次,对农村教师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致使农村教师代课现象普遍,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农村,教师的工资与城市教师相比普遍较低,而随着居民消费指数的不断上涨,一些农村教师对目前的生活现状越来越为之不满。迫于生计,一些教师将自己的教学任务交给一些并无教学资格的人,而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别的事情,每月只需支付一些代课费用。从代课这一现象一方面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的待遇需要加以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要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在岗抽查和教学水平的定期评估,严查教师找人代课的现象,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近些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以及收入低等现象致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因此产生了学习无用或让子女提前就业学门手艺的想法,所以就导致了大量学生辍学和厌学现象的发生。在广大农村,读书无用论至今仍被一些家长认同并加以推崇。虽然也有许多农民希望子女成才,但因受到农村的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学生仍无缘和城市学生一起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四)外出民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

对于留守子女的定义,学术界一般将其界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已有2295万的留守子女,占到农村同龄人口的20%。与此同时,学生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比例占外出民工总数的56.70%,是外出打工家庭总数的一半;而在父母一方外出打工中,父亲外出打工数明显多于母亲。统计结果还显示外出民工家庭教育中进行隔代教育的占留守儿童总数为41.24%,而长期处于这种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懒惰、自私 、的 习惯,同时也更容易忧郁和自卑。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这些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日益成为教育界以及学术界广泛探讨的话题。

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较低仍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严格实施教师资格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帮扶工作等。

(二)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培养学生也不仅仅只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家长的职责。只有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在广大农村,因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在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要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使农村家长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培养。

(三)开展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因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作为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多进行师生交流。通过一些积极的交流,可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的加以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同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集体中感受温暖。

(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影响来塑造和培养学生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矛盾的自我疏解以及自我控制。广大家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五)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选择。

所谓寄宿制学校,是实行全日制、封闭式的管理,对在校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统一管理的学校。寄宿制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的生活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留守儿童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寄宿式学校是当前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中央和各地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2006年,全国小学寄宿生人数达704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6.6%,西部地区小学寄宿生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初中阶段寄宿生总规模已达222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7.3%,中西部农村初中寄宿生分别达到44.9%和52.4%。”[3]

随着寄宿制学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将会摆脱隔代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寄宿学校学校中充分体验学校教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健康茁壮的成长。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它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到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增强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与改革并举,努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唐斌.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2007.

[3]杨东平.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

农村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情况却不容乐观。无论教学质量还是学校的管理,都因为经济水平以及地区上的差异与城市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农村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在当前应该要加强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村学子未来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提供帮助。

1、农村学校管理问题概述

1.1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现状来看,其管理理念还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这种理念是极为落后的,对于农村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毫无帮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当中,是相当教条的,着重统一而忽视个性,重视服从而忽略交流,重形式更甚于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学校的管理十分呆板沉闷,同时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也毫无帮助。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质量,就必须要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理念。

1.2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从目前农村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阻碍农村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农村学校的管理过程当中,大多是依靠着生硬刻板的制度来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为被动,同时也是处于一个被检查者的位置。学校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师的教案书写、课堂授课甚至是布置作业的多少与次数都会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一来,就会大大打击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进行教学,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1.3缺乏有效的管理

缺乏有效的管理是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情况来看,却极为缺乏这种指导。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善,对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从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当前有许多农村学校虽然要求了教师提交工作计划,但是对于教师所提交的工作计划并不重视,只是注重形式上的工作计划而已。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大大缺失,造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低效和低质。

1.4缺乏创新意识

对于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然而,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状况来看,创新意识的缺乏却让人心惊。大部分学校的管理人员在学校管理工作当中都只是依靠以往的形式和规章制度来进行,导致学校的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脱节,不仅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影响,同样也十分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1.5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之所以农村学校的义务教育质量一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农村学校中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仅针对的是教师,同时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学校更加重视的量级的工作,比如说发表论文的数量、课题研究的数量以及辅导学生作品获奖的数量等。而对于质的工作,却极为忽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量而产生的投机行为。从而使得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显著提高。除此之外,针对于学生,在城市学校开始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时,农村学校依然是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好坏,这样一来就十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

1.6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

一直以来,在农村学校当中,管理手段的应用都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状况,首先是因为农村学校无论是在资金、师资力量上都与城市学校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样一来,就导致农村学校对先进管理手段认识上的匮乏。其次,即便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先进管理手段给学校所带来的好处,但是由于经济、师资、所处地区等客观上的因素,导致学校无法将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学校管理当中,从而对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2、加强和改善农村学校管理的实践探索

