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中南大学报论文格式

中南大学报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中南大学报论文格式

不需要书名号M是书籍J是期刊每家期刊都有自己的格式一般是[1]吴剑,齐鄂荣,程晓如,黄明海.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1):76~79.[2]李军,杨秀山,彭永臻.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70~396.[7]Hyungseok Yoo, Kyu-Hong Ahn. Nitrogen removal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by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via nitrite in an intermittently-aertes reactor[J]. water Environ Res, 1999, 33(1): 145~154. 至于你说的学位论文,你要查下是否发表,如果发表了就有以上格式。没有发表就自己按以上格式编写例如:[1]吴明海.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发展.武汉大学学文论文,2002其实个人觉得没有发表的,可以不要写参考文献

中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暂行)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体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发明、新理论、新方法或新见解,是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格式的规范化,特对我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打印与装订等作出统一要求。一、 论文内容要求及格式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语(简体汉字)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万。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一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 封面、扉页,2.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3. 中文摘要,4. 英文摘要,5. 目录,6. 符号说明(必要时),7. 论文正文,8. 参考文献, 9.附录,10. 致谢, 11.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扉页1)博士学位论文封面及扉页封面正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所在学院(系、所)等内容(具体见样例1),在书脊上方印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下方印“中南大学”。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确切、具体、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30字以内。学科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批准的专业目录中的学科专业为准,一般为二级学科。如属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则应先注明一级学科名称。指导教师的署名一律以批准招生的为准,如有变动应正式提出申请并报研究生院审批,且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如有其它导师,写在副指导教师一项中(限一名)博士学位论扉页见样例2。2)硕士学位论文封面及扉页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银灰色封面2. 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单独设一页,排在扉页后,具体见样例33.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应说明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学位论文中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练。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1000字左右。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 “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摘要内容后下换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空一格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4.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居中打印“ABSTRACT” (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空一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及关键词(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摘要内容后下换行打印“KEY WORDS”,空二字符后关键词小写,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5.目录列出论文的大标题、一级和二级节标题,逐项标明页码,标题应该简明扼要、点出各部分主要内容。“目录”两字居中(三号黑体),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靠左)及其开始页码(靠右)。章、节、小节分别以如下方式:第一章、1.1、1.1.1依次标出,章、节、小节与页码之间用“......”连接。6.符号说明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说明论文中所用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或量纲)。假如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汇集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说明。7.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主体,写作形式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综述、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讨论、研究成果、结论及意义等。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空二格打印论文正文。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例:第一章 ×××× (居中书写)1. 1 ××××1.1.1 ××××图、表、公式: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或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等。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解下列出各部分内容,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所用一致;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图序及图名、表序及表名采用五号楷体字;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行间距。8.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严禁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参考文献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也可以按“著者-出版年”制组织。建议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即按中文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参考文献”四字居中用三号黑体字,空一行左起按顺序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用小四号宋体字。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文题. 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译)著: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 作者.文题.见(英文用In):编者,编(英文用eds).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 姓名.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专利: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技术标准:序号 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举例如下:[1] 周绥平,陈宗基. DR算法的更新时间间隔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1999,7(2):13~18[2] 竺可桢. 物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56~60[3] Dupont B.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 In: White H J, Smith R, ed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Houst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74. 44~46[4] 刘忠. 新型液压冲击机械设计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长沙:中南大学,2002[5] 杨务滋,吴万荣,刘忠. 预节流双向液压锁. 中国专利,ZL97208080,1998-05-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3100~3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9.附录主要列入正文内不便列出的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等。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等。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10.致谢对给予指导、各类资助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11.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分类按时间顺序列齐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含参加的研究项目、获奖情况及申请的专利、专著、学术论文(未发表的只列有正式录用函的)等。应注明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书写格式参照参考文献。12.篇眉和页码篇眉从正文开始至全文结束,采用宋体五号字左起书写“XX学位论文”,靠右写章标题。页码从正文开始至全文结束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分别单独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书写。13.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 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 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14.其它说明1)第5、8、9、10项题头居中用三号黑体字,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2)正文及各级标题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0pt(磅),采用标准字间距。3)留学生如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则博士学位论文应附8000字以上的中文详细摘要,硕士学位论文应附3000字以上的中文详细摘要。封面上各项内容必须用中文,目录应有中英文对照。二、打印及装订要求1.学位论文内容一律采用WORD97以上版本编辑,用A4规格输出,打印区面积为240mm×146mm(包括篇眉)。双面印刷。2.博士学位论文用枣红色硬皮封面精装,烫金字;硕士学位论文用研究生院统一印制的封面(在各校区指定的装印地点)装订成册。中南大学 2003年4月2日 样例1 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博士学位论文(小二号黑体)(学位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字)作者姓名: (三号宋体)学科专业: (三号宋体)学院(系、所): (三号宋体)指导教师: (三号宋体)中 南 大 学(小三号宋体) 年 月 (小三号宋体) 样例2 博士学位论文扉页:分类号VDC 密级 博士学位论文(小二号黑体)(学位论文中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学位论文英文题目,小二号Times New Roman)作者姓名: (三号宋体)学科专业: (三号宋体)学院(系、所): (三号宋体)指导教师: (三号宋体)副指导教师: (三号宋体)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中 南 大 学(小三号宋体) 年 月 (小三号宋体)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的装订一般要遵守一定的格式要求,比如排版 字体大小 页眉页脚 分页符分隔符,论文的内容检测好了通过了,里面的具体内容不用改。