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你可以去百度上搜索相关模板,百度上有很多这种模板的,你可以借鉴借鉴。
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曲哲涵)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3日发布公告,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违背中美双方通过磋商解决贸易分歧的共识,损害双方利益,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为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不得不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调整加征关税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中方调整加征关税措施,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应。中方希望,美方回到双边经贸磋商的正确轨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
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陈东琪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各国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的快速变革中,虽然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的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一、从全球化看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绝对平衡的,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量分布有某种均衡效应,也不可能形成各国同时满意的绝对平衡格局,国际贸易不平衡是一种常态。从1985年到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5.8倍,各年逆差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总额从756.5亿美元增加到3600亿美元。这说明,全球化并没有停止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趋势。全球化既使货物贸易流量快速增长,也使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随着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在产业发展中,依赖土地、地矿和能源资源的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依赖知识、技能和其他劳动服务的比重逐渐提高。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流动由单向(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向双向(资本既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又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变化。在这种形势下,衡量各国之间的贸易是否平衡不能沿袭传统的贸易思维,不能只看货物贸易流量的变化,还要看服务和资本贸易流量的变化。中国“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总体贸易格局一直表现为“交互逆差”或“交互顺差”。就是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既不是单纯的顺差,也不是单纯的逆差,而是既有顺差又有逆差。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在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方面,美国是顺差,中国是逆差。去年,美国对华的货物贸易逆差按美方口径为2325亿美元。在这个数字中,实际上有大约60%是由美国公司或其他第三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加工出口的产品,这是在中国的美国资本获取利润的载体。如果将这部分剔除掉,那么美国对华货物贸易的实际逆差就只有1000多亿美元。如果将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考虑进来,近几年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实际上明显低于美国媒体宣传的数字。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今年以来中国不仅扩大了工农业等实体性产业的市场开放,外商在这些领域的股权投资门槛大幅度降低,而且也加快了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公用事业(3757.711,-136.89,-3.51%)和其他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比如允许外商以QFII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增加包括吸收人民币存款在内的银行业务,允许外商投资交通设施和公用事业等等。预计今年美国对华的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的顺差将会显著增加,从而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也会明显减少。二、中国贸易快速增长:谁是贡献者?谁是受益者?中国近30年对外货物贸易增长经历了从逆差到顺差的周期性变化。从1978年到1988年的11年中共有408.5亿美元贸易逆差。这个阶段快速进行进口替代,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换取价格高昂的制造技术和设备。随着进口替代带来生产能力的提高,技术进步加快,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步改善,贸易体制改革增加外贸活力,要素生产率提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迫选择出口导向战略,促使进出口贸易出现了由逆差向顺差的转换。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近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8%,占世界贸易比重从3.6%提高到7.7%。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给世界市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使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获得了类似于上个世纪60年代“高增长、低通胀”的成就。把工厂搬到中国的美国公司,利用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紧缺资源和巨大的需求市场,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中国以宝贵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在全球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只是赚了一点加工费和劳务费,挣了一点辛苦钱。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融入世界市场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实现了出口货物贸易快速增长,而且也使进口货物贸易保持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的货物进口额从2435.5亿美元增加到7916.1亿美元,5年增加2.25倍,年均递增27%;中国的货物进口额占世界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从3.35%提高到6.81%。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头4个月的进口增长速度仍然接近20%。可见,中国不仅为世界创造了价廉物美的供给市场,也为世界创造了容量巨大的需求市场,为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中国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而中国的贸易伙伴是更大的受益者。但应当客观地看到,在劳动力供给处于高峰时期,中国这个巨大的进口市场需要有强劲的出口市场来支持。如果外部力量对其出口市场过分限制和打压,就有可能打破中国进口高速增长的惯性。其结果,既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也会损害中国贸易伙伴的利益。三、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是多个原因造成的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货物贸易逆差的比重从8.83%提高到28.33%,而同期德国和日本的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比重从56.52%提高到76.75%。实际上,欧洲和中国以外的亚洲经济体是美国和世界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教授,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解释比较符合现实。巴尔舍夫斯基女士指出,美国逆差“是多个原因造成的,并不仅仅由汇率决定”,“美国人消费欲望过于旺盛”,没有储蓄的习惯。罗奇教授也说:“美国贸易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失衡”,“进口飙升更多是美国所处在的国内消费过剩特殊时期的产物”。他们一致认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储蓄不足造成了过度进口和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而推行“出口保护主义”和“市场限制主义”,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甚至对中国继续采取一些违背WTO精神的歧视性措施和禁售。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让那些政策弹性较大的国家如德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对华出口,美国对华出口的一部分被德国等国家获得,这种“国家卖方竞争”无疑会对美国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美国的出口机会。第二,面对全球化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提高准入标准进而提高外国企业的成本,以削弱外国企业的竞争力”。比如,在能源、航空、农业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美国对外国特别是中国资本的限制有增无减。这样做的结果是可出口商品减少,使得美国在全球出口总规模中的相对比重降低。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以低利率方式创造过剩的美元流动性,从而人为地造成美国资产升值和“财富效应”。在贷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理性的美国人当然愿意大量刷卡消费;在财政债券融资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财政部会不加节制地发行公债以满足五角大楼的支出需要。在美国国内中低端产业出现空心化的背景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美国消费品和公共投资品需求无限制扩大,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要靠进口来满足。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并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资,加剧了内外需失衡。近几年,美国和全球市场存在一个重要的循环:美国石油储备增加-全球石油涨价-美国囤积更多的石油……石油储备不断增加和油价上升,必然花费越来越多的美元,使美国进口额显著增加。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2004财年联邦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4130亿美元,去年仍然高达2482亿美元。政府公共开支膨胀必然造成公共品需求膨胀,在国内一般公共品供给增长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靠进口来填补供求缺口,从而扩大对外贸易赤字。在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时,中美双方都应当采取客观而又理性的态度,应当更多重视像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罗奇教授这样的务实人士的看法,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良好效果,并继续推动中美贸易健康快速增长。四、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美国和中国能够做什么?