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类期刊主要依据2006年ISIwebofscience收录的SCI期刊按其分类取各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前20%的期刊;文科、管理学科按学科门类指定1种期刊(以2008~2009CSSCI为主要依据),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组成。 2、B类期刊主要依据ISIwebofscience收录的SCI期刊按其分类取各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前50%的期刊;文科、管理学科按不超过2002年已经列入学校权威期刊总数的一半且每个二级学科最多1种的原则认定,由ISIwebofscience中SSCI、AHCI收录的期刊亦视为B类期刊。 3、C类期刊(文科不设此类,如发表在此类刊物一律视作D类)ISIwebofscience收录的其它SCI期刊;被SCI收录的其他论文,视作C类期刊论文;EI收录的论文,视作C类期刊论文。 4、D类期刊原则上按2002年确定的权威期刊为依据进行调整,但总数不得突破(含作为C类以上期刊的数量)。被ISTP、ISHP等收录的论文可视作在D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5、E类期刊主要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组成。 6、F类期刊指具有正式期刊号的刊物。 7、G类刊物指内刊、一般会议交流论文集等。
《应用数学》既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又是科技核心期刊 。属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学校合并的,所以才有了这么多的版本。我查了一下《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是2004年度中文核心期刊而其他两个就不是了,具体请查阅中国知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创办于1980年,1994年公开发行,原名《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初为季刊,2002年改为双月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学校合并的,所以才有了这么多的版本。我查了一下《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是2004年度中文核心期刊而其他两个就不是了,具体请查阅中国知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创办于1980年,1994年公开发行,原名《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初为季刊,2002年改为双月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0.81。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的影响因子为0.81。综合影响因子为0.571。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简介: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内刊号:42-1658/N。影响因子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计算方式为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1.仿人智能控制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1.2.仿人智能控制与多级摆的摆起控制--人工智能:回顾与展望 科学出版社 2006.8. 1. 李祖枢,张华,古建功,陈桂强,3关节单杠体操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控制理论与应用,第25卷第2期,p.242-246+252,2008.4.EI 0826113366502. Li, Zushu; Liang, Dongwu; Chen, Guiqiang, Fuzzy self-tuning of parameters onlinefor human simulated intelligent controller, Proceedings of 2007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MC 2007, p.2402-2407, Montreal, QC, Canada,2007,EI 0813111696083. Dan, Yuanhong; Li, Zushu; Tan, Zhi, Down-down to down-up control of acircular-rail double inverted pendulum with human simulated intelligentcontrol,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Engineering, ICMIT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7 - Mechatronics, MEMS, and Smart Materials, v 6794,p 67940K, EI 080811102612.4. 王牛,李祖枢等,基于意图的多智能体协调机制及其在Mirosot机器人足球系统中的应用,机器人,第29卷第6期,p.590-595,2007.11.EI074910963319.5. Liu, Tung-Kuan; Shen, Yao-Chun; Li, Zu-Shu; An application of 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 for cart-double pendulum-system control,Conference Proceedings –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Cybernetics, p 3292-3297, EI 073510786973.6. 邵桂芳, 李祖枢, 温永玲, 庄黎明. 基于动态势场法的人工生命体行为编码, 第六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论文集, p. 2546-2550,2006.6. EI 0715105416777. 张华, 李祖枢, 古建功, 陈桂强, 但远宏. 一种通用仿人智能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第六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论文集, p. 9089-9093,2006.6. EI 0715105442788. Li, Zushu; Dan, Yuanhong; Wen, Yongling; Zhang, Hua; Zhang, Xiaochuan. Swinging-up and handstand control of cart triple-pendulum system based on HSIC,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Systems and Control, ISC 2005, p 1-6, 2005.10. EI 060997305769. Dan, Yuanhong; Li, Zushu; Wen, Yongling. Structural Design and Discussion ofKey Parameters in Swing-up and Handstand Control of a Cart-DoublePendulum System. SICE Annual Conference 2005 in Okayama, Japan. August p.8-10,2005. EI 0614979605110. Shao, Guifang; Li, Zushu; Huang, Tongyuan; Zhang, Xiaochuan.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fusion imagequality based on HVS, Proceedings of SPI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Optical Engineering, v 6041, ICMIT 2005: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ignalProcessing, p. 604103, 2005. EI 06129771221.11. 古建功,李祖枢,张华. 三关节单杠体操机器人的模型参数辨识,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最优论文:涂序彦奖)p 594-599, 2005.12. Li, Zu-Shu; Shao, Gui-Fang; Li, Hui-Lan; Zhuang, Li-Ming. An behavior selection model of artificiallife with dodge action based on priority degree,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ICMLC 2005, p. 304-308, 2005. EI 0550953875913. 李祖枢, 谢汝林, 张小川, 邵桂芳. 人工生命体行为选择及其进化研究,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第18卷3期,p.303-309,2005.6. EI 0550953875914. 徐灵敏, 李祖枢, 曹长修, 王牛. 基于预测的足球机器人截球动作的实现, 控制理论与应用, 第21卷增刊, p 93-96,2004.12. EI 05259171335.15. 李祖枢,王育新,谭智,张华,温永玲.小车二级摆系统的摆起倒立控制与实践.第五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论文集,中国杭州, p 2360-2365,2004.6. EI 04388368233, 大会最优应用论文奖.16. 李祖枢,张华,温永玲,王桂平.基于动觉智能图式的仿人智能控制.第五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论文集,中国杭州, vol.3,p.2423-2427, 2004.6. EI 04388368246.17. 雷李,李祖枢,王牛. 基于仿人智能控制的足球机器人底层运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vol.36,no.7, p 978-980,2004. EI 0436834531118. 王牛,李祖枢,潘娅, Research on soccer-robot's shooting goal based on forecast,华中科技大学学报,vol.32,p143-145,2004.EI 0520910916219. 张小川,李祖枢,刘海涛,李勇,机器人足球决策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32) p146-149 EI0520910916320. 