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1500字左右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1500字左右

发布时间: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1500字左右

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有三个学期了,虽然这个学期的课较少然我们感觉意犹未尽,但我的收获却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现在很敏感和热门的话题上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并且是我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问题的见解也更加客观。

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课堂上老师精选的视频内容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那些大师级人物通过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来看待一些国内国际的重大问题,并将这些观点讲述给我们,我们的思想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进步。

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首先,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将来毕业首先影响我们的就是找工作的问题,这就是由当今国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再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这更是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因此学好形势政策,关注国家当前的大形势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

马上我们就要接过上一辈人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我们抱着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只能是十八世纪的东西,而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同时也让我们国家与诺贝尔无缘的宿命一直持续下去。当今的世界时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形势与政策然我们紧紧抓住世界变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为我们了解国家和世界的新形势是很有帮助的。就拿老师讲过的一个国际货币形势的问题,当前的美国作为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解除,于是想着将这一危机转移,在多次要求中国提高货币汇率无效的情况下,竟然大量印纸币是自己的汇率降低丧失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感。这将会导致世界新一轮的经济形势动荡。此时的形势与政策课便发挥了它紧紧把握时代动向的特征,老师及时将这一信息给我们讲述,让我们了解了这一关系国家和我们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的领土争端问题,保钓成为每一个人心中最关心的问题,并且当前也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很多人走上街头参加了反日游行,然而在和平的示威过程中却发生了很多然我们伤心的事。很多人在游行过程中没有能够保持理智,做了很多伤害这次游行本意的事情。而作为思想比较激进的大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比较不安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激情是很好的,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不违反法律,不破坏公众利益的基础上。这些东西在形势与政策课中便的到了很好的阐述,老师能够给我们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解释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国要在理智的前提之下。此时,形势与政策课便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形势与政策就是引导当今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的很好的形势。他对于提高当今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大局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资源环境上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资源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通过观看这次的视频后,我认为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比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消费大幅度上升,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目前铁矿石、氧化铝、石油、铜矿资源平均有50%依赖进口。由此,这几年也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虽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近70%。

第三,国际上要求我国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压力明显增加。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全球资源需求总量上升。

第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成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在快速发展。在此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明显增加的阶段。

面临现在的环境与资源形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在产业政策上。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替代能源。

在投资政策上。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信贷政策上。建立健全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在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上。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使用。

在行政手段方面。实行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法律手段和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把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文化 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5.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势政策论文1500左右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

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在: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论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辉煌成就,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十一五 国际金融危机 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 总结 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 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促进“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十一五”规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3] 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辉煌十一五·2006-2010);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相关 文章 :

★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017年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精选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及写作指导

★ 2017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2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范文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优秀范文模板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2)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文化 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5.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保山一专,中医1班,已抄

形势政策疫情论文1500左右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 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分析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 热点 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08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 经验 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油价飙升严重冲击能源消费国经济,也使能源输 出国 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消费国节能与海外拓展同时推进,生产国频打“能源牌”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新能源发展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综合分析,目前国际能源局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 措施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尽管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偏紧、资源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保持较高水平,油气需求增长又快于煤炭,国内资源开采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较快增加。我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0.5的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2.1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急时刻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加重,外部需求萎缩,工业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个、1.2个、9.8个和8.5个百分点。预示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性指标——全国发电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累计增幅同比仍为-3.7%;1—2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同比为-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比计划调减或比去年同期下降,炼厂调低负荷、减产运行,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涨至历史高位。

4.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向内挖潜,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经济变革已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纷纷反身内省,为寻找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积极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在发电总量中占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动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车;投资45亿美元 对联 邦政府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奥巴马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日本将增加太阳能发电量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机遇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上世纪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飙升到30亿吨。在本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虽然世界能源探明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会枯竭。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从世界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格局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既有助于拉动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做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作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以上。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约占76%;水电装机1.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3%;风电894万千瓦,仅占0.8%。煤炭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的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且每开采l吨煤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因此,努力降低煤电比重是改变我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液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研发和推广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逐步优化调整煤电自身结构,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化工制品。