美国如果把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简单地推给对方,不重视自己的内因,不重视控制本国的过度消费和过度进口的欲望,不努力扩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增加出口,不仅对对方不公平,而且也会使贸易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因此,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双方共同致力于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在双边市场共同促进自由贸易。美国方面应该控制过度进口,实现自由出口。控制过度进口的首要措施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削减美元在全球的供应量和流动性;提高国民储蓄率,逐步扭转投资和储蓄失衡的格局,限制高负债下过度的私人消费;紧缩联邦政府开支,特别是通过改变全球扩张战略紧缩美国在全球的军费开支,国会应当停止不断放宽债务发行限额标准的做法,严格限制国债发行,减少政府在高负债下过度的公共消费。只要家庭赤字和政府赤字控制住了,促使家庭和政府均做到收支基本平衡,不断改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就可以为解决贸易赤字问题提供基本保障。为了扩大出口,美国需要调整与全球化和WTO规则不够和谐的贸易政策和体制,修改已经不合时宜的国内贸易法案,扩大产业和技术市场的对外开放。在中低端制造业和一般加工业不断向外转移的背景下,美国的优势产业越来越缩小在“产业宝塔”的尖端位置上,比如高端信息技术工业、现代军事工业、航天航空和铁路交通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境保护以及金融和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等。如果美国全面开放这些产业和市场,并实现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可望为解决美国贸易问题做出直接贡献。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在理论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问题,但实际效果甚微。从2005年7月21日到今年5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8%,但这期间中国对美顺差或美国对华逆差并没有减少,这说明汇率人民币升值和顺差减少并没有明显相对的关系。正如罗奇所说,汇率调整不可能解决中美和全球的贸易失衡问题,“汇率绝非当前全球失衡的‘灵丹妙药’”。中国方面应该从内外两方面采取措施。对内主要是:逐步调整国民财富分配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资和农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改善消费与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逐步改变工资增长慢于利润增长、政府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现实状况,给中低收入者减税,逐步降低国民储蓄率,促使全社会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对外主要是:适当扩大进口,合理控制出口,促使人民币汇率水平渐进提高以实现其合理均衡。扩大进口的重点是增加政府采购,增加有利于缓解国内能源资源供求矛盾、改进经济结构、促进自主创新的资源和技术产品的进口。合理控制出口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继续较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强其出口资质管理,严格限制出口扩张势头。今年以来,为了实现“减顺差”目标,中国政府多次派采购团到美国直接采购商品和技术设备,增加即期进口;对农、林、畜牧、渔、煤炭开采等81个行业实现鼓励技术引进的政策,扩大长期进口;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降低出口退税率或提高关税税率,限制过度出口。从煤炭进出口贸易最新变化情况来看,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出来。随着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未来中国高端商品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金融、保险和信息等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节能环保产业的拓展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而美国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搭上中国这辆“快车”,增加美国的对华出口。但要达此目的,美国应当更加开放对华出口市场,清除对华出口贸易的所有歧视性条款.特别是解除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等方面的限制。中美建交以来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现在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则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按照美方的统计,200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达1632.5亿美元;按照中方的统计,这一数据也达924.7亿美元,而2004年前9个月便为885.1亿美元。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3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为1241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的25%左右;据中方统计,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也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的20%左右,而且这一比例近年来基本维持不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将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两国储蓄率的差异。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储蓄大于投资,则表现为该国净出口为正或贸易顺差;如果一国的储蓄小于投资,则表现为该国的净出口为负或贸易逆差。中国国内的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贸易顺差;而美国之所以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其储蓄率偏低,以及因庞大的军费开支、政府的减税计划、低利率政策所导致的高涨的国内投资缺口。二、收入水平差异而导致的两国消费需求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说,人们的消费选择与其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会随之逐渐升级和转换。在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的绝大多数支出都集中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此时的恩格尔系数非常高;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还可以购买高端产品来提高福利水平。显然,无论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而且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这就导致了美国必然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属于高档产品,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也就非常低。这种因为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性是造成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长期因素。三、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中美两国经济互补,美国的比较优势在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设备与产品,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控制趋于严厉,美国公司对华技术出口申请获准率下降,抑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四、国际分工格局的重组。中国劳动力素质好,工资低廉,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工业发达经济体纷纷将工厂迁移到中国生产,依旧利用原来的贸易渠道销往美国,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实际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整个东亚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即东亚各国对中国的产业转移也将东亚各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因此,这种由东亚经济结构转换而产生的中美贸易差额短时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五、原产地规则的差异。由于原产地规则的差异导致许多产品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增加了中国的顺差数字。著名经济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过,从1994年至2003年中,中国的出口从1210亿美元发展到3654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公司或合资公司贡献了出口增长的65%。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使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以往的统计方法不能客观地反映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以所谓贸易顺差或逆差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大小。六、美国出口统计的不精确。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由于出口统计的不精确,每年约有10%的出口商品没有向商务部报告,而商务部对进口的审计工作做得很好,致使政府统计的外贸逆差过高。以Microsoft公司为例,其向全世界销售了近千亿美元软件产品,但它不是按照传统的货物商品的出口方式,在美国生产光盘,贴上标签后在世界各地销售,而是在销售地生产,将销售收入送回国内或在互联网上发售产品,以电子方式收取货款。这些销售收入则不计入传统国际收支中的出口所得。可见,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美国贸易战略造成的;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来考虑,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是大问题。但为什么中美贸易不平衡又确实是长期以来造成双方政治经济摩擦的主要原因呢?一、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贸易顺差越大,对本国国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越大,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的作用越大;贸易逆差越大,往往伴随着出现的是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从这一基本理论出发,美国决策者非常关注双边贸易差额问题,中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必然首当其冲。二、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统计,1990—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20%功归于出口的增加,而且通常认为,美国每出现1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就相当于损失2000个就业机会。按照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2003年对中国逆差达1348亿美元,相当于损失27.4万个就业机会,因而美国将失业等国内问题归罪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就相当自然了。三、美国具有全球最强的政治经济能力和谈判能力,以贸易逆差为借口引起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实现"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的重要手段。实际上,美国通过巨额贸易逆差,不但成功地实施了其全球化战略,获取全球利益,而且将全球经济的波动紧密地与美国拴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难以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美国的"经济霸权"与"政治霸权"得以相互促进,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有有效的抵制对策。......
