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国外目标成本研究现状论文

国外目标成本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目标成本研究现状论文

。 我也刚好需要。谢谢亲,发我下。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本文介绍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对其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施工企业在此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是指施工企业结合本行业的特点,以施工过程中直接耗费为原则,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所发生的各项收支进行全面系统地管理,以实现项目施工成本最优化目的的过程。它包括落实项目施工责任成本,制定成本计划、分解成本指标、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监督的过程。 工程项目成本原理必须依据异地的原则,根据近年来的施工工程的建设实践,通过对一些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方面,遵循以下原则: (一)领导者推动原则。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成本的责任人,必然是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责任人。领导者应该制定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组织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创造使企业全体员工能充分参与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实现企业成本目标的内部环境。 (二)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管理的本质是人,人的本质是思想和精神。具体到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而言,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内容都需要相应的人员来完善。抓住本质,全面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搞好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前提。 (三)目标分解责任明确的原则。企业确定项目施工责任成本指标和成本降低率指标,是对工程成本进行了一次目标分解。项目经理部还要对项目施工责任成本指标和成本降低率目标进行二次目标分解。根据岗位不同、管理内容不同,确定每个岗位的成本目标和所承担的责任。把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通过每个指标的完成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四)管理层次与管理内容一致性原则。为了完成成本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授予相应的权力。因而相应的管理层次所对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权力必须相称,否则就会发生责、权、利的不协调,从而导致管理目标和管理结果的扭曲。 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 (一)成本的事前管理 成本的事前管理指工程开工前,对影响工程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成本的事前管理大体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制定成本计划、规定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计量手段和经济责任制,实行分级归口管理等内容。具体包括,1.确定目标成本,采用正确的预算方法,对工程项目总成本水平进行预测,提出项目的目标成本;2.编制成本计划,包括降低工程成本计划、技术保证措施计划和管理费用计划等。 (二)成本的事中管理 这里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成本过程控制。对目标成本要横向纵向地展开管理,形成一个目标成本体系,实现纵向一级保一级,横向关联部门明确责任,团结协作,使项目进展中每个参与的个人、单位、部门都承担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按照成本计划的实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成本的事中控制包括对实际成本进行监测和对各项工作进行成本跟踪。 (三)成本的事后管理 将工程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计算成本差异,确定成本节约或浪费数额。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三、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施工行业的不完全竞争现象制约着成本管理的发展 我国施工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当前的施工建筑市场具有明显的不完全竞争现象,如不合理评标、关系议标、弹性成本等现象广泛存在,企业难以通过自身的成本优势来获得竞争力,因为客户并非主要通过价格杠杆来选择企业,同时,客户对企业差异化的敏感程度也十分有限。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施工企业推行施工成本管理的决心和具体实施。 (二)施工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1.施工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推广更新速度快。2.工程材料品种、规格多,材料质量、档次、价格相差大,定量分析和预算、编标口径较难统一,因此,造成岗位目标成本制定不确切,导致节约成本积极性调动不充分。 (三)成本责、权、利落实不到位,兑现不及时造成成本责任感不强 主要是由于工程工期长,即使是工程竣工后,但业主往往拖延结算办理的时间,或长期拖欠工程款,致使成本节约奖无法兑现,严重挫伤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相对土建项目要短,有时难免使得成本统计工作滞后,致使检查成本时缺少依据,造成成本失控。 (四)工程材料采购品种繁杂,环节太多 很多材料无法从厂家直接采购,并且新材料层出不穷,使得价格不宜控制,加大了材料成本。 (五)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行,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近几年建筑施工行业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行,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将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根据本企业的技术条件、管理水平,本着自主报价的原则,进行逐项填写单价,并计算出整个工程的投标报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属于综合单价法计价,消除了计量过程的差错因素,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条件,使工程投标竞争真正落实到价格竞争中,报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综合管理素质。 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应采取的措施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优化,成本分析和控制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效益,当装饰工程的价格已经确定时,成本便是最终效益的决定因素。只有稳健地控制住建筑工程成本,利润空间才能打开,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才能实现。由此,我们应该实施以下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确立恰当的经营策略 应当认识到施工行业的不完全竞争是国家经济转型期的特有现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投资主体的逐步转变和招投标方式的改革,以及入世后外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都会对形成完全竞争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施工企业的短期策略,应侧重于当前的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竞争优势的建立,而长期策略应着重研究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竞争优势的建立。 (二)注意施工项目的事后控制 每个项目完工,都要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日后成本管理积累资料,经过若干次的实际与预算对比,就会发现某些共性的问题。针对目标成本制定不确切的问题,公司可以组织有关人员对近五年的工程按不同的类别、不同岗位进行总结,建立一个历年工程成本分解分析数据库,供公司与项目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和项目经理与成本责任人签订目标成本时参考。 (三)及时反映工程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公司要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随时反映工程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兑现目标责任书的承诺。使成本责任人及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强化或纠正,以强化与成本有关人员的成本意识和责任感。对已经竣工结算、成本控制较好而暂未全部收回工程款的项目工程,应根据成本管理责任合同先兑现50%,待收回全部工程款后再全部兑现,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四)科学、合理设计成本考核周期 由于施工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短不一,所以,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尤为重要。因此项目岗位的成本考核周期要根据不同工程的工期适当缩短,使成本统计数据能得到准确及时的反馈,避免成本管理失控。 (五)对材料采购工作予以充分重视 针对施工材料采购品种较多,价格不宜控制的问题,公司可以组织财务、材料人员,充分利用当代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一个近两年公司材料采购对比分析数据库,并随时添加最新数据,各项目部可以直接在联网电脑上直接查询所需有关信息,比如采购价格、采购渠道、生产厂家等信息。这样项目采购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合格的供货商,采购监督人员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监督依据。

在国外,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等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理论界对成本管理目标的研究有一定的争议,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具有影响力的是以查尔斯·T·霍恩格伦为代表的五目标论和以卡普兰为代表的多阶段论。凯瑟琳娜.斯腾詹和乔.斯腾詹在《成本管理精要》一书中提出了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的1O目标论。他们认为,有助于决策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满足:(1)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2)反映组织的成本结构和形态以支持成本管理系统的改进;(3)支持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并明确管理目标;(4)引导个人和团队行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5)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6)预警财务状况恶化;(7)资源消耗的适用性;(8)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9)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赢利性的不同影响;(1O)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成本管理理论大都是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应该具有管理的普遍职能,即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等。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广义的成本管理观不再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美国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经理人员的为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因此,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

