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班主任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班主任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班主任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班主任素质教育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工作总结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素质教育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这学期在班级工作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要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有两点需注意:一是近期目标较之远期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实,要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信心。

五、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及其途径。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六、重视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开展。

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班会《我的家乡》,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的班会《金钱是什么》以及宏扬红岩精神的队会《热血热泪洒热土》等等,主题都非常优秀。

七、协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班主任应高度重视与家长取得联系,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此外,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来自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八、做好个案总结和班主任工作总结。

做好总结是进行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需要。通过总结要认识不足,吸取经验,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

诚然,在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度下,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深化素质教育,要让孩子们自己当家作主。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少先队员自己的组织,应当让少先队员自主自动,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少先队里人人都是小主人,人人都有资格当选,选举队委,应给予每一个队员平等的权利。要选出孩子们心中的中队委,老师决不能自己指定某些同学担任,这样剥夺了队员们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队委的作用也不会很明显。在本期的中队选举中,我充分让孩子们"当好自己的家,作好自己的主",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明中队委改选要求,鼓励人人参与。

开学第一周,我作为辅导员慎重向全体队员宣布本次中队委改选的要求:"只要你有一颗为集体服务的火热的心,愿意把班队工作搞好的同学,无论你自己认为过去怎样,写上自荐信,我们都会为你投上一票。"

孩子们一听,热闹开啦!三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极强,人人都想试一试,平时调皮的孩子也问:"老师,我也可以写自荐信吗?"我说:"你是我们中队的队员,为什么不可以参加竞选?你要相信你自己。"我主动帮助孩子们如何写好自荐信,赢得更多的选票。有的孩子回家请家长帮忙,星期天有不少家长打电话问竞选要注意哪些情况,孩子们自主参与竞争的强烈意识,也常常地感染了家长。

二、自荐中队委演讲,无计名投票选举,。

第二周少先队活动前,我作了初步调查,全班48人,写了自荐信的有39人,多数同学作了精心准备。根据三年级孩子不够稳定的特性,为了让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强,参与中队管理的同学面更大,我和副班主任商量,最后决定选a、b两套中队委班子,轮流当值,互相竞争。

自荐中队委活动在庄严的队歌后开始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态度诚恳,神情庄重,有的孩子的自荐信让我们听了非常感动,教室里掌声不断响起。大个子熊俊舒,平时很调皮,常和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殴打,吵架,我没少帮助过他,看见他一步一步走上讲台,没有了往日连扭带跳的样子,我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当他站定后,举起右手为大家端端正正了一个队礼,同学们愣了一下,继而响起一片掌声:"老师们,同学们,我个子大,跑得快,声音特别响亮,老师表扬过我口令喊得好,现在我们做操没广播,我愿当体育委员,为大家服务。我当上体育委员后,一定要改正平时吊儿郎当的坏习惯,把字写好,成为同学们的好干部。如果没有选上,我也不气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选上。请大家投我珍贵的一票吧!"言语是那么真诚,感人,全班48人,他获得了40票,当他得知自己当选后,高兴得热泪盈眶。就这样,由孩子们自荐演讲,无计名投票选出了a、b两套班子共14人。对没选上的同学,队员们主动提出希望。

选举完后,有许多一直在外面观看的家长赞叹:"这些娃儿好乖,好会说!""看起长大多了!"有没上台自荐的家长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不自荐,并指出他与别人存在的差距在哪里,鼓励他们下轮参加竞选。连任四届的中队长卢璐是个优秀的孩子,这次没竞选上中队长,我给她和她家长讲:"中队长不连任,让更多的孩子当队长,显示他们的身手。"她和她家长非常赞同,说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次自主竞选中队委活动,真是做到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干部自己选,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影响到了他们的心灵深处,波及家长,收效是很大的。

三、中队委不负重望,中队工作运作出色。

后经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是队集体的领头人,是队集体的核心所在。他们能紧紧依靠、团结、吸引队员们一起参与,设计队工作,设计出更贴近队员们的生活的活动,使活动有声有色。

为探索既适应社会变革,又适合当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笔者就开展班主任工作做了几点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竞争中培养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培养学生干部入手,打破了由班主任凭主观印象任命的惯例,实行竞选制。

即不分成绩的高低,只要有领导和组织能力,在竞选演讲及民主选举中获胜,都可担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园内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缺憾,满足了新时期高中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调动了班级整体的竞争意识。实践证明,竞选产生的学生干部,其能力都在班级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班干部对班级管理逐渐由生疏而得心应手,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由于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同学的模范带头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增强,学生的努力目标更加明确,班主任也得以摆脱了“生产队长”的处境,能够潜心从事教学研究。

二、用激励手段提高素质在班级的建设中,我们倡导在知识方面要超越他人,在素质方面要超越自我。

前者意在培养竞争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后者意在强化心理素质,使之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形成整体性的品学兼优。在此基础上,我们取得家长的积极协助,筹集了一定数额的资金,建起本班第一期家长奖励基金,用以奖励本班在校级以上的考试、竞赛优胜者及成绩突出者。因有家长参与,使竞争更趋热烈。学生们懂得,他们所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全家;他们所竞争的不仅是在成绩上超越他人,而且是在素质上超越自我。

