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石斑鱼养殖毕业论文

石斑鱼养殖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石斑鱼养殖毕业论文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1】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详细的分析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阐述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前言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主要分为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水泥池鱼苗培育以及鱼种培育,以下将具体地进行说明,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应如何养成,本文将详细的予以叙述。

1 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

淡水石斑鱼是一种亚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为苛刻,通常生活水温在17~35℃之间,最适宜的水温是25~30℃,当生活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当水温降到15℃时只需要持续5~7d石斑鱼就会死亡。

此种鱼类个体较大,体型扁,嘴比较大,性情懒惰,喜好群居以及群体活动,人工饲养的一般只吃眼前的食物,很少会去追逐食物,食量大、贪食,当进食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吐食的现象。

当性腺发育成熟以后,在排卵期会有配对占区行为,若是配对成功以后,当其他的鱼类距离产卵区1m左右的时候,已经配对的2条鱼会主动的攻击入侵领地的鱼类。

此外,在配对成功后亲鱼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并会一直守候在产卵区的附近,一边防止其他鱼类入侵,一边清理产卵区,直到鱼卵孵化几天后才会离开回到鱼群。

并且,由于产卵石斑鱼不能够辨别同种鱼类的仔鱼,当食物不充足的时候,会出现产卵石斑鱼吞食仔鱼的情况,因此。

人工养殖的一定要为产卵后的石斑鱼提供充足的食物。

2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

生态养殖指的是选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里不同的生物之间共生互利的原理进行应用,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下和谐且平衡共生的养殖模式。

通过利用生态技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及生态间的和谐统一。

以下将详细对常见的几项技术进行说明。

2.1 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一般在长到150g左右,鱼龄在1a左右,即可发育到性成熟。

在野外自然的条件下,亲鱼与罗非鱼的产卵方式相同,都会在水底的淤泥里挖穴产卵。

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亲鱼的产卵更多的是受到过多的人为干涉,例如,在大小15~20m2的水泥池中,可选取250g~400g重量的亲鱼150~200尾投放,让石斑鱼来自行交配,配对成功的亲鱼一般都会在池子的角落产卵,并在产卵前将池子角落进行一定的清理,同时,需注意水泥池的水温要保持在20℃以上。

在产卵后的几天内亲鱼都会在产卵区附近徘徊,既防止其他鱼类入侵,还要清理产卵区的卫生。

受精卵一般是呈现出黄绿色,不透明黏性,均匀的排列在产卵穴内,基本不会出现重叠的情况。

成熟的亲鱼在产卵3次后进入夏季育肥期,一次产卵2000~3000颗。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充足,水温保持在26~28℃情况下,每25~30d产卵1次,在水温25~27℃情况下,大约经过72h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体长大约0.5~0.6cm,聚集在水底,通常不会到处游动。

到孵化出的5~6d时卵黄就会消失,这时仔鱼会游到中上层,在这个时期,6~8d就要拉1次网,目的是将仔鱼都转移到专门的培育池中,并根据仔鱼的批次和大小�M行分池培养,避免出现因仔鱼大小不同而出现互相残食以及产卵亲鱼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吞食仔鱼的情况。

2.2 水泥池鱼苗培育

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培育池的大小一般为10~15m2,

并在水底安装5~6个氧气头,始终保持水中的含氧量在≥

5mg/L。

在鱼苗投入前要对培育池进行全面的消毒清理,注入的新水要进行过滤、暴晒、沉淀、消毒,并保持水温始终在25~27℃。

鉴于,仔鱼的口裂较大,可选用丰年虫或者无节幼虫来进行投喂,具体的投喂量根据仔鱼的摄入量来定,通常为1d 4次。

在仔鱼的培育期要注意保持池塘有良好的水质,在7~10d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30%~50%。

在培育池中培育30~35d左右,仔鱼的.体长生长到1.5~2.0cm时,即可将仔鱼转移到水池中进行鱼种培育。

2.3 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池的相关要求与仔鱼培育池基本相同,要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所用水源要进行消毒,确保水质良好无污染,还要检测池塘是否存在漏水、渗水的情况,并且池塘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在池塘消毒后的7~10d往池塘中注水,并使用40网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防止池内进入其它鱼类或者敌害生物,蓄水量以0.8m为宜。

蓄水完毕后要向池中施规定数量的发酵肥料进行生物饵料的培养,培养3~4d后,使用白脸盆进行检测,当具有一定的微生物饵料后,即可投放鱼苗,还要注意肥水时间与投放时间要配套,这样有利于鱼苗有较高的成活率。

此外,对于所投放的鱼苗要经过筛选体形大小要尽量一致,最好是同一批次的鱼苗,还要确保健康有活力,以防止因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

刚下塘的鱼苗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前期可适当投喂豆浆,以便于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确保鱼苗有充足的饵料,此外,还应注意池塘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cm左右为宜。

当鱼苗体长达到4cm左右即可投喂鱼糜或者水蚯蚓等饵料,7d以后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并相应的减少生物饵料的投喂量,直到全部改为人工饲料喂养。

3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

在渔业养殖过程中,应该优化生产的结构,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的养殖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3.1 池塘准备

淡水石斑鱼的成鱼养殖池塘面积一般为2000~6670m2,

水深为1.5~2.0m为宜,要选在距离水源地距离近,便于池塘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

在成鱼投放前,要对池塘进行清理消毒,使用生石灰按照75~100kg/667m2 的标准进行泼洒,7~10d后注入新水,并准备成鱼投放。

3.2 放养密度

对于成鱼的放养密度,由池塘的面积大小、饲养管理水平、饲养技术水平、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等因素来决定。

此外,成鱼的体形大小、健康状况、生长空间等因素也对放养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成鱼的放养密度如下表1。

3.3 饵料投喂

3.3.1 饲料

淡水石斑鱼属于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投放饲料要保持35%的蛋白质含量,可选择使用浮性膨化饲料。

3.3.2 驯食及进食状态观察

石斑鱼具有贪食的特性,对于食物非常的灵敏,可采取驯食的方法对其进食时间和区域进行固定。

具体方法是,可在池塘的长边中部位置,使用竹竿搭建一个约5~10m2的投喂区,在这个位置不仅可以清楚观察石斑鱼的进食情况,还确保了饲料不会被大风刮走,开始投喂时,可少量投放吸引鱼群进入投喂区,然后在大量的投喂,如此反复驯食约1周左右,即可养成石斑鱼定时定点的进食习惯。

在石斑鱼进食形成习惯后,投放饲料时鱼群会出现蜂拥抢食的现象,随着不断地投喂,鱼群渐渐的吃饱了就会散去。

若是在投喂时,鱼群反应不够激烈,动作缓慢,食欲不高,则有可能是水质不良、饲料变质、鱼群生病、气候原因等因素造成的,要及时进行详细分析,尽快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3.4 养殖管理

水质调控:淡水石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透明度通常为35~40cm,在养殖前期,换水不宜过频繁,可每25d换1次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20~40cm之�g。

而在夏季时,温度高池塘内的饲料及粪便分解的速度很快,水质很容易变坏、泛酸,若不及时进行更换会加重水质恶化,不仅影响石斑鱼生长,还会导致鱼群生病,因此,在石斑鱼生长的中后期或者夏季高温时要加大池塘换水的频率及换水量,确保石斑鱼的生长能够有良好的水质环境。

鱼病防治:淡水石斑鱼是养殖新品种,并且养殖的数量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还未发现针对石斑鱼的相关病症,虽然如此,也不能疏于对石斑鱼发病的防范,要切实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养殖,从根本上降低石斑鱼发病的几率。

4 结语

本文对淡水石斑鱼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叙述,了解了石斑鱼的各方面的习性。

深入地对淡水石斑鱼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进行研究,明确了怎样才能养殖好淡水石斑鱼。

从池塘准备、放养密度、饵料投喂以及养殖管理等方面详细的对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进行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多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林秀,黄启健.石斑鱼养殖将成为广西潜力产业――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开展石斑鱼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工作[J].农家之友,2013(12):11-12.

[2]林河军.闽南内陆山区淡水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3(23):36-38.

[3]李燕,骆志强,刘晓东,王笠平.吊挂式蔬菜种植温棚中淡水石斑鱼养殖模式的研究[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02):137-141.

[4]孙晓飞.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筛选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研究[D].海南大学,2014.

[5]杨俊江.三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

[6]朱泽州,孙浩然,王涛,孙学亮.饲料中不同蛋白质、脂肪含量对淡水石斑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5(22):24-28.