姜长和.美国失业率与美中贸易逆差无关.中国统计.2004(3): 21-23.李文璟.美中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宜宾学院学报.2008(9): 53-58.吕博.美中贸易逆差及贸易摩擦的心理因素.科学决策.2007(12): 33-35.牛津超 何凡.美中贸易逆差增长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市场论坛.2006(12): 72-74.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FDI、生产非一体化与美中贸易逆差.世界经济.2007,30(5): 33-43.沈国兵.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4(6): 65-71.王峰.香港转口贸易与美中贸易逆差.国际贸易问题.2004(5): 89-92.许培源 胡日东.直接投资引致的美中贸易逆差:经验研究.技术经济.2008,27(3): 15-21.闫娜.美日,美中贸易逆差的启示.中国国情国力.2000(4): 27-28.闫娜.美日、美中贸易逆差的启示.地理教育.2001(4): 62-62.严智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和美中贸易逆差的关系——基于1996-2005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2): 45-49.杨明.国外专家谈东南亚金融危机,美中贸易逆差及中国企业改革等问题.改革与理论.1998(1): 38-41.杨育谋.大单采购能否解决美中贸易逆差.远东经济画报.2006(6): 28-30.殷越男.产业转移是构成美中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8(5): 1-7.殷越男.美中贸易逆差的美国因素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8(1): 95-98.张汉林 刘敏华.透视美中贸易逆差.大经贸.2004(2): 80-81.安然.中美贸易逆差探源与对策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9): 26-27.柏振忠.理性看待和正确处理中美贸易逆差——论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对外经贸实务.2007(1): 44-48.胡磊 戴龙霞 刘丽艳.中美贸易逆差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商场现代化.2008(13): 17-17.刘慷.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逆差的关系研究.经济论坛.2007(1): 32-32,42.苗长青.中美贸易逆差原因的新审视.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6-27.童有好.平和看待中美贸易逆差促进贸易更为良性发展.信息空间.2003(1): 31-33.王启云.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科学.2007(2): -.周利梅 克延.费尔普斯眼中的中美贸易逆差——《中美贸易动态理论——不平衡的意义》的评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 19-20.周晔.中美贸易逆差、相关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反倾销.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6): 57-59,83.
中美贸易不平衡分析是因为,美国还是世美国还是太强势了,所以我们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件事。
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陈东琪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各国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的快速变革中,虽然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的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一、从全球化看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绝对平衡的,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量分布有某种均衡效应,也不可能形成各国同时满意的绝对平衡格局,国际贸易不平衡是一种常态。从1985年到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5.8倍,各年逆差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总额从756.5亿美元增加到3600亿美元。这说明,全球化并没有停止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趋势。全球化既使货物贸易流量快速增长,也使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随着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在产业发展中,依赖土地、地矿和能源资源的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依赖知识、技能和其他劳动服务的比重逐渐提高。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流动由单向(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向双向(资本既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又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变化。在这种形势下,衡量各国之间的贸易是否平衡不能沿袭传统的贸易思维,不能只看货物贸易流量的变化,还要看服务和资本贸易流量的变化。中国“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总体贸易格局一直表现为“交互逆差”或“交互顺差”。就是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既不是单纯的顺差,也不是单纯的逆差,而是既有顺差又有逆差。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在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方面,美国是顺差,中国是逆差。去年,美国对华的货物贸易逆差按美方口径为2325亿美元。在这个数字中,实际上有大约60%是由美国公司或其他第三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加工出口的产品,这是在中国的美国资本获取利润的载体。如果将这部分剔除掉,那么美国对华货物贸易的实际逆差就只有1000多亿美元。如果将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考虑进来,近几年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实际上明显低于美国媒体宣传的数字。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今年以来中国不仅扩大了工农业等实体性产业的市场开放,外商在这些领域的股权投资门槛大幅度降低,而且也加快了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公用事业(3757.711,-136.89,-3.51%)和其他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比如允许外商以QFII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增加包括吸收人民币存款在内的银行业务,允许外商投资交通设施和公用事业等等。预计今年美国对华的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的顺差将会显著增加,从而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也会明显减少。二、中国贸易快速增长:谁是贡献者?谁是受益者?中国近30年对外货物贸易增长经历了从逆差到顺差的周期性变化。从1978年到1988年的11年中共有408.5亿美元贸易逆差。这个阶段快速进行进口替代,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换取价格高昂的制造技术和设备。随着进口替代带来生产能力的提高,技术进步加快,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步改善,贸易体制改革增加外贸活力,要素生产率提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迫选择出口导向战略,促使进出口贸易出现了由逆差向顺差的转换。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近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8%,占世界贸易比重从3.6%提高到7.7%。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给世界市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使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获得了类似于上个世纪60年代“高增长、低通胀”的成就。把工厂搬到中国的美国公司,利用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紧缺资源和巨大的需求市场,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中国以宝贵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在全球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只是赚了一点加工费和劳务费,挣了一点辛苦钱。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融入世界市场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实现了出口货物贸易快速增长,而且也使进口货物贸易保持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的货物进口额从2435.5亿美元增加到7916.1亿美元,5年增加2.25倍,年均递增27%;中国的货物进口额占世界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从3.35%提高到6.81%。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头4个月的进口增长速度仍然接近20%。可见,中国不仅为世界创造了价廉物美的供给市场,也为世界创造了容量巨大的需求市场,为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中国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而中国的贸易伙伴是更大的受益者。但应当客观地看到,在劳动力供给处于高峰时期,中国这个巨大的进口市场需要有强劲的出口市场来支持。如果外部力量对其出口市场过分限制和打压,就有可能打破中国进口高速增长的惯性。其结果,既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也会损害中国贸易伙伴的利益。三、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是多个原因造成的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货物贸易逆差的比重从8.83%提高到28.33%,而同期德国和日本的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比重从56.52%提高到76.75%。实际上,欧洲和中国以外的亚洲经济体是美国和世界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教授,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解释比较符合现实。巴尔舍夫斯基女士指出,美国逆差“是多个原因造成的,并不仅仅由汇率决定”,“美国人消费欲望过于旺盛”,没有储蓄的习惯。罗奇教授也说:“美国贸易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失衡”,“进口飙升更多是美国所处在的国内消费过剩特殊时期的产物”。