三、在论辩中净化心灵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不成熟与成熟的临界点上。

他们的自我意识、意志力、坚定性逐渐增强,但由于知识和阅历的局限,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显不足,加之生理方面的日臻成熟有时会引发心理的恐慌和情感的躁动,从而导致早恋、“关注明星”等现象的出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曾就10几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全班通过论辩方式明辨是非,净化心灵。以上几点做法,都是围绕素质教育进行的。

笔者认为,做好德育工作的首要前提在于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自发的而非人为的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发掘潜能,进而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为提高我中心学校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县教育局将于下月组织的“左权县第七届中小学班主任素质展示活动”选送人才,中心学校于6月22日在羊角小学进行了班主任技能选拔赛。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

1、组织机构(评委)

组长:邓计林(羊角中心学校校长)副组长:王成(中心学校政教主任)组员:赵晋国(中心学校教研主任)王彩平(羊角小学校长)李美龙(新店小学校长)骞玉霞(高家井小学校长)付冬冬(羊角小学音乐教师)

2、各小学都推荐优胜者参加了中心学校的比赛。参与展示的班主任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上。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本次展示活动结合县里精神共有五项内容:

1、主题班(队)会(实录);

2、课堂教学(实录);

3、班主任工作;

4、演讲;

5、个人才艺展示。具体要求和县教科局一样。

三、评奖办法

各参赛教师主题班会、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为评委审阅评分,演讲及答辩和个人才艺展示为现场评委打分(7位评委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五项内容各100分(共计500分),累积得分为个人展示活动的总成绩。

四、活动结果

1、参与展示的人数虽然不多,但经过了一天的'活动,出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感人肺腑的班主任故事、淋漓尽致的课堂教学、精彩绝伦的才艺表演。在参加的6名选手里,获得一等奖的1名,二等奖的2名,三等奖的3名。由获得一等奖的张睿华同志代表学校参加县教科局组织的班主任展示活动。

2、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

(1)班主任心得有照搬现象,没有很好的结合自己的实际。

(2)主题班会的开展不到位。

(3)学习不够,致使答辩不顺畅。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最基本而又最具体、最繁杂的基础性工作。班主任是一名教师和一名管理者,既肩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又担负着班级管理的责任和师生、生生间的协调组织任务,学校、家庭联系之责以及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烦琐的事务、管理的责任、教学的任务、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工作、科任教师的协调、班级的荣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使班主任不能承受之重而形成巨大的压力。

面对班主任工作的种种压力,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当好一个班主任,班主任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

一、乐观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教师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现实工作中和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很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面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始终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教育工作、面对学生、面对人生。

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改变了态度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奋发向上的斗志,结果就会变化,即:改变态度,培育心情。讲一个中国的经典案例,古时候有甲、乙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了一口棺材。甲说,真倒霉,碰上了棺材,这次考试死定了;乙说,棺材,升官发财,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一定能考上。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两人的努力程度就不一样,结果乙考上了。回家以后他们都跟自己的夫人说,哪口棺材可真灵啊。心态影响人的能力,能力影响人的命运。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如果你能保证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靓丽的生活。

二、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

我们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三、合理宣泄放松、情绪控制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另外,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常识,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运用心理学知识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及时调节不适心态,减轻身心压力。所谓心理保健意识,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那势必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引发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心理异常。那么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放弃权威身份,平等、友善、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接纳他人。不把自己的准则强加于他人,要求他人,尊重他人,尊重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自尊和个性,这样才能获得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集思广益与学生、与师友、与他人和舟共济积极愉快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六、加强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础。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应注意以下三点:注意脑力的劳逸调节;加强脑的营养;加强身体锻炼。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七、善于管理时间,注意工作顺序

”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情“,有秩序的生活会使你每天头脑清醒,心情舒畅。每天下班前整理好办公桌,定期清理抽屉中的文件和物品都是必要的。光是看见桌上堆满了教案、参考书和需要批改的作业就足以让你产生混乱、紧张和忧虑的情绪。当压力来临时可以暂停工作,也可以转移目标做运动,这样能减少角色冲突的频率和生活的疲劳程度。

八、营建幸福和谐家庭,协调工作与生活角色的关系

在工作之外,教师还有着父母、子女、妻子或丈夫等多种家庭角色,而又没有一个严格的时间划分能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因此,教师需要确保工作和生活能相互促进。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心理压力。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则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由此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九、寻求新的工作体验,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

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做一份其他领域的工作。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也可从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感。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如果我们把教师比喻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那么在此,愿我们每位老师都能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正如以色列的佩雷斯说的,要教会学生三大本领,“一是会继续学习;二是会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发展并作出贡献。”(转引自李岚清《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载《人民教育》1997年11期)。素质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有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就是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教育

