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反腐败之路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5 20:23

反腐败之路论文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悠悠六十载春秋,一个甲子的轮回,可谓弹指一挥间,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下,我们迎来了新中国60岁韶华,六十年风雨同舟,六十年岁月沧桑,六十年奋斗不息,六十年灿烂辉煌。六十年的历史画卷描绘的是一路风雨艰辛;六十年的万千诗篇歌颂的是一幕幕壮美的历史演绎:六十年的斐然成就振奋的是一颗颗华夏儿女的赤子之心。

走在新世纪的康庄大道上,我们信手阔步,步履昂扬,内心是如此的澎湃。在一个昏黄的午后,残阳斜照,寻一静谧之所,将身心休憩。左手捧一香茗,右手执一黄卷,追忆烽火岁月,不禁万千思绪遄飞不已。一幕幕鲜活的历史画面重新演绎,萦绕于心,久难释怀,只为那一段铭刻于心的难忘岁月。国家昌盛六十华诞普天同庆,中华腾飞亿万炎黄歌颂千秋。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这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然而,在民族崛起的道路上却举步维艰,迤逦趋行。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新决策,改革的春风从此使神州大地再度焕发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我们努力拼搏,奋斗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闻名遐迩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日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光阴荏苒的60年,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风雨三十年,中国的经济更快发展,科教更进步,社会更繁荣,人民生活更殷实。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一个伟大智慧充满东方神韵的国度,是那青藏高原的一段铁轨,是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是社会主义建设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是世界和平飘扬的一面不朽的旗帜,更是世界民族之林的焦点。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上活跃着你的实践创新,东方奔腾的旭日迸发出你的盎然生气。你坚强奋进,有着长城钢铁般的意志,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将一个个磨难狙击在脚下,又将一个个辉煌成就创造。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您敢为人先,扞卫世界和平;1964年,中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97,99港澳回归;98战胜历史罕见的大洪水;2001年申奥成功,实现了华夏儿女百年奥运梦想,以及同年加入世贸,让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一席之地,为世界未来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2003年神五升天,成功战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非典”显示出一个大国的奋进和坚强;200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008年,天灾降下,雪灾袭来,世界失去了颜色,汶川地震,天空不再蔚蓝。当建筑一栋栋坍塌,当生命一个个倒下,当眼泪一滴滴掉落,当前方一点点迷茫,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军民把希望和温暖洒下,大爱重于天灾,全国人民将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顽强与天灾做抗争,终将阴霾拨开,天空又挂起了一片不落的灿烂。2008,发展事大,北京奥运和北京残奥,世界难忘,“神七问天”梦想腾飞,实现了中国人首次漫步太空的梦想。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燃着希望之火,涌动着万卉争荣的盎然生气。

