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建筑学会议论文_建筑学会议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2023-12-09 16:44

建筑学会议论文

2008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索引、中文核心、教学论文统计 作者 题目 刊物 朱雪梅 传统街区改造复兴模式研究 南方建筑 谢涤湘 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想与老城区更新——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热带地理 谢涤湘 面向亚运会的广州旅游业发展研究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谢涤湘 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谢涤湘 广州大都市批发市场空间分布研究 热带地理 谢浩 公共建筑天窗的设计策略 节能技术 谢浩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谢浩 体现岭南建筑特色的中庭空间 城市 谢浩 加强水资源节用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筑设计管理 谢浩 以开放的姿态呼唤世界级大师——侃侃“外国建筑师与中国建筑”的话题 城市 范建红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热带地理 张宏 居住、空间、文化 四川建材 何韶颖 论城市化进程对珠江三角洲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 热带建筑 华国栋 环境育人 润物无声—试论在高校中推行“环境教育”理念 现代经济信息 谢浩 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民办教育研究 谢浩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教育研究 吴玲玲 城市规划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丁丽娟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何韶颖 结合实践的“城市设计”教学新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谢浩 在专业课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科教论坛 谢浩 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理性思考 南开教育论丛 谢浩 高校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等教育研究 谢浩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 五邑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 罗胜京 水墨元素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时尚解读 《艺术教育》 罗胜京 大学校园人文景观雕塑的适应性设计研究 《艺术探索》 罗胜京 .赫伯特·里德教师观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美术界》 2007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索引、中文核心、教学论文统计 作者 题目 刊物 谢涤湘 行政区划调整与大都市区发展——以广州市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谢涤湘 城市规划的应对策略 住宅与房地产 朱雪梅 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 建筑技术及设计 谢浩 适应地域特征的校园生态设计探讨 建筑节能 何韶颖 广州新城区大型居住板块发展研究 华中建筑 周祥 基于虚拟设计工作室的建筑学教学方法初探 高等建筑教育 谢浩,倪红 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改革 技术与创新管理 周祥 朱雪梅 王瑜 对多样化需求下建筑学人才创造力培养的思考 山西建筑 谢涤湘 高校城市规划教育改革思路探讨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亚 建造朴素和谐的城市公用建筑 山西建筑 王瑜 建筑学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 高等建筑教育 谢浩 在统一战线新阶段加强参政党建设的探讨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索引、中文核心、教学论文统计 作者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周祥 建筑使用后评价POE实践研究——以通信综合楼使用后评价为例 南方建筑 周祥 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初探 山西建筑 谢浩 对当前城市建设问题的思考 工业建筑 谢浩 温热地区的建筑热环境控制 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朱火保 广州市小城镇社区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分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王瑜 住宅户型设计的趋势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熊砥柱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第二教学楼设计 南方建筑 谢浩 现代家居书房照明设计 建材发展导向 熊砥柱 营造花园式的就医环境——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迁建项目设计 南方建筑 谢浩 家居装饰设计中色彩的合理配置 福建建材 谢浩 现代家居书房照明设计 陕西建筑 朱火保 “有机聚集”理论下的广州小城镇建设方法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谢浩 实施墙面垂直绿化 构筑良好热工环境 广西城镇建设 谢浩 湿热地区的建筑热环境控制 建筑节能 谢浩 高校校园建筑的生态化设计 广东勘察设计 谢浩 对当前城市建设问题的思考 工业建筑 江海燕 城市地区森林公园规划区勘界的原则与方法 福建林业科技 周祥 《论当代文化背景中的建筑发展》 中外建筑 王立山 终极的美学思想与视觉艺术 装饰 王瑜 关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江海燕 自然游憩地步道系统规划设计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索引、中文核心、教学论文统计 作者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周详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交易费用 城市问题 周祥 MIT开放式课程材料与高等教育理念实践 黑龙江高教研究 周祥 略论城市规划法制中的土地产权问题 北方论丛 周祥 多元化电脑辅助建筑设计教学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周祥 电脑辅助建筑分析及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刘旭红 基于实践的居住建筑设计教育思考 北方论丛 刘旭红 色彩,让人居环境生辉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刘旭红 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刘旭红 妙用地形,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空间 华中建筑 刘旭红 .营造个性、健康、轻松的校园环境 建筑技术及设计 刘旭红 居民行为心理与居住小区环境设计 南方建筑 刘旭红 健康住宅探索 高等建筑教育 刘旭红 适应社会需求 创新教学方法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王立山 创造思维与建筑设计 建筑学报 谢 浩 改善居室日照环境 住宅科技 谢 浩 控制居住区交通噪声的建筑措施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谢 浩 沙面西洋建筑风格鉴赏 古建园林技术 谢 浩 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福建高教研究 谢 浩 努力发挥考试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考试促进人的发展 谢 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我见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谢 浩 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建筑教育 谢 浩 解读后的理性启迪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谢 浩 实施墙面垂直绿化——构筑良好热工环境 城市管理与科技 谢 浩 住宅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房材与应用 谢 浩 玻璃幕墙节能设计 上海建材 谢 浩 建设独具一格的生态城市 羊城晚报 谢 浩 创造和谐的室内色彩环境 室内设计 谢 浩 在专业教育中树立系统的环境观 高等建筑教育 谢 浩 小蓬仙馆异地重建技术研究 江苏建筑 朱火保 广州小城镇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南方建筑 朱火保 广州小城镇建设“有机聚集”理论探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王瑜 旧镇新颜——广州南沙镇中心街道环境整治规划 新建筑 葛润南 在保护与发展矛盾中前进的苏州城市建设 南方建筑 葛润南 经历共振-住宅房地产开发对广州城市建设的影响 房地产导刊 葛润南 CAI在《城市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 葛润南 概念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东勘察设计 谢涤湘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城市群协调发展探讨 特区经济 谢涤湘 城市发展与旅游产品开发——以广州市珠江游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谢涤湘 城市边缘地区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生态经济 谢涤湘 土地市场调控与城市理性发展 建设科技 朱竑 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地理 何韶颖 培养良好的城市观与整体建筑设计能力--论建筑学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亚洲都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何韶颖 整体建筑观念的培养--对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吴庆洲的代表性论文