最后只要打印出来,调好纸张的大小即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表格格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院 (系):专 业:班 级:学生姓名: 学 号:年 月 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综述名称 注意综述名称(综述内容中不要出现本课题怎么样等等)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评 价 项 目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综述结构 01 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综述内容 02 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03 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04 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参考文献 05 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06 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成绩综合评语:评阅教师(签字):年 月 日文献综述: 小四号宋空一行标题 二号黑居中空一行1 XXX 三号黑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1.1 XXXX 小三号黑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1.1.1 XXX 四号黑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空一行2 XXXX 三号黑(空1行)参 考 文 献(空1行)[要求按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例如:][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20磅)[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下面的是我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FTO透明导电薄膜的溅射法制备1 前言为了更好的开展毕业论文及毕业实验工作,在查找和阅读与《DSSC用FTO透明导电玻璃的溅射法制备》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完成撰写了本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日趋成熟,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也越来越成熟,种类也衍生得越来越多。本文章将对国内外的制备方法,种类,发展现状及趋势,工艺性能,退火处理对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2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及制备方法简介2.1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2.1 .1 TCO导电玻璃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玻璃,即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是指在平板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方法均匀的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而形成的组件.主要包括铟、锡、锌、铬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2.1.2 ITO透明导电玻璃ITO透明导电玻璃全称为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透明导电膜玻璃,多通过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在高度净化的厂房环境中,利用平面磁控技术,在超薄玻璃上溅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的高技术产品。 ITO玻璃产品广泛地用于液晶显示器(LCD)、太阳能电池、微电子ITO导电膜玻璃、光电子和各种光学领域。2.1.3FTO透明导电玻璃FTO透明导电玻璃为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SnO2:F),简称为FTO。FTO玻璃可以做为ITO导电玻璃的替换用品,广泛用于液晶显示屏,光催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底等方面,市场需求极大. FTO玻璃因其特殊性,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和光催化方面对其透光率和导电率都有很高的要求,其综合性能常用直属FTC来评价:FTC=T10/RS。T是薄膜的透光率,RS是薄膜的方阻值;在光学应用方面,则要求其对可见光有好的透射性和对红外有良好的反射性。对其基本要求是:①表面方阻低,②透光率高,③面积大、重量轻,④易加工、耐冲击。2.2FTO透明导电玻璃制备方法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方法:溅射法、真空蒸发镀膜法、离子辅助沉积镀膜法等;化学方法:喷雾热解法、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目前适合批量生产且研发较多的有真空蒸发镀膜法、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喷雾热解等方法![1]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真空镀膜法制备的薄膜和玻璃基板的结合强度不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导电薄膜电阻较高。适合于批量生产且已经形成产业的工艺,只有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特别是,溅射法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易于获得大面积均匀的薄膜。2.2.1磁控溅射法镀膜:溅射镀膜(sputtering deposition)是指用离子轰击靶材表面,使靶材的原子被轰击出来,溅射产生的原子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薄膜。溅射镀膜有二级、三级或四级溅射、磁控溅射、射频溅射、偏压溅射、反应溅射、离子束溅射等装置。目前最常用的制备CoPt 磁性薄膜的方法是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在高真空充入适量的氩气,在阴极(柱状靶或平面靶)和阳极(镀膜室壁) 之间施加几百K 直流电压,在镀膜室内产生磁控型异常辉光放电,使氩气发生电离。氩离子被阴极加速并轰击阴极靶表面,将靶材表面原子溅射出来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通过更换不同材质的靶和控制不同的溅射时间,便可以获得不同材质和不同厚度的薄膜。磁控溅射法具有镀膜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强、镀膜层致密、均匀等优点。2.2.2真空蒸发镀膜:真空蒸发镀膜(vacuum vapor deposition)是在工作压强低于10-2 Pa,用蒸发器加热物质使之汽化蒸发到基片,并在基片上沉积形成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真空蒸发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电阻加热蒸发、电子束加热蒸发、高频加热蒸发和激光加热蒸发等。对于镀制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而言,其真空蒸发镀膜工艺一般有三种途径:(1)直接蒸发氧化物;(2)采用反应蒸发镀,即在蒸发金属的同时通入氧气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3)对蒸发金属镀膜进行氧化处理。2.2.3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so1-gel)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能代替高温固相合成反应制备陶瓷、玻璃和许多固体薄膜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它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周化,再将凝胶低温处理变为氧化物的方法,是应用胶体化学原理制各无机材料的一种湿化学方法。溶胶-凝胶工艺是一种制备多元氧化物薄膜的常用方法。按工艺可分为浸涂法和旋涂法。浸涂法是将衬底浸人含有金属离子的前驱体溶液中,以均匀速度将其提拉出来,在含有水分的空气中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最后通过热处理形成所需薄膜;而旋涂法则是通过将前体溶液滴在衬底后旋转衬底获得湿膜。2.2.4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薄膜沉积在加热的固态衬底表面,是一种重要的薄膜制各方法。CVD法所选的反应体系必须满足:(1)在沉积温度下,反应物必须有足够的蒸汽压;(2)化学反应产物除了所需的沉积物为固态外,其余必须为气态;(3)沉积物的蒸汽压应足够低,以保证能较好地吸附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基体上,但此法因必须制各具有高蒸发速率的铟锡前驱物而使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化学气相沉积薄膜的工艺参数很多,包括基体温度、气压、工作气体流量和反应物及其浓度等。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设备及工艺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灵活性强;适合在各种形状复杂的部件上沉积薄膜:由于设备简单,薄膜制备的成本也比较低。但是,薄膜的表面形貌很大程度上受到化学反应特性以及能量撒活方式的影响。2.2.5喷雾热分解法:喷雾热分解法是化学法成膜的一种,其过程与APCVD法比较相似。它是将前驱体溶液在高压载气的作用下雾化,然后输送到基片表面,在高温作用下,前驱体溶液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基片表面上得到需要的薄膜材料。而反应副产物一般是通过气相形式排出反应腔。常用的高压载气主要有:压缩空气、氮气、氩气等等。但是由于压缩空气中常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所以用氮气作为载气的情形比较多。如果需要在基片表面上发生分解反应,基片温度一般在300℃以上,在玻璃上制备FTO薄膜的基片温度一般为500℃。影响最终薄膜性能的喷涂参数有:载气压力、前驱体溶液流量、基片温度、喷口与基片的距离、喷枪移动速度等等[2]。在成膜过程中基材的温度、液体的流速、压缩气体的压力以及喷嘴到基材的距离等参数均可实现精确控制[3]。3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3.1FTO透明导电玻璃的研究现状自1907年Badeker首次报道了热氧化溅射的Cd薄膜生成半透明导电的CdO薄膜,引发了对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研究。1950年前后出现了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SnO2基薄膜及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In2O3基薄膜,ZnO基薄膜的研究始于2O世纪80年代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TCO薄膜主要有SnO2、In2O3。和ZnO基三大体系,其中以In203:Sn(ITO),SnO2 :F(FTO)和ZnO:Al(ZAO)最具代表性,这些薄膜具有高载流子浓度(1018~1021cm-3)和低电阻率(10-3~1O-4Ω•cm),且可见光透射率8O%~90%,使这些薄膜已被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建筑和太阳光伏能源系统中。[4] 已经商业化应用的TCO薄膜主要是In2O3Sn(ITO)和SnO2:F(FTO)2类,ITO由于其透明性好,电阻率低,易刻蚀和易低温制备等优点,一直是显示器领域中的首选TCO薄膜。FTO薄膜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节能视窗等建筑用大面积TCO薄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5]。Sn02:F(FTO)掺杂体系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优良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并且耐腐蚀,耐高温,成本低,化学稳定性好,是现在研究较多,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类TCO薄膜。苗莉等[6]采用喷雾热解法,以NH4F、SnCl2•2H20为原料,在普通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方块电阻最低达到6.2Ω/口,可见光透光率为86.95%的FTO薄膜,且薄膜晶粒均匀,表面形貌平整致密。Yadav等[7]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FTO薄膜,最低电阻率达到3.91 X 10-4 Ω•cm。Moholkar等[8]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不同掺F浓度的FTO薄膜,研究了氟的掺杂浓度对Sn02薄膜的光学,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戴松元小组[9、10]将FTO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并获得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射频溅射:射频溅射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辉光放电。国内外射频溅射普遍选用的射频电源频率为13.56MHz,以防止射频信号与无线电信号的相互干扰。通常直流溅射的基本过程是,从阴极发出的电子,经过电场的加速后获得足够的能量,可以使气氛气体发生电离。