[7]李炎璐.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生物学及其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2】

摘要 我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对赤点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研究较早,比较成熟的养殖模式是围塘养殖、网箱养殖及水泥池养殖等,而在海南地区由于常年海域水温较高,严重制约赤点石斑鱼的养殖发展。

介绍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养殖用水处理、品种选择及投放、养殖密度、投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提高赤点石斑鱼在海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的分量。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俗名为石斑、红斑,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高价值的养殖种类。

该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等海域[1-2],生活在岩礁底质海区,常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一般为夜行性,利用其嗅觉寻觅食物,白天则隐藏于岩穴内。

对盐度、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可生活在15‰~33‰的盐度范围内,属冷水性鱼类,最适水温为15~25 ℃,31 ℃以上时鱼体食欲会逐渐减退[3]。

近年来,我国台湾、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学者对赤点石斑鱼在人工繁育[4-6]、养殖模式[7-8]、饵料选择[9]、盐度[10]、病害防治[11]等各方面作过大量研究,目前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但在海南地区由于常年海域水温较高,严重制约赤点石斑鱼在当地的养殖发展。

笔者通过开展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摸清赤点石斑鱼在工厂化循环水状态下的养殖技术要点,提高赤点石斑鱼在海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的分量。

1 养殖设施

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下属的海南海研热带海水鱼类良种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进行,车间顶棚遮盖锡瓦,在养殖车间四周拉遮阳网用于减弱光线的照射强度,营造适合该鱼栖息的环境;养殖车间内有12组养殖池,每组2个,养殖池规格为3 m×4 m×1 m,每个养殖池有独立的进水、排水及供氧等设施,养殖池为中间排污,排污管身呈孔状(孔径随池鱼大小而变),进水口为对角线入口,依靠水动力在池中造成漩涡以便自动清除粪便,养殖池底部安装纯氧增氧设施进行增氧。

2 养殖用水处理技术

通过利用物理方法分离悬浮物(微粒去除),生物方法(生物膜过滤)、化学方法(臭氧)、紫外线处理养殖用水,去除水中鱼类代谢有毒物质,结合病害防治技术,进行高密度、绿色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循环水系统工艺流程为:养殖池→平衡生化池(物理过滤,去除大颗粒物)→集水区→蛋白质分离器+臭氧发生器→砂滤罐→多级生化池(生物过滤,降低氨氮、亚硝酸氮含量)→紫外线消毒装置(杀菌消毒)→珊瑚石→回流养殖池。

3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3.1 苗种选择及投放

选取体色亮丽、体质健壮、大小均匀、游动敏捷的鱼种(规格为6~8 cm)移入车间进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种移入车间时用淡水+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3 min,杀死寄生在鱼体体表、口腔和腮等部位的病原生物等,防止鱼体受伤感染,提高成活率和预防疾病发生。

3.2 苗种养殖密度

结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不同体重规格赤点石斑鱼养殖密度试验,试验周期为10个月。

试验设14、20、25 kg/m3共3个养殖密度梯度组,每组设1个试验组和2个平行试验组。

试验期间,每天8:00和15:00定时投喂2次配合饲料,投喂量为试验鱼体重量的3%,试验结束后,对各试验组池鱼进行称重和测量体长,得出赤点石斑鱼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合理养殖密度。

以10 m3水体为例,规格为50、150、200、300、500 g/尾的赤点石斑鱼,其最佳养殖密度分别为208、154、125、82、43尾/m3。

3.3 饲料选择及投喂方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对饲料的加工工艺、配方及其投喂方式有较高的要求,饲料不仅要满足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还要尽可能减小其对养殖系统的不利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饲料、改变投喂策略使饲料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①应当选用石斑鱼食用的缓沉性饲料,且饲料的沉降速度须与石斑鱼的摄食行为相匹配;②采取“少量多次”及“慢―快―慢”的投喂方式。

在赤点石斑鱼体长规格为8~12 cm时,投喂频率为3次/d,体长规格>18 cm时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时先投撒少许饲料,引诱鱼群集聚后大量投撒,待鱼群抢食完后再投喂,投喂量视鱼的摄食情况确定,摄食度以七八分饱为宜,每次投喂量占体重的3%~5%,投喂时尽量撒开、撒匀,尽量使池鱼都能摄食到。

3.4 病害防治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是寄生虫病,主要是由纤毛类原生动物(如淀粉卵鞭虫、刺激隐核虫、车轮虫等)引起。

针对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建议定期对养殖池鱼进行倒池,倒池前使用1.0~1.5 mg/kg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30~60 mg/kg的福尔马林等药物全池泼洒并浸泡2 h,倒池时选用质地比较柔软的捞网进行操作,要求动作温柔、快速简便,并在换池后及时消毒,这样可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4 日常管理

4.1 观察与记录

每天测定并记录养殖池水温、盐度,定期测量pH值、氨氮、溶解氧等理化指标;每天巡视各个养殖池,仔细观察养殖池鱼的体色、生长摄食状况及是否有异常行为发生等。

4.2 定期筛分

为使摄食均匀,养殖规格大小一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应定期进行筛分。

在筛分时使用淡水+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洗3 min,消除体表上携带的寄生虫和细菌,预防疾病发生[12-13]。

5 参考文献

[1] MASUDA H,AMAOKA K,ARAGA T,et al.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M].Tokyo:Tokai University Press,1984:37-38.

[2] 陈省平,胡晓丽,刘涛.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1):56-61.

[3] 王涵生,方琼珊,郑乐云.盐度对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及仔鱼活力的判断[J].水产学报,2002,26(4):344-350.

[4] 张其永,戴庆年,黄金龙.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和仔鱼培育试验[J].水产科学,1986,1(3):1-4.

[5] 毛国民,史会来,楼宝,等.赤点石斑鱼人工繁育试验[J].水产养殖,2010(4):1-3.

[6] 王涵生.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的研究Ⅰ亲鱼的室内自然产卵[J].海洋科学,1996(6):4-8.

[7] 辛俭,陈卫平,毛国民,等.不同饲养环境对赤点石斑鱼亲鱼产卵效果影响的试验[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4):308-311.

[8] 林利民,陈学豪,洪惠馨.赤点石斑鱼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5,17(1):21-26.

[9] 贾芬,冯德庆.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J].水产科学,1994,13(5):12-14.

[10] 王涵生,方琼珊,郑乐云.盐度对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及仔鱼活力的判断[J].水产学报,2002,26(4):344-350.

[11] 罗鸣,陈傅晓,刘龙龙,等.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3,32(9):549-554.

[12] 周绍锋,周瑞发,谢友亮,等.循环养殖赤点石斑鱼幼鱼放养密度研究[J].河北渔业,2016(2):4-6.

[13] 陈飞.赤点石斑鱼围塘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6(10):49-50.

小肆很喜欢吃我们这边的小石斑鱼(光唇鱼),而且徽州地区爱吃这个的很多。今天和彪哥去山里小溪研究一下石斑鱼的生活习性,想在自家池塘里养一些。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小肆觉得水质很重要,石斑鱼喜欢在石壁活动。

你是哪里的?我黄山的加我qq  1055900001我们聊聊、我也在准备养。楼上说的根本不是我们说的石板鱼。

石斑鱼三种养殖模式优缺点对比分析石斑鱼三种养殖模式优缺点对比分析图图_书馆 >《水产养殖》阅231转62018.06.22关注出处:水产热点 作者:陈明智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15-10-25 19:22:00简介石斑鱼为底层定居鱼类,喜栖息于海岛礁石间,出没于岩礁丛生的砂砾性水底,能随水暖变化做深浅垂直移动,为肉食性凶猛鱼类,石斑鱼内质细嫩洁白,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是一种上等的食用鱼。随着石斑鱼养殖技术的逐渐成熟,近些年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兴起了养殖石斑鱼的热潮,养殖模式由原来的池塘、网箱养殖发展到了工厂化养殖,那么这三种养殖模式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各种养殖模式的特点池塘养殖模式:养殖水体面积较大,石斑鱼活动空间范围宽,生长快,鱼色鲜艳;网箱养殖模式:海水盐度相对稳定,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无污染,水体自净能力比较强,交通方便;工厂化养殖:密封式流水养殖,隔热,保温,不受天气与海域变化影响,溶解氧充足,水质清新,对病害防治与观察非常方便;各种养殖模式的养殖数据对比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根据表中可看出几点:1)池塘养殖:时间周期最短,饵料系数最低,原因:静水养殖,鱼类的活动空间比较大,生长速度比较快;2)网箱养殖:成活率最低,原因:网箱养殖比较容易出现病害,例如寄生虫就是一个致命的病害;3)工厂化养殖:产能最高,平均1立方水能生产50斤鱼,料比稍比池塘养殖高,同等规格情况下,虽然生产成本偏高,但卖出的价格也是最高的;各种养殖模式的优缺点池塘养殖模式的优点:1,池塘养殖是相对封闭的水体,对病害防治的用药效果比较好;2,可根据自己经济实力选择池塘面积及放养数量;3,成本相对低,水质可控;4,温度过低时可搭棚,调节水温;池塘养殖模式的缺点:1,单位面积的效益相对较低;2,池塘底质容易污染,残留较多,须适时搬塘改善养殖环境;3,养殖过冬鱼须搭棚,成本高;4,寄生虫病害相对比较多;网箱养殖模式的优点:1,流动水养殖,商品鱼质量比较好;2,水质清新,盐度稳定;3,没特殊情况下,溶解氧比较充足;网箱养殖模式的缺点:1,受天气与海域变化影响比较大;2,寄生虫病害相对比较多;3,饵料管理需求比较高,饵料比较容易浪费;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优点:1,清水养殖,对病害的防 治及观察非常方便;2,不限于使用药品残留;3,车间内水温可控,有利于养过冬鱼,并且大大减少寄生虫病害;4,不受天气与海域变化影响;5,流动水养殖,质量比较好,出售的价格高;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缺点:1,建造产地需要投资资金比较大;2,水源要求比较高;3,生产过程中每天排换水,成本变高;石斑鱼的发展趋势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失败,导致越来越多的养户,不得不选择转换养殖其他品种。然而,石斑鱼养殖热潮的兴起,又会给这条鱼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养殖石斑鱼的面积不断增加,产量不断攀升,价格不断下降。两年内,消费的增长肯定跟不上产量的提升,市场会出现暂时的供过于求。那么,这块蛋糕如何能够持续做大,来消耗迅猛增长的产能压力呢?内陆市场能够像近10年的对虾消费一样,蓬勃发展吗?养殖成本能够降低到多少?活鱼运输的成本能够降低到百姓的可接受度不?能否成为像罗非鱼、金鲳鱼一样的冷冻、加工品种?肉质、口感能保持不?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未来石斑鱼的广阔发展空间吧!

