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训练必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一基本要求。但然在比赛时最重要还是一篇能感动人的美文。下面我整理了最适合朗诵比赛的美文,供你阅读参考。
更多热门的大学朗诵比赛最好的 文章 、适合朗 读的励志文 章,往下戳↓↓↓
♩♪♫♬大学朗诵比赛最好的文章▍▎朗 诵:做内心强大的女人
♪♫♬朗诵比赛散 文适合女生▍▎女生朗诵:只愿你比我过的好
♪♫♬适合朗读的励 志文 章▍▎励 志朗 诵: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适合朗诵的优美 散文 ▍▎优美散 文朗 诵:爱拼才会赢
那天,庞若夫妇送来一盆兰花,在月下静静地绽放。月亮清幽,兰花也很雅致,也很富有诗意,将那洁白的馨香点点渲染开来,淡淡地洒满了我家的每个角落。在花盆旁,还留了张祝词 贺卡 :让我们的友谊,如淡淡的花香!接着是一串浓浓的省略号。想到女诗人席慕容的话:“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持久。”我便十分喜欢朋友的礼物和祝福。于是,平淡的日子便多了一份情趣。
闲暇里,就着花儿,香茗一杯,书卷一次,有滋有味地静心潜读。读书品茗中,木香茶香伴着淡淡的兰香,好不心仪神往,闲云野鹤般悠悠自得。偶然间,抬头望花一眼,就有一种温馨,一种快乐,一缕剪不断的思念在心头。为有喜欢笑开怀,世界依然有一份爱在。于是,宁静的小屋便多了一份景致。
每天下班之后走近小屋,在兰花亭亭玉立缕缕馨香中,在兰花营造出的一份宁静儒雅中,心中的烦恼被释了,心头的沉重被卸了。留下一份清纯,一份遐思,一份淡淡的欢愉在荡漾……不禁怅然感怀:“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花香怡人,沁人心脾。
由花及人,想到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工作时间不断取代情感时间,加之激烈的竞争,似乎挤掉了人们许多温馨情致、浪漫诗意和美好细腻的人间情怀。在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之中,其实,是有一些孤寂的心灵,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在经历了一番人生的风雨搏击后,人们才发现,其实人与人之间,仍然渴望着一缕温暖的阳光,一份淡淡的关怀;仍需要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理解,一点诚挚,一点温情……哪怕是一个电话,一张贺卡,一句祝福,一缕淡淡的花香,都足以使人心头暖意融融,使不尽人意的生活变得清新悦目,而这一切又不是其他东西所能替代的。其实,人们的要求也不高呀!
真的,嫣然回首人生路,曾有多少朋友真诚地以淡淡的花香、淡淡的关心给我,使我心中永远存着感激。任岁月流逝,而这淡淡的芳菲,却总也挥之不去。
没有任何的借口,从现在起,我就开始想你。
在五月的黄昏里,我总是想象自己走在想你的路上,想象着一个人的远行,默默无闻。
我相信我肯定能嗅到一朵花的芳香,甚至我在想,这种芳香一定能吻醒我那潮湿的记忆和沉睡已久的词语我在忧郁地行走中,艰难地苏醒过来。
我能感受到花丛中的微笑,我以十二分的虔诚去感受一朵花在心上疏疏落落的声音,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到这种声音,也绝非在任何时刻都能听见这种声音的。
我发觉自己的存活仅仅只是彻底的燃烧,为一个人在我灵魂废墟上的燃烧。我选择临窗而坐,还是先前的那个姿势,仿佛从未动过。我在鸽子一次次的歌唱中找回停留的理由,这样的日子真值得感激,隐居檐下,我真的可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那份沉静。
当倾诉的欲望开始洒在这张洁白的纸上,我可以徒步于一个人的腹地,流放我的孤单和贫穷,流放尘世明亮的灯盏和永远的怀念。
我想感觉到的,那个夏天我都感觉到了日子像清淡的风一样吹了过去,好在谁也没有料到我在思念一个人,我把耳朵探进黑夜,聆听那片草地花开的声音,在夏天,在静夜中,我看到我的幸福,“我是爱她的”,我认真地告诉我自己。
我本是这样一个人,喜欢一个人,却一直不敢说,我的这种自恋的情结,让我在感到富有的同时也是一种惩罚,或者确切地说,当我真真切切思念一个人的时候,我开始一个人上路,我的行走注定着我的孤独,这样的行走,对于我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未知数,我在寻求一种真实生活的时候,其实一直生活在一种虚幻里我看到爱情鲜艳的心脏和尖锐的渴求。
写到深夜的时候,我忍不住流下我的眼泪,在那遥远的彼岸有没有承接我的她,而她又将如何?