班级是学校里最基本的单元,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当然家长。这个家庭状况如何,其中的每一位成员表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取决于班主任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内涵因素及外延程度的强度。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一、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把班务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要通过素质教育加强班风建设,从而带动其他各项工作。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讨论几个问题:什么是素质?它都包括那些方面?文凭高低与素质高低必然一致吗?素质与成才之间有哪些辩证关系?我们还不妨让学生观察一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社会上客观存在着的科学家、一般人、痴呆人的差异;一般人中,有些人哪个部门都想要,都抢着要,也有些人哪个部门都不要,都向外推;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什么事都难不倒,也有的人干一行,毁一行烂一行,什么事都干不了。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多挖掘一些来和学生一块讨论,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对素质这个概念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产生增强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使素质教育有目标,有活力。

(一)生存竞争意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存竞争越来越成为人类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带来的人类革命,必然导致人们的生存竞争加剧。当然,这场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命力的硬竞争,而是知识和信息的较量的生存方式上的软竞争。

(二)群体和谐意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群体组合而成的大群体。我们的受教育者,或早或迟必将进入这些群体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率的有效控制,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形成忽视群体观念的现象。他们不重视周边的小环境,更忽视社会这个大环境,不管是思考问题还是处理问题,往往从自我出发。这就与社会人口质量提的要求形成矛盾。这样的人进入社会,只能在社会生活中碰壁。因此,我们必须把群体意识,尤其是群体和谐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规范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澄清思想认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从本质上说,它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基础工作,是劳动者基本素质培养与提高的一个过程。没有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不要说发明创造,就连一个合格的工人也当不好。因此,我们必须让学习与提高素质挂钩,让学习与就业挂钩,让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目的与持久的学习动力,有搞好学习的决心与行动。只有把学生的身心都引导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上来,班里的一些违章乱纪现象肯定会大大减少或基本消失。

(二)从集体主义入手,培养思想素质

科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只有给它安上思想品质的导航标,它才能造福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爱护备至,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与自身缺乏锻炼,在思想上养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是、斤斤计较、我行我素、与同学缺少亲和力、对别人缺少忍让性的性格特点。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从集体主义入手,帮助同学走出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怪圈。我们也不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几个问题:

1、谁的生活能离开集体?

2、在集体生活中,谁为谁服务?

3、如果没有集体原则,大家都各行其事,集体将成为什么样子?

4、离开集体,自己能搞出什么样的业绩或发明创造?

5、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集体好,但都不去努力,而希望别人去努力,能行吗?通过以上这些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责任心、荣誉感、约束能力、奉献精神,为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一个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基础。

(三)抓养成教育,塑造内在气质

良好的气质与高雅的风度是一个人日常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晶。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都不大,还具有可塑性,是形成这种良好素质的最佳阶段,作为班主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引导。首先,要抓好初始阶段,抓好入学的第一个月,这是一个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时期,抓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是严而细的具体要求,从思想到学习、从纪律到卫生、从课堂到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校内到校外、从五日工作期间到周末休息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讲清讲透、讲细讲严。同学们刚入新校,有一个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准备,也有适应新环境的行为要求,班主任若能就势引导,从严要求并检查落实,必将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内在气质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确定具体目标,增强行为动力

职业院校的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有通往这个远大理想的近期目标——尽快的找一个好单位就业。作为班主任,在肯定这些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的同时,要让每一个同学给自己制定具体目标,例如,当一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达到优秀或各科全部及格,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争取一个小小的荣誉等等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这些具体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分解步骤”,它能促使远大目标实现,又便于实施,容易落实,为学生的进步起到鼓劲加油的作用。一点一滴地逐步积累,必将凝结一个素质教育的大硕果。

(五)创造轻松环境,营造和谐气氛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班主任要有威信,班主任工作也需要严肃认真、规范扎实,但这决不意味着整天阴沉着脸不露声色,或者动不动发脾气、婆婆妈妈。班主任既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慑服学生,又要有意识地去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和学生做朋友,用朋友式语言给学生谈问题、讲道理。班主任内涵式教育与学生主动性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督促素质教育的落实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自控能力差,加之一部分同学自觉性不强,班主任提出的要求与设计的目标往往有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地方,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观察同学们的言行,勤于了解同学们的表现,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同时还要经常地对发生在学校里、社会上及报纸上报道的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评断、论证是非,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从而走正脚步,不断前进,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 关键词 】班主任特点模式构建

【 摘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班主任工作必须紧跟时代要求,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充分把握开放性、综合性、民主性和专业性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创新班主任工作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通过班集体来进行的。班级管理也是最基层的学校管理,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是全班同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班级各科任课教师和学生集体组织联系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应试教育视野里,班主任工作管理具有边缘性的特征,其岗位具有业余性的特点,使得班主任在强化“管制”职能之外,其它职能的改造处于随意化状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班主任工作须紧跟时代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把握开放性、综合性、民主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初步建构起创新教育视野里的班主任工作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