石斑鱼养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养殖技术:选择品质好的鱼苗,放养前对其消毒,以网箱养殖为宜,放养密度根据环境水流速度来定,以喂食小杂鱼为主,并控制好喂食量与喂食次数,后期需定期对网箱进行清理,同时做好网箱的修补工作。养殖环境:人工养殖石斑鱼可用网箱或池塘养殖,若在海边养殖,需选择海面无风,海浪不大,海底沙质较好且没有风暴的海区。

一、石斑鱼养殖技术

1、鱼苗准备

(1)选择大小一样、鱼体健壮、外表无伤、皮肤光泽、摄食情况良好、外表线条流畅、活力较强的鱼苗。

(2)放养前对鱼苗进行消毒,之后可用网箱或池塘养殖,以网箱养殖为宜,因为池塘养殖管理比较麻烦,水质不好控制,容易发生病害。

2、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与环境水流速度有很大关系,水流速度快的海区养殖密度可稍大,一般3×3×3米规格的网箱放养2500尾左右。

3、喂食工作

(1)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喂食饵料以小杂鱼为主,喂食前需将杂鱼切成适宜大小喂食,之后根据鱼群的生长情况、水温等控制好喂食量,喂食量一般为鱼自身体重的6%-8%左右。

(2)一天喂食一次即可,水温过高时需增加喂食次数,一般在上午9-11点时喂食,11-12月与3-4月每2天喂食一次,冬季水温将至20℃以下时,每3-4天喂食一次。

4、日常管理

(1)定期对网箱进行清理,清理掉食物残渣与其他杂物,以减少石斑鱼患病机率。

(2)定期观察鱼群的生长、摄食及活动情况与水质变化,以便出现异常能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不要去干扰鱼池,以免出现异常。

(3)定期检查网箱是否破损,若以破损则需做好做好维护修补工作,同时注意水体的溶氧量,若溶氧度不足需加装增氧措施。

二、石斑鱼养殖环境

1、人工养殖石斑鱼可用网箱养殖或池塘养殖,以网箱养殖为宜,因为网箱养殖容易管理,且养殖效益也比池塘养殖高,池塘养殖后期管理比较麻烦,且水质不好控制,容易发生病害。

2、若在海边养殖石斑鱼,养殖海区应选择海面无风,海浪不大且没有风暴的地方,同时海底沙质要好,水体透明度在1.5厘米左右。

养殖条件:

1、水源要求无污染的溪水,用渠道引进池塘,从池塘的一端进,另一端出,以流水养殖为主。

2、池塘大小一般50-100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池中**放些砾石,以便石斑鱼隐蔽,也可在池的一角搭棚遮阳,避免夏天光线太强影响石斑鱼生长。

养殖管理:

1、人工养殖需投饵料,可以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对虾饵料或鲤鱼饵料,蛋白质含量要求30%以上。投饵量根据水温高低,鱼体大小、天气情况而定,总体以鱼类吃到八成饱为宜。投饵方法:总量确定后少量多次,投饵时应慢慢投喂,吃完后再投,因为石斑鱼不喜欢觅食沉底饵料。

2、水质日常管理要求清澈,以流水为主。夏天光线太强要及时遮阳。下暴雨时要关闭进水,避免浑水冲进池塘并防止石斑鱼逃跑。

3、石斑鱼生长速度较快,一般经过6个月养殖即可上市销售,个体能达20尾/斤,经过一年养殖,个体可达10尾/斤。

石斑鱼的捕捞用渔网进行大面积的捕捞即可。

扩展资料

石斑鱼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绝大多数为肉食性,主要以其他鱼类、甲壳类及头足类为食。

但也不乏一些滤食性的石斑鱼类,如副花属,它们有着密集的鳃耙,可以过滤水中的桡足类、被囊类、端足类及鱼类、腹足类的幼体等浮游生物为食。

石斑鱼的捕食策略同样因种而异:一些主要捕食鱼类的种类如鳃棘鲈属和侧牙鲈属鱼类通常会在礁石或浅滩附近巡游,以求主动搜寻猎物。

另一些种类如加勒比九棘鲈、豹纹九棘鲈等则擅长躲避在珊瑚及岩礁中,伏击过往的鱼类及甲壳类。典型的石斑鱼类外形口大头大,这使得它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入大量的水形成负压;

并顺势将猎物吸入口中,其口中具有众多向内的小尖齿可防止猎物从口中逃脱。一些石斑鱼类还被记录有和裸胸鳝或其他鱼类合作捕食的行为;

如蠕线鳃棘鲈、豹纹鳃棘鲈曾被观察到与爪哇裸胸、波纹唇鱼、蓝蛸等合作捕食,石斑鱼类通过鱼体摆动及“点头”等动作,指引合作者参与捕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斑鱼

养殖应该知道:一般生活在山区溪流中,生长水温1-28度,最适合生长水温为20-28度之间,15度以下时生长减慢,30度以上水温进入夏眠。喜清水高氧、喜群居、喜碱性水质,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杂食性,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鱼塘规模不大的话不容易养好,这种鱼喜欢碱性,而平常水容易边酸性。

光唇鱼(溪石斑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石斑鱼,罗丝鱼。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

生活习性: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分布及经济价值;分布广,为产区的小型经济鱼类,肉鲜美。卵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腹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猫、鸡等动物食鱼卵会引起死亡。长时间加热能将毒素破坏。因体色鲜艳,浙江选取3.5厘米的同类幼鱼出口外销,作为观赏鱼类,创值相当可观。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1】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详细的分析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阐述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前言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主要分为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水泥池鱼苗培育以及鱼种培育,以下将具体地进行说明,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应如何养成,本文将详细的予以叙述。

1 淡水石斑鱼生活习性

淡水石斑鱼是一种亚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为苛刻,通常生活水温在17~35℃之间,最适宜的水温是25~30℃,当生活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当水温降到15℃时只需要持续5~7d石斑鱼就会死亡。

此种鱼类个体较大,体型扁,嘴比较大,性情懒惰,喜好群居以及群体活动,人工饲养的一般只吃眼前的食物,很少会去追逐食物,食量大、贪食,当进食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吐食的现象。

当性腺发育成熟以后,在排卵期会有配对占区行为,若是配对成功以后,当其他的鱼类距离产卵区1m左右的时候,已经配对的2条鱼会主动的攻击入侵领地的鱼类。

此外,在配对成功后亲鱼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并会一直守候在产卵区的附近,一边防止其他鱼类入侵,一边清理产卵区,直到鱼卵孵化几天后才会离开回到鱼群。

并且,由于产卵石斑鱼不能够辨别同种鱼类的仔鱼,当食物不充足的时候,会出现产卵石斑鱼吞食仔鱼的情况,因此。

人工养殖的一定要为产卵后的石斑鱼提供充足的食物。

2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繁殖技术

生态养殖指的是选用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里不同的生物之间共生互利的原理进行应用,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下和谐且平衡共生的养殖模式。

通过利用生态技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及生态间的和谐统一。

以下将详细对常见的几项技术进行说明。

2.1 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一般在长到150g左右,鱼龄在1a左右,即可发育到性成熟。

在野外自然的条件下,亲鱼与罗非鱼的产卵方式相同,都会在水底的淤泥里挖穴产卵。

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亲鱼的产卵更多的是受到过多的人为干涉,例如,在大小15~20m2的水泥池中,可选取250g~400g重量的亲鱼150~200尾投放,让石斑鱼来自行交配,配对成功的亲鱼一般都会在池子的角落产卵,并在产卵前将池子角落进行一定的清理,同时,需注意水泥池的水温要保持在20℃以上。

在产卵后的几天内亲鱼都会在产卵区附近徘徊,既防止其他鱼类入侵,还要清理产卵区的卫生。

受精卵一般是呈现出黄绿色,不透明黏性,均匀的排列在产卵穴内,基本不会出现重叠的情况。

成熟的亲鱼在产卵3次后进入夏季育肥期,一次产卵2000~3000颗。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充足,水温保持在26~28℃情况下,每25~30d产卵1次,在水温25~27℃情况下,大约经过72h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体长大约0.5~0.6cm,聚集在水底,通常不会到处游动。

到孵化出的5~6d时卵黄就会消失,这时仔鱼会游到中上层,在这个时期,6~8d就要拉1次网,目的是将仔鱼都转移到专门的培育池中,并根据仔鱼的批次和大小�M行分池培养,避免出现因仔鱼大小不同而出现互相残食以及产卵亲鱼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吞食仔鱼的情况。

2.2 水泥池鱼苗培育

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培育池的大小一般为10~15m2,

并在水底安装5~6个氧气头,始终保持水中的含氧量在≥

5mg/L。

在鱼苗投入前要对培育池进行全面的消毒清理,注入的新水要进行过滤、暴晒、沉淀、消毒,并保持水温始终在25~27℃。

鉴于,仔鱼的口裂较大,可选用丰年虫或者无节幼虫来进行投喂,具体的投喂量根据仔鱼的摄入量来定,通常为1d 4次。

在仔鱼的培育期要注意保持池塘有良好的水质,在7~10d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30%~50%。

在培育池中培育30~35d左右,仔鱼的.体长生长到1.5~2.0cm时,即可将仔鱼转移到水池中进行鱼种培育。

2.3 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池的相关要求与仔鱼培育池基本相同,要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所用水源要进行消毒,确保水质良好无污染,还要检测池塘是否存在漏水、渗水的情况,并且池塘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在池塘消毒后的7~10d往池塘中注水,并使用40网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防止池内进入其它鱼类或者敌害生物,蓄水量以0.8m为宜。