他们一致认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储蓄不足造成了过度进口和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而推行“出口保护主义”和“市场限制主义”,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甚至对中国继续采取一些违背WTO精神的歧视性措施和禁售。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让那些政策弹性较大的国家如德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对华出口,美国对华出口的一部分被德国等国家获得,这种“国家卖方竞争”无疑会对美国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美国的出口机会。第二,面对全球化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提高准入标准进而提高外国企业的成本,以削弱外国企业的竞争力”。比如,在能源、航空、农业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美国对外国特别是中国资本的限制有增无减。这样做的结果是可出口商品减少,使得美国在全球出口总规模中的相对比重降低。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以低利率方式创造过剩的美元流动性,从而人为地造成美国资产升值和“财富效应”。在贷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理性的美国人当然愿意大量刷卡消费;在财政债券融资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财政部会不加节制地发行公债以满足五角大楼的支出需要。在美国国内中低端产业出现空心化的背景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美国消费品和公共投资品需求无限制扩大,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要靠进口来满足。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并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资,加剧了内外需失衡。近几年,美国和全球市场存在一个重要的循环:美国石油储备增加-全球石油涨价-美国囤积更多的石油……石油储备不断增加和油价上升,必然花费越来越多的美元,使美国进口额显著增加。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2004财年联邦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4130亿美元,去年仍然高达2482亿美元。政府公共开支膨胀必然造成公共品需求膨胀,在国内一般公共品供给增长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靠进口来填补供求缺口,从而扩大对外贸易赤字。在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时,中美双方都应当采取客观而又理性的态度,应当更多重视像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罗奇教授这样的务实人士的看法,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良好效果,并继续推动中美贸易健康快速增长。四、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美国和中国能够做什么?美国如果把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简单地推给对方,不重视自己的内因,不重视控制本国的过度消费和过度进口的欲望,不努力扩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增加出口,不仅对对方不公平,而且也会使贸易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因此,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双方共同致力于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在双边市场共同促进自由贸易。美国方面应该控制过度进口,实现自由出口。控制过度进口的首要措施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削减美元在全球的供应量和流动性;提高国民储蓄率,逐步扭转投资和储蓄失衡的格局,限制高负债下过度的私人消费;紧缩联邦政府开支,特别是通过改变全球扩张战略紧缩美国在全球的军费开支,国会应当停止不断放宽债务发行限额标准的做法,严格限制国债发行,减少政府在高负债下过度的公共消费。只要家庭赤字和政府赤字控制住了,促使家庭和政府均做到收支基本平衡,不断改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就可以为解决贸易赤字问题提供基本保障。为了扩大出口,美国需要调整与全球化和WTO规则不够和谐的贸易政策和体制,修改已经不合时宜的国内贸易法案,扩大产业和技术市场的对外开放。在中低端制造业和一般加工业不断向外转移的背景下,美国的优势产业越来越缩小在“产业宝塔”的尖端位置上,比如高端信息技术工业、现代军事工业、航天航空和铁路交通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境保护以及金融和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等。如果美国全面开放这些产业和市场,并实现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可望为解决美国贸易问题做出直接贡献。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在理论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问题,但实际效果甚微。从2005年7月21日到今年5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8%,但这期间中国对美顺差或美国对华逆差并没有减少,这说明汇率人民币升值和顺差减少并没有明显相对的关系。正如罗奇所说,汇率调整不可能解决中美和全球的贸易失衡问题,“汇率绝非当前全球失衡的‘灵丹妙药’”。中国方面应该从内外两方面采取措施。对内主要是:逐步调整国民财富分配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资和农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改善消费与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逐步改变工资增长慢于利润增长、政府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现实状况,给中低收入者减税,逐步降低国民储蓄率,促使全社会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对外主要是:适当扩大进口,合理控制出口,促使人民币汇率水平渐进提高以实现其合理均衡。扩大进口的重点是增加政府采购,增加有利于缓解国内能源资源供求矛盾、改进经济结构、促进自主创新的资源和技术产品的进口。合理控制出口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继续较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强其出口资质管理,严格限制出口扩张势头。今年以来,为了实现“减顺差”目标,中国政府多次派采购团到美国直接采购商品和技术设备,增加即期进口;对农、林、畜牧、渔、煤炭开采等81个行业实现鼓励技术引进的政策,扩大长期进口;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降低出口退税率或提高关税税率,限制过度出口。从煤炭进出口贸易最新变化情况来看,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出来。随着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未来中国高端商品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金融、保险和信息等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节能环保产业的拓展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而美国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搭上中国这辆“快车”,增加美国的对华出口。但要达此目的,美国应当更加开放对华出口市场,清除对华出口贸易的所有歧视性条款.特别是解除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等方面的限制。中美建交以来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现在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则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按照美方的统计,200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达1632.5亿美元;按照中方的统计,这一数据也达924.7亿美元,而2004年前9个月便为885.1亿美元。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3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为1241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的25%左右;据中方统计,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也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的20%左右,而且这一比例近年来基本维持不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将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两国储蓄率的差异。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储蓄大于投资,则表现为该国净出口为正或贸易顺差;如果一国的储蓄小于投资,则表现为该国的净出口为负或贸易逆差。中国国内的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贸易顺差;而美国之所以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其储蓄率偏低,以及因庞大的军费开支、政府的减税计划、低利率政策所导致的高涨的国内投资缺口。二、收入水平差异而导致的两国消费需求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说,人们的消费选择与其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会随之逐渐升级和转换。在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的绝大多数支出都集中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此时的恩格尔系数非常高;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还可以购买高端产品来提高福利水平。显然,无论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而且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这就导致了美国必然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属于高档产品,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也就非常低。这种因为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性是造成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长期因素。三、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中美两国经济互补,美国的比较优势在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设备与产品,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控制趋于严厉,美国公司对华技术出口申请获准率下降,抑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四、国际分工格局的重组。