物流外包的发展状况及文献综述 §3.1 国内外物流外包的现状和趋势 §3.1.1国外物流外包发展轨迹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企业间竞争日趋加剧,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发达国家,包括物流经营方式的物流战略越来越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成为企业总体战略重要的一部分,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美国,通过构筑物流战略,进行物流业务的重组,物流成本从1980年占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再到2004年的7.5%。 通过对物流运作较发达的国家的企业物流战略特点、演化过程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并借鉴其经验,少走弯路,找到适合中国现阶段特色的物流发展策略,用以指导中国企业的生产实践。 发达国家工商企业制定物流战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供应链管理,它是指企业对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上下游企业及运输、库存、信息及其他服务为一体的管理——从原料的供应贯穿到最终消费。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最高境界。其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各个环节的进行高效协同工作,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同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其二是在物流一体化基础上的外包,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尽管不同厂商因所处的行业部门不同、规模不同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程度的一体化管理,但总的趋向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内部一体化逐步向90年代以来的外部一体化演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以美国为例,进入90年代以来,近70%的企业将物流业务交由3PL公司或与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来加以运作,只有30%的企业实行物流自营,并且主要采用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的形式[13]。 1. 企业物流内部一体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物流一体化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内物流活动的集中与协调。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都设立了物流部,全面负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分布在采购、物料控制、制造、装配、销售等环节的物流活动,实现了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统一运作和管理,被称为企业物流的内部一体化。通过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把相关的物流要素、成本和效用放在一起考虑,消除了分项物流管理在不同部门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克服了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用背反原则,实现了整个企业系统的最优化和最低总成本物流。 2. 建立物流子公司 到二十世纪80年代,许多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的一部分或全部分离出来,由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统一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经营。物流子公司作为代理企业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组织管理,通过对物流业务统一协调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而且,企业多余的物流能力也可参与社会经营,避免了物流能力的闲置和浪费。物流子公司的成立,使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从仅仅面向企业内部,发展为面向企业和社会,并从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开始面向社会化经营。 3. 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高级层次。其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自身竞争力。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竞争日趋加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经营环境,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或非合同的形式(战略联盟或合作)交由外部组织承担,与上下游供应商等外部组织走向了合作,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协调,实现对整条供应链的计划共享,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协同规划取得竞争优势。 图3-1表明了国外企业在技术环境和经营理念的改变了的条件下,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14] 从内部效率的提高到外部效率的提高 核心竞争力 技术的发展 商务形式的改变 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 物流外包 图3-1 §3.1.2当前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状况 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相比,我国企业目前的物流水平不高,并且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基层运作方面,从表现形式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成本高 据世界银行的推测,美国在2003年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7.5%,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18.7%。虽然有产业经济的侧重点不同的影响,但在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条件下,中国的物流综合成本应该比发达国家低,而不是高得多。而现实的巨大差距表明我国的物流成本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从产品的成本构成上看,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此类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 2.存货和流动资金周转慢 我国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1-2次/年,商业企业的也仅为2-3次/年;而日本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7.5-8次/年,商业企业为15次—18次/年;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商业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30-40次/年。[15] 2003年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第四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显示: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期、生产企业成品库存期和商业企业商品平均库存期分别为20天、51天和34天。而美国此类物资的库存时间最多也不过12天。[15] 3.成品商品库存量大 据统计,我国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高达6.8%[16];而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5%。成品库存占用空间、资金和巨大的管理费用,而不创造价值,并有商品贬值和过期的风险。在不影响客户的货物可得性的前提下降低成品库存量,成为物流管理的关键。 4.物流运作效率低 在拥有物流设施进行自营物流的企业中,汽车空驶率平均在35%左右,库房也有20%以上的闲置[17],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低效率的自营物流运作成为了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的致命伤。 总之,我国企业目前的物流运作存在种种弊端,必须要进行重构。将物流业务外包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企业实施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却不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3年组织的第三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较低。仅有2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13%的商业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战略;从业务总量上来看,我国大量的物流业务还是由企业自身完成的。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和美国美智顾问公司的联合调查,2003年中国的物流外包业务成交额约为400亿,仅占整个物流市场的2%-3%。而欧洲的物流业务总成交额约有1 292亿欧元,其中约1/4是由外包物流完成的;美国的物流外包业务量早在1995年时就已经占到物流业务总量的57%;日本的物流外包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过外包完成的物流量达到80%左右。[18] §3.1.3 国内外物流运营方式的比较 国外将物流业务外包已经成为普遍做法,据某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对美国500家大型制造企业的调查,65%的企业将国内的物流业务实施了外包,加上国际物流业务外包,约77%的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并且物流外包的期限一般不少于5年。而中国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运作基本上是以自营为主,据中国运输仓储协会2003年的调查,中国制造企业的原材料物流交给3PL企业运作的,仅占20%;成品的物流外包更少,只有13%。 发达国家的物流社会化的成功运作揭示了物流的本质:用规模化来降低成本;用速度来减少库存;具有互补核心能力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构筑强有力的价值链。 中国企业对物流的重视始于本世纪初。然而,由于学术界对物流研究的滞后,企业对物流的认识比较肤浅,仅仅认为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要大力挖掘。对物流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的运作层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物流发展,不仅仅时间滞后,而且先天不足:国外发达对物流的研究是放在战略层次上,放在社会化上;而在我国,不仅是在学术研究上对社会化物流研究较少,而且在许多制造企业的实际做法上也是大搞物流自营,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背道而驰。当然,制造企业这样做自有它的道理和苦衷,如在国内找不到高素质的3PL企业等。但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资金不是非常雄厚、资源不是非常丰裕、人才也是较为缺乏的情况下,面对着国外跨国企业虎视眈眈的竞争,将有限的资源分散,这无论如何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企业大搞物流自营现象,至少说明了企业管理层对物流已经开始重视,认同了物流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为此进行大量投资,而由于物流量的限制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利用效果并不理想,效率并不高。再加上由于频繁的技术更新和专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物流自营的发展举步维艰,企业的物流自营并不应该成为企业长期的发展策略。 在中国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除了整合内部资源,构建核心能力外,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外部,开始重视外部寻源,构建企业之间和谐关系。物流外包在这种大的外部环境下日益得到重视。 §3.2物流外包的文献综述 物流外包,也称3PL,合同制物流 [19]。A.T.Kearney 咨询公司的Jon Africk等人将物流外包定义为一个单独供应商提供的基于合同的多项物流服务。他们指出,“至少是两项相关的服务,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集成到物流过程中” [20]。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外包“可以是很狭窄的范围”,并且只限于一种服务,如,仓储[21]。按照Bradley的说法,外包物流业务和其他的采购过程没有两样。他指出和一个可靠的零部件供应商一样,物流合同的履约人也应该提供高水平的客户服务,帮助自己的委托人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对于物流外包的驱动因素,在运作层面上有:1、降低成本的需要。Candler和Lieb认为,对于同样的业务,交给外部企业所需要的成本要比内部要低[20],那是因为,以物流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拥有更高的物流效率[21];2、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需要。Henkoff认为,TPL企业拥有专业的顾客知识,丰富的组织经验,服务一致性高,这无疑能够增强企业的物流效率,获取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另外,还可以集中许多小批量的送货要求赖获得规模效应,是企业得到更好的运输解决方案[22];3、降低库存成本的需要。Richardson认为,外包可以减少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23];4、减少资本投资的需要。从投资的角度,无论企业是处在扩张期还是压缩期,大多数企业的资金总是有限的,通过外包物流能够减少企业在设施)、设备、信息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从而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24];5、更新物流系统的需要。 在战略层面上,1、物流外包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获得物流专业技能。Olterman更加强调在物流专业技能方面,认为外包是企业获得并维持优秀的物流专业技能的基础,自动补货系统、自动立体仓库、EDI、GPS、条形码和扫描仪等技术,TPL企业最擅长,通过履行物流外包协议,应用它们[25];2、更容易进入新市场。Rao认为借助于TPL可以实现规模经济[26],克服地区的文化差异,无需投资基础设施,就有机会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这无疑可以降低企业的进入风险 [27];3、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Virum意识到将物流业务外包,可以减少自己的经营范围,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28];4、获得规模经济优势等等。 物流外包同样存在许多障碍因素,1、企业害怕失去对3PL控制。 Bowman考虑到外包不能满足企业监督供应商的需求,企业害怕失去对TPL的控制[29];2、物流与企业内其他业务的联系造成组织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不适。Bradley认为,从长期看,外包可能会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顾客的满意度 [30]。3、担心由于物流信息的不对称性而造成3PL企业的欺诈行为。Cooke认为,TPL企业可能缺乏满足顾客的能力,外包创造的收益难以评价 [31]; 4、商业重要机密的泄漏等等。 传统上,物流外包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物流总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放在其次,如果企业又设备,有技术就选择自营,以便于控制;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物流能力,就选择外包。外包的方式一般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是向仓储公司购买储存服务,这些服务一般只限于一次或者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的,物流公司也不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企业独特需要的服务。Ballow注意到传统决策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模型,两个维度是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他认为,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较弱,则物流外包;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较低,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较弱,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如果企业的物流重要性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采取物流自营方式。Ballow建立的模型有一个较大的缺陷,没有考虑到物流成本和客户服务的影响。同时,也没有明确提出出区分战略重要性高低、物流能力强弱的具体评价标准。 复旦大学的田宇和龚国华在Ballow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成本评价。提出了一个物流外包决策模型[32]。该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依次为:物流子系统(物流业务分项)的战略重要性、企业物流资源和能力、成本竞争力。认为企业物流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顾客要求的服务水平,因此,在进行物流外包决策,顾客服务水平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此外,该模型也没给出基于各层次上的具体评判标准。