李祖枢,但远宏,温永玲,张华. 小车三级摆摆起倒立的仿人智能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第32卷增刊,p 38-41 2004. EI 05209109129.21. 陈 众,颜 伟,李祖枢,王官洁,徐国禹,基于仿人智能控制的NPID控制器,控制与决策, 第18卷 6期, 2003. EI 0414810299922. 张小川,李祖枢等,基于行为的足球机器人动作规划,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vol.35,no.9, p. 1071-1073, 2003. EI 0406800916923. Li, Zushu,Wang, GuiPing, Schema Theory and Human Simulated Intelligent Control(),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SignalProcessing, RISSP 2003, changsha, china, 2003.10.8 ISTP收录24. Xie, Jian,Li, Zushu.Dynamic Model and Motion Control Analysis of Three-linkGymnastic Robot on Horizontal Bar, 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Robotics,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RISSP 2003,changsha, china, 2003.10.8 ISTP收录25. 李祖枢。力矩受限单摆的摆起倒立控制---仿人智能控制在非线形系统中的应用,<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6卷第2期,1999.4. 被他引12次(06年3月前)。26. 一种新型的仿人智能控制器(SHIC),自动化学报,1990年 第6期、中国科学技术文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卷,1998年,被他引50次(06年3月前)27. Li, Zushu; Chen, Qingchun; Li, Xuemei; Inooka, Hikaru, Human SimulatingIntelligent Controlle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winging-Up of Cart-Pendulum,Proceedings of97’ RO-MAN, 6ts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ert and human communication,Sendai, Japan, p. 218-223, 1997. EI 98034097420,ISTP收录28. 涂亚庆,李祖枢,一种新型的仿人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自动化学报,1994年 第5期,616-621,被他引33次(06年3月前)。29. 李祖枢,高桥隆行,柳基镐,猪冈光,トルクに制限がある场合の振り子の制御(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コントロ—ラを用いた振り上げ制御),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C篇,(12),p.167-172, 1992.30. Li, Zushu; Tu,Yaqing; Zhou,Qijian; Gao,Fuqiang; Inooka, Hikarn; Obinata, Gora.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rs Based on Methods for Emulating HumanIntelligence. Proc. Of IMEKO TC7 Int’1 Symp. On AIMaC’91,Artificial IntelligentBas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Kyoto, JAPAN, 327-332,1991.31. 李祖枢,智能控制理论研究,信息与控制,1991年 第5期,被他引52次(06年3月前)32. Zhou Qijian, Li Zushu, Li Yonghua.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olution ofMulti-Variable Systems Using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Approach. AMST’87 IntSymp, Plymouth, UK, 1987,45-5133. Li, Zushu; Wang, Tingkai; Chen, Nongji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or Control ofLinear Systems, Advances in Modelling & Simulation Vol.12,No.4 ,1988 p15-22 EI 8902022942834. Chen, Nong-Ji; Li, Zu-Shu Novel intelligent controller based on characteristicidentification on-line ,Advances in Modelling & Simulation ,vol.14,no.1.1988,p 53-63 EI 8909030736535. Li Zushu, Zhou Qijian, Xu Ming,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Memory And Intelligent Controller,Identification’88IFAC Symposium ,Beijing, p.1686-1690, 1988.36. 周其鉴,李祖枢,陈民铀,智能控制及其展望,信息与控制,1987年16(2)38-45,被他引73次(06年3月前)37. 李祖枢,周其鉴,任伟,动态系统“类等效”模型测辨及多可调参数的Pade模型降阶,自动化学报,1985(1)38. 李祖枢,一种新的具有可调参数的模型降价新方法,自动化学报,1982年5(1)39. 周其鉴,李祖枢,数学模型的简化及其在工程系统中的应用,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 (4)被他引58次(06年3月前).
[1] 陈峰, 郑建岚. 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抗剪试验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2005, 33(4):509-512[2] 陈峰, 郑建岚. 新老混凝土粘结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前景. 福州大学学报,2005, 33(增刊):162-165[3] 陈峰,郑建岚. 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直剪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07,28(1):59-63(EI收录)[4] 陈峰,郑建岚,俞柏良. 新老混凝土粘结的约束收缩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25(4):219-222[5] 郑建岚,陈峰. 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剪切强度的塑性极限分析. 工程力学,2008,25(8): 164-168(EI收录)[6] 陈峰,郑建岚. 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黏结收缩有限元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38(5):660-664(EI收录)[7] 陈峰,郑建岚. 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粘结收缩试验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2009,48(6):844-847[8] 陈峰,赵林. 管桩桩底注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福建建设科技,2009,108(5):8-9[9] 陈峰,郑建岚. 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关系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2010,38(2):266-271[10] 陈峰,郑建岚. 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 长安大学学报,2010,30(6):56-60[11] 陈峰. 在老混凝土约束下的修补混凝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9):97-100[12] 陈峰,郑建岚. 自密实混凝土自由收缩试验.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28(2):28-31
1.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Cheng Wenqing, Tan Yunmeng. An Improved Ring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Identity.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March 2005, 6 (2): 10~15(EI收录)2.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Cheng Wenqing, Tan Yunmeng. A new improved ID-based proxy ring signature scheme from bilinear pairing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ly 2005, 9 (4): 37~40(EI收录)3.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Cheng Wenqing, Tan Yunmeng. A New ID-Based Prox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May 2005, 10(3): 345~349(EI收录)4. Lang Weimin, Cheng Wenqing, Yang Zongkai, Tan Yunmeng. An Efficient Authentication Scheme based on One-Way Key Chain for Sensor Network.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 11(4): 22~26(EI收录)5. Lang Weimin, Tan Yunmeng, Yang Zongkai, Peng Bing. A New Efficient Prox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I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August 2004, 21~25(EI收录)6.