蓄水完毕后要向池中施规定数量的发酵肥料进行生物饵料的培养,培养3~4d后,使用白脸盆进行检测,当具有一定的微生物饵料后,即可投放鱼苗,还要注意肥水时间与投放时间要配套,这样有利于鱼苗有较高的成活率。

此外,对于所投放的鱼苗要经过筛选体形大小要尽量一致,最好是同一批次的鱼苗,还要确保健康有活力,以防止因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

刚下塘的鱼苗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前期可适当投喂豆浆,以便于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确保鱼苗有充足的饵料,此外,还应注意池塘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cm左右为宜。

当鱼苗体长达到4cm左右即可投喂鱼糜或者水蚯蚓等饵料,7d以后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并相应的减少生物饵料的投喂量,直到全部改为人工饲料喂养。

3 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

在渔业养殖过程中,应该优化生产的结构,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的养殖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3.1 池塘准备

淡水石斑鱼的成鱼养殖池塘面积一般为2000~6670m2,

水深为1.5~2.0m为宜,要选在距离水源地距离近,便于池塘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

在成鱼投放前,要对池塘进行清理消毒,使用生石灰按照75~100kg/667m2 的标准进行泼洒,7~10d后注入新水,并准备成鱼投放。

3.2 放养密度

对于成鱼的放养密度,由池塘的面积大小、饲养管理水平、饲养技术水平、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等因素来决定。

此外,成鱼的体形大小、健康状况、生长空间等因素也对放养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成鱼的放养密度如下表1。

3.3 饵料投喂

3.3.1 饲料

淡水石斑鱼属于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投放饲料要保持35%的蛋白质含量,可选择使用浮性膨化饲料。

3.3.2 驯食及进食状态观察

石斑鱼具有贪食的特性,对于食物非常的灵敏,可采取驯食的方法对其进食时间和区域进行固定。

具体方法是,可在池塘的长边中部位置,使用竹竿搭建一个约5~10m2的投喂区,在这个位置不仅可以清楚观察石斑鱼的进食情况,还确保了饲料不会被大风刮走,开始投喂时,可少量投放吸引鱼群进入投喂区,然后在大量的投喂,如此反复驯食约1周左右,即可养成石斑鱼定时定点的进食习惯。

在石斑鱼进食形成习惯后,投放饲料时鱼群会出现蜂拥抢食的现象,随着不断地投喂,鱼群渐渐的吃饱了就会散去。

若是在投喂时,鱼群反应不够激烈,动作缓慢,食欲不高,则有可能是水质不良、饲料变质、鱼群生病、气候原因等因素造成的,要及时进行详细分析,尽快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3.4 养殖管理

水质调控:淡水石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透明度通常为35~40cm,在养殖前期,换水不宜过频繁,可每25d换1次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20~40cm之�g。

而在夏季时,温度高池塘内的饲料及粪便分解的速度很快,水质很容易变坏、泛酸,若不及时进行更换会加重水质恶化,不仅影响石斑鱼生长,还会导致鱼群生病,因此,在石斑鱼生长的中后期或者夏季高温时要加大池塘换水的频率及换水量,确保石斑鱼的生长能够有良好的水质环境。

鱼病防治:淡水石斑鱼是养殖新品种,并且养殖的数量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还未发现针对石斑鱼的相关病症,虽然如此,也不能疏于对石斑鱼发病的防范,要切实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养殖,从根本上降低石斑鱼发病的几率。

4 结语

本文对淡水石斑鱼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叙述,了解了石斑鱼的各方面的习性。

深入地对淡水石斑鱼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进行研究,明确了怎样才能养殖好淡水石斑鱼。

从池塘准备、放养密度、饵料投喂以及养殖管理等方面详细的对淡水石斑鱼人工生态健康养成进行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多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林秀,黄启健.石斑鱼养殖将成为广西潜力产业――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开展石斑鱼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工作[J].农家之友,2013(12):11-12.

[2]林河军.闽南内陆山区淡水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3(23):36-38.

[3]李燕,骆志强,刘晓东,王笠平.吊挂式蔬菜种植温棚中淡水石斑鱼养殖模式的研究[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02):137-141.

[4]孙晓飞.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筛选及其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研究[D].海南大学,2014.

[5]杨俊江.三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

[6]朱泽州,孙浩然,王涛,孙学亮.饲料中不同蛋白质、脂肪含量对淡水石斑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5(22):24-28.

[7]李炎璐.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生物学及其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2】

摘要 我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对赤点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研究较早,比较成熟的养殖模式是围塘养殖、网箱养殖及水泥池养殖等,而在海南地区由于常年海域水温较高,严重制约赤点石斑鱼的养殖发展。

介绍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养殖用水处理、品种选择及投放、养殖密度、投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提高赤点石斑鱼在海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的分量。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俗名为石斑、红斑,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高价值的养殖种类。

该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等海域[1-2],生活在岩礁底质海区,常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一般为夜行性,利用其嗅觉寻觅食物,白天则隐藏于岩穴内。

对盐度、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可生活在15‰~33‰的盐度范围内,属冷水性鱼类,最适水温为15~25 ℃,31 ℃以上时鱼体食欲会逐渐减退[3]。

近年来,我国台湾、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学者对赤点石斑鱼在人工繁育[4-6]、养殖模式[7-8]、饵料选择[9]、盐度[10]、病害防治[11]等各方面作过大量研究,目前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但在海南地区由于常年海域水温较高,严重制约赤点石斑鱼在当地的养殖发展。

笔者通过开展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摸清赤点石斑鱼在工厂化循环水状态下的养殖技术要点,提高赤点石斑鱼在海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的分量。

1 养殖设施

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下属的海南海研热带海水鱼类良种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进行,车间顶棚遮盖锡瓦,在养殖车间四周拉遮阳网用于减弱光线的照射强度,营造适合该鱼栖息的环境;养殖车间内有12组养殖池,每组2个,养殖池规格为3 m×4 m×1 m,每个养殖池有独立的进水、排水及供氧等设施,养殖池为中间排污,排污管身呈孔状(孔径随池鱼大小而变),进水口为对角线入口,依靠水动力在池中造成漩涡以便自动清除粪便,养殖池底部安装纯氧增氧设施进行增氧。

2 养殖用水处理技术

通过利用物理方法分离悬浮物(微粒去除),生物方法(生物膜过滤)、化学方法(臭氧)、紫外线处理养殖用水,去除水中鱼类代谢有毒物质,结合病害防治技术,进行高密度、绿色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循环水系统工艺流程为:养殖池→平衡生化池(物理过滤,去除大颗粒物)→集水区→蛋白质分离器+臭氧发生器→砂滤罐→多级生化池(生物过滤,降低氨氮、亚硝酸氮含量)→紫外线消毒装置(杀菌消毒)→珊瑚石→回流养殖池。

3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3.1 苗种选择及投放

选取体色亮丽、体质健壮、大小均匀、游动敏捷的鱼种(规格为6~8 cm)移入车间进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种移入车间时用淡水+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3 min,杀死寄生在鱼体体表、口腔和腮等部位的病原生物等,防止鱼体受伤感染,提高成活率和预防疾病发生。

3.2 苗种养殖密度

结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不同体重规格赤点石斑鱼养殖密度试验,试验周期为10个月。

试验设14、20、25 kg/m3共3个养殖密度梯度组,每组设1个试验组和2个平行试验组。

试验期间,每天8:00和15:00定时投喂2次配合饲料,投喂量为试验鱼体重量的3%,试验结束后,对各试验组池鱼进行称重和测量体长,得出赤点石斑鱼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合理养殖密度。

以10 m3水体为例,规格为50、150、200、300、500 g/尾的赤点石斑鱼,其最佳养殖密度分别为208、154、125、82、43尾/m3。

3.3 饲料选择及投喂方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对饲料的加工工艺、配方及其投喂方式有较高的要求,饲料不仅要满足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还要尽可能减小其对养殖系统的不利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饲料、改变投喂策略使饲料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①应当选用石斑鱼食用的缓沉性饲料,且饲料的沉降速度须与石斑鱼的摄食行为相匹配;②采取“少量多次”及“慢―快―慢”的投喂方式。

在赤点石斑鱼体长规格为8~12 cm时,投喂频率为3次/d,体长规格>18 cm时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时先投撒少许饲料,引诱鱼群集聚后大量投撒,待鱼群抢食完后再投喂,投喂量视鱼的摄食情况确定,摄食度以七八分饱为宜,每次投喂量占体重的3%~5%,投喂时尽量撒开、撒匀,尽量使池鱼都能摄食到。

3.4 病害防治

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是寄生虫病,主要是由纤毛类原生动物(如淀粉卵鞭虫、刺激隐核虫、车轮虫等)引起。

针对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建议定期对养殖池鱼进行倒池,倒池前使用1.0~1.5 mg/kg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30~60 mg/kg的福尔马林等药物全池泼洒并浸泡2 h,倒池时选用质地比较柔软的捞网进行操作,要求动作温柔、快速简便,并在换池后及时消毒,这样可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4 日常管理

4.1 观察与记录

每天测定并记录养殖池水温、盐度,定期测量pH值、氨氮、溶解氧等理化指标;每天巡视各个养殖池,仔细观察养殖池鱼的体色、生长摄食状况及是否有异常行为发生等。

4.2 定期筛分

为使摄食均匀,养殖规格大小一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应定期进行筛分。

在筛分时使用淡水+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洗3 min,消除体表上携带的寄生虫和细菌,预防疾病发生[12-13]。

5 参考文献

[1] MASUDA H,AMAOKA K,ARAGA T,et al.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M].Tokyo:Tokai University Press,1984:37-38.

