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但现实告诉我们,子女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很多成功的父母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要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与沟通。拥有和谐的家庭和良好的沟通,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的要方式。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地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如果家长们还总是把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停留在“我们当年”、“我们小时候”的话,那么与孩子之间势必要产生隔膜和代沟。要知道,“时代不同了,方法不一样”,不能依然沿用老的办法、旧的思维去对待生活在现今世界里的孩子。因此,沟通与交流的特有功效就在家庭教育中显示出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实质上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活动过程,其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如何难管教、不听话,甚至与家长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们也常常采取回避、甚至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由此可见,沟通不畅不仅仅是造成了亲子间缺乏了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时它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二、造成沟通不畅的原因分析人与人之间都需要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那么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幼小心灵的成长变化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而良好的沟通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设起一道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桥梁。它将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了解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不但对孩子的心身发育非常有利,同时也使父母能够成为与他们分享快乐、共同成长的朋友和知心人。可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和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庭陷于沟通和交流的困境中呢?首先,家庭教育理念中缺乏对沟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中,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很多家长所忽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身体好、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因而忽视了亲子间沟通与交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育失败的家庭在查找原因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发现父母与孩子间因不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是导致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交流少、沟通少,还大大影响并制约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并使家庭教育陷入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把很大的精力和金钱都花在学习上。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惯性,使孩子与家长之间非常缺少时间进行沟通,因而就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心。孩子想些什么,有什么困惑,需要什么帮助,家长们都很茫然。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从心灵深处产生的代沟和隔膜也越来越深。其次,沟通方法不正确造成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沟通障碍是由于家长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造成的。很多家长都没能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把握沟通的方式、方法。有的家长喜欢用命令式的语言,不容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沟通变成了发号施令;也有的家长喜欢说教式的沟通,总喜欢摆些大道理、讲些大理论,而这种枯燥乏味的说教,孩子们早就听的不耐烦了,这种沟通方法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丝毫起不到作用;还有的家长根本不顾及孩子接受能力的大小,完全只从家长的角度发表观点,从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再与家长进行交流;还有的父母总是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衡量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因此造成许多误解和偏差,从而导致亲子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第三,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不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措辞,这让孩子总感觉到自己处于弱势,家长处于
浅谈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交流沟通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技巧 家长 幼儿教师 交流沟通 家园共育一、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状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每天至少与幼儿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幼儿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如何对待这些分歧呢?一)、正视分歧(一)对幼儿评价的分歧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这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朵花,碧玉无瑕;而幼儿教师看他们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不出众。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对幼儿某些优点的忽视,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却是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二)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一般比较笼统而客观,他们期望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具体的、带有明显的定向性质,有时难免有主观臆想的成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的分歧。(三)对幼儿关怀照顾上的分歧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指向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这种关怀照顾是非常细致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数十名幼儿,他们要关心照顾的不是一个孩子,也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这就难免顾此失彼。(四)对幼儿成长不顺利时归因的分歧在幼儿成长顺利时,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融洽,然而一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教育工作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时,双方就可能会互相指责,产生分歧。家长埋怨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好,幼儿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工作,彼此都有怨气。这种怨气以各种形态有声或无声地表现出来,造成心理上的隔阂。(五)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的分歧这种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工作中。一方对孩子管理严格,严中有爱,另一方则放纵、溺爱;一方侧重能力发展、智力,另一方则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一方注重性、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则害怕孩子累着、碰着,单纯而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一方注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另一方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二)、分歧的原因(一)与孩子的关系不同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教师出于责任感去关心爱护幼儿,这种关系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有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是暂时的,一旦幼儿升班、升学,这种师生关系在实际上就已结束,留下的是师生情谊,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则是终生的。子女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种长久的、利害相关的密切关系,使得父母不得不加倍地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时到了“过火”的地步。(二)观察孩子的时空条件不同家长多是在家庭中观察孩子。在家庭中成员少,孩子处于被照顾的地位。教师主要是在幼儿园里观察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许多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幼儿既处于教师的照顾之下,又处于同龄孩子的相互作用之中。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很多家里遇不到的矛盾。在幼儿园里,这些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要受限制的,因而他们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父母看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而幼儿园教师看孩子还不错的情况。 (三)教育素养不同幼儿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同,因而观察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就会存在差异,对幼儿的评价也会出现分歧,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更会产生极大的差别。(四)缺乏及时的和沟通当前幼儿园普遍重视家长工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家长工作趋于一般化,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就使教师与家长对有关孩子教育的一些不同看法不能及时交换意见。如果能够及时、交换意见,这种分歧就会逐渐消除,使看法和教育趋于一致,或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尤其是缺少开诚布公的交谈,就会使分歧加深,心理隔阂越来越大。三)、分歧的解决(一)易位而思,互相体谅人世间需要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融洽与信任。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二)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家庭知识。教师是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折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三)全面公正地评价孩子从幼儿教师来说,要克服偏见,防止出现对班级中发展较好并善于表现的幼儿评价过高,对较为内向、发展较为迟缓或不守纪律的幼儿评价过低的倾向。为了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孩子,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幼儿发展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从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地评价幼儿。克服只从认知方面,甚至于只从知识掌握方面去评价孩子的片面做法。(四)深切合理地热爱孩子幼儿教师加深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教师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与家长心理沟通的根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教师每天面对数十名幼儿,他们都有优点和缺点,只不过有的优点多一点,缺点少一些,有的优点少一些,缺点多一些;有的优点显露,缺点隐蔽,有的缺点显露,优点隐蔽。