我自豪于勇敢面对挫折,挑起民族脊梁的祖国;自豪于用奋斗书写史册,用汗水浇灌硕果的祖国。您的胸怀是如此的博大,您的气魄是如此的恢弘。今天,我以中国为荣,明天,中国以我为荣!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贵州大学法学院的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安和平 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紧迫性分区与退耕策略水土保持通论2006(3)陈 松 “伦理为人、义务为先”——梁濑溟法文化观浅探 选择与冲突陈 松 论承审员在程式诉讼中的作用 罗马法与现代民法陈正发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思考 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杜国辉 现实道德建设的价值定位及原则探析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杜国辉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理论透视 上海党政论坛2006年第3期杜国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视角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杜国辉 以科学发展观创新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理论与探索2006年10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杜国辉 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回顾与思考党的先进性理论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杜 浩 关于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黄 蓓 试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完善 求实2006年第3期黄 梅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租赁战略的价值探讨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黄 梅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黄 梅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租赁模式探讨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黄 梅 创新教育管理的科学内涵\误区及期对策思考贵阳市委党校学报翦继志 国企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法学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翦继志 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与完善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翦继志 股权优先权的适用及其限制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翦继志 论我国一人公司的监管风险与法律规制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翦继志 中国经济法本土资源新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翦继志 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翦继志 公司法律制度的重大创新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期冷传莉 论社会募捐中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冷传莉 精神损害赔偿在刑事案件中的定位与救济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9期冷传莉 博士招生的制度意义和社会反思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冷传莉 简析合同协议解除和损害赔偿 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冷传莉 试论格式条款订入消费合同 海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冷传莉 从医疗事故案件举证责任倒置看制度设计中的利益权衡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期廖 艳 法意与民意 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刘爱军 危害国家安全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理论研究刘爱军 保险诈骗罪构成要件探析 理论研究刘 郁 大学生态度与性心理现状调查及对应措施 《职业时空》(原《乡镇企业研究》)刘 郁 心理 意义场域同构 人口 社会 法制研究刘 郁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 教育研究与实验刘 郁 父母与子女心理素质 科教文汇刘 郁 关于托前儿童抚育方式的几点思考 教育学探讨刘 郁 关注大学生女教师心理健康 当代经理人卢正涛 人大常委应成为积累政治经验最重要的地方美中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卢正涛 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的几点思考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卢正涛 乡镇直选具有推广价值吗?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卢正涛 执政要求落实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 卢正涛 中国共产党人大代表的政治角色 中国科学学报2006年第8期卢正涛 和谐社会的知识基础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陆卫群 影响农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贵州大学学报陆卫群 男性婚检精液质量及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陆卫群 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研究 《生殖与避孕》陆卫群 影响农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 贵州大学学报穆昌亮 论西部大开发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5年卷)穆昌亮 论民事诉讼公正与审级制度的改革 经济与法2006年12期穆昌亮 浅析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贵州刑事法学2006年第6期田应梅 论仲裁中的第三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论民事强制执行的改革与完善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对证据立法的初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田应梅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贵州民族法制与经济建设 贵州大学学学报增刊王朝阳 修改刑法禁止胎儿性别非法鉴定 刑事法学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魏 红 浅论网络犯罪案件的刑事管辖权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魏 红 积极探索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主题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理论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魏 红 浅析少数民族獐受教育权的促进和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魏 红 浅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中国外逃资产追回机制的法律构建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魏 红 试论网络空间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刑事法学研究2006年6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肖艳红 罪刑法定原则之诠释与解释 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肖中华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关于狭义危险犯的理论及立法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3期肖中华 渎职罪法定结果、情节在构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态之区分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3期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一:入户抢劫是否仅限于被害人“户” 人民法院报2006年1月18日B4版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二:入户抢劫主观评价的内容 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8日B4版肖中华 入户抢劫问题研究之三:入户诈骗、抢夺等违法犯罪可否转化为入户抢劫 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15日B4版肖中华 谨慎认定商业秘密犯罪切实保障科技人员权益 法制日报2006年1月19日肖中华 论我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制度的完善 犯罪研究2006年第1期肖中华 也论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法学2006年第7期肖中华 论抢夺罪认定中的四个争议疑难问题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 2006年12月肖中华 经济犯罪的规范解释 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肖中华 赃物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法治论丛2006年第5期肖中华 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法学家2006年第5期肖中华 刑法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具体运用 法学评论2006年第5期杨 晶 社会工作两极化趋势与定位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人本模式与社会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社会工作两极化趋势与定位 贵州师范大学报杨 晶 农村残障儿童社会资本发展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军昌 论我国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兼论”温饱型老龄化“的意义与实施 中国老年学会高峰论坛论文集杨军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贵州跨越式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杨军昌 人口安全与全面小康建设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军昌 贵州黔东南猫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别比失调的调查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杨开宇 英文笔迹检验初探——对20例英文试卷笔迹检验的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5年卷)杨开宇 恶意书写签名笔迹的检验与鉴定 侦查论丛(第七卷)杨仁厚 拉里·戴蒙德民主巩固理论述评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杨仁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 理论与当代2006年增刊杨仁厚 完善征地补偿分配法制保障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当代法学论坛郑姝霞 贵州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研究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钟佳萍 在WTO规则下如何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贵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钟佳萍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行政立法 当代法学论坛钟佳萍 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探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钟佳萍 论司法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当代法学论坛祝 颖 浅议不起诉裁量权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罗玉达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社会学思考 贵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罗玉达 贵阳市农民工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罗玉达 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李建军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的社会原因分析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李建军 继往开来 开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 贵州日报 2006年4月20日 第2版李建军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黄 蓓 试论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1期黄 蓓 城市私房拆迁立法与和谐社会建设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黄 蓓 国家赔偿立法精神之思考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2期黄 蓓 试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当代法学论坛 2006年第6期钟佳萍 司法赔偿中侵权责任后置原则的思考 求实 2006年第3期安和平 贵州省城乡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与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司亚勤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与劳动者权益保障——解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刘 诚 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法律制度的探讨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刘 诚 关于权利的几点认识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3)刘 诚 认公司重整人选任模式 《法律科学》2005年增刊刘 诚 著作精神权利之我见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刘沂江 中国法学教育之路:比较与借鉴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刘沂江 股份回购的法律问题研究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4)刘沂江 论所有权保留制度的法律性质 《法律科学》2005年增刊罗玉达 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廖克林(第一作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权利和义务的保障 《贵州社会科学》第5期穆昌亮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制之设计 《WTO与中国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穆昌亮(第一作者) 论公司法的可诉性缺陷及其弥补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穆昌亮 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农民工权益保障 《贵州法学》2005年第10期肖 强 论MBO应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贵州法学》2005年第9期肖 强 论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 