[2] 陈省平,胡晓丽,刘涛.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1):56-61.

[3] 王涵生,方琼珊,郑乐云.盐度对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及仔鱼活力的判断[J].水产学报,2002,26(4):344-350.

[4] 张其永,戴庆年,黄金龙.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和仔鱼培育试验[J].水产科学,1986,1(3):1-4.

[5] 毛国民,史会来,楼宝,等.赤点石斑鱼人工繁育试验[J].水产养殖,2010(4):1-3.

[6] 王涵生.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的研究Ⅰ亲鱼的室内自然产卵[J].海洋科学,1996(6):4-8.

[7] 辛俭,陈卫平,毛国民,等.不同饲养环境对赤点石斑鱼亲鱼产卵效果影响的试验[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4):308-311.

[8] 林利民,陈学豪,洪惠馨.赤点石斑鱼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5,17(1):21-26.

[9] 贾芬,冯德庆.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J].水产科学,1994,13(5):12-14.

[10] 王涵生,方琼珊,郑乐云.盐度对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及仔鱼活力的判断[J].水产学报,2002,26(4):344-350.

[11] 罗鸣,陈傅晓,刘龙龙,等.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3,32(9):549-554.

[12] 周绍锋,周瑞发,谢友亮,等.循环养殖赤点石斑鱼幼鱼放养密度研究[J].河北渔业,2016(2):4-6.

[13] 陈飞.赤点石斑鱼围塘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6(10):49-50.

金鱼养殖论文

金鱼起源于我国,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在一代代金鱼养殖者的努力下,中国金鱼至今仍向世人演绎着动静之间美的传奇。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在中国,至少早在宋朝(960~1279)即已家养。野生状态下,体绿褐或灰色,然而现存在著各种各样的变异,可以出现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银白色以及三尾、龙睛、或无背鳍等变异。几个世纪的选择和培育这样不正常的个体,已经产生了125个以上的金鱼品种。包括常见的具三叶拂尾的纱翅,戴绒帽的狮子头以及眼睛突出且向上的望天。杂食性,以植物及小动物为食。在饲养下也吃小型甲壳动物,并可用剁碎的蚊类幼虫、谷类和其他食物作为补充饲料。春夏进行产卵,进入这一季节,体色开始变得鲜艳,雌鱼腹部膨大,雄鱼鳃盖、背部及胸鳍上可出现针头大小的追星。卵附于水生植物上,孵化约需一周。观赏的金鱼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在美国东部很多地区,由公园及花园饲养池中逃逸的金鱼,已经野化了。野生後复原了本来颜色,并能由饲养在盆中的5~10公分(2~4英寸)长到30公分。 金鱼的故乡是在浙江的嘉兴和杭州两地。根据日本学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国金鱼传至日本的最早记录是1502年。金鱼传到英国是在17世纪末叶,到18世纪中叶,双尾金鱼已传遍欧洲各国,传到美国是在1874年。

浅谈观赏渔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观赏渔业是一种以渔文化为主体的的新型经济形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许多地区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渔民发展形式多样的观赏渔业项目,不断扩大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推动了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关键词】观赏渔业 社会经济 产业 意义与观赏鱼(金鱼、锦鲤、热带鱼)有关的水族器材、饲料、药品及本身的生产、销售、经营等活动统称为观赏渔业。近几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使占据了海洋产业半壁江山的渔业经济在进入新世纪后呈现出低迷的状态。面对新的问题与形势,沿海各地均在设法进行渔业结构的调整,寻求渔业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渔业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渔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休闲渔业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业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随着部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观赏渔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态势持续良好,既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休闲观赏渔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了传统渔业的优化升级,并激活消费、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助农增收。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精神享受,促进文化消费 观赏鱼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目前世界上有1100多种。它体态奇异、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被誉为“活的诗,动的画”。人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欣赏、饲养、制作得到美的享受。研究证明,观赏渔业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性格,而且可起到平衡血压,修身养性,对治疗神经衰弱、忧郁症、高血压都有明显的作用。在自家的书房、卧室、客厅养上几条观赏鱼,不但可以增添恬静优雅的情调,而且有助于工余之暇松驰精神,消除疲劳。香港大约80%的居家养殖观赏鱼,而大陆还不足10%,因此,大陆的市场前景广阔。 二、科学价值 观赏鱼尤其是金鱼性成熟早,达一周龄即可产卵繁殖。可用于水质监测、遗传工程、鱼病防治、探索鱼类提早繁殖原理与方法以及药物控制鱼类性别等方面的实验,还可进行生物变异、遗传进化、胚胎发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金鱼检测污水处理效果被子作为常用手段付诸实践。研究证明,金鱼在2.8级地震的300KM范围内表现出急躁不安,被誉为水中的地震测报员。 三、经济贸易 1、低投入、高回报观赏渔业的发展是一项投资小、占地少、收益大、生产周期短的新兴行业。仅以水族馆行业的飞速发展即可看出,相对电子、医药等行业来说,水族馆的投资不大,风险系数小,最多两年即可收回成本。 2、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观赏渔业的发展对我国连续多年的劳动力过剩的状况起到了积极缓解的作用,同时造福了一方百姓。以金鱼为例,一对亲鱼一年能孵化几千至几万尾鱼苗,清明前后繁殖,七月份即可陆续上市。福州鼓山乡浦东场俩兄弟合办的金鱼场,水面仅2亩,年纯收入2万余元。浙江萧山市长河乡18户农民精神繁育的黑龙睛、鹤顶红、黄龙等几十个品种空运日本、美国、香港等地展销,年纯收入上百万元。目前,上海以江阴路花鸟鱼虫市场为主体,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了观赏鱼养殖场300多家,代理、零售、批发商1600多家,水族器材、鱼药、鱼饵经销商2000余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该地区日益显示出新兴行业的生机和活力,以金鱼养殖为例,每年1000平方米纯收就达10000余元。 3、出口创汇 我国已形成了东南沿海和北京两大观赏渔业发展中心,其中北京观赏鱼养殖面积10000多亩,年产二亿多尾。目前,我国进出口观赏鱼类超亿尾,占世界总量的十分之一。观赏渔业的发展执着特别是出口创汇已成为水产新兴行业的增长点。观赏渔业现已成为美国养殖经济的主要现金收入之一,年零售值约10亿美元,美国1992年进口了价值4470万美元的约20100万尾观赏鱼。1998年统计,泰国淡水水族馆有鱼类300多个品种,其中30多种可人工繁殖;许多公司和渔业商业经营观赏渔业,年出口值为1800万美元,进口1.57亿美元,政府已投资500万美元建立水族鱼类研究中心,投资600万美元建设水族鱼类和水产出口中心。同样观赏渔业为斯里兰卡换回大量外汇,出口值由1981年的3000万Rs上升到1997年的3.7亿Rs。近几年来,新加坡从斯里兰卡等国低价进口,然后以高价出口至西欧国家,出口60多个国家,出口观赏鱼类品种300多个。观赏渔业为新加坡换来大量的外汇,一举夺得了世界之冠。50年代观赏渔业在新加坡还只是一种副业,但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产业。新加坡培育的热带观赏鱼、药物、水族器材畅销世界各地,经济支柱主要靠中转贸易,货源60%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金鱼以通货进入新加坡,经营商加以精选、分级、包装贴上商标,作为新加坡金鱼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国目前观赏鱼大规模养殖和贸易以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大连、青岛等几个大城市为主,也是出口贸易的基地,年贸易额在20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仅占世界出口额的3.1%。其他辅助行业生产规模小,形不成具有全球竞争的品牌优势,质量和功能都有待提高,部分产品还完全依赖进口,其中转口贸易几乎为零(香港除外)。这与我国具有2000多年观赏鱼养殖历史极不相符。虽然观赏渔业在近几年有较大的发展,但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还很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加入WTO日期的临近,无论观赏渔业的组织者、决策者还是生产者和销售者,都面临极大的考验。 国家应通过加强指导培训、筹建行业协会、扩大行业宣传等手段,加大对休闲渔业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使其真正成为渔业转型升级中新的增长点。其中三娘湾因其特有的中华白海豚资源闻名国内外。三娘湾风光独特,温馨迷人,集众多滨海风光特点与一体,更具有自然、原始风情。海豚、海滩、海石、海鲜、海趣无限;渔村、渔夫、渔钓、渔船、渔乐无穷!更有美丽的传说引你入胜。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之乡。白海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三娘湾海域环境清洁,吸引了一千余头野生中华白海豚长年栖居于此,与人类和谐相处,同生共长,结下深厚的友情。这里的海豚生的天然、趣的自然!最为令人叫绝的是中华白海豚十分热情好客,象主人欢迎亲朋好友那样恭候八方游客,渔民和游人历来视能看到海豚会带来好运气,聪明的海豚总不会让来宾失望,幸运的人们往往还能看到成群的海豚欢跃腾飞,流连忘返。它们常常追逐渔船、亲近渔夫、耍逗游客,时而邀海鸥共舞,时而邀您同乐,激情上演人与海豚亲密无间、和谐温馨的精彩乐章!青岛市也跟随时代潮流,开始重点发展观光渔业。会场海洋生态观光园、甘水湾休闲渔业民俗村和莱西湖生态休闲区等三处休闲渔业通过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山东省旅游局的联合评审,被认定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这三处休闲渔业示范点为青岛市建设规模较大、设施比较完善、管理相对规范的示范点,代表了我市休闲渔业的最高水平。青岛市市渔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海岸线较长,海岛分布较广,交通条件优越,市民休闲消费意识超前,十分有利于休闲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立足于本地优势,把休闲渔业作为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来培植,推动全市休闲渔业从渔家宴、渔家乐等传统的以食为主的方式向玩、游、乐并举的方向发展,极大促进了渔区劳动力转移。各市区都在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比如胶南琅琊台、灵山岛等,休闲垂钓、渔家宴正悄然兴起。他们围绕海上、海下、海岛、海湾四个重点大做“海专题”、“海系列”旅游文章,将部分中小马力渔船转产,投入到休闲渔业开发上。琅琊台规划建设了海水浴场、休闲娱乐、垂钓、赶海探险以及海珍品养殖观光等七个风景区,并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配套成片的旅游服务体系,将文明古迹和海洋风光旅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既增加了旅游收入,又解决了部分转产渔民的出路。而地处黄海之上的灵山岛,则围绕海岛做起了“海”文章,兴建了青岛钓鱼协会基地,吸引了岛城大批钓鱼爱好者前往垂钓,该岛还推出了渔家宴、海上观光、赶海等项目,岛上共有渔家宴70多家,观光者不仅可以在渔家居住,而且还可以与渔民一起织网、赶海、捕鱼。总之,休闲渔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这项新产业,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培育渔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渔业和渔区改革,推进渔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市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必将增强我国渔业实力,提高经济活力,增加渔民财力,使之成为培植我国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我国休闲渔业的未来不是梦!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观光渔业也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向着绿色、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观赏渔业)》.2.《观赏水产养殖学》3.《初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渔业发展》我有文档,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可以采纳的时候说下你的QQ,我会+你,然后发给你,但是求你给我多加点分!!谢谢啦!!!

