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我们可能都不陌生了吧,我们叫硝化细菌,可不是帮助你们消化大鱼大肉的那个消化哦。我们兄弟二人(等等,怎么是两个?),别急,一会你们就明白了。哥哥叫硝酸菌,弟弟叫亚硝酸菌,因为我们哥儿俩老是形影不离,长得又酷似双胞胎,人们就把我们统称为硝化细菌了,其实我们兄弟两个差别还不小呢,硝酸菌虽然是哥哥,但干起活来打头阵的还是靠弟弟。 说了半天,大家怎么也不和我们打个招呼呀,伤自尊了,也难怪,我们太小了,大家如果不用显微镜是根本看不见我们的,哎,真是“菌微言轻”啊,好吧,既然看不到我们,那我们兄弟就自我描述一番吧:我们身材都很苗条,人称我们“杆菌”(像电线杆)。在革兰氏染液(一种专门染细菌的染液)里洗过澡后,我们都是红色的。我们大部分的同胞都长着长长的鞭毛,我们可以借助它们像船桨一样在水中自由地游泳。 我们的重要性大家了解吗?不是吹牛,如果没有我们兄弟两个,大家在水族箱里养鱼种草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关叔也要失业了哦,真的,不信给大家显摆显摆。 在大家的草缸中,氮元素是普遍存在的,水草、鱼、饲料、藻类甚至鱼类粪便中都有它的踪影,它是构成蛋白质的必要元素。那么,烂掉的水草叶子、死去的鱼儿、没吃完的饲料、凋亡的藻类和鱼儿的粪便中的氮后来去哪里了呢?有人可能说,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它们,可最后都不见了啊,其实它们是被一些称为腐生细菌的家伙分解了,有机的氮变成了无机的氨,就像一条刚死的鱼是没有味的,腐败时就会产生刺鼻的臭味,这里边就有氨的味道。 氨对于鱼类是剧毒的,它能使鱼类血液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功能,导致鱼类的死亡。当水体中氨浓度超过0.2ppm时就会造成鱼类急性死亡。 氨有如此剧毒,那为何大家的鱼都还好好的呢?哈哈,就是因为有我们硝化细菌呀。弟弟亚硝酸菌负责把氨氧化成亚硝酸盐,再由哥哥把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也是有毒的,但比起氨来说是小得多了,而硝酸盐是无毒的,它是水草等水生植物很好的氮肥。大家种水草时并不添加氮肥,液肥、基肥、根肥的说明书讲得明明白白:不含氮、磷,那为什么大家的水草还养得那么好啊?还不是有我们兄弟呗。 有人认为鱼的排泄物可以当作水草氮肥,可水草根本无法直接利用鱼类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必须在那些腐生细菌的“帮助”下(可不是我们兄弟哦,这种事可不能争功)变成一些小分子无机物如氨、硫化氢等(净是剧毒物,这帮小子)。我们得给它们收拾残局,把氨转化成水草可以直接利用的硝酸盐,这才把大家的草养得肥肥壮壮的,鱼儿也避免了氨毒之苦。下面着重介绍下我们的生活特点: 1、我们属于自给自足性的自食其力的细菌,科学家叫我们自营性细菌,我们用最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为碳源来构成我们的身体,而建造我们自己的能量源泉就是我们氧化氨和亚硝酸盐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可见我们的工作也不光为了大家,更重要的是为我们自己,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菌不为己,天------”不说了,有点太不厚道了。我们这种生存方式,大家看是不是和水草很相似啊,只不过水草是利用光能来养活自己,我们是利用化学能而已,而另一些家伙比我们聪明得多,它们被称为异营性细菌(就是那些专门制造毒物的家伙),它们用有机物做碳源来构建它们的身体。 2、我们除了像水草一样进行糖类合成反应外(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化学能的作用下合成葡萄糖),也需要其他的营养元素,如铁、锰、磷、钾等,用以代谢合成我们生长所需的一些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所以大家给水草施的肥料和二氧化碳,我们也笑纳了些,抱歉没打招呼哦。 3、要说我们最不喜欢呆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充满了有机废物(如鱼便便)的环境,因为过多的有机物让我们无法忍受,我们又不能把它们当作食物,过多的有机物将会抑制我们的生长和繁殖,但是哥哥硝酸菌对有机物并不那么敏感,有时甚至还能“吃”些水溶性有机物(啊,变节啊),但大多时候我们配合还是非常默契的,兄弟就是兄弟嘛。因为我们有这一特性,所以大家就别指望我们在有一大堆鱼便便的肮脏的过滤棉上安家了,最适宜我们居住的地方是比如生化球、生化环、生化棉这样的,当然在水流流过我们家之前最好把水里的鱼便便、烂叶子提前过滤掉,不然的话,这些东东堵在我们家里,我们可就惨啦,拜托了啊。 4、前边说过了,我们很多兄弟都是游泳健将,我们可以在水中做主动的迁移,虽然这很耗费体能,但如果我们居住的家园受到外来干扰、没有食物吃、有外族入侵、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时,我们还是会做主动的战略转移的,在转移的途中,我们可是不会吃任何东西的,所以一旦我们背井离乡,请赶快给我们找一个家吧,让我们固定下来好为大家更好地服务。不用担心我们无法在固体表面固定的问题,我们兄弟可是这方面的高手,我们在水中到处游荡时,如果发现有什么固体物质,就会立即分泌一种粘性物质,牢牢地把自己粘到那上边,这样一层层地粘上去,直到形成一个膜,大家都管我们形成的这个膜叫“生物膜”,水质的净化就要靠它了。 5、再透漏些比较隐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繁殖了。我们的繁殖速度说起来真有些不好意思,我们是微生物世界的“大象”,繁殖周期非常长,和那些异营性的腐生菌比较一下大家就明白了。在20个小时内,1个异营性细菌可以分裂成1000000000个,但我们还停留在1个的状态,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维持生命和繁殖的物质都是靠自己制造的,要耗费大量能量和时间,而那些异营性细菌则可以利用很多现成的东西。讲到这里就不能不说一种发生在开缸后不久容易发生的问题,我们暂且叫它开缸综合征。有些人在开缸后的一个月内鱼儿会不明不白的死去,这主要是因为鱼类的排泄物被那些异营性细菌分解为氨等有毒物质,它们繁殖得实在太快了,相信大家都了解夏天饭菜变质的速度,越来越多的氨在产生,直到超出了鱼、虾能够忍受的极限,它们就……,好痛心啊,那大家问,你们干什么去了?真白养活你们了!各位老大先别急,这事不怪我们,在刚开缸的一个月内,因为我们生得实在太慢了,根本没办法处理那么多的氨,寡不敌众啊。所以提醒各位在开缸后的一个月内勤换换水、少喂喂鱼、用点细菌制剂吧。 6、大家可能认为我们兄弟也太逊了,生得又慢、长得又慢,怎么还没有被淘汰掉呢?达尔文的理论看来问题是不小啊。先等等,我们兄弟虽然有弱点,但也有其他细菌不具备的优势呢!最主要一点就是我们在食物短缺等恶劣环境下可以像冬天的狗熊一样“休眠”,避免了像其他细菌一样被饿死的命运,我们的休眠期最长可以达到2年之久。利用这个原理,有人把我们制成了菌液出售,可以长期保存,其实那里边就是“休眠”的我们。 7、我们还对氧有一种由衷的偏爱,在缺乏氧气的环境里我们根本就无法高效率地处理氨和亚硝酸盐,以至造成我们的生存危机。所以大家如果想让草缸的水质真正良好的话,就让水草制造更多的氧气给我们吧,大家会得到回报的。 8、可能还有人不知道,我们对光线有多么厌恶。弟弟亚硝酸菌对近紫外线的可见光非常敏感,所以不要把飞利普865照到我们身上哦,紫外线对我们的杀伤力更是巨大的。所以让我们在黑暗中工作吧,我们会感谢大家的。 9、在酸碱度方面我们也提点小小要求:我们在弱碱性的环境里生活得更舒服些,如果是草缸,最好也别把PH值调整到6以下,对我们的健康很不利的呀。另外,最适合我们的温度是25度哦。 10、有些毒物也对我们的健康不利,如一些治疗鱼病的鱼药、硫酸铜或螯合铜等,所以在治疗鱼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我们都死光光了,你的缸即使不是新开的,也有可能发生开缸综合征的。 最后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水族箱中即使添加我们也无助于改善水的浑浊问题,因为我们是被大家用来对付氨和亚硝酸盐而不是水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细菌乃至藻类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会使你的水族箱中的水变得更优质、更适合生物之生长。
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 抄袭过多,一经查出超过30%,后果严重。轻者延期毕业,重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学位报销了多不爽。
摘要:分析了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其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并总结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抗生素滥用的对策。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现状;对策 一、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一遇到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而对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危害却知之甚少。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抗菌素耐药性。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 二、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1929年英国学者Flemming首先发现了青霉素,1941年应用于临床.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 年.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广,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依据抗生素的作用物件,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及抗真菌作用抗生素等.抗菌药是通常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作用范围较窄,包括针对细菌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磺胺类及喹诺酮类等.到目前为止,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有 300 余种,然而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出世,抗生素种类繁多及同一种抗生素有多种商品名等原因,医务人员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常见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耐药菌株亦有逐渐增多趋势[2]。抗生素的滥用会带来以下危害: 4. 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这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3]。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的肾脏、肝脏、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等造成损害,这种损害对于年老、体弱、小儿尤为严重。 2.产生细菌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更好地适应环境,才可以更好地生存,这是在大自然生存的基本法则。细菌为了生存,它就会不断进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适应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也就是会导致在以后遇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一般的抗生素起不到作用。则必须使用跟强力的抗生素。如此恶性回圈最后会导致没有抗生素可以对已经有很强抗药性的细菌或病毒产生作用。 3.加重病情造成二重感染 在抗生素的副作用中,还有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症下药”的同时,如果使作不当,它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而加重原有病情或造成二重感染。无论实验还是临床都表明,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能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致使某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从而导致二重感染。 4.延误病情 在临床中,一些医务工作者由于对病人病情认识不深,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导致对诊断具有参考价值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而且会因此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三、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1. 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生产抗生素的厂家很多,造成他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以至于出现不正当的竞争。出现了销售无序、虚假宣传、利用非正当手段在医疗机构拓宽销售渠道等现象。另外, *** 有关部门对此管理力度不够,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2. 医务工作者方面的原因 (1) 经验性和臆断性用药情况太多,把抗生素当成“安慰剂”使用,只要有与之类似的症状就使用; (2) 分不清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以至于应当使用消炎药的时候却使用抗生素; (3) 联合用药不科学,有时医生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使用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是如果对联合用药了解不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4) 预防性用药使用不科学,有的医生为了防止病人某些症状的产生出现,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的范围和量; (5) 频繁更换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性问题,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应该先考虑用药时间不足,给药途径不当,而不应该频繁更换抗生素,频繁更换抗生素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6) 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不够,造成某些患者对抗生素的使用量和间隔时间把握不够,不能正常的发挥药效; (7) 用药的个性化强度不够,没有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知识,指导合理用药,研究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8) 误以为只要是感冒就一定要用抗生素 (9) 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尽早发现问题; (10) 知识的获取力度不够,未能及时获得一些新药物的资讯和某些已用药物的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某些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案; (11) 医德医风不正,一些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及病人利益和安全,违反原则超常使用抗生素。 3. 患者方面的原因 (1)习惯用药和盲目用药,以为以前有与此相似的症状医生使用某种抗生素为其医好,以后只要有这样的症状只要自己买点这样的抗生素用了就能好; (2)存在价高药好的观点,盲目使用进口药和贵重药,甚至在用药上出现攀比心理; (3)不按时按量服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药物的用量,或者在没理解医生的服药要求的情况下,自己按自己的想法服药。 四、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的对策 1. 规范商业行为 ***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抗生素商业行为的监管,规范抗生素的销售渠道、规范抗生素的定价标准、防治抗生素的虚假宣传现象。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2. 规范用药指导 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官员索耶指出,要实现正确、合理用药,必须拥有完备的合理用药措施和监督体系,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的培训和指导,此外还要设立药物资讯系统,以帮助患者正确地选择药物和治疗方式。 3. 加强医务的再教育 对医务人员的再教育有助于改善医务人员的行医水平,有利于医务人员改正以前的错误做法,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准,避免错用药物和滥用药物现象。 4. 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测 有关研究机构应当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研究与监测,尤其是那些新型抗生素的研究与监测,并且及时将有关研究资讯反馈到医生那里。 5. 加大科学使用抗生素的宣传 应当加大抗生素科学使用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宣传物件不但包括患者,还应当包括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对于那些基层医务工作者。 6. 强调医患沟通 医生与患者的良好的沟通,能够有利于医生了解所用药物的实际药效及其副作用,能够为医生对治疗方案作出改进。同时医生与患者的良好的沟通,也能够有利于患者及时发现用药误区,排除用药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防止患者乱用药。 7. 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建立合理的医德医风监督和奖励制度,以端正医务人员的服务方向,自觉 *** 药品市场上的各种经济诱惑,坚持为患者选好药、少选药。 总之,在我国,抗生素滥用问题是很严重的,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元武.我国每年8万人因滥用抗生素死亡[N]. 重庆晚报,2010-10-27(6). [2] 贡爱群.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及危害[J]. 黑龙江医药:2009,22(3):368-370. [3] 谭弘,白雪峰.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临床危害[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99. [4] 杨润生,韩爱萍. 87名患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5,2(1):43. [5] 曹军,谢联斌.抗生素滥用原因分析[J]. 九江学院学报,2004,3:85-86. [6] 孙优依. 国外防治抗生素滥用的良方[J]. 观察与思考,2011,3:20-21.