在我抵达之后才抵达,在我离去之后才离去,或者永生地将我带进只有我一个人存活的世界里,或者天堂,让我永恒地上升,让我独舞。
一路走来,一路记忆,直至忘记……
缘分飘飘到
高原的天空,辽阔清朗,是我莫名的爱恋,望不尽柔情填满的湛蓝。我的痛苦,在美丽中消逝,难以停留,也不想回旋,就在那一天,意外回到,情梦惘然的起点。
雪山的路,那样漫长,一直伸向,缥缈《天涯》,无限蔓延,不可登攀。我的失落,就在那一天,疲惫得忘记止歇,不愿解放,紧随乐神的神秘脚步,如磬敲响,因之获得了宽释,自由于一个人的空间,只有自我感知,如歌阳光,无心爱抚,还有,那如磬祝筒,伴奏出无尽温情。
心的元素,如光安祥,迸射,灵感音波,难测芸芸众生,暗暗超越那情爱叹惋、魂动心摇的劝慰,反射出羡艳的血霞,铺满天空。然后,我可以安恬休憩,梦游明天。偎在无第二人感知的神天怀抱,温想大地的眷顾,诉不完迷离情梦,唱不尽绻绻心曲,因而不用唱,只需要,凝思静想。
于是,我的眼泪,情不自禁,掉下来。
——缘分飘飘,到《天涯》。
我的情,丰蕴于每一个繁衍的细胞, 编织 出不求缘分的美丽晕圈,如天神威力的光罩,顶礼膜拜,偷觑那不为我辐射的尽善尽美,深藏灵魂的纷想,精炼出人界魅力无伦的万幻精神,在怯情卑微中,顾影自怜。光芒中,有毫无悔意、毫无羞耻的真纯忧伤。于是,眼泪纷纷,超越精神,情难自禁,轻轻掉下来。
从此,世界一遍寂寥,只有歌唱,余音绕梁。
——缘分飘飘,到《天涯》。
我的一生,从这里开始,就这样寂寥空荡,不再有任何奢望,只想痴痴沉寂地凝想,让一切等待,轻荡热血,尽化目光,投向莫测高远的迷茫。从此野蛮消耗,璀璨生命的激情,融化我的精神,无望无边的伟大一生,谱写出无名无影、整装待发的,情沥乐章,歌唱精神,歌唱创造,歌唱高原,歌唱家乡。
从此,拥有素未谋面的心唱缘分,并不止心灵的净化,只因有卑微的热泪,从来不吝人前轻洒;自作多情,毫无亵渎。其余,全部是精诚向善,海枯石烂,精神不败。
——我已经幸福,勿需企求。殷殷追随的,是今生幸福的热泪;淡淡期待的,是来世重演的轮回。
无数的心痛,无数的失落,让我珍惜眼泪,扼制热血,留待 大雪 冰冻的日子,不能融化冰山,却能融化我热泪充盈的心田,不再冰冻,毫不凄寒,笼罩我颤抖的心,如流萤闪耀,如霞云渲染,魂梦飘飘,到《天涯》。我的心,永远欢乐,永远有春天。
——我的一生,都是错。
当钟磬敲响,我凝神端坐,心心向往,聆听神秘的节奏,安恬地,闭上双眼,无为无求,感到了,心的宁静。
我,情愿接受摧心谩骂,也不愿自悔,包括丰富到苦难的选择,和我的,整个一生。如果,什么都没有永远,我情愿,永远孤寂,永远堕落,无情无觉,随缘沉沦混沌天。
我的眼里,没有任何更高贵、更幸福。等到那一次轮回,是不是还有仙曲的金音安享?如果我真正能感悟前世,那么,我也不再有一丝牵牵绊绊,定然会欣然轮回,回忆起今生,飘荡生命的绝情绝梦,想起我早就是这样多愁,这样倔犟,我会感到,无奈淡漠的生命,又回到,心曲眷恋、变态挣扎的,美丽家园。
——魂梦飘飘,到《天涯》。
——我的一生,情孽尘封,从此这样度过。
当钟磬敲响,我凝神端坐,满怀虔诚,追随乐神的舞步,安详地闭上双眼,无为无求,终于看到了,仙女的眼神,感到了,心的宁静。我更懂,心的——歌唱。
人界所有所有,我都已习惯。我也需要,热流生命的丰富交响,去实现,精神无上的,伟大——创造。我早已习惯,顽冥不化,勇敢自由,至情任性,用心歌唱——任何威力,莫能堵挡。
《人民日报》和《大众日报》。参赛作者须选择《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党报党端中原文内容进行朗读,朗读内容可选取文章的一部分,但不允许对原文进行删改,确保上传视频的朗读内容与原文完全一致,否则取消参赛资格。参赛选手按要求格式作为作品开头进行录制,统一格式为“我是来自**市**学校**班的学生***,我为大家朗读的是《人民日报》或《大众日报》***年**月**日的文章***(文章标题)”。
不公平。网络投票的漫延却使得这些优势,慢慢都恶化为缺点,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对评选公平性的损害。道理很简单。一旦进行网络投票,拉票甚至刷票的行为,也就不可避免。济南大众日报朗读大赛网络投票不公平,相比较与前者专家评审是比较公平的。
我们都知道大众,是德国品牌国内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大众、西汽大众等多个制造。
算。《农村大众》是大众日报的农村版,因为都属于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子报纸。大众日报,创办于1939年元旦,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报社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46号。
他的一生十分传奇且让人尊重,从1938年参加革命开始抗日救亡运动,从最开始从事新闻宣传外事学术研究工作,到晚年离休于中国社会科院学研究哲学所,他的一生都在上演着传奇,他是大众日报的儿子,对于他的离开,我们每个人深表悲痛。
在192年,他出生在山东章丘,他是当代著名的收藏家,哲学家,被学术界后背尊称为辛公,但是对于大众日报,他却深情的称自己为大众日报之子。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1940年在山东南四湖以西的苏鲁豫边区错误开展相应事件当中,此时的他被打成托洛茨基派,在当时全区将近有300名党员干部被杀,而他却幸运的和死神擦肩而过,随后再进入大众日报社以后,他就一名普通士兵的姿态投入采写战斗,和子弹共鸣之中,始终奋斗在第一线,让大众日报的力量在烽火当中,在对敌人的抗争当中不断前行。
战地记者是新闻行业当中高危族群,死亡率和伤亡率远比于普通士兵要高,但是对于这位老人家而言,却始终没有害怕过,始终肩负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一个个战火当中穿行,不惧危险。凭借着向他等这些优秀的老一辈革命家,我们才能在大众日报当中在当时看到了很多新闻,让当时革命精神在全国得到宣扬,而且在淮海战役当中,大众日报发挥了很大作用,让很多消息通过文章的形式传播到全世界。
这位老人家一生非常传奇,对于这位老人家离世我们深表悲痛和遗憾,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老人家这传奇的一生,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老人家对于我们国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当代青年应该要努力向老一辈革命者学习,不断靠齐。
前段时间写的一篇名为《你的大学怎样》的文中报告,透露了自己大学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去图书馆看报纸,有网友私信我看了哪些报纸,《人民日报》是最先提及的。除了《人民日报》,还有《华西都市报》、《重庆日报》、《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在这里,再次感谢母校图书馆源源不断提供各类报刊,并且没有人跟我抢那些报刊(一天只挂一份),每次去看报,都没有发现它们被翻阅过的痕迹。电子阅读甚嚣尘上,纸质阅读日渐式微,往日报刊的油墨香离开了生活圈,现在想起那些个专注看报的夜晚,甚是怀念。交代一下目前的看报情况,离开政府部门之后,各级党委宣传部主管的日报不容易获取了,很久很久没看了,真心遗憾。