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撞击阴极表面,溅射出阴极表面的原子、分子到衬底表面发生吸附、凝聚,最终成膜。直流溅射不能用于绝缘体材料的薄膜制备,因为绝缘材料在受到正离子轰击时,靶材表面的正离子无法中和,使靶表面的电位逐渐升高,导致阴极靶与阳极问的电场减小,当靶表面电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使气体无法电离,溅射无法进行。而射频溅射适合于任何一种类型的阻抗耦合,电极和靶材并不需要是导体,射频溅射非常适合于制备半导体、绝缘体等高熔点材料的薄膜。在靶材表面施加射频电压,当溅射处于上半周时,由于电子的质量比离子的质量小很多,故其迁移率很高,用很短时间就可以飞向靶面,中和其表面积累的正电荷,从而实现对绝缘材料的溅射,并且在靶表面又迅速积累起了大量的电子,使其表面因空间电荷而呈现负电位,导致在射频溅射正半周期,也可吸引离子轰击靶材。从而实现了在电压正、负半周期,均可溅射。磁场的作用是将电子与高密度等离子体束缚在靶材表面,可以提高溅射速度。[11]用JPGF一450型射频磁控溅射系统在玻璃衬底上制备SnO2:F薄膜,系统的本底真空度为10-3Pa.溅射所用陶瓷靶是由纯度为99.99%SnO2和NH4F,粉末经混合、球磨后压制成坯,再经1300℃烧结而成,靶中NH4F的重量比是1.78%,用纯度为99.99% 的氩气和氧气作为工作气体,由可控阀门分别控制气体的流量。溅射过程中,控制真空室内氩气压强为1Pa,氧分压为0.5—1.5 Pa,靶与衬底间的距离为5cm.溅射功率为150W,溅射时间为25 min,衬底温度为100℃。用RIGAKU D/MAX—yA型x射线衍射(XRD)仪(CuKa辐射波长,0.154178 nm)测试样品的结构,用APHM一0190型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样品的表面形貌,使用 rv一190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收谱,使用激发源为325 nm的He—Cd激光器的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室温光致发光谱,使用普通的万电表测试它的导电性(前提是尽量保持测量条件的一致性)。3.2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应用FTO透明导电玻璃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被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窗口材料、低损耗光波导电材料及各种显示器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中作为透明玻璃电极等,与生活息息相关。3.2.1在薄膜太阳电池上的应用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伏效应,在半导体p-n结直接将太阳光的辐射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光电器件。TCO薄膜是太阳电池关键材料之一,可作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CS)[12]等的透明电极,对它的要求是:具有低电阻率(方块电阻Rsh约为15Ω/□);高阳光辐射透过率,即吸收率与反射率要尽可能低;化学和力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在薄膜太阳电池中,透明导电膜充当电极,具有太阳能直接透射到作用区域几乎不衰减、形成p-n结温度较低、低接触电阻、可同时作为防反射薄膜等优点。3.2.2在显示器上的应用显示器件能将外界事物的光、声、电等信息,经过变换处理,以图像、图形、数码、字符等适当形式加以显示。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平板化。在众多平板显示器中,薄膜电致发光显示由于其主动发光、全固体化、耐冲击、视角大、适用温度宽、工序简单等优点,引起广泛关注,并发展迅速。FTO薄膜具有可见光透过率高、电阻率低、较好的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作平板显示器的透明电极。3.2.3在气敏元件上的应用气体传感器是把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变换成易处理的光、电、磁等信号的转换元件。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采用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做成的元件,与气体相互作用时产生表面吸附或反应,引起以载流子运动为特征的电导率或伏安特性或表面电位变化。二氧化锡薄膜气敏器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和恢复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容易集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不断向智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13]3.2.4在建筑幕墙玻璃及透明视窗上的应用喷雾热解法制各的FTO薄膜能用于阳光节能玻璃,对可见光高透射,但对红外光高反射,其反射率大于70%。让阳光中可见光部分透过,而红外部分和远红外反射。阳光中的可见光部分对室内采光是必需的,但可将红外部分的热能辐射反射回去,能有效调节太阳光的入射和反射。利用FT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高透射性和对红外光的高反射性,可作为玻璃的防雾和防冰霜薄膜。3.3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发展趋势随着LCD的商品化、彩色化、大型化和TFT的驱动或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变效率的提高,人们对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至少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导电性能好,电阻率较低;(2)可见光内透光率较高:(3)镀膜温度更接近室温,能大面积均匀地镀膜;(4)膜层加工性能好,可以进行高精度低损伤腐蚀;(5)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优良,硬度高;(6)表面形状良好,没有针孔;(7)价格较低,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目前,TCO薄膜已普遍达到下列水平:膜厚为500 nm的情况下电阻率在10-4 Ω•cm数量级,在可见光区透光率达80%,载流子迁移率一般达到40cm2/(v•s)。虽然TCO薄膜的性能指标可以满足当前应用需要,但随着器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对TCO薄膜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一些学者提出了TCO薄膜发展的一个量化的前景指标:禁带宽度>3 eV,直流电阻率~5×10-5 Ω•cm,可见光段在自由电子作用下的吸收系数<2x103 cm-1,载流子迁移率>100 cm2/(v•s)。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性和导电性。SnO2:F(TFO)透明导电薄膜由于其兼备低电阻,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近红外高的反射率,优良的膜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必将在平板显示器件、建筑物玻璃和气敏传感器等众多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利用溅射法制备FTO透明导电玻璃它的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利于控制。成本较低,原料易得,但在制备过程中NH4F加热分解放出有污染的氮氧化物和氨烟,这对以后商业化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所以对原料的改进和污染的控制方面还有待开发。4 制备条件对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段理等做了磁控溅射制备银掺杂ZnO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实验,发表了文献[14],并在文献14中得出了4.1——4.3的结论。4.1制备条件对膜厚的影响文献中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银掺杂ZnO薄膜,当薄膜淀积时间从30rain延长到90min时,薄膜的厚度几乎按照线性关系从约270nm增加到820nm,即薄膜的淀积速率大致稳定在9nm/min左右,为匀速生长。溅射功率与膜厚呈线性增长,及沉淀速率与溅射功率大致呈线性关系。4.2制备条件对膜结构的影响晶体质量随溅射功率的增大而降低,随溅射气压的增大而降低。4.3制备条件对膜光电性质的影响在固定溅射总气压的条件下,增大氧分压可以增强薄膜的紫外发光强度,增大薄膜的载流子浓度。4.4 退火对薄膜的影响退火能显著提高薄膜晶体质量,并增强薄膜的PL发光强度和导电能力,其原因是退火能使银离子完成对锌离子的替代从而形成受主。[15]5 退火后处理对膜结构与成分的影响光敏薄膜的光电、形貌性能与退火处理密切相关,退火处理优化了薄膜表面形貌、减小了光学能隙、增大了薄膜的导电率和载流子迁移率。光敏薄膜性能的优化,有利于增大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填充因子、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对于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改善器件光伏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分别对较低氧分压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 薄膜进行氧化性气氛和惰性气氛退火。通过XRD和SEM 分析,发现氧化性气氛退火薄膜为表面多孔的金红石结构 ,而惰性气氛退火薄膜表面较为致密,结构分析不仅观察到金红石结构的 ,还发现了四方结构的 。XPS表面分析进一步表明,氧化性气氛退火后,薄膜成分单一,未氧化的 完全氧化成稳定的 ,而且具有稳定结构的 薄膜表面吸附水很少。相对而言,惰性气氛退火后,薄膜表面 、 和 共存,表面化学吸附氧和吸附水较明显,薄膜的稳定性降低。[17]6 FTO导电玻璃制备相关参数根据范志新等所提出的理论表达式: 带入相关数据可得到,SnO2:F(FTO)的最佳掺杂含量为2.54%[18]通过对比总结,参考大量数据,选择溅射功率:100W,溅射压力:5Pa,溅射时间:1.5h,溅射靶距:38mm[13、19]做产品。进行相关参数的选择与优化。7 参考文献1、张志海, 热解法制备氟掺杂二氧化锡导电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2、汪振东, 玻璃基TiO<,2>-SiO<,2>/SnO<,2>:F薄膜的喷雾热分解法制备和表征 武汉理工大学3、郝喜红, 喷雾热解法制备掺杂二氧化锡导电薄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张明福等,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研究的新进展 压电与声光5、方俊 杨万莉, n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新进展 陶瓷6、苗莉等, SnO2:F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 材料导报7、Yadav A A,Masumdar E U,Moholkar A V,et a1.Effect of quantity of spraying solu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spray deposited fluorine doped tin oxide thin films[J].Physiea B:Condensed Matter,2009,404(12—13):1874 - 1877.8、Moholkar A V,Pawar S M,Rajpure K Y,et a1.Effect of fluorine doping on high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pray deposited nanocrystalline tin oxide thin film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9,255(23):9358—9364.9、Dai S,Wang K,Weng J,et a1.Design of DSC panel with efficiency more than 6%[J1.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ils,2005,85(3):447—455.10、Huo Z,Dai S,Wang K,et a1.Nanocomposite gel electrolyte with large enhanced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n 13-/I- redox couple for quasi-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7,91(20):1959-1965.11、王璟和,射频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陶瓷薄膜 天津大学12、姜磊等,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3、曾志峰等, 射频溅射法制备掺杂SnO2纳米薄膜的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4、段理、樊小勇等, 磁控溅射制备银掺杂 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 材料导报(研究篇)15、SunLL,TanO K,ZhuW G,et a1.Pb(Zro 3Ti0. 7)03/Pb-TiO3 multilayer thin films for 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application[J].J Appl Phys,2006,99(9):0941016、顾锦华、钟志有等, 真空退火处理对光敏薄膜及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王磊、杜军等, 退火气氛对SnO2薄膜结构与成分的影响 材料导报18、范志新等, 二氧化锡薄膜的最佳掺杂含量理论表达式 电子器件19、刘庆业等, 射频溅射法研制SnO2纳米薄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河南大学学报格式