上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弗莱明意外在培养皿里发现青霉素,从此人类的医疗进入新的时代,人的寿命也因此而延长。但当人类正要迎来发现抗生素的 100 周年纪念之时,细菌却正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进化中。大多数细菌对系列常用抗生素已产生抗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此现象列为「危机」,与伊波拉病毒、HIV 并列。
去年美国宾州感染「超级细菌」的案例,该菌种携带MCR-1基因,可抵抗一种称作「克痢霉素」(Colistin)的抗生素。「克痢霉素」被视为是治疗高度抗药性细菌最后防线之一。有些人原本健康年轻,感染超级细菌后却难逃一死:一位美国南加州的十二岁小学生,因遭超级细菌「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入侵、并发肺炎而死。去年八月,京剧名伶过世。她因为呕吐、发高烧,被判定流感住院,但病情在隔天立刻急转直下,不久就因「败血性休克」过世。从发病入院到过世,仅历时一天。虽然病毒、霉菌都可能引发败血症,但细菌却是最常见的凶手。根据疾管署公布的监视资料,医学中心与区域医院的加护病房里,常见的超级细菌 (如MRSA、CRAB、CRPA、VRE…等等) 感染普遍率都在上升。因此病人在医院加护病房感染超级细菌的机会也越来越高。
尽管有些细菌体内本没有抗药性基因,但当医界运用抗生素不断攻击「训练」之下,能在抗生素魔掌下立足的,自然是具抗药性的菌种。人类只好拼命苦苦追赶加以攻击,最终成为无限的恶性循环。但在这场人与细菌痴缠的拉锯战里,过去十年,抗生素几乎没有突破性的新药。而且在全球人口流动庞大的今日,抗药性细菌的传播速度与广度更快,成为另一种全球性的灾难。
各国科研人员纷纷研究对策,尝试消弭这场破近的危机。近日,一支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于于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的一项成果,发现了对付抗药细菌的潜在武器。他们认为名为「PPMO」(peptide-conjugated phosphorodiamidate morpholino oligomer)的分子,能够对抗细菌分泌的 NDM-1 酶,而后者正是导致细菌进化出抗药性基因的因素之一。
由于许多种不同的细菌都包含这几种基因,PPMO 分子 可有效攻击多种细菌包含的这几种基因,当这些基因与抗生素接触,当后者与抗生素接触,能恢复抗生素杀死 NDM-1 酶细菌的能力。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一种隶属于碳青霉烯分类,广泛被应用的抗生素──美罗培南(meropenem)。他们用美罗培南治疗了受 E. Coli(一种 NDM-1 酶为阳性的细菌)感染的小鼠。俄勒冈州立大学微生物学教授 Bruce Geller 表示:如果接下来在人体实验证明有效,这将让许多失效的抗生素恢复作用,治疗广泛的细菌感染。
参考文献
UN Classifi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as a Crisis, Putting It on Par With Ebola and HIV
futuri *** /un-classifies-antibiotic-resistance-as-a-crisis-putting-it-on-par-with-ebola-and-hiv/
eptide-conjugated phosphorodiamidate morpholino oligomer (PPMO) restores carbapenem susceptibility to NDM-1-positive pathogens in vitro and in vivo
academic.oup/jac/article-abstract/doi/10.1093/jac/dkw476/2691388/Peptide-conjugated-phosphorodiamidate-morpholino?redirectedFrom=fulltext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 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不怕所有抗生素 一种超强的酶 已有致死病例 非传染病 并非无药可医相关新闻 英政府发警告 超级病菌与临床手术整形 国内专家意见产生的主要原因传播方式日本方面中国防范措施研究行动蔓延形式 比利时 英国 澳大利亚 法国 台湾相关解读 危害多大 如何应对 谁是祸首相关信息 印度抗议:凭啥叫“新德里” 超级病菌怎样炼成感染病例展开 编辑本段超级病菌的产生 [1]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2]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人们致力寻求一种战胜超级病菌的新药物,但一直没有奏效。不仅如此,随着全世界对抗生素滥用逐渐达成共识,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怀疑的同时,也遭到了严格的管理。在病菌蔓延的同时,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却渐渐停滞下来。失去抗生素这个曾经有力的武器,人们开始从过去简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寻找对抗疾病灵感。找到一种健康和自然的疗法,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超级病菌的进攻,成为许多人对疾病的新共识。编辑本段超级病菌的发现病例发现 斯汤顿河高中(Staunton River School)的一面黑板上写着“怀念阿斯顿”的字样。阿斯顿是一名17岁的学生,他感染了一种被称为“超级病菌”的MRSA细菌而死。MRSA传染正在美国蔓延,它每年造成9万人严重感染,因此致死的人数甚至超过艾滋病。 弗吉尼亚州贝德福德县校区主管比利维斯决定关闭该县的全部21所学校。2007年10月16日,斯汤顿河高中的学生把他带到自己的学校,要他亲眼看看这学校滋生了多少细菌。当地人心惶惶,许多人在工作中途溜回家,用消毒药水喷涂墙壁,打扫房间以消灭细菌。同一天,美国发出了MRSA蔓延警示。密西西比、北卡罗来那、弗罗里达、加利福尼亚等五六个州已经同时发现了感染MRSA病菌的学生和运动员。 显微镜下的“超级病菌”NDM-1波士顿大学的留学生张蕾在麻省的政府网站上看到了警示:这种病菌会通过皮肤和器物接触感染。三年半前刚从北京到美国波士顿上学,张蕾对当年SARS造成的恐慌印象深刻。但这一次周围的人很让她意外。没有人抢购超市里的手套和杀菌水,连洗手液一天也卖不了几瓶。橄榄球队员照样带着伤口到处跑,照样跟女孩子接吻,一切都很平静。人们对张蕾提的问题感到奇怪。MRSA?那是专家们干的工作。感染的人也多数在医院里面。邻居老太悠闲地浇着花,随口说道:“听说染上MRSA的危险性比肥胖的危险性还要小得多。” 詹姆斯·沃勒考特却不这样认为。他大部份时间只能躺在沙发上,连跟孩子们玩都有困难。当他晚上躺在床上睡觉需要移动他的左腿时,他必须用手抬,有时就直接用右腿推。这一切始于两年前,他因为膝盖脱臼来医院作手术,但MRSA却通过术后留在膝盖中的钛钉侵入了他身体,坏死的肌肉几乎让他瘫痪。在美国,像沃勒考特这样在住院时遭遇MRSA的每年有近10万人。 MRSA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的缩写。 1961年,MRSA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的致病机理与普通金黄葡萄球菌没什么两样,但危险的是,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感染体弱的人后会造成致命炎症。 在医院里,“肮脏的白大褂”臭名昭著。现在金黄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们从外面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菌,这些病菌附着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白大褂上,跟着四处巡视,有时掉在手术器械上,有时直接掉在病人身上。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最令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MRSA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会无限拉长,最终转为肺炎而死。很幸运,至今这种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病菌仍然只在医院里传播。“普通人只知道MRSA是医院里的大麻烦,但他们不知道,所有接触到MRSA的专业人士都很害怕,因为要对付它,我们根本没有药可以用。”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个职员说,“万一它走出了医院该怎么办?” 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监视着病菌世界的一举一动。它是病菌世界的“影子内阁”,在各地布置了数不清的耳目。虽然CDC的特工们基本上不会戴酷酷的“黑超”,但007的把戏一样不会少——探听情报用的荧光基因测试剂、电泳仪和显微镜,“杀菌灭口”用的各类抗生素样样具备。庞大的间谍网布置在美国联邦的各州各县,监视着各个大学、社区、医院和实验室。病菌世界的新式武器一旦出炉,它的作战计划马上就会被敬业的情报网络呈送到CDC高层的手上。 1976年7月,美国CDC一夜成名。一批在费城饭店聚会的退伍老兵突然陆续出现高烧、咳嗽、浑身乏力等类似肺炎的症状。这种未知疾病造成34人死亡,并随着老兵们的散会蔓延到全国。这事登上了媒体的头版,各地人心惶惶,很快白宫和国会就坐不住了。总统亲自下令,授权CDC全程负责,动员全联邦的各级卫生机构来监控疫情发展。来自各地的各种情报和分析,如雪片般飞至疾病控制中心,那架势真有点全民皆兵的味道。最终,这个“军团病”的菌株被CDC成功分离出来,更有效的抗生素被用来对付这种疾病。这种抗生素就是著名的红霉素。从那以后,红霉素被一直当作治疗细菌感染的强力武器。 然而,1992年春天,CDC收到情报:红霉素遇到了强大的敌军。在威斯康辛州的乡下,一个名叫NAC-A的土著社区小型诊所看病的患者中发现了有20人患了同样的疾病:先是皮肤出现面疱和疖疮,很快在咽部旁出现脓疡,流出脓液的肌肉迅速坏死,接着出现肺炎症状,生命垂危。疫情很快蔓延到周边的24个社区,零星的病例一直到1999年仍有发作。疾控中心的医生们发现,用红霉素治疗对这种病菌无效。这一年,CDC对全国发出预警:一个可怕杀手终于成功越狱,潜伏到普通人群中了。 这是MRSA的孪生兄弟——社区获得型MRSA(CA-MRSA)的杰作。它的来源至今仍是个谜,研究者发现CA-MRSA有与医院里的MRSA不同的遗传背景,它会感染短期与医院没有接触的健康人群。与医院里的MRSA不同,CA-MRSA不具备多重耐药性,通常只对一两种抗生素耐药,并且多数可以用万古霉素杀灭。1997年,在纽约发现了CA-MRSA的另一个变种,这种菌株带有一种被称为PVL基因编码的强烈毒素。这是一种缩氨酸,由氨基酸形成的化合物,这种缩氨酸会造成称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爆炸,毁灭对抗感染的主要防御力量,24小时之内迅速破坏肺脏使人死亡。类似的变种出现了17个。它们的出现意味着MRSA家族开始走出医院,大开杀戒。监狱、体育馆等地方成为CA-MRSA感染的新根据地,病菌迅速在英、美两国蔓延,并有向世界性流行发展的趋势。 巴西官方20日宣布,在全国16所公私立医疗院所中发现了新的超级细菌——抗药性细菌“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氏菌”,简称KPC。虽然与今年以来来势汹汹的超级细菌、发源于印度的“NDM-1”名字不同,但同样耐药性极强,也是一种“百药不侵”的超级耐药菌。 所有抗生素都不起作用 这种细菌目前已在巴西夺走至少15条人命,确诊病例共有135起,当局正加紧研究对策,预防事态扩大。 巴西卫生部指出,连被视为最后一道防线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对抗药性细菌“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氏菌”不起作用,过去几个星期以来感染人数激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这张王牌失效,意味着肺炎克雷伯氏菌中的一部分也升级为“超级细菌”,跟最近热炒的“NDM-1”威力相当,对所有的抗生素所向披靡。 巴西卫生部说,刚动过手术或免疫力低的病人都是感染这种细菌的高危人群。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也已有20多个州的医院发现这些细菌,严重病患尤其容易受到感染。美国保健流行病学家协会会长费希曼说,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也在对付这种细菌。基因突变 普通细菌基因突变而成 据报道,今年在中国杭州,研究超级细菌的专家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身上也发现了这种新的“超级细菌”。 事实上,所有的“超级细菌”都是由普通细菌变异而成的。也正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超级细菌”。除了吃药打针,我们吃的鸡鸭鱼肉之中也有许多抗生素。因为它们生长过程中被喂了抗生素,侵袭它们的细菌可能变异。等到变异病菌再侵袭人类时,人类就无法抵御了。结果是,研究出来的新药越来越短命。当然,大部分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还没变异,大多数抗生素对它依然有效。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力是最好武器 其实,人身上平时就依附着大量细菌。但只要身体健康,抵抗力强,这些细菌就毫无兴风作浪的可能。 要阻止超级细菌肆虐,最主要的战场是在医院,因为那里集中着抵抗力最弱的人群。针对此次超级细菌事件,巴西政府就呼吁民众,只要出入医疗场所,一定要记得消毒、洗手,做好最基本的个人卫生防护,以免细菌持续扩散。 专家呼吁,预防更多的细菌突变成超级细菌,关键是整个社会要在各个环节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普通人要做到勤洗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身免疫力是对付超级细菌的最好武器。编辑本段超级病菌在中国检测结果[4]中国疾控中心和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检测时,检出三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也就是俗称的超级细菌。其中,两株细菌是由宁夏自治区疾控中心送检,菌株分离自该区某医院的两名新生儿粪便标本;另一株由福建省某医院送检,菌株分离自该院一名住院老年患者的标本。 中国MRSA感染的比率也在上升,20世纪70年代,在上海医院检测到的MRSA感染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5%,1994~1996年上升到50%~77.9%,200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80%~90%。尽管致命性的CA-MRSA变种并未在国内出现,但出现的MRSA病例已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多重耐药。 2010年10月26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26日)刚刚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其中死亡1例。 凭着“对抗生素免疫”这件刀枪不入的盔甲,MRSA迅速超过乙肝和艾滋病,跃居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的首位。到底是什么导致这种超级病菌对抗生素免疫呢?四大特征 解析一:目前未发现绝对有效药物 肖永红说,虽然国家卫生部此前发布了关于NMD1的感染诊疗指南,但详细研读这份指南可以发现,关于临床使用何种抗生素,指南中的说法是“可能有效”,而不是绝对有效,同时强调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 “我们只能根据临床判断来选择一些相对可能有效的药物,这给正确用药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肖永红说,有的人猜想是不是有一种能迅速应对NMD1的超级抗生素,但目前肯定没有。 他同时表示,目前国家疾控中心通报检出的3例NMD1病例中,两名幼儿是因为腹泻送检的粪便标本,检出携带NMD1的是屎肠球菌,不是印度检出的大肠杆菌,从临床的意义上来讲,这没有大肠杆菌携带的意义大。 解析二:必须认识到抗生素具两面性 对于为何会产生所谓的超级细菌,肖永红和其他专家的说法一致: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不断积累耐药性。他说,大众必须认识到抗生素具有两面性,一定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于爆出NMD1可能是惠氏公司为了推销自己的药品夸大其辞的坊间传言,肖永红表示可能行极小。他说,关于耐药性的研究不是今年突然冒出来的,国际医学界一直在关注,此外,有关NMD1的特征的描述,今年8月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论文是极其严谨的。 解析三:绝不会像流感大规模感染 既然没有绝对有效的药物,NMD1会不会大规模传染? 对于这个问题,肖永红说绝对不会。他分析说,NMD1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以其他细菌为载体,强化的是这些细菌的耐药性。比如说携带NMD1的大肠杆菌,表现出超级耐药性的是大肠杆菌,它的传播也要借助大肠杆菌的传播完成。 “目前,它只在医院住院患者和抵抗力特别低下者等特定人群身上出现,不会像流感病毒那样会大规模传播,所以出现类似流感大爆发的可能性是零。”肖永红说。 解析四:极担心载体变成高致病性细菌 既然不会发生大规模感染,为何各国又对NMD1如临大敌呢? 对此肖永红解释,NMD1对公共卫生的压力极大。“首先,对于感染病例,我们要找到合适有效的诊疗方法。如果这些病例出现高死亡率,对公共卫生体制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他说,更重要的一点是,相关应对药物的研发压力极大,“目前发现NMD1的载体是大肠杆菌等致病性相对较小的细菌,如果载体变成了致病性较强的病菌,比如说霍乱、伤寒,那危害性就大了,这是公共卫生体系最担心的问题。” 