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Cheng Wenqing, Tan Yunmeng. A New Efficient Micropayment Scheme against Overspending.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50~55(EI收录)8. Lang Wei-min, Zhong Jing-li, Li jian-jun, et al. Research on the Authentication Scheme of WiMAX.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WiCOM2008).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8,889~892(EI收录)9. Lang Wei-min, Wu Run-sheng, Wang Jian-qiu. A Simple Key Management Scheme based on WiMAX.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ISCSCT2008) .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8,3~7(EI收录)10.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Peng Bing, Tan Yunmeng. An Improved Identity-Based Ring Scheme. Asia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4, 3(9): 752~75511.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Wu Shizhong, Tan Yunmeng. An ID-based Blind Signature Scheme from Bilinear Pairings. Asia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4, 3(10): 814~81712. Yang Zongkai, Lang Weimin, Tan Yunmeng. Fair Micropayment System based on Hash Chain.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2005, 10 (3): 328~333(EI收录)13. Fu Xiong,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Tan Yunmeng. A New Efficient Mobile Micropayment Scheme.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November 2004, 9(6): 935~939(EI收录)14. Yang Zongkai, Lang Weimin, Tan Yunmeng. A New Fair Micropayment System Based on Hash Cha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Technology, e-Commerce, and e-Service.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125~127(EI收录)15. Cheng Wenqing,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Tan Yunmeng. An Identity-based Blind Signature Scheme. I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72~77(EI收录)16. Liu Gan, Lang Weimin, Ruan Youlin, et al. Qos-Guaranteed Call Admission Scheme for Broadband Multi-Services Mobile Wireless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54~59(EI收录)17. Liu Gan, Lang Weimin, Ruan Youlin, et al. Optimal Stochastic Control for Multi-Services Call Admission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IT'04).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575~580(EI收录)18. Liu Gan, Lang Weimin, Ruan Youlin, et al. Precise bandwidth allocation scheme in broadband wireless multimedia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2004 IEEE 60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2004-Fall).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1550~2252(EI收录)19. Liu Gan, Lang Weimin, Ruan Youlin, et al. Fair multi-services call admiss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using stochastic control. Proceedings of 2004 IEEE 60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2004-Fall).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3354~3358(EI收录)20. 郎为民, 杨宗凯, 吴世忠, 谭运猛. 一种具有可恢复性的离线电子支付方案.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4, 25 (12): 2286~2288(EI收录)21. 朱广堂, 郎为民, 谭运猛. 一种基于概率投票的新型高效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32 (5): 31~34(EI收录)22. 朱广堂, 郎为民, 谭运猛. 基于Merkle树的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2 (6): 27~32(EI收录)23. 谭运猛, 郎为民,付雄. 一种基于多PayWord链的新型高效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32(5): 29~31(EI收录)24. 郎为民, 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可提升消费者匿名性的离线电子支付方案. 计算机工程, 2004, 30 (1): 30~3225. 郎为民, 杨宗凯, 吴世忠等. 一种基于ECC的可恢复性离线电子支付方案. 计算机科学,2004, 31 (10): 74~7626. 郎为民, 程文青, 杨宗凯, 谭运猛.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 计算机科学,32 (5): 92~9727. 郎为民, 程文青, 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方案。计算机科学,32 (4): 147~15428. 陈晴, 郎为民, 王建秋, 杨宗凯. ASON体系结构研究. 光通信研究, 2006, 12(3): 6~829. 杨少春, 郎为民, 谭珂科. 基于密钥预分配的传感器网络加密方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5, 6(4): 11~1430. 郎为民, 高俊伟, 杨宗凯. 一种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认证方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6, 7(1): 14~1731. 郎为民, 雷承达, 彭芳. 射频识别(RFID)安全解决方案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4(15): 14~2032. 程文青, 郎为民,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基于票据的新型微支付方案. 计算机科学, 2004, 31 (11): 135~13733. 郎为民, 程文青, 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基于PayWord的公平微支付系统. 计算机科学,2004, 31 (12): 86~8834. 郎为民. 基于身份和双线性对的代理盲签名方案. 军事通信技术, 2006, 27 (2): 16~1835.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软交换的业务功能分析. 军事通信技术, 2005, 11 (4): 20~2636.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杨宗凯. ASON标准化进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2 (10): 12~1737. 郎为民, 杨少春, 靳焰, 杨宗凯. TISPAN IMS标准化进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5, 9(11): 32~3838.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北电网络基于IMS的NGN解决方案.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5, 29(11): 9~1339. 郎为民, 杨宗凯, 付雄, 谭运猛, 熊志强. 基于GSM的移动微支付方案. 计算机科学, 32 (2): 105~10740.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软交换业务体系研究. 数据通信, 2005, 21 (9): 26~3241.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3GPP IMS研究. 信息通信, 2005, 7 (6): 11~1442. 郎为民, 高俊伟, 谢海涛, 杨宗凯. WCDMA标准化进展.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 22(1): 11~1443.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CDMA2000标准化进展.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 21(12): 25~3044. 