刊名: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大学周期:双月主 编:乔家君编辑部主任:程遂营 副主编:张敬来 编辑出版:《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地:河南省开封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3-4978CN:41-1100/N邮发代号:36-2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34《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河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她源自1934年创刊的《河南大学学报》,历经沧桑之变,停刊复创,几易刊名,始终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服务。1934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反映学校最新科研成果,河南大学创办了综合性学术刊物——《河南大学学报》。同年,《河南大学学报》在出版3期后因战乱等故停刊。解放后,河南大学复校,后更名为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学报》获得新生。1956年11月,复刊更名为《开封师院学报》;1971年增出自然科学专辑;1975年文理分刊,《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出版。1979年8月,因学校易名,《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河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并发展成为公开发行的季刊;1984年5月,随校名恢复更名为《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现代物理学与材料科学”、“化学化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建筑结构与环境”和“自然资源学”等栏目,面向科技界、教育界刊载专业学术论文、综述报告和科研成果报道,是河南大学对外交流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园地。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干福熹院士,山 仑院士,李吉均院士,孙九林院士,邹广田院士,陆启铿院士,侯 洵院士,郭柏灵院士,薛群基院士主任:宋纯鹏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圣彦,马建华,万师强,孔云峰,孔德志,王天泽,王 华, 王超杰,刘先省,乔家君,陈咏梅,杜祖亮,李起升,李 捷,李登峰,李锁平,宋纯鹏,张伟风,张治军,尚富德,武相军,郑逢斌,赵建军,郭立俊,顾玉宗,秦耀辰,鲍 鹏,薛冬峰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ATH)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河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3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3—4978/CN41—1100/ N。双月刊,逢单月16号出版。本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主要刊登有关数学、现代物理与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生命科学、自动化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建筑环境与结构、科学技术研究等学科的有创新性内容,数据翔实,表述规范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其来稿要求如下 : 文稿务求主题鲜明、数据可靠、评价客观;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无产权争议;作者的署名及顺序由作者自定,所有署名作者需对文稿署名认可。 文稿书写格式按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撰写。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工作单位、地址(城市名、邮编) 、中文摘要、关键词(3~8 个)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 、英文工作单位和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投稿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收稿日期、论文资助基金项目、基金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 、性别、籍贯、民族(汉族可略) 、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具体格式请参照近期学报。 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偏正结构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征性内容,一般不超过20 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并应在题名中避免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 摘要应完整准确的浓缩论文的内容,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并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序号。一般200~300 字。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 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例如1 ,1. 1,1. 1. 1,1. 1. 1. 1,一般不超过4级,均左顶格编排。 图和表应精选和科学设计,具有自明性,切忌与文字重复表述。图大小要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标注完整;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反差适宜,剪裁得当。表设计格式采用3线表,表目明确。图、表内容要与正文一致。图(表)要求英文图(表)题。 量和单位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量名称及单位名称、符号、数字等应符合国家标准,书写规范化,并注明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 参考文献应为公开发表的文章(未公开发表的重要资料必要时可列在当页地脚),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引用的相应位置右上角,用[ ]加序号标出。在文末著录格式为:期刊:[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J ].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论文集:[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C].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名.文献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出版年. 文稿著作权除《著作权法》的规定外,属于作者,本刊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可对文稿进行修改。 本刊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本刊稿酬一次付给。 在投稿时注明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 凡投本刊的稿件,请勿一稿多投。经本刊通知作者修改的稿件,一般已被录用,将按本刊编排计划刊出。