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2010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名为NDM-1。同年10月巴西大规模爆发KPC超级病菌导致多名感染者丧生。编辑本段抗生素的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抗生素1928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饲养。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1992年,这类药物中的一个变体因为造成肝肾功能紊乱被美国取缔,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使用。编辑本段罪魁祸首 巴西感染病例激增,已致15人死亡 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开始被广泛为抗生素,此后,细菌就开始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也迫使医学研究者研发出许多新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也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超级感染”,如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等。 医学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抗生素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轻易买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而当地的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就不得不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这再度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编辑本段应对方法 已有致死病例 研究者发现,2009年英国就已经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的增加,其中包括一些致死病例。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大部分的NDM-1感染都与曾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 而研究者在英国研究的37个病人中,至少有17人曾在过去1年中前往过印度或巴基斯坦,他们中至少有14人曾在这两个国家接受过治疗,包括肾脏移植手术、骨髓移植手术、透析、生产、烧伤治疗或整容手术等。不过,英国也有10例感染出现在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海外治疗的病人身上。 目前的研究发现,携带NDM-1的大肠杆菌感染,会导致许多病人出现尿路感染和血液中毒。一部分感染者病情较为缓和,但也有一些人较为严重。在已发现的NDM-1细菌感染病例中,至少有一例已经对所有已知的抗生素具有抗药性。 卫生部研讨“超级细菌”专家:中国尚未发现感染病例 昨日(18日),一场有关“超级细菌”的研讨会在卫生部举行。一名与会专家对本报表示,“超级细菌”是一种感染,并不是传染病,公众无需恐慌。中国内地目前也未发现“超级细菌”感染病例。 昨日的研讨会由官员和20多名专家参加,对“超级细菌”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经过简单修改后,将正式上报卫生部。非传染病 8月11日某医学刊登的一篇论文称,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它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目前,这种“超级细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在经历了非典和甲流后,多地报道称公众开始担心,是否又出现了一种暂时无药可治的传染病? 对此,昨日,刚参加完研讨会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徐小元说,“‘超级细菌’和甲流、非典不一样,不是传染病而是感染。”徐小元说,感染和传染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比如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可能会被感染,但并不会在常人间传染,大家不必恐慌。 徐小元还担任卫生部甲流临床专家组副组长,非典、人禽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他表示,目前,中国内地并未发现“超级细菌”感染病例。对于内地何时会出现“超级细菌”,他并未正面回答,只是强调“超级细菌”并非传染病,而是一种感染,公众无需恐慌。并非无药可医 昨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向本报证实,在中国,香港曾有人感染“超级细菌”,但已治愈。 人民网报道显示,香港卫生署近日宣布,英美等国近期相继发现的新型“超级细菌”NDM-1,早于2009年10月已经被发现存在于香港一名男病人的尿液样本中。 据媒体报道,香港病例早已治愈出院。瑞典的两例感染者经过综合治疗,也已经治愈出院,感染“超级细菌”并非无药可医。 徐小元还认为,“超级细菌”这一名字并不准确,而且容易被人误解,称为“多重耐药菌”或者“多重肠杆菌属的耐药菌”更为准确。 对于“超级细菌”的产生,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是抗生素的滥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 “抗生素的滥用,医生有责任,但是,有的时候也是病人自己愿意使用抗生素。”他提醒公众,抗生素药应该规范使用,而不能滥用。”编辑本段相关新闻英政府发警告 类似的NDM-1感染也出现在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尽管目前在英国只发现了约50例病例,但科学家们担心它还会继续蔓延。沃尔什说,现在还无法确定NDM-1在英国到底蔓延到什么程度。英国卫生部已就此发出警告。 “由于频繁的国际航空旅行、全球化以及南亚国家医疗旅游业的兴起,NDM-1现在有机会迅速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沃尔什警告说。[6] 英国已出现至少五十宗病例,五人感染后死亡 [7] 我国检出3例超级细菌病例 其中1人因肺癌死亡 中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之声刚刚收到的消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26日)刚刚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详细情况,马上联系中央台记者实习孟喆。 主播:请介绍一下通报的详细情况。 记者:国际上报道发现携带携带DNM-1耐药基因细菌后,卫生部立即组织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机构,开展了该耐药菌的调查和检测。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实验室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DNM-1耐药基因检测。共检出三株DNM-1基因阳性细菌。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出的2株细菌为屎肠球菌,由宁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菌株分离自该区某医院的两名新生儿粪便标本;另一株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室检出,为鲍曼不动杆菌,由福建省某医院送检,菌株分离自该医院的一名住院老年患者标本。 宁夏两个病例分别为3月8日与3月11日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县级医院出生的婴儿,均为低体重儿。两名患儿均于出生后2-3日出现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一名患儿还伴有缺氧表现,随即由产科病房转入儿科病房治疗,分别在住院治疗9天和14天后痊愈出院。经随访,目前两患儿健康状况良好。 福建省携带DNM-1耐药基因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是一位83岁的老人。该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肺癌晚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该患者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中新网2010年8月13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最近在英国造成至少五宗死亡个案、入侵北美的超级病菌NDM-1,因对大部分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感染后恐无药可治。香港卫生署十二日晚发布消息指,早于去年十月,香港已有首宗感染NDM-1个案,一名六十六岁印度裔男子,去年在医管局辖下普通科门诊求诊时,其尿液样本发现带含有NDM-1大肠杆菌。署方指,非常重视英国有关报告,会与世卫、英美卫生当局跟进了解,以及与医院实验室联系,制定加强对NDM-1监测的安排。 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病菌西方医学专家最近在《刺针》发表含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简称NDM-1)细菌,出现多重抗药性,几乎对所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英国已出现至少五十宗病例,五人感染后死亡;美国至少三宗病例;加拿大则于今年二月录得一宗病例。这些病人多曾往印度接受手术治疗或整容手术,而印度本土也录得逾百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均见感染病例。 香港首宗个案为六十六岁印度裔男子,据悉曾外游,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的化验结果显示,其尿液样本带有含有NDM-1的大肠杆菌,但该细菌株对常用的治疗尿道感染的口服抗生素产生敏感,病人已痊愈。卫生防护中心指,NDM-1是一种酶,可以使某组别的抗生素失去功效,如碳氢霉烯类和滭内酰胺抗生素,从而令含有这种酶的细菌变成广泛抗药性。对于该名老翁是否曾到南亚进行手术或旅游,卫生署昨晚则无补充其它临床数据。 中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日本帝京大学医院公布了新的统计结果,感染者从最初的46人增至53人,其中4人已经死亡。院方承认“死亡可能系感染细菌所致”。 中新网9月6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政府6日发表紧急消息说,造成帝京大学附属医院9名病人死亡的超级细菌的来源已经查明,是一位日本男性从印度带入日本的。 据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消息说,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已经从死亡的病人身上查到了这一个细菌。这个超级细菌是带有“NDM-1”遗传因子的细菌,2年前出现在印度,后传入欧美。在日本这还是第一次发现。 消息说,日本是从一位男性身上第一次检测到这一病菌的。这名50几岁的中年男子于去年5月从印度出差回来,然后发病入住帝京大学附属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痊愈出院。但是,医院保留了从他身上检测出来的这一病菌。 去年8月,该院出现第一例感染者,截至今年9月1日,感染人数升至46人,其中已有27人死亡,在死者中,有9人的死因确定与感染有关。目前还有9名感染者在特殊病房接受治疗。感染者中超过70%的人是60岁以上老人。 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战胜这一超级细菌。超级病菌与临床手术整形 近日,南亚的"超级病菌"开始袭卷全球,已导致多人感染死亡。它最早出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后来许多英美等国的游客前往这些南亚国家,接受价格低廉的手术整形,热衷于通过临床开刀手术来整形,加剧了"超级病菌"传播速度。 英国健康保护署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这种病菌是通过医院手术的病人传染的,缺乏安全和卫生的低廉手术,以及过多爱美人士选择通过临床手术实现整形,造成容易感染了这种几乎抵抗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病菌”。而且现在还没何万无一失的方法杀死它们。目前只有两种药物对这种“超级病菌”有效,其中一种是有50年历史的老药,但对肾脏损害严重。而且一旦病菌继续扩散,这两种药物的药效将被迅速削弱。国内专家意见 哎慢慢找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 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2]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人们致力寻求一种战胜超级病菌的新药物,但一直没有奏效。不仅如此,随着全世界对抗生素滥用逐渐达成共识,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怀疑的同时,也遭到了严格的管理。在病菌蔓延的同时,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却渐渐停滞下来。失去抗生素这个曾经有力的武器,人们开始从过去简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寻找对抗疾病灵感。找到一种健康和自然的疗法,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超级病菌的进攻,成为许多人对疾病的新共识。 超级细菌,指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所以给这类细菌统称超级细菌,超级细菌还指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皮肤细菌的一种,由于一般抗生素很难杀死它,所以很难诊治,一旦感染这种病菌后,常常会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对产妇、老人、儿童来说都相当危险。英国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基因的变化,他们绘制出“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大洲间的传播路线图,利用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对细菌基因组进行完整的分析,并根据基因变异情况得出各地细菌间的家族谱系图。 如何让预防: 1、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尤其应限制万古霉素的滥用,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2、洗手是防止病原菌蔓延的简单而最重要的措施,但往往被忽视,应加强洗手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3、减少或缩短侵入性装置的应用,如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和导尿管插管,从而减少耐药菌株定植。 4、发现耐万古霉素细菌感染患者,应及时予以隔离,进入病房时戴手套,防止细菌广泛污染物品表面,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 5、超级细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预防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6、如果去医院探视VRE感染的患者,应听从医院有关人员的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因探视而感染此种疾病。 法国此次出现大宗的VRE感染事件再次提示我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用文献导出功能就能自动生成格式
论文末尾标注【参考文献】处编写参考文献内容、出处等信息,格式如下案例编写:引用地标示号 文献作者 文献名称 文献出处(期刊、文摘、组织刊物) 年份刊号页码等[1]裴新宁. “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3):10-15. 房沥芗萍火示赵弧珞锵筝娉华杉谌舆岿图汀签眉
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 抄袭过多,一经查出超过30%,后果严重。轻者延期毕业,重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学位报销了多不爽。
细菌