(一)开放性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做到“四个统一”,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进取,自觉更新工作方式,从社会的变动发展中把握学生思想起伏变化的轨迹,审时度势加以引导。

从开放性特点看,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精神领域的一种探索。班主任要通过敏锐的眼光,积极的思想,针对时代的新特点,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消除思想认识误区。

(二)综台性

就教育目标而言,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且是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这意味着班主任工作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体,面向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由单一功能向全面发展功能转变,由单层面功能向多层面功能转变,由限制性功能向发展功能转变”,采用多种教育方法结合,形成教育系统网络,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三)民主性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必须给予学生自主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做班集体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业性

传统的班主任只凭经验、就事论事,面对新一代中学生,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式,都应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富有时代意识,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求新要求。所以,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尽可能多的了解新知识、新发展、新趋势十分必要。

二、班主任工作模式新构思

(一)在班级人际关系上追求平等相待

平等公正的教师德性是保障尊重差异而对学生人格“一视同仁”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中学的班主任,由于“师道尊严”的传统影响与“教师主导”的现实地位,使之有意无意间“居高临下”,侵害孩子的人格尊严与心理安全;由于学生自身水平与家庭地位的现实差异,使之在下意识的“私心”与无意识的“偏见”作用下,常常倾斜其心中公正的“天平”,扭曲了“神圣的平等”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此,对班主任实行师德教育、德性规范,使有德者居之,就显得刻不容缓。

(二)在班集体活动组织上倡导民主自治

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还处于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缺乏工会、社团等中介社会组织,教师参政、议政与民主自治的水平较低,班主任工作只有走出“自私偏爱、冷漠无爱、冲动滥爱以及自大专制的‘酷爱’”的心理误区,才会给学生真正的人性人文关怀。因此,在对班主任进行心理保健基础上,帮助其进行人文人性的“师爱”升华,就成为亟待应对的问题。

(三)在班主任岗位设置上探索主职专业

现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处于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的“边缘”位置,班主任是主课教师的“兼职”工作,班主任资格具有非专业的“业余”性质,班主任工作模式所需的科学规范意义上的“效能效益”的岗位平台正在期盼之中。

现阶段班主任缺乏胜任“创新性”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往往长于维护秩序的纪律管制而短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长于说教灌输而短于心灵呵护交流,长于遵循常规经验而短于个性化的科学创新,长于承担传统角色而短于扮演(知心朋友、心理医生、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艺术家、维权代言人等)现代角色,长于利用权威效应而短于引导民主自治,长于勤劳努力而短于方法策略,长于从众模仿而短于反思批判等等。如此,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其获得胜任班主任的资格,就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归结所在。

三、结束语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与之接触时间最多的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劣,同时班主任工作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认真研究班主任队伍及其管理体制,力求改革已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福玲,刘明玉.谈班主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班主任,2004,(2).

[2]周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文化素质教育新局面[j]中国大学教育,2005,(11).

[3]熊川武.教育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5]张秀芳.用情商“管人”[j].中外管理,2000,(5).

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必须树立以"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面对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不足的小学生,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对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素质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引导者,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在进行各项班级管理工作时,要能够着眼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对此,班主任要重视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让学生规范行为,教师先要使其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对此,班主任可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主题课堂班会活动,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进行讲解。其中主要包括"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大方面的内容,在这五大类之下,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细节,比如:要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收放整齐;要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要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等。对于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班主任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到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对于学生们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要加以重视,及时制止,并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肩负起班主任的.责任,其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促使学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班级管理制度,加强自我约束

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还要重视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班干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班主任只有使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公约,比如:

①不准无故旷课,有事需要提前请假,并经由班主任批准。

②不准迟到、早退,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如有违反,将负责本班级的卫生清洁工作(一周)。

③不准上课随意插话、睡觉或做出任何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果被任课老师批评,那么当天将由该学生负责擦黑板任务。

④不准打架、说脏话,如有违反,请家长到校面谈等等。

无论是课堂纪律规范情况、轮流值日制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要细致规划,并设定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学生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同时,班主任还可组织学生共同实施"一日班长"制度,班级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一天班长,按照班级公约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一日班长"要进行记录。这样的班级管理方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规范同学行为,优化班级风气,能够使学生更能体会班主任的心情,并理解班主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1]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化德育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感到亲切,并愿意相信自己的班主任,就能够更好地跟随其引导,参与各项德育活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对此,班主任要注重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和威严,并从心底敬重老师。[2]

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班主任要尊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不同学生的人格、性格和爱好,并能与学生平等对话。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以学习成绩论高下,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使其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自尊和自信。其次,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并能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进行交流,班主任要把学生视为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要用温暖、阳光和爱心去浇灌,精心培育,认真栽培。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注和温暖,他们就会逐渐信任自己的班主任,并愿意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和德育活动中来。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班主任需要日积月累,并不断吸取经验,完善相关教学活动。因此,班主任需要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并发挥自己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来面对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德育管理工作,面对广大学生。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促使小学德育发挥更好效果。

四、参考文献

[1]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

[2]王学梅.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教师,2017(S2).