仔细地观察和每一个幼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园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才能搞好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五)加强,坦诚相见幼儿教师要经常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与家长面对面地直接沟通交流,互相通报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的情况,充分交换意见,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幼儿教师在家访时,态度一定要诚恳友好,要充分为幼儿的优点,与人为善地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积极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沟通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育儿水平普通提高,教师也要放下架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合理化建议。这样做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使家长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利用,产生成功感和自尊感,有利于形成家园共育、教育合力,使幼儿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二、家园共育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不再唯马是瞻,他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中双方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反馈教学。有的家长育儿观念会与教师冲突,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因而导致双方合作不愉快。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相互沟通交流、注重方式,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一)有利于家园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此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教师仅仅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家长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二)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作为幼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事实上,幼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得多,家长肯定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总会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幼儿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关系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强调家园共育的现在,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长开放日等等。但是因为教育幼儿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着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沟通。只要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的发展。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一)、和新入园家长的沟通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挑选的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此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接纳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交流、反思、学习,积累进行家长工作的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通过多年的带班经验,对此总结如下:1、首先,教师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教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的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热情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第一,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时时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第二,教师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第三,教师要学会观察,主动的给予家长一些帮助和关怀。现在小朋友的父母很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接送,教师可以用帮忙孩子穿外套和整理衣裤、叮嘱孩子听爷爷奶奶的话、把通知写成小纸条让他们带回去等方式,向长辈们传递自己的关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热情、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2、教师要本着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比如我们班佳佳的妈妈,非常细心,一有问题就会打给老师,至少要说上半个小时。一天,她又打来问:“昨天中午,我们家佳佳吃饭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她好像不愿意吃,自己拨掉了。”“哈哈,我就是说嘛,我回家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老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打扰老师问问。”听到这里,我心想:原来是考我们呀!信好自己对她够关注。在这个案例中,能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接着,教师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判断问题,减少对家长的误解。例如,我们班新插班的乐乐,参加节目排练,我请她们一人带一辆纸风车来做道具用。第二天,她没有带来,在排练的过程中,由于她反应慢,不会听音乐,我把她撤了。由于怕乐乐的妈妈误解是因为她没带风车才不让她排练,所以,我和乐乐的妈妈通把事情进行说明。在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乐乐为何没有带风车来的原因,原来是他回家对爸爸说:“老师叫风车,不,老师会打娃娃的。”爸爸不相信乐乐的话,就没有给她。其中,乐乐叫爸爸风车是真,她对爸爸说:“不,老师会打娃娃。”这是乐乐的谎话,那爸爸,不相信孩子也是对老师的信任,他不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会打孩子。但就在乐乐没带风车的那天碰巧就把乐乐给撤下来了,如果我没有及时和乐乐妈妈沟通,那么给家长的误解一定会是这样:因为乐乐没带风车来,老师虽然没打孩子,但却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惩罚了。可见,遇到疑惑时,光靠主观判断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问题,才能产生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家长其实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教师要学会主动的与他们进行交流,谈论的内容,不仅可以包括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还可以是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让大家通过谈话,分享轻松和快乐。3、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建构理解的平台,体验理解的幸福。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体会的不同。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决定的。理解不等同于体会,两个词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理解是个体对事件的逻辑表示赞同,也不排除有个人体验,但主要是承认事件的逻辑关系。从“理解”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初期,建立这种和谐、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台,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班的曦曦身体不好,吃饭又特别慢,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平时也由爷爷奶奶接送,几乎没有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在小班上学期,曦曦常常请假,小班下学期,我们三个老师好不容易交会他自己进餐,但一个暑假结束,他又不会吃饭了,爷爷奶奶随时借送药的机会来园看孩子,有时还在后窗悄悄听老师组织活动,有时借口说要带孩子去看病把他提前接走。就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和对老师的不放心,曦曦在班上动手能力特差,而且脾气也特大,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他的动手能力,首先得找他的爸爸妈妈交谈,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让他们在家里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和爷爷奶奶达成共识,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经过反复的沟通,曦曦的爸爸妈妈亲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随时主动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孩子身体好了,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生病时间也少了。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中途很少来幼儿园“探望”了;同时也把接送的任务尽可能的转让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接。教师在遇到这种两代教育观点不一致的类似问题时,要学会理解家长的焦虑,通过“换位思考”,来帮助家长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和心”与家长进行交谈,做好两代家长的中间磨合纽带。(二)、交谈沟通中三点比较有效措施。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我班呈呈小朋友交往能力特差,模仿性和攻击性特强,常常因为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还没有掌握友好与人交往的方法,常常伤到同伴,同时也伤到自己。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饿有故障,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我们决定跟他的家长沟通一下,这时的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随时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运用这一措施进行沟通,呈呈小朋友的妈妈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年下来来,呈呈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攻击性行为也明显有了减少。2、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幼儿自淫症是指孩子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伴有面红、眼神凝视等表现,这种现象多在入睡前或刚睡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女孩有时两叉上下移擦,所以又称为情感叉。吮吸指甲癖是指幼儿喜欢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责骂,吮吸得就越勤,这种孩子不喜欢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变形,同时患有各种病茵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导致孩子身体素质较差,面黄肌瘦。我教过的幼儿,以上两种现象的孩子都有,如艳艳和丽丽有自淫症,往那一坐脚手手不得闲,悦悦小朋友爱吮吸手指,两个大拇指手指被被吮吸得变了形。但这三个家庭都向老师隐瞒了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面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进行冷处理,一面侧面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其行为,另外积极、平静、委婉地与家长沟通、交谈,尽量减轻家长的压力和不自信。