期号和卷号看名称就能知道这是期刊根据出版时间划分的,期刊卷号又称文献标识码,是按照文章的内容归类,以便于文献的引用与统计,在文章最后的参考文献中就很常见,比如2009年,第58卷,第7期,页码范围1-15,第58卷和第7期就是卷号和期号,而期号是以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中文参考文献的标注有其标准格式,在标注时,最易出错的是期刊卷和期的标注,做学术研究,应力求处处严谨,如果某期刊有卷号又有期号,我们就应该全部标出,而不能图省事只标其一。

期刊的卷号又称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其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它们在每次出版时名称都是一样的(除非更名),为了区分不同版本,一般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去编号。刊物有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或其他。以河南大学学报双月刊为例,2009年1月出版的,一般描述其期号就用“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来表示期号。当然有时候也会带上卷,卷是从创刊开始,每年算一卷,如“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2009表示年份,39表示卷,1表示是2009年,第39卷的第1期。期刊卷号具体内容: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期刊卷号说明:1)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A;3)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code:"作为标识,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

您好,这个卷号 一般是只有医学类的期刊才有的。经济或者科技类的一般没有卷号。查询的时候,是找到这篇文章点击进去就能看到。

中南大学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2、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文献来源分类: 期刊文章-[J],普通图书、专着-[M],论文集、会议录-[C],学位论文-[D],规范、标准-[S],报告-[R],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1 期刊论文-[J]

[1] 汤晓光。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系统建设管理[J]. 铁道标准设计,2010( 1) : 3-6.

[2] 王天亮,刘建坤,彭丽云,等。 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土的力学性质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10,31( 6) : 7-13.

[3] 周丹,田红旗。 强侧风下客车在不同路况运行的气动性能比较[J].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39 ( 3) :554-559.

2 普通图书、专着-[M]

[1] 郑健。 中国高速铁路桥梁[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龚晓南。 地基处理手册[M]. 2 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布列耶夫,克拉夫错夫。 轨道电路的分析与综合[M]. 孙铭甫,译。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 55-56.

3 论文集、会议论文-[C]

[1] 王梦恕,骆建军。 客运专线长大隧道设计施工的讨论[C]∥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武汉: 长江出版社,2005: 186-195.

[2] 张忠智。 科技书刊的总编( 主编) 的角色要求[C]/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部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

4 学位论文-[D]

[1] 李小珍。 高速铁路列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0.

5 标准、规范-[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建设[2007]47 号 新建时速300 ~ 3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 科研报告-[R]

[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技术研究总报告[R]. 武汉: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

7 专利-[P]

[1] 闫友联,沈良成,金仓,等。 一种大跨度悬索桥施工中的先导索水面牵引的放索装置: 中国,200920034476.1[P]. 2010-05-05.

8 电子文献( 包括专着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M /OL][J /OL]等

[1]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1999,18( 2) : 4[2000-01-18].

9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N]

[1]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 [N]. 中国青年报,2000-11-20( 15) .

10 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 GSM - 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技术规划[Z]. 北京: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部,2005.

关于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专院校学生毕业之前写作的体现学习成果的论说文。从整个写作过程来说,要抓好三件事:一是选题要得当,二是材料收集要充分,三是论证要严密。一个环节失误,都会严重影响论文质量。在此仅就写法上的问题谈几点应注意事项:

一、题目最好小一点,角度新一点 。

由于完成论文的时间大体上只有三五个月,论文字数也有一定限制,因此选的题目不能过大。否则,为时间、精力、资料等条件所限,将难以写好。题目小一点,写得实在一点,把问题讲得透彻一点,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同学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锻炼。确定题目之后,还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写比较好。譬如论一部作品,究竟是论它的思想性、艺术技巧还是人物形象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所掌握的资料来确定,最好是从前人所没有论述过的地方或前人虽有论述但自己有新见解的地方着手。当然,也不是题目越小越好,越冷僻越好。钻牛角尖也容易走上歧途。

二、依理定形,顺理成章。

论文和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因此,论文的结构只能以理为中心,结构形式必须服从事理发展逻辑。所以,在写作之前要细致地分析所有的材料,理清思路。在写作时,要紧紧抓住自己所要阐述的问题组织和使用材料,用严密的论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中心突出,层次清楚。