一、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1、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1) 研究学生,准确放矢研究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关键,因为小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愿不愿意学的问题。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实效,更着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接能力和思想品质的特点,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找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2)“变式”导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恰当地破题导入,不但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预备状态。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采取不同方法。“变式”导课,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之中,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为体会中心渲染气氛。我常采用启发谈话,实物图片演示,实际操作,讲故事,学格言,设疑等形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3)善于组织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主要靠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讨论。善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习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师讲解的单向、单调,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等弊端;有利于活跃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2、加强学洁指导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又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应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会从“读书”中自我获取知识;学会以“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养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动脑习惯;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尤其要指导学生学会“以旧推新,知识迁移”,学会用旧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3、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1)建立了形成性评价制度,保证评价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制定评估办法,成立了领导组织,专人负责学生评价工作的检查与指导。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认真填写评估手册,及时与家长联系,指导学生。(2)建立了督导评估制度。不断加大督导评估工作力度,督促学校做好学生质量的评价工作。督导检查评估围绕评价内容,采取随机、随时、不预先通知的抽测办法,把抽测结果作为该项全年成绩纳入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奖惩。(3)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自评制度。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讲开展学生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采取有力措施,倡导学生投身到评价中来,认真、自觉地开展评价。 二、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2、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3、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断发展的素质。人们一旦拥有了这种素质,在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续学习和发展。而这种素质的养成、发展与完善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因此,从这两层含义上讲,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使所有学生能够在评价中既展开竞争,又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正常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正如以色列的佩雷斯说的,要教会学生三大本领,“一是会继续学习;二是会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发展并作出贡献。”(转引自李岚清《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载《人民教育》1997年11期)。素质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有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就是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教育

班级是学校里最基本的单元,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当然家长。这个家庭状况如何,其中的每一位成员表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取决于班主任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内涵因素及外延程度的强度。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一、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把班务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要通过素质教育加强班风建设,从而带动其他各项工作。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讨论几个问题:什么是素质?它都包括那些方面?文凭高低与素质高低必然一致吗?素质与成才之间有哪些辩证关系?我们还不妨让学生观察一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社会上客观存在着的科学家、一般人、痴呆人的差异;一般人中,有些人哪个部门都想要,都抢着要,也有些人哪个部门都不要,都向外推;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什么事都难不倒,也有的人干一行,毁一行烂一行,什么事都干不了。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多挖掘一些来和学生一块讨论,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对素质这个概念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产生增强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使素质教育有目标,有活力。

(一)生存竞争意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存竞争越来越成为人类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带来的人类革命,必然导致人们的生存竞争加剧。当然,这场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命力的硬竞争,而是知识和信息的较量的生存方式上的软竞争。

(二)群体和谐意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群体组合而成的大群体。我们的受教育者,或早或迟必将进入这些群体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率的有效控制,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形成忽视群体观念的现象。他们不重视周边的小环境,更忽视社会这个大环境,不管是思考问题还是处理问题,往往从自我出发。这就与社会人口质量提的要求形成矛盾。这样的人进入社会,只能在社会生活中碰壁。因此,我们必须把群体意识,尤其是群体和谐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规范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澄清思想认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从本质上说,它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基础工作,是劳动者基本素质培养与提高的一个过程。没有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不要说发明创造,就连一个合格的工人也当不好。因此,我们必须让学习与提高素质挂钩,让学习与就业挂钩,让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目的与持久的学习动力,有搞好学习的决心与行动。只有把学生的身心都引导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上来,班里的一些违章乱纪现象肯定会大大减少或基本消失。

(二)从集体主义入手,培养思想素质

科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只有给它安上思想品质的导航标,它才能造福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爱护备至,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与自身缺乏锻炼,在思想上养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是、斤斤计较、我行我素、与同学缺少亲和力、对别人缺少忍让性的性格特点。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从集体主义入手,帮助同学走出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怪圈。我们也不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几个问题:

1、谁的生活能离开集体?

2、在集体生活中,谁为谁服务?

3、如果没有集体原则,大家都各行其事,集体将成为什么样子?

4、离开集体,自己能搞出什么样的业绩或发明创造?

5、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集体好,但都不去努力,而希望别人去努力,能行吗?通过以上这些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责任心、荣誉感、约束能力、奉献精神,为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一个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基础。

(三)抓养成教育,塑造内在气质

良好的气质与高雅的风度是一个人日常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晶。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都不大,还具有可塑性,是形成这种良好素质的最佳阶段,作为班主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引导。首先,要抓好初始阶段,抓好入学的第一个月,这是一个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时期,抓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是严而细的具体要求,从思想到学习、从纪律到卫生、从课堂到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校内到校外、从五日工作期间到周末休息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讲清讲透、讲细讲严。同学们刚入新校,有一个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准备,也有适应新环境的行为要求,班主任若能就势引导,从严要求并检查落实,必将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内在气质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确定具体目标,增强行为动力