1 、微生物的作用 1.1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在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以异样型微生物为主的分解者,在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于生产者一起共同推动着生物内的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例如,在碳素循环中,地球上 90% 的 co 2 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在氮素循环中,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都有微生物的活动;在磷和硫的循环中同样也需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 1.2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在众多的污水、废水处理方法中,生物学的处理方法因具有经济方便、效果好的突出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污水的生物学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将水体中的含碳有机物分解成 CO 2 、 H 2 s 、 CH 4 等气体;将含氮有机物分解成氨、硝酸、亚硝酸和氮;能使汞、砷等对人类有毒的重金属盐在水体中进行转化,以便于回收或除去,使许多病原性寄生生物常因与环境不适而死去。 1.3 有益于人体健康 人体肠道中含有很多种微生物,其中主要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菌、粪产碱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和螺旋体等。人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这些细菌生活在肠道中能合成核黄素、维生素 B12 维生素 K 等多种维生素以及氨基酸以供人体吸收利用。 2 、微生物的污染 2.1 工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各种工业器材,如金属、仪表、电讯器材、绝缘材料和纺织品等,它们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或因种种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机物质,因此,都会受到微生物的侵蚀,使之老化变质。 2.1.1 铝及其合金制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蚀。例如,曾发生过飞机的油槽因受到牙枝霉、铜绿色假单胞菌和弧菌等的腐蚀而漏油。飞机机翼的内铝壁也受到上述微生物的侵蚀。钢铁及其制品因长期与水或土壤接触,受到铁细菌、硫细菌、硫酸还原细菌等的作用而腐蚀。电子设备、集成电路、绝缘材料等均可受到霉菌的侵蚀,由于霉菌的菌丝能导电,因此常能引起有关设备的失灵。 2.1.2 羊毛、棉纱、尼龙、聚制脂及其制品,也常受到微生物的侵蚀。污染漾奶、毛的微生物主要有铜绿色假单胞杆菌、微球菌、枯草杆菌、曲霉、青霉等。污染棉织品的主要是纤维素分解菌群的微生物。污染尼龙的有球二孢和红曲霉等。微生物不仅能使纤维及其制品变质,而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例如,微球菌能使人的头部生白斑,铜绿假单胞菌与支气管炎、咽炎和耳、鼻、眼的炎症有关。 2.1.3 玻璃及其制品和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等器材的光学部分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都会由于曲霉、青霉等的生长繁殖而受腐蚀。 2.2 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粮、油原料极其制品,含有丰富的养分,它们是微生物的天然营养基地,如果其他条件适宜,霉菌、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就会迅速地繁殖起来。 2.2.1 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的表面都生活着很多的微生物,如果保存不当,常引起食品的变质和腐败。 2.2.2 罐头是人们保存食品的方法之一,但肉类罐头中存在着枯草杆菌、梭菌等菌群。由于芽孢的抗热性很强,在罐头制作过程中虽然经过了高温处理,而在一些肉类罐头中仍能检测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耐热厌气性的腐败梭菌等,它们是造成罐头腐败的主要原因。 3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3.1 防止贮粮霉变和真菌霉素污染的措施是:入仓前应降低粮食的含水量,除去破损、色变和霉变的籽粒;入仓后应创设干燥、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使霉菌失去生长繁殖的条件。 3.2 工业器材的防腐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分别采用对人和动物安全性高的高效杀菌剂,选用抗微生物腐蚀性的材料及含抗菌物质的材料做成涂膜,使器材和微生物隔离,以防止微生物的危害。
已发至邮箱,请查收采纳!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食用菌不仅成为了富含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还能够广泛用于医药等领域。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篇一:《食用菌(平菇)的温室栽培技术》 摘要: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是由其生长习性和所处环境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进而导致人们的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从而对于食物的要求也从原来追求的吃饱转向吃好,大都讲究营养均衡。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生产食用菌的厂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由此开始采用温室栽培技术培育食用菌。本文以平菇为代表,从平菇的基本情况、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条件出发,对食用菌温室栽培的技术要求和益处进行了综合论述。 1 平菇的基本情况 1.1 类型 平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 1.2 品种类型多 除了平菇之外,还可以栽种许多侧耳属科目的菌类,例如凤尾菇、红平菇等等。 1.3 营养丰富 平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研究表明,平菇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食用后可以给人补充丰富的营养,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1.4 药用价值高 平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例如平菇可以抑制人体内癌细胞的产生和发展;降低血液中血脂、胆固醇等物质的浓度;促进人体肠胃蠕动,从而帮助消化;可以起到改善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2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的概述 2.1 地理位置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边、黄河中游地区的南岸部分,是“金三角”经济中心地带的中心处;并且当地所跨地形区域类型复杂,由此导致海拔相对高度差较大,进而使得温差较大,还有就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经济发达,综合下来可以很好地满足食用菌温室培养所需的温度、水源、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非常有利于食用菌的买卖流转。 2.2 气候条件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全年干燥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日照时间长等气候特点。特别是在冬季时节,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子实体的分裂分化,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2.3 人口因素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土壤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我国有名的粮食产地和农业开发区。而且是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带,人口聚集,人口数目众多。人口众多,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较大。 3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选用标准 3.1 位置要求 在冬天,温室栽培是最有效的栽培方式,应将大棚位置选在比较冷的地方。在比较冷的地方可以实行管道、暖气或者人工供暖,应采用最适合的供暖方式,冷暖的交替,可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的栽培。且在冬季栽培出来的平菇等食用菌病虫危害少,产量高、质量好、营养价值高。 3.2 原料要求 生料栽培是平菇温室栽培的首选 方法 。搭配合适的比例,将营养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加工进行平菇栽培。让平菇在高温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3.3 管理 措施 平菇等食用菌应采用定位出菇法,且装袋时应该提前留出孔,为食用菌提供氧气供其生长。还有就是定位出菇法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平菇质量受损等现象,这种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食用菌的质量。 4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技术要求 4.1 营养要求 平菇等食用菌生长发育需要吸收的营养包括:有机酸、酶类、无机盐、氮元素、碳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磷、钾、钙等)。 4.2 温度要求 平菇等食用菌生长发育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昼夜温差大,可以促进平菇的子实体快速分化,但需注意温度要保持在平菇的承受阈限内。 4.3 水分和湿度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菇类也是如此。平菇的生长对于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在栽培中,应该将大棚内的水分和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地区位于黄河中游的南部,水资源丰富,易于灌溉,对平菇的培育生长极为有利。 4.4 空气要求 平菇好氧。要保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浓度应较高。应选择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利于空气的流通转换,并定时地进行通风。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抑制子实体的呼吸活动,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4.5 光照要求 适度的光照对于平菇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强光会影响到平菇的生长发育,温室大棚里边应该将光线调到较暗的状态。因为强光会刺激到子实体的分裂生长。 4.6 管理要求 要致力于追求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在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阶段应对湿度、水分、光照强度等指标做好监控记录工作,将其严格控制在食用菌生长的最佳范围内,以此来确保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4.7 播种要求 将已经按比例调配好的培养料按照严格的标准铺好,且相互之间的宽度间隔应合理规划,最后应该覆盖上保鲜膜进行栽种。 4.8 采摘要求 食用菌成熟后的采摘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活,应该严格按照采摘标准来进行。且应该对食用菌是否成熟进行正确的评判,当食用菌菇盖的颜色由深变浅,孢子处在尚未放射的状态时就是成熟了,此时是进行采摘的最佳时机。 5 食用菌温室栽培的益处 食用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食用后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好处。食用菌温室栽培可以满足较高的产量需求和质量要求,通过调节温室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等条件让其达到食用菌适宜生长的最佳范围,以此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这是一种通过人为调控影响食用菌生长因素的方式来促进其生长的办法。这种方法既促进了食用菌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又给人们增加了收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温室栽培食用菌的方式也打破季节的限制,打破了人们对新鲜蔬菜需求的限制,让人们能够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美味的食用菌,避免了自然因素的影响。 6 结论 食用菌的温室栽培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自然因素对食用菌栽培的限制,利用温室大棚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进行了改造,既满足了人们的食用要求,让人们吃上了高质量、高营养的食用菌;还满足了市场需求,使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由此可见,温室食用菌(平菇)的温室栽培技术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值得推广的。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篇二:《果园间套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摘要 总结 了果园间套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木耳、金福菇、姬菇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果园套种;木耳;金福菇;姬菇;栽培技术 果园内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富含氧气,正符合食用菌生长,食用菌生长所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又能使果树加强光合作用,促进果树的生长,食用菌菌渣成为有机肥施进果园,有效改善果园土壤结构,在干旱季节食用菌管理过程中多余的水又可以使果树再利用,果园里建棚栽培食用菌,可以抑制果园杂草滋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收入。近几年来,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一直从事果园食用菌间套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创新的农业 种植 模式,果菌结合,做到了树上长果,树下结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具体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食用菌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建棚 选择树龄较大、遮荫较好的果园建棚,一般用铁管拱成1个长30~40 m,宽4.2~4.5 m、高2.0~2.2 m的拱形棚,距离地面1 m高的周边(除门外)用60目的防虫网围住,棚顶用薄膜盖好(与防虫网相交接),然后盖上遮光率为90%的遮阳网[1-2]。 2 木耳栽培技术 木耳是一种木腐生型食用菌,其生长发育需要的主要营养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还需要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菌丝的最适宜温度为20~28 ℃,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 ℃,按照贵港地区的气候,出菇季节安排在4―5月出菇,装袋提前50~60 d。 2.1 培养基配制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20%、桑枝30%、棉籽壳41.8%、麦皮5%、石灰2%、石膏1%、防霉剂0.2%。 2.2 原料处理 按配方所需的已粉碎的玉米芯、桑枝淋湿铺在已淋湿的棉籽壳上,放置1 d让多余的水流走,洒上所需的石灰、石膏,用拌料机将料充分搅拌均匀建堆。 2.3 装袋、灭菌与接种 料建堆3~4 d后可进行装袋。先调湿度,把料堆表面的干料淋湿,使料的含水量达料水比为1.00∶(1.10~1.25),加上配方所需的防霉剂、麦皮,用拌料机把料搅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时要使培养料松紧适宜,上下均匀一致,周围丰满无空隙,装料过实过紧容易使塑料袋破损,料过松菌丝生长纤细无力。一般1袋装湿料重1.9~2.0 kg,装好袋后用绳子扎紧袋口装进铁框,每框9袋。装袋完毕,立即装炉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到达100 ℃时保压9 h。灭菌结束后,炉温下降至60~70 ℃时进行御炉,把菌包移入已清洁消毒好的接种培养室的培养架上摆好,待菌包温度降至30 ℃以下时进行接种,1个菌包用种为8~10 g,接种完毕,把培养室打扫干净[3-4]。 2.4 发菌管理 培养室的湿度为50%~70%即可,春季气温较低,气温低于20 ℃时要注意加温,使培养室的温度为20~25 ℃,温度高于30 ℃时注意通风换气,以利于菌丝生长。 