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的毕业论文可以写中韩文化对比,跟你一个专业,我也是当时无法下手,让莫文网帮忙解决的,很靠谱的说中韩量词对比研究——369个韩语量词为中心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语的对比研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汉韩语“做/(?)(hada)”对比与偏误分析汉韩语拟声词对比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对比研究汉语介词与韩语副词格助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以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为例汉语介词“从,在,对,给”与相应的韩语表现对比分析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汉语和韩语否定词对比分析汉语“吃”与韩语“(?)(meokda)”的对应关系研究韩语汉语十二生肖词语及其文化比较研究汉语“比”字句与韩语相关句式的比较研究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汉语空间介词“从、由、在、到”与韩语相应表达方式的对比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汉语与韩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的对比研究基于中韩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动介兼类词研究汉语含有“V着”的结构与韩语对应形式的研究汉语状态词与韩语拟态词比较研究——以表示颜色的状态词为主韩语固有动词在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汉语介词与韩语助词对比研究——以“在、跟、对、从”为例汉语表时空的介词与韩语对应助词的比较及偏误分析汉语情态动词“能”与韩语相应情态表达对比研究汉语介词与韩语助词的对比研究韩语与汉语中的同形异义词及其教学策略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韩语汉字词在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对策韩国初高中汉语教材的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比较分析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论韩语汉字词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汉、韩语同素异序词对比研究汉语韩语否定时态对比研究汉韩语人称名词后缀的比较分析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存现句研究汉语补语在韩语语法体系下的对比表达探究
如果你是在中国念大学,一般的大学都会买一个账户,你问问老师或者同学。
我有手把手教写韩语论文系列,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这里只能摘录一下简单来说:1. 从流程上来说是:交题目,交提纲,交论文,面谈修改面谈修改面谈修改。。。通过。2. 从步骤上来说,一篇韩语毕业论文论文的完成是1.选题目,2整理资料,3写提纲,4组织正文,5排版,6根据导师要求修改,7完成。
介词是标记动作相关的语义角色,和名词短语一起合成介词短语,比如在昨天,用这个,跟他,为了母亲,里面的在,用,跟,为了都是介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和句子的,比如我和你,痛并快乐着,真实而伟大,这里的和,并以及而是连接词的;因为努力,所以成功,这里的因为和所以是连接句子的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论文主题词】 现代汉语语法;比较;解读
【论文摘要】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4、①“沛公安在”;②“一言以蔽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何陋之有”。以上所列四类句式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宾语前置,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辨析。如“沛公安在”一句中“沛公”为名词,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在”为介词,表示处所。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在让学生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举出一个相类的现代汉语常式句,如“你在哪里?”与“沛公安在”进行比较:“在哪里”与“安在”的意思一样,但前者是“介词+宾语(疑问代词)”,后者是“宾语(疑问代词)+介词”,显然后者把“宾语”前置了。同样“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中,构成该句的每个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人不我欺”这种说话的方式却大为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教者可举一相类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如“他不欺我”,“他”是主语,“欺”是谓语,“我”是宾语。两相比较,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不我欺”是把宾语“我”放在了谓语动词前面,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习惯之一,是为了强调宾语。可见,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认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句意,快速翻译句子,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二、把现代汉语的词法与句法知识相结合,快速解读句子,全面理解文意
以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第一段为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理解这段文字时,教者可让学生有意识地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并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加以分析。这段文字绝大部分实词含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鼓”、“是”、“鸣”、“名”用法比较特殊。我们可以用词法知识进行分析。“鼓”现代是名词,而在“微风鼓浪”一句中,“鼓”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陈述“微风”,支配宾语“浪”,意为“鼓动”。“是”现代是判断词,而在“是说也,人常疑之”一句中,“是说”是偏正短语,是“之”指代的对象,作“疑”的宾语,“是说”应是名词性偏正短语,“是”是代词,限制“说”,意思是“这个”。“鸣”是动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一句中,“鸣”后省略代词“之”。补充完整后的句子应是“虽大风浪不能鸣之(钟磬)也”。按照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该句主干为:浪鸣之。可以看出主语“浪”和宾语“之”之间产生了“主语使宾语怎样”的意味,据此可以判断“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可理解为“使……鸣”。“名”,现代是名词,在“而此独以钟名”一句中,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看出:“名”处在谓语位置,作谓语。但依据现代汉语的词类知识名词一般不作谓语,由此可推断“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意为“命名”。