郎为民, 高俊伟, 谢海涛, 杨宗凯. TD-SCDMA标准化进展.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 22(3): 29~3345. 郎为民, 靳焰. 浅谈构建军队安全信息网络保障体系的对策. 军事通信学术, 2004, 16 (2): 86~8746. 郎为民, 雷承达, 彭芳. EPON技术原理.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6, 10(4): 72~7847. 李旭, 郎为民, 彭芳, 杨宗凯. TISPAN组织的IP多媒体子系统研究. 广东通信技术, 2005, 9(11): 30~3648. 杨少春, 郎为民. 基于身份和双线性对的代理环签名方案.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4(12): 79~8149.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ASON组网技术研究.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6, 21(3): 12~1750.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RFID标准体系结构研究. 物流技术, 2006, 18(6): 37~4151. 郎为民, 杨宗凯, 谭运猛. 基于双线性对的环签名方案. 计算机应用, 2005, 12 (7): 4~852.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杨宗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 电信快报, 2006, 16(8): 21~2653. 郎为民, 靳焰, 付雄. 传感器网络及其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通信战士, 2004, 21 (11): 36~3754. 朱广堂, 郎为民, 谭运猛. 基于Merkle树的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2 (6): 27~32(EI收录)55. 杨宗凯, 付雄, 郎为民,程文青,谭运猛, 熊志强. 安全电子支付系统研究. 计算机科学, 32 (1): 108~11056. 谭运猛, 郎为民,付雄. 一种基于多PayWord链的新型高效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32(5): 29~31(EI收录)57. 谭运猛, 汤浩, 郎为民, 付雄. 一种基于双线性对的高效环签名方案.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4(12): 5~758. 孙海成, 郎为民. “非接触战争”对我军通信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军事通信学术, 2003, 15 (1): 8~959. 郎为民, 吕小红, 王建秋. 一种改进的代理环签名方案.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3(15): 10~1260. 彭冰, 郎为民, 杨宗凯. 移动微支付系统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3(1): 52~5461. 郎为民, 李旭, 王建秋. WCDMA组网技术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3(3): 69~7162. 郎为民, 王军, 王建秋. MSTP体系结构研究. 山西电子技术, 2006, 8(1): 3~563. 郎为民, 高俊伟, 杨宗凯. 一种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认证方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6, 7(1): 14~1764. 郎为民, 王逢东, 靳焰, 杨宗凯. 3GPP组织的IP多媒体子系统研究. 世界电信, 2005, 18(12): 47~5165. 郎为民, 靳焰, 周明, 杨宗凯.GPON体系结构研究.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6, 4(1): 42~4566. 陈欣, 郎为民, 王建秋. 射频识别技术安全问题. 电子技术, 2006, 31(4): 37~4067. 郎为民, 王建秋. MSTP的功能模型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2(22): 14~1768. 郎为民, 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基于密钥预分配的传感器网络加密方案.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2006, 3(1): 40~4269. 郎为民, 王逢东, 靳焰, 杨宗凯. WCDMA系列标准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5, 9(12): 11~1970.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杨宗凯. CDMA2000系列标准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6, 30(1): 15~2171.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GPON技术研究. 电子与电脑, 2005, 10(12): 129~13472.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电子产品代码(EPC)标准化进展. 信息通信, 2006, 7(3): 8~1373. 郎为民. ISO/IEC的RFID标准化进展.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6, 28(3): 24~2774. 郎为民. CDMA2000组网能力研究. 移动通信, 2006, 30(2): 52~5875.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软交换互通能力的研究. 数据通信, 2006, 10(2) 22~2576. 李旭, 郎为民, 王逢东, 靳焰. TD-SCDMA系列标准研究. 电子科技, 2006, 17(5): 63~6877.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EPCglobal组织的RFID标准化进展. 数据通信, 2006, 10(3) : 22~2578. 李建军, 刘建中, 郎为民.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6, 14(6): 41~4579.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RFID标准化体系研究. 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6, 16(8): 6~1080.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UID中心RFID标准化进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6, 10(6): 41~4681. 郎为民, 姚建永, 杨宗凯. RFID标准体系结构研究. 物流技术, 2006, 18(6): 37~4182.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6, 14(6): 136~13783. 郎为民, 杨宗凯. 软交换体系结构分析. 信息通信增刊, 2006, 8(增): 440~44384. 郎为民, 杨宗凯. 爱立信基于IMS的NGN解决方案. 信息通信增刊, 2006, 8(增): 340~34285. 郎为民, 谭珂科, 靳焰. Ad Hoc网络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通信战士, 21(8): 37~3886.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ASON标准化进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19(8): 37~4487.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ASON系列标准研究. 世界电信, 2006, 19(6): 50~5688. 郎为民, 刘德敏, 李建军. RFID安全机制研究. 电子元器件, 2006, 21(5):32~3789. 郎为民, 刘德敏, 李建军. 泛在ID(UID)中心的RFID标准化进展.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 28(1): 18~2190.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电子产品代码网络研究.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6, 12(6): 23~2791. 郎为民, 李建军, 胡东华. UMTS业务体系研究. 数据通信, 2007, 23(2): 18~2192. 郎为民, 王金泉. 射频识别技术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应用. 电子与电脑, 2007, 12(5): 43~4693. 郎为民, 王金泉. HSDPA中的高速传输技术. 现代通信, 2007, 18(4): 52~5694. 郎为民, 李建军, 宋壮志. 全IP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数据通信, 2007, 23(3): 41~4395. 郎为民, 姚建勇, 王建秋. 表面组装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电子元器件, 2007, 22(3):51~5596. 郎为民, 姚建勇, 王建秋. RFID技术安全性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7, 14(9): 61~6597. 郎为民, 王建秋, 嵇英华. 移动IP安全性研究.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7, 6(5): 5~998. 郎为民, 李建军, 胡东华. 下一代网络标准化进展.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7, 24(6): 10~1499. 郎为民, 王金泉. HSDPA技术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7, 11(5): 41~46100. 郎为民, 王金泉. RFID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 2007, 33(5): 37~40101. 郎为民, 王金泉. WCDMA系列标准研究. 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 2007, 7(5): 124~129102. 郎为民, 李建军, 宋壮志. UMTS体系结构研究. 数据通信, 2007, 23(4): 21~25103.