首先在家长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说话,使家长相信,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这时再轻描淡写地谈及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会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延伸,就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在三个孩子的问题上我就是这样去处理的,让家长明白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教育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最后艳艳的奶奶说:“老师,我不好意思说呀,在家我们都专门有一个人看着她,怕她有这样的行为,如果真能把她的这种习惯改掉,你说怎么配合我们都愿意呀。”通过一学期的家园教育。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在上课或玩时明显忘记了不良习惯。3、注重多角度的相互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编织摇篮的父母们都在为孩子们创造着优良的家庭环境,这些都可称之为个体资源,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长能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有的家长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等。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如果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家园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多角度的沟通。如我以前教过的宇宇小朋友从不敢独自在集体面前发言,但特别顽皮。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家长开放日时,我们邀请他妈妈来园为孩子们上课,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设计教学思路上我们共同参与、策划、准备。在活动中,宇宇小朋友第一次大胆地举手发言,整个活动他都很开心,很自信。活动过后,他妈妈说:“真没想到,幼儿园上一节课这么麻烦,老师们真辛苦,这种活动以后我还要参加,我儿子今天的进步很大。”很多家长看到她的成功都争着要来尝试:讲故事、猜谜语、玩游戏,家长开放日的气氛很活跃。家长有着不同的知识、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家长的特长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家长的参与,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热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知识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个别家长沟交谈的工作,会让老师受益非浅。
家长会、家访传统家校沟通方式优点:高效,通过召开家长会,做好家长的动员和指导工作,让家长真正了解这种方式对于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家长明白和接受了,在以后的具体实施中,家长就会配合和重视这项工作;缺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又耗费了教师或者家长的工作的时间,同时给学生也给教师自己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因此许多教师和家长因为教学任务重或者工作时间紧,所以都很少抽出更多时间进行这项交流活动。因而,由于传统家校交流方式的局限,使得很多学校家校沟通交流都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它的作用。现代化沟通方式的优缺点信息时代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有:开设语言留言方式系统、发送E-mail、开通校园网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班级网站等方式,它们能够克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中的很多局限性。:1、开设语音留言产生于“非典”期间的“家校通”等语音留言系统的使用,使信息传递具有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某一时期、某一阶段、某一天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以求教师和家长能及时携手激励学生更进一步。对于家长来说,通过“家校通”等语音留言系统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取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对孩子的点评信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情况,而且是保密性的,只有孩子家长本人可以听到;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取学校的公共通知信息;可以及时、私密地向教师反馈意见或进行其他交流,老师通过帐户和密码登陆本系统即可查收家长的反馈信息,再针对各种情况作相应处理。信息的及时性使教师和家长能及时抓住各种教育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行为无形中对学校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促使学校产生高效益的管理结果。2、发送E-mail,内容大多是向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家庭作业并向教师汇报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期望共同教育好孩子。学生家长通过教师发来的E-mail,掌握了学生在家的学习动态,了解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从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教书育人收到最佳的效果。3、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开通校园网,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主页,开设网上家长学校。让家长及时方便地了解学校教育的动态信息;在网上介绍家庭教育知识和优秀教子经验办公家长教子论文中选取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文章和文章中闪光的一句话“家长教子语录”供读者互相借鉴,从学生日记、周记、习作选出有关家庭生活题材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设置互动性的栏目如留言薄、BBS、学生信息查询等,家长或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向学校领导、班主任留言。在BBS中,设置合格家长、家庭环境建设、真诚建议、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4、建立班级网站在南京的一些中小学里,班主任老师还在网上专门制作了“班主任网页”,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联系。通过班级网站形式,可以把全班每个同学的特色,在校表现发布在网上。例如:网站的“学生作品”栏目中是班内同学写的文章,家长可以通过网页查阅自己子女的文章,了解子女的写作水平。再如在“公告栏”中可以查寻自己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通过“家长留言”来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及时做好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次,班内一姓刘的同学热衷于看打游戏,在上课时间也不例外,导致语数成绩大幅下降。其父母又在外地工作,一时难以取得联系,班主任老师便把孩子近期情况发布于班级网站上。在外工作的学生家长就是通过访问网站及时了解了其子女的情况,并对小孩进行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区别:一个是现实交流,一个是网络普通交流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和智力成长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家长的介入与参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如何建构新时期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成为社会和学校,教师与家长面临的一项重任。教师与家长之间如何交流与沟通,是决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关系成败的关键。 (一)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双方建立起沟通的意愿 培育正确的沟通理念是从“意识形态”领域解决沟通障碍的关键,总原则是:双方应充分认识沟通的必要性,真正重视沟通。但班主任应当在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发挥更多的主动性。 首先,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的方法。教师应该明确,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教师应当了解,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参与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沟通机会,并且都愿意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同时,沟通的参与者都被沟通活动所吸引,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 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沟通观,就应该遵循上述要求,作出良好的示范,创造有利于师生沟通的氛围,并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作为目标,灵活选择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引导沟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沟通的效能,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自己良好的动机和教育内容的正确。没有效果的沟通,即使动机良好,内容正确,也毫无意义。 其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固然重要,沟通不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技巧和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化形式。学校的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因此班主任应当在沟通活动和培育家长的沟通意识、消除沟通心理障碍方面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建立密切稳定的师生关系系统。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开学之初即着力于强化制度化沟通的理念。明确沟通是正常、必要的环节,不沟通是不正常的,家访不等于告状上门,找家长了解情况也不等于“请家长”,越是现代型的教育,就越要强化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铺垫在先,说明在前。有利于祛除顾虑,表明姿态,培育经常性沟通的观念或意识,也能为今后的实际沟通、合作创造条件。 (二)充分准备——实现良好沟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先约定,我们称之为正式沟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沟通。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对所谈话题充分考虑,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如果是后者,班主任就要善于“临阵磨枪”,将孩子在校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向家长反映,并提出希望沟通的目的与计划。 1.做好准备工作。要及早告知家长约谈的时间、地点与内容,征得家长的同意。在约谈前,教师要汇集、查阅这个孩子各方面发展情况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实际上,这项准备工作在孩子入校后就已开始。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材料盒,用于存放教师平时观察记录的材料及孩子的作品等,可供约谈前挑选、查看与使用。 2.营造宽松的气氛。有些家长对约谈会感到拘束、不自在,所以,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比如:先倒一杯开水,说一些孩子和班上有趣的事。在交谈时也要自然一些,显得亲切,像开始时可先问一句:“某某同学近来在家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家长好回答,从而能自然地进入交谈。 3.避免使用专用术语。采用日常使用的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家长听得懂。在介绍孩子发展情况时,不要说得过于笼统,而要具体一些。比如:不要光说某孩子的小肌肉发展水平低于正常标准,要补充实例或换一种说法,像该小孩还要继续学习串珠子,用手剪剪东西,我们在教他。 4.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不要发号施令似的老是说“必须”、“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教师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宜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 5.谈孩子缺点时要注意方式。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在谈孩子的缺点时,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如果与家长很熟悉,可以说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感到有压力。所以,教师特别要注意方式,不要用“迟钝”、“调皮”等字眼来形容孩子,以免家长听了不舒服。 6.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孩子。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孩子,也不要随意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说长道短。