西大叻?嘿嘿..

鳗鱼养殖论文

(一)露天止水式养殖这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殖方式。沙鳗场的规模以50亩为宜。养殖设施主要包括沙鳗池、注排水系统和附属设施。利用江河、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等作为水源。一般每天仅交换池水的1/10-1/7。主要依靠浮游蓝藻和水车或增氧机增氧,以改善水质。其优点是建池成本低、耗电省。缺点是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仅1000-2000千克。1.养殖设施(1)沙鳗池规格 沙鳗池可分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和成沙鳗池四种。鳗场中这些池子的比例分别为2:8:15:75,即一个50亩水面的沙鳗场,一级池1亩,二级池4亩,三级池7.5亩,成沙鳗池37.5亩。这些池子的用途及规格如下。一级池:用于鳗苗引食训练,并将鳗苗养到0.2克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池深0.8-1.0米,水深0.5-0.6米。二级池:饲养体重0.2-2克鳗种。面积为200-400平方米,池深1.2-1.5米,水深0.8-1.0米。三级池:饲养体重2-20克的鳗种。面积400-800平方米,池深1.4-1.5米,水深1.0-1。2米。成鳗池: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150-200克的食用鳗。面积800-1200平方米,池深1.5-1.6米,水深1.0-1.2米。 (2)鳗池形状与结构 各级鳗池的形状以圆形或正方形切去四角为好。根据鳗鱼善逃、难捕和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特点,在结构上必须具备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池壁有用块石、砖浆砌,混凝土现浇和混凝土预制板拼切三种形式,四周池壁垂直光滑,壁墙高0.8-1.6米,壁顶用盖板"压口",盖板伸向池内5-10厘米,堤面要高出水面0.3-0.5米。池底有锅底形和平底形两种,要求坚硬、不漏水。底铺20厘米厚石渣,耙平压实后,再铺5厘米黄沙密缝,一级池还应用水泥砂浆抹底,以便收苗。锅底形的排水中设在池底中央最低处,平低形池底向排水口倾斜,进水口和排水口交叉相对。注水口设在池壁顶上,高出池塘最高水位20-30厘米,并伸向池内30厘米左右;排水口设在注水口对面,外围有三道闸门;第一道网闸起防逃作用,用不锈钢网或聚乙烯筛绢网,其网目,鳗苗池为1-1.5毫米,鳗种池为1.5-2毫米,成鳗池为2-4毫米。第二道板闸或暗箱,底部悬空,压出底层污水。第三道板闸,起溢水作用,使鳗池水位保持恒定。鳗池对水质要求很高,不仅每个池子要求注、排水系统分开,而且整个鳗场的注、排水水源也必须严格分开。否则,会因鳗鲡粪便及大量微囊藻死亡而引起自身污染,导致鳗鱼严重死亡。(3)食棚 鳗鱼喜欢在阴暗处摄食,应在向阳背风的池边搭设食棚(包括食台、食场和荫棚)。食台是90×45×20厘米的长方形框架,框底绷一块网目大小能让鳗种自由通过的尼龙网片;食场设在食台下面水底,上面铺设石渣或螺壳,要求结实平坦;食台上方搭荫棚。2.鳗鱼养殖(1)鳗种培育 鳗种培育是将体重0.1-0.2的白仔鳗养到体重10-20克的小鳗的过程,第二年大部分鳗种可以养成食用鳗上市(150-200克/尾)。鳗苗养成鳗种一般分三级进行。各级鳗池放养规格和密度分别为:一级池每平方米放养0.1-0.2克的鳗苗0.2-0.3公斤;二级池每平方米放0.3-2克的鳗苗 0.3-1公斤;三级池每平方米放养2-20克的鳗种0.5-2公斤。鳗苗选择:优质鳗苗要求头阔吻钝,规格整齐;游泳活泼,体无创伤,体色光洁呈玉白色;肌肤丰润,机体健壮,无病原寄生。规格为每公斤6000尾左右。鳗苗放养:放苗时间为3-4月,水温20℃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放苗前应先将培育池和鳗苗进行药物消毒。培育池的消毒方法与家鱼苗种池相同。鳗苗消毒方法可参照表7-2进行。放养密度按一级池的要求进行。摄食训练:摄食训练是养鳗成败的关键技术,约需训练一个月时间。鳗苗下塘后第一周,应设法使鳗苗由分散摄食转为集中摄食。一般从傍晚开始,使用丝蚯蚓作诱饵,将养净的丝蚯蚓散投在食台上,每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20-40%。同时在食台上方挂一盏15W的电灯,把鳗苗引到食台周围,集中摄食。也可以日间在食台上方搭蓬遮阴,造成一个阴暗环境,同样诱使鳗苗中摄食。一周后如大部份鳗苗都被引上食台摄食,表明集中摄食训练已获成功。然后逐渐往后推迟投喂时间,最后完全改在白天进行。从第2周开始,应逐渐减少丝蚯蚓投喂量,增加蚌肉、猪脾或鲜鱼等鲜饲料的肉糜,每日投4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10-15%。分级饲养:鳗苗在饲养中由于个体间争食能力强弱不一,造成个体大小差异很大,因此每隔20-30天就要将不同规格的鳗苗分养,分养前应停食一天。因鳗苗个体尚小,头几次分养可用密眼捞海在食台下捕捞,将先上食台的健壮苗优先分出;

如何养殖鳗鱼-鳗鱼的养殖技术

2.鳗鱼养殖

⑴鳗种培育

鳗种培育是将体重0.1~0.2的白仔鳗养到体重10~20克的小鳗的过程,第二年大部分鳗种可以养成食用鳗上市(150~200克/尾)。鳗苗养成鳗种一般分三级进行。各级鳗池放养规格和密度分别为:一级池每平方米放养0.1~0.2克的鳗苗0.2~0.3千克;二级池每平方米放0.3~2克的鳗苗 0.3~1千克;三级池每平方米放养2~20克的鳗种0.5~2千克。

鳗苗选择:优质鳗苗要求头阔吻钝,规格整齐;游泳活泼,体无创伤,体色光洁呈玉白色;肌肤丰润,机体健壮,无病原寄生。规格为每公斤6000尾左右。

鳗苗放养:放苗时间为3~4月,水温20℃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放苗前应先将培育池和鳗苗进行药物消毒。培育池的消毒方法与家鱼苗种池相同。放养密度按一级池的.要求进行。

摄食训练:摄食训练是养鳗成败的关键技术,约需训练一个月时间。鳗苗下塘后第一周,应设法使鳗苗由分散摄食转为集中摄食。一般从傍晚开始,使用丝蚯蚓作诱饵,将养净的丝蚯蚓散投在食台上,每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20~40%。同时在食台上方挂一盏15W的电灯,把鳗苗引到食台周围,集中摄食。也可以日间在食台上方搭蓬遮阴,造成一个阴暗环境,同样诱使鳗苗中摄食。一周后如大部份鳗苗都被引上食台摄食,表明集中摄食训练已获成功。然后逐渐往后推迟投喂时间,最后完全改在白天进行。从第2周开始,应逐渐减少丝蚯蚓投喂量,增加蚌肉、猪脾或鲜鱼等鲜饲料的肉糜,每日投4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10~15%。15天以后,逐渐将丝蚯蚓或肉糜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并逐步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1个月后,即可全部改用鳗苗配合饲料,每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5~8%。配合饲料要加水充分揉和,有条件的还要加入适量油脂。饲料拌好后要马上投喂,防止α-淀粉裂化,影响粘合性。

分级饲养:鳗苗在饲养中由于个体间争食能力强弱不一,造成个体大小差异很大,因此每隔20~30天就要将不同规格的鳗苗分养,分养前应停食一天。因鳗苗个体尚小,头几次分养可用密眼捞海在食台下捕捞,将先上食台的健壮苗优先分出;以后随着个体逐渐长大,可用广东鱼筛或不同网目的无节结网进行分选工作。分选后用痢特灵药浴,即可按级分养。各级苗种池的放养规格和密度如上所述。鳗鱼分养后配合饲料日投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鳗苗饲养到11月中、下旬时,大部分个体可长到20克左右,可作为鳗种放入成鳗池养殖。