2.5 出菇管理 菌包接种后45~60 d,菌包菌丝吃透料,部分菌包出现耳芽时就可以把菌包移入出菇棚出菇。菇包入棚前首先把菇棚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把树叶清扫干净烧掉,菇棚及周边杀虫杀螨1次,棚内再撒一些石灰粉后即可把菌包移入出菇棚摆包出菇。摆包时,1个棚留1条纵向的人行道以便喷水和采菇,菌包用绳子把袋口扎紧后摆放成行,行距一般为20~24 cm,菌包摆成行后用小刀在每一个菌包上割3~4个长10 cm、深1.0~1.5 cm的竖裂口,裂口一般距菌包顶部4 cm、距菌包底部5 cm。摆包完毕,向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割包5~7 d后木耳陆续现蕾,此时期注意加强水分的管理工作,随着耳片的增多增大,逐渐加大喷水量和通风量,喷水量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多喷,雨天少喷,注意菇体的干湿交替,有利于木耳的正常生长。 2.6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就可以采收了,采收的原则是摘大留小,不伤小耳,一般采2~3次把一潮的木耳全部采完。采完一潮后,清除菌包上的残留耳根,将耳床清理干净,杀虫杀螨1次,停水2~3 d,以利于菌丝的恢复,4~5 d第2潮木耳现蕾,又像第1潮一样管理。一般木耳可采3~4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88%~94%。 3 金福菇的栽培技术 金福菇菇体硕大,菌肉肥厚嫩白,营养丰富,味微甜而鲜,耐贮性好,适宜鲜销。菌丝生长温度15~38 ℃,最适温度为27~30 ℃,子实体形成温度范围为18~30 ℃,最适温度为20~28 ℃,金福菇对低温较敏感,昼夜温差大时对出菇不利。一般在4月上旬湿料、装袋、接种,7月上旬覆土,覆土后10~15 d现蕾出菇。 3.1 培养基配制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36.8%、棉籽壳55%、麦皮5%、石灰2%、石膏1%、防霉剂0.2%。 3.2 原料处理 方法与木耳的原料处理方法一样。 3.3 装袋、灭菌、接种 除了灭菌时间保压6 h不同外,其他的与木耳的装袋、接种方法一样。 3.4 发菌管理 在菌包的发菌过程中,气温较高时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清除感染杂菌的菌包。 3.5 出菇管理 菌包菌丝培养60~65 d后,菌丝吃透料就可以把菌包脱袋覆土,覆土的泥土最好选择塘泥土,它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覆土前先对塘泥进行调湿与消毒,把土粒敲成0.5~3.0 cm大小的颗粒,调成含水量为 20%~30%,边喷5%福尔马林溶液,建堆,用薄膜密封24 h后揭膜让福尔马林的气味挥发掉,2 d后即可以覆土。覆土前把菌包薄膜全部脱掉侧卧摆成畦,菌棒之间留1~2 cm的空隙,然后盖上3~4 cm厚的已消毒的泥土,把畦面弄平,覆土结束。覆土后可大量淋水,使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6~8 d后白色的菌丝爬出土面,12~14 d后菌丝扭结,保持空间含水量达80%~90%,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的形成。15~17 d形成菇蕾,菇蕾阶段在小气候中生长,一般不喷水,干燥时喷雾化水于空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80%~90%,当菇体长到3 cm高时每天喷水1~2次,喷水时要掌握菇多菇大的地方多喷,菇小菇少的地方少喷或不喷[5-6]。 3.6 采收及转潮管理 从菇蕾形成到成熟采收一般需要5~7 d,当菌盖肥厚紧实、菌膜尚未破伞时采收,品质最好;采收过迟,成熟过度,品质下降;过小采收,会影响产量。采收时成丛拔起,把菇体分开,用小刀削去菇体上的泥土。一潮菇采收结束之后,清除料面的残留菌柄、菇脚和死亡的菇蕾,用泥土把外露菌包的畦面填平,停水2~3 d养菌,然后像第1潮一样管理,2周内会形成第2批原基。一般可采2~3潮,生物学转化率达50%~70%。 4 姬菇的栽培技术 姬菇的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侧生,嫩滑可口,是百姓餐桌上的佳品,耐储运,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市场前景很好。菌丝的生长温度为6~28 ℃,最适温度为20~26 ℃,高于32 ℃菌丝生长不良;出菇温度为4~26 ℃,最适温度为6~20 ℃,夏季炎热的季节不出菇,低于4 ℃时不易形成原基[1]。根据贵港地区的气候与市场销售情况,一般安排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做出菇袋,10月中下旬至翌年的3月收菇结束。 4.1 培养基配方 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47.06%、玉米芯44.76%、玉米粉5%、石灰3%、防霉剂0.2%。 4.2 原料处理 方法与木耳的原料处理方法相同。 4.3 装袋、灭菌、接种及发菌管理 料建堆2~3 d后可进行装袋。先调湿度,把料堆表面的干料淋湿,使料的含水量达料比水为1.0∶(1.2~1.4),加上配方所需的防霉剂、玉米粉,用拌料机把料搅拌均匀即可进行装袋,用36 cm×13/23 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时要使培养料松紧适宜,上下均匀一致,周围丰满无空隙。一般1袋装湿料重2.0~2.2 kg,装好袋后用绳子扎紧袋口装进铁框,每框9袋。装袋完毕,立即装炉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到达100 ℃时保压6 h。灭菌结束后,炉温下降至60~70 ℃时进行御炉,把菌包移入已消毒的清洁的果园里的出菇棚里,待菌包温度降至30 ℃以下时进行接种,1个菌包用种为8~10 g,套上套环,用胶圈把报纸(已灭菌的)扎紧在套环外封口,然后把菌包单个直立成行摆放培养菌丝,菌包之间留1~2 cm的空隙以便散热。在此期间要注意如果气温过高,可以把菇棚的防虫网掀起以通风降温。 4.4 出菇管理 菌包菌丝培养30 d左右,菌丝吃透料,少数菌包现蕾,就可以叠包解报纸出菇,叠包时菇棚中间留1条便于淋水和采菇的人行道,在人行道两侧把菌包垒成4~6个菌包高单排或双排的墙式堆码,把菌包口的报纸解完后立即淋水进入第1潮的出菇管理工作,每天喷水2次,3~4 d现蕾,菇棚的空气湿度保持85%~95%,喷水的次数与多少应根据天气情况、出菇数量和菇体大小而定,宜喷雾状水,子实体珊瑚期不宜直接向菇体喷水[2]。 4.5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一丛菇中大部分子实体菌盖直径达2~3 cm、菌柄长度4~5 cm时,及时采收,用手握住整丛菇的基部,拔下整丛菇体,小心放入框内,避免损伤,然后在距菌盖3~4 cm处剪去菌柄基部,将连接的菇体分为单个,去掉小菇,分级真空包装,每袋2.5 kg。采完一潮后,清理菇脚,停水2~3 d让菌丝休复,5~7 d即可转潮,又像第1潮一样管理。姬菇一般可采5~7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110%。 5 参考文献 [1] 储利慧,陈生良,俞田华.姬菇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6):92-93. [2] 陈建辉.珍稀食用菌真姬菇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4(9):34-35. [3] 刘岩岩,张敏,宋莹.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30-131. [4] 张怀荣.黑木耳立森261菌株的生物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14(1):23-24. [5] 沈渊,姚明军,沈新芬.大棚草莓-金福菇栽培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4(1):144-145. [6] 赖育斌,郭明,巫世芬,等.金福菇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3(15):41. 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篇三:《浅谈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食用菌不仅富含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还能够广泛用于医药等领域。目前我国的食用菌培植技术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食用菌的栽培成为了发展白色农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是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既要达到绿色自然、无公害的目标,又要做到保质保量的要求。 一、培养料的配置 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将原料的干料按照比例要求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需要添加的一些微量元素先要用水化开之后再拌入料中,接着进行反复的搅拌,将存在的团料尽量打散,确保料的干湿程度均匀;其次,影响菌丝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培养料的含水量在55%左右就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低将会导致出菇产量大幅降低,如果培养料的含水量偏高,则会让处于下层的菌丝缺氧而不能正常吃料,导致原料浪费。因此必须要按照培养料原料的木屑情况灵活的调整含水量,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注意木屑的粗细以及质地的软硬、空气湿度等具体情况对含水量进行配比;最后,培养料配置工作结束后,要尽快进行装袋,一般装袋时间不超过培养料配置 完成的7小时左右,装袋完成后要注意及时灭菌。灭菌时先把装袋完成的培养料放入锅中,用猛火快速加热到100℃,之后利用冷气阀降温到0℃,再重新将温度加热到100℃左右。进行灭菌作业时一定要确保猛火加热、温火保温,定时查看灭菌锅内的温度情况,防止漏气的现象,否则无法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经过这些阶段,培养料的配置工作已经算是初步完成,培养料的配置对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优质的菌种及接种 要挑选优质的菌种来培养,根据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以及适宜的生长环境来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在挑选菌 种时一定要严格查看菌种,确保其没有杂质污染和虫害,适用于栽培养育。必须按照科学、严谨的接种程序来为所要栽培的食用菌接种,并在接种后及时将装菌种的袋子放入无污染、空气适宜的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 三、培育环境的要求 在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后,菌袋就要搬入出菇棚进行培育,但是受到培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菌袋的出菇时间也不尽相同,只有保持培育环境适合菌袋成长才能让菌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正常出菇。而将菌袋搬入出菇棚的时间要尽量避免午间气温较高时进行,因为过高的温度容易影响出菇时间;入棚的时间一般选在晴天的早晚进行,要防止人棚过程中菌袋受到雨淋。菌袋人棚后的摆放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菌袋要并列排放整齐,且其间需要留5厘米左右的间隔以保持菌能够正常呼吸,只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菌袋出菇的环境才能保证出菇更加优质、高产。 (1)空气湿度。作为影响子实体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培育环境的空气湿度太低,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就会加快,其基质中的含水量就会大幅度降低,进而影响食用菌的产量;相反空气湿度如果偏高,子实体表面的水份蒸发作用不明显,菌体内的营养运输受到阻碍,造成子实体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停止生长。如果栽培环境中的空气湿度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子实体会因为倒吸空气中的水份而出现腐烂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大范围的细菌传染。 (2)保持通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和我们人需要呼吸一样,食用菌也会进行呼吸作用,它们吸人空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虽然适量程度的二氧化碳对某些特别种类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利,但是很多食用菌如果长期处在二氧化碳过多的环境下,它们很有可能停止生长,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甚至会让菌丝体死亡。因此,出菇棚必须要保持通风,将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确保空气流通。 (3)光照环境。多数食用菌在出菇时需要散射光进行刺激,只有极少数品种要较强的散射光。通常情况下,光照越强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深,光照越弱时子实体的颜色就越浅。栽培人员需要根据食用菌种类的差异对出菇棚的光照进行调节,如可以采用遮阳网、草帘等物品来调节室内光照。 四、使用无污染的肥料对食用菌进行施肥 (1)喷洒酵母膏以及蛋白胨等溶液。用0.3%的酵母膏和0.1%的蛋白胨喷洒在食用菌的表面,能够使食用菌的身体变厚变肥,促进转潮,在温度为14℃~l6℃时效果最佳。 (2)人粪或人尿的喷洒。在喷洒人粪人尿时应当注意对人粪及人尿的加热,最适合的人粪和人尿应该是煮熟20分钟后的,对其进行对水,比例为1:10或者是1:20进行喷洒,或者也可以用新鲜的牛畜尿液,煮熟与没有泡沫即可,进行对水,比例在l0倍~17倍之间。 (3)米醋的喷洒 在食用菌生长的中后期,可以用300倍的米醋对其进行喷洒,在采摘前的1~3天,每天必须喷洒一次,通常情况下可以使食用菌产量提高6%,而且色泽会呈现出洁面。 (4)豆浆水的喷洒 黄豆一千克,将其磨成豆浆后加入75千克~UI00千克的水,喷洒到食用菌表面,喷洒完成后再用清水喷洒一遍。 五、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栽培养育的食用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通过以往的栽培 经验 ,并结合实际的培育现状,研究出最适合、最科学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方式。以无公害、绿色健康为前提,运用无农药危害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栽培工具和培育工作人员进出时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根据食用菌的实际生长状况及时对周围环境 做出处理,调节培育室内的通风、通气、采光条件,掌控好温度和湿度情7兕,在培育长成后采取时,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要以正确的方式、适时地采收。 六、结语 食用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产品,食用菌产业也是社会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市场经济发展项目无公害、高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目前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人们高品质的日常生活的需求,必将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1. 食品保藏技术论文 2. 农学论文范文 3.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 4. 双孢菇种植的技术 5. 平菇栽培技术论文 6. 平菇的栽培技术论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可爱的小蜗牛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晨,我写完毛笔字到厨房洗手,水池上面的墙壁上爬着一只可爱的小蜗牛。
小蜗牛长得太怪了,它软软的好像没有骨头,全身都是肌肉。身上背着一座淡黄色的,螺旋形的“小房子”。它头上还长着像天线一样的触角,触角下面还长着一个针孔一样的嘴巴,嘴巴里还着2500多颗牙齿。它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上蠕动真是太奇妙了!
这时我满怀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墙壁上怎么会有一只小蜗牛?”“可是你爷爷送来菜上的。”“哦!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从楼下爬上来的呢?”说完,我兴致勃勃地拿来一个小盒子,轻轻地把小蜗牛捉下来,放进小盒子里。小蜗牛顿时被吓得缩进“小房子”里,一动不动。于是,我拿水给它喝,又拿青菜叶给它吃……嘿!这个小东西却不领情,任我用各种办法诱惑,它还是不把头伸出来,不吃不喝的。
一直到中午,小蜗牛还是紧紧地缩着。哎!这样下去它一定会没命的。看着可怜的小蜗牛,我难过的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还是把小蜗牛放了吧,它一定是想妈妈了。”“好孩子,这样就对了,小蜗牛本来就属于大自然。”妈妈说。
后来,我把小蜗牛放到广场的草地上。奇妙的小窝牛好像一下子精神了许多,仿佛在对我挥手告别:“谢谢你,小主人!”不一会儿,小蜗牛便消失在草丛中。
观察蜗牛真有趣!