本论文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内外研究现状是什么,其实通俗来说,就是国内和国外对于一个研究对象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是国家层面上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也可以是权威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

所以很明确,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两种写法,要不就是从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或者就是从学者对于相关研究现状的研究来写。

正常来说,国内外研究现状都需要大家去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总结学者的主要观点,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可以直接从一篇文章的摘要看出来,一个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哪些,这样的话,即便你不完整的阅读文章,也能知道文章的主要观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从硕士论文里面去摘抄,大家可以找一些和自己题目一样,或者是关键词一样的硕士论文,我们在里面摘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将这个话改成自己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但是注意标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根本的文章,而不是你参考的这篇硕士论文。找文献去哪里,中文的话我们可以从百度学术或者是知网里面直接观看,主要就是看一篇文章的摘要,因为主要观点都在摘要里。

英文的话,之前有提过从谷歌学术去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很多的国外文献,这里要注意,查找国外文献的关键词,一定要翻译成英文,如果是中文的话,是没办法识别的,然后只需要把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再去进行总结就可以了。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家已经很多,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论文的介绍如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办法》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论文一般由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生猪养殖成本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养猪苦海撒旦福利精辟似的SUHFPI汉武帝立刻反函数六DFUHKSDHKJHLKJHS呼唤六 集散地立刻后艰苦;看见临渴掘井葫芦科机好家伙临渴掘井好看了艰苦葫芦科鸡霍乱看见鸡霍乱看见葫芦科计划交换机看来环境看来后盛大立刻金黄色打开机 划时代可怜见花粉篮棵 教科书德黑兰解放开会 数据库德黑兰反抗计划 思念大礼服看见划时代 教科书地方葫芦科计划计划电视机看来哈喇的计划扩大胜利咖啡碱的立刻机看见恒等式反抗看见 酱豆腐撒看来怀念反抗大师傅环境看见反映后对手发挥环境难看联合活动撒炉坑环境犯得上爱护会计师大会湖对方哈上读音微月秒时放肆发火点撒看见恢复但是咔叽恢复但是难看集流环分厘卡就哈海撒旦福利精辟似的SUHFPI汉武帝立刻反函数六DFUHKSDHKJHLKJHS呼唤六 集散地立刻后艰苦;看见临渴掘井葫芦科机好家伙临渴掘井好看了艰苦葫芦科鸡霍乱看见鸡霍乱看见葫芦科计划交换机看来环境看来后盛大立刻金黄色打开机 划时代可怜见花粉篮棵 教科书德黑兰解放开会 数据库德黑兰反抗计划 思念大礼服看见划时代 教科书地方葫芦科计划计划电视机看来哈喇的计划扩大胜利咖啡碱的立刻机看见恒等式反抗看见 酱豆腐撒看来怀念反抗大师傅环境看见反映后对度十第秒微斤;哦副 划时代法律螺丝钉开会据说大

自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叠加2020年新冠疫情等因素,我国生猪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生猪养殖盈利经历过山车行情,不同梯队企业间利润分化明显,净利最高达2200元/头,最低仅约500元/头,差距高达1700元/头。

生猪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2011-2018年,猪肉、仔猪和活猪36城市零售市场价整体波动变化,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影响,价格迅速上涨,2020年加上新冠疫情影响,整体价格居高不下,截止2021年1月底,猪肉和活猪市场价分别为53.63元/公斤和35.8元/公斤,仔猪价格不断走高,价格89.19元/公斤,创近十年新高。

猪肉需求缺口扩大

2019年以来,我国猪肉产量经历大幅度下降,相对应的主要消费群体城镇居民消费量下降并不明显,供需日渐突出,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猪肉产量同比下降21.3%,而消费量仅下降8.8%,2020年,猪肉产量进一步下降,从过去几年居民猪肉消费量来看,未来猪肉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

生猪养殖预期盈利下降

据发改委数据,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影响,生猪预期盈利迅速上升,截止2019年底,最高分达2184.47元/头,随着疫情和瘟疫的好转,生猪预期盈利不断下降,截止2021年2月24日,生猪预期盈利572.42元/头。

企业利润分化明显

2020Q3主要上市猪企头均净利明显分化:第一梯队: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出栏生猪头均净利2000-2200元;第二梯队:天康生物、温氏股份、天邦股份出栏生猪头均净利1400-1700元;第三梯队:正邦科技,出栏生猪头均净利900-1000元;第四梯队:新希望,出栏生猪头均净利500-600元。从上市猪企盈利能力看,造成净利分化的原因包括,各家猪企外购仔猪比重、外购仔猪价格、以及生物安全防控提升能力等。

盈利下降的原因除了外在瘟疫因素,还包括养殖成本的提高。下降的生猪盈利预期,使得生猪养殖行业面临大洗牌,未来头部企业依靠规模经营和优势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与之对应的散户养殖成本进一步提高,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行业整体生猪养殖数量或进一步下降。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收入状态趋势较稳定。生猪养殖行业供应渠道广,截止到2023年2月3日,收入状态趋势较稳定,发展前景比较好。生猪养殖行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多元代次畜禽产业。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温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等。

本文核心内容: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能繁母猪存栏规模、人均猪肉消费量、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生猪规模化养殖(母猪存栏>50头)的比重。

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养猪历史的农业大国,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至2018年生猪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43057万头。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为黄色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减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能繁母猪产能仍需去化。

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波动下降

猪肉是我国消费占比最大的肉类,年需求量较为稳定。2017年之前,我国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30千克/人。受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影响,人均消费量有所扰动,2020年下降至22.72千克/人,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小幅上升,上升至23.68千克/人。

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波动变化

2014-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受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上升,同时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的信任意识,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39.94%。2021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上升至46.8%,较2020年上升了6.86个百分点。

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

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规模化养殖(母猪存栏>50头)的比重达到了74.9%。(以母猪存栏量为划分标准)。未来国家仍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现代生猪业的重要举措;同时规模化养殖企业积极探索具有竞争力的养殖模式,如以温氏为代表的“公司+农户”,以牧原为代表的“自繁自养工厂化养殖”。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引导下,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成本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论文

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中占很大比重,科学地核算物流成本、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面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摘 要:物流成本的管理是利用成本来管理物流,或者说是用成本为手段的一种物流管理方法。因而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和加强管理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参考了众多国内外文献后,以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为研究对象,在基础理论、管理策略和控制机理等几个层面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1 企业物流成本概念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企业物流成本也就是指微观物流成本,包括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成本。由于分析企业角度不通,物流成本的分析角度也不同。在本文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分析时,所指的都是货主企业物流成本,而它又包括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管理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但在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日益凸显,给物流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表现为:(1)企业不能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对物流成本管理所有要素总成本的控制。(2)不能够全面的把握企业在实际的物流业务中的外部成本,导致对于物流费用核算不清。(3)没有对顾客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区分,因此,没有对客服水平和物流成本作出好的权衡,导致物流成本分析失误。(4)忽略了物流成本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2.2 解决策略

(1)建立物流成本的整合管理。

由于企业的物流系统由多个系统组合而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这些系统看似独立,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要实现总成本的最优化,那么必须树立系统观念。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使各个方面能够协调发展,统一为总成本服务。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过分的注重个别活动的成本降低,那么将很有可能忽视整体效益。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现代化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系统,树立现代化观念,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改善物流成本管理。

(2)建立正确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机制。

物流成本的核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数据,也是企业进行计划和决策的依据。在核算过程中,对数据正确及真实性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企业必须获得可靠的数据,由于现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企业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的核算规划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各个方面进行核算管理。