职业院校的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有通往这个远大理想的近期目标——尽快的找一个好单位就业。作为班主任,在肯定这些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的同时,要让每一个同学给自己制定具体目标,例如,当一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达到优秀或各科全部及格,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争取一个小小的荣誉等等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这些具体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分解步骤”,它能促使远大目标实现,又便于实施,容易落实,为学生的进步起到鼓劲加油的作用。一点一滴地逐步积累,必将凝结一个素质教育的大硕果。

(五)创造轻松环境,营造和谐气氛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班主任要有威信,班主任工作也需要严肃认真、规范扎实,但这决不意味着整天阴沉着脸不露声色,或者动不动发脾气、婆婆妈妈。班主任既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慑服学生,又要有意识地去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和学生做朋友,用朋友式语言给学生谈问题、讲道理。班主任内涵式教育与学生主动性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督促素质教育的落实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自控能力差,加之一部分同学自觉性不强,班主任提出的要求与设计的目标往往有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地方,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观察同学们的言行,勤于了解同学们的表现,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同时还要经常地对发生在学校里、社会上及报纸上报道的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评断、论证是非,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从而走正脚步,不断前进,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 关键词 】班主任特点模式构建

【 摘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班主任工作必须紧跟时代要求,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充分把握开放性、综合性、民主性和专业性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创新班主任工作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通过班集体来进行的。班级管理也是最基层的学校管理,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是全班同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班级各科任课教师和学生集体组织联系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应试教育视野里,班主任工作管理具有边缘性的特征,其岗位具有业余性的特点,使得班主任在强化“管制”职能之外,其它职能的改造处于随意化状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班主任工作须紧跟时代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把握开放性、综合性、民主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反思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初步建构起创新教育视野里的班主任工作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

(一)开放性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做到“四个统一”,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进取,自觉更新工作方式,从社会的变动发展中把握学生思想起伏变化的轨迹,审时度势加以引导。

从开放性特点看,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精神领域的一种探索。班主任要通过敏锐的眼光,积极的思想,针对时代的新特点,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消除思想认识误区。

(二)综台性

就教育目标而言,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且是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这意味着班主任工作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体,面向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由单一功能向全面发展功能转变,由单层面功能向多层面功能转变,由限制性功能向发展功能转变”,采用多种教育方法结合,形成教育系统网络,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三)民主性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必须给予学生自主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做班集体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业性

传统的班主任只凭经验、就事论事,面对新一代中学生,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式,都应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富有时代意识,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求新要求。所以,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尽可能多的了解新知识、新发展、新趋势十分必要。

二、班主任工作模式新构思

(一)在班级人际关系上追求平等相待

平等公正的教师德性是保障尊重差异而对学生人格“一视同仁”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中学的班主任,由于“师道尊严”的传统影响与“教师主导”的现实地位,使之有意无意间“居高临下”,侵害孩子的人格尊严与心理安全;由于学生自身水平与家庭地位的现实差异,使之在下意识的“私心”与无意识的“偏见”作用下,常常倾斜其心中公正的“天平”,扭曲了“神圣的平等”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此,对班主任实行师德教育、德性规范,使有德者居之,就显得刻不容缓。

(二)在班集体活动组织上倡导民主自治

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还处于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缺乏工会、社团等中介社会组织,教师参政、议政与民主自治的水平较低,班主任工作只有走出“自私偏爱、冷漠无爱、冲动滥爱以及自大专制的‘酷爱’”的心理误区,才会给学生真正的人性人文关怀。因此,在对班主任进行心理保健基础上,帮助其进行人文人性的“师爱”升华,就成为亟待应对的问题。

(三)在班主任岗位设置上探索主职专业

现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处于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的“边缘”位置,班主任是主课教师的“兼职”工作,班主任资格具有非专业的“业余”性质,班主任工作模式所需的科学规范意义上的“效能效益”的岗位平台正在期盼之中。

现阶段班主任缺乏胜任“创新性”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往往长于维护秩序的纪律管制而短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长于说教灌输而短于心灵呵护交流,长于遵循常规经验而短于个性化的科学创新,长于承担传统角色而短于扮演(知心朋友、心理医生、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艺术家、维权代言人等)现代角色,长于利用权威效应而短于引导民主自治,长于勤劳努力而短于方法策略,长于从众模仿而短于反思批判等等。如此,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其获得胜任班主任的资格,就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归结所在。

三、结束语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与之接触时间最多的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劣,同时班主任工作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认真研究班主任队伍及其管理体制,力求改革已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福玲,刘明玉.谈班主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班主任,2004,(2).

[2]周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文化素质教育新局面[j]中国大学教育,2005,(11).

[3]熊川武.教育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5]张秀芳.用情商“管人”[j].中外管理,2000,(5).