2.积极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理论上讲,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即可。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近几年,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8年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共计1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规模达140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2020年前,我国投入核电的建设资金累计将达4000亿元。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核准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上升0.5个百分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水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水能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应当优先加以利用。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现阶段可从现有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入,开展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的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油气产业的开源节流。

一是加快建设油气基地。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按照“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促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制定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方案。

>>>下页带来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我始终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中国加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以抗击疫情为主题征文 优秀 作文 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抗击疫情作文(一)

春节 ,本该是家家户户都贴着大红春联,路边挂着红灯笼和中国结,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可是,今年这个春节过的可不太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强劲的势头迅速遍布全国,牵动着国人的心。还好,我们一家人都身体健康,团团圆圆。虽然不能回老家问候远方的亲戚,但是,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就足够了。大年初一的晚上,我们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其乐融融的看着春晚。奶奶坐在沙发的最中间,我则坐在她旁边,父亲和母亲坐在另一边。春晚中的小品惹得人捧腹大笑,奶奶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眼睛眯成一条缝,咧开嘴巴,露出了为数不多的牙齿,像小孩子一样“哈哈哈”的笑起来,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此时也露出了微笑。当父亲提到新型病毒时,奶奶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今天早上去买菜的时候听隔壁王大妈说这病毒可厉害了,染上了人可不得了,”随即奶奶转过身,一脸惶恐地面对着我说:“妞啊,你这几天就不要出去玩了,保命重要!”我笑着对奶奶说:“好。”这时,父亲又说道:“最重要的还是要戴口罩,勤洗手,让病毒没有可乘之机。”我的心被照得透亮,洋溢着温暖与幸福。

幸福,就是危难中的一声问候;幸福,就是发自内心的一抹微笑;幸福,还是绝望中的一次挽救。

现在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里,还住着数以千计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们。他们或是失落的,是痛苦的,是绝望的,无法完成陪伴家人的心愿,是不幸福的。但是,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有着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治疗和陪伴,让他们绝望的心房撒进了一缕太阳的光辉,明白幸福就在身边。“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让爱跨越山河大海来到每个国人身边,让幸福伴随着每个国人的心灵。

我为国家有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而骄傲,我为国家有人民解放军为人民服务而感到自豪,我为身处危难之际,有亿万民众齐心合力,在党的领导下,攻克难关,我是一名中国人,这就是我幸福的源泉。

抗击疫情作文(二)

2020年的庚子春节,街道上看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繁忙,行色匆匆的人们面戴口罩,眼神中互相是戒备与疏离……每天增长的确诊数字,不断扩大的疫情地图,时刻牵动着14亿人民的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在这场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却有这样一群人,逆流而上,用尚且稚嫩的肩膀,众志成城,扛起了“爱的桥梁”。

那一天,白衣着身,是英雄出征战场的铠甲。近日,网路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最美的背影”,点赞最多的一张照片就是几位医护人员,穿着严密的防护服,站成一排,赶赴病房。我们在过年,他们在帮所有人过关,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因为你们的坚守,让我们不再恐慌,因为一袭白衣,让我们看见最美丽的铠甲。曾经将名字写在校服上的90后们,变成如今将名字写在防护服上的一线战士,防护服下的他们,也和你我一样,是子女、是父母、是挚友,是鲜活灿烂的普通人。他们怕吗?当然。但正是他们,在危急时刻,克服恐惧、义无反顾地“顶上去”,是他们,面对肆虐的疫情,始终坚守在自己岗位上;是他们,用逆行的单薄身躯,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正如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所形容那样:“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这群90后,是拥有着隐形翅膀的天使。