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2期杨鸿雁 中国古代耻辱型考略 《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李 丽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李 丽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罗昌书 论精神损害赔偿 《教育研究论坛杂志》2005年第4期罗昌书 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思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杨军昌 出生性别比失调与人口安全 《贵州大学学报》杨军昌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高校师德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杨军昌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1期杨军昌 欠发达省份的银色浪潮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杨军昌 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刍论 《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杨军昌 贵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人口安全问题 《人口研究》29卷臧兴东(第一作者) 再论保险合同的特征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臧兴东 浅析保险活动中首先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臧兴东(第一作者) 民族经济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卢正涛 改进执政党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方式 《美中法律评论》卢正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 《贵州大学学报》安和平 中国人口预测的自回归颁布滞后模型研究 《统计与决策》安和平 贵州能源矿产开发建设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安和平 论生态立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李长城 论证据的充分性 《证据学论坛》余贵忠(第一作者) 关于行政合同诉讼的几点看法——从行政诉讼的角度进行思考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4年卷)余贵忠 西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之探讨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余贵忠 法科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杨 琴 论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杨 琴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报》冷传莉 律师眼中的好法官是什么样的 《法学》2005年第8期冷传莉 论格式合同的行政规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冷传莉 试论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基础 《贵州民族研究》王 伟 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思考 《法学杂志》王伟(第一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王伟 中国环境法与WTO接轨的法律思考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王伟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思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赵少群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履约宽限期 《贵州社会科学》肖中华 危险概念是一个危险的概念 《中国刑事法》杂志肖中华 渎职罪法定结果、情节在构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态之区分 《法学》田莉姝 论汉朝法律儒家化的体现 《贵州大学学报》田莉姝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法对妇女权利的保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田莉姝(第一作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则研究 《上海党史与党建》田莉姝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吏治 《贵州社会科学》田莉姝 论皇权制度下的宋朝法制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田莉姝 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魏 红 加强生态立省法制建设,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贵州大学学报》康 军 持有型犯罪基本问题辨析 《贵州社会科学》康 军 论废除死型的中国路径 《贵州大学学报》胡 卫 贵州法学本科教育发展思考 《贵州法学论坛》(第四届)马 军 我国委托贷款法律缺陷及其建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刘淑芬 婚姻家庭与和谐社会 《贵州法学》司亚勤(独著) 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司亚勤(独著) 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司亚勤(独著)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贵州大学报》2005年第3期司亚勤(独著) 试析《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司亚勤(第一作者) 试析古代彝族的伦理思想 《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3期陆卫群(第一作者) Acomparison of quinacrine sterilization(QS) and surgical sterilization(TL) in 600 women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 International Jonmal of Gynecology & Obsterics 83(suppl.2)S1-S160罗俊松(独著) 建国以来贵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动过程 《统计与决策》蒋红霞(独著) 《影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蒋红霞(独著) 《影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21世纪中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刘郁(第一作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验之我见 《贵州大学学报》刘郁(独著) 走进贫困大学生 《心理与健康》张林鸿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1期宁立标 宪政维度下的公民的公正审判权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宁立标 认真对待公正审判权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阮志群   小议SA800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李卫国   委托执行制度评析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李 萍  不作为及其先前行为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阮志群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议 重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1卷增刊廖 艳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司法公正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5期刘 莉 论庞德的社会控制理, , , , , , 论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刘 莉 商事合伙体系论 中国学术研究 2005年第2卷钟佳萍 试论行政赔偿立法与构建和谐社会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黄 蓓 对隐私权的几点思考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1期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 知识产权 2005年第2期严永和 论传统知识产权的地理标志保护 科技与法律 2005年第2期严永和 西部开发法引入诚实信用原则刍议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3期严永和 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视野 知识产权研究 第17卷吴光升 国外刑事检察权限之比较研究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4期张 林 民族院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张 林 论公共政策科学化、法制化 中国教育与教学 2005年第1期翦继志 试论产权改革程序中的法律保障与法律服务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李萍  亲属相盗的处理 贵州法学论坛 第四届文集李卫国  试论代位执行制度 贵州法学论坛 第四届文集李卫国  民事执行竟合问题要论 甘肃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申开琼 论我国民法通则中民事行为制度的完善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6期姜 哲 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原则刍议 贵工大学报 2005年第6期廖 艳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学术研究 2005年第5卷李建军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世界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李建军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注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李建军 中国人与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李世宇 和谐社会论纲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论丛》桂海君 人与环境系统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桂海君 人本主义与社会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桂海君 强价值介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中的运用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桂海君 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唐飞虎 论网络给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廖克林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学习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余贵忠 论法科学生社会化的特点 贵州法学论坛2004年余贵忠 论公益诉讼的完善 中国诉讼法学会论文集 2004年刘淑芬 贵州省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2004年第5期刘淑芬 刍议少数民族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12期刘淑芬 贵州民族法学教育的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2004年第7期李世宇 邓小平发展观论纲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肖 强 论我国保险法上的如实告知义务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杨鸿雁 在照顾民族特点与维护国家法律统一之间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冷传莉 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胡 卫 法律价值观与文化价值冲突 《安顺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胡 卫 法律价值的实证与思辩 《贵州法学》2004年10期胡 卫 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中国反腐败之路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敌5期胡 卫 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实证与思辩——对一种法律价值冲突解决观的思考 《贵州法学》2004年11期穆昌亮 法律公平价值刍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穆昌亮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制之设计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穆昌亮 论全球化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王 伟 环境仲裁法律思考 《教育纵横》 2004年第5期王 伟 环境刑事责任法律内思考 《中外教育科学》2004年第5期田莉姝 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影响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田莉姝 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转变与历史发展的同步性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刘沂江 论著作精神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刘沂江 经理层的构建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罗昌书 数码摄像在实验室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12月增刊杨军昌 贵州人口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 《人口研究》2004年10月罗玉达 现代化大潮与中国社会变迁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罗玉达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安和平 论贵州山区生态建设与防洪减灾对策 《贵州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安和平 中国人口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探讨 《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6期司亚勤 论基本医疗有限责任与医疗保障 《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李邦治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李邦治 形势政策课教学探讨与实践 《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第1期李邦治 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3期严永和 论西部开发中存在的信用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5期严永和 知识产权演变:逻辑思考 《私法论坛》第一卷,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李 卓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 《理论月刊》2004年第六期李 卓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理论月刊》2004年第六期宁立标 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 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04年第5期毛元学 独立董事制度移植的法律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罗洪洋 清代黔东南文斗侗苗林业契约补论 《民族研究》2004年第二期