要使文章中心突出,首先要确定论证重点,然后在材料的安排上下功夫,即先找出材料安排的顺序,看看什么材料该先用,什么该后用,放在什么地方最为合适。如材料安排是平行关系,即列举式的,材料之间并无内在的逻辑联系,谁先谁后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不论是递增式还是递减式,就象阶梯一样,有一定先后次序,它们之间就不能随意颠倒顺序,否则,就会造成气不通、理不顺。此外,还有接续关系和对立关系等。总之,在使用材料时,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层次清楚还要求:段落之间的衔接要紧凑,文势的曲折变化要自然。段落之间的过渡不论采用什么形式,如用联接词,用插叙或说明等,都要有连贯性,不要给人突如其来的感觉。为了使文章曲折变化、引人入胜,有时要退一步讲,有时要抓住关键性的字眼反复挖掘深意,有时需要间接证明,有时需要用顿笔造成奇峰突起等。但无论怎样曲折变化,都不能离开文章的中心,横生枝节,而要显得自然、合理。

动笔写作之前,最好先列一个提纲,确定文章的架子,看看要讲哪几层道理,用什么材料,怎么论证,如何开头、结尾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材料是否够用,另外,写作时也不致因时间较长而使思路中断。当然,写作过程中,随着认识的加深或新材料的发现,部分修改甚至提纲的事也是有的,但有提纲总比没有要好。初稿写毕,要在听取指导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之后反复修改,最后再定稿。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要有题目、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几部分构成,毕业论文规范。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要求不少于2500字,文科专业不少于3000字,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毕业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求约1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3.目录

主要内容的目录。

4.前言

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尚可开拓空间;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设计及计算部分:设计及计算部分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写明设计结果及计算结果。

(3)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规范》。

(4)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

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7.谢辞

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9.附录

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作为附录附于说明书之后。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即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1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5个。摘要应写得扼要、准确,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应着重陈述,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雷同。

(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的阅读的兴趣。

3.目录(必要时)

论文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阅读,可为论文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明页码。

4.前言

前言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它包括:

(1)选题的缘由。

(2)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

(3)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

(4)概括成果及意义。

作为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可以稍微具体些;摘要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作为笼统的表达,而前言中所有的内容则必须明确表达;摘要不写选题的缘由,前言则明确反映;在文字量上前言一般多于摘要。

[1]秦四清,张倬元,王士天,黄润秋.非线性工程地质学导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2]黄润秋,许强.工程地质广义系统科学分析原理及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3]王来贵,黄润秋,王泳嘉等.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4]黄志全.边坡工程非线性分析理论及应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5]林振山.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6]仪垂祥.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7]刘式适.非线性大气动力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8]吴忠良.地震震源物理中的临界现象[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9]陈颙,陈凌.分形几何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

[10]李后强,汪富泉.分形理论及其在分子科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1]谢和平.分形-岩石力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2]凌复华译.灾变理论入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3.

[13]谢应齐,曹杰.非线性动力学数学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14]刘曾荣.混沌的微扰判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15]丑纪范,刘式达,刘式适.非线性动力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16]刘秉正.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基础[M].沈阳:东边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7]谢应齐,曹杰.非线性动力学数学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18]冯长根,李后强,祖元刚等.非线性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9]E.N.洛伦兹,刘式达,刘式适,严中伟译.混沌的本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20]吴祥兴,陈忠.混沌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21]宋毅,何国祥.耗散结构论[M].北京:中国展堂出版社,1986.

[22]李如生.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23]赵松年,于允贤.突变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4]吴大进,曹力.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5]Carmeliet J,Abeele K V D.Poromechanical approach describing the moisture influence on the non-linear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behaviour of porous building materials.Materials and Structures,Vol.37,No.4,271~280.2004.

[26]Craft T J,Iacovides H,Yoon J H.Progress in the Use of Non-Linear Two-Equation Models in the Computation of Convective Heat-Transfer in Impinging and Separated Flows.Flow,Turbulence and Combustion,Vol.63,No.4,59~80.1999.

[27]Bart De Maerschalck,Marc I.Gerritsma.Higher-Order Gauss-Lobatto Integration for Non-Linear Hyperbolic Equations.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Vol.27,No.3,201~214.2006.

[28]Schreiber F A,Baiguera M,Bortolotto G,Caglioti V.A study of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some workload allocation algorithms by means of catastrophe theory.Journal of systems Architecture,Vol.43,605~624.1997.

[29]Lignos X,Ioannidis G,Kounadis A N.Non-linear buckling of simple models with titled cusp catastroph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Vol.38,1163~1172.2003.

[30]Sinha S C.On the analysis of time-periodic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Sadhana,Vol.22,No.3,411~434.1997.

[31]秦四清.初论岩体失稳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3):265~269.

[32]秦四清.斜坡失稳过程的非线性演化机制与物理预报[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1):1241~1248.

[33]Qin Siqing,Jiao Jiu Jimmy,Wang Sijing.A Nonlinear Catastrophe Model of Instability of Planar-slip Slope and Chaotic Dynamical Mechanisms of Its Evolutionary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38:8093~8109.2001.

[34]龙辉,秦四清,万志清.降雨触发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1(4):502~508.

[35]龙辉,秦四清,朱世平等.滑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与突变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1,9(3):332~335.

[36]秦四清.斜坡失稳的突变模型与混沌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4):186~492.

[37]胡广韬等.斜坡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38]房营光.土质边坡失稳的突变性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4,26(4):24~27.

[39]杨永波,刘明贵.滑坡预测预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土工基础,2005,19(2):61~65.

[40]吴忠良,蒋长胜.近期国际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的几个侧面[J].中国地震,2005,21(1):103~112.

[41]黄润秋,许强等.突变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1993,1(01):65~73.

[42]梅国雄,宰金珉.现场检测时分析中的土压力计算公式[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5):79~82.

[43]梅国雄,宰金珉.考虑变形的朗肯土压力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6):851~853.

[44]秦四清,李晓.非线性库仑主动土压力分析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12):2399~2406.

[45]殷有泉,杜静.地震过程的燕尾突变模型[J].地震学报,1994,16(4):416~422.

[46]苗天德.湿陷性黄土德变形机理与本构关系[J].岩土工程学报,1999,21(4):383~387.