(3)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要保证经济效益,顾客是最重要的着手点。随着物流的发展,现在很多人也提高了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比如从时间上要缩短,品种要齐全等。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必须关注顾客服务的管理。要想从顾客服务方面来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就要确定提供什么样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顾客,企业要制定出不同的服务水平。首先企业要对顾客进行调查和整理,按顾客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然后相应提供不同的服务水平。对顾客的服务与企业成本做对比,建立盈亏分析表,找出最合适的尺度,既能满足顾客需要,又能使企业盈利的方案。在制定好计划后,对该计划的实施结果进行考核。此外,企业应该在平时的服务中注意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服务价值,如从差异化着手,从战略上取胜。另外,并不是确定好服务水平就是解决了问题,环境中的不定因素非常多,企业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时常对这个指标进行研究和调整,最好能够事先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预测。

(4)整合供应链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独立企业间的竞争,而是转变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甚至可以是超越了国界的供应链间的竞争。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做的是转变自身的竞争态度,提高供应链竞争的意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将供应链上的企业联结起来,取长补短。进行供应链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链上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协调,使整个供应链能快速灵活的运作,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要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供应链网络商品销售系统的设计及优化。二是做好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否则会存在库存积压成本或缺货成本,这都会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因此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信息沟通,能够使企业生产和销售一致。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企业要细心选择自己的伙伴,并能够做到与合作伙伴共进退,达到双赢的目的。由于环境多变,供应链合作伙伴成员只是有限理性的原因,会导致产生一些多余的成本,由此,企业有必要对合作伙伴进行激励政策。

(5)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应该关注物流业务运作中产生的信息系统成本,而不单单是局限在以往的物流实体运动消耗。因此,要做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也不能忽视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企业的整个运作体系,可以看成是几大流的集合,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物流以外的其他几大流都可以通过Internet来传输,只有物流是办不到的,必须要通过实物的运动来完成。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物流就是脱离了信息流的。物流运动的方向,方式等也是要通过信息的导向作用才能完成的。通过信息传递,可以有效的防止库存剩余或者不足而引起的多余的成本损失,还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及时的对企业的工作安排进行调整。企业有了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提高销售,配送的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又可以节省时间。因此,我国企业又必要提高对信息系统的重视度。

2.3 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建议

(1)将经济范畴与技术范畴合为一体。

要做好物流成本控制工作,就要认清什么是物流成本控制,从哪些方面可以做好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从字面理解来看,是属于经济范畴的概念,是一个与经济活动有关系的概念,如果从技术角度看的话,物流成本是需要计算的,因此它又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当我们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它时,我们要研究先进的管理理论来进行成本控制,比如采用绩效考核,或者采用管理学里的激励措施,领导理论等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当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它时,要研究先进的计算方法,或者采用一些技术性的手段来完成物流运作流程。 (2)将物流成本与客服服务质量合为一体。成本与服务质量的联系与矛盾,本文中已经论述不少,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二律背反性,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顾客的服务质量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降低物流成本,但也不能牺牲顾客服务质量,控制的过程就是协调降低成本与提高服务的过程,管理者要考虑到双方面都得益,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目标。

(3)整合事前与事后的控制。

企业成本发生的时段,物流成本可以分为事前控制的成本和事后控制的成本,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就是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有些成本在物流活动开始时,并没有发生,而是在之后的物流活动中产生消耗,这些成本就属于事前控制的成本。另外一种成本是在物流活动进行中,所产生的消耗,比如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这些费用需要在发生后反馈给企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下一次活动的费用。

(4)把握整体,注重细节。

由于物流成本的构成十分繁杂,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项目也很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需要有针对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抓住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对成本产生影响的那些因素进行差异化管理和控制,找出重点环节或中心环节加大力度管理。同时也不能忽略物流系统的整体性,坚持追求整体效益最佳的原则,考虑成本优化的全面性,对于多领域的物流成本,要实施全方面的控制,和全过程的控制,甚至是全员控制。全方面就是指不论是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哪个方面都要均衡彼此之间的利益,全过程就是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再到回收物流,都要进行控制。

2.4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的研究

(1)从物流功能角度出发——层次成本分析法。物流功能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储存成本,装卸成本,配送成本等,根据层次分析法,针对不同的物流功能,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成本的措施。具体控制措施见下表:

不同物流功能采取相应控制成本措施

物流功能成本

控制措施

运输成本

1、降低物流流转次数

2、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3、合理选择运输组织模式

4、寻找合理的装卸运载方法,降低成本

5、运用先进的技术降低运输成本

6、运用量化手段,进行合理化的网络建模规划

7、提高对自有工具的再利用和管理,严格控制开支

仓储成本

1、合理选择仓库位置,尽量减少库存点

2、合理分配自有仓库与租用仓库的数目比例,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仓库的满仓率;作业灵活性;地点灵活性;规模经济效应;特殊仓储技术;其他因素)

3、运用先进的技术控制库存

4、采用熟知的ABC分类管理法来管理库存

5、对仓库的杂项进行整理,统计与管理控制,从而降低费用

配送成本

1、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

2、建立网络模型,优化配送网络,降低配送成本

3、通过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4、建立通畅的配送信息系统

续表

包装成本 1、确保包装物品购入时的登帐记录,严格控制使用数量

2、逾期没有计划或造成浪费的部门,应追究责任

3、搞好包装用品的回收利用

4、选择质好价廉的包装材料

5、加速包装物周转,克服损失浪费

6、通过市场调差,了解用户的需求,力求包装简单化

(2)从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角度出发——系统成本控制法。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包括投资阶段、产品设计阶段、供应阶段、生产物流过程、销售阶段,在物流成本形成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具体控制措施见下表:

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形成过程

控制措施

投资阶段

1、厂址的选择要合理

2、物流整体系统设计合理

3、进行必要的物流硬件投资

产品设计阶段

1、力求生产多品种多样式的产品

2、力求生产微、小型产品降低包装运输成本

3、力求做到标准化的包装技术

供应阶段

1、寻找最佳合作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

2、学习并运用最优的采购管理模式

3、制定最优的采购点和采购量

4、提高物流供应阶段的效率

5、降低采购过程中运输成本

6、整合物流的供应阶段与销售阶段

生产物流过程

1、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方案来布置生产车间

2、通过对生产进度的控制,降低半成品的库存量

3、制定合理的领料制度,防止物料的无形浪费

销售阶段

1、商流与物流相分离

2、采取少批次大批量的销售模式

3、制定良好的销售环节物流计划

4、对不同的客户与商品,实行差别化控制

5、与竞争伙伴达成共赢,实现共同物流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于团叶,金光华.战略成本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J].上海会计,2007,(1):1921.

[2]王欣兰.物流成本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35188.

[3]黄娟.浅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J].经济生活文摘:上,2013,(2):420421.

[4]姜启跃.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5]孙晓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分析[J].中国商贸,2011,8(23):6768.

[6]周启蕾.物流成本的性状及其优化决策[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02).

[7]赵萌.物流成本的控制途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04):5598.

浅析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控制

摘要:成本、利润和运价是反应物流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经济指标,运输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本文分析了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成本控制

一、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构成

运输服务涉及许多成本,如人工费用、燃油费用、维护费用、端点费用、线路费用、管理费用等,这些成本可以分成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可变成本和不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随考查范围不同分类也有所不同,所有成本都有部分固定特征,部分可变特征。一般情况下,对于物流运输企业,其固定成本包括获取路权的成本和维护成本,端点设施成本、运输设备成本和承运人管理成本。可变成本通常包括线路运输成本,如燃油和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成本、装卸成本、取货和送货成本。

二、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物流专家鲍尔索克斯将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归纳为七个方面:运距、载货量、货物密度、装载能力、装卸搬运、责任、运输市场因素。

(一)运距

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图1显示了距离和成本的一般关系,并说明了以下两个要点:

1、成本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因为在运输环节中始终存在与接货、发货相关的一些固定成本与运输距离的远近无关,但与货物的提取与交付活动所产生的固定费用有关;

2、成本曲线是随运输距离减少而增长的一个函数,该特征被称为“远距离递减原则”。

(二)载货量

装载量与其他许多物流活动一样,大多数运输活动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这种关系如图2所示,它说明了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载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关系对管理部门而言,说明了小批量的载货应加以整合,形成大规模的载货运输,从而利用规模经济。