同样,用句法知识比较分析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多数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一致。而“得双石于潭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两句的表达习惯就与现代汉语不一样。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古汉语的特殊句式,教者可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分析。“得双石于潭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李渤”,承前句省略,谓语是“得”,宾语是“双石”,这三个词按现代汉语常式句表达习惯组成一句话就是:“李渤得双石”。而原句中“于潭上”是个介宾短语,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据此,“于潭上”应作“李渤得双石”这个句子的状语,这样,该句的完整表达应是“李渤于潭上得双石”,把这个句子与“得双石于潭上”比较,学生自然可以发现原文句子介宾短语后置了,从而掌握状语后置句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一句中,“所在皆是也”意为“到处都是这样”,这是个缺少主语的句子,表达完整应该是:“(什么)到处都是这样”。“什么”是该句陈述说明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石”,“石”后“铿然有声”似乎与“石”构成主谓关系,但这样一来,原句就成为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形成并列关系,表达两层意思,即:“石(头)铿然有声”、“石(头)所在皆是”,这显然不符合作者本来要表达的意思。那么“铿然有声”是不是作状语呢?用句法知识分析可以看出,“铿然有声”是动词性状谓短语,一般作谓语。据此,“铿然有声”只有作“石”的定语,意为“铿锵作响的石头”,是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正好与后面的“所在皆是”构成主谓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古汉语的定语后置句式。
论文摘要: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三个阶段。“句处理”是实现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这一关键性的技术难关。其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词性的判断;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歧义现象分析等等,最根本的方法是语言学家尽可能地把语言中的这些现象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出规律,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以便利于计算机处理。 论文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 现代汉语语法 句处理
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就是汉语信息处理,又称中文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字处理”、“词处理”分别与汉字和词汇有关,在此主要谈谈“句处理”。
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使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如现代汉语)的句子的意思,又怎样使计算机生成符合自然语言规则的句子。“句处理”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将是一种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知识。目前。大家都深感现有的关于汉语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单就句法方面的情况说。在中文信息处理过程中将会不断遇到我们想象不到的问题,许多问题在人看来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计算机就解决不了。也有一些问题,本身在学术界就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就给中文信息处理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用计算机来处理中文信息,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词性的判断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汉语的词性判断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不同的词,词性意义可能不同,同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词性意义也可能不同,汉语中,大多数词有固定的词性,但有些词的用法比较特殊。例如:
1。他花了十块钱买了一盆花。
2。你用那个锁把门锁上。
3。他比雷锋还雷锋。
这三个句子中分别有两个“花”、“锁”、“雷锋”。但它们只是音同、形同,词性和意义都不同。句子1中的第一个“花”是动词,“花费”的意思,第二个“花”是名词,“植物”的意思。句子2中的第一个“锁”是名词,即“锁子”的意思,第二个“锁”是动词,是“锁住”的意思。句子3中第一个“雷锋”是名词,表示人名,第二个“雷锋”是形容词,表示“雷锋的精神、品质等”。具有一定语言知识的人大体上都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从传统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讲,句子1中的两个“花”是词形、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且两个“花”的意思之间没有联系,所以属于同音词。句子2中的两个“锁”,也是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但两个“锁”意思间有联系,所以属于兼类词。句子3中的两个“雷锋”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意思也有联系,但第二个“雷锋”属于词类活用。Ⅲ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种分类比较细致,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分法太细,不便于计算机掌握。
目前,在中文信息处理中,是这样来定义兼类词的:亢世勇认为“兼类词有广义兼类词和狭义兼类词。广义兼类词就是中文信息处理中所说的现代汉语的同形词,对于计算机而言,只要词形相同,不管读音是否相同、意义是否相通,是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还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种用法,都是相同的,都要从多个当中选一个。狭义的兼类词就是指一般的现代汉语着作定义的,‘同形同音、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且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功能的词”’。陆俭明认为,兼类词是“指同字形、同音而意义不同或词性不同的词”。如果按这种定义理解,以上三个句子中的两个“花”、“锁”、“雷锋”都可以称之为兼类词。因为,中文信息处理的目的是让计算机能根据具体环境判断出词的词性,从而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就可以了。尽管如此,但是,汉语词类是多功能的,一类词不需要发生词形变化就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这样就给兼类词区分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因而,兼类词的选择是计算机词性自动标注的一个“瓶颈”。尽管信息处理专家运用了规则排歧、统计概率排歧或者两者结合起来等多种方法进行排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一种系统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二、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所以。语序和虚词成了汉语中表示语法的主要手段。有些短语、句子的结构不好理解,需要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例如:
A组:a。陕西+甘肃+宁夏 (“陕西+甘肃+宁夏”三者为联合关系)
b。中国+(北京+陕西)(“中国”与“北京陕西”是偏正关系。“北京”与“陕西”是联合关系)
C。中国(陕西(西安))(“中国”与“陕西西安”是偏正关系,“陕西”与“西安”也是偏正关系)这一组中的abe三个短语对人来说,都很容易分清楚,但计算机目前还很难区分,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就得把三个处所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a类、b类、e类不同关系的条件与规则研究清楚,并将这些条件与规则加以形式化输入到计算机内。