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产生疑问,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 7.交谈完了要肯定约谈收获。教师要指出谈话对家校双方都有益,强调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如进一步了解了孩子,有利于今后的教育工作。同时,对家长来参加约谈表示谢意,欢迎家长以后继续支持学校的工作,自己愿意竭诚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8.约谈完毕后,教师要做小结。小结的内容包括:谁提出约谈;谁参加了约谈;提出了哪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案和措施;约定了什么时间继续沟通;有关措施实施情况。 因此,班主任平时对每位孩子都应该心中有数,同时要熟练运用各种沟通策略与方法。 (三)构筑信任平台——班主任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 经验总结中,许多人往往把沟通策略本身,这种就事论事的研究存在着过多的局限性,高度信任为基础。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台阶,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 信任是班主任实现与学生家长实现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与家长谈话,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家长的为人、阅历、性格特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响着谈话效果。 构筑信任,首先要求教师导入责任、负责任的态度。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作充分的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真正沟通时,记笔记。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你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你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家长也会提升其责任心;另一个直接好处是,有助于达到效果。这样从情感上容易迅速沟通。 构筑信任,就要充分发挥“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教育植根于爱”,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爱”主要体现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学习心理障碍、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上。只有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若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迅速、有效地缩短家长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大大增强家长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构筑信任,归根结底是建立起知识经验、专业指导基础上的信任与权威,为了确保信任,不仅需要指出原因,还需要有务实的建设性意见。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显示出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如指掌,表述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给家长的建议还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没有把握的不说,记不准确的不说,要实事求是,不能故作高深。如果班主任的建议不科学、不合理,在家长心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 要通过对学生的真心实意的关怀,体现诚恳的态度。教师与家长谈话时,千万要避免只“告状”,除将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也要实事求是地谈。在谈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让家长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积极合作。 构筑信任,谈话的态度、语气务必热心真诚。诚恳意味着不推诿责任,敢说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不怕丢面子。对工作中处理不当的问题,有勇气向家长致以歉意。不欺,说真话,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对家长的需要,能力,则尽力而为;不能办,则坦言相告,争取他们的谅解。同时要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建议、引导家长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平等商讨,求得家长对自己工作的理解、认同。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 信任是沟通的重要前提,而沟通实践本身又是促进家长对班主任信任程度提升的手段或途径。所以,建构信任必须在反复多次的沟通行动中得以加强。 (四)坚持差异主义原则——多元化的方法策略选择 坚持差异主义,根源在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情境本身是多样化的。法无定则,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用兵之妙,存乎一心”。质言之,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 ——考虑家长的身份、文化程度方面的多样化。 ——考虑家长的个性多元化。对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而对于性格随和,通情达理的家长,要在友好交谈中用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不能因他们“好说话”而冷淡了他们。对于那些快人快语、胸无城府的家长,他们的性格外露,不喜隐瞒,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且心口一致。班主任与他们谈话时也要干脆利落,让家长看到你的直率,感到你可以信赖。对胆小怕事,说话弯弯绕的家长,则要集中精力听出他们表达的中心,对未听清的,则要通过提问让他们表达清楚;意思含混的,还要细心琢磨,领会其主旨。 ——考虑家长情绪的复杂多变性。家长的情绪心境是沟通工作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一个因素。谈话时,班主任处于谈话的主导地位,要察言观色根据家长的情绪运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对学校和老师有意见而处于气头上的家长,有强烈的排斥心理,这时班主任不能火上浇油,而应努力使他们克制情绪,恢复常态后再相机而动,对症下药。 ——考虑沟通情境的,顾虑家长的自尊心和面子。 ——考虑沟通重点问题之性质的分异。采取何种沟通方法与沟通形式,完全取决于沟通需要加以解决的重点问题之性质。沟通形式对于一般性质的问题,只需诉诸于常规沟通形式,当学生行为有严重的行为问题,并亟需家长配合矫治、干预时,才诉诸于高度正式的、个别的危机性沟通。 ——考虑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的差异性。 1.“棒打成才”观。在部分家长心目中,孩子不懂事,要他懂事就得打,不打不成才。有些孩子在家中经常挨打挨骂,结果养成胆小怕事、爱说谎话、欺小凌弱的坏毛病,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不利。 2.“自然发展”观。有些学生家长,由于工作忙或事务缠身,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持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该学的自然就学了,学不会就是天生脑瓜笨,“不是那块料”。然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毕竟有限,任其自然发展,往往使他们滑进哥儿们的“小群体”中,形成抽烟、喝酒、打架等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习惯,纠正起来很困难。 3.“满足需要”观。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富裕,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特别关心,以至关心过火。他们认为,为了孩子的学习,应不惜代价,孩子需要什么给什么。这种“要星星不给月亮”式的家教,时间长了就会陷入溺爱的泥潭,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在家中跟爸、妈撤娇,在学校跟同学比吃穿。这种学生往往比较自私、怕吃苦、耐挫能力差。 ——考虑沟通形式的多样化。 例如,用信函方式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信息虽然非常费事,但也有其独特的适用面,写信适用于两种情况: 一是学生家长个性固执或性情暴躁,与其交谈,难以形成共识,容易引起负作用,而用联系信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示方法,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并触发一些冷静思考,从而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 二是遇到不宜面谈的问题。如学生有偷摸、早恋等行为,向家长面对面挑明,一则家长脸上无光、很尴尬,再则容易导致家长的过激行为,如打孩子。而通过家长联系信,可以含蓄地指出学生在校内外的有关表现,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家长的警觉和重视。 (五)变学生家长消极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让家长在沟通中扮演主动积极的角色 如何调动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育,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认真思考并潜心研究的课题,要达到与家长成功沟通的目的,关键是变“旁观”为“参与”。 首先,在学期开学初热情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亲自考察、了解学校。 不少家长对学校教育实际情况知之不多,认识肤浅,从而产生一定的顾虑或形形色色的猜测。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组织家长到学校参观,给他们详细介绍学校的软硬件配备,使他们对学校情况有全面的感性认识。班主任也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家长发《学校时事通讯》,告诉家长有关学校教育情况及如何参与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建立“家长自愿观摩日”制度。一学期中有计划地组织数次邀请家长观摩的“半日开放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与学习,这一天在一次全校性的半日开放活动中,我们把家长邀请来,观看半日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家长角”,家长角一般设在教室或学校其他建筑物内的一个角落,角内可包含一些书刊、杂志及其他资料,供家长浏览或借阅。 综上所述,沟通是建立和谐、密切的家校合作关系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沟通手段,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创设沟通的桥梁,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才能双方互通情报、互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孩子的重任。 ——原创论文,已发表。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参加家庭教育希望交流的题目就是如何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如何让孩子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性。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策略是开展家长培训课堂的主要方向,家校互动的亲子教育,家校微时代的运用,家校联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形成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家校教育合力,为特殊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
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供同行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8%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教育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知识与孩子的教育存在着矛盾,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也能享有家庭教育的快乐,这是摆在特殊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工作。为此,我校开展了家校互动的形成性机制,让特殊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以帮助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健康发展。特殊孩子需要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学习必然成为了突破口,家长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2.家校互动——家长手语的培训
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学习文化知识必须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我校开展家长手语的培训工作,在我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分期进行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手语知识的普及工作,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