十七大反腐倡廉

  在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反腐倡廉工作再次受到重视,报告有多处涉及。根据现行《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有一项涉及反腐倡廉工作的专门议题,就是听取、审议并通过中央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可以说,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在各项专门工作中,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一次代表大会如何评价过去一个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传递出哪些新的信息,对未来的反腐倡廉工作部署提出怎样的指导方针,都是重大的议题。笔者通过分析十七大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面主要的新信息和新思路,有三个发现——

  第一,对反腐倡廉工作作了新的概括,并将在党的各项任务中更加突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反腐倡廉建设”是十七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的概括,而之前通用的提法是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工作等等。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概括有以下几个信息:一是,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了彻底的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事实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是一个铜板的两面,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的阐述。二是,以“建设”替代“斗争”或“工作”,意味着将使反腐倡廉工作常态化,体现了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本判断。三是,提出反腐倡廉建设,显示出在党的各项主要任务,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反腐倡廉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于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同时涉及到其他四项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种突出既体现在纵向比较中(在反腐倡廉工作领域内作历史比较),更体现在横向比较之中(在党的各项主要任务之间进行比较)。后者更主要、更集中地体现了十七大对于未来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要求。

  十七大之所以提出上述主张,背后无疑就是对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形势的总体判断——虽然在报告中并未具体阐述。反腐倡廉形势的依然严峻甚至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持续严峻是其基本特征。从这个判断出发,对十七大的新精神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紧紧依靠制度建设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并且使依靠制度反腐败的思路更加清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多处,都显示出领导人坚决反对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例如,“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同时,在更多的地方,都更突出地显露出未来深化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思路,那就是要紧紧依靠制度建设,包括把领导人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也要有效地转化为制度力量。十七大报告重申了十六大以来形成的反腐倡廉十六字战略方针,体现了对于依靠制度反腐败的重视。而“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主张则更为清晰地体现出了对于依靠权力反腐败和依靠制度反腐败的抉择。

  毫无疑问,仅仅依靠权力反腐败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依靠制度反腐败才是我国最终取得反腐成功的必由之路。依靠制度反腐败之路虽然已经探索了十余年甚至更长,但我国目前依然处于由依靠权力反腐败向依靠制度反腐败的转型途中,而且要彻底实现这种转型还有巨大的阻力需要克服,还有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

  可喜的是,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执政党依靠制度反腐败的思路更加清晰了,背后则是对以往通过建立制度反腐败的局限或症结的认识的深化。依靠制度反腐败要想成为根本的模式,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实现高度的法治是前提。而要实现法治,前提条件则是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十六大报告的思路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十七大报告的思路则是“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抽象的权力制约诉求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相互制约,这是认识上的飞跃。这种改革思路上的清晰化显然会有利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当然,认识并不等于改革任务的提上议程,更不等于改革任务的完成,传统体制的惯性思维还会很有市场,改革的阻力势必很大。但至少,思路清晰之后,改革实质性推进的可能性明显增大了。

  第三,反腐倡廉工作,特别是依靠制度反腐败的有效性受到重视。十七大报告有几处提到反腐倡廉工作有效性问题。“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有效”、“严格执行”、“任何”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性联系在一起。“有效”是直接关注效果的要求;“严格执行”是取得效果的根本保证。再好的计划,不能严格执行,甚至大打折扣,显然都不会产生什么正效果。如果仅依靠权力反腐,在制度上就不可避免地使不少腐败分子成为漏网之鱼,即使受到查办的也难以得到真正的执行,那么惩处的威慑效应将几乎丧失殆尽,效果也就谈不上了。

  实事求是地说,以往的反腐败工作,并不太重视效果,或者说并不是结果导向的。正因如此,在反腐倡廉工作总结中,容易局限在本工作领域内作纵向的战略思维或工作计划方面的比较。结果当然是容易看到成就和进展,而对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以及工作中的问题认识不足。倘若关注工作效果,属于结果导向的,那么工作总结的结论一定不同。

  十七大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面的新信息和新方针是重大的,必将为未来反腐败工作的深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参考文献(要求15个,3个外文的)

[1] 王秋玲. 论职务犯罪刑事立法的缺陷与完善[J]当代法学, 2001,(11) .

[2] 郑也夫. 腐败的正负功能[J]读书, 1993,(05) .

[3] 廖燃. 打击制约腐败 促进经济发展 兼顾社会公平——推广湖南“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J]湖南社会科学, 2003,(02) .

[4] 李红. 科学制约公共权力是反腐败的治本之路[J]湖南社会科学, 2003,(03) .

[5] 樊凤林. 论惩治职务犯罪的几个问题[J]法学杂志, 1995,(03) .

[6] 杨建勇,郭海容. 美国刑法中的警察圈套合法辩护[J]法学杂志, 1999,(02) .

[7] 晓纪. 反腐败在城市居民最关心的话题中位置后移[J]共产党员, 2002,(05) .

[8]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4-1998年各期主题一览[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9,(02) .