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杨宗凯. 全IP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7, 30(1): 10~14104. 郎为民, 王金泉. HSDPA信道编码研究. 数据通信, 2007, 23(5): 27~31105. Lang Weimin, Wang Jianqiu. Research on the Securit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第四届通信学会学会106. 郎为民, 李建军, 宋壮志. ETS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 28(5): 23~26107.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麦德龙的未来超市项目简介. 湖南农机, 2008(9): 10~11108. 郎为民. UMTS业务生成环境(SCE)研究. 电子技术, 2008(3): 43~47109. 郎为民, 张昆, 宋壮志.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7(6): 25~29110. 郎为民, 王金泉. MWIF核心体系结构研究. 数据通信, 2008(2): 51~56111. 郎为民, 吴帆, 胡东华. UMTS性能增强技术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1): 22~24112. 郎为民, 陈波, 杨宗凯. 下一代网络话音编码标准研究. 信息通信, 2008(1): 3~7113. 郎为民, 焦巧, 王逢东. UMTS无线接口协议体系. 电信网技术, 2008(1): 25~27114. 郎为民, 焦巧, 刘建中. WiMAX标准化进展. 数据通信, 2008(3): 61~65115. 郎为民, 焦巧, 马同兵. IP多媒体子系统(IMS)部署方案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3): 10~16116. 郎为民, 焦巧, 祁向宇, 张颀. WiMAX标准体系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8(5): 42~47117. 郎为民, 焦巧, 祁向宇, 张颀. WiMAX认证方案研究. 信息网络安全, 2008(9): 16~22118. 郎为民, 焦巧, 王逢东. UMTS无线接口协议体系. 电信网技术, 2008(1): 33~37119. 郎为民, 靳焰. IEEE 802.16g: 2007和IEEE 802.16k: 2007标准研究.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8(11): 54~60120. 郎为民, 靳焰.PKMv2协议研究. 数据通信, 2008(4): 68~74121. 郎为民, 靳焰, 祁向宇. IEEE 802.16g-2007标准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8(9): 32~37122. 郎为民, 李建军. 通指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浅析. 通指装备技术保障资源节约理论与实践会议论文集, 2008(9): 391~394123. 郎为民, 李建军, 吴帆. 移动环境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数据通信, 2008(6): 15~20124. 郎为民, 孙月光, 祁向宇, 宋姗姗. WiMAX密钥管理方案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10):23~27125.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PKMv1协议研究. 信息网络安全, 2008(10): 4~10126. 郎为民, 汪霖, 熊华, 宋壮志. IP多媒体子系统框架结构研究.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8(5): 1~6127. 郎为民, 王逢东, 谭运猛. WiMAX密钥管理方案浅析.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 2008(3): 25~29128. 郎为民, 王金泉. RFID标准化组织介绍. 数字通信世界, 2008(8): 37~40129. 郎为民, 王金泉.射频识别技术大有可为. 数字通信世界, 2008(2): 19~23130. 郎为民, 武建华, 祁向宇, 刘军. WiMAX应用研究. 数据通信, 2008(3): 11~15131. 郎为民, 武建华, 祁向宇. WiMAX与3G、WLAN的融合趋势. 通信世界, 2008(26): 78~82132. 郎为民, 武建华, 祁向宇. UMTS承载业务体系结构研究. 数据通信, 2008(5): 66~71133. 郎为民, 武建华, 祁向宇. 无线宽带(WiBro)技术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6): 89~92134. 郎为民, 武建华. WiMAX接入控制方案研究. 数据通信, 2008(5): 77~81135. 郎为民, 武建华. WiMAX加密方案研究. 信息通信, 2008(5): 45~50136. 郎为民, 李建军, 高泳洪. 宽带无线多媒体发展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7(12): 12~16137.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WiMAX系统部署研究. 现代电信科技, 2008(12): 41~46138. 胡东华,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射频识别技术在动物识别领域的应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5): 54~57139. 郎为民. WiMAX技术概述. 中国新通信, 2009(1): 44~47140. 郎为民. WiMAX密钥管理方案浅析.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 2008(6): 33~37141.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韩国WiBro技术分析. 现代电子技术, 2008(3): 14~18142. 郎为民, 叶志清. 小型无线设备的Web业务技术研究. 电子技术, 2008(4): 39~44143. 郎为民, 胡喜飞. 指纹识别技术研究. 商情, 2008(9): 22~24144. 郎为民, 周展. WiMAX技术演进与应用领域研究.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分会场论文集, 2008(12) : 114~118145.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3G组网技术研究. 现代电信科技, 2008(2): 21~24146. 郎为民, 胡喜飞. WCDMA蜂窝覆盖范围规划研究. 现代电信科技, 2008(2): 33~37147. 郎为民. WiMAX物理层简介. 中国新通信, 2009(2): 48~52148. 郎为民. WiMAX MAC层简介. 中国新通信, 2009(3): 55~60149. 郎为民. WiMAX网络架构简介. 中国新通信, 2008(4): 41~44150. 郎为民. WiMAX组网问题研究. 中国新通信, 2008(5): 66~72151. 郎为民. WiMAX应用问题研究. 中国新通信, 2008(6): 70~73152. 郎为民. WiMAX网络规划研究. 电信快报, 2008(12): 33~37153. 郎为民.一种基于软交换的NGN解决方案. 电信快报, 2009(4): 11~14154. 郎为民. 反台独应急作战通指装备准备问题研究. 提高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能力”论文集, 2008(12): 14~18155. 郎为民. 应急作战通指装备保障力量组织运用研究. 提高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能力”论文集, 2008(12): 18~21156. 郎为民. 军校立体化教材建设初探. 教材建设理论与实践论文集, 2008(12): 54~21157. 王金泉, 郎为民. 射频识别技术在商品储运领域的应用.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4): 12~15158. 郎为民, 王金泉.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 中国新通信, 2007(8): 44~49159. 郎为民. 射频识别技术在信息管理领域的探讨. 商品储存与养护, 2007(6): 38~42160. 郎为民, 胡东华, 朱元诚, 张昆. ETC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商品储存与养护, 2007(5): 9~13161. 郎为民, 李建军, 吴帆. UMTS音频编码标准研究. 数据通信, 2007(5): 20~24162. 郎为民, 李建军, 吴帆. 射频识别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商品储存与养护, 2007(4): 33~37163. 郎为民, 李建军, 吴帆. 无线局域网(WLAN)安全问题研究. 电子技术, 2007(7): 18~23164. 姚建永, 郎为民. 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7(9): 36~41165. 郎为民, 马同兵, 蔡理金. 美军联合全资可视化系统研究. 通信指挥学院学报, 2006(12): 12~14166.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WiMAX网络规划研究. 数据通信, 2006(5): 20~25167. 郎为民, 马同兵, 蔡理金. WiMAX应用与发展. 数字通信世界, 2009(1): 46~49168.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WiMAX关键技术研究. 数据通信, 2006(3): 55~60169. 郎为民, 王金泉, 邹乾友. WCDMA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军事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7(7): 42~47170. 郎为民, 王金泉, 万承贵. 音频编码标准研究. 军事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7(7): 280~285171. 郎为民, 杨宗凯, 吴世忠, 谭运猛. 一种具有可恢复性的离线电子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第八届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10): 95~100172. 郎为民, 杨宗凯, 吴世忠, 谭运猛. 一种基于单向散列链的传感器高效认证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第九届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12): 95~100173. 