(三)货物密度

货物的密度是货物重量和体积结合,任何运输成本通常都用每个单位重量所产生的费用来表示,运输工具更多的受到载货容积的限制,而不是载重重量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运输工具、劳动力和燃料费用受到重量的影响不是很大,高密度的产品能够将相对固定的运输成本分摊到更多的重量上,因此,较高密度的产品每个单位重量上分摊的运输成本较低。图3表明随着产品密度的增加,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

(四)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是指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公路、铁路、水运)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由于有些产品具有特殊的尺寸形状,比如超重或超长、超高、超宽等特征,通常要用专业运输工具进行特殊装载,因此会造成运输工具空间的浪费。

同时,装载能力还受到装运规模的影响,大批量的产品往往能够相互嵌套、方便装载,而小批量的产品则有可能难以装载。

(五)装卸搬运

公路、铁路或水运等的运输可能需要特殊的装卸搬运设备,产品在运输和储存时所采用的成组方式,如装箱或托盘等,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六)责任

责任主要关系到货物损坏风险及其所导致的索赔事故。承运人必须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来预防可能发生的索赔,否则有可能要承担任何可能货物损坏的赔偿责任;托运人可以通过加强保护性包装,或通过降低货物丢失损坏的风险来降低运输成本。

(七)运输市场因素

运输通道中的货物流量以及运输通道流量的平衡等市场因素也会影响到运输成本。“运输通道”是指在运输的起点与终点之间货物发生位移的渠道。运输工具和驾驶员都必须要回到起点,若不能进行返程运输,那么只有空车返回。理想的情况就是“平衡”运输,即运输通道两端流量相等。但由于制造地点与消费地点的需求不平衡,通道两端流量相等的情况很少见。

三、运输成本控制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我们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运输成本。

(一)通过提高产品密度优化物流运输成本

目前,大型货运码头和航运多采用集装箱运输,因为这可以使货物的单位容重接近理想状态,即既能恰好满足载重量限制、又恰好满足容积限制,但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轻货密度较小,能满足车辆的载重限制,但易超出车辆的容积限制,单纯运输这种货物会使载重量利用率低下、利润降低,所以企业应该适当配以重货以增大产品的综合密度。同样,给重货配以适当的轻货,也可使产品综合密度接近于车辆的单位容重。

现代运输企业应规范管理来合理搭配轻重货物,以正当途径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在实行配载的时候,应注意4点:①配载的货物目的地应为同一方向;②应考虑配载货物的性质能否搭配;③承运人必须充分注意货主对运输的特殊要求;④要考虑产品特性与运输车辆的配置。

(二)利用返程载货提高车辆里程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返程载货来提高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将面临很多约束条件,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应该通过缩小运输半径来提高回城载货率;

其次,要在法规和政策层面规范鼓励返程载货;

第三,正确处理和规避由返程载货引起的运输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一般来说,运输企业进入异地后会受到当地企业的排挤,降低运输价格的企业间竞争也在所难免。因此,要预先加强市场调查并拟定对策。

(三)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快运即可由公路运输完成,也可以由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承担,主要取决于货主对运输质量的要求。时间要求十分紧迫的货物运输,可以由公路或航空承担;而大批量的、时间要求不太紧迫的货物可由铁路甚至水路运输。对于长途运输中的铁路、航空、水路运输,多是采用以下运输手段:

1、拼装整车运输。即运输企业在组织货物运输时,由同一发货人将不同品种货物发往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零担托运货物,由运输企业自己装配在一个车皮(集装箱)内,以整车运输的方式托运到目的地;或把同一方向不同站点的零担货物,集中组配在一个车皮(集装箱)内运到一个适当的站点,再中转分运。

2、实施托盘化运输。托盘化运输是指利用托盘作为单元货载运输的一种方法,托盘可以相互连续使用。

(四)优化运输路径

重复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造成了运力浪费,增加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优化运输路线可择优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多采用的基本算法有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法和多点间运输——运输算法。

1、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法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是运输企业配送系统的最基本算法,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来决定多个配送点之间的最佳运输路线。最短路径问题是优化模型理论中最为基础的问题之一,也是解决其他一些线路优化问题的有效工具。

2、多点间运输——运输算法

多点间运输问题是指有起始点或目的点不唯一的运输调配问题。多点间运输最常见的是产销平衡运输问题,它们设计的总供应能力和总需求是一样的,但是由不同的路径进行配送时,会导致最终的总运输成本不同,此类问题的目标就是寻找最低的总运输问题。

目前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运输企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就要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输配送体系,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辅助,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叶忠慧.公路货运大型化对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J].公路与汽运, 2009,(01).

[2]徐建,曹有挥,孙伟.基于公路运输成本的长三角轴—辐物流网络的构建[J].地理研究,2009,(04).

[3]王志琴.如何降低运输成本——我国运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06).

[4]李晓蕾.关注运输成本控制[J].全球瓦楞纸箱工业,2005,(02).

[5]李刚,胡慧娟.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制度构建[J].商业研究,2005,(10).

成本控制开题报告范文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以下是“成本控制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已日益紧迫。一个企业利润是由销售额和成本所决定的,那么企业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势必最关键。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入手,描述了当前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并简要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借鉴改进,促进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成本控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分析的一般方法。具有影响力的是以查尔斯·T·霍恩格伦为代表的五目标论和以卡普兰为代表的多阶段论。凯瑟琳娜。斯腾詹和乔。斯腾詹在《成本管理精要》一书中提出了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的1O目标论。他们认为,有助于决策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满足:

(1)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

(2)反映组织的成本结构和形态以支持成本管理系统的改进;

(3)支持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并明确管理目标;

(4)引导个人和团队行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5)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

(6)预警财务状况恶化;

(7)资源消耗的适用性;

(8)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

(9)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赢利性的不同影响;

(1O)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

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成本管理理论大都是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应该具有管理的普遍职能,即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等。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广义的成本管理观不再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

美国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经理人员的为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因此,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中的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 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因此,着重研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方法的研究,才能使企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我的见解:

目前我国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要积极开展成本管理活动。如今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 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 并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难以做大、做强并全面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也加强了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 但仍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这样的误解,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只重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忽视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对成本进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仍然按照成本习性划分成本的构成并核算产品成本,通过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因此,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误认为简单地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效益。这种失真的信息导致生产成本控制觉察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而不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因而,研究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论文提纲

前言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为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人民的生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国家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和稳定社会作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中一直存在着问题,表现在产品成本高,但是盈利少,资源消耗量大等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手模式落后已经不在适应现在的成本战略管理的需求,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得到发展的机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降低产品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等等一系列措施。