B组:开始讨论(述宾关系)分析研究(联合关系)研究结束(主谓关系)
取下来(述补关系) 看完再说(连谓关系) 叫他回来(兼语关系)
生产管理(定中关系) 讽刺说(状中关系) 介绍写(不构成合法的句法关系)
这组是现代汉语里“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的种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对人来说,通过讲解大致可以分辨,可是让计算机要分清楚,就非常难,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总结出“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各种不同句法关系的具体规则。换句话说,“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在什么条件下一定构成合法的什么句法关系,能构成什么样不同的句法关系,我们至今还说不清楚。
C组:天气好——好天气(主谓——偏正)很好——好得很(偏正——述补)
来人了。——人来了。(述宾——主谓)
一张票三元钱。——三元钱一张票。(主谓——主谓)这一组都是由于语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和意义都不同的短语和句子。这些结构对人而言,稍加学习就可以理解,但这些给计算机理解意思增加了难度。需要人们把这些语序的`变化形成的不同的结构概括出规律来,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输入到计算机里。
三、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的歧义是进行汉语句法分析的一大障碍。“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计算机面对的歧义,不只是我们人所能感觉到的诸如下面这样一些句子的歧义现象:
(1)他正在输血。(他正给病人输血。/他病了,正输血。)
(2)看望的是病人。(你看望的那个人是病人。/看望你的那个人是病人。)
(3)我们急需进口产品。(我们急需进口的产品。/我们急需从国外进口产品。)
某些在人看来不存在歧义的句子计算机会认为有歧义。例如:
(4)a他被警察叫去罚了一百块钱。
b他被警察叫去写了一份检查。例(4)a句和b句,在人的眼里结构是不一样的。a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一直管到底。全句意思是“他被警察叫去,他被警察罚了一百块钱”:而b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只 管到“叫去”,管不着“写了一份检查”。可是,计算机分辨不清楚。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我们就得将“PP+VPI+VP2”(PP代表介词结构,VP1和VP2分别代表紧挨着的不同的动词性词语)这种结构中的PP对后面动词性词语管辖的范围及其条件与规则进行充分、准确的描写,并加以形式化,“交给”计算机。而这一类现象与规则我们过去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不用说研究了。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都存在歧义问题,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
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研究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最早进行“句处理”研究工作就是基于规则展开的,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研究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与难关,主要是语言学家所提供的语言规则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处理的需要。目前,为了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难题,出现了一个竞相研究、竞相发展的局面。对于句处理,提出的各种策略和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这两种策略。基于规则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基于统计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语料库真实文本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各种策略和途径,目前,我们还很难说哪一种是唯一正确的。各种策略和途径,表面看不同,其实,最终都需要依赖可靠的汉语知识来驱动计算机正确处理自然语言(汉语)。因此,“无论是比较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处理策略,还是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基于统计的方法,在对语言知识的需求这一点上实际上都是共同的。所不同者,走规则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比如以带有合一条件的规则形式给出)。而走统计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的语料库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比如以一定的数据结构记录的统计结果等)。两种路线孰优孰劣,不能笼统判断,只能跟具体的应用目标结合起来,由实践结果来评价。”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攻克难关,实现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的目标,使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7,48.
2、亢世勇: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77.
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1.
4、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
介:方位,处所,对象,事物,无不可介.
汉语言文学论文的题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 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 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1. 论 艺术真实
2.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 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 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目录 一、现代汉语部分 二、写作部分 三、文学理论部分 四、美学部分 五、现代文学部分 六、古代文学部分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九、外国文学部分 十、民间文学部分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31.文学创作情感论 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论朴素美 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20.论审美现代性 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22.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 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5.《故事新编》研究 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12.《腐蚀》的艺术特征 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 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 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31.胡风的诗和诗论 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36.瞿秋白杂文论 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42.试论高觉新形象 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45.