幼儿园关于德育的班主任论文范文

《幼儿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会做人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幼儿期在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中,德居首位,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将很难形成。德育是人一生道德养成的基础环节,幼儿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将会使我们受益一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及亲临幼儿园调研发现要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品质从以下三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之一,游戏使孩子感到快乐、好奇。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能够学会判断善恶、好坏、美丑、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例如:在游戏《分果果》中能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不能自私自利,遇事多替别人考虑等道德行为,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角色经过自己的判断、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解决纠纷,从而启迪幼儿道德创造思维的过程。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热情积极、兴趣高昂、心情愉悦、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体验、感受成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进而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道德意识。幼儿的自制能力、自觉性和坚持性等意志品质都比较差。但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常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为了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情绪,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求与动机,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

我们还可以从幼儿游戏中延伸到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幼儿平时不愿意干的常规活动与幼儿游戏中的角色结合起来,例如:幼儿平常不愿意干家务,不讲究卫生到处乱扔东西,依据幼儿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可以设立“小小值日生”和“小老师”的角色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等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从各自的角色要求出发,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培养了幼儿自觉讲卫生、遵守纪律、爱集体等好习惯。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的榜样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德育具体化、形象化的现实体现,幼儿身边的朋友是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小伙伴,对于幼儿来说,身边小伙伴的一举一动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但是,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所以,模仿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就能让幼儿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就会适得其反。好的范例有时甚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了帮助有些幼儿不愿刷牙的坏毛病,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将已经养成刷牙习惯的幼儿请到台上给大家表演刷牙的舞蹈,例如舞蹈《乐乐的小白牙》就是表演一个喜欢刷牙的小朋友每天怎么样坚持刷牙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表演者的照片贴在宣传栏里。这样,无需教师讲很多的道理,幼儿就会照榜样去做。一段时间以后,宣传栏中孩子的照片会越来越多。舞蹈《我有一双小小手》表演的就是小朋友爱洗手的故事,教师可以配合榜样教育,出示两张画着小手的图画给幼儿,一张是肮脏的小手,一张是干净的小手,组织大家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孩子们在纷纷发言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一旦道理明白了,洗手自然逐渐成为了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与同事、邻里和睦相处、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爱护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加一定的德育影响。家庭德育是一种渗透式教育,是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谈话、看书、讲故事、讨论等,来帮助幼儿分析遇到的困难并用自己健康的情感去打动孩子,从而增长孩子品德认识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谐的家庭氛围,正确的家庭教育,有责任感的家长,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对幼儿道德教育有着深刻地影响。

三.充分利用信息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外部环境变化无常,这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信息环境对幼儿品德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外部信息包罗万象的,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对这些信息加以控制和选择,发挥有利于幼儿品德发展的各种信息,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家长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有利于孩子品德健全发展的图书和音像放在家里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避免一些不良书籍出现在家庭中。父母应多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等。孩子还可以从书中找到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家长不应该强制性的制止,相反,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喜好抓住机遇进行道德教育,在它们玩电脑看电视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剧终人物的优缺点以及让幼儿回答他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父母只要管理好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并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进行筛选,大可以放心的让孩子玩。让孩子看一些玩一些有关道德教育的动画片和能促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游戏等。这样不但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德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的下一代定会成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