总之,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一项长久的综合治理工程,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选题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乳品运输成本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您好, 已经发到您指定邮箱,请注意查收。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物流外包的发展状况及文献综述 §3.1 国内外物流外包的现状和趋势 §3.1.1国外物流外包发展轨迹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企业间竞争日趋加剧,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发达国家,包括物流经营方式的物流战略越来越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成为企业总体战略重要的一部分,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美国,通过构筑物流战略,进行物流业务的重组,物流成本从1980年占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再到2004年的7.5%。 通过对物流运作较发达的国家的企业物流战略特点、演化过程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并借鉴其经验,少走弯路,找到适合中国现阶段特色的物流发展策略,用以指导中国企业的生产实践。 发达国家工商企业制定物流战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供应链管理,它是指企业对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上下游企业及运输、库存、信息及其他服务为一体的管理——从原料的供应贯穿到最终消费。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最高境界。其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各个环节的进行高效协同工作,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同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其二是在物流一体化基础上的外包,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尽管不同厂商因所处的行业部门不同、规模不同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程度的一体化管理,但总的趋向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内部一体化逐步向90年代以来的外部一体化演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以美国为例,进入90年代以来,近70%的企业将物流业务交由3PL公司或与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来加以运作,只有30%的企业实行物流自营,并且主要采用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的形式[13]。 1. 企业物流内部一体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物流一体化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内物流活动的集中与协调。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都设立了物流部,全面负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分布在采购、物料控制、制造、装配、销售等环节的物流活动,实现了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统一运作和管理,被称为企业物流的内部一体化。通过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把相关的物流要素、成本和效用放在一起考虑,消除了分项物流管理在不同部门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克服了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用背反原则,实现了整个企业系统的最优化和最低总成本物流。 2. 建立物流子公司 到二十世纪80年代,许多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的一部分或全部分离出来,由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统一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经营。物流子公司作为代理企业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组织管理,通过对物流业务统一协调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而且,企业多余的物流能力也可参与社会经营,避免了物流能力的闲置和浪费。物流子公司的成立,使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从仅仅面向企业内部,发展为面向企业和社会,并从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开始面向社会化经营。 3. 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高级层次。其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自身竞争力。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竞争日趋加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经营环境,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或非合同的形式(战略联盟或合作)交由外部组织承担,与上下游供应商等外部组织走向了合作,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协调,实现对整条供应链的计划共享,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协同规划取得竞争优势。 图3-1表明了国外企业在技术环境和经营理念的改变了的条件下,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14] 从内部效率的提高到外部效率的提高 核心竞争力 技术的发展 商务形式的改变 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 物流外包 图3-1 §3.1.2当前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状况 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相比,我国企业目前的物流水平不高,并且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基层运作方面,从表现形式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成本高 据世界银行的推测,美国在2003年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7.5%,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18.7%。虽然有产业经济的侧重点不同的影响,但在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条件下,中国的物流综合成本应该比发达国家低,而不是高得多。而现实的巨大差距表明我国的物流成本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从产品的成本构成上看,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此类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 2.存货和流动资金周转慢 我国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1-2次/年,商业企业的也仅为2-3次/年;而日本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7.5-8次/年,商业企业为15次—18次/年;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商业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30-40次/年。[15] 2003年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第四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显示: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期、生产企业成品库存期和商业企业商品平均库存期分别为20天、51天和34天。而美国此类物资的库存时间最多也不过12天。[15] 3.成品商品库存量大 据统计,我国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高达6.8%[16];而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5%。成品库存占用空间、资金和巨大的管理费用,而不创造价值,并有商品贬值和过期的风险。在不影响客户的货物可得性的前提下降低成品库存量,成为物流管理的关键。 4.物流运作效率低 在拥有物流设施进行自营物流的企业中,汽车空驶率平均在35%左右,库房也有20%以上的闲置[17],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低效率的自营物流运作成为了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的致命伤。 总之,我国企业目前的物流运作存在种种弊端,必须要进行重构。将物流业务外包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企业实施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却不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3年组织的第三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较低。仅有2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13%的商业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战略;从业务总量上来看,我国大量的物流业务还是由企业自身完成的。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和美国美智顾问公司的联合调查,2003年中国的物流外包业务成交额约为400亿,仅占整个物流市场的2%-3%。而欧洲的物流业务总成交额约有1 292亿欧元,其中约1/4是由外包物流完成的;美国的物流外包业务量早在1995年时就已经占到物流业务总量的57%;日本的物流外包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过外包完成的物流量达到80%左右。[18] §3.1.3 国内外物流运营方式的比较 国外将物流业务外包已经成为普遍做法,据某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对美国500家大型制造企业的调查,65%的企业将国内的物流业务实施了外包,加上国际物流业务外包,约77%的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并且物流外包的期限一般不少于5年。而中国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运作基本上是以自营为主,据中国运输仓储协会2003年的调查,中国制造企业的原材料物流交给3PL企业运作的,仅占20%;成品的物流外包更少,只有13%。 发达国家的物流社会化的成功运作揭示了物流的本质:用规模化来降低成本;用速度来减少库存;具有互补核心能力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构筑强有力的价值链。 中国企业对物流的重视始于本世纪初。然而,由于学术界对物流研究的滞后,企业对物流的认识比较肤浅,仅仅认为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要大力挖掘。对物流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的运作层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物流发展,不仅仅时间滞后,而且先天不足:国外发达对物流的研究是放在战略层次上,放在社会化上;而在我国,不仅是在学术研究上对社会化物流研究较少,而且在许多制造企业的实际做法上也是大搞物流自营,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背道而驰。当然,制造企业这样做自有它的道理和苦衷,如在国内找不到高素质的3PL企业等。但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资金不是非常雄厚、资源不是非常丰裕、人才也是较为缺乏的情况下,面对着国外跨国企业虎视眈眈的竞争,将有限的资源分散,这无论如何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企业大搞物流自营现象,至少说明了企业管理层对物流已经开始重视,认同了物流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为此进行大量投资,而由于物流量的限制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利用效果并不理想,效率并不高。再加上由于频繁的技术更新和专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物流自营的发展举步维艰,企业的物流自营并不应该成为企业长期的发展策略。 在中国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除了整合内部资源,构建核心能力外,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外部,开始重视外部寻源,构建企业之间和谐关系。物流外包在这种大的外部环境下日益得到重视。 §3.2物流外包的文献综述 物流外包,也称3PL,合同制物流 [19]。A.T.Kearney 咨询公司的Jon Africk等人将物流外包定义为一个单独供应商提供的基于合同的多项物流服务。他们指出,“至少是两项相关的服务,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集成到物流过程中” [20]。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外包“可以是很狭窄的范围”,并且只限于一种服务,如,仓储[21]。按照Bradley的说法,外包物流业务和其他的采购过程没有两样。他指出和一个可靠的零部件供应商一样,物流合同的履约人也应该提供高水平的客户服务,帮助自己的委托人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对于物流外包的驱动因素,在运作层面上有:1、降低成本的需要。Candler和Lieb认为,对于同样的业务,交给外部企业所需要的成本要比内部要低[20],那是因为,以物流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拥有更高的物流效率[21];2、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需要。Henkoff认为,TPL企业拥有专业的顾客知识,丰富的组织经验,服务一致性高,这无疑能够增强企业的物流效率,获取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另外,还可以集中许多小批量的送货要求赖获得规模效应,是企业得到更好的运输解决方案[22];3、降低库存成本的需要。Richardson认为,外包可以减少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23];4、减少资本投资的需要。从投资的角度,无论企业是处在扩张期还是压缩期,大多数企业的资金总是有限的,通过外包物流能够减少企业在设施)、设备、信息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从而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24];5、更新物流系统的需要。 在战略层面上,1、物流外包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获得物流专业技能。Olterman更加强调在物流专业技能方面,认为外包是企业获得并维持优秀的物流专业技能的基础,自动补货系统、自动立体仓库、EDI、GPS、条形码和扫描仪等技术,TPL企业最擅长,通过履行物流外包协议,应用它们[25];2、更容易进入新市场。Rao认为借助于TPL可以实现规模经济[26],克服地区的文化差异,无需投资基础设施,就有机会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这无疑可以降低企业的进入风险 [27];3、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Virum意识到将物流业务外包,可以减少自己的经营范围,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28];4、获得规模经济优势等等。 物流外包同样存在许多障碍因素,1、企业害怕失去对3PL控制。 Bowman考虑到外包不能满足企业监督供应商的需求,企业害怕失去对TPL的控制[29];2、物流与企业内其他业务的联系造成组织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不适。Bradley认为,从长期看,外包可能会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顾客的满意度 [30]。3、担心由于物流信息的不对称性而造成3PL企业的欺诈行为。Cooke认为,TPL企业可能缺乏满足顾客的能力,外包创造的收益难以评价 [31]; 4、商业重要机密的泄漏等等。 传统上,物流外包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物流总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放在其次,如果企业又设备,有技术就选择自营,以便于控制;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物流能力,就选择外包。外包的方式一般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是向仓储公司购买储存服务,这些服务一般只限于一次或者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的,物流公司也不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企业独特需要的服务。Ballow注意到传统决策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模型,两个维度是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他认为,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较弱,则物流外包;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较低,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较弱,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如果企业的物流重要性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采取物流自营方式。Ballow建立的模型有一个较大的缺陷,没有考虑到物流成本和客户服务的影响。同时,也没有明确提出出区分战略重要性高低、物流能力强弱的具体评价标准。 复旦大学的田宇和龚国华在Ballow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成本评价。提出了一个物流外包决策模型[32]。该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依次为:物流子系统(物流业务分项)的战略重要性、企业物流资源和能力、成本竞争力。认为企业物流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顾客要求的服务水平,因此,在进行物流外包决策,顾客服务水平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此外,该模型也没给出基于各层次上的具体评判标准。