关于人民日报,主要是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订阅,其他人从网上看电子版的较多,近年来兴起的人民日报客户端也是一个亮点,但是内容和人民日报并不一样。我个人看人民日报,主要是工作需要,一些重要的讲话和文件会在党报上公布,对开展工作有指导作用,所以每天刷一次首页是常态。其余主要是浏览一下标题,我看新闻主要还是以澎湃为主。人民日报上偶尔也有一些散文作品,我也只是按照电子版界面左侧的浏览排名有选择地看一下。至于社论,我承认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都很高,但是有某些观点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问题,只是大方向一般时候没错误。因为站位太高,而且这类文章本身又不是实施方案一类的文件,所以读完之后想和自身工作、生活联系起来的话,往往比较困难。相对于报纸的严肃性而言,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版的[夜读]文章,鸡汤味稍浓,不过好在用料实在、与人无害,可以一读。人民日报看多了,确实会影响文风。这种文风,你可以选择不学,因为读报的未必将来会从事相关工作。不过文章的行文逻辑还是很强的,可以学习一下,可以使文字内容叙述简要、语言得体。总的来说,据我个人观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主要是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和有闲情逸致的老干部会花较多时间读人民日报。对于基层而言,人民日报的站位太高,不如隔壁组织人事报专业性强,在党务政务信息方面不如本地党报可用性强,但人民日报作为风向标的地位是其他报纸难以撼动的。此外,股民对于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的热情今年出奇地高,毕竟利益相关,此事在情理之中。再说几句题外话,有不少人觉得人民日报那种“一本正经、满嘴道理”的态度在现在普遍娱乐风气当头的大环境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自媒体大兴、各种思想交锋的新媒体环境下显得有些古板。但我觉得,作为一份报纸而言,人民日报的自身水平是很高的,因为从业人员明白自己的工作分量有多重,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无比慎重。即便你对这般政治性很强的报纸不大感兴趣,也不得不承认,人民日报也算是业界良心。当然,过去确实也有黑历史,但是那个年代里,又有多少读报纸的人还保持着平常心呢?人民日报是喉舌,但它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没有选择话语内容的自由。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
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志愿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后此篇文章从初中语文教材删去。
自2021年上学期,部编版新教材在七年级下册课本(为第7课)又重新编入《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略有改动。
在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上,首先要提到的是魏巍的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揭示了彭德怀带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光照日月的崇高心灵,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血肉情谊。这些作品在当时一经发表,立刻便激起强烈的反响。
它激励了朝鲜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斗志,鼓舞了祖国人民努力生产、支援前方的干劲。魏巍在谈到写作这些散文的体会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
《朗读者》是多么奇妙的一个节目,它将情感、文学集合于一身,给观众们带来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朗读者》 观后感 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朗读者相关内容推荐↓↓↓
《朗读者》最精华的30个句子
《朗读者》120句精华摘抄
CCTV央视朗读者观后感
观看朗读者的心得体会
朗读者观后感1
一档名为《朗读者》的节目火了,引起的网络热议也多了,作为一名热心观众,我想在这里谈谈我对这档节目的一些看法。
我是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偶尔能借着“积累 作文 素材”的幌子让自己的心灵放飞一下,而《朗读者》就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我喜爱节目中一个又一个让人潸然泪下又让人莞尔一笑的小访谈,乐于倾听沾满尘世烟火的记忆里毫发毕现的真实经历,热衷于用双眼去窥探人性中鲜为人知的光辉。
有人说这档节目中朗读者的 故事 的吸引力盖过了朗读者本身所朗读的内容,造成了文学的忽略和贫瘠。但是我想说,不可否认的是,故事的确引人入胜,部分朗读者的朗读水准也确实不孚众望,但至少像我这样的欣赏者并没有忽略朗读者所朗读的文学本身。相反,我觉得正是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小故事,才引起了观众内心的普遍共鸣。更何况,这些小故事能赋予观众“抛砖引玉”的感觉,能激活观众更多更深层的精神需求。
“最好的电影不是你说了一个多好的故事,而是你在观众心里激起了什么。你不要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没有人在看你,他们是在看自己。”导演李安说得好,我们在艺术中能更好地“看自己”。
智能手机正在把这个时代变得膨胀起来。当太多人都在膨胀的时候,有多少人能沉潜自己,真正地去读一本书,去感受生活在文字里鲜活的角色,体验其中描绘的时代色彩?《朗读者》只是变换一种形式,通过个人故事里裹挟着的情感让听众去领悟文学作品里潜藏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而由这些真实故事所引发的我们的思考也升华了这档节目的核心价值。它唤醒人们内心沉睡的柔软,呼唤脑海中历历在目的我们所经历过的场景。
董卿说,“主题词选择的标准,首先是它的情感张力。我希望所有的观众,在听到这个主题词的时候,都会有很丰富的生命联想。”在每期节目最开始的部分,董卿都会在谈论主题的选择的同时也常常会引用很多文学作品来阐述这期节目主题词的内涵以及选择它的原因。而在阐释的过程中,为了使观众能够对主题词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她往往会引用许多文学作品以及一些作家、诗人所说过的话。这些话语也往往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想要去阅读这部作品的“冲动”,从而形成一种全民阅读的氛围,只是这大概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需要在时间的沉淀中显其光华。
像是一剂强心针的注射,尽管每期节目的主题词都平淡无奇,恰如走马灯的生活里一抹浮光掠影,但是当我们真正再次听到并思考这些词时,我们又仿佛领略其深刻的底蕴了。陪伴、遇见、勇气、礼物等等等等,正是这些琐碎的事物构成了生活的总和,给予我们继续向前的力量。
“人总是需要一些精神慰藉和理想指引的,并借此跳脱柴米油盐的生活庸常,凝望世俗之上的价值期许。”《朗读者》这档节目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又能丰富自己内在的精神平台。
希望《朗读者》的观众们可以对节目中的朗读者多一些理解,毕竟他们也只是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很细致又饱含深情的朗读。我们的目光不该囿于这些无足轻重的形式,朗读本身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我们应更多关注和尊重的是千姿百态的故事和灿若新生的文学。
朗读者观后感2
《朗读者》中的每一个朗读者都珍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在他们敞开心扉的娓娓叙述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跃然而出。在他们充满深情的朗声诵读中,传播着广博高雅的 文化 内涵,让听众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从而产生发自心底的共鸣与感动,激起人们沉寂已久的对知识的汲取与渴求。