2.1农村学校管理的强化方法

要想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现状,加强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那么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一来,才能让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更有目的,同时根据学校实际的情况,以及教师、学生的意见来改善学校的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管理。其次,还有一点就是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工作。这是因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对学校的管理,还是对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最后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展示机会,无论是公开课还是优质课评选,这样都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2.2农村学校管理中陶行知管理思想的应用

要想将陶行知管理思想更好地应用在农村学校管理当中,那么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以校长为代表,多方参与的科学民主学校管理机制。这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学校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进行分离,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出现,这样一来才更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听从多方的声音,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质量。其次,学校管理者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的现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政策,帮助学校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够让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更好地发展。第三,学校一定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通过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让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同时根据规章制度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最后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合理使用办学经费,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在农村学校的办学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农村学校办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经费用在刀刃上,以此来提高办学效益,这样才能为学生与教师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3、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方式解读

3.1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要想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那么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在农村学校当中,由于资金的匮乏以及师资力量的缺少,导致农村教师所掌握的教学资源十分稀少。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一定要加强教师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学校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开发信息中心,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3.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最为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首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反对任何教学过程中形式化、教条化以及传统化的教学方式。要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更加和谐、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学校一定要提高教师的质量,可以开展不同的交流会或者是座谈会,让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后,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者还需要组织不同的教研活动,对当前农村小学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构,这样才能更加详实地掌握农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尽快改善当前的状况,才能让农村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需要对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入手,改善管理现状,并且将陶行知管理思想应用到其中。除此之外,还需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提升,根据这一问题则可以采用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子创造更加明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保全,殷中木,赵孟桃.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4(2).

[2]向威宇.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00264-00264.

[3]刘彦红.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中文信息,2016(5).

[4]阿不力米提司马义.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2016(5):00066-00066.

[5]魏学龙.浅析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267-00267.

[6]管建宏.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人间,2015,188(29):105-105.

[7]麦麦提吐逊阿布都热依木.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

教育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漫谈》

摘要:长期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采取多种 措施 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摆在广大农村学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现实课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感焦虑,下面就农村学校教育发展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中国分类号:G512.3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总体看来,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教学点教师,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除了统发的财政工资外,基本上无 其它 收入。

二、现状成因

1、工作环境因素

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在农村学校来,办公条件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而有的教师面对着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再象以往那样的耐心,对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效果没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对周而复始的劳动感到厌烦,缺失了工作热情。

2、职业及教师专业素质因素

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师又是一种多角色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是近年来师范院校办学越来越市场化,师范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生质量下滑,新教师的源头导致教师素质整体质量在下降。二是教师参加工作后的学历进修走过场,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手段单一、资源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不能跟上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四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精神,能真正把教书当一门学问来做的教师不多。靠 经验 站在讲台上,吃老本,思想封闭,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把以前的一整套 方法 全都抛掉,确实不适应,农村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还不太适应,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又不重视专研,所以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不好,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3、思想道德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作风的影响和渗透,个别教师沉迷赌博、不务正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甚至有道德败坏的案例发生。而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教师聘任制已实施多年,但是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教师违纪了,学校没有权利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即使有校长大着胆子处分一两个教师,但这种处分的震慑力并不大,这部分教师认为校长拿他不敢怎么样,任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4、专业结构失衡

在农村学校,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极为普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低。农村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学校专业教师极少,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语文教师教英语、教数学,一个专业 毕业 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因素

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原因,综合素质往往不随人意,学生越来越难教。目前留守学生占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私、冷漠、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较重。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老师不厌其烦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家长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家长法纪观念淡薄,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无法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学校教育与 家庭教育 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6、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的收入分配还不够合理

国家虽然多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但总的幅度不大,人均收入较公务员等其它行业以及城市学校仍然偏低,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落户农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举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一是要加强教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二,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沟通使教师乐于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取得老师信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缓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让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职称聘任和工资待遇上实行能上能下,在用人上能进能出。

(二)扭转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多种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调配上要充分尊重学校意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尽量让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办好教师阅览室、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考试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实行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城市学校定期到结对学校培训教师,结对学校适时组织教师到结对的城市学校学习、听课,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尽快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为农村学校建设及教师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关键。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和发展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任务繁重,肯定会阻碍重重,但是,教育的振新,国家的发展,唯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勇敢前行。

振新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新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学校层面,必须加强教师管理,作为政府层面,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农村义务教育对策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29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1.49倍。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毕业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措施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

3. 农村小学教育的有关论文

4.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

5. 浅谈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研究论文

  • 索引序列
  •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研究论文免费
  • 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研究会论文
  • 义务教育政策小论文格式
  • 农村义务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农村义务教育落后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