蒙牛乳制品的成本要比国外乳制品成本低得多。蒙牛乳制品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等。由于蒙牛的原料采购在国内,而国外乳制品的原料采购则是国外,因此原料成本是蒙牛乳制品的成本最低的部分。此外,蒙牛乳制品的加工成本也要比国外乳制品低得多,因为蒙牛在国内拥有自己的工厂,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最后,蒙牛乳制品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也要比国外乳制品低,因为蒙牛乳制品的运输距离更短,而且蒙牛也拥有自己的物流网络,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运输成本。总之,蒙牛乳制品的成本要比国外乳制品低得多,这也是蒙牛乳制品能够在国内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之一。

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中占很大比重,科学地核算物流成本、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面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摘 要:物流成本的管理是利用成本来管理物流,或者说是用成本为手段的一种物流管理方法。因而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和加强管理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参考了众多国内外文献后,以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为研究对象,在基础理论、管理策略和控制机理等几个层面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1 企业物流成本概念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企业物流成本也就是指微观物流成本,包括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成本。由于分析企业角度不通,物流成本的分析角度也不同。在本文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分析时,所指的都是货主企业物流成本,而它又包括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管理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但在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日益凸显,给物流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表现为:(1)企业不能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对物流成本管理所有要素总成本的控制。(2)不能够全面的把握企业在实际的物流业务中的外部成本,导致对于物流费用核算不清。(3)没有对顾客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区分,因此,没有对客服水平和物流成本作出好的权衡,导致物流成本分析失误。(4)忽略了物流成本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2.2 解决策略

(1)建立物流成本的整合管理。

由于企业的物流系统由多个系统组合而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这些系统看似独立,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要实现总成本的最优化,那么必须树立系统观念。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使各个方面能够协调发展,统一为总成本服务。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过分的注重个别活动的成本降低,那么将很有可能忽视整体效益。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现代化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系统,树立现代化观念,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改善物流成本管理。

(2)建立正确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机制。

物流成本的核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数据,也是企业进行计划和决策的依据。在核算过程中,对数据正确及真实性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企业必须获得可靠的数据,由于现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企业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的核算规划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各个方面进行核算管理。

(3)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要保证经济效益,顾客是最重要的着手点。随着物流的发展,现在很多人也提高了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比如从时间上要缩短,品种要齐全等。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必须关注顾客服务的管理。要想从顾客服务方面来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就要确定提供什么样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顾客,企业要制定出不同的服务水平。首先企业要对顾客进行调查和整理,按顾客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然后相应提供不同的服务水平。对顾客的服务与企业成本做对比,建立盈亏分析表,找出最合适的尺度,既能满足顾客需要,又能使企业盈利的方案。在制定好计划后,对该计划的实施结果进行考核。此外,企业应该在平时的服务中注意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服务价值,如从差异化着手,从战略上取胜。另外,并不是确定好服务水平就是解决了问题,环境中的不定因素非常多,企业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时常对这个指标进行研究和调整,最好能够事先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预测。

(4)整合供应链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独立企业间的竞争,而是转变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甚至可以是超越了国界的供应链间的竞争。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做的是转变自身的竞争态度,提高供应链竞争的意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将供应链上的企业联结起来,取长补短。进行供应链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链上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协调,使整个供应链能快速灵活的运作,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要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供应链网络商品销售系统的设计及优化。二是做好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否则会存在库存积压成本或缺货成本,这都会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因此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信息沟通,能够使企业生产和销售一致。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企业要细心选择自己的伙伴,并能够做到与合作伙伴共进退,达到双赢的目的。由于环境多变,供应链合作伙伴成员只是有限理性的原因,会导致产生一些多余的成本,由此,企业有必要对合作伙伴进行激励政策。

(5)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应该关注物流业务运作中产生的信息系统成本,而不单单是局限在以往的物流实体运动消耗。因此,要做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也不能忽视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企业的整个运作体系,可以看成是几大流的集合,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物流以外的其他几大流都可以通过Internet来传输,只有物流是办不到的,必须要通过实物的运动来完成。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物流就是脱离了信息流的。物流运动的方向,方式等也是要通过信息的导向作用才能完成的。通过信息传递,可以有效的防止库存剩余或者不足而引起的多余的成本损失,还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及时的对企业的工作安排进行调整。企业有了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提高销售,配送的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又可以节省时间。因此,我国企业又必要提高对信息系统的重视度。

2.3 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建议

(1)将经济范畴与技术范畴合为一体。

要做好物流成本控制工作,就要认清什么是物流成本控制,从哪些方面可以做好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从字面理解来看,是属于经济范畴的概念,是一个与经济活动有关系的概念,如果从技术角度看的话,物流成本是需要计算的,因此它又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当我们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它时,我们要研究先进的管理理论来进行成本控制,比如采用绩效考核,或者采用管理学里的激励措施,领导理论等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当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它时,要研究先进的计算方法,或者采用一些技术性的手段来完成物流运作流程。 (2)将物流成本与客服服务质量合为一体。成本与服务质量的联系与矛盾,本文中已经论述不少,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二律背反性,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顾客的服务质量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降低物流成本,但也不能牺牲顾客服务质量,控制的过程就是协调降低成本与提高服务的过程,管理者要考虑到双方面都得益,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目标。

(3)整合事前与事后的控制。

企业成本发生的时段,物流成本可以分为事前控制的成本和事后控制的成本,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就是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有些成本在物流活动开始时,并没有发生,而是在之后的物流活动中产生消耗,这些成本就属于事前控制的成本。另外一种成本是在物流活动进行中,所产生的消耗,比如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这些费用需要在发生后反馈给企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下一次活动的费用。

(4)把握整体,注重细节。

由于物流成本的构成十分繁杂,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项目也很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需要有针对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抓住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对成本产生影响的那些因素进行差异化管理和控制,找出重点环节或中心环节加大力度管理。同时也不能忽略物流系统的整体性,坚持追求整体效益最佳的原则,考虑成本优化的全面性,对于多领域的物流成本,要实施全方面的控制,和全过程的控制,甚至是全员控制。全方面就是指不论是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哪个方面都要均衡彼此之间的利益,全过程就是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再到回收物流,都要进行控制。

2.4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的研究

(1)从物流功能角度出发——层次成本分析法。物流功能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储存成本,装卸成本,配送成本等,根据层次分析法,针对不同的物流功能,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成本的措施。具体控制措施见下表:

不同物流功能采取相应控制成本措施

物流功能成本

控制措施

运输成本

1、降低物流流转次数

2、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3、合理选择运输组织模式

4、寻找合理的装卸运载方法,降低成本

5、运用先进的技术降低运输成本

6、运用量化手段,进行合理化的网络建模规划

7、提高对自有工具的再利用和管理,严格控制开支

仓储成本

1、合理选择仓库位置,尽量减少库存点

2、合理分配自有仓库与租用仓库的数目比例,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仓库的满仓率;作业灵活性;地点灵活性;规模经济效应;特殊仓储技术;其他因素)

3、运用先进的技术控制库存

4、采用熟知的ABC分类管理法来管理库存

5、对仓库的杂项进行整理,统计与管理控制,从而降低费用

配送成本

1、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

2、建立网络模型,优化配送网络,降低配送成本

3、通过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4、建立通畅的配送信息系统

续表

包装成本 1、确保包装物品购入时的登帐记录,严格控制使用数量

2、逾期没有计划或造成浪费的部门,应追究责任

3、搞好包装用品的回收利用

4、选择质好价廉的包装材料

5、加速包装物周转,克服损失浪费

6、通过市场调差,了解用户的需求,力求包装简单化

(2)从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角度出发——系统成本控制法。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包括投资阶段、产品设计阶段、供应阶段、生产物流过程、销售阶段,在物流成本形成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具体控制措施见下表:

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形成过程

控制措施

投资阶段

1、厂址的选择要合理

2、物流整体系统设计合理

3、进行必要的物流硬件投资

产品设计阶段

1、力求生产多品种多样式的产品

2、力求生产微、小型产品降低包装运输成本

3、力求做到标准化的包装技术

供应阶段

1、寻找最佳合作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

2、学习并运用最优的采购管理模式

3、制定最优的采购点和采购量

4、提高物流供应阶段的效率

5、降低采购过程中运输成本

6、整合物流的供应阶段与销售阶段

生产物流过程

1、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方案来布置生产车间

2、通过对生产进度的控制,降低半成品的库存量

3、制定合理的领料制度,防止物料的无形浪费

销售阶段

1、商流与物流相分离

2、采取少批次大批量的销售模式

3、制定良好的销售环节物流计划

4、对不同的客户与商品,实行差别化控制

5、与竞争伙伴达成共赢,实现共同物流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于团叶,金光华.战略成本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J].上海会计,2007,(1):1921.

[2]王欣兰.物流成本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35188.

[3]黄娟.浅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J].经济生活文摘:上,2013,(2):420421.

[4]姜启跃.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5]孙晓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分析[J].中国商贸,2011,8(23):6768.

[6]周启蕾.物流成本的性状及其优化决策[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02).

[7]赵萌.物流成本的控制途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04):5598.

浅析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控制

摘要:成本、利润和运价是反应物流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经济指标,运输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本文分析了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成本控制

一、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构成

运输服务涉及许多成本,如人工费用、燃油费用、维护费用、端点费用、线路费用、管理费用等,这些成本可以分成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可变成本和不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随考查范围不同分类也有所不同,所有成本都有部分固定特征,部分可变特征。一般情况下,对于物流运输企业,其固定成本包括获取路权的成本和维护成本,端点设施成本、运输设备成本和承运人管理成本。可变成本通常包括线路运输成本,如燃油和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成本、装卸成本、取货和送货成本。

二、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物流专家鲍尔索克斯将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归纳为七个方面:运距、载货量、货物密度、装载能力、装卸搬运、责任、运输市场因素。

(一)运距

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图1显示了距离和成本的一般关系,并说明了以下两个要点:

1、成本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因为在运输环节中始终存在与接货、发货相关的一些固定成本与运输距离的远近无关,但与货物的提取与交付活动所产生的固定费用有关;

2、成本曲线是随运输距离减少而增长的一个函数,该特征被称为“远距离递减原则”。

(二)载货量

装载量与其他许多物流活动一样,大多数运输活动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这种关系如图2所示,它说明了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载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关系对管理部门而言,说明了小批量的载货应加以整合,形成大规模的载货运输,从而利用规模经济。

(三)货物密度

货物的密度是货物重量和体积结合,任何运输成本通常都用每个单位重量所产生的费用来表示,运输工具更多的受到载货容积的限制,而不是载重重量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运输工具、劳动力和燃料费用受到重量的影响不是很大,高密度的产品能够将相对固定的运输成本分摊到更多的重量上,因此,较高密度的产品每个单位重量上分摊的运输成本较低。图3表明随着产品密度的增加,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

(四)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是指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公路、铁路、水运)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由于有些产品具有特殊的尺寸形状,比如超重或超长、超高、超宽等特征,通常要用专业运输工具进行特殊装载,因此会造成运输工具空间的浪费。

同时,装载能力还受到装运规模的影响,大批量的产品往往能够相互嵌套、方便装载,而小批量的产品则有可能难以装载。

(五)装卸搬运

公路、铁路或水运等的运输可能需要特殊的装卸搬运设备,产品在运输和储存时所采用的成组方式,如装箱或托盘等,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六)责任

责任主要关系到货物损坏风险及其所导致的索赔事故。承运人必须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来预防可能发生的索赔,否则有可能要承担任何可能货物损坏的赔偿责任;托运人可以通过加强保护性包装,或通过降低货物丢失损坏的风险来降低运输成本。

(七)运输市场因素

运输通道中的货物流量以及运输通道流量的平衡等市场因素也会影响到运输成本。“运输通道”是指在运输的起点与终点之间货物发生位移的渠道。运输工具和驾驶员都必须要回到起点,若不能进行返程运输,那么只有空车返回。理想的情况就是“平衡”运输,即运输通道两端流量相等。但由于制造地点与消费地点的需求不平衡,通道两端流量相等的情况很少见。

三、运输成本控制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我们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运输成本。

(一)通过提高产品密度优化物流运输成本

目前,大型货运码头和航运多采用集装箱运输,因为这可以使货物的单位容重接近理想状态,即既能恰好满足载重量限制、又恰好满足容积限制,但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轻货密度较小,能满足车辆的载重限制,但易超出车辆的容积限制,单纯运输这种货物会使载重量利用率低下、利润降低,所以企业应该适当配以重货以增大产品的综合密度。同样,给重货配以适当的轻货,也可使产品综合密度接近于车辆的单位容重。

现代运输企业应规范管理来合理搭配轻重货物,以正当途径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在实行配载的时候,应注意4点:①配载的货物目的地应为同一方向;②应考虑配载货物的性质能否搭配;③承运人必须充分注意货主对运输的特殊要求;④要考虑产品特性与运输车辆的配置。

(二)利用返程载货提高车辆里程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返程载货来提高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将面临很多约束条件,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应该通过缩小运输半径来提高回城载货率;

其次,要在法规和政策层面规范鼓励返程载货;

第三,正确处理和规避由返程载货引起的运输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一般来说,运输企业进入异地后会受到当地企业的排挤,降低运输价格的企业间竞争也在所难免。因此,要预先加强市场调查并拟定对策。

(三)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快运即可由公路运输完成,也可以由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承担,主要取决于货主对运输质量的要求。时间要求十分紧迫的货物运输,可以由公路或航空承担;而大批量的、时间要求不太紧迫的货物可由铁路甚至水路运输。对于长途运输中的铁路、航空、水路运输,多是采用以下运输手段:

1、拼装整车运输。即运输企业在组织货物运输时,由同一发货人将不同品种货物发往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零担托运货物,由运输企业自己装配在一个车皮(集装箱)内,以整车运输的方式托运到目的地;或把同一方向不同站点的零担货物,集中组配在一个车皮(集装箱)内运到一个适当的站点,再中转分运。

2、实施托盘化运输。托盘化运输是指利用托盘作为单元货载运输的一种方法,托盘可以相互连续使用。

(四)优化运输路径

重复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造成了运力浪费,增加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优化运输路线可择优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多采用的基本算法有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法和多点间运输——运输算法。

1、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法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是运输企业配送系统的最基本算法,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来决定多个配送点之间的最佳运输路线。最短路径问题是优化模型理论中最为基础的问题之一,也是解决其他一些线路优化问题的有效工具。

2、多点间运输——运输算法

多点间运输问题是指有起始点或目的点不唯一的运输调配问题。多点间运输最常见的是产销平衡运输问题,它们设计的总供应能力和总需求是一样的,但是由不同的路径进行配送时,会导致最终的总运输成本不同,此类问题的目标就是寻找最低的总运输问题。

目前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运输企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就要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输配送体系,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辅助,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叶忠慧.公路货运大型化对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J].公路与汽运, 2009,(01).

[2]徐建,曹有挥,孙伟.基于公路运输成本的长三角轴—辐物流网络的构建[J].地理研究,2009,(04).

[3]王志琴.如何降低运输成本——我国运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06).

[4]李晓蕾.关注运输成本控制[J].全球瓦楞纸箱工业,2005,(02).

[5]李刚,胡慧娟.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制度构建[J].商业研究,2005,(10).

  • 索引序列
  • 国外目标成本研究现状论文
  • 本论文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生猪养殖成本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 成本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论文
  • 乳品运输成本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