那一刻,青丝斩断,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1月26日,一则“光头护士”的新闻一度引起关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身为90后护士、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后,她果断将两个孩子送离了身边,并且因为毛发也可能沾染病毒,所以自己在家毅然剪掉了齐腰长发“光头明志”。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样拥有长发的我,更能理解这一决定的深重意义。女孩儿爱美,剪掉长发尚可,但是剪成光头,哪怕男士,又有几人有此勇气?当大家感动地说“这身白衣穿得太沉重”,单霞却觉得剪个光头真心没什么,“只是为了我好戴帽子,好穿防护服,好上战场,好保护自己和同事”。因为穿上了这身白衣,戴着护士帽,有了信仰,即使害怕也不能后退,为了切断传染源,努力救治病人,他们做的事情,比剪发还多得多。“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关键时刻我不会逃避,我也不会做逃兵”,这些话,都出自一名95后的小女孩之口,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的护士李慧。疫情爆发到现在,从 除夕 夜开始,她坚守在工作岗位,从未离开。因为有这样一群年轻巾帼英雄无私勇敢,在病毒面前毫不害怕,舍身为民为国,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为之战斗的决心,坚定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信心。

那一句,义无反顾,是赤子心怀感恩的大爱。24岁,恰是青春正好的年纪,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护士佘沙,却有远超这个年纪的担当和感恩。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她,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医院发布召集第二批援汉医疗队成员的通知后,她就主动报名请战,在她和护士长的申请理由中,最让人动容的就是那句“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与此相似的,还有一名95后男护士许汉兵所说的,生在中国是件幸运的事情,危险的时候肯定不能退缩”,奋战抗肺炎一线的他,在防护服上郑重写着“精忠报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看似简单,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为了家国大义,付出所有、哪怕生命的代价,他们,为我们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澎湃爱国情。年轻的90后,曾经被人们称作是“垮掉”的一代,很多人质疑,我们是否能够担负起建设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是否能扛起中国走向未来的坚定脊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无数90后在严峻疫情面前挺身而出,奔赴一线,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探访疫情真相的青年记者;除夕夜整装待发,支援前线的解放军医疗队;各地医院,在请战书上坚定地按下红手印的医护工作者;还有心系武汉,捐助物资善款的海内外爱心人士。无数感人肺腑的事情中,90后用实际表现告诉社会:我们,一定行!滴水汇成江河,有14亿同胞站在我们背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请相信每一个人的付出,相信阴霾过后终有灿烂彩虹。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作文(三)

今年过年和往年不一样,我们一家人从初一就在家待着,连门都没有出。电视上每天播放着疫情的新闻,爸妈连上班的时间都推后了,小区里每天都静悄悄的,这一切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惹的祸。

新型冠状病毒怎么这么可怕,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世界上有很多的病毒,冠状病毒本来是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因为人类买卖、屠杀、吃野生动物,他们才跑到人体身上进行变异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最后在人类之间传播。

2019年末,病毒出来的第一站是武汉的一个卖野生动物的海鲜市场,刚在人体传播时,许多人还没来得及察觉,就被感染了。虽然后来武汉封城了,但被感染的人群数量还是非常庞大。

伟大的医生们立即奔赴前线,医治被感染的病人。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攻克难关:找出病毒的特性,研制杀死病毒的药品。这种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人群聚集传播速度更快了。根据病毒的特性,我们在家进行隔离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阻止传播的途径。

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我和我的同学们都互相鼓励:不要害怕!我们都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作文(四)

曾经的春节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挂满灯笼的广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人们在乡村里走亲访友,络绎不绝。但是今年的春节却格外不一样——一场肆虐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冲淡了年味。

新型冠状病毒,顾名思义:像一朵长满花瓣的花一样的病毒,人们把这花瓣叫做“花冠”,所以,它就叫做新型冠状病毒啦!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当病毒携带者和他人面对面讲话,或是一不小心没有掩面地打喷嚏时,新型冠状病毒就趁虚而入,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繁衍后代。

每天看着前方发来的新闻,触目惊心的,为这些生命惋惜的同时,我不禁感到害怕:一定不要被感染啊。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少先队员的我,谨遵学校的号召,呆在家里尽量少出门,不去别人家串门、拜年,若是避免不了地需要出门时,也一定准确规范地带好口罩。此外,每天吃饭前后勤洗手,注意一定要按照洗手七步法哦!每次早睡早起,醒来后做一做广播 体操 ,吃饭不挑食,要荤素搭配,多吃绿色蔬菜。虽然家里的活动范围有所局限,我也会每天下午在客厅里跳跳绳,如果感觉到累了,就练一练毛笔,写几张精美的作品,再帮一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比如:洗碗、扫地、拖地……但是还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千万不要在这时候着凉了。

看,战线的这一头我们都听从安排待在家中,而位于前线的那一头,那些在医院里全副武装奋战着的“白衣天使”们,他们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光,与病魔赛跑,与死神抢人。他们竭尽全力把病毒拦截在医院里,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安全的防护线。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更是我们顽强抵抗、绝不服输的中国精神的最好体现!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武汉加油!浙江加油!中国加油!