《朗读者》其新颖的创意在于把文字和阅读者通过阅读的方式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融合在了一起,是人与文字的和谐统一。一个朗读者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部作品;而朗读者所诵读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段文字都是朗读者最真挚的心声和最切身的感悟。
首期推出的朗读者之一许渊冲,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翻译家,至今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多年,特别是古诗翻译,世界称奇,号称“诗译英法唯一人”。他能做到英汉、法汉互译,成为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至今96岁了还在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且立下豪言壮语,一百岁完成莎士比亚全部著作的翻译工作。在谈到翻译林徽因的诗《别丢掉》时,还引出了老人的一段美好的 爱情故事 ,当时为了喜欢一个女同学才翻译这首诗送给她的,但是,直到50年以后才收到这位女同学的回信。老人说起来曾经的美好往事也是动情的热泪盈眶,不禁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这样的朗读者,这样的故事,就是《朗读者》馈赠给观众的饕殄大餐,面对老人活到老干到老的铮铮誓言和未泯情愫,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只争朝夕地工作,不发奋努力地修身养性?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敬佩他的同时被其深深地感染,定会思考自己的路怎样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朗读者来自社会各界,有知名学者、文艺名流、企业家,也有普普通通的民众。无国界医生、16年陪读失聪儿子的母亲、选择与艾滋病患儿共成长的校长等等,他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默默诠释着人性的光辉。他们能够敞开心扉畅谈一个个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的人和事,朗读着自己钟爱的作品或自己写作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不是他们的朗读水平高低,而是朗读者背后所凝聚和散发着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份沉甸甸的爱,一份对社会、对国家及对家庭的无私的奉献精神。
关注《朗读者》,做一个朗读者吧,朗读可以让人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上朗读,你便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偷偷爱着你,朗读者的世界也因此变得绚丽多彩,充满关爱,充满和谐。
朗读者观后感3
“眼泪是无色的,但它饱含着生命丰富的色彩”。这是《朗读者》第六期的引子。在这一期四位朗读者的朗读中,最最打动我的是演员斯琴高娃的朗读,从她的朗读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位一直饰演妈妈的演员,对自己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
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斯琴高娃无可不表现出自己的坚强,拍片时受的再重的伤,她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可当她说自己的老年妆使母亲流泪时,我心里的那根弦被深深地触动了———天下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快块的老去,她希望儿女青春永驻。在母亲心中,儿女永远是年轻地模样。斯琴高娃已成为举世瞩目地出色演员,可她母亲仍处处为她担忧,为她牵肠挂肚。要知道,在母亲眼中,儿女永远是儿女,不管你地年龄,身份或是地位怎么改变,儿女永远是母亲牵挂地心头肉。这让我联想到我和我的母亲。
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妈妈比我还着急,每天帮我找错因,出题目,反复练习,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回来妈妈一见到我放松,拖拉时间,就无心备教案,苦口婆心地劝我努力。可我却任性地顶嘴,伤透了妈妈地心。晚上睡觉时,我也经常听到妈妈说梦话:“女儿,怎么办呀?”那时的我觉得这是当妈妈都有的唠叨,嫌妈妈聒噪。现在想来,那是妈妈在为不争气的女儿担忧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斯琴高娃的朗读让我为自己当时的逆反羞愧不已。高娃老师用《写给母亲》来表达自己的心事。她的朗读每一句都饱含着深深的情感,那样亲切,那样深沉,读到高潮处,朗读者与听众都会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其实,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早已被感动的泣不成声……
文中作者的母亲走了,母亲在世时,他嫌母亲啰嗦,可等他们娘俩阴阳两隔了,他却时刻都在怀念母亲,怀念她对自己的叮咛,呵护,怀念母亲生前说过的每句话,做过的每件事情……
人们往往都会如此,失去才倍感珍惜。庆幸的是,我终于意识到,我能每天听到母亲的啰嗦,听到妈妈发自肺腑的教诲,何尝不比斯琴高娃等名人幸福呢?我想,我不能向他们一样,任着母亲的叮咛、啰嗦与爱随着时光一起悄然溜走……
无色的泪,多彩的情。我要牢牢把握住母亲对儿女的这份爱,这份情,我决不等时间老去而蹉跎了岁月……
朗读者观后感4
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读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没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视三套、于7点半进行的重播,感悟颇深。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知名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文化领域的嘉宾,还有无国界医生、为妻子许下一个鲜花山谷的丈夫、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等人。他们所处不同行业,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梦想。
节目中,有董卿对嘉宾的采访,有嘉宾带着不同口音的朗读,扎扎实实地呈现出、如她给节目的定位“大型文化 情感类 节目”。这档节目跟《中国诗词大会》,还有之前爆红的《见字如面》气质相仿,豆瓣评分高达9.3。“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温文尔雅地给了大家一碗文化鸡汤。
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由衷感慨:“我当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说的多好啊,喜欢董卿大气知性、端庄睿智的主持风格,我在心里默默地由衷赞叹!