今天下午,我经过油库,从墙角边捉了一只小蜗牛。
这是只“小型蜗牛”。外壳比人的指甲还脆,还薄。软软的身子在地上挪着挪着,不知不觉就动了一点儿,却见不着究竟走了多少,总要走了十分钟才看出来了那么一丁点儿。那一对棒槌似的触角总是随着身体的蠕动而慢慢伸长,接着慢慢缩短……总之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慢吞吞、反应迟钝的家伙。
我为它准备了一个塑料盒子做房子,垫上雪白的棉花做棉被,几块菜叶就当就今天的晚餐。似乎是不习惯这么封闭的生活,它碰都不碰菜叶一下。我失望地走开了一会儿,再回来时,竟发现有一片叶子缺了一个角。哦,我明白了!小蜗牛啊小蜗牛,原来你是怕羞,不敢当着我的面吃呀!
不久,小蜗牛吃饱了,想去散步,拖着壳儿慢慢地挪着身子。我对它的触角产生了兴趣,用笔尖碰了碰。啊呀!刚才还说它反应迟钝呢,它竟“嗖”一下子把触角缩进去,一会儿,又若无其事地爬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小蜗牛竟不翼而飞!在地上却有一条闪闪发光的“银带子”。我顺藤摸瓜,在门边又找到了小蜗牛。我心想:小蜗牛可能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明天我还是把它放回油库边去。
早上第二节课老师带我们去自然一室上观察蜗牛的课。
我们来到实验室,桌子上放着放大镜、被子、镊子、桔子、菜叶、饼干,我眼前 一亮,还看到几只小蜗牛放在红色的杯子里。老师说完可以动手做实验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红色纸盒轻轻地解开,噢!原来里面藏着一群可爱的小蜗牛。组长说先 把小蜗牛放在玻璃片的中间,然后把十五放在小蜗牛的周围,看小蜗牛向哪里的食物爬去,它就爱吃拿一种食物。小青和小浩把食物搞碎,小沛和我观察小蜗牛吃东 西样子,小梅和小倩把食物整理好。实验开始了。小青和小浩把食物搞碎就给我们摆好。我就把小蜗牛一只一只的那了出来,放在中间,小蜗牛就不约而同爬到句子 的旁边,我推测小蜗牛一定甜润的食物。然后我有那起放大镜观察小蜗牛怎样吃桔子,只见蜗牛的触角一摆一摆的,头一点一点伸到桔子那里,没看它怎样吃,因为 嘴巴太小了。但是我觉得它肯定在吃着桔子。它老是低着头。
下课铃响了,观察蜗牛结束了。小蜗牛可真可爱。
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秘密,是背着房子走天涯。你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是蜗牛。蜗牛很漂亮,脑袋圆圆的,像黄豆一般大小。锥有旋纹的外壳,像白白的溜溜球。头上长着两对触角,像天线探路器。后一对顶端有明亮的眼睛,像两颗黑芝麻。头部长着吃食物的小嘴巴,它的嘴巴和牙齿太小了,不留心观察是看不出来的,蜗牛的牙齿有上万个,用肉眼看是不到的。腹部有白玉般腹足很小的。
蜗牛靠扁平的腹足吸在其他物体上或在地上爬行,有眼睛的触角会向四周转动看东西,掠取食物喜欢吃的蔬菜叶,放到桌子上,蜗牛就毫不犹豫的吃起东西来,吃的津津有味的。也喜欢吃各种瓜果皮等等。蜗牛受到敌害侵扰时,会把头和腹足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细细的软软的粘液将壳口封住。
蜗牛喜欢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昼伏夜出,怕强光刺激,喜欢钻入疏松腐植土栖息,产卵,调节体内的温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怕水淹。小蜗牛一孵出来就会爬动和取食,不需要母体照顾。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温度在25-28C度之间,生长发育。
别看蜗牛这么小,它的肉非常鲜美,它含有维生素,它还可清热消肿等等。
你看蜗牛多么有趣、神奇啊!我一定要收集更多小动物的作文和图片。
今天,我在草丛里捉了三只蜗牛,准备带回家去观察一下。
回到家后,我发现小蜗牛是棕色的,小小的头上长了一对细细的触角,好似声波探测仪。在前面,有一对短短的触角,上面长着比芝麻还小的眼睛呢!蜗牛可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之一,牙齿大王这个美誉送给它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蜗牛的壳也很有趣!它的壳是螺旋形的,上面有几个气孔,蜗牛就是靠这个呼吸的。壳上有一道道花纹,非常的好看。其实,这壳也就是蜗牛的随身房间哦!
我拿了一片菜叶,把蜗牛放在上面,可蜗牛怎么也不吃,缩在壳里,我又拿了一片嫩嫩的青菜叶,蜗牛吃了起来,太挑食了。可刚过了十分钟,蜗牛就将菜叶吃完了,真快。因为蜗牛的牙齿有两万五千六百颗,你不想信?no no no no!
蜗牛非常喜欢阴暗潮湿处,也喜欢夜里活动。它非常讨厌干燥的地方,也很讨厌阳光的照射,也许它热得受不了了吧!
有一次,我做了个实验。我把一只缩在壳里的蜗牛放入水中,不一会儿,它就钻出来了,它果然很喜欢水。后来,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我把蜗牛放在桌子上,用手轻轻地触摸它的触角,只见它一下子就缩了进去,真机灵啊!还有一次,我把蜗牛放到一根木棒上,让它爬,可过了好久,它才爬到顶,都可以称作“慢速大王”了。
啊,我终于知道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了,这些知识太奇特了,经常令人好奇。只要我们再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其他更奇特,更令人好奇的一些奥秘呢!
“淅沥沥……”空中正飘着蒙蒙细雨。小草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我发现学校的花坛上有几只背着“小屋子”的小蜗牛。
我捉了几只。回到家,细细地观察了一番。我发现蜗牛的形状很多。有宝塔形的、锥子形的、烟斗形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灰褐色的、黑色的、黑白相间的……
我碰了一下蜗牛的触角,。触角马上缩了回去,又慢慢地伸了出来。哼,真是个胆小鬼!我把它放在手心里,冰冷冷的。它蠕动爬行时,尾巴后面留下了一条粘乎乎的“白线”——黏液。
有一次,我用手指在蜗牛队中间留下的白色黏液处画了一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后面的蜗牛迷路了。经过查询资料,我才知道,原来,蜗牛和蚂蚁一样,都是靠同伴留下的气味或黏液传递信息。还有一次,我把蜗牛放在杯子里,蜗牛就顺着杯子往上爬,一直不懈地努力往上爬。我以为蜗牛爬得很慢,就没有理它。过了大概30秒,当再去看它时,它竟然已经爬到杯子外面去了。
我要学习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不当缩头小乌龟!
前几天,妈妈在庆客隆给我买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回到家,我立刻把小蜗牛请进我的房间,我是多么喜欢这只可爱的小蜗牛啊!
小蜗牛长着两只触角,像是电视机上的天线,还有两只圆圆的而且像黑珍珠一样的眼睛。它看上去没有鼻子,其实我刚买回来的时候也以为它没有鼻子。我那时候想:小蜗牛没有鼻子,又不可以呼吸,会不会被憋死啊?我还真为它的'生死担忧啊!再仔细一看,原来鼻子是两个小孔啊!它的嘴巴格外袖珍,不仔细看还真的看不到呢!现在,我遇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有嘴巴可以说话,而蜗牛也一样有嘴巴,为什么不能说话呢?我觉得蜗牛应该没有脖子。我一回想起《蜗牛的奖杯》那一课,蜗牛是因为长期把奖杯背在身上,最后,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天长日久,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柔软的身体上驮着一个坚硬的外壳,蜗牛的外壳像个龙卷似的,又像一个棒棒糖。
我喂它吃食的时候,我把大头菜叶放在它的旁边,可它根本就不吃,我以为大头菜叶离它还不够近,我把菜叶挨着它的身体可它还是不吃。最后,我按着它的头,把大头菜叶塞进它的嘴里,可它却一点一点的吐出来了。它用小眼睛瞪着我,好像在说:我不喜欢吃大头菜叶!这时,我问妈妈:“我给它喂大头菜叶,可它怎么也不吃,那它喜欢吃什么呢?”妈妈笑眯眯地告诉我:“小蜗牛喜欢吃白菜叶。”我拿了一块白菜叶放在它的眼前,它果然吃了。
冷的时候,我进屋一看,呀!小蜗牛不见了,我坐在沙发上看了一会电视,居然看见拖鞋在缓慢移动,我过去一看,哦,原来,小蜗牛在拖鞋里呢!小蜗牛的生活多么有趣啊!刚喂完食物一个星期,我拿了一块白菜叶给它吃,可是它怎么也不吃,后来,妈妈上网一查资料,上面写着:蜗牛可以四年不吃东西都能活下去呢!
你喜欢我的小蜗牛吗?如果喜欢,那就和小蜗牛成为好朋友吧!小蜗牛在我家里等着你哦!
在小区里玩游戏时,忽然发现了一只蜗牛在菜叶上缓缓的爬行着。知道蜗牛的名字却不知道蜗牛样子得我,惊奇的望着这只蜗牛,一串串问号从我的脑海中闪过;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呢?
回到家我问爸爸,爸爸说:“自己看看自己做,自己才会有收获”。这一连三个自己,我知道再问也是等于白问。于是我从邻居的毛豆地里捉了几只蜗牛,把它放在桌前,用几种食物来分别:菜叶、馒头、毛虫和蚊子,这些蜗牛大概是饿了,这几只蜗牛都向菜叶馒头爬去,没有一只是吃蚊子毛虫的。很明显,它们是害虫。
在它们行走时会留下一条长长的水痕,吃饭的时候嘴很小,几乎看不到。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我想;这可能长的是眼睛,短的是鼻子吧!
通过查阅资料,我还知道蜗牛走路时会留下一条长长的水痕,这有助于它的爬行。你别看他的嘴巴小的几乎看不到,可它是牙齿最多的动物呢!我还知道,有的蜗牛还是别的颜色,如黑色、灰色的。有的蜗牛外面是有一层薄薄的小壳,把蜗牛的壳打开里面是软软的、黏黏的一层。壳对蜗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要是没有壳,蜗牛是极为容易受到伤害的,有了壳的蜗牛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我终于理解爸爸那句话的意思了,要多自己实践,就会拥有你自己的收获和果实。
科学课上,刘老师说:“下次科学课上我们要研究蜗牛,请大家回家自愿买一只蜗牛,下次科学课带来。当然,下完雨以后在树下大家也可以自己抓蜗牛。”我一听抓蜗牛,就觉得黏黏的,好恶心,决定到市场上去买一只。
周末,我、爸爸和爷爷来到了青怡坊,那里的蜗牛好多啊!我挑了一只身体伸的最长,看上去最精神的一只回家了。小蜗牛来到我家,每天七点把脑袋伸出壳开始“锻炼身体”。每天晚上七点准时“回家”、睡觉。它的食量很小,一片白菜叶子一天都没动几口。
科学课到了,我们全班都把蜗牛带到了学校。王梓名把蜗牛放到了窗台上,他对我们说:“我的蜗牛一晒太阳就出来。”我们都把蜗牛放到了窗台上,因为天冷躲起来的蜗牛都把脑袋伸出来了。上课的最后阶段,老师说可以自由玩蜗牛了。大家都把蜗牛拿了出来。我也不觉得恶心了,把它放在了我的手上。最让人吃惊的是刘子綦竟然把蜗牛放到了脸上。我和赵梓良把蜗牛放在桌子上比赛,赵梓良的蜗牛一动不动,我的蜗牛赢了。
“叮铃铃”下课了,大家意犹未尽的收起了蜗牛。曾经讨厌的小动物好像都变得可爱了。
科学课上,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观察小蜗牛的作业。下课铃声一响,几个男生拿着饲养盒迫不及待
地奔向操场旁边的花坛。
傍晚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也在小区的花丛里捉了三只蜗牛,把他们放在饲养盒里。看!这三只蜗牛,一只小点,两只大点,多像一家三口呀!
回到家不一会儿,我忽然发现那两只大蜗牛在一旁“打架”了。他们你压我,我压你,谁也不甘示弱。就这样,他们一直“扭打”在一起,谁都没有想和解的意思。过了一会儿,小蜗牛动了一下,伸出两对触角,慢悠悠地朝“战场”爬来。我想:这小家伙不会是来劝架的吧!大蜗牛们也许还在气头上,对小蜗牛一点儿不谦让。等小蜗牛快爬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两只大蜗牛突然不打架了,不约而同地把矛头对准了小蜗牛,给了小家伙一个严重的打击——他们都一个个地爬到小蜗牛背上。这小小的身子哪经受得了大家伙的体重呀,没过多久,小蜗牛就倒在了饲养盒里,好可怜呀!大蜗牛们这下可开心了,“蹦蹦跳跳”地走开了。我一跺脚,生气地说:“你们也太不讲道理了吧,居然以大欺小?何况,他可能还是一片好意呢!”