[9] 迈克尔·约翰斯顿. 寻求定义: 政治的生命力和腐败问题[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7,(03) .

[10] 刘志坚. 论腐败产生的制度原因及法律对策[J]安阳大学学报, 2003,(01) .

[11] 刘葆. 腐败的成因及效应:一个制度经济学分析的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 1997,(03) .

[12] 吴丕. “腐败排行榜”与中国反腐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

[13] 解晓东. 犯罪黑数及其控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2) .

[14] 贾宇. 中国死刑必将走向废止[J]法学, 2003,(04) .

[15] 皮勇.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对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的影响[J]法学杂志, 2004,(01) .

[16] 刘海峰.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与反腐败——经济法功能新探[J]当代法学, 2002,(12) .

[17] 《比较法研究》1992年(第六卷)第1—4期总目录[J]比较法研究, 1992,(04) .

[18] Ramaprian, B. R.;. Theory of Consensus Supervision Right 2002,(04) .

[19] Hamers, R. J.;Chen, D.;McEllistrem, M.;Wang, Y.;Bronikowski, M.; Civil Service Reform in America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olitical Parties' Booty-sharing System to the Merit System, 1993 18 MAY .

[20] Frick, Glendon M.;Caffrey, Peter;Hoppel, William A.; Consists in Honest Government 2005 12 JAN.

中国梦毛概3000字论文

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融合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所有愿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国梦毛概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毛概3000字论文篇一

《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析》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承载历史、昭示未来,是关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未来规划。任何梦想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该在把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迎接挑战中,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关键字:中国梦;机遇挑战

作者简介:杨康贤,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195-0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梦想。”“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时对中国梦内容的深情阐述,凝聚了100多年来全体中华儿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个各方面的不懈奋斗和追求,既承载历史,又昭示未来。随着对中国梦宣传的深入,实现中国梦成为了广大人民的共识。但是,任何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向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前进。

一、实现中国梦面临的历史机遇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以来失败来自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因此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就开始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但是,梦想的实现必然是一个艰苦卓绝、曲折的过程。因此,在追梦的过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为实现这一梦想做出了牺牲,用鲜血和生命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科技实力的增强都预示着民族的复兴不再遥不可及。不管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实现中国梦我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是在综合国力的诸要素当中,经济力依然是一个重要内容和要素。近代中国,正因为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与其他国家,才在帝国主义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变成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一个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只会会挨打、贫穷只会受人欺负。因此,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创造物质财富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事和科技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目前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着结构性调整,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以从过去的美国驱动转化为中美双核驱动。世界经济区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亚太地区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国际上,世界各国都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更加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拓展了空间和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实现中国梦造就了共同的价值导向,筑牢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根基。

从国际和国内环境来看,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变革。从国际上看,20世纪上半叶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竞争,20世纪下半叶是科技实力的竞争,21世纪则主要表现在文化上的竞争。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国与国之间在软实力尤其是价值观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也开始通过价值观外交干扰我们的发展步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程度的加深,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西方价值观念我我国的价值观形成的强烈冲击。这就需要一个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在全体中华民族儿女中形成共识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价值观的挑战和在冲击。从国内来看,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动的新形势下,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达成社会共识和实现政治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为了保证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不仅需要执政党加强顶层的制度设计,更需要统一的价值观念来凝聚共识,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形成主导,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提出有利于全社会、全国人民形成共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坚持“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理论,确定发展的路径、制定相关的制度。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成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伟大的道路、伟大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检验,在历史的风尘中,当其他国家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淖无法自拔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散发着迷人的光辉,正是有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带领着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在金融危机中首先实现了经济的回暖,由此中国道路也受到了世界的重视;正是中国道路以其为中华民族赢得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以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广泛拥护;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正是主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实现和平发展,号召全世界人民为建设一个和谐世界努力而受到世界进步力量的尊重。这一切,为实现中国梦积聚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二、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

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无论是来自国内还是国际上的挑战,都不容忽视。

(一)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一直在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内陆和沿海地区、城乡之间和行业之前的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屏障;此外,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社会风险在不断的增加;这些情况与人民的期待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可能发展为实现中国梦的制约因素。

(二)在日益紧密的国际化竞争中,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力有待增强

在日益紧密的国际化竞争中,由于中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不足,产品在国家上的竞争力不强,在长时间以来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出口的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产品、高科技核心技术掌握得不够,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受制于人;文化产品、文化类型比较丰富,但是真正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能深入人心的文化产品确寥寥无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文化的传播和融合能力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和平与发展虽然成为了时代主题,但是局部的动荡、局部的冲突依然存在。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经常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挑恤中国,同时我们与一些国家还存在领土的争端,因此提高军事实力是非常必要的。较以往相比,中国总体的军事实力、武器装备、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军事力量的整体实战能力、军备和军费投资、武器装备的技术和质量,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三)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依然严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奉献精神不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惜以权谋私、进行权钱、权色的交易;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人民、服务群众的能力不足,人民对其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人民的满意度不高,公仆意识不强。诸多的不满可能导致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度、满意度降低,对执政党执政能力产生怀疑,这种现象消减着人们对中国梦的共识。

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国梦

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必须是总体的要求,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对策。

(一)坚持走中国道路、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梦才有可能实现。按照的部署,推进“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发式的转变,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改进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推进协商民主的步伐,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时代精神,整合各种价值观念,加强文化创新,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各种政策和措施解决社会当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加强道德、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引导人民群众形成“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思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以此构筑实现中国梦坚实的物质精神基础。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践行中国梦的积极性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统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以实现人民的幸福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个人的事情,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坚持改革成果有人民共享,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倾听群众的呼声,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和利益;要积极妥善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住房、就业等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内动力。

(三)把为民务实清廉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要严格各项制度的执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和各项考核,扎实推进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中,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党的优良作风增进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加快服务性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建设,努力建设职能分工合理、办事高效、廉洁奉公、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法,提高党和政府实现中国梦的号召力。

总之,实现中国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丽事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是,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深情阐述“中国梦”.人民日报.2012-11-30(1).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党建.2013(4).