中国劳动力素质好,工资低廉,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工业发达经济体纷纷将工厂迁移到中国生产,依旧利用原来的贸易渠道销往美国,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实际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整个东亚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即东亚各国对中国的产业转移也将东亚各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因此,这种由东亚经济结构转换而产生的中美贸易差额短时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五、原产地规则的差异。由于原产地规则的差异导致许多产品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增加了中国的顺差数字。著名经济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过,从1994年至2003年中,中国的出口从1210亿美元发展到3654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公司或合资公司贡献了出口增长的65%。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使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以往的统计方法不能客观地反映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以所谓贸易顺差或逆差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大小。六、美国出口统计的不精确。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由于出口统计的不精确,每年约有10%的出口商品没有向商务部报告,而商务部对进口的审计工作做得很好,致使政府统计的外贸逆差过高。以Microsoft公司为例,其向全世界销售了近千亿美元软件产品,但它不是按照传统的货物商品的出口方式,在美国生产光盘,贴上标签后在世界各地销售,而是在销售地生产,将销售收入送回国内或在互联网上发售产品,以电子方式收取货款。这些销售收入则不计入传统国际收支中的出口所得。可见,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美国贸易战略造成的;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来考虑,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是大问题。但为什么中美贸易不平衡又确实是长期以来造成双方政治经济摩擦的主要原因呢?一、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贸易顺差越大,对本国国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越大,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的作用越大;贸易逆差越大,往往伴随着出现的是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从这一基本理论出发,美国决策者非常关注双边贸易差额问题,中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必然首当其冲。二、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统计,1990—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20%功归于出口的增加,而且通常认为,美国每出现1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就相当于损失2000个就业机会。按照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2003年对中国逆差达1348亿美元,相当于损失27.4万个就业机会,因而美国将失业等国内问题归罪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就相当自然了。三、美国具有全球最强的政治经济能力和谈判能力,以贸易逆差为借口引起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实现"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的重要手段。实际上,美国通过巨额贸易逆差,不但成功地实施了其全球化战略,获取全球利益,而且将全球经济的波动紧密地与美国拴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难以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美国的"经济霸权"与"政治霸权"得以相互促进,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有有效的抵制对策。......
的确不平衡阿
(一)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域的商标和技术侵权的现象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中美两国经济在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对等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维护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努力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降到最低。(一)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加入 WTO的意义之一,在于有利于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 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 WTO 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在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二)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协商。加强中美两国政府定期和不定期会谈,及时交流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积极主动的解决贸易争端。(四)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很好地缓解贸易摩擦。为了减少我国近年来由于出口量持续增长而引发的贸易摩擦,我们可通过海外投资扩大出口,这是出口企业必须重视的发展战略。这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减少中美间贸易摩擦的有效举措。(五)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
OK ,我帮忙,如何联络你?
的确不平衡阿
(一)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域的商标和技术侵权的现象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中美两国经济在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对等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维护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努力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降到最低。(一)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加入 WTO的意义之一,在于有利于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 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 WTO 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在处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二)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协商。加强中美两国政府定期和不定期会谈,及时交流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积极主动的解决贸易争端。(四)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很好地缓解贸易摩擦。为了减少我国近年来由于出口量持续增长而引发的贸易摩擦,我们可通过海外投资扩大出口,这是出口企业必须重视的发展战略。这是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减少中美间贸易摩擦的有效举措。(五)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中美两国在钢铁、轮胎和汽车进出口问题上时有矛盾,2011年12月,中方对美国汽车实施双反税法案。
这个你可以去百度上搜索相关模板,百度上有很多这种模板的,你可以借鉴借鉴。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间贸易得到较快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和两国经济带来明显的现实利益。然而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两国贸易的迅速发展,诸多贸易问题愈加突出,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便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一、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1.根本因素是中美市场的需求因素(1) 中美市场需求结构不同。人们的消费选择和其收人水平密切相关,两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导致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 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而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却属于高档产品。由于中国居民的收人水平比较低,中国市场能够形成购买力的有效需求不足。2.重要原因是美对华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对华出口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出口管制政策在对美国工业产生危害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削弱了其出口竞争力,导致对中国出口下降。3.直接因素是全球化产业转移所导致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在国内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加工贸易格局。亚太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使得美国减少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加了从中国的进口,从而韩、日等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呈下降态势,中美顺差连年攀升。4.中美贸易逆差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对美国的大量顺差来自货物贸易。而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是世界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提供的服务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5.