苏青小说研究 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 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49.论徐志摩的诗 50.论闻一多的诗 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52.论穆旦的诗 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54.论沈从文的《边城》 55.萧军小说研究 56.论田汉的戏剧 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30. 曹操与诗文革新 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47.谢灵运与山水诗 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 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62.唐诗的精神风貌 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 65.论李贺诗的怪诞 66.李贺诗与屈原赋 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71.杜牧的史论诗 72.论韩愈散文的“气” 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75.唐传奇与佛教 76.唐传奇与道教 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90.唐代散文家研究 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95.苏洵散文研究 96.论苏轼的“超然” 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103.论杜牧的咏史诗 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106.苏轼各体词研究 107.苏词的风格 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 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 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 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 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123.明代散曲与民歌 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125.《郁离子》研究 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128.《花间集》风格论 129.《花间集》题材论 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 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134.《水浒传》风格论 135.《水浒传》接受史 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5.《茶馆》简论 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7.金庸小说主题论 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 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 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3.汉语词义的演变 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3.当代笑话论 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 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 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 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 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17. 论洪水神话 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 19.论神话的影响 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21.论×地的人物传说 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 23.论×地的英雄传说 24.论×地的历史传说 25.论×地的地方传说 26.论×地的风俗传说 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 28.论×地的劳动故事 29.论×地的家庭故事 30.论×地的爱情故事 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 32.论×地的嘲讽笑话 33.论×地的幽默笑话 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 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 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 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 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 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 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 42.论×地的民谣 43.论×地的民歌 44.论×地的山歌 45.论×地的民间小调 46.论×族民歌 47.论×地的劳动歌 48.论×地的农民苦歌 49.论×地的长工歌谣 50.论×地的工人苦歌 51.论×地的妇女苦歌 52.论×地的讽刺歌谣 53.论×地的情歌 54.论×地的仪式歌 55.论×地的儿歌、童谣 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 57.论×地的政治谚语 58.论×地的劳动谚语 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 60.论谜语的历史 61.论×地的谜语内容 62.论×地的谜语分类 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 64.论×地歇后语分类 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 66.论×地相声 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1.论汉字的性质 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许慎六书说论评 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24.形声字起源试论 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26.《说文》省声研究 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35.主谓间“之”字探源 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 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 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 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 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 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 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 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 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可以到好的论文网站上搜索一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优秀范文做参考。
1. 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集中式文化课教学教学方法的反观与思考