其实这些大多是非专业朗读者,随着音乐舒缓起伏、情绪的逐渐酝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加之观众用心倾听,聚精会神的眼神交汇、甚至很多人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致使掌声不时响起, 收到台上台下互动和鸣的效果。
朗读者观后感5
在老师的强烈要求下,我迫于无奈地观看了一档我毫无兴趣的节目——《朗读者》。
作为一个宁可躺着无所事事,也绝不愿意在课外手沾书籍的“厌学者”,我本实在不懂得,一档只有朗读的节目,会有什么精彩的看点,哪些地方,会惹人眼球。而当我真正走入它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我彻底被它吸引了。
正是朗读者,将书籍的底蕴与魅力放在了一个聚光点上,让那些书籍中难以言会的一切都像蜡烛般在骤时间明亮起来。本期朗读者来请来了一位我十分喜爱的明星嘉宾——王源。作为一个年少成名的高一学生,年纪轻轻便走出了世界,享受舞台的灯光和无数粉丝的追捧。这又是多少少男少女梦寐以求而不能及的呢。然而节目中的他却表明,一切的一切,都绝不是这样。一个人的能力与名声越大,他所承受光鲜的同时,也决然少不了质疑和否定。
一个16岁正值意气风发的少年,却承受着同龄人绝不能及的关注,也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那些刺人入骨的言语,无异于是一座山的压力。然而他,16岁的王源,并没有泄气或停滞不前。面对那些糟心的种种,他选择了坦然。
正如他的朗读里: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清楚别人该怎么过活,而对自己却一无所知。在他去联合国发言时,他看见自己座位前的名牌上竖立着“china”,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那种真实,灿烂,洒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在这个和我同龄的人气偶像身上,在他的朗读里,在他温柔灵动的声音中,我看到了他一颗红彤彤,赤裸裸的心。那种能让冰雪融化的力量。
或许这就是朗读者的魅力,在朗读里,温柔而又透彻的剖析每一个我们所熟识的明星,或者说是偶像。在某些灵魂清澈的池里,他们或许和我们一样,并不因为自己备受瞩目,而忘记了生活,在他们身上,依然能透过《朗读者》,找到人性的光辉,拾取我们都不舍得丢弃的最初的美好。
朗读者观后感6
又是开场熟悉的音乐,同样是那么伶灵动耳的旋律。温柔的灯光下出现一个和蔼的舞台。节目一开始仿佛就暗示人们这是一场心灵深处的旅程,那是青春、眼泪、过往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交织,当它要来临时,这一切都给我们以亲切的征兆。
我曾以为那些在舞台上呼风唤雨,在电视里颦蹙举眉的影视明星多少都有些攀炎附势,在群众的眼前全副武装,在自己的工作圈里人前人后。也许是我太过于不堪,让我不相信那些外部形象。我心里的演员之所以能称作演员。哪怕是在现实里,他们也或许戴着面具,进行着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本期《朗读者》中的一位嘉宾演员-姚晨。她一出场便让我想起了那个武林客栈爱憎分明的郭芙蓉。记忆里的印象犹如一股暖流,好像在记忆深处找到的一些欣慰吧。
她的朗诵是《阿长与山海经》,节目泠然的配乐奏起,她翻开了书本。几站灯齐刷刷地对准了她。现场一片宁静,犹如世界诞生前夕一般,神秘而充满期待。也不知何时,她的话语出现,打破这好似延续不绝的静谧。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真的带人坐入时光机,带着些灰色,来到鲁迅的故乡,见到南墙边的小镇。看到穿长袍的故人,看到梳着长辫的鲁迅,一起那个穿着素朴,满脸褶皱的阿长。看到到阿长的好,听到阿长的切切察察。最后不禁沉浸于此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中,穆怀感伤。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是在无数个独一无二的长短面背后,我们都有一颗最初善良的心,犹如阿长。在演员姚晨倾情朗读下,我真真切切地走进了一个世界,并总爱沉思每个人的得失,犹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我喜欢揣测每一个人,经历地多了。不免习惯成自然。其实那些所谓看透尘俗,患得患失的人。也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阿长吧。
看了这次节目,我更喜爱姚晨了。喜爱她精湛的影视,喜爱她袒露灵魂的朗读,喜爱她真诚洁白的内心。
朗读者观后感7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于近日再度推出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期节目中嘉宾们朗读的书信,瞬间传遍网络,成为 热点 语录,引发人们对文学、对情感、对人生的讨论。
“只要你是一个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生命不是你过了多少天,而是你记住了多少天。”
《朗读者》首期,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许渊冲以及四川一对夫妻朗读的书信播出后,便被网友们整理 成语 录,传遍网络。不少人形容这档节目是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
说它“清”,是因为《朗读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主持人与嘉宾简短的'对话后,嘉宾们分享文字,并朗而读之。看似简单的节目设置,实则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每一篇文字的选择和朗读,其实传递的是个人成长、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观。
这种需要静下心来感受和品味的节目,在泛娱乐电视生态下,难免会被认为是小众的。节目组不讳言,策划之初并不被看好。但当下许多风行的阅读公众号、听书软件,还是让他们看到了受众需求,并坚持下来——事实证明,即使在碎片化时代,安静的阅读和认真的聆听也从未远去。
首度担任制片人的更是坚信这个节目的意义。在她看来,很多人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其实不然,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800多年前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字字读得响亮。朗读是一种学习的 方法 ,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风化人,也正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心。”表示。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朗读者观后感8
我的印象中,电视黄金档不是播放电视连续剧,就是播放综艺文艺节目,《朗读者》是一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怎么会在央视一台黄金档时间播出?我带着这个疑惑,怀着好奇心,观看了已经播出的《朗读者》1-3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满足地看完了,也明白了为什么。也明白了为什么它还被微信的各个公众号大肆宣传!