郎为民, 杨宗凯. 下一代话音编码标准研究. 信息通信, 2009(1): 18~23174. 郎为民, 杨宗凯. 一种基于ECC的可恢复离线电子支付系统. 计算机科学, 2004, 31 (10): 74~76175. 郎为民, 杨宗凯. 北电网络公司的NGN解决方案. 邮电设计技术, 2005, 31 (11): 9~13176. 郎为民, 杨宗凯. MSTP组网技术研究.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06, 21(8): 18~23177. 郎为民, 杨宗凯. ASON组网能力研究. 量子电子学报, 2007(3): 92~95178. 郎为民, 杨宗凯. 软交换体系结构研究. 数字通信世界, 2007(2): 14~17179. 郎为民, 杨宗凯. 4G关键技术研究. 信息通信, 2007(3): 8~10180. 郎为民, 杨宗凯. UMTS性能增强方案介绍. 数字通信世界, 2008, 16(4): 10~13181. 郎为民. IP多媒体子系统部署方案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 34 (3): 41~15182. 郎为民. WiMAX最新标准研究.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08, 12(4): 6~10183. 郎为民. 麦德龙的未来商店项目简介. 湖南农机, 2008, 23(9): 52~56184. 郎为民. UMTS环境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数字通信世界, 2008, 16(12): 87~90185. 郎为民. IPTV的市场及优劣势分析. 邮电设计技术, 2008, 35 (1): 12~15186. 郎为民. IP多媒体子系统移动性管理研究. 数据通信, 2009, 16(1): 42~45187. 郎为民. 下一代网络的演进策略和路线. 现代电信科技, 2009(3): 21~25188. 郎为民. WiMAX网络频谱规划研究. 电信快报, 2009(2): 18~22189. 郎为民. WiMAX最新标准介绍. 信息通信, 2009, 12(1): 41~44190. 郎为民. 基于对称加密体制和散列链的新型公正微支付系统. 信息网络安全, 2009, 16(3): 14~18191. 郎为民. LTE系统IMS用户安全性研究. 数据通信, 2009, 16(2): 51~54192. 郎为民. PKMv1算法介绍.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2008, 8(5): 32~34193. 郎为民. 未来商店的构成. 数字通信世界, 2009 (4): 43~45
写过毕业论文的应该都熟悉参考文献的管理多么折磨人,文献管理工具导出的格式跟学校要求的格式差距很大,每次手动修改之后,一刷新全程的努力白费。肯定有不少小伙伴都是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我当时参考文献都是自己一个一个手动打上去,说多了都是泪。 本着造福下一届的初心,在论文提交盲审之后,整理了一下学校参考文献的样式模板,希望对于之后的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能够有所帮助。每一届的参考文献格式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基于我给大家整理的进行微调,应该也是能够省下不少的时间。 以下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所以在下述的样式模板中,仅仅只是针对下面5中情况,做了特殊地处理。如果你有特殊的需求,可以参考下文中的对样式进行自定义。 由于在读研期间用的是 Zotero 管理的文献,所以仅仅只整理了 Zotero 的样式模板。这个样式是在 China National Standard GB/T 7714-2005 (numeric, 中文) 基础之上进行修改,结合了@牛耕田发布的 china-national-standard-gb-t-7714-2015-numeric-BiLan.csl 中 et al 和 等 混用的技巧 编辑 -> 首选项 -> 引用 -> 样式管理 + -> 选择本文的样式 -> OK 首先将光标定位到需要添加引用的位置,点击word中 Zotero 页面的 Add/Edit Citation ,然后选择 china-national-standard-gb-t-7714-2005-numeric-中文-hust-hsc.csl 样式,点击确认,之后搜索需要添加参考论文的名字。如果在当前位置需要引用多篇文献,可以重复在输入框中输入不同的标题。 由于 Zotero 在导入文献的时候,很多信息是不全的,导致在导出参考文献的时候,格式很乱,所以在导出格式之前,需要对每个论文的信息进行补全。其中对于每一项,设置了必填项,这些内容必须在填写正确。下面是我比较常用的两个网站,用来检索论文的信息。 对于所有的参考文献,如果是英文参考文献,记得在 Zotero 中信息这一栏的 语言 设置为 en ,是为了区分 et al 和 等 首先将光标定位到需要添加引用的位置,点击word中 Zotero 页面中的 Add/Edit Bibliography 。 如果上述样式不满足你的需要,可以按照加载上面的样式,在这基础之上进行修改。 自定义样式的网址为:
在正式开始之前需要电脑安装软件:office软件,endnote X7。
2021年华科的博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期刊模板 :
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 文章名. 期刊名(全称),年,卷号(期号):起页~止页或论文编号。
模板:E. S. Lein, M. J.Hawrylycz, N. Ao,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aper-based microfluidicdevice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 87(1): 4119~4141
因此根据参考文献要求,自己调整了一个endnote模板。模板链接见文章末尾。
Journal articles:Author. Title . Journal, Year|, Volume|(Issue)|: Pages,
模板使用方法:将模板拷贝到endnote的styles文件夹下,然后在文献格式选择框中寻找。
1,模板调整顺序
以上为调整endnote中模板的顺序,
2,更新endnote中文献名称库
工具>定义条目列表>journals>导入>bioscience和medical(此处只针对生物学和医学相关的期刊,其他专业自行研究)>然后确定。
如果更新的文献全称和简称依然不符合格式要求,那就在其中找到该文献,然后修改文献:编辑>修改期刊名称>确定
修改到还差最后一个格式:修改页码的波浪号~
这个我目前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只能手动修改页码之间的波浪号。修改方法如下:
方法一,文章完成后才有word中替换功能进行更改。
方法二,endnote中修改:
a,先找到插入的文献,然后选中。
b,双击进入文献编辑页面
c,将图中红框圈出需要修改的pages中直线”—“修改为波浪线”~“。
d,然后点击红框中左或右的箭头,修改论文中所有插入的文献中的pages中的波浪线。最后关闭文献编辑页面
3,回到word中,找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博士毕业论文”并点击,然后update citations即可。
endnote模板链接:
提取码:izpx
这是第一次写,还请见谅。
简单说:问题,方法,结果。具体嘛比如:1 撰写科技研究论文之要领国立中正大学资讯工程研究所教授 张真诚逢甲大学资讯工程研究所 张镇驿撰写一篇论文就是把我们的想法藉由文字的表达而传递给读者。以行销观点来看, 这论文就如同产品,它的卖点在于论文中欲传达的知识,而在产品卖出前,我们应以如何让产品卖点在形成后有其独特性且为人接受为重要思考,所以论文的内容必须丰富、论点必须扎实、写法必须简单。撰写一篇论文大略应包含下列内容:1.题目2.摘要3.导论4.回顾5.主体6.理论分析7.实验8.讨论9.结论10.参考文献11.附录图表关键词作者上述第一部份到第十一部份为论文的主体架构,而图表、关键词与作者则是一些必须注意的细节,针对以上各个部分,我们分述如下:一、题目:一篇论文的题目旨在告诉读者这篇论文在谈论些什么事,并间或为其主要研究成果提出暗示,因此题目就是你论文的招牌。好的招牌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最起码会让读者有兴趣来阅读你的论文,所以题目的订定非常重要,即使有好的内容而没有好的题目,也会使得整篇论文的价值大打折扣。而题目的订定必须贴切、兼具新鲜感和创意且能切实反映论文内容,题目长短及字词精准度的掌握,要有减一字则太少,多一字则太多的拿捏,要使读者在看到题目时,就能深受吸引并对内容有所期待。切忌题目太长,因为这会大大的减低了你论文的吸引力。因此订定一个好的题目便是吸引读者来阅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步。二、摘要:摘要等于是整篇论文的缩影,读者可能是阅读完摘要才知道这篇论文适不适合他,因此摘要的撰写必须提纲契领,内容必须清楚而且不能太过冗长。读者在读完摘要之后若能对于整篇论文有一个清晰概括的轮廓,此摘要便是一段成功的摘要。三、导论:有人说读一篇论文只要读完摘要、导论与结论就可以清楚知道这篇论文在做什么,因为这三个部分负有清楚建构整篇论文脉络,且对文章的前因后果作有条理交代的责任。顾名思义,导论就是要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核心,所以导论的内容必须说明做这篇论文的动机,同时点出所要探讨的问题为何,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这个部分可以提到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何?甚至这些相关研究的优缺点为何?还有我们的研究成果与他们的研究成果差别在哪里?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方法比他们的方法好在那里?切记一篇论文只有一个问题,也就是一篇论文只解决一个问题,一篇论文绝对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或更多的问题。四、回顾:这个部分最主要就是回顾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同时提出比较对象。在导论中我们已提到关于相同问题的相关研究有哪些,在这一节我们则可以将别人的方法作简短的介绍,让读者有更多的了解,以便稍后与我们的方法做比较。这个部分我们不需要把别人的内容整个移植,只要撷取重点特别介绍即可。例如:我们可以将算法重写,或者可直接以例子来说明别人的方法,通常以例子来说明别人的方法比较容易让读者了解。五、主体:主体的部分就是将自己所提出的方法呈现出来,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在这个部分大多是只提出一个方法,切忌提出好几个互相厮杀的方法。例如提完方法一又提出一个比方法一更好的方法二,之后又提出比方法二更好的方法三…,最后才提出最好的方法五,如此一来造成文章太过冗长,二来呈现出方法一到方法四毫无存在理由的矛盾,而因其所占篇幅,致使读者在看完一大半文章才找到整篇文章真正的重点,无异是另一文章重点未能适得其所的遗憾;除非,所提出的各种方法皆有其存在的条件,比如:在条件一的情形下可能方法一比较好,方法二则在条件二成立之下有较好的效率…,当条件五成立时方法五会有较好的效率等等,在这种不是某个方法绝对比某个方法好的情形下,才适合在一篇论文里同时提出一个以上的方法。