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集中式文化课教学教学方法的反观与思考
一、对教学方法的反观
笔者对集中式文化课教学方法的反观,主要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和对课堂组织相关的调查结
2. “汉语桥”中国文化技能展示部分的培训与建议
“汉语桥”中国文化技能展示部分的培训与建议
中国文化技能展示部分,是每年比赛特别吸引眼球的部分,学生以各种中国文化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文化的内容,选手不仅
3. 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集中式文化课教学内容的反观与思考
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集中式文化课教学内容的反观与思考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观
前文提到,笔者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参考《大纲》一级目标及内容中关于文化意识的标准,W中
4. 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STEM汉语课的特点
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STEM汉语课的特点
STEM汉语课是通过汉语进行交流、获得信息和理解信息,进而解决有关S咒M整合知识的活动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科学
5. 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集中式文化课的整体反思
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集中式文化课的整体反思
经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问卷、访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本章将从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四个角
6. STEM适用于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汉语教学的原因分析
STEM适用于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汉语教学的原因分析
上文已经对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的教学背景和STEM汉语课的教学背景进行了分析,下面,笔者尝试从W下
7. 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STEM汉语裸教学背景分析
夏威夷大学"星谈"夏令营STEM汉语裸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对象的分析
教师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可W更加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化及他们当前的汉语水平,在教
8. 汉语夏令营教学活动的现状研究
汉语夏令营教学活动的现状研究
目前,有关汉语夏令营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兰类,一类是对汉语夏令营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或课程设置的应用研究,如蒋蕾《主题教学法在夏令营教学中
9.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海外高级汉语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改进研究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海外高级汉语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改进研究
——以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1问题的提出
本文的研究方向缘于笔者于
10. "汉语桥"比赛演讲话题分类
"汉语桥"比赛演讲话题分类
由于演讲比赛和教材的特点不同,因此学者们针对教材话题提出的话题分类并不适用于本文的研巧对象。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只有汲传波的研究对象
11. 任务型汉语课外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型汉语课外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活动前阶段
笔者认为对于组织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活动前阶段是工作量最大的时候。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任务
12. 对"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研究
对"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研究
汉语桥"比赛虽然己举行了千H届,但是关于该项赛事的研巧却是从2012年W后才开始兴起,但数量并不多。目前针对"汉语桥"世界
13. 对外汉语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孔子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孔子学院)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初级班任务型汉语课外活动反思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汉语热”在全
14. 名量词“对”“双”“副”的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研究依据:作为汉语当中表示确切数量的名量词,“对”“双”“副”都指二,除了它们源远流长的发展背景和进化历史,它们的具体用法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约定俗成,何时何物使用选择哪个表面看似无
1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撰写提示及参考书目
汉语言文学选题方向参考、撰写提示及参考书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类型有研究性论文、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几种:(一)研究性论文研究性论文按目的、功能和作用分,又可分为基础理
16. 文言语境缺失与现代汉语写作研究
文言语境缺失与现代汉语写作研究 朱自清散文的贡献更多的显然在建构现代文句上。他对“语言”问题的论述最多,也最自觉。粗略地统计一下,朱自清专门研讨文学语言的论文就有10多篇
17. 汉语歌曲语音的审美特征研究
汉语歌曲语音的审美特征研究 普通话语音是歌唱的标准语音,说好普通话是歌唱的前提。说话的语音要转变成歌唱语音必须要有歌唱的技术,我国的民族唱法是继承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歌的唱法,吸
18. 认同危机与汉语文化传统重建研究
认同危机与汉语文化传统重建研究 一、全球化与传统价值的失落 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否认文化全球化带来了的一切,90年代信息的无限流通使得人们在文化方面的选择日益全球化,在20世纪最后20
19. 汉语言学位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10]
汉语言学位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10]《浅析〈四世同堂〉中的老派市民形象》[摘要]:在老舍的长篇小说中有几大人物类型中,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以《四世同堂》为
20. 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名:将就类语气副词研究1.选题原因 语气副词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比较复杂,特别是语气副词大多表示某种语气,主观性强,学生很难掌握。尽管教师在讲解时