对华的直接投资掩盖中美贸易逆差随着美国对华市场投资的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在华投资的子公司的出口而不是由美国直接对华出口将会造成美国对华出口数额的进一步减少。美国跨国公司把原本由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其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从而扩大了美国的“逆差”。6.统计方式的不同夸大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在统计原则和统计方法上,中美双方应该基本是一致的。然而中美双方在贸易统计数据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远远大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而且之间的差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二、应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对策探讨面对美国政府就中美贸易逆差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的现状,针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相应的对策:1.调整对美贸易进出口结构,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重视出口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之一。近年来, 中美贸易逆差日益加剧,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国政府很愿意通过改善对美贸易结构来缓解这种局面。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应进一步鼓励企业拓展出口市场。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2.与美国进行友好磋商,彻底解决最惠国待遇问题最惠国待遇是互惠的,不是单方面给予的恩赐,美国政府对这个纯属贸易领域的间题附加人权条件是没有道理的,现在是彻底解决最惠国待遇,从根本上改善中美经贸关系的时候了。充分发挥美国在华大公司、对华友好商会和华人团体的游说力量,以消弱美国国会内的反华势力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3.建立贸易统计协调机制,统一贸易计算口径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关于双边贸易逆差额的统计,中美两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转移贸易的前提下,进口以原产地标准统计的做法,是造成这种巨额差异的原因之一。中美在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差异性,也说明基于物质资源跨国流动的传统贸易统计,已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当代国际贸易交往中各国的利益得失。只有树立综合涉外统计的观念,掌握全面可靠的涉外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间贸易的往来状况。4.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贸易逆差问题WTO 机制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强制性,为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提供一个稳定、公平和可预见的制度环境。这种制度环境的改善可以大大降低中美贸易交往中的风险。在中美因贸易逆差问题而产生纠纷时,尽量把握主动权,具体评价美国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充分利用WTO 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美贸易中中国的正当权益。同时中国政府应继续努力,如期履行对WTO 的各种承诺,按照W T O 规则进行对外贸易,以增强全球竞争力。5.促进美国进一步放宽对华出口技术限制在技术贸易领域,中国市场十分广阔,大有发展余地。放宽技术出口限制,进一步督促美国放弃高技术设备产品的管制,通过降低中国低附加值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高技术贸易的进口比重,来缩小中美间的贸易逆差,将大大增加美国厂商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机会,从而带动美国对华出口,降低美国对华贸易差额。6.中美高层沟通常规化,建立相应的对话机制往往由于贸易统计标准的差异、加工贸易的两面性、非贸易因素的影响,造成两国在贸易逆差方面的误解和分歧,使美国政府和国会在制定对华贸易政策、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上,使中国处于不利的境地。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应主动出击,促进相互合作。中美两国高层次的沟通要常规化,并建立相应的对话机制,通过平等磋商和扩大合作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持续增加。然而,在双边贸易不断增加的同时贸易摩擦也频发。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高发已成为一种常态。由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期望推动中美双边贸易良好发展。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原因 影响自从3月1日美国宣布对钢铁、铝制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进口关税以后,中美贸易摩擦就不断升级: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拟对总价值约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增收关税;4月5日又再次发表声明,指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至此,美国针对中国拟增税的税基已经扩大到1500亿美元。6月15日,美国白宫发布对华关税清单,将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时宣称第一组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将于7月6日开征,对160亿美元的第二组关税还需进一步评估。据7月11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推出了一份目标清单,计划对中国新增2000亿美元产品关税,这标志着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急剧升级。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关税可能在8月30日公开磋商结束后生效。一、原因(一)美国固执己见,对华频繁发起“双反”调查,激化中美贸易争端美国自推崇贸易保护主义以来,对进口中国的产品不断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新华网的数据统计,2017年,美国商务部应国内企业要求,对华发起了高达79起“双反”调查,而财经资讯的信息显示,2018年1月18日,美国对我国塑料装饰丝带发起了“双反”调查。据悉,美国进口我国这类产品的金额高达1810万美元,这使中美贸易争端逐渐被激化,贸易摩擦也呈现高频化。(二)美国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表明,中国自2016年12月11日起,便“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国外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计算倾销幅度这一做法被终止。但事实上,美国商务部在对华反倾销过程中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按照代替国计算倾销幅度,对中国征收相应的税率。(三)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增大了中美贸易矛盾两国之间贸易发展极不平衡是中美贸易矛盾最直接的原因,美国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十分严重。从2000年开始,中国代替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美国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而且美国对华严重的贸易逆差,加之其治标不治本的贸易行为,使两国贸易矛盾逐步增大,不利于双边贸易的良好发展。(四)非关税贸易壁垒主导,加重了中美贸易冲突近年来,美国为了促进国内产业与市场的发展,纷纷发起并实施了多次非关税贸易壁垒,加重了两国的贸易冲突。网易财经数据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贸易保护倾向愈发明显。WTO相关数据统计,2008—2016年间,美国发起并实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共有2259个,其中中国受到影响的多达2067个,占比高达91.5%,专门针对中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99个,占比为4.4%。受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两国的贸易冲突逐渐加重,贸易摩擦愈发严重。二、影响一是影响我国就业。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内需稳步扩张,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和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这一目标仍有压力。二是影响我国物价的可控性。总体来看,加征关税不仅会影响CPI,还会影响到PPI。虽然据初步估算,假设大豆价格上涨25%,将拉升国内CPI约0.25个百分点,平摊到全年,预计CPI波动中枢将保持在2.4%的水平,仍在3%的调控目标之内,但仍将对我国物价可控性产生影响。三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的股市出现了暴跌,中国的上证指数也下跌了接近500点。在A股所面临的长期压力里面,实际上包含的虽不只是贸易战的因素,但从长远而言,贸易战仍然会威胁A股的表现。因此,在贸易战期间,应该加强对A股市场的关注。三、结语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对于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我国政府一直保持十分冷静、清醒的认识:中美进行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是没有赢家的。这是深谙历史与现实作出的判断。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也会危及第三方,包括美国的盟友。事实上,当前美国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不符合美国的主流民意,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在逐渐转向冷静,逐渐公开谈论美方在这场贸易摩擦中的利益诉求。中美两国都是WTO成员方,因此如果想为了化解当前的贸易冲突而举行谈判,双方必须遵守WTO的互惠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贸易战,最终真正维护中美两国的利益。(作者单位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作者简介:祁慧娟(1993—),女,河南平顶山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投资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1] 乔宝华.特朗普新政下中美贸易摩擦预期风险点及应对[J].工业经济论坛,2017(5).[2] 张玮.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性的根源[J].全球视线,2018(5).[3] 王珂.中美贸易逆差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2018-03-27.