而这些在各种情形下都有其存在理由的方法,虽也可用许多篇论文把它们分别消化掉,而不一定得在一篇论文内把它们完全提出,但得注意的是,如此化整为零的作法,虽然在论文数量上增加了,然而每一篇论文的质可能只变成原来的五分之一,其价值也相对降低了,就投稿策略而言,实非上策。因此,如果想投到等级高的期刊杂志,最好还是一次把它们提出来,让整篇论文的质增加,如此一来便有机会让等级较高的期刊杂志接受。六、理论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节,可以说是整篇论文的梁柱,就好像盖房子一样,梁柱越坚固房子就越稳固。论文内容的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完全看这一节的表现。在前面一节我们对所提出的方法侃侃而谈,这一节我们就必须以理论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我们必须利用相关的理论来做分析比较,除了以理论基础来证明我们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外,我们还可以藉此与其它的方法做比较,同时证明我们的方法优于其它方法,例如:我们可以以相同的理论帮别人的方法推导出一些效能的计算方式,然后再加以做比较,或者也可以直接由复杂度分析来做比较。七、实验:在这一节,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实验数据来证明前一章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优越性,也可在理论分析不够强而有力的情形下,佐以实验数据来加以证明。然而实验数据必须客观,如果能多与一些有名的实验数据比较则效果更好,而且实验数据不能太少,否则便失去其客观性。事实上,实验数据对一些研究数学的人而言并不是非常客观的,因为我们通常只能做几个例子的实验数据,然后再由这些数据来做比较与推论。对于一个方法而言,数理证明可以强而有力地说服读者这个方法对于每一个情况都成立,相形之下实验数据跟数学证明显然弱了许多。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如果能多列举一些实验数据是比较好的。总之,实验数据越多,则别人越能够接受我们所提出的方法。应切记的是,实验数据越多当然越好,但千万不能够伪造数据。一旦伪造数据便犯了严重的江湖大忌。八、讨论:针对前两节(理论分析与实验)我们可以做一些讨论,讨论一些我们所观察现象或者提出我们的心得与看法,也可加入一些批判的意见,如果内容不是很多则这个部分可以并入前两节,以「分析与讨论」及「实验与讨论」并行的方式进行,而如果内容很多的话则可独立出来自成一节。讨论内容必须客观,不可有所偏颇或者故意隐瞒事实,更不可夸大其词,也就是有几分证据就讲几分话。比如说:你的方法执行效率比其它方法好,但可能你事先已经先做过某些前置处理(preprocessing)的工作,而这些前置处理可能带来的其它影响为何,亦须交代清楚,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客观的分析,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分析很不客观,因此对于所提出的方法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九、结论: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收尾,收尾要收的漂亮就要简洁有力,太过冗长一样失去它的意义,因此结论与摘要是非常相似的两个部分。通常结论的部分必须把论文的内容做个总结。此外,特别必须强调论文所做的贡献,以凸显论文的价值,最后可以点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提出未来可以做的研究方向供读者参考。十、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形成必定是由许多文献的知识累积而成,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可以容易找到我们所参考到的文献,因此所列出的参考文献一定是论文中提及的,论文中没有提到的绝对不能出现在此部份,否则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列出上百篇或上千篇的参考文献以增加篇幅,如此一来文献和本文的关联处就会很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绪,因此这是绝对要注意的事项;而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完整,以便读者能很容易的找到他想参考的文献。参考文献的写法有许多种,通常只要选择某一种常见的规格来模仿便可,如IEEE的格式;此外,在列举参考文献的时候必须注意几件事,首先,每一篇被列举的文献必须位置正确,举例来说,当文中告诉读者[8]是RSA加密法,但参考文献中[8]却是DES加密法,这是不对的。此外,当你参考到一个方法,而这个方法在许多文献中都出现过的时候,选择最有名的那一篇当作你所要列举的参考文献,如此才能拉高这篇论文的价值,而参考文献中尽量不要列举到本地的会议论文 (Local Conference Paper)或非英文书写的文章,一般而言这类型的论文国际化的程度较低,不仅将会造成读者未来根据文献所列去查资料的困难,而且无形中整篇论文的水平也会被拉低。十一、附录:这部分通常是一些在论文中提到的定理证明,或者是一些在论文中所使用到的图表,而定理证明或图表亦可直接置于文中适当之处,因此可以不用在附录中出现,通常是定理证明过程太长,或者图表太大,我们才将其移至附录中。因此定理证明或图表要直接置放在文中或放在附录中,作者可以自由选择。此外针对图表、关键词与作者等细节问题我们在以下做说明:图表:如上面所说的,图表可直接置放论文当中,或者也可以放在附录中,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图表的描述必须前后一致,也就是说当你以 Fig. 1 来描述你的图一时,你不能够在描述图二的时候变成 Figure 2,这两种写法在文章当中会被认为是前后不一致,因此图表的描述必须自始至终,完全一致,要用缩写的就从头到尾都缩写,如:Fig. 1,Fig. 2,… Fig.10,或者从头到尾都不缩写,如:Figure 1,Figure 2,…,Figure 10。此外,描述图表的文句不能有句点,因为它不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如下所示: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在描述一个图或一个表的时候,对于描述图或表的句子放置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而且都是有固定格式的,当你描述一个图的句子,如 Fig. 1 Public Key Cryptosystem,这段文字一定要放在图的下方,而描述一个表的句子则一定要放在表的上方,如下所示:关键词关键词通常是指这篇论文主要牵涉到哪些知识,通常都是放在摘要与导论之间,而所列出的关键词不要太多,最好不要超过五或六个字词。作者一篇论文的作者可能不只一位,有时候会有二位、三位或更多,在作者名字的排列上通常以对论文的贡献度来排列,最有贡献的排在第一位,第二有贡献的排在第二位,并依此类推,而通常是以想出idea的人放在第一位,因此名字的排列顺序也是有一定的规则,不能够乱排。写论文常犯的错误与必须注意的事项:写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文句通顺,文句不通顺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是会倒胃口的,此外切忌文法错误,而且拼字要正确,没有必要以太复杂的句子来描述,句子简单就好,所谓 "Simple is Good " 就是写论文的一种艺术,以许多大师的巨作而言,他们的文章里面绝对不会有很困难的句子,大都是以很简单的句子来描述,也因此英文写作水准并不一定要多高才能写英文论文,只要能够好好运用过去学过的英文单字与句型,简捷的叙述,绝对可以达意;此外,每一个句子结尾都应该有句点,而且公式的结束也应该有句点,这一点是写作时常犯的错误必须注意。论文中所用到的符号必须大小一致,举例而言:如果以大写的E来代表效率,则文章中描述相同效率的符号必须全部用大写的E,不可有些地方写成小写的e,因为小写的e便代表不同的意义了,所以符号的大小写必须一致。此外上下标必须清楚,而且符号尽可能要有意义,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比如说:Efficiency就是效率的意思,因此可以用E来代表效率,比用A来代表效率要好记得多了。此外,一些 n-letter word 也是描述符号的好方法,其中以3-letterword 的使用最为普遍,举例而言:WWW就代表了World Wide Web的意思,CRT就代表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的意思,诸如此类符号,读者一看就可猜出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了。还有一点必须注意,文章中出现的每一个符号都要事先定义,不能突然冒出一个未经定义的符号。一篇文章只解决一个问题,而且所提出的解决方法要简单,内容要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方法的每一个步骤必须交代清楚,不可一笔带过,此外最好能够引经据典以增加这篇论文的价值,对于所提出的方法要善用例子来做解说,同时评比要客观,尽量从多方的看法来做论述,要看整个面而不要只针对某一点就妄下断语。写论文最忌抄袭,抄袭的后果将会是非常的严重,别人文章里的句子一句都不能抄,但你可以把它用自己的话改写,如果一定要把别人的句子原封不动的搬进来,则必须要把别人的文章列入参考文献,同时标明这一段话的来源或出处。即使是自己以前的文章,在已经被某家期刊杂志接受后,同样不能抄袭,因为在被接受后版权已经属于那家期刊杂志了。如果抄袭同样也是犯了江湖大忌,因此无论参考什么文章都切忌抄袭。心得:多写:写好论文,方法无它,就是要多写,多写才能熟练写作技巧,并且才能累积许多写论文的经验,等经验丰富了之后,写的文句自然顺畅,所要表达的内容将更能达意。打铁趁热:写论文一定要打铁趁热,因为你的写法有可能随着时间而改变,因此如果写一篇论文的时间过长有可能造成内容无法一气呵成。在两个不同的时候用字遣词是会有差异的,所以要尽可能短时间内赶紧把它写完,不要把时间拖得太久。抓住一个固定的学习对象:写论文就如同艺术创作一样,刚开始写文章时可以抓住一个固定的学习对象,学习他写文章的风格,有了模仿的对象后就知道该如何下手,如此一来进步才会快,久而久之,熟能生巧,逐渐地就能衍化出自己的写作风格了。专注完美,近乎苛求:最后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以〝专注完美,近乎苛求〞的准则要求自己,如此一来撰写论文无往不利。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人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格式,特作如下规定。一、基本要求1.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2.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3.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正文应不少于2万字,博士学位论文正文要求5-8万字。