这档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遇见”、“陪伴”、“选择”。第一期的“遇见”,既是一个好的开端,也让我们遇见了《朗读者》这档节目;而第二期的“陪伴”让人感到了各种温暖;第三期的“选择”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是由各种选择组成的。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人生轨迹就会把你带向光明的未来。
来参加节目的人形形色色,有跨国际医生蒋励,她遇见了埃博拉病毒,以及那些患病的人们;童话大王郑渊洁,因为他的父母改变了一生……
愿更多的人看到这档节目,知道更多的感人故事,了解更多的好书!
《朗读者》是董卿自己任制作人、导演和主持人。它是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 教育 人的传导作用。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最感动人的是那些朗读者背后的真实情感故事,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朗读者观后感9
《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将完成统一。”董卿说。
她认为,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据介绍,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
董卿说,针对不同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
“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董卿说,“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观众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首次作为制作人的董卿,谈及做《朗读者》的初衷时说,几乎所有综艺节目形态她都已经尝试过,她需要改变,这是《朗读者》诞生的偶然性,但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朗读者》的诞生又成为一种必然。
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传承者》《非常传奇》,严肃的文化类节目近年来不断走红荧屏。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董卿制作并主持的《朗读者》有着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意义,“《朗读者》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多是以读、说的形式进行传承的”。
朗读者观后感10
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情绪的投射。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大,时间过得太快。文化类节目的悄然回暖,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 散文 、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2021《朗读者》观后感精选10篇相关 文章 :
★ 高三朗读者观后感2021
★ 朗读者观后感作文2021
★ 2021年关于朗读者的观后感
★ 朗读者初二观后感2021
★ 开学第一课2021观后感作文20篇
★ 关于朗读者观后感中学生范文
★ 2021《情书》电影观后感
★ 最新初中生朗读者的观后感范文
★ 朗读者观后感5篇600字
★ 2021年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CCTV《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以下是我带来的CCTV《朗读者》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读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没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视三套、于7点半进行的重播,感悟颇深。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知名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文化领域的嘉宾,还有无国界医生、为妻子许下一个鲜花山谷的丈夫、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等人。他们所处不同行业,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梦想。
节目中,有董卿对嘉宾的采访,有嘉宾带着不同口音的朗读,扎扎实实地呈现出、如她给节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这档节目跟《中国诗词大会》,还有之前爆红的《见字如面》气质相仿,豆瓣评分高达9.3。“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温文尔雅地给了大家一碗文化鸡汤。
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由衷感慨:“我当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说的多好啊,喜欢董卿大气知性、端庄睿智的主持风格,我在心里默默地由衷赞叹!
其实这些大多是非专业朗读者,随着音乐舒缓起伏、情绪的逐渐酝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加之观众用心倾听,聚精会神的眼神交汇、甚至很多人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致使掌声不时响起, 收到台上台下互动和鸣的效果。
“朗读亭是我特别喜欢的设置。当初我们创意是希望能够让普通人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有这样一种传递感情的一种手段。其实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们有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借文传情。”正如最近爆红的节目《朗读者》的制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样,朗读亭是带着《朗读者》节目的使命,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走近每个朗读者的身边,将一段六十分钟的客厅文化转变为一场2017最具热点的全民文化活动。它的推出旨在让各行各业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暂停,走进“朗读亭”朗读名篇片段,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至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为《朗读者》节目播出后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朗读亭在杭州迅速成为爆款,将杭州人民的朗读热情全数激发,引得媒体争相报道。浙江大学微信号发布关于朗读亭的文章也瞬间突破100000+的阅读量,可见朗读亭的备受追捧。