以抗击疫情为主题征文优秀作文相关 文章 :

★ 抗击疫情满分作文范文5篇

★ 抗击疫情优秀作文800字精选5篇

★ 关于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优秀作文范文5篇

★ 抗击疫情共渡难关的优秀作文5篇精选

★ 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作文满分作文大全5篇

形式与政策论文1000字左右

形势与政策课在各高校的实施状况也各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课程安排和考核方式、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方面。我在此整理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国际形势;外交;合作;共同体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

“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形势的含义和分类、形势的基本特征;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判断形势的标准;认识形势的基本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课程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课程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

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大学生就业,几乎是每年此时的热门话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或者只有网络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而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

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7.3%。这意味着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

上述报告显示,100家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面向大学本科以上应届生的招聘职位主要为技术(产品)研发和销售。这100家企业是该机构从中国30万家活跃雇主中评选出的,这些企业平均拥有雇员18700名。因此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关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这是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2013年大学实习生的招聘高过2012年17.2%,显示出企业仍有旺盛的人才需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新劳动法对企业用工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有的企业贪图“降低成本”,故意使用实习生,成本低廉而且不用支付“三险一金”等,实习到期,再换一批。

据报道,2月中旬结束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与往年的节节攀升不同,报名人数大幅下降。2014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注册报名人数为27.34万人。比去年36.34万人直降9万。招录人数比去年小幅减少。不过今年浙江省首次放开了考生的户籍和生源限制,允许外省籍全日制普通高校201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这部分考生有一万多人。

无独有偶,江苏招录公务员报名首日也遇冷,据了解,第一天全省仅18550人报名,725人缴费成功。提交报名人数比去年首日减了约一半,缴费成功人数更是不到去年的四成,出现如此大的落差,近年来还是首次。 那是不是近来公务员频频诉苦令考公务员热降温呢?

2012年底以来中央连下禁令,整顿风气,“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这些旨在重塑公务员形象的规定确实带来变化。各地甚至国家部委的公务员“吐槽”工资低、升职难等帖子成为网络热点。这些公务员根据切身经历所写的帖子使众多找工作的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虽然现在说公务员考试降温证据还不是非常充分,至少2014就业市场的这些苗头改变了以往一边倒地热捧公务员的状况。2013年11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北京曾评论中国大学生挤着考公务员的现象,他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浪费。 他希望看到聪明的年轻人对妈妈说:妈,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开公司去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千家万户。今年以来,作为推进创业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措施,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从中受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并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措施,有“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

“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以及“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也提出,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好政策的出台,贵在落实。而我们也要相信政府,能够积极地落实好这些惠广大大学毕业生的好政策。

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政府能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分析研判,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就业政策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协调发展、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就能做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训练计划,全国每年都办“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这为我们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能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实用器材的性能与使用技巧,使其科学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艰辛与汗水,也有许多成功的喜悦,经过实践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坚定人的信心,激发为科技献身和不断提高技能的热情。

认真做好毕业实践实习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去实习单位搜索资料 调查研究和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等环节,是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并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总检验和总体训练。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工作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得到加强。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组成分,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导作用和作用,它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和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 并完善自己。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做活动的组织者,又可以做活动的参与者,这些对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与人的沟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校园内的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许多同学根据自己的爱 好与特长,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它对我们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在修完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可以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和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如各种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英语考试、工程造价员、测量员和料实验员等),考证已经成为提高我们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的急剧增大,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高等人才的优秀素质有了很深的担忧。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精英群体,是否禁得起当代社会竞争的惊涛骇浪,是否担得起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任务?