3.家校互动——家长盲文的培训
盲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与汉字完全没有联系,对于初学的盲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工具。家长通过盲文培训,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辅助孩子学习,使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我校举行家长盲文培训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推崇。
4.家校互动——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学校也十分显著。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特殊孩子,由于家庭经济较差、路途遥远等原因,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特教学校后,一学期只在开学和期末放假来到学校接送孩子,而这期间几乎没有和孩子接触。
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来特殊孩子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家长的忽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听课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等,有效地填补特殊孩子心理的缺失。
三、家校有效沟通协调,调动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电话交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假期在家的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互相尊重,掌握教育分寸。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摆正心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契机,多给孩子讲一些家长辛苦工作的例子,教育孩子尊重家长,并把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2.与生活老师和各科任教师经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孩子全天候(包括周末)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为全方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老师经常引导家长主动向生活老师和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动态,注意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邀请他们“会诊”, 召开家长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共商教育良方。
当孩子和他们发生矛盾时,我会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平时教育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懂礼貌,尊重老师的成果,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从而做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3.向心理老师“求医问药”,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针对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问题,老师会主动联系心理老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对策,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在这一转型期客观看待自身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帮助孩子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心态,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四、利用“微平台”,为家校互动开辟新途径
微博、微信、翼校通等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微平台”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俨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种新途径。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远不如普校,常遇到老师想联系家长却联系不到,或是想让家长到校讨论孩子问题遭各种推脱的情况,家校联系受阻。
这时,老师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学校通知、孩子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而家长也可就平时教育子女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微平台”向老师请教或求助,老师可根据孩子家长反馈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误会。
家长也可以通过“微平台”来发表自己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孩子在校教育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相辅相成。
五、家校合力互动教育必须做好家长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我校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心得,同时组织了相关的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开发了《家校教育读本——手语》《家校教育读本——盲文》《残疾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等家校教育培训教材,为特殊学校中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使之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家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成了让家长满意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总之,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如同车有两轮,缺一不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内,都应该不断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积极努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论文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100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101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102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103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104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105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106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107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108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109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10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111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112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114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115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1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117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118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119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1 、创建个性化语文教育2 、新课程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3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 、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5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6 、课堂的问题与处理7 、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8 、在新课程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9 、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10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11 、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13 、构建民主开放课堂14 、教师提问技巧探析1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16 、小学艺术教学与素质教育17 、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重新审视18 、小学生公德教育的几点体会19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小学语文教育(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研究1. 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内涵的几点解读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学对话思想4. 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看传统语文教育弊病5.(二)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性研究1.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2.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3.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4. 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问题探讨5. 行走在“大语文”教育之路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再思考6. 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7.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8. 让儿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训练9.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1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1. 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的可能:基于主体、文本分析2. 小学语文课外延伸阅读兴趣的培养3.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实践和思考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1. 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2. 小学作文教学要“小”学化3. 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十个辩证关系4. 从体验生活到描绘生活——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感受5. 从对小学生心理调查看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五)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研究1.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的现状与思考3. 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于小学语文考试操作与评价研究的思考4. 人文性 基础性 生活性 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5. 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效策略(六)小学语文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1. 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 对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误区的几点思考3. 小学语文教学牵手现代教育技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4. 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的不平衡成因分析5.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规范标题举例:1.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实践2.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4.浅论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5.谈小学自然教学中的学习迁移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7.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8.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9.谈后进生转化的措施与体会10.论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11.浅谈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12.对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13.试论制约自然教学的心理学因素14.谈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5.语文课堂教学美育探微16.对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探索与思考17.关于我国电化教育的几个问题18.微格教学应用环境的设计与实施19.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20.谈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职业道德素质学识素质能力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论文题目有很多的,建议你可以直接在数据库看相关的题目,找找灵感。