参考文献:[1]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6

[2]黄励华.从“境界教育”到“德育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7.6

[3]汪昱雯.童谣与儿童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0.5

[4]刘长贵.论德育与生活[J].教育理论研究2010.11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德育工作是学校 教育 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作幼儿园班主任德育 工作 总结 ?本文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篇1: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经过一学年的德育渗透,我班的孩子已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能判断日常事件的对与错,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正确地处理问题的 方法 ,懂得谦让和尊重劳动者等等。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班安排的系列活动和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随机的品德行为的培养。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 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2) 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认识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二、把德育渗透到幼儿 家庭教育 中去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 爱好 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 对子 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努力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如家访、、电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接待家长来访等,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情况,向幼儿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点,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尽管,我们已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探索点滴,今后将更深层次地研究幼儿德育的问题,继续寻求幼儿教育整体优化的途径。 篇2: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幼儿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幼儿园德育要求和本园德育 工作计划 ,确立“以德治园、以法治园”的思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培养幼儿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目标,拓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孩子,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道德修养。 一、加强理论学习,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加强理论学习。园领导及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带大家学习有关开展德育工作的文件、先进人物 事迹 ,观看反腐警示录,明确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2、重德育环境营造。注重本园 文化 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及时宣传德育活动。围绕创建县级文明单位目标内容,把文明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要求各班教师以“争做文明小市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加大投入,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改造,操场全部添置绿色的塑料草坪,还安装了两件大型玩具,使幼儿园环境呈现美化、亮化、 儿童 化、情趣化的特点。 二、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 幼儿园德育工作形成了园长室,班级、教师的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班主任教师职责,把教师的公德行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态度作风等作为列入年终考评细则,以确实达到督促、提高的效果。 三、在系列化的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3—6岁的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因此本学年初我们就先制定好计划,按照计划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 1、本学期开展《我的爸爸妈妈》主题活动,儿歌、歌曲、绘画等形式激发幼儿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在园本教研活动《我的家乡—沐川》中培养幼儿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为此我们开展了“学雷锋,做好孩子”系列活动,教育幼儿要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做好事。如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布置环境、从家里带来的盆景布置自然角,给 种植 园地上的植物浇水,拔草等,都是幼儿关心、热爱集体的具体表现。 3、“三八”妇女节时,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妈妈》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 4、“ 植树节 ”的那段日子里,我们带领幼儿到寻找春天、观察各种各样的小树,让他们了解树的成长过程。 5、“ 五一劳动节 ”,我们开展了“各行各业走进幼儿园”的活动,幼儿通过直接观看表演,了解到交警、消防员、理发师、教师、医生、护士等不同职业的劳动都的工作,从面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感情。同时,这种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理解,幼儿喜欢,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 四、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要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本学年我们重视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晨间活动:我们让先园来的小朋友,整理桌椅、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然后迎接小朋友。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点名方法,大班幼儿让他们自己来点名,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班级体。 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照顾小一点的孩子,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 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父母来接。 五、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9月份在 教师节 来临之际,教师指导幼儿自制礼物送给老师。 2、10月份各班开展了唱爱国歌曲,并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庆国庆主题教育活动。 3、12月份组织小朋友乘座公交车并带着礼物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让孩子们从小养成“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园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德育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德育教育制度还需要更加细化等。 篇3: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我园全体教工团结一心,为创建无锡市文明单位作不懈的努力。在这一年中,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幼儿园规程》中的德育要求,依据园德育工作计划,步步落实。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者、建设者为目标,拓展幼儿德育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幼儿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 组织落实,规范行为。 幼儿园德育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性地碰头,交流 经验 ,反馈德育阵地第一线的信息。及时总结得失,制订 措施 ,确保德育工作上新台阶。教师经常召开有重点进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高教学水平。 二、 常规工作,常抓常新。 幼儿园每天清晨,利用升旗仪式,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每周一句话,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有重点围绕季节展开,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思品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晨谈有目标展开,力求发挥德育阵地主 渠道 作用。同时幼儿园制定了幼儿日常行为目标,做到日常规范有制度、有检查、有评比,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寓教于乐。 三、 抓住契机,开展活动。 幼儿园紧紧抓住创建市文明单位的契机,开展“树师表”形象活动。有教师自律宣言、“跨世纪求索”、“爱的奉献”演讲活动;开展“党在我心中”座谈会支部紧抓师德建设,一年中发展了两名预备党员,两名中层干部参加区青年党的知识培训班,周雅静论文获一等奖,张永红被光荣评为市又红又专青年教师,“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园风形成了。 四、 创建文明,从小抓起。 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广泛地宣传“无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做好了责任区的工作。幼儿积极地参加了市创文明城市在八佰伴广场的大型文艺演出,获得好评。童话剧《猫捉老鼠》在商业大厦门口的崇安区创建文明城市文艺演出中,受到热烈的欢迎。幼儿的活动也使幼儿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五、 各岗各位,从我做起。 围绕争创无锡市文明单位的活动,从教师到幼儿,都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荣誉感。对照标准,寻找差距,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终身受益。促使教师在你追我赶中,锐意进取,积极向上。 二0__ 年,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区、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累累硕果。 1、幼儿园被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园。 2、崇安区安全文明单位。 3、无锡市青年文明号。 看了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 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2. 幼儿园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3. 幼儿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4. 2016年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 5. 幼儿教师德育总结 6. 幼儿园德育工作总结

语文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迫使所有国家必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然和根本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使教学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只有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意识思维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创新意识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院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忽略了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偏重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个性化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专业单一,学科间互不相融,再加上在大学课程中,传统内容较多,前沿内容、交叉内容等新课程太少,讲授性课程较多、讨论研究性课程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缩小了创新的空间。这在知识日益交叉、渗透的今天,这种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加强师资建设。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提倡创新的教育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当根据科学知识的进展,及时的把前沿知识讲授给学生,做好知识更新,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理科的学生,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科研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重视创新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创新的思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去激发、去孕育,它是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

定期 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 报告,组织学生与老师间的学术探讨等,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可以较好的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 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发现科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既提高人文素养、知识涵养,又健全性格和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科学的协作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 教育本质要求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关于环境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迫使所有国家必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然和根本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使教学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只有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意识思维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创新意识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院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忽略了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偏重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个性化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专业单一,学科间互不相融,再加上在大学课程中,传统内容较多,前沿内容、交叉内容等新课程太少,讲授性课程较多、讨论研究性课程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缩小了创新的空间。这在知识日益交叉、渗透的今天,这种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加强师资建设。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提倡创新的教育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当根据科学知识的进展,及时的把前沿知识讲授给学生,做好知识更新,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理科的学生,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科研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重视创新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创新的思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去激发、去孕育,它是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

定期 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 报告,组织学生与老师间的学术探讨等,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可以较好的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 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发现科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既提高人文素养、知识涵养,又健全性格和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科学的协作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 教育本质要求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 索引序列
  • 班主任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 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论文
  • 幼儿园关于德育的班主任论文范文
  • 语文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 关于环境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