个“个”是应用最广的量词.主要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有些名词除了专用量词之外也能用“个”.1.用于人:一个人 两个小孩2.用于人和动物的一些器官:一个脑子 一个鼻子 一个耳朵 一个舌头 一个下巴 一个手指头 一个拳头3.用于水果:一个苹果 一个橘子 一个柿子 一个梨 一个李子4.用于星球:一个月亮 一个太阳5.用于湖海:一个湖 一个海6.用于事件、动作:一个事件 一个动作 洗个澡 敬个礼7.用于日期、时间:一个小时 两个月 四个星期8.用于食品:一个馒头 一个面包 一个南瓜 一个冬瓜 一个蛋糕9.用于用品:一个碗 一个盘子 一个瓶子 一个锅 一个镜框 一个枕头 一个盒子 一个窗户 一个信封 一个壁橱 一个灯泡 一个书包 一个箱子 一个袋子10.用于机构、组织:一个政府 一个机关 一个办公室 一个医院 一个工厂 一个幼稚园 一个组织11.用于会议:一个大会 一个讨论会 一个辩论会 一个委员会 三个议题 一个决议 一个提案12.用于理想、想法等:一个理想 一个想法 一个办法 一个主意 一个建议 一个意见 一个念头 一个梦 一个诺言 一个设想 一个假设 一个惊喜13.用于文体:一个谜语 两个故事 一个笑话 一个插曲14.用于词语:一个字 一个词 一个句子位用于人(含敬意;非敬意场合用“个”):一位同学 两位老师 三位客人只1.用于动物(多指飞禽走兽和昆虫,特别是不能用匹、头、峰、条等量词的动物):一只鸡 两只小鸟 三只老虎 一只狮子 四只蝴蝶2.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两只手 两只耳朵 一只鞋 一只袜子3.用于某些器具:一只箱子 一只口袋 一只书包4.用于船只:一只小船 一只游艇匹用于马骡等:一匹马 两匹骡子头1.用于牛驴骡羊等家畜:一头牛 两头骡子2.用于蒜:一头蒜3.用于亲事(前面用“一”):一头亲事峰用于骆驼:一峰骆驼枚跟“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枚戒指 一枚五分的硬币 一枚邮票 一枚纪录章 三枚奖章具1.用于棺材、尸体:一具棺材 一具尸体2.用于某些器物:一具钟棵用于植物:一棵树 一棵草 一棵牡丹株用于植物(同“棵”):一株树 两株桃树根用于细长的东西:一根管子 两根筷子 一根火柴 一根绳子枝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枝铅笔 两枝毛笔 三枝蜡烛 四枝枪 一枝箭支1.用于杆状的东西(同“枝”):一支笔 一支箭 一支香烟2.用于歌曲或乐曲:一支曲子 一支歌3.用于队伍和舰队:一支军队 一支抢险队 一支救火队 一支舰队管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一管毛笔 一管牙膏条1.用于细、长、窄的东西:一条线 两条腿 三条鱼 四条黄瓜 一条床单2.用于江河街道:一条大河 一条大街3.用于以固定数量合成的某些长条形的东西:一条肥皂 一条香烟4.用于分项目的事物:一条妙计 两条建议 三条新闻 四条办法5.用于人:一条好汉 一条人命道1.用于江河或某些长条形的东西(同“条”):一道河 一道沟 一道擦痕 一道缝儿 万道霞光2.用于门、墙等:一道围墙 两道门 三道防线3.用于命令、题目等:一道命令 十道数学题4.用于次数:一道手续 三道漆5.用于膳食:一道汤 一道甜点心 四道菜面用于扁平的东西:一面镜子 一面锣 一面鼓 两面旗子片1.用于成片的东西:一片面包 两片药 三片饼乾2.用于地面和水面等:一片草地 一片汪洋3.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心意等(前面用“一”):一片新气象 一片欢腾 一片脚步声 一片胡言 一片真心张1.用于纸、皮子等薄平的东西:一张纸 一张地图 两张画 三张木板 十张皮子2.用于床、桌子等有平面的家具:一张床 一张桌子3.用于脸、嘴:一张脸 一张嘴4.用于弓:一张弓领用于席:一领席颗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一颗珠子 一颗黄豆 一颗子弹 一颗牙齿粒用于小圆珠形或小碎块形的东西(同“颗”):一粒米 一粒珠子 一粒子弹 一粒沙 一粒药丸 一粒盐块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一块桌布 两块香皂 三块手表方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手帕 三方图章 几方石碑朵用于花、云或类似行状的东西:两朵玫瑰 一朵白云 一朵浪花
量词是汉语的语法特色之一,也是汉藏语系的语法特色之一。汉语使用者在习得和运用量词时遵循什么样的认知规律,是目前量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一问题,对汉语本体研究,汉语本体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共有七部分:绪论部分,通过汉语量词的研究现状评述,发现对量词用法的产生、量词结构的类型和功能变化、量词词类成员的消长以及量词习得的系统研究还有明显不足。因此,本文综合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及针对人工智能所创建的概念层次网络(HNC)理论,以通史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结合,本体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结合,以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一百二十多个量词,从认知和功能的角度把它们分为实体型、结构型和形状型三类,系统考察它们的各种系统性差异及其动因,考察量词、名词、动词等所形成的概念网络层次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关系研究量词是汉语词汇体系中最具特色的词类之一,同时也是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其中,“形状量词”是在语义上能够体现形状特征的一类量词,这类量词和名词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性。本文从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选取了十四个语义相近的形状量词作为考察对象,具体考察它们的语义特征和搭配规律,并进一步了解语义相近的形状量词的异同点。全文包括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说明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总结与本文相关的前人的量词研究成果,并且简述了本文的主要理论背景和语料来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回顾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的定义和分类的一些概念。首先总结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的定义和分类的特点;其次总结汉语形状量词和韩语形状单位名词的定义和分类;然后探讨汉语形状量词和相应的韩语形状单位名词之间的异同点。并对汉韩语之间的异同点和联系进行探讨,以此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主要是考察在语义和用法上相近的汉丰富而特独的量词广泛存在,是现代汉语区别于英语等语言、乃至汉藏语系区别于非汉藏语的一个重大而鲜明的特征。量词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其语法形式较简单,在形式语法占主导的地位的时期,也一直不被重视。近十年来,随着语义研究和认知理论的兴起,量词独特的研究价值逐渐显现出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总体上说,对于量词使用规律和内在特征的分析都仍然远远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词的特征只有在词与词的组合中才能显现出来,而有关量词与名词或动词组合的研究却还刚刚起步。从分布和语义功能上说,量词可以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部分,名量词是量词的主体部分。本文在先哲时贤的研究成果之基础上,同时基于对国内外有关理论的思考,以名词与名量词的组合关系为对象,力求描写并解释名、量词组合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一个名词与量词相互选择的动态系统。本文的理论基础是语义句法的双向选择性理论和认知理论。