[3]刘川生.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重要思想支撑.思想教育研究.20136).

中国梦毛概3000字论文篇二

《浅谈实现中国梦的历程和现实基础》

【摘要】本文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历程和现实基础,分析了实现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指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秉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中国梦;历史根据;现实基础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曾经说过:“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这个令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就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是亿万同胞不断追求的梦想,它凝聚了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

一、中国梦实现的历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怀揣梦想的中华民族创造了5000年的文明史,广袤的疆域、先进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及其它重大科技成果是我国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四大文明古国、东方文化中心举世瞩目,然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辟、帝国主义的向外扩张,致使我国在晚清沦为西方国家的附庸,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我国落后于西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华民族各个阶层开始踏上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寻梦历程。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等人苦心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编成了《四洲志》和《海国图志》,向国人介绍世界历史地理和西方先进技术,开创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农民阶级也开始了寻梦之旅。从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农民阶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近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人民反抗斗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发生的。其主要用基督教的神、上帝教的新思想去点燃农民的反抗情绪,建立一个所谓“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太平救世的思想本质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农民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思想,农民阶级未能冲破封建主义思想的藩篱,他们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尝试,最终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以李鸿章、奕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并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发展近代教育。然而,洋务派固守的“中体西用”思想,避免触及封建政治制度,则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使清政府从洋务救国的迷梦中惊醒,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改良派开始仿效日本明治维新,推行资产阶级戊戌变法。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及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性,致使维新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作为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中国民族觉醒潮流的新起点具有重要意义。

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从西方学来了民主共和思想,提出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套完整的方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然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其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脱离群众,导致革命果实落入了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手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贫弱的状态没有改变,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回首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历程中,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先后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然而均以失败告终。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中国的时代中心和革命潮流发生了转换,那时俄国又发生了十月革命,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开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以俄为师,坚持走俄国人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正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和历史选择,中国民族觉醒之路才越来越宽广,最终帮助我们找到了一条走向独立富强的成功之路,最终将实现无数先辈梦寐以求的“中国梦”。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彻底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掀开了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新篇章。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梦”推上了正确的实现道路。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如何实现富强中国之梦。今年是改革开放第3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高达10%左右的平均实际增速,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16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00美元,已经成为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长到2011年的21810,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1年的6977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可见,我国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开始了迈向强国的征程。在经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不断深化改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系列重大问题,继续推进着中国梦的实现征程。

“中国梦”勾勒出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展现了中华儿女生生不息、上下求索的奋斗历程。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及所说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20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20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总之,“中国梦”实际上就是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奋斗去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和经历多少困难,中华儿女都要以中华民族浓厚的历史积淀作为根据,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希望、信心和动力。

二、中国梦的现实基础

“中国梦”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首先,“中国梦”囊括了整个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族人民共有、共建和共享的梦想,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康庄大道。它将带领广大人民走上普遍富裕的小康之路。因此,“中国梦”的实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为之实现而奋斗。

其次,从国情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梦”是最适合中国发展且最切实的梦。“中国梦”是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梦,是立足于现实并可以实现的梦,这个梦凝聚了我们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中国梦使我们更加坚信我们所走的是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最后,中国梦是合作梦,和平发展、提倡共赢、避免零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目标,因此“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接受的梦。目前,世界各国联系紧密,优势互补,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是国际交往的趋势。另外,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贡献了近1/4的全球经济增长量。预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释放出的购买力将达64万亿元人民币,而“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达到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将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三、实现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中国梦的历史根据和现实基础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为这一共同目标长期不懈奋斗。

首先,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就曾经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选择崇高的理想,执着的信念和先进的价值观。