水质调节:培养和管理好鳗池水质,是养鳗高产的可靠保证。

主要措施是:

①培养微囊藻,增加水中溶氧。由于鳗池水中的溶氧来源主要依靠蓝藻中的微囊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当池水中的微囊数量少,透明度过大时,应从附近池塘中捞取微囊藻种,放入鳗池,并施硫酸铵,每亩1.0~1.5千克,连续2~3天,进行强化肥育,使其迅速繁殖、生长。

②掌握好水色。池水要保持浓绿钯,透明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当水色由浓绿色变成淡绿或淡黄色,或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应及时追施硫酸铵,每亩0.5~1千克,连续2天。当微囊藻过多,水色过浓,透明度小于15厘米时,应注入新水,使透明度提高到25厘米左右。

③及时除虫。浮游动物是微囊藻的大敌,尤其是轮虫影响最大,为限制轮虫繁殖,可在鳗池中搭养一定数量的鳙鱼,一般每亩可搭养2龄鳙鱼10~20尾。若浮游动物仍然繁殖过快,则可用晶体敌百虫泼洒,使池水呈0.5~1ppm浓度。

④适时开机注水。为改善鳗池水质状况,还应安装水车式增氧机增氧,开机时间可参照家鱼养殖部分。同时,每天应换水1/10~1/7,换水时,应将池水中的残饵、粪便排出池外。

⑵成鳗养殖

成鳗养殖是把体重20克以上的鳗种养成体重150~200克的商品鳗的生产过程。成鳗养殖有专养和混养两种形式。

池塘专养:就是在池塘中高密度单养鳗鱼,一般露天池亩产1000千克以上。

鳗种放养:鳗种放养前,应对鳗池和鳗种进行药物消毒,然后才能放入鳗池饲养。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水温13℃以上时进行。放养密度视产量指标、鳗池条件、鳗种规格和养殖技术等因素确定。一般亩产1000千克以上的放养量为鳗种规格20克左右,亩放150~200千克;规格50克左右,亩放300~400千克。半流水池塘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放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3~5千克,设备良好的流水池每平语词米可放10~15千克。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喂饲料、轮捕轮放、水质管理、鱼病防治等内容。

投喂饲料枣养鳗饲料有新鲜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类。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原则。每天上午9~10时投喂一次,在水温25℃的日投饲量,配合饲料为存塘鳗总重量的2~5%,新鲜饲料为10~15%。早春或晚秋水温较低,或水温超过30℃的时候,日投饲量可酌情减少。一般要求投下饲料20分钟内吃完为度。鳗料搅拌要均匀、柔和。搅拌好就要立即投喂。

轮捕轮放枣鳗鱼在饲养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很大,必须采取分期放养,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等措施。一般每隔一个月左右分级分稀一次,使同池鳗鱼规格整齐,密度合理。3月底放养的鳗种,6月初已有部分达到上市规格,即可进行第一次捕捞;6月份以后,水温升高,鳗鱼欲旺盛,生长快,至7月下旬可进行第二次捕捞,捕捞后立即补放鳗种;9月初又有相当数量达到上市规格,进行第三次捕捞;11月中旬进行清塘捕捞,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留作翌年春放鳗种。分级分稀前1~2天就要停止喂食,并要更换池水,实行原池吊水,使鳗鱼排空肠胃内食物,再用光滑鱼筛进行选别。操作要小心细致,防止损伤鱼体。

水质管理枣水质管理措施可参照苗种培育阶段的做法。

池塘混养枣在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中混养鳗鲡,有不投鳗饲料和投鳗饲料两种方式。前者每亩搭配15~20克的鳗种50~100尾,鳗鱼以鱼塘中的野杂鱼虾、底栖小动物和饲料碎屑为食,年终可捕获体重150~200克的食用鳗10~15千克;后者是进行高密度混养,每亩搭配15~20克鳗种1000~2000尾,每天投喂一次鳗鱼饲料,投喂量为鳗鱼总体重的1~2%。鳗鱼还可兼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和底栖动物。年终可捕获食用鳗150~300千克。这两种混养方式均已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普遍推广,使鱼塘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温流水养鳗是较先进的养殖方法。要求将水温控制在鳗鱼最适水温(27℃上下),并进行流水养殖。其优点是鳗鱼病害少,生长快,单产高。一般2月初放苗,当年就可全部养成食用鳗,亩产15000千克左右。缺点是基建投资较大,养殖技术性强。这种养殖方式因水源不同,可分为工厂余热温排水养殖和室内循环过滤式养殖两种。前者利用工厂余热温排水,可以节省能源,结构较简单,养殖成本较低;后者用锅炉加温,池水循环利用,需配建生物过滤池,结构比较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

余热温流水养鳗均要求尽可能利用地形高程建造鳗池,以便能自动注、排水。由于池水用过后立即排出场外,因此一般都在露天操作。其主要设施有:冷水和热水管、调温池、养鳗池和排水管。

循环过滤式养鳗场,一般都在室内操作,并配有生物过滤池。温流水养鳗场的规模一般为1~2亩。每只池子都是水泥结构,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池深1.2~1.4米,蓄水1.0~1.2米。池呈圆形或正方形切除四角,圆池池底呈锅底形,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央,由两个半圆形的排水墩及墩两侧的三道闸门组成。方形池池底平垣,并向排水口倾斜。其他设备要求和饲养管理方法与露天池大致相同。

“水”是鳗业的命脉,搞好水质管理,是高温季节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

1.人工降温法。把水温降下来,不靠“空调”,不用“电扇”,用人工的土办法也可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其做法是:1、在精养池的上方,加盖一层黑色的遮阳布,那遮阳布既可以通风透气,又可以阻挡阳光直射,增添了水面清凉度,这样做水温可以降低1~2℃左右。2、提前排污换水。正常排污换水,都是在上午8点,高温季节可以提前到早上6点,因为夜间的水体相对比白天凉爽,趁水温低的时候,就进行排污换水,这样做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3、提高水位。高温季节,不管是土池也好,精养池也罢,一律把水位提高到最高界线。水位高,水体空间大,温度上升慢,也是降温的好办法。4、加大换水量,当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利用机井或深水井向池中补充一些凉水,也能明显收到降温效果。

2.洪水排除法。高温季节也是暴雨频繁季节,养鳗场经常因为洪水进池,引起鳗鱼中毒,发生虫害、烂鳃等诸多疾病发生,如何避免洪水进池:1、凡是下暴雨,采取不喂料、不排污、不换水,宁可少喂一餐,不可冒险使用洪水。2、池中进了少量洪水怎么办?一旦池中进了少量洪水,用高锰酸钾1.5ppm调节水质,或用生石灰15~20ppm改善水质,也可以用净水宝3ppm,净化水质。3、调整改变排污换水时间,错开与洪水直接接触的机会。洪水时期,有时可以提前排污换水,有时也可以推迟排污换水,不受常规限制,尽量避免洪水进池。4、大量洪水进池怎么办?一旦池中进了大量洪水,首先要停止喂料,然后用海中宝之类的水质改良剂进行净化处理,最后用高锰酸钾2 ppm+杀虫灵2#进行除虫、杀菌、消毒。

这种养殖方式是与露天池配套,在培育池上方搭钢骨架,覆盖塑料瓦或薄膜,并采取加温措施,使池水保持在25℃左右。各级鳗池的规格和放养密度以及饲养管理方法与露天池养殖基本相同。鳗苗饲养一个月左右就可分塘,成活率80%左右。2月下旬放养的鳗苗,饲养120~150天,可养成3~5克的鳗种,到年底可养成50克左右的鳗种,并有20~30%的鳗种养成食用鳗上市。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均获得高产高效。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1000千克。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与消毒

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不宜过大,在土池的四周种植0.8~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25千克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然后在鳗种下池前5~7天注水0.6~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最后施基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400千克,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使其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15天左右将池水加深至1.5米。

二、鳗种处理与投放

鳗鱼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在12℃时开始摄食,因此投放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投放前,先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30分钟,以适应水温,袋内外温差小于5℃时才能拆袋,然后用小水盆向袋内倒入2~3盆池水,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同时,投放前还应进行鳗种消毒,每50千克水用食盐0.75~1千克浸洗鳗种15~20分钟。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否则因鳗鱼间的相互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4000尾;100g左右的可投放2000~3000尾。同时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混养鳙鱼50尾、鲢鱼30尾、罗非鱼200尾,一方面可滤食浮游生物,食净鳗鱼排泄的粪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增加鱼产量。

三、饲料种类与投喂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市上有售),并在每50千克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维生素a、b、c、e)50~60克、鱼肝油1.5~2千克(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应停供鱼肝油)。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若暂时缺少专用饲料,可用小杂鱼、畜禽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绞碎拌面粉代用,其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贪食。投喂时要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即保证饲料的质量。调制好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加水量为1.2~1.3倍),新鲜洁净,不能变质。定量:即投喂量要根据鳗鱼的规格、摄食、消化及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适量投。一般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1.5%~2.5%,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定时:即鱼体规格小、密度大,每日上午8时、下午4时左右各投喂1次;鳗鱼规格在100克以上,每日上午8时~9时投喂1次即可。定位:即饲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设置2~3个食台。