这就是我的三只又可爱又调皮的蜗牛,让我哭笑不得,又爱不释手!
大雨过后,闲得无聊。我突然想起,爸爸捉了许多“牛”,呵呵……是蜗牛,我想向爸爸要,可爸爸就是不给我,也不告诉我蜗牛在哪儿找来的。
一气之下,我决定自己找蜗牛。说干就干,我拿出一只透明的玻璃瓶,一面放大镜,和一只塑料袋,出了门,飞快地跑到了小花园里,找起了蜗牛。一开始我没有一点方向,找了半天,连个蜗牛的影子也没有。这时,我忽然想起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那么树下一定是小蜗牛藏身之地了,我小心扒开茂密的草叶,好家伙,果然有好多好多啊,用放大镜一看,全是活的,一只只在缓慢地爬行,我不禁一笑,终于找到“牛”了。我用套着塑料袋的手拣了一只又一只,有大有小,玲珑可爱。我碰了它们一下,它们都一下子缩到壳里去了。我特地为它们采摘了几片嫩叶,放入瓶中带回来,给它们当小点心。
这些蜗牛很有意思。看,那只小蜗牛,边爬边吃边大便。碰一下,缩回去,大部分蜗牛都是这样胆小,但这只小“牛” 不一样,碰下它,绝不会缩回去,除非你压它。还有只小蜗牛爬得很快,才一会儿就从瓶子下面爬到了盖子上,更有趣的是,在它们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痕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条铺满银子的路。
关于可爱的小蜗牛,还有一些小秘密,比如4000颗舌齿,雌雄同体等……,有机会你也可以养这些“独脚牛”,我们一起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最近,我家养了一只蜗牛,叫贝贝,贝贝的头上有两对触角,像四根小火柴棍,长的一对上面有一个像芝麻点的东西,那就是它的眼晴,短的一对就是触角,只要微微一碰,触角就会缩进去,贝贝的嘴很小很小,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贝贝的牙齿可多了,有两万多颗,但是肉眼是看不到的。那脑袋和“小房子”相接的地方就是它的“脖子”,它的“脖子”长长的,软软的,它的壳就是“小房子”,是避灾的好地方,“小房子”圆圆的,上面的花纹一圈一圈的。
有一次,我想试验一下贝贝爬行的时候有没有痕迹,于是,我把贝贝放到透明的桌子上,又把菜叶放在桌子的另一端,过了好一会儿,贝贝才到达了终点,而桌子上有一条很长的粘液。
第二个实验是测验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把蜗牛放到桌子上,用野草、嫩叶、猪肉围在贝贝身旁,结果,贝贝毫不犹豫爬向嫩叶,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看来,蜗牛真是害虫啊!
第三个实验是测试蜗牛一夜能爬多高,于是我找来一根根长的木杆,把贝贝放在木杆的最下面,第二天一早,我马上来到木杆旁边,贝贝已经爬到最高端了。
蜗牛最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活,蜗牛最讨厌的就是干燥的地方。
蜗牛的身体,有很多奥秘,值得去研究。
今天,我放学回家,正在考虑上课时老师说观察蜗牛的事——写什么呢?我正苦恼着,妈妈回来了,她手里拿着一只蜗牛。我高兴地说:“妈妈,是不是给我准备的? ”妈妈笑着说:“是呀!你们老师早就通过校讯通告诉我们家长了”
我把蜗牛放在一个大脸盆里观察。嗯,怎么回事?都过了好长时间了,蜗牛还是缩在自己的壳里纹丝不动,不会是死的呢?我很纳闷。妈妈见我迷惑不解的样子,笑了,不紧不慢地说:“它比较胆小,你要耐心等待,不要焦急。再等些时间就会钻出来的。”后来,小蜗牛果然慢慢地伸出小脑袋,露出了两对触角。
又过了一会,蜗牛的整个身子都伸出来了,那个腹足看起来像果冻一样。妈妈告诉我,长一点的触角是眼睛,下面短一点的是用来当鼻子的。我拿来一张菜叶子放在蜗牛边上,只是它一动也不动。一开始我还以为它不喜欢吃呢。后来,把菜叶子拿过来一看,哇,缺了好大一块!我现在对蜗牛又多了解一点——不注意是看不见蜗牛吃东西的。
我们要吃晚饭了,小蜗牛,明天再观察你吧!
我家养了两只小蜗牛,那是我和爸爸、妈妈去伊春带回来的,我十分喜欢它们。
小蜗牛的眼晴长在两条短短的触角上,又小又园的像两颗黑珍珠。它背着一个螺旋样子的壳,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是灰褐色的,像一座小房子,我想它住在里面也一定觉得很宽敞、很舒适吧!
小蜗牛很喜欢吃黄瓜,我每次喂它的时候,它就着急地爬了过来,用它那樱桃小嘴一点一点地抿着吃,它总是低着头,先在黄瓜片上,咬一个洞然后延着洞的边缘,在一点一点啃下去。不一会,就吃出一个大洞来。我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蜗牛有两万多颗牙齿。啊!真是太神奇了。蜗牛小小的嘴有这么多牙齿呢!
有一天,我想训练小蜗牛把一片黄瓜放在蜗牛前面,它就像一位老奶奶爬过来,它在地面上分泌一种沾液,我问:妈妈这种沾液用来干什么?妈妈说:“蜗牛是用腹足爬行,那种沾液,可以让蜗牛爬行,如果不用那种沾液蜗牛的腹足就会受伤。”
蜗牛真有趣啊!我还要养着它,继续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小蜗牛是我生活中的好伙伴!
这周末,我的家里又添了一位成员——一只身背豪宅的小蜗牛,它是哥哥在公园玩耍时在草丛中找到的。
小蜗牛的身上有一个棕色的,海螺形状的硬壳,像一座大山一样,我真担心它会被压成肉酱,但是它依然行动自如,它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长长的,黏黏的足迹,那是它自身分泌的粘液。它的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大触角和一对小触角,大触角的顶端上有两粒芝麻大小的眼睛,像两个士兵在为它站岗放哨,让它时刻保持警惕。小触角中间偏下的位置,有一个针尖大小的嘴,但你别看它的嘴小,它的嘴里可有两万六千多颗牙齿,它可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小蜗牛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而且还很胆小,有一次我不小心碰到了它的眼睛,它立刻把身体缩进壳里,不久后它觉得安全了,才把身子小心翼翼地伸了出来。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存,不喜欢在阳光暴晒的地方和水里生存。
关于我的小蜗牛还有一件小趣事呢!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怎么都找都找不到我的小蜗牛,直到第二天早上我去厨房吃饭,看到地下的白菜上有一个熟悉的小身影,走近一看原来是我的小蜗牛在狼吞虎咽地吃着白菜叶,可能是昨天饿了一晚上,实在是饿坏了!
我喜欢小蜗牛,我还想进一步的去了解它,发现它更多的秘密!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可爱的小蜗牛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星期五,我从学校捉了一只小蜗牛带回家。
蜗牛背上背着一个浅棕色的壳,壳上有一圈圈螺旋形的花纹,我发现蜗牛的身体很柔软,好像没有骨头,全身滑滑的、湿漉漉的。蜗牛有一对细细的触角,触角上面镶嵌着两个“亮亮的黑珍珠”,那就是蜗牛的眼睛。
一回到家,我就给蜗牛准备了一个空花盆,把它放在里面。我迫不及待地观察它,它一动不动,把头缩在壳里。大概就这样过了五分钟,它还丝毫未动。我差点以为它死了。我又耐心地等了一会,蜗牛终于把头伸出来了。我用手轻轻地摸了一下,它马上把头缩了回去,它还真是个胆小鬼呢!
过了一会,蜗牛又把头伸出来了。它小心的看了看四周,终于开始慢慢地动了起来,它拖着壳慢悠悠地挪着身子,我总觉得又过了几分钟,它也没走出去多远。这还真是个慢吞吞、反应迟钝的家伙。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就跑出去玩了。
傍晚我回来,我再去看它,“咦,这个家伙竟不翼而飞了。我赶紧到处找它,正当我满世界找我的蜗牛时,我发现阳台的墙壁上有一条闪闪发亮的“银带子”,我顺着“银带子”一看,它竟然爬到了墙上,没想到它还会“飞檐走壁”呢。
我又把蜗牛放回空花盆里,给它放了几片发财树的叶子和吊兰的叶子让它吃,它碰都不碰。我想它大概不喜欢吃这些叶子,我又放了一些菜叶,可它还是不吃,我拿它没有办法,就找了个盖子盖上,走了。
等我吃完晚饭,写完作业后,打开一看,其中一片发财树的叶子竟然有密密麻麻的小洞,仔细看就只剩下叶茎了。原来你不是不爱吃,是太害羞了,你喜欢偷着吃,而且你还是个挑食的小家伙。
不久前的一天中午,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雨过天晴,院子里的草地上竟长出了几只小蜗牛,我连忙捉了一只带回家。我要好好观察它,探索蜗牛世界的奥秘,说不定我们还能成为朋友呢!
小蜗牛背着一个大大的壳儿,就像一座小房子,只要一遇到危险,它就会马上钻进壳里。它的脑袋是圆的,上面长着一对触角,触角的顶端长着一对小小的眼睛。我还听科学老师说过,蜗牛有两万多颗牙齿,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喜欢在夜间活动。它最喜欢的美味大餐就是菜叶,别看蜗牛的嘴巴小,吃起菜叶来可快了,如果你把菜叶放在蜗牛面前,不一会儿它就会把菜叶啃出一个大洞,可厉害呢!
为了验证科学书上关于蜗牛本领的介绍,我还在捉回来的这只小蜗牛身上做了两个小实验。听说蜗牛会走钢签,于是我找来奶奶织毛衣的毛衣针,把蜗牛放在上面让它行走。第一次蜗牛有点害怕,从钢签上掉下来了。什么?你们担心蜗牛掉下来会摔坏?不会的,因为它有保护壳。第二次小蜗牛在钢签上就掌握得非常好了,无论我怎么转动钢签,它都没有掉下来,就像一个杂技演员在高空中不停地变换着姿势。哇!小蜗牛可真厉害呀!第二个小实验是测试蜗牛的嗅觉,我在一张纸上倒了一点点白醋,然后把纸伸到了小蜗牛的头前,还没等挨上小蜗牛,它的头就立刻缩进了壳里,看来小蜗牛的嗅觉还是非常灵敏的。
我非常喜欢这只可爱的小蜗牛,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让我对蜗牛的习性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增进了我和这只蜗牛的感情。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大自然真是奇妙有趣啊!
每当大雨过后,我家门前的花坛里就会出现许多蜗牛,它们有的趴在腐烂的树叶上觅食,有的在墙壁上练习攀爬,还有的聚集在大树下东瞅瞅西望望,好像是在查看敌情,时时刻刻准备迎战。
我逮了一只比较大的蜗牛,放进盒子里,还给它找了好几片绿色的树叶。可能是刚被我逮来的缘故,它缩在壳里半天也不动弹,等我快失去耐心的时候,一个小脑壳慢慢地从壳里钻出来。它先四处张望了一下,确定周围是安全的,才开始背着那大大的“房子”慢吞吞地爬起来。头上那两对突出的触角,第一对长,第二对短。长触角的顶端,有一个小黑点,我猜那就是蜗牛的眼睛吧!可是那对短的是什么呢?我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那是短的那一对其实就是它的鼻子。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蜗牛漫无目的地爬着,其实那是在侦查周围环境,等它确定安全以后,才开始放心大胆啃食我给它摘的绿叶。
不过蜗牛还是一个胆小鬼,每当遇到危险时,它就立刻缩进壳里,任凭你怎么逗它,它都不理不睬。只有等到一切风平浪静,它认为安全了以后,才会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看来它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挺强呢!
蜗牛这个小家伙太可爱了!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它有又细又长的触角,触角上还有一双小小的、圆圆的眼睛。它又白又胖的身体上背着“小房子”,可真辛苦啊!我给它买了一个舒适的小屋子,还给它起了名字,叫做“胖胖”。胖胖可不爱运动,它总是趴在菜叶上呼呼大睡,或者是爬到菜叶上大口大口地吃东西。哈哈!不愧是名副其实的胖胖啊!
有一次,我想把胖胖从小屋子里拿出来,可是,胖胖好像很不情愿从舒服的小屋子里出来,紧紧地贴着小屋子。我只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胖胖抓了出来。胖胖用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我用手指轻松地碰了它的头,倏地便缩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奶奶了!我哈哈大笑,原来,小蜗牛也会变脸呀!过了一会儿,它才小心翼翼地伸出头来。
我爱我的小蜗牛,你喜欢吗?