其次,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要解放思想,勇敢地追求真理,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规的思维定势,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最后,当代大学生要坚持艰苦奋斗。只有不断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才从延安出发,走向全国,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都是延安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成就伟业的精神动力。当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攻坚时期,这更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继续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公茂虹.读懂中国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孙中山.三民主义[M].长沙:岳麓书社,2000.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魏源.魏源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我们如何把远大理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论文 急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有个实验者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一测试,原来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嘭"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一天实验者开始把盖子轻轻拿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三天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玻璃杯里不停的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过着"跳蚤生活".我们有时离自己的梦想其实很近,但是由于之前屡屡失败,后来我们就不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是一再降低自己成功的标准.即使有一天原有的限制取消了,但是我们撞怕了或者是习惯了,不想再跳新的高度.你们从高考走来,许多人尝试梦想都失败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往往因为失败后害怕,就不去千方百计地去追求梦想,而是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我们班各位同学有多少人是这样放弃梦想,碌碌无为地生活着的人 没有理想就没有了生活之船的风帆.而没有信念,理想就没有了扬帆远航的动力.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理想和信念的知识,帮助同学们在新的人生阶段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坚定崇高的信念.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什么 信念又是什么 简而言之:能使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叫做理想,而实现理想所必须的东西,就是信念.
(一)理想的义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的理想也是各不相同的;即使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的理想也会有所调整和变化. 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理想的本质特征就:是对现状的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青年人可以有幻想,也可以有梦想,但一定要把它变成现实,就要付诸实践.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这种巨大力量的体现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2,理想的特征
(1)目标性:对自身实践行为的价值方向进行选择;
(2)超前性: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
(3)时代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联系;
(4)阶级性:一定社会群体内的共同理想;
(5)现实可能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6)实践性:通过实践产生,检验,修正,发展,实现;
(7)多样性,层次性:
3.理想的类型
(1)从内容上:四种
① 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② 道德理想: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
③ 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④ 生活理想: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2)从性质和层次上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3)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4)从对象上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两者的关系是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二),信念含义和特征
例: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是以为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信念,浅尝则止,最终失败,其实,他已经在地上挖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坚持到底的,甚至当他渴望的水源就在眼前时,他却弃之而去,终市使他功亏一篑.可见关有理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现所必须的信念.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以认知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2,信念的特征
(1)稳定性:一旦形成,终生不渝并具有巨大惯性.
(2)多样性:人们需要的丰富多彩,导致信念的丰富多样
(3)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
(4)亲和性:志同道合: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
(5)实践性:根源于实践并积极反作用于实践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 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可是,真的是时间将我们分出层次来的吗 不是,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这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的一个显著表现.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一)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指引人生的作用
有些大学生说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不冷着,不捂着,不饿着,不撑着,醒来的时候掐自己不疼:呵…我还活着.如果以这样的话语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他的生活我们可以想见:"工作吧,没意思,不工作吧,也没意思.有钱吧,没意思,没钱吧,也没意思.谈恋爱吧,没意思,不谈恋爱吧,也没意思.不管怎样,都没意思,归结起来'活着吧,没意思,不活吧,也没意思'"这样之后,只能碌碌无为的生活着.所以对于大学生应该选择崇高的人生理想,将祖国人民的命运记在心尖,将责任举过头顶,这样才能成为富有朝气的新一代人才.
例:毛泽东的少年立志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做梦——成就成就事情的基本条件
梦想——闪烁在脑袋里的钻石
理想——让钻石乍现光芒
信念——将光芒四射的钻石送入你的手心
赶快让你的梦,从脑袋里跳出来,否则那些钻石会让你头昏眼花,一堆可惜,无用的白日梦.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名言: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也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很多,传说中的愚公,立志移山,经过子子孙孙寒来暑往的努力.终于成功.司马迁写《史记》,孙康映雪,王冕学画都是个人立志成功的典范,苏洵从37岁才开始刻苦读书,终于名列唐宋八大家,毛泽东同志从小就立有远大志向,最终缔造了新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志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张海迪身残志坚,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寒门学子克服困难成才的故事,还有很多残疾朋友克服生理不便创造奇迹的故事,如用双脚写字,修表等等.这些事迹都令人敬佩.比之古人在文化科技落后条件下进取,比之家境贫寒的人,比之身体有残疾的人,在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幸福生活着的我们每一个人,没有理由不立志,不成才!
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 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课外活动:走访一次人才市场;走访一次你理想的从业单位;与你的同辈做一次思想交流;走访以为你崇拜的或值得你学习请教的人;与长辈做一次思想交流.
目的:使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上大学 怎样度过大学生活 "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有理想和信念的人,应该是随时随地,都会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将怎样活下去 "如果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你不停的追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想你的人生绝对不会是迷茫的,而应该是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怎样走的.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大学必学的四件事:一是学怎样读书:learn to learn. 二是学怎样做事:learn to do.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learn to together.四是学怎样做人:learn to be.这些事情的学习,一件也少不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没有理想想念,这些事一件也学不了,干不成.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深层核心.有无理想信念,就像一道分水岭,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又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需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还应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内的腐败变节分子不代表共产党.十指还有长短,何况是拥有6800万党员的大党.
案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纪委《关于陈良宇同志有关问题初核情况的报告》.根据调查情况,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充分表明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不论是谁,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我们应该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江".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素,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同学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
(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国曾统治世界经济1800年,有人做过计算:现在我国国内生产总植排名是第7,如果以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有望在今年超过法国,2010年超过英国,2050年超过日本,2070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强国.如果真如这人说的那样,那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现在我国国内生产总植排名是第7,但是也要注意人均128位的现实.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确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用这一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信念,是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案例:
用中国今天的成就与朝鲜,俄罗斯和印度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和生命力.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既不能自发地形成,更不能自发地实现.要想拥有理想,就要深刻地认同理想;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一)立志当高远
名人名言:
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那么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力.
林肯:喷泉的高度不会高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这样,她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
(二)立志做大事
案例:
一个人问一个放羊的小羊倌:"你为什么在这里放羊啊 "小羊倌说:"因为家里穷啊,我现在放羊,等我的羊长大了就可以卖羊赚钱了.""赚了钱之后呢 ""取媳妇啊!""取了媳妇之后呢 ""生孩子啊!""孩子长大了呢 ""让他放羊赚钱取媳妇啊!"
(三)立志须躬行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一条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案例:
要使理想成为现实,靠愿望和祈祷是不行的,必须动手去做.有一位美国女孩名叫西尔维亚.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念中学时起,她就一直梦寐以求想当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朋友们称她是他们"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她常说: "只要有人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一定能成功."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做了些什么呢 她什么也没做,而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西尔维亚不切实际地期待着,当然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另一位名叫辛迪的女孩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辛迪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洛杉矶所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那些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 "不是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我们是不会雇用的."她不愿意就此放弃,一连几个月她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广告.最后她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启事:北达科塔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主持人.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欢北方.但是,她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干什么都行!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北达科塔州.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后,辛迪终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五年,她得到提升,终于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着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到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名言:居里夫人"理想的琴键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奏出认识呢感最美妙动听的乐章."所以,如果你有一个梦想,就用你的脚步去丈量吧.