对于现今大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并且看法比较统一的,比如大学生空有理论实际经验不足,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忽视思想品德修养,诚信,伦理,善恶观念缺失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很严重的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

说到大学生就业,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立马反应出一个字——难!确实难 ,大部分都难,只有很少一部分对得到的工作满意的。而究竟难在哪?我想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知识技能不过关。大学生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一到大学大部人分就放松了,吃喝玩乐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学也不例外,或者参加太多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或者男生打游戏,女生逛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大学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勿论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只是其实并不多。(这也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招聘宁愿要职业技校的学生也不要本科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为此把简历

改成了大专毕业)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无论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能都是不过关的,用人单位当然不敢要。

第二,是工作经验的不足。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似乎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学都有实习学分要求,也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学生很多都是阳奉阴违,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多大实际改观。我所接触的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虽不是说所有人都如此,但起码可以说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有些是人的),但大多数公司没有那么“好心”,也没那个“耐心”,而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生往往成为这中间的淘汰者。

第三,对自身定位不明确。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仔细说一说。

定位不明确,比较普遍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有些心高气傲,对未来也是理想地充满信心。他们往往给自己定下了过高的目标,而在应聘过程中又往往不能如愿,“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所呈现的突出问题。

另一种是瞎跟风。每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职业,比如80年代搞外贸,90年代下海经商,00年生产钢筋水泥,05、06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08年投资、报考公务员,09年„„受自然利益驱使,投身热门行业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却是盲目“从热”,没有考虑这个行业,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响,或者

受他人误导,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虚名的诱惑,总之他们很多人选择了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看人家出国了,好,我也出国;看人家考公务员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进外企,也都存在着这种跟风现象。对国家来说,拿出大量财力、物力来培养大学生,而现在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最充分的发挥,没有在国家缺少人才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不说这是国家的一种损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损失。

根据上述所谈到的问题,如何来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的任务就摆到了眼前。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来作用。

对于国家来说,应首先做好宏观调控,完善各项就业机制,尤其是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的政策措施,从大局上做好大学生就业导向工作。

对于各高校来说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定位,发挥个人特长。同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并对将来情势加以分析,让学生通过咨询和指导,对就业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利于自身定位和个人长远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个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文化 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5.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 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分析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 热点 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08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 经验 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油价飙升严重冲击能源消费国经济,也使能源输 出国 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消费国节能与海外拓展同时推进,生产国频打“能源牌”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新能源发展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综合分析,目前国际能源局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 措施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尽管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偏紧、资源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保持较高水平,油气需求增长又快于煤炭,国内资源开采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较快增加。我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0.5的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2.1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急时刻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加重,外部需求萎缩,工业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个、1.2个、9.8个和8.5个百分点。预示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性指标——全国发电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累计增幅同比仍为-3.7%;1—2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同比为-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比计划调减或比去年同期下降,炼厂调低负荷、减产运行,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涨至历史高位。

4.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向内挖潜,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经济变革已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纷纷反身内省,为寻找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积极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在发电总量中占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动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车;投资45亿美元 对联 邦政府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奥巴马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日本将增加太阳能发电量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机遇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上世纪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飙升到30亿吨。在本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虽然世界能源探明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会枯竭。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从世界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格局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既有助于拉动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做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作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以上。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约占76%;水电装机1.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3%;风电894万千瓦,仅占0.8%。煤炭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的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且每开采l吨煤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因此,努力降低煤电比重是改变我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液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研发和推广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逐步优化调整煤电自身结构,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化工制品。

2.积极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理论上讲,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即可。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近几年,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8年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共计1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规模达140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2020年前,我国投入核电的建设资金累计将达4000亿元。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核准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上升0.5个百分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水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水能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应当优先加以利用。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现阶段可从现有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入,开展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的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油气产业的开源节流。

一是加快建设油气基地。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按照“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促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制定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方案。

>>>下页带来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索引序列
  •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1500字左右
  • 形势政策论文1500左右
  • 形势政策疫情论文1500左右
  • 形式与政策论文1000字左右
  •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个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