论文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100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101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102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103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104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105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106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107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108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109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10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111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112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114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115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1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117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118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119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1 、创建个性化语文教育2 、新课程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3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 、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5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6 、课堂的问题与处理7 、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8 、在新课程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9 、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10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11 、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13 、构建民主开放课堂14 、教师提问技巧探析1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16 、小学艺术教学与素质教育17 、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重新审视18 、小学生公德教育的几点体会19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小学语文教育(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研究1. 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内涵的几点解读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学对话思想4. 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看传统语文教育弊病5.(二)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性研究1.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2.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3.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4. 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问题探讨5. 行走在“大语文”教育之路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再思考6. 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7.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8. 让儿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训练9.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1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1. 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的可能:基于主体、文本分析2. 小学语文课外延伸阅读兴趣的培养3.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实践和思考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1. 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2. 小学作文教学要“小”学化3. 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十个辩证关系4. 从体验生活到描绘生活——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感受5. 从对小学生心理调查看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五)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研究1.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的现状与思考3. 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于小学语文考试操作与评价研究的思考4. 人文性 基础性 生活性 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5. 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效策略(六)小学语文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1. 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 对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误区的几点思考3. 小学语文教学牵手现代教育技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4. 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的不平衡成因分析5.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规范标题举例:1.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实践2.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4.浅论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5.谈小学自然教学中的学习迁移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7.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8.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9.谈后进生转化的措施与体会10.论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11.浅谈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12.对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13.试论制约自然教学的心理学因素14.谈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5.语文课堂教学美育探微16.对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探索与思考17.关于我国电化教育的几个问题18.微格教学应用环境的设计与实施19.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20.谈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职业道德素质学识素质能力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如何让你的作文标题亮丽起来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这说明写好作文标题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作文标题一般具有新颖、形象、简炼、含蓄、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而不好的作文标题一般有太直白、太平淡、太俗气、太罗嗦、太晦涩和文体特征不鲜明等特点。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的第一眼,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作分的得分。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个亮丽的作文标题呢? 一是运用比喻法。就是运用一些恰当而巧妙的比喻句式作作文标题。其特点是形象、生动、新颖等。 例如: 话题 作文标题 《思想》 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微笑》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沟通》 沟通——理解的桥梁 《诚信》 诚信——事业成功的基石 《拼搏》 拼搏——美好生活的跳板 二是运用引用法。就是运用一些诗句、名言、名句等来作作文标题。其特点是意味比较含蓄,内涵比较丰富,文化底蕴比较浓厚。 例如: 话题 作文标题 《理解》 落霞鹜与孤齐飞 《理解》》 道是无情却有情 《谦虚》 山外青山楼外楼 《良心》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勤奋》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三是运用化用法。就是把一些诗句、名言、名句等改一二个字使之变成自已的语言来作作文标题。其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灵动的色彩。 话题 作文标题 《中秋》 月若有情月长吟 《贤才》 近水楼台“贤”得月 《诚信》 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故乡》 无限风光在家乡 《细节》 挫折常积于忽微 四是运用对偶法。就是运用对偶式的句子,像古典小说的那种双行标题。其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古典意味,气势非凡引人,最能体现出作者的灵气与才气。 例如: 话题 作文标题 《信任》 宽容赢得信任, 理解造就成功 《纳谏》 兼听则明事事顺, 偏听则暗日日衰 《反省》 金无足赤需多炼, 人无完人常自省 《奉献》 众人拾柴火焰高, 你我奉献幸福长 《挫折》 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五是运用悬念法。就是有意在作文标题设置一些令人迷惑或很有悬念的问题。其特点是富有吸引力,能令人浮想连绵,增加文章的魅力。 例如: 话题 作文标题 《幻想》 外星人在哪里? 《个性》 怪言+怪形=? 《网络》 网络——人类的高级病毒? 《环境》 谁是我们的杀手? 《嫉妒》 嫉妒+?=成功 六是运用文体法。就是所写的作文标题很具有文体特征。如议订氦斥教俪寄筹犀船篓论文的一般格式是:谈×××,议×××;记叙文的一般格式是:记×××,难忘的×××,散文标题的一般特点就是比较有抒情的味道。 