[47]高国瑞.黄土湿陷变形的结构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1990,12(4):1~10.

[48]黄润秋,许强.斜坡失稳时间的协同预测模型[J].山地研究,1997,15(1):7~12.

[49]左字军,李夕兵,赵国彦.洞室层裂屈曲岩爆的突变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2005,36(2):311~316.

[50]李荣强.突变理论在顺层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1993,21(3):380~386.

[51]刘钧.顺层边坡弯曲破坏的力学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7,5(4):326~329.

[52]芮孝芳,刘方贵,邢贞相.水文学的发展及其所面临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27(1):75~79.

[53]李天斌.滑坡实时跟踪预报概论[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13(4):17~22.

[54]李天斌.滑坡预报的几个基本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1999,7(3):200~206.

[55]余宏明,胡艳欣.滑坡位移动实时跟踪预测[J].地质科技情报,2001,20(2):83~86.

[56]秦四清,张倬元,黄润秋.滑坡灾害预报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J].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1993,20(5):1~4.

[57]廖小平.滑坡破坏时间预报新理论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4,5(3):25~29.

[58]徐峻龄,廖小平.黄茨大型滑坡的预报及其理论和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7(3):18~25.

[59]桂立铭,廖小平.滑坡位移动态遥测系统在滑坡预报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1997,(4):1~5.

[60]文宝萍.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1996,3(1):89~92.

[61]黄润秋,许强.斜坡失稳时间的协同预测模型[J].山地研究,1997,15(1):7~12.

[62]许强,黄润秋.斜坡演化的自组织特征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1):7~11.

中南大学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英语论文资料库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版格式要求如下。1、论文篇幅不超过10000字(含正文,图,表,参考文献和摘要)中文文题不超过20字。2、文稿版式参照样文执行,样文可在本刊网站上查询过刊。3、论文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通信作者,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与中文相应的英文部分。