不好意思才看到你的提问,这是我以前在新浪博客里整理的一些,按照类目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语言语法类: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母语为英语和韩语的汉语学习者表形量词习得研究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韩汉定语对比以及韩国学生的汉语定语的偏误分析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谚语对比研究韩汉生命体量词对比研究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对中国学习者的韩语惯用语、俗语教育研究韩版汉语教材的调查分析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汉韩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少数民族迁移者群体建立及适应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过去时教学方案汉语词汇与韩国语汉字词的比较研究中韩同形词对比研究汉韩语言中的误导词的对比研究及对韩汉语教学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韩国学生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韩国语‘(?)’与汉语‘眼·目’的语义扩张及对比研究关于韩中广告语言的考察韩国学生汉语“了”字用法的偏误分析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汉韩成语比较研究汉韩量词对比研究一年制零起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从学习观念的视角论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对韩谦语教学研究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研究韩国和中国汉字音的比较研究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对比研究青岛市航海运动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汉韩量词及其对比研究关于日中韩“拒绝”的表达方式对韩汉语教学中“被”字句、兼语句的比较研究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把”字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韩国留学生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文化类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韩国的民俗文化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中韩文化交流研究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从炸酱面看中韩的饮食文化 文学翻译类中韩文学交流研究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韩国语中的汉字词韩国语中的外来语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1970年代小说研究黄顺元小说研究或者以下段落能给你韩语论文题目找寻上一点灵感!!艺人?(可以和中国的艺人发展道路进行比较,出道的历程)饮食?(泡菜文化~或者和中国对比,色香味上比较)国际婚姻?(韩国正迈向多元化国际型社会,国际婚姻的比重大幅增加中,原因现象发展未来都可以谈)전혀 관심 없어!就想毕业?(不能这么直接,那也可以谈谈韩国的留学生)再或者,可以看看最近韩国的新闻,有什么吸引眼球的事件会不会给你什么灵感!韩文版韩语毕业论文题目翻译11.한중 언어 속의 높임말에 대한 비교연구12.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의미가 다른 한자어13.한자어에 대한 정리 비교연구14.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유행어에 대한 비교15.한중 언어 속의 속담에 관한 비교연구16.한중 언어 속의 사자성어에 관한 연구17.영화를 통해서 본 한국인의 민족성18.한중 무역교류의 역사, 현황 및 장래19.한국의 음식문화에 대하여20.한국의 유교문화에 대하여21.한국인의 민족성에 대하여22.한국의 무속신앙에 대하여23.한국의 대중문화에 대하여24.한국인의 기질연구25. 시사용어중의 한자어26.한국어의 접사에 대하여27. 한국어 시간범주에 대하여28.한국어 태범주에 대하여29.한국어 색채형용사에 대한 인지언어학적인 연구30.한국어 공간적 은유에 대하여31.한국의 유교사상 실태32. 햇빛정책과 남북관계33. 한미간의 군사동맹 33.한국어 속담에서 반영된 문화적 이메지34.한국어 축략어에 대한 연구35.한중언어대미연구39. 한국어 어휘 의미론(意味论) 분야 ( 동의어, 다의어, 유의어, 관용어, 외래어 등) 40. 한국어 통사 의미론 분야41. 한국어 화용론 분야42. 한국어 시제 분야43. 한국어 조사 분야44. 한국어 복합어 분야45. 한국어 파생어 분야46. 한국어 피동과 사동 분야 47. 한국어 보조용언 분야48. 한국어 경어 분야49. 한중 언어대비50. 한중 문화대비 更多题目选择参考我的新浪博客博文
有些新词破坏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新词新语体现网络文化对日常词语的冲击,任何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均伴随一些网络现象或事件,对于关注网络的人们来说,此类词语可能不算“新”因为每天上网留言均用此类词语,但是对不是经常上网的人来说简直就无法理解。另外,因经济日益增长,人们各方面需求增多,新词语每天都产生一大堆,所谓来得快去得快,像快餐文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比较变化一、字音变化【拜拜】第5 版注音bài bài,第6版注音báibái。【的士】的“的”,第5 版注音dí,第6版注音dī。【戛纳】“戛”第5版中只有一个读音jiá, 第6版增加ɡā ,“戛纳”读音gānà【啫】【啫喱】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啫”注音为zhě,“啫喱”注音为zhě•lí【粿】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粿”注音为guǒ。【连累】第5版注音lián·lěi,第6版注音lián·lei【妥当】第5版注音tuǒ dang,第6版注音tuǒ dàng【标识】第5版注音biāozhì(“标志”的异形词),第6版则有biāozhì(“标志”的异形词)和biāoshí(独立词条,有两个义项:①标示识别,②用来识别的记号。)【神父】第5版注音 shén fu,第6版注音shãn fù【枇杷】第5版注音pí•pá,第6版注音pí•pɑ【琵琶】第5版注音pí•pá,第6版注音pí•pɑ 【正经】第5版注音zhèng jing,第6版注音zhèng jing(口语中也读zhèng jǐng)【一本正经】第5版注音yīběnzhângjīng,第6版注音 yīběn—zhângjīng(口语中也读yīběn—zhângjǐng),成语分词连写,中间加短横。【一会儿】第5版注音yī huì r,第6版注音yī huì r(口语中也读yī huǐ r)。【二流子】第5版注音èr liú zi,第6版注音èr liú zi(口语中也读èr liū zi)【主意】第5版注音 zhǔ•yi,第6版注音 zhǔ•yi(口语中也读zhú•yi)【好好】第5版注音hǎo hāo r,第6版注音hǎo hǎo(口语中多儿化,读hǎo hāo r)。【早早】第5版词条“早早儿”,注音为zǎozāor。第6版将“早早儿”更换为“早早”,注音为“zǎozǎo(口语中多儿化,读zǎozāor)”。注意:根据音变规律,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儿化(aa儿)时,后面的a往往变读阴平。词典注音一般不注变调。《凡例》中指出,abb式形容词注音,一种情况是:bb注本调,在注音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口语中变读阴平,如【热腾腾】râ tãngtãng(口语中也读râ tēng tēng)。 【跂】第5版注音qì,第6版注音qǐ 【倩】第5版收有两个“倩”,都读qiàn,“倩1”意为“美丽”,“倩2”意为“请”。第6版仍收两个“倩”,但读音不同,“美丽”义仍读qiàn,“请”义改读qìng。【柷】第5版只有一个读音chù,古代乐器。第6版改为两个读音:一音chù,用于人名,李柷,唐哀帝;二音zhù,古代乐器。【箪食壶浆】第5版注音dān sì hú jiāng ,第6版注音dān shí hú jiāng(旧读dān sì hú jiāng)。【唯唯诺诺】第5版注音wěi wěi nuò nuò,第6版注音wéi wéi nuò nuò (旧读wěi wěi nuò nuò)。 【虎不拉】第5版注音hù•bu lǎ,指伯劳鸟,第6版删“虎不拉”,“虎”只有一个读音hǔ。【猫腰】第5版注音máo yāo,第6版“猫”只有一个读音māo,“猫腰”māo yāo,增加<方>标记表示方言词,删“毛腰”。【屎壳郎】第5版注音shǐ•ke làng,第6版注音shǐ•ke láng(口语里多读shǐ•ke làng)”。【拆烂污】第5版注音cā làn wū,比喻不负责任;第6版“拆”只有一个读音chāi,“拆烂污”注音chāi làn wū。【芥菜】第5版中,“芥”有两个读音,jiâ和gài。 “芥菜”,收有两个词条,一个读jiâ cài,一个读gài cài(同“盖菜”)。第6版中“芥”只有一个读音jiâ,“芥菜”,统读jiâ cài,下有两个义项。其中特指大叶芥时,因有的地区读作gài cài,所以也写作“盖菜”。【芥蓝】第5版注音gàilán。第6版注音为jiâlán。【谌】做姓氏用,第5版注音chãn,也有读shân的。