例如: 话题 作文标题 文体 《进与退》 论“进”与“退”的关系 议论文 《放弃》 谈放弃的原则 议论文 《亲情》 难忘的母爱 记叙文 《童年》 记快乐的童年 记叙文 《青春》 青春,放歌的季节 散文 《回忆》 往事,飘渺的梦幻 散文 《幸福》 平淡,飘香的幸福 散文 七是运用加工法。就是紧紧地抓住话题的中心词和主题思想,把话题稍微加工一下就成了比较好的作文标题。其特点是能比较快速、准确地扣住话题的中心意思,给评卷人一种主题鲜明、方向准确的感觉。 例如: 话题 作文标题 《勤俭》 勤俭是一种美德 《遗憾》 品味遗憾 《信念》 与信念同行 《宽容》 宽容,一种美好的风度 《利与义》 义当先利为后 总之,一个好的作文标题应该给人一种文体特征鲜明,主题思想明确,作者的立场和态度明朗等感觉,同时还应该具有形象、新颖、简洁、含蓄、扣题、意味无穷等特点,使读者读得顺口,品得有味,记得深刻,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交流沟通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技巧 家长 幼儿教师 交流沟通 家园共育一、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状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每天至少与幼儿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幼儿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如何对待这些分歧呢?一)、正视分歧(一)对幼儿评价的分歧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这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朵花,碧玉无瑕;而幼儿教师看他们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不出众。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对幼儿某些优点的忽视,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却是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二)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一般比较笼统而客观,他们期望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具体的、带有明显的定向性质,有时难免有主观臆想的成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的分歧。(三)对幼儿关怀照顾上的分歧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指向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这种关怀照顾是非常细致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数十名幼儿,他们要关心照顾的不是一个孩子,也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这就难免顾此失彼。(四)对幼儿成长不顺利时归因的分歧在幼儿成长顺利时,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融洽,然而一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教育工作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时,双方就可能会互相指责,产生分歧。家长埋怨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好,幼儿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工作,彼此都有怨气。这种怨气以各种形态有声或无声地表现出来,造成心理上的隔阂。(五)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的分歧这种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工作中。一方对孩子管理严格,严中有爱,另一方则放纵、溺爱;一方侧重能力发展、智力,另一方则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一方注重性、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则害怕孩子累着、碰着,单纯而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一方注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另一方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二)、分歧的原因(一)与孩子的关系不同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教师出于责任感去关心爱护幼儿,这种关系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有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是暂时的,一旦幼儿升班、升学,这种师生关系在实际上就已结束,留下的是师生情谊,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则是终生的。子女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种长久的、利害相关的密切关系,使得父母不得不加倍地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时到了“过火”的地步。(二)观察孩子的时空条件不同家长多是在家庭中观察孩子。在家庭中成员少,孩子处于被照顾的地位。教师主要是在幼儿园里观察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许多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幼儿既处于教师的照顾之下,又处于同龄孩子的相互作用之中。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很多家里遇不到的矛盾。在幼儿园里,这些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要受限制的,因而他们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父母看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而幼儿园教师看孩子还不错的情况。 (三)教育素养不同幼儿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同,因而观察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就会存在差异,对幼儿的评价也会出现分歧,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更会产生极大的差别。(四)缺乏及时的和沟通当前幼儿园普遍重视家长工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家长工作趋于一般化,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就使教师与家长对有关孩子教育的一些不同看法不能及时交换意见。如果能够及时、交换意见,这种分歧就会逐渐消除,使看法和教育趋于一致,或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尤其是缺少开诚布公的交谈,就会使分歧加深,心理隔阂越来越大。三)、分歧的解决(一)易位而思,互相体谅人世间需要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融洽与信任。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二)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家庭知识。教师是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折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三)全面公正地评价孩子从幼儿教师来说,要克服偏见,防止出现对班级中发展较好并善于表现的幼儿评价过高,对较为内向、发展较为迟缓或不守纪律的幼儿评价过低的倾向。为了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孩子,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幼儿发展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从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地评价幼儿。克服只从认知方面,甚至于只从知识掌握方面去评价孩子的片面做法。(四)深切合理地热爱孩子幼儿教师加深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教师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与家长心理沟通的根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教师每天面对数十名幼儿,他们都有优点和缺点,只不过有的优点多一点,缺点少一些,有的优点少一些,缺点多一些;有的优点显露,缺点隐蔽,有的缺点显露,优点隐蔽。仔细地观察和每一个幼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园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才能搞好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五)加强,坦诚相见幼儿教师要经常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与家长面对面地直接沟通交流,互相通报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的情况,充分交换意见,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幼儿教师在家访时,态度一定要诚恳友好,要充分为幼儿的优点,与人为善地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积极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沟通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育儿水平普通提高,教师也要放下架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合理化建议。这样做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使家长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利用,产生成功感和自尊感,有利于形成家园共育、教育合力,使幼儿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二、家园共育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不再唯马是瞻,他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中双方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反馈教学。有的家长育儿观念会与教师冲突,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因而导致双方合作不愉快。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相互沟通交流、注重方式,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一)有利于家园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此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教师仅仅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家长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二)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作为幼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事实上,幼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得多,家长肯定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总会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幼儿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关系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强调家园共育的现在,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长开放日等等。但是因为教育幼儿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着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沟通。只要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的发展。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一)、和新入园家长的沟通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挑选的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此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接纳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交流、反思、学习,积累进行家长工作的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通过多年的带班经验,对此总结如下:1、首先,教师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教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的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热情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第一,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时时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第二,教师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第三,教师要学会观察,主动的给予家长一些帮助和关怀。