学位论文内容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文字简练、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数据真实可靠。4.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有关文献,硕士学位申请人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博士学位申请人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二。综述部分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5.量和单位及其符号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应执行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同的量必须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得一符多义,含义相同的量则必须用同一符号表示。学位论文应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专业术语应统一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或本学科权威专著和期刊通用的专业术语,且前后应一致;标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数字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6.图要精选,切忌与文字或表内容重复,图中文字、数据和符号应准确无误且与文字叙述一致,图应有图号和图名,图名应简洁明确且与图中内容相符。表应有表序和表名,表名应简洁并与内容相符。图、表和公式应分别顺序编号。二、题名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既要准确地描述内容,又要尽可能地精练,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三、序或前言(必要时)序或前言一般是作者对学位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选题的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说明。序或前言并非必需。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和致谢中陈述。四、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是学位论文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论文的窗口,并频繁用于国内外资料交流、情报检索、二次文献编辑等。其性质和要求如下:1.摘要即摘录论文要点,是论文要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一篇完整的陈述性短文,具有很强的自含性和独立性,能独立使用和被引用。2.应含有学位论文全文的主要信息,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新见解与成果,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创造性成果。3.内容范围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1)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以及所涉及的主题范围。(2)方法:所用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手段、装备、程序等。(3)结果:实验的、研究的、调查的、观察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得到的效果、性能等。(4)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建议,预测等。(5)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4.摘要的详简度视论文的内容、性质而定,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一般为500-600汉字,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一般为800-1000汉字。5.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计算机程序,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6.关键词应有3至8个,另起一行置于摘要下方。涉及的内容、领域从大到小排列,便于文献编目与查询。7.应有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语摘要用词应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的词汇;摘要中主语(作用)常常省略,因而一般使用被动语态;应使用正确的时态,并要注意主、谓语的一致,必要的冠词不能省略。五、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六、正文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研究对象、理论模型、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各章节标题应大致对称,内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关系,各部分篇幅长短不宜悬殊太大,章节标题也不宜太长。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七、结论经过对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归纳出若干有机联系的论点,并对本研究成果的意义、推广应用的现实性或可能性和进一步发展的探讨加以论述。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八、致谢对在完成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导师、校内外专家、实验技术人员、同学等表示感谢。九、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引用了文献内容的,应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1.参考文献标注法,在正文中引用文献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参考文献目录按正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重复引用的文献,按第一次出现的顺序编号。2.文科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法,可按国际惯例,英文文献用作者姓氏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例如(Farrell,1997);中文文献用作者姓名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例如(张华,2000)。当文献作者有两个时,标注方式如(Sommerset and Lovekin,2000)或(张华,李平,2000)。当文献作者多于两个时,标注方式如(Sommerset et al,2000)或(李平等,2000)。如果同一作者有一个以上同一年份的文献被引用,那么在文献标注和参考文献目录中要增加一个标识符,如(1985a),(1985b)。如果论文中已经提到了作者姓名,则只需在作者姓名后面用发表年份加圆括号标注,例如“F.Modigliani(1960)指出……”。参考文献目录按姓氏或姓氏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汉字姓名以姓氏汉语拼音字母为序,英语姓名以姓氏字母为序。3.可列于参考文献表的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会议论文集、专利和学位论文等。其著录格式分别如下(注意标点符号):(1) 图书: [顺序编号] 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英文加“ et al”)).书名.版本(第×版).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止页(2) 期刊:[顺序编号] 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英文加“ et al”)).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号,卷号(期号):起页~止页(3) 会议论文集:[顺序编号] 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英文加“ et al”)).文章名称.见(英文用“in”):论文集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止页(4) 专利:[顺序编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年. 起页~止页(5) 学位论文:[顺序编号] 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年份.4.当论文中有些术语、公式、背景或数据来源需要解释或说明,以及援引他人的原话、数据等资料而必须指明资料来源时,可用脚注。脚注要按顺序编号。脚注按每一页单独编号。脚注的标识可以用数字1,2等,也可以用符号①,②等。脚注的资料来源表示方法同参考文献。十、附录(必要时)包括详细的公式推导、实验数据、计算程序、援引他人的原始资料、数据及其设备条件等。学位申请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置于附录1,格式同第九条要求,并逐篇注明署名单位是否为华中科技大学。十一、编排格式要求1. 学位论文封面内容与格式由研究生院统一规定。封面上“分类号”和“密级”一般不填,保密的论文按照校保密办认定的密级填写;学校代码为10487;“指导教师”栏可填正、副导师。2. 论文外形尺寸以A4本为准。装订顺序为:封面、英文扉页、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序或前言(必要时)、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次页、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封三、封四。3. 学位论文文字排版的字号、行距、字距的大小,以版面清晰、容易辨识和阅读为原则,一般可参照下面要求进行排版:章和节的题名用黑体,字号分别用3号和4号;文章段落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不小于三分之二字高度;正文中标题一律左顶格。正文编排式样见附件1。4. 目次页编排式样见附件2。十二、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附件1:正文编排式样附件2:目次页编排式样二OO五年八月一日
情况不一样,格式要求也不同给你个资料,你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