四、日常管理与防病

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平时每10~15天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7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同时注意使pH值在7~8.5之间,pH值过高时应换入新水,过低则每1000平方米用15~20千克生石灰调节。

【鳗鱼养殖技术】 (一)露天止水式养殖这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殖方式。鳗场的规模以50亩为宜。养殖设施主要包括鳗池、注排水系统和附属设施。利用江河、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等作为水源。一般每天仅交换池水的1/10-1/7。主要依靠浮游蓝藻和水车或增氧机增氧,以改善水质。其优点是建池成本低、耗电省。缺点是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仅1000-2000千克。1.养殖设施(1)鳗池规格 鳗池可分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和成鳗池四种。鳗场中这些池子的比例分别为2:8:15:75,即一个50亩水面的鳗场,一级池1亩,二级池4亩,三级池7.5亩,成鳗池37.5亩。这些池子的用途及规格如下。一级池:用于鳗苗引食训练,并将鳗苗养到0.2克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池深0.8-1.0米,水深0.5-0.6米。二级池:饲养体重0.2-2克鳗种。面积为200-400平方米,池深1.2-1.5米,水深0.8-1.0米。三级池:饲养体重2-20克的鳗种。面积400-800平方米,池深1.4-1.5米,水深1.0-1。2米。成鳗池: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150-200克的食用鳗。面积800-1200平方米,池深1.5-1.6米,水深1.0-1.2米。 (2)鳗池形状与结构 各级鳗池的形状以圆形或正方形切去四角为好。根据鳗鱼善逃、难捕和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特点,在结构上必须具备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池壁有用块石、砖浆砌,混凝土现浇和混凝土预制板拼切三种形式,四周池壁垂直光滑,壁墙高0.8-1.6米,壁顶用盖板"压口",盖板伸向池内5-10厘米,堤面要高出水面0.3-0.5米。池底有锅底形和平底形两种,要求坚硬、不漏水。底铺20厘米厚石渣,耙平压实后,再铺5厘米黄沙密缝,一级池还应用水泥砂浆抹底,以便收苗。锅底形的排水中设在池底中央最低处,平低形池底向排水口倾斜,进水口和排水口交叉相对。注水口设在池壁顶上,高出池塘最高水位20-30厘米,并伸向池内30厘米左右;排水口设在注水口对面,外围有三道闸门;第一道网闸起防逃作用,用不锈钢网或聚乙烯筛绢网,其网目,鳗苗池为1-1.5毫米,鳗种池为1.5-2毫米,成鳗池为2-4毫米。第二道板闸或暗箱,底部悬空,压出底层污水。第三道板闸,起溢水作用,使鳗池水位保持恒定。鳗池对水质要求很高,不仅每个池子要求注、排水系统分开,而且整个鳗场的注、排水水源也必须严格分开。否则,会因鳗鲡粪便及大量微囊藻死亡而引起自身污染,导致鳗鱼严重死亡。(3)食棚 鳗鱼喜欢在阴暗处摄食,应在向阳背风的池边搭设食棚(包括食台、食场和荫棚)。食台是90×45×20厘米的长方形框架,框底绷一块网目大小能让鳗种自由通过的尼龙网片;食场设在食台下面水底,上面铺设石渣或螺壳,要求结实平坦;食台上方搭荫棚。2.鳗鱼养殖(1)鳗种培育 鳗种培育是将体重0.1-0.2的白仔鳗养到体重10-20克的小鳗的过程,第二年大部分鳗种可以养成食用鳗上市(150-200克/尾)。鳗苗养成鳗种一般分三级进行。各级鳗池放养规格和密度分别为:一级池每平方米放养0.1-0.2克的鳗苗0.2-0.3公斤;二级池每平方米放0.3-2克的鳗苗 0.3-1公斤;三级池每平方米放养2-20克的鳗种0.5-2公斤。鳗苗选择:优质鳗苗要求头阔吻钝,规格整齐;游泳活泼,体无创伤,体色光洁呈玉白色;肌肤丰润,机体健壮,无病原寄生。规格为每公斤6000尾左右。鳗苗放养:放苗时间为3-4月,水温20℃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放苗前应先将培育池和鳗苗进行药物消毒。培育池的消毒方法与家鱼苗种池相同。鳗苗消毒方法可参照表7-2进行。放养密度按一级池的要求进行。摄食训练:摄食训练是养鳗成败的关键技术,约需训练一个月时间。鳗苗下塘后第一周,应设法使鳗苗由分散摄食转为集中摄食。一般从傍晚开始,使用丝蚯蚓作诱饵,将养净的丝蚯蚓散投在食台上,每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20-40%。同时在食台上方挂一盏15W的电灯,把鳗苗引到食台周围,集中摄食。也可以日间在食台上方搭蓬遮阴,造成一个阴暗环境,同样诱使鳗苗中摄食。一周后如大部份鳗苗都被引上食台摄食,表明集中摄食训练已获成功。然后逐渐往后推迟投喂时间,最后完全改在白天进行。从第2周开始,应逐渐减少丝蚯蚓投喂量,增加蚌肉、猪脾或鲜鱼等鲜饲料的肉糜,每日投4次,日投喂量占鳗苗总体重的10-15%。分级饲养:鳗苗在饲养中由于个体间争食能力强弱不一,造成个体大小差异很大,因此每隔20-30天就要将不同规格的鳗苗分养,分养前应停食一天。因鳗苗个体尚小,头几次分养可用密眼捞海在食台下捕捞,将先上食台的健壮苗优先分出;

孔雀鱼养殖论文

1、孔雀鱼需要定时喂食,小鱼每天喂三四次,大鱼喂两次,饲料可以选择人工饵料、水蚤、蚯蚓、丰年虾等。 2、鱼缸最好加装加热棒和过滤器,让孔雀鱼能够生活在恒温、稳定的环境中。 3、主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孔雀鱼和凶猛、太大或游速太快的鱼混养。

你好: 产前不要把它喂饱,不需要公鱼,否则容易难产。如果难产可以提高水温或加入新水,生产水温最好保持在26度。生完即使把母鱼捞走,避免吞食小鱼。产后最好让母鱼静养2天,否则容易疲劳而死。水温一定要恒定,生产温度要达到25度。

孔雀鱼体长4~5厘米,是最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淡水鱼。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青睐。尤其是繁殖的后代,会有很多与其亲鱼色彩、形状不同的鱼种产生。雌、雄鱼差别明显,雄鱼的大小只有雌鱼的一半左右,雄鱼体色丰富多彩,尾部形状千姿百态。别名彩虹鱼、百万鱼、库比鱼。孔雀鱼体形修长,有极为美丽的尾鳍。成体雄鱼体长3厘米左右,体色艳基色有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孔雀蓝等,尾部长占体长的2/3左右,尾鳍上有1—3行排列整齐的黑色圆斑或是一彩色大圆斑。尾鳍形状有圆尾、旗尾、三角尾、火炬尾、琴尾、齿尾、燕尾、裙尾、上剑尾、下剑尾等。成体雌鱼体长可达5—6 厘米,尾部长占体长的1/2以上,体色较雄鱼单调,尾鳍呈鲜艳的蓝、黄、淡绿、淡蓝色,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这种鱼的尾鳍很有特色,游动时似小扇扇动。孔雀鱼适应性很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pH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活泼好动,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孔雀鱼易养,但要获得体色艳丽,体形优美的鱼则从鱼苗期就需要宽大的水体,较多的水草,鲜活的饵料,适宜的水质等环境。孔雀鱼4~5月龄性腺发育成熟,但是繁殖能力很弱,在水温24℃,硬度8度左右的水中,每月能繁殖1次,每次产鱼苗数视鱼体大小而异,少则10余尾,多则70~80尾。当雌鱼腹部膨大鼓出,近肛门处出现一块明显的黑色胎斑时,是临产的征兆。孔雀鱼,卵胎生将鱼的代表,由于周期性的生产力,使得它赢得「百万鱼」的封号,也因此常是初饲养观赏鱼者家中的常客。早期的孔雀鱼以东南亚进口及国内南部生产为主,两者的共通特性是对水的硬度要求很高,且都是采室外培育的方式,因此充分受到阳光的洗礼,所以色泽显得特别灿烂。起初孔雀鱼虽为各界所接受,但落得和其它鱼种混养及廉价易阵亡的悲惨印象,因此国内观赏鱼的发展虽有数十年的历史,而孔雀鱼却得数十年如一日,毫无进展可言。这期间虽然有数波推展孔雀鱼的动作,但始终因天时地利种种条件不配合而无疾而终。主要是国内观赏鱼界数十年来的高度开发,至今已进入瓶颈,因此在这波倡导活动之下终于获得各方的响应,让孔雀鱼在观赏鱼界中建立一个新的领域。孔雀鱼往往是初学入门者第一次饲养的鱼种,却也常常是养鱼数十年者重拾的鱼种,此现象正巧说明了孔雀鱼易懂难精的特性,无怪乎能让人如此的着迷,愿意摒弃所有的鱼种只留孔雀鱼。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摄氏度。pH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防入种鱼。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待产箱中的温度应比原水温高1~2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给小鱼设一个避身之处。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侵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视雌鱼大小,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故有“百万鱼”之称。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第一胎一般产的比较少,大约产10~80尾;第二胎大约产80~120尾。价格几元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1条不等孔雀鱼在狭窄的区域内会有争地盘的现象,出现达到导致鱼只致死,所以当地方狭小的时候适合单条养殖。

  • 索引序列
  • 石斑鱼养殖毕业论文
  • 石斑鱼养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金鱼养殖论文
  • 鳗鱼养殖论文
  • 孔雀鱼养殖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