(二)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顺境和逆境是人生不同的境遇,人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使人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能成功.在面对逆境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觉得听完下边的故事,大家就会有答案了:
案例:
《驴的哲学》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人们都希望自己心中的理想能够转变为美好的现实,然而,现实中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阻碍着理想的顺利实现,这种冲突有时甚至很尖锐.纷繁复杂,多变的现实,给理想的实现造成了必须面对的种种困难与曲折.理想之路上不免有荆棘坎坷,要实现人生的美好的理想,就必须正视现实.
现实是理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美好的理想只能根植于现实之中,从现实的土壤中吸取营养,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因此,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一个十分必要的前提就是正确认识理想发生时的现实和理想实现过程中的现实.
用一种理想化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一旦发现现实中的不如意,便感到痛苦,失望,丧失信心.有的同学进大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浪漫,把大学当作"理想的乐园",一接触实际发现并非如此,便一下子跌进了深渊,迷茫,厌倦,甚至一蹶不振.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与分析现实.
在对待现实的问题上,首先应承认现实与理想是存在差距的,正是因为这种差距,人们才需要理想,理想才更具有感召力,更需要付出努力去追求理想.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既不回避矛盾,也不夸大问题,既不将错综复杂的现实完全理想化,又不为现实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所迷惑.要在复杂的矛盾中找出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再次,要正确认识现实,发现现实.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真正的强者,不应只沉浸在真,善,美的想象之中,而应勇于正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作斗争.正如刘少奇所说:"我们改造世界,不能离开现实,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我们正视现实,认识现实,在现实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向丑恶的现实斗争,改造现实,逐步达到我们的理想".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1,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1)理想不等于现实.
(2)现实是理想的基础,是前人理想的实现.
(3)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4)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一,理想必须是有现实的根据,是合理的.
第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
第三,要根据对客观,主观条件的认识,找出正确的实践途径和方法,设计可靠的计划方案,扎扎实实地保证理想的实现.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难题.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其次,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再次,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最后,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我们不能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案例:
一个叫申科尔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25年前皮特金中学40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申科尔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学生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学生.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孩子们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申科尔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25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一封封来信向申科尔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申科尔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一年后,申科尔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25年了,这期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就在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申科尔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的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总有一天它会变成现实.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15岁时想当总统的梦想保持25年并不懈努力,那么25年后他就一定是总统了.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的形成与确立,是通往理想彼岸的第一步.有了美好的理想,如果不为之奋斗,不把它化作改造现实的实际行为,那么,再美好的理想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理想不是生活的点缀品,不是供人欣赏的风景画,它是必须付诸于行动,通过艰苦努力而实现的人生目标.
个人理想的实现,要靠每个人的实际行动.然而,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同学却只有美好未来的蓝图,而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期望成为专家,能人,但在学习上却不肯下苦功夫;喜欢谈论理想,前途,却没有脚踏实地地去付诸努力,总是幻想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样的人,往往一天一个理想,始终徘徊在现实的此岸,永远到不了理想的彼岸.毫无疑问,以实践为桥梁,用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开辟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就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品格.
古人说得好:"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理想之所以美好,不仅仅在于它的最终实现,而且体现在其实现过程中,体现在实现理想的平凡劳动中.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伟大来自平凡,任何伟大成就,都是由无数具体,平凡的工作积累,发展起来的.实现理想目标如同登台阶,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才能最后到达.而每一步,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会给人一种踏实感,满足感,同是也增强了实现理想目标的信心.因此,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从学好每一门功课,培养各方面能力,提高基本素质做起,抓住大好时光,刻苦功读,全面锻炼.为今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人,他是不会有所成就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很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她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帮写一篇水浒传的小论文(1500字)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经济金融类论文题目有哪些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

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
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
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
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
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
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
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
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
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
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
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
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
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
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
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
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
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
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
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
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
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
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
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
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
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
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
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
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
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
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
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
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
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
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
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
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
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
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
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
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
126. 资产证券化
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
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
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
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
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
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
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
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
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
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
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
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
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
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
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
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
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
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
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
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
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
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
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
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
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
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
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
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
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
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上一篇:扫黑除恶议论文_扫黑除恶议论文1000字

下一篇:初三议论文范文_初三议论文范文600字有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