我有两只十分可爱的小蜗牛,它们各有自己的名字,一只叫同同,另一只叫小灰灰,它们都有长长的触角,一双“火眼金睛”,一个漂亮精致的“小房子”,我十分喜欢它们。
有一次,我把它们放出来,让它们活动一下,可它们却你挤我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灵机一动,把它们放在“赛道上”,大声一喊:“预备!爬。”他们好像听懂了我的命令,使劲爬起来。我不停地给它们加油,说:“同同,加油!同同,加油!”妹妹看见了,也学着我的样子,大声喊道:“小灰灰,加油!小灰灰,加油!”两只小蜗牛慢慢地向终点爬去。同同非常争气,经过它的努力,终于到了终点。小灰灰却还在不停地趴着。第一场的比赛同同胜利了。我给它们吃了菜叶,又让它们休息一下,再次让他们“上赛道”了,这次,同同有点得意忘形了,它爬一下又停一下,而小灰灰却使劲向终点爬去。当然,这一局小灰灰胜利了。
真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啊!我喜欢我的小蜗牛!
下雨过后,马路上出现了一洼洼高低不平的水坑,我踏着水坑,溅出了一朵朵水花。我来到了操场边的草丛,准备观察可爱的小蜗牛。因为下雨过后,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小蜗牛出来透气。
我的想法刚一冒头,就发现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我小心翼翼地把拿起来,用个小盒子装着,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六只小蜗牛。小蜗牛的样子十分奇怪,它的背上有一个硬硬的壳儿,好像是它的家,在壳儿的上面还刻了一圈圈花纹,小蜗牛的身子软软的,在它的头上,有两只触角,只要你轻轻地碰一下它的触角,它就会立马把头缩进坚硬无比的壳里,真像一个“胆小鬼”。它们爬过的地方,总会留下一条条白色的爬痕,显得十分可爱。
我又把它们放在了一面墙上,想看看它们是如何爬墙的,我把它们一只只放在墙上,它们向墙的顶端爬了起了。不一会儿,墙面上留下了一条条白色的爬痕,再看看它们,便在努力地向“终点”爬去,他们拖着一个重重的壳,走一步就落下来一点点。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小蜗牛终于爬上了墙顶。我在下面为它们欢呼,它们也摆摆触角,一个个陆续地离我而去。
小蜗牛虽然胆小,但是它们那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我下定决心,要好好爱护它、喂养它。
听老师说,蜗牛放在塑料盒里最好。妈妈帮我找来一个矿泉水瓶子,我用剪子剪去了一半,把小蜗牛放了进去。心想:“它吃什么呢?”“对,应该是青菜。”说着,我把小蜗牛放在了叶子上。一阵手忙脚乱后,我才观察起它来。蜗牛的眼睛长在一对触角上,它的`眼球是橘红色的。蜗牛的外壳颜色是棕色的,壳向左旋。它移动时速度缓慢,身体后还留下了一缕湿湿的线痕,很有趣。
有一次,我偶然发现,蜗牛吃不同颜色的食物,拉的屎也不一样。例如,吃胡萝卜拉的屎是红色的,吃生菜拉的屎是绿色的,吃香菜拉的屎是黑色的。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
我的小蜗牛跟着我有半年了,我和它成了小伙伴。
我爱我的小蜗牛。
科学课上,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观察小蜗牛的作业。下课铃声一响,几个男生拿着饲养盒迫不及待
地奔向操场旁边的花坛。
傍晚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也在小区的花丛里捉了三只蜗牛,把他们放在饲养盒里。看!这三只蜗牛,一只小点,两只大点,多像一家三口呀!
回到家不一会儿,我忽然发现那两只大蜗牛在一旁“打架”了。他们你压我,我压你,谁也不甘示弱。就这样,他们一直“扭打”在一起,谁都没有想和解的意思。过了一会儿,小蜗牛动了一下,伸出两对触角,慢悠悠地朝“战场”爬来。我想:这小家伙不会是来劝架的吧!大蜗牛们也许还在气头上,对小蜗牛一点儿不谦让。等小蜗牛快爬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两只大蜗牛突然不打架了,不约而同地把矛头对准了小蜗牛,给了小家伙一个严重的打击——他们都一个个地爬到小蜗牛背上。这小小的身子哪经受得了大家伙的体重呀,没过多久,小蜗牛就倒在了饲养盒里,好可怜呀!大蜗牛们这下可开心了,“蹦蹦跳跳”地走开了。我一跺脚,生气地说:“你们也太不讲道理了吧,居然以大欺小?何况,他可能还是一片好意呢!”
这就是我的三只又可爱又调皮的蜗牛,让我哭笑不得,又爱不释手!
科学课上,老师叫我们抓蜗牛来观察。
课间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来到小花园里抓蜗牛。不一会儿就抓到几只可爱的小蜗牛。开心地走回教室里,仔细地观察起蜗牛来。
我把它放在桌子上观察它的一举一动。蜗牛静静的过了很久。才慢慢伸出触角来,她背上背着一个重重的壳,犹如一座会走动的“小房子。”老师说:“蜗牛的牙齿有2500多颗,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呢!”
听说蜗牛还会走钢丝,我找了一条线,把蜗牛放在上面,用力一拉,嘿!蜗牛还真挂在了上面,居然还慢条斯理地爬了起来。我兴奋地为他鼓起掌来。
放学后我把蜗牛带回了家,我找来个盒子把它放进去,在它的周围放了些菜叶,苹果,饼干。就在旁边看他的动静。只见它慢慢地爬到菜叶边啃了起来。别看蜗牛小小的,吃起来还挺快的呢!不一会儿就啃了大半片叶子,而苹果,饼干,它连看都不看一眼。
蜗牛真是一种既可爱,又有趣的小动物,我真喜欢它!
我家养了许多可爱的小蜗牛,它是我表姐送给我的。
这些蜗牛来到我们家的时候,就跟绿豆一般大小,只要我们有一点动静,它们便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背上的小房子里去了,过了好大会儿,才慢慢地把身体从它的小房子里面伸出来。蜗牛的身子可白了,它的眼晴就两个小小的球,顶在两条长长的触角上,小球里面有一个黑色的小点,想必那就是眼球了。它有一张小小的嘴,吃起来东西可滑稽了。你瞧,它爬在黄瓜上吃得可香了,还发出沙沙的响声。
如果在白天你肯定看不到它,因为,它们正躲在沙子里面睡大觉呢!到了晚上,它们就出来吃东西了,大清早便又回去了,为了让它干净一些,我们专门给它买了一个子玻璃盒,往里面放了些湿沙子,而且必须一个星期给它换一次沙子。否则,时间长了沙子就会臭起来的,对了,蜗牛还特别喜欢待在潮湿的地方呢!
我非常喜欢我家的蜗牛,愿它伴我快乐度过每一天!
我家来了一位新客人,它背着一个重重的房子,有着像海绵一样柔软的身体,还有4个长长的触角。它是一只蜗牛,我给她 取名叫“小蜗”。
有次我去喂小蜗时,发现小蜗嘴里叼着一根长长的大便。我用责怪的口气对小蜗说:“小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赶快松口!”小蜗好像听懂了我说的话,终于慢慢松口吐出了便便。
小蜗在我的 精心照料下长得更可爱了。老师说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于是我拿起小水壶往小蜗的左耳上洒了点水,小蜗的左耳马上警惕地缩了回去。我又朝它右耳洒了点水,它的右耳飞快地缩回去,左耳又弹了出来,好像在和我玩太极,真是有趣极了!
今天一大早我准备给小蜗洗个澡。我把它放进一个装有水的小盆子里。可是小蜗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小蜗的触角动了动,慢慢地探出小脑袋晃了晃,好像伸了个懒腰。只见小蜗把身体紧紧地贴在盆壁上,慢慢朝前爬去,身体离壳越来越远。不一会儿,小蜗的身体全部从壳中钻了出来。
我家奶粉筒里养了几只小蜗牛,它们长着细长的眼睛,柔软的腹足,棕色螺旋形的壳和微小的嘴。
为了它们,我和外公费尽心血,我们先在奶粉筒里灌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挖了一些绿油油的苔藓放在上面,再浇上雨露,形成了一个既舒适又潮湿的生存环境。然后我把捉来的小蜗牛放在筒里面,它们蠕蠕而动,伸长身体,抬起脑袋望着前方,小黑点似的黑眼球咕噜咕噜地转着。外公看着它们,欣慰地笑了,说:“我们忙活了大半天,总算没白费力气。”接着外公喘着粗气,擦拭着沁满额头的汗珠。
外公把我送回家后,我在家门口采摘了几片鲜嫩的树叶,放在奶粉筒里面,小蜗牛们见了,便慢慢地爬向树叶,可有一只小蜗牛的眼睛刚一触到树叶的边缘,就把眼睛缩到肉里面去了。我百思不得其解,问了我们班的科学课老师才知道:原来蜗牛受到威胁时,它为了自我保护才把眼睛缩进肉里去的,想让它伸出眼睛来,只有等待。后来那只蜗牛真的把眼睛探出来了,我欣喜若狂,它爬到树叶上,用微小的肉齿蚕食着树叶,嚼得津津有味。
这些就是我的小蜗牛,一只只可爱的小蜗牛。
昨天刚下过雨,我在小花园玩的时候看见树叶上爬着两只小蜗牛。
我伸手小心翼翼的拿下那两只伸着头的小蜗牛,放在我的手心儿里。它们好像很害怕我。一到我的手心立马就把头全部缩回它的壳里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蜗牛才慢慢的把头伸出来了。那一个晶莹透明的头和脖子是肉色的,软软呼呼的,头上有一对触角可敏感了,我一碰它,它就缩成了一个小黑点儿,它的壳像一个灰色的棒棒糖,绕了五六圈儿,一圈儿一圈儿的很迷人的。我舍不得放手,就把它们带回了家,放在了一个玻璃瓶里。
小蜗牛很喜欢吃菜叶,我在它们的玻璃瓶里面放了一些鲜嫩的小菜叶。它们没事儿就在菜叶上爬,也没看见它们吃,菜叶却成了一个个筛子眼状,少了许多呢。
等我把它们从玻璃瓶里拿出来,放在我的学习桌上的时候,它们会在我的桌上爬来爬去,那么的慢啊,可是你不看它们的时候它们又爬的很远了,仔细看一下,桌子上也有一道小蜗牛爬的痕迹,有点黏糊糊的。
我喜欢和这两个好看的小蜗牛玩,他们给了我许多快乐呢。
上周,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于是,全年段展开了寻找蜗牛的行动。
同学们在校园里苦苦搜寻了大半个小时,连个蜗牛的影子也没找到。突然,我想起之前在书上看过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生活。我约上几个同学直奔花坛,埋头苦干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同学兴奋地喊起来:“快看!我找到蜗牛了!”大家凑上去一看,哇!足足有五只蜗牛躲在石头下面。这些可爱又不幸的小蜗牛被我们捉回了家。
回家后,我找来一个瓶子,在里面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潮湿的土,又放进了几片新鲜的菜叶,这就是蜗牛的生活空间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瓶子里,过一会儿,蜗牛探出了它的小脑袋,背着它的“小房子”,缓慢地爬行着。我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头上有一对可爱的小触角,触角上还长着两颗小眼睛。我想寻找它的嘴,但拿着放大镜都没找到,因为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别看它的嘴小,蜗牛可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足足有2600多颗牙。没想到这只蜗牛还是一个大胃王,一会儿工夫,菜叶就被它啃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而且它还拉了许多便便。
你瞧,我的小蜗牛是不是很好玩,很可爱呢?大自然可真奇妙,等着咱们不断地去发现和探索!
雨过天晴之后,我正在院子里玩耍。
突然,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蜗牛慢慢地从墙角边爬过来。我俯下身子,认认真真地观察起来,蜗牛爬行的速度特别慢,在它身体的上面有一个坚硬的壳,头上长着两个触角,触角的下面长着两只小小的眼睛,后面还有一个短短的尾巴。我用手轻轻地碰了它一下,它好像遇到了敌人似的,立刻收回触角,并把身体缩进壳里面,来保护自己生命。
我赶紧取来了一个杯子,把蜗牛小心翼翼地放进里面,并在杯子里撒上一些蔬菜。第二天早晨,我起床一看,杯子里的菜叶竟被蜗牛全部吃光了,这小蜗牛的饭量可真大呀!
接着,我又捉来了几只蜗牛,选了一个潮湿的地方,然后在地面上画了一个圆圈,把它们都聚集在圈子里,让它们进行一次爬行比赛。我惊奇地发现,它们虽然爬得很慢,但是它们的速度几乎不变,而且不到终点决不中途停下来。
多么可爱的小蜗牛,多么坚强的毅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