中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暂行)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体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发明、新理论、新方法或新见解,是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格式的规范化,特对我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格式、打印与装订等作出统一要求。一、 论文内容要求及格式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语(简体汉字)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万。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一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 封面、扉页,2.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3. 中文摘要,4. 英文摘要,5. 目录,6. 符号说明(必要时),7. 论文正文,8. 参考文献, 9.附录,10. 致谢, 11.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扉页1)博士学位论文封面及扉页封面正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所在学院(系、所)等内容(具体见样例1),在书脊上方印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下方印“中南大学”。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确切、具体、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30字以内。学科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批准的专业目录中的学科专业为准,一般为二级学科。如属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则应先注明一级学科名称。指导教师的署名一律以批准招生的为准,如有变动应正式提出申请并报研究生院审批,且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如有其它导师,写在副指导教师一项中(限一名)博士学位论扉页见样例2。2)硕士学位论文封面及扉页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银灰色封面2. 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单独设一页,排在扉页后,具体见样例33.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应说明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学位论文中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练。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1000字左右。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 “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摘要内容后下换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空一格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4.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居中打印“ABSTRACT” (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空一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及关键词(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摘要内容后下换行打印“KEY WORDS”,空二字符后关键词小写,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5.目录列出论文的大标题、一级和二级节标题,逐项标明页码,标题应该简明扼要、点出各部分主要内容。“目录”两字居中(三号黑体),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靠左)及其开始页码(靠右)。章、节、小节分别以如下方式:第一章、1.1、1.1.1依次标出,章、节、小节与页码之间用“......”连接。6.符号说明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说明论文中所用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或量纲)。假如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汇集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说明。7.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主体,写作形式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综述、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讨论、研究成果、结论及意义等。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空二格打印论文正文。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例:第一章 ×××× (居中书写)1. 1 ××××1.1.1 ××××图、表、公式: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或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等。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解下列出各部分内容,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所用一致;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图序及图名、表序及表名采用五号楷体字;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行间距。8.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严禁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参考文献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也可以按“著者-出版年”制组织。建议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即按中文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参考文献”四字居中用三号黑体字,空一行左起按顺序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用小四号宋体字。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文题. 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译)著: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 作者.文题.见(英文用In):编者,编(英文用eds).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 姓名.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专利: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技术标准:序号 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举例如下:[1] 周绥平,陈宗基. DR算法的更新时间间隔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1999,7(2):13~18[2] 竺可桢. 物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56~60[3] Dupont B.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 In: White H J, Smith R, ed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Houst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74. 44~46[4] 刘忠. 新型液压冲击机械设计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长沙:中南大学,2002[5] 杨务滋,吴万荣,刘忠. 预节流双向液压锁. 中国专利,ZL97208080,1998-05-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3100~3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9.附录主要列入正文内不便列出的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等。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等。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10.致谢对给予指导、各类资助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11.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分类按时间顺序列齐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含参加的研究项目、获奖情况及申请的专利、专著、学术论文(未发表的只列有正式录用函的)等。应注明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书写格式参照参考文献。12.篇眉和页码篇眉从正文开始至全文结束,采用宋体五号字左起书写“XX学位论文”,靠右写章标题。页码从正文开始至全文结束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分别单独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书写。13.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 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 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14.其它说明1)第5、8、9、10项题头居中用三号黑体字,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2)正文及各级标题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0pt(磅),采用标准字间距。3)留学生如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则博士学位论文应附8000字以上的中文详细摘要,硕士学位论文应附3000字以上的中文详细摘要。封面上各项内容必须用中文,目录应有中英文对照。二、打印及装订要求1.学位论文内容一律采用WORD97以上版本编辑,用A4规格输出,打印区面积为240mm×146mm(包括篇眉)。双面印刷。2.博士学位论文用枣红色硬皮封面精装,烫金字;硕士学位论文用研究生院统一印制的封面(在各校区指定的装印地点)装订成册。中南大学 2003年4月2日 样例1 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博士学位论文(小二号黑体)(学位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字)作者姓名: (三号宋体)学科专业: (三号宋体)学院(系、所): (三号宋体)指导教师: (三号宋体)中 南 大 学(小三号宋体) 年 月 (小三号宋体) 样例2 博士学位论文扉页:分类号VDC 密级 博士学位论文(小二号黑体)(学位论文中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字)(学位论文英文题目,小二号Times New Roman)作者姓名: (三号宋体)学科专业: (三号宋体)学院(系、所): (三号宋体)指导教师: (三号宋体)副指导教师: (三号宋体)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中 南 大 学(小三号宋体) 年 月 (小三号宋体)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摘要】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与合并症的发生。让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保证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治疗目的。护士必须全面了解糖尿病,才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 糖尿病;饮食护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消耗健康资源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其中,环境因素即食物供应的极大丰富和静态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患2型糖尿病,目前尚无治愈的办法。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了将血糖控制在稳定的水平,饮食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内容。1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1)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2)维持正常体重,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使体重下降以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提高热量摄入,使体重增加,以增强体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3)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4)维持健康,使成人糖尿病患者能从事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保证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正常发育并能维持较强的体力活动〔1〕。2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分配(1)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原则: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标准体重、实际体重、有无合并症及体力活动情况而定。(2)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的计算法。标准体重(kg)= 身高(cm)-110;肥胖度(或消瘦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40%为重度肥胖。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体重不足,低于20%为消瘦)〔2〕。(3)成人热量计算(按标准体重,而不是实际体重计算)。 休息时:20~25 cal/(d•kg);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25~30 cal/(d•kg);中度体力劳动:30~35 cal/(d•kg);重体力劳动:40 cal/(d•kg)。(4)总热量的营养分配。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75%(平均60%);②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无肾脏损害时)10%~20%;③脂肪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建议控制早、中、晚餐的摄入量,三餐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比例:1/5、2/5、2/5〔3〕。总之,吃得越多,餐后血糖就越高。人体每日摄入的食物中,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种营养素产生热量,所以进食总热量肯定造成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合理的饮食分配〔4〕。3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1981年,Jenkins等首次发表了62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植,报道了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何谓“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其实它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它是指含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 h)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它是一个比较而言的数值,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5〕。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测定各类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膳食,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和肥胖者等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血糖生成指数选择食物,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等产生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从而在某些慢性病的防治中起作用。旨在强调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对于疾患者群的意义及其对于健康者的潜在益处〔6〕。一般而言,食物血糖生成指数>70为高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们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食物血糖生成指数<55为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们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7〕。具体而言,通常豆类、乳类总是低或较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而谷类、薯类、水果常因品种和加工方式不同而引起血糖生成指数的变化,特别是令其中的膳食纤维的含量发生变化。蔬菜肯定是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特别是叶和茎类蔬菜,因为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超过6%,而且富含膳食纤维,所以对血糖影响小〔8〕。应对措施:(1)“粗”粮不要细作。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出发,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白面包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或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2)简单就好。在厨房要“懒”点,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蔬菜也是一样,一般薯类、蔬菜等不要切得太小或成泥状。宁愿多嚼几下,肠道多运动,对血糖控制有利。(3)多吃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许多种,日常可直接买到的有魔芋。另外,多选用天然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竹笋等。木耳、菇类也是较好来源。(4)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如一般的小麦面条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81.6,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37,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为55。典型的意大利通心粉用含蛋白质高的硬粒小麦颗粒粉制成,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仅46。饺子是北方常用食物,蛋白质、纤维都高,也是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品。(5)急火煮,少加水。食物的软硬、生烹、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都有影响。因此,除非营养治疗的特殊需要外,谷类煮熟必须经过长时间高温。因此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多,糊化就越好,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6)吃点醋。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是简便易行的方法。(7)高低搭配。高、中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与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一起,可以制作一个中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膳食。而高与高在一起当然就只能是高了。近年来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知识已越来越多地贯穿于糖尿病营养教育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GI这一概念提出了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有不同“质量”的新理论,即含有等量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食物,其消化吸收率和引起的血糖反应是不同的。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通过GI知识教育可以较为理想地控制血糖和血脂,便于在医院门诊和社区教育中推广和应用〔9〕。当然,在利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指导糖尿病患者安排膳食时要注意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评价中作用更大,而在水果和蔬菜等含少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评价中则有限;脂肪、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也具有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而且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仅反映了食物的本身特性,没有考虑一日总热量控制和各类食物的搭配〔10〕。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中,在选择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的食物的同时,也要兼顾营养均衡及一日总热量控制。在坚持长期饮食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需要时还应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这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4 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的三级防治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积极防治是糖尿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其包括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微量蛋白尿、脂肪代谢异常和停止吸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中高血压既是DN的一个主要特征,又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和DN常互相依存,互为因果。收缩性和舒张性高血压均可促进DN的发生,加速肾功能减退,而DN亦可进一步升高血压〔11,12〕。合理控制饮食,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以患者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实际体重、活动强度、季节等情况来控制。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定时定量定餐。主食类食品占每日总热量的50%~55%,脂肪的供给量一般要求低于总热量的30%,胆固醇的摄入量应<300 mg/d,蛋白质的供给量一般占总热量的10%~20%,以优质蛋白为主,动物类蛋白和植物类蛋白各50%,DN早期蛋白摄入量在0.8 g/(kg•d),占总热量的10%以下,DN临床期蛋白摄入量在0.5~0.6 g/(kg•d),占总热量的7%以下,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2~3 g,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日25~30 g,如燕麦、海藻类等,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如粗粮、干豆、新鲜蔬菜等。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要保证患者体重、血压的稳定。在多尿的状态下,过分限制水、盐摄入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症状,导致肾脏血流量及灌注压降低,加重肾脏损害。故应适当增加水、盐摄入,使尿量增加,从而增加肾脏对毒素的排泄〔13〕。总之,应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参考文献】1 刘丽华,沈向清,张林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中华医药杂志,2004,8:112.2 黄敏杰.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7:475.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4 焦素英.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赤峰学院学报,2006,22(6):12.5 徐禹静.血糖生成指数在老年健康维护中的应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4):66.6 杨军红.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在健康与疾病防治中的意义.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70.7 李明秀.血糖生成指数与糖尿病饮食管理.肠外与肠内营养,2005,12(5):303-305.8 杨月欣,崔红梅.常见谷类和薯类的血糖生成指数.营养学报,2003,25(2):185-189.9 胡若梅.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56.10 李晓明,刘彩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7,13(7):538-539.11 刘泽灏,雷闽湘,王爱民.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合并肾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1):110-111.12 孟晓敏,李春霖,杨陆.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血压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及护理.护理研究,2005,19(2):293-295.13 程玉霞.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指导.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73-674.

  • 索引序列
  • 中南大学报论文格式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表格格式
  • 河南大学学报格式
  • 中南大学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 中南大学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