京杭运河畔,是朗读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爷在亭前挥毫写意,洋洋洒洒写下“朗读亭”三个大字,引发路人围观。紧接着,朗读亭来到第二站杭州市图书馆,穿戏服的女子、外国留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朗读亭前驻足,其中,75岁的王佩英奶奶朗读了病床上老伴写的情书,走出亭子时,她泪流满面,在场的众人也纷纷为之动容。
前日,朗读亭移动到浙江大学站。这是朗读亭到杭州的第五天,当天寒风冷雨的恶劣天气状况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朗读亭的热度。源源不断的人撑着伞来到朗读亭前排队,仅从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朗读亭就已倾听了80多位朗读者的故事。他们中有浙大的学子,也有特地赶来的中、小学生,还有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都聚集在这小小的朗读亭周围,渴望朗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原定晚上十点的录制,也到接近零点时才录完最后一个朗读者。
一天下来,朗读亭已经收录了超过170位朗读者的朗读片段,连节目组的导演和摄像,都被杭州人民的这股热情和毅力吓到,表示:“今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学者进亭子朗读,这种状况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人在冷风里排了几小时队,脸上还是笑呵呵的',这在别的城市也难以想象,没想到,杭州人为了朗读这件事,这么有恒心,有耐力。
本周末,朗读亭将会移动到浙江图书馆。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朗读亭,在其中朗读出自己的故事。
没想到会看的泪流满面。不论是濮存昕花白容颜回忆荣国威大夫救治其改变命运的感恩、国际医生对战火中儿童的祝福、柳传志简单质朴的婚姻致词,还是是朱生豪情诗下相恋依旧的爱人、刘瑜真挚的母爱,又或是耄耋老人醉心翻译事业,每一段真情点滴,都让人热泪盈眶。
来不及一一去了解朗读者本身的故事,但是他们带来的一段段文字,却可以细细品读。
濮存昕带来的是《老舍散文》中的《星月大师》。大师笔下总是那种淡淡的情怀,平静的叙事,却包含真情。“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在成长的历程中,谁又没有遇到过需要感恩的人呢。
《答案在风中飘扬》那一声声质问,那一句句“Theanswerisblowinginthewind”作者鲍勃·迪伦对战争的质疑、无奈和无国界医生蒋励面对超出救治范围的孕妇,感觉到的无力、无助以及快要崩溃都让我们更加祈盼和平。
柳传志的《写个儿子的信》更是一个平凡父亲对儿子的真情告白。“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正如当初自己的父亲将这句话告诉柳传志一样,如今他又把这句话告诉即将迈上人生新起点的儿子,这种减压式的鼓励放手让儿子去闯,和我们走出家门父母的那份殷切关怀毫无二般。
已经太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爱情,二十多年仍处于热恋中,为彼此读情诗。当他们读着朱生豪的情诗,双目对望走向彼此,就像董卿说的,我还很少羡慕一种生活,但你们描述的这种生活,真的让我特别羡慕。一起看花、看星星、看月亮,这样的日常,确定不是诗人笔下的臆想。“醒来觉得甚是爱你”真实得仿佛可以看到晨光中你熟睡的模样。“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你舍得么。“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爱而不得,即为羁绊。朱生豪和宋清如没有长久的过上这样的生活,但却成了鲜花山谷夫妇真真实实的日子。
认识刘瑜是看她的《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在她亲和俏皮的文字中是对公共社会的满满关怀,而这篇《愿你慢慢长大》则是击中心底的柔软处。面对百天的小女儿那种深爱、期待,忍不住给她列下来一条条。“这个清单已经太长了是吗?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多么通达的母亲,不以自我意识绑架子女,只希望她快乐成长。“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亚洲首位获得北极光文学翻译奖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译作就来不及读了,不过这位还精力旺盛的老人确实可爱到我了。在解释道自己名片上的“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笑着说自己是实事求是,“大家不知道看了没有,反正是书在那嘛。”讲到翻译林徽因的《别丢掉》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自己也笑起来了,但是忆及当时的爱而未得,双目盈泪,充沛的情感不能不引人动容。讲到翻译时,译文的比别人好,比以前的自己好,这种乐趣无人可以剥夺。在讲活着不是活了多少日子,而是有多少可以记忆的日子,一句“还有不知道哪位作家说的了”真的是将可爱的真性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我最开始看的时候,看到节目将访谈和朗读结合起来还是有质疑的,但正如节目最开始董卿语言真挚,包含深情的介绍这档节目“将值的尊重的生命和值的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本来还质疑主持人是否应该在访问别人时表露过多个人情感,却突然意识到她只是和我们一样的倾听者,和我们一起感动其中。
第一期虽然都是好文,遇见这样宽泛的概念放上去也没错,但主题不够明确。可以想象作为节目第一期,又想有深度,又要有影响力,还有有收视率,选择时的纠结。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朗读,属于每一人。”期待下一期节目更多的好文和好故事。
是朗读者第四期,主题词是礼物,读的她自己的作品《姥姥语录》,献给姥姥的
在上一期《朗读者》节目中,曾主持过13届央视春晚的主持人倪萍捧着一束鲜花缓缓走向舞台,观众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感动,董卿转头看了一眼就泪崩了,一边擦泪一边迎上前去。
新老两代主持人站在一起,勾起多少往事。倪萍大声对观众说,“谢谢,老倪又来了”。
这一期的主题是“礼物”。倪萍朗诵的是自己写的一本书《姥姥语录》中的一小段,“以此献给慢慢陪我变老的电视观众。”看过那一期的人感受相同:笑着飙泪,倪萍好真实。
在1999年,还貌美如花的倪萍刚生下的儿子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不治疗眼睛会失明,甚至会死。娃才两个多月时,倪萍强忍着悲痛主持了那届春晚,而外界丝毫不知道倪萍将迎来自己最艰难的十二年。
“好事儿来了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儿来了咣当一下就砸在你头上了。”
为子赴美求医,倪萍退出了央视的舞台。十二年为子治病,甚至想到过房子卖了,退出主持界做演员拍戏赚钱,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儿子能够赶快好起来,尽管被人诟病抽烟、不拘小节,发胖不爱打扮,但倪萍依然活得很坚强和自信。在和董卿聊天时,倪萍说因为要上电视,自己也想变得漂亮些,努力减肥,但是效果不好怎么办呀,引得众人发笑。