姜长和.美国失业率与美中贸易逆差无关.中国统计.2004(3): 21-23.李文璟.美中贸易逆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宜宾学院学报.2008(9): 53-58.吕博.美中贸易逆差及贸易摩擦的心理因素.科学决策.2007(12): 33-35.牛津超 何凡.美中贸易逆差增长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市场论坛.2006(12): 72-74.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FDI、生产非一体化与美中贸易逆差.世界经济.2007,30(5): 33-43.沈国兵.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4(6): 65-71.王峰.香港转口贸易与美中贸易逆差.国际贸易问题.2004(5): 89-92.许培源 胡日东.直接投资引致的美中贸易逆差:经验研究.技术经济.2008,27(3): 15-21.闫娜.美日,美中贸易逆差的启示.中国国情国力.2000(4): 27-28.闫娜.美日、美中贸易逆差的启示.地理教育.2001(4): 62-62.严智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和美中贸易逆差的关系——基于1996-2005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2): 45-49.杨明.国外专家谈东南亚金融危机,美中贸易逆差及中国企业改革等问题.改革与理论.1998(1): 38-41.杨育谋.大单采购能否解决美中贸易逆差.远东经济画报.2006(6): 28-30.殷越男.产业转移是构成美中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8(5): 1-7.殷越男.美中贸易逆差的美国因素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8(1): 95-98.张汉林 刘敏华.透视美中贸易逆差.大经贸.2004(2): 80-81.安然.中美贸易逆差探源与对策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9): 26-27.柏振忠.理性看待和正确处理中美贸易逆差——论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对外经贸实务.2007(1): 44-48.胡磊 戴龙霞 刘丽艳.中美贸易逆差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商场现代化.2008(13): 17-17.刘慷.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逆差的关系研究.经济论坛.2007(1): 32-32,42.苗长青.中美贸易逆差原因的新审视.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6-27.童有好.平和看待中美贸易逆差促进贸易更为良性发展.信息空间.2003(1): 31-33.王启云.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科学.2007(2): -.周利梅 克延.费尔普斯眼中的中美贸易逆差——《中美贸易动态理论——不平衡的意义》的评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 19-20.周晔.中美贸易逆差、相关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反倾销.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6): 57-59,83.
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曲哲涵)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3日发布公告,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违背中美双方通过磋商解决贸易分歧的共识,损害双方利益,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为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不得不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调整加征关税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中方调整加征关税措施,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应。中方希望,美方回到双边经贸磋商的正确轨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了解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原因及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探寻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贸易结构一、人民币升值概述(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连续五年维持10%以上的高增长,如此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尤其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使中国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可以说,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同时,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对美国来说,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1/3,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然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 442.6亿美元,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1 633.2亿美元,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使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深深感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美国便以中国工人抢去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妄图使人民币升值。实际上造成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比如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垂涎等等,还有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美国的公司把厂开到中国,再向美国输出成品,表面上是美国吃了亏,但实际上真正赚走大部分利润的还是美国的公司。不难看出,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我们知道,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更是附和美国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当然他们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加入WTO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指责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为了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缓解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的局面,营造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升值的步伐逐步加快。(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2005年7月21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也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决定。1美元兑人民币从8.27~8.28先后突破了8.2、8.1、8.0关口,2005年升值幅度达3%。进入2006年,人民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按照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7.8087计算,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升值了2 615个基点。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7.88。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关口,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7.83关口,以7.8240再创汇改以来新高。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7.82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7.8185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3.72%。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而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已从1月份的8.0688升值至11月份的7.8652。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引擎明显减速,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强,令国际汇市美元全面走软,从而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10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达到1 336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2007年伊始,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是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5%左右。实际上,截至12月20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6.01%。从1月4日年初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的7.8073,到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29日的7.6155,半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2.46%。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61关口,次日7.6整数关口告破。11月22日至2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4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12月11日至13日,受美联储降息和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突破7.38、7.37和7.36关口,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经济专家们认为,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贸易顺差持续加大和外商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6.992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也就是说,同样兑换1美元,如今可以少花1.2845元人民币。未来的趋势怎么样,谁都不敢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的。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增强了购买力。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总额超过一般贸易额,加工贸易顺差已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重要来源。加工贸易中产品复出口成本中其进口成本比例一般都在50% ~100%之间,在短期内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这样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自然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因此,这部分依赖进口原料的复出口商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的增加,并以进口带动出口,其关联性得到加强。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以“重出口,轻进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而且也产生了企业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出口,单方面的贸易顺差引起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频繁;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低成本、低市场准入引起的投资过度供给所导致的企业低价恶性竞争;以及只重视价格,不重视国际市场需求而引起的出口贸易和就业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可见,这种长期依赖于出口单一增长的对外贸易结构很不合理。而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样就能够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在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主要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国外进口,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人民币升值将使一部分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 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 774.7亿美元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则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 738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3.5%。其中出口为12 18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7%;进口9 5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0.8%。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总值增长了4.26倍。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尽管这些议案大都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变为法律,但仍增加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气氛。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有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低价倾销诉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4.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国际经济学中,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的价格。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复出口,故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5.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跨国经营。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1.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必须提高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而这样做的后果势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一旦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将造成这些低端产品低价格优势的丧失,极易被一些东南亚国家所取代,从而影响到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要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出口利润的减少又将严重打击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出口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它还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2.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格取胜的出口行业显然,对出口贸易依存过大、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出口行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甚至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主要出口型行业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中纺织服装业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高达50%,附加值和出口价格弹性都很小,因此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最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0.5元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0.5元人民币。