现在小朋友的父母很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接送,教师可以用帮忙孩子穿外套和整理衣裤、叮嘱孩子听爷爷奶奶的话、把通知写成小纸条让他们带回去等方式,向长辈们传递自己的关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热情、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2、教师要本着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比如我们班佳佳的妈妈,非常细心,一有问题就会打给老师,至少要说上半个小时。一天,她又打来问:“昨天中午,我们家佳佳吃饭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她好像不愿意吃,自己拨掉了。”“哈哈,我就是说嘛,我回家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老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打扰老师问问。”听到这里,我心想:原来是考我们呀!信好自己对她够关注。在这个案例中,能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接着,教师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判断问题,减少对家长的误解。例如,我们班新插班的乐乐,参加节目排练,我请她们一人带一辆纸风车来做道具用。第二天,她没有带来,在排练的过程中,由于她反应慢,不会听音乐,我把她撤了。由于怕乐乐的妈妈误解是因为她没带风车才不让她排练,所以,我和乐乐的妈妈通把事情进行说明。在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乐乐为何没有带风车来的原因,原来是他回家对爸爸说:“老师叫风车,不,老师会打娃娃的。”爸爸不相信乐乐的话,就没有给她。其中,乐乐叫爸爸风车是真,她对爸爸说:“不,老师会打娃娃。”这是乐乐的谎话,那爸爸,不相信孩子也是对老师的信任,他不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会打孩子。但就在乐乐没带风车的那天碰巧就把乐乐给撤下来了,如果我没有及时和乐乐妈妈沟通,那么给家长的误解一定会是这样:因为乐乐没带风车来,老师虽然没打孩子,但却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惩罚了。可见,遇到疑惑时,光靠主观判断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问题,才能产生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家长其实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教师要学会主动的与他们进行交流,谈论的内容,不仅可以包括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还可以是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让大家通过谈话,分享轻松和快乐。3、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建构理解的平台,体验理解的幸福。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体会的不同。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决定的。理解不等同于体会,两个词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理解是个体对事件的逻辑表示赞同,也不排除有个人体验,但主要是承认事件的逻辑关系。从“理解”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初期,建立这种和谐、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台,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班的曦曦身体不好,吃饭又特别慢,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平时也由爷爷奶奶接送,几乎没有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在小班上学期,曦曦常常请假,小班下学期,我们三个老师好不容易交会他自己进餐,但一个暑假结束,他又不会吃饭了,爷爷奶奶随时借送药的机会来园看孩子,有时还在后窗悄悄听老师组织活动,有时借口说要带孩子去看病把他提前接走。就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和对老师的不放心,曦曦在班上动手能力特差,而且脾气也特大,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他的动手能力,首先得找他的爸爸妈妈交谈,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让他们在家里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和爷爷奶奶达成共识,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经过反复的沟通,曦曦的爸爸妈妈亲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随时主动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孩子身体好了,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生病时间也少了。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中途很少来幼儿园“探望”了;同时也把接送的任务尽可能的转让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接。教师在遇到这种两代教育观点不一致的类似问题时,要学会理解家长的焦虑,通过“换位思考”,来帮助家长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和心”与家长进行交谈,做好两代家长的中间磨合纽带。(二)、交谈沟通中三点比较有效措施。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我班呈呈小朋友交往能力特差,模仿性和攻击性特强,常常因为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还没有掌握友好与人交往的方法,常常伤到同伴,同时也伤到自己。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饿有故障,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我们决定跟他的家长沟通一下,这时的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随时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运用这一措施进行沟通,呈呈小朋友的妈妈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年下来来,呈呈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攻击性行为也明显有了减少。2、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幼儿自淫症是指孩子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伴有面红、眼神凝视等表现,这种现象多在入睡前或刚睡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女孩有时两叉上下移擦,所以又称为情感叉。吮吸指甲癖是指幼儿喜欢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责骂,吮吸得就越勤,这种孩子不喜欢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变形,同时患有各种病茵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导致孩子身体素质较差,面黄肌瘦。我教过的幼儿,以上两种现象的孩子都有,如艳艳和丽丽有自淫症,往那一坐脚手手不得闲,悦悦小朋友爱吮吸手指,两个大拇指手指被被吮吸得变了形。但这三个家庭都向老师隐瞒了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面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进行冷处理,一面侧面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其行为,另外积极、平静、委婉地与家长沟通、交谈,尽量减轻家长的压力和不自信。首先在家长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说话,使家长相信,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这时再轻描淡写地谈及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会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延伸,就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在三个孩子的问题上我就是这样去处理的,让家长明白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教育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最后艳艳的奶奶说:“老师,我不好意思说呀,在家我们都专门有一个人看着她,怕她有这样的行为,如果真能把她的这种习惯改掉,你说怎么配合我们都愿意呀。”通过一学期的家园教育。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在上课或玩时明显忘记了不良习惯。3、注重多角度的相互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编织摇篮的父母们都在为孩子们创造着优良的家庭环境,这些都可称之为个体资源,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长能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有的家长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等。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如果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家园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多角度的沟通。如我以前教过的宇宇小朋友从不敢独自在集体面前发言,但特别顽皮。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家长开放日时,我们邀请他妈妈来园为孩子们上课,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设计教学思路上我们共同参与、策划、准备。在活动中,宇宇小朋友第一次大胆地举手发言,整个活动他都很开心,很自信。活动过后,他妈妈说:“真没想到,幼儿园上一节课这么麻烦,老师们真辛苦,这种活动以后我还要参加,我儿子今天的进步很大。”很多家长看到她的成功都争着要来尝试:讲故事、猜谜语、玩游戏,家长开放日的气氛很活跃。家长有着不同的知识、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家长的特长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家长的参与,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热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知识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个别家长沟交谈的工作,会让老师受益非浅。
一、如何与不同文化素养的家长沟通与交流 1、高学历层次家长 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他们培养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会存在差异,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会产生极大地差别。我们班的陶瓷、顾龙龙、杨茵、刘宇这些家长中有教授、博士后,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非常重视孩子全面的发展,重视孩子外智力因素的发展,主要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的能力等,轻知识的灌输。与他们的育儿沟通与交流,我们一般采取从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后,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像顾龙龙属于从别的幼儿园转入小三班的,正因为他有多动症,而且攻击行为特别强,不太受老师的喜欢,所以家长才选择了我园。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入园初我们与家长商讨制定了教育计划(1)家长为幼儿进行身体上的治疗。(2)针对他好强的心理多让他干他喜欢的事情。(3)教师、家长时刻关注,防止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4)适当的时机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暂时离开集体知道失去玩伴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每天沟通,既:教师向家长反映、汇报幼儿在的表现,家长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第二天将幼儿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并且做好评价分析。以一周为一阶段,分析幼儿出现的问题,形成一个动态渐进的模式,在教育上达到共识,实现同步教育。使该幼儿在短短的三个月成了班级了受欢迎的一员,教授爷爷也乐得找到了教育“刺头”孙子的好方法。 要做好此类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还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尊重自己的孩子、工作尽职尽责时,自然地产生信任感,并由衷地尊重教师,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地态度对待自己,理解和尊重自己时,就会消除心理上的距离,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孩子沟通情况并和教师相互配合教育孩子,教师与家长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为沟通与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