再谈笑风生,举重若轻,一个人承受着的压力也会在不经意中显露出来。那段时间,倪萍主演的电视剧《浪漫的事》似乎有所映射,倪萍扮演的宋雪,因为儿子被拐卖,情绪失控、意志消沉,为了寻找儿子,她失去了丈夫和工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并不像在舞台上那样声情并茂,虽然声音低沉,但平实的语言里充满感恩,每次回答完问题都会由衷地说一句谢谢你。
答应来参加《朗读者》,除了对节目和董卿的认可,倪萍认为,《朗读者》是可以把心完全放开,献给观众。“对我来说这些经历,可能讲出来对大家都有一种好处,就是我们在苦难中变得更加坚强。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灾难……那天我可能情绪上真的是抑制不住吧。”
据节目组透露,倪萍从来不回看自己的节目,但那天她重新又看了一遍节目,依然泪流不止2017年CCTV朗读者礼物观后感2017年CCTV朗读者礼物观后感。
在《朗读者》中,两代“央视一姐”同台,倪萍称彼此都喜欢对方的风格,“我们在台词上根本不用提前准备,我们都知道对方要说什么要表达什么,我很喜欢她,我相信她也能接受我。”
“董卿在上海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主持人,那时候她是上海获金话筒奖的主持人。她是一个内心资质很高的主持人,我觉得她有大牌的风范,也非常勤奋、非常努力。我觉得现在挺需要这样的主持人的。我一见董卿我们俩都挺激动的,可能有彼此欣赏的原因吧。”倪萍评价说。
十二年的风雨总算见了彩虹,倪萍回忆说,当医生说,OK了,等你儿子结婚时再来复诊吧,她对儿子说,你60岁再结婚吧,我再也不想去医院了,因为每次去医院都像去了一次刑场。
此后回归电视的倪萍主持了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那也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节目,节目里倪萍一直哭,但她要求把自己哭的镜头都剪掉。“我是一个比较好的倾听者,但做《等着我》这样一个节目心理承受能力一定是很强的,所有你没见过的事在这里都会发生,都会出现,你觉得你很无奈、很无助。”她说。
除了主持节目,倪萍还拍戏,写书、画画,对于角色转换,她说,“主持节目也好、拍电影也好、画画也好、写书也好,对我来说不存在转换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拿起笔来我就能画、能写,拿起话筒来我就能主持。这些都是骨子里的。”
现在,倪萍最牵挂的就是儿子,谈到儿子,倪萍的话变得多了起来,儿子马上就要考大学了,有时候倪萍会跟儿子聊他的未来,“我还是说你放松,你自己去选择考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专业。说到他的爱好,就是打游戏。现在学习这么忙,他还抽空每星期和同学联网打游戏,我看他打游戏够辛苦的。应该说我们这些年的经历锻炼了我,更锻炼了他。他很坚强。这一点我挺欣慰的。”
谈到读书,倪萍认为读书实际上可以读杂一点。“比如我现在在读木心的书、读陈丹青的书、读莫言的书、读贾平凹的书。其实都可以。木心的书呢,在我读来就是比较安静,我喜欢他那种优雅的生活方式,我喜欢这个老头儿。我在家里也经常陪孩子读书,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我觉得有用,比如我们一起看金庸的'书,一起看三国,我觉得这对孩子是最好的鼓励。”
《朗读者》自2月18日起每周六、周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联合播出。首周两期节目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9.4,首播当晚更是持续占据微博热搜榜单前列,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也纷纷成为热搜名人。
国家一级导演、董卿的好友娄乃鸣在看过节目之后说:“用两个字来形容第一观感就是‘惊了’!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哪里请来的大神?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评价节目称:“满电视都是明星玩游戏,央视的《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节目播出后,再次引发微博和朋友圈的热烈转发。嘉宾的人生感悟也令众多观众感慨万千:“我等《朗读者》等了整整一年,《朗读者》,重点落在了‘者’上,以人为本,解释的还是人。片头看得我热泪盈眶,读到了优美的语录,读到了精彩的人生,看到了河山大好,看到了爱”;“在《朗读者》你可以遇见多年前的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和未来希望的自己。在文字中放飞想象,在朗诵中感悟人生”。
它就是由董卿担任制片人并主持的节目《朗读者》。在该节目的第三期,舞台上出现了一位我省朗读者的身影。
这位朗读者是荣获2016“感动中国”“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的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在这期节目中讲述了他和红丝带学校的感人故事,并在现场深情朗诵了拉迪亚德·吉卜林的诗歌《如果》,表达对孩子们发自心底的关爱、祝福和期盼,他希望孩子们能平安幸福,有一个好的生活,将来走向社会,一定要坚强,不要伤害别人,即使社会上还存在歧视,自己也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坚强生活。
感谢郭小平这位有着大爱的人,他曾面对社会公众的质疑,坚持自己的选择,用自己全部的爱来守护这些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学生。这位校长,真是什么时候都能让人感怀,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
说过上央视的郭小平校长,我们再来说说让晋北吹打乐登上央视舞台的朔州姐妹花。他们领域不同,却都是山西的荣耀。
近日,朔州市连开艺术团应邀登上中央电视台《群英汇》栏目舞台,艺术团里的一对好姐妹宋泓历和杨秀丽精彩亮相,和队友圆满完成了晋北吹打乐《得胜鼓舞》,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嘉宾的好评。
晋北吹打乐是流行于山西北部、盛行于雁北地区的民间吹打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早形成可追溯至汉代,北魏时期开始流传2017年CCTV朗读者礼物观后感2017年CCTV朗读者礼物观后感。隋唐时与散乐结合后,逐渐作为民间吹奏乐被普遍应用于岁时节令、庆典祭祀、婚丧社火等民俗事项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宋泓历和杨秀丽说,登上央视舞台并不是终极梦想,“我们要做好晋北吹打乐的传承人,在近一两年内,让晋北吹打乐登上世界的舞台。”
好样的!有这样的追求,一定能让这项山西民间文化遗产逐渐为世界所识,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认识山西,了解山西。
除了丰富的非遗文化,我省的工艺品也是一枝独秀。日前,我省选送了37件作品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
这些作品中,既有老一代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力作,也有新生代的创新作品2017年CCTV朗读者礼物观后感文章。这些作品将参加“金凤凰奖”评比。作为工艺美术行业公认的综合性品牌交易会,本届交易会还为2016年荣获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项目殊荣的作者颁了奖,山西4位大师蔺涛、李和平、李斌杰、刘晓辰共6件作品获奖。
希望我省的37件作品能在“金凤凰奖”评比中有所斩获,获奖消息我会及时播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