第6版已将两姓分立,一为chãn,一为shân。【乐亭】第5版“乐”只有lâ和yuâ两个读音。第6版特增加了lào音,用于地名,河北乐亭lào tíng。【臭味相投】“臭”,第6版读“chîu”,但加注“旧也读xiù”。二、字形变化【曚昽】【朦胧】【蒙眬】第6版取消“蒙眬”的异形词“蒙眬”。【文身】(增也作 纹身)备注:括号中为第6版新增加的异形词。1、【鬼哭狼嚎】(鬼哭狼嗥)2、【神采奕奕】(神彩奕奕)【精彩】(精采)【色彩】(色采)3、【五彩缤纷】(五采缤纷)【丰富多彩】(丰富多采)【喝彩】(喝采)4、【再接再厉】(再接再砺)5、【指手画脚】(指手划脚)【计划】(计画)【谋划】(谋画)6、【百废俱兴】——第六版中取消“百废具兴” 【百叶窗】(百页窗)7、【斫轮老手】——第6版中取消“斲轮老手”8、【装潢】(装璜)9、【厮打】撕打厮守 厮混 厮杀10、【披星戴月】披星带月11、【疯癫】疯颠 疯疯癫癫12、【拉拉队】(啦啦队)13、【负隅顽抗】(负嵎顽抗)14、【和事老】(和事佬)15、【红彤彤】(红通通)16、【鬼哭狼嚎】(鬼哭狼嗥)17、【骄奢淫逸】(骄奢淫佚)18、【莫名其妙】也作莫明其妙19、【飘零】(漂零)20、【牵连】(牵联)21、【铤而走险】(挺而走险)22、【透彻】(透澈)23、【褪色】也作退色24、【死心塌地】(死心踏地)25、【文身】(纹身)26、【相貌】(像貌)27、【宵夜】(消夜)28、【小题大做】(小题大作)29、【押宝】也作压宝30、【原配】也作元配31、【担心,忧】(耽心,忧)32.【崭新】(斩新)33.【跌跤】(跌交)34.【骨瘦如柴】(骨瘦如豺)35.【简练】(简炼)36、【摩拳擦掌】(摩拳擦掌)37、【一厢情愿】(一相情愿)三、词义变化【对簿】第5版解释为“受审问”,第6版删“对簿”,增“对簿公堂”,解释为:动词,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功夫】【工夫】第6版规范如下:凡是纯表时间的,用“工夫”;凡和人的智力、记忆活动相关,耗费精力、时间的,用“功夫”。仅“工夫茶”(也作“功夫茶”)例外。【宅】新增义项“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奴】新增义项“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山寨】新增义项“仿造的;非正牌的”和“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漂白】新增义项“比喻通过某些手段,把非法所得变成合法所得。”【大使】新增义项“借指为推动某项事业的开展而做推介、宣传等工作的代表性人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5版没有收录,第6版释义:原为佛家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话,意思是修行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魔障干扰破坏而可能前功尽弃。后用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也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绠gěng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替换局部意义的成语:【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第5版说“比喻按照线索寻找”)【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第5版说“色衰”)【登峰造极】登上顶峰,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造:到)。(第5版说“比喻达到顶峰”)【断垣残壁】见【残垣断壁】,指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第5版说“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第5版说“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鸡犬升天】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第5版说“同他有关系的人”)【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希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第5版说“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云泥之别】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形容极大的差别。(第5版说“比喻高低差别悬殊”)【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第5版说“困难重重”)删去一个意义的成语:【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去掉了第5版“或办事”的意义) 【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去掉了第5版“比喻克服创业中种种艰难”的意义) 【清规戒律】①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制度。②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第5版② 说“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增加一个义项的成语: 【呼之欲出】①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获。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鸡鸣狗盗】借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泛指小偷小摸的行为。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积重:积习深重)。 【狼子野心】①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本性难改。②指险恶的用心;野心。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请君入瓮】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也借指设计好圈套引人上当。 【穷极无聊】①困窘到极点,无所依托。②无事可做,非常无聊。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 【以暴易暴】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指统治者改换了,可是暴虐的统治依然不变。现也指用暴力对付暴力。 【云消雾散】①天气由云雾笼罩转为晴朗。②烟消云散。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四、增加新词条【英语外来词】晒、博客、微博、丁克、粉丝、嘉年华、桑拿、舍宾、斯诺克、脱口秀【日语外来词】刺身、定食、寿司、天妇罗、榻榻米、通勤、手账、数独、新人类、宅急送【粤港澳地区词】八卦、搞掂(搞定)、狗仔队、无厘头、手信、饮茶【台湾地区词】软体、硬体、网路、数位、太空人、幽浮、捷运;呛声、力挺、糗、出糗、拜票、谢票、站台【东北方言词】忽悠、嘚瑟、指定【字母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M2.5(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FTA(自由贸易协定)【住房出行】产权证、房贷、房卡、群租、房改房、二手房、廉租房、两限房、经济适用房、摆渡车、接驳、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减速带、车贷、车险、交强险、代驾、酒驾、醉驾、爆堵【新式生活】首付、扫货、拼车、拼购、拼客、团购、网购、网聊、美甲、瘦身、塑身、餐叙、茶叙、陪餐、陪聊;自驾游、自由行、自助游、背包客、移动办公;裸婚、试婚、闪婚、闪离【社会群体】北漂、草根、社工、达人、独董、愤青、名嘴、蚁族、月光族、高管、香蕉人、小皇帝、全职太太【网络世界】播客、博文、菜鸟、晒客、闪客、炫客、超媒体、电子政务、内联网、物联网、网瘾、云计算。【环境保护】厨余垃圾、低碳、光伏效应、减耗、减排、减碳、碳汇、碳源、新能源、电子污染、二手烟【经济领域】产能、产业链、客服、环比、负资产、存款准备金、第一桶金、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后工业化、文化产业、爆仓、挂单、老鼠仓、期权、权证、权重股、升水、私募、托收【社会管理】三险、社会保障基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医保、医改、非政府组织、维稳、民调、首问制、述廉、征信、调峰、限行、摇号、调节税【社会风气】拜金主义、傍大款、买官、贪腐、碰瓷、吃回扣、潜规则、封口费、关系网、冷暴力、霸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