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则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0.15元人民币。可见,加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3.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竞争加剧,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降低,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企业,甚至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短期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从长期看竞争对国内企业的长足发展不无裨益。4.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目前,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投资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并且当前我国很大部分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贸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在目前的中国,劳动力资源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源, 具有优势的仅仅是熟练工人。所以,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依靠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加工贸易仍将是我国长期的经济内容。三、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和扩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缓解和减少其消极影响。(一)要有步骤地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国内外商品价格的扭曲,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进口商品价格高昂,致使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出口额不断攀升,贸易赢余不断增加,连年持续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引起了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频频贸易摩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我们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逐步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更具弹性,汇率波动能够更加显著地反映出市场供求的变动,并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总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从我国的经济需求面出发,考虑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二)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在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低估,导致出口强劲增长,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对出口贸易趋之若鹜,致使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社会资源不能根据市场实现优化配置,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国有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背后隐藏的是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尽快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三)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长期以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多从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工人亦多从事重复、熟练劳动,盈利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口企业很难再以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和国家制定的低汇率政策开拓海外市场。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有资料显示,许多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技术创新和研发融入其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有自己完备的研发中心,且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而在中国很多企业甚至连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意识还没有。他们所谓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可以说,汇率机制的改革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有一些压力, 作为出口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经营理念和出口战略,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应以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进行产品概念创新、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运用创新等,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 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 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从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人民币的升值,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同时,出口企业应重视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进口新设备,加快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步伐,减少高科技新产品,如光学、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调整我国贸易结构,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四)政府应加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遏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例如,政府在2007年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及降低出口退税,降低暂定进口关税税率、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等方式鼓励进口等;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出口补贴,主要包括鼓励研发的补贴、支持落后地区的补贴和环保项目的补贴;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比如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出口的公共支持;还可设立专门机构为国内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国际市场行情、市场调查、潜在贸易对象及投资环境等,帮助国内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学习和运用, 防止外国高污染、低质量产品进入国内冲击我国同类产品。参考资料: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例如:美国许多散户投资者纷纷在当地开立人民币储蓄帐户,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会让他们受益。当然,这些散户帐户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币帐户,因为依照中国不可自由兑换的汇率体制,在海外开立人民币帐户是非法的。他们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储蓄帐户,帐户内的存款是美元,但基于人民币的现货汇率,这些帐户将因人民币兑美元现货汇率的波动而升值或贬值。 Everbank首席执行长Frank Trotter称,公司此举在一些客户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币汇率开始显示失衡迹象以来,这些客户一直在要求开立人民币计价帐户。Everbank于7月1日推出了此类新帐户,并在随后的几周内将逾650万美元投入该类帐户。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间贸易得到较快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和两国经济带来明显的现实利益。然而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两国贸易的迅速发展,诸多贸易问题愈加突出,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便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一、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1.根本因素是中美市场的需求因素(1) 中美市场需求结构不同。人们的消费选择和其收人水平密切相关,两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导致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 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而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却属于高档产品。由于中国居民的收人水平比较低,中国市场能够形成购买力的有效需求不足。2.重要原因是美对华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对华出口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出口管制政策在对美国工业产生危害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削弱了其出口竞争力,导致对中国出口下降。3.直接因素是全球化产业转移所导致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在国内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加工贸易格局。亚太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使得美国减少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加了从中国的进口,从而韩、日等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呈下降态势,中美顺差连年攀升。4.中美贸易逆差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对美国的大量顺差来自货物贸易。而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是世界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提供的服务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5.对华的直接投资掩盖中美贸易逆差随着美国对华市场投资的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在华投资的子公司的出口而不是由美国直接对华出口将会造成美国对华出口数额的进一步减少。美国跨国公司把原本由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其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从而扩大了美国的“逆差”。6.统计方式的不同夸大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在统计原则和统计方法上,中美双方应该基本是一致的。然而中美双方在贸易统计数据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远远大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而且之间的差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二、应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对策探讨面对美国政府就中美贸易逆差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的现状,针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相应的对策:1.调整对美贸易进出口结构,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重视出口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之一。近年来, 中美贸易逆差日益加剧,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国政府很愿意通过改善对美贸易结构来缓解这种局面。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应进一步鼓励企业拓展出口市场。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2.与美国进行友好磋商,彻底解决最惠国待遇问题最惠国待遇是互惠的,不是单方面给予的恩赐,美国政府对这个纯属贸易领域的间题附加人权条件是没有道理的,现在是彻底解决最惠国待遇,从根本上改善中美经贸关系的时候了。充分发挥美国在华大公司、对华友好商会和华人团体的游说力量,以消弱美国国会内的反华势力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3.建立贸易统计协调机制,统一贸易计算口径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关于双边贸易逆差额的统计,中美两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转移贸易的前提下,进口以原产地标准统计的做法,是造成这种巨额差异的原因之一。中美在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差异性,也说明基于物质资源跨国流动的传统贸易统计,已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当代国际贸易交往中各国的利益得失。只有树立综合涉外统计的观念,掌握全面可靠的涉外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间贸易的往来状况。4.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贸易逆差问题WTO 机制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强制性,为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提供一个稳定、公平和可预见的制度环境。这种制度环境的改善可以大大降低中美贸易交往中的风险。在中美因贸易逆差问题而产生纠纷时,尽量把握主动权,具体评价美国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充分利用WTO 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美贸易中中国的正当权益。同时中国政府应继续努力,如期履行对WTO 的各种承诺,按照W T O 规则进行对外贸易,以增强全球竞争力。5.促进美国进一步放宽对华出口技术限制在技术贸易领域,中国市场十分广阔,大有发展余地。放宽技术出口限制,进一步督促美国放弃高技术设备产品的管制,通过降低中国低附加值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高技术贸易的进口比重,来缩小中美间的贸易逆差,将大大增加美国厂商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机会,从而带动美国对华出口,降低美国对华贸易差额。6.中美高层沟通常规化,建立相应的对话机制往往由于贸易统计标准的差异、加工贸易的两面性、非贸易因素的影响,造成两国在贸易逆差方面的误解和分歧,使美国政府和国会在制定对华贸易政策、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上,使中国处于不利的境地。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应主动出击,促进相互合作。中美两国高层次的沟通要常规化,并建立相应的对话机制,通过平等磋商和扩大合作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一、介绍 近几十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一直存在,但它们只能被视为“贸易摩擦”。直到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并宣布3月23日根据“301调查”的结果,美国将对中国进出口价格征收价值600亿美元的关税。这份总统备忘录被认为是美国正式与中国展开贸易战的第一枪。之后,美国司法部开始调查华为,他们认为华为存在安全风险。 二、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 (一)贸易逆差 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4298亿美元,年均增长11.5%,从美国进口1539亿美元,年均增长14.5%。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高达2,758亿美元。与二零一六年相比,二千五百七十亿美元增加近二百五十亿美元,超过二零一五年的历史最高纪录,达二千六百一十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