注:以下为部分代表性论文。除署名外,吴庆洲为唯一作者。一、建筑历史研究1. 浅谈真武阁的建筑艺术. 南方建筑,1986,32.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 古建园林技术,1987,1:31~35,1987,2:58~62,1987,3:61~643. 广济桥历代的建设. 岭南文史,11-12:82~874.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世界建筑,1989,6:117~1205. 肇庆梅庵. 建筑史论文集(八):21~33.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6. 粤西古建筑瑰宝——德庆学宫大成殿. 古建园林技术,1992,1(总34):42~51,1992,2(总 35):49~557. 圣保罗大教堂. 世界建筑. 1994,1:69~728. 我国佛教塔刹型制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4,4(总45):21~28,1995,1(总46)13~179. 南汉遗迹药洲园建筑设计. 华中建筑,1995,2:57~60,1995,3:70~7310. 建筑文化的承传、融合与演变. 中外建筑,1996,1:4~711.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 华中建筑,1997,2:28~36,1997,3:16~21,1997,4:6~ 1212. 春秋至六朝麒麟演变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7,3(总56):58~6113. 环境生态与传统民居. 第八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 香港,199714. 客家民居意象研究. 建筑学报,1998,4:5715. 德庆三元塔修复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1999,1(总62):36~4116. 中国建筑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长江建设,1999,2:12~1317. 佛塔的源流及中国塔刹形制研究. 华中建筑,1999,418. 曼荼罗与佛教建筑. 古建园林技术,2000,1(总66):32~34;2000,2(总67):30~3319. 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 华中建筑,2000,4:23~2720. 防洪防匪的大宅——光仪大屋. 小城镇建设,2001,6:72~7321. 中国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石室. 建筑学报,2001,8:62~6422. 瑰玮独绝,另树一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佛山市博物馆编. 佛山祖庙. 文物出版社,200523. 宫阙、城阙及五凤楼的产生和发展演变. 古建园林技术,2006,4(总93):43~50,2007,1(总 94):50-5324. 台湾道教建筑脊饰艺术. 世界建筑导报,2006,7:12~1725. 杨大禹、吴庆洲.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及其文化精神.建筑师,2007,5(总129):83-9026. 佛教文化与中国名胜园林景观.中国园林,2007,10:73-7727. 仿生象物——传统中国营造意匠探微.城市与设计学报,2007,9,28:155-20328. The Small Dujiang Weir ,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f Baojiatun in Anshun of Guizhou Province 2012年东亚建筑国际学术会论文,2012,12.10.香港29.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actical Case : Baojiatun Watermill.吴庆洲.徐好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2年最佳遗产保护实践会议论文.2012,9.27~29.克罗地亚30. 吴庆洲、徐好好.贵州鲍家屯水碾房保护和修复研究回顾.南方建筑.2013,1:92~95二、城市规划和城市史研究1.古台州城规划建设初探. 城市规划,1986,2:54~572.中国古城选址的实践和科学思想. 新建筑,1987,3:66~693.北方雅典爱丁堡. 城市规划,1989,4:57~604.古惠州城与西湖. 岭南文史,14:103~1075.吴庆洲,叶荣贵. Modernized City, Cultural Tradition,Local Features. 转变中的亚洲城市和建筑国际学术 会议论文,1989,11. 北京6.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 华中建筑,1991,2:55~617.历史文化名城牛津. 国外城市规划,1991,4:40~438.中国城市建设史的活教材—历史文化名城赣州. 古建园林技术,1995,2(总47):53~609.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城规划. 建筑学报,1995,8:45~4710.象天法地意匠与中国古都规划. 华中建筑,1996,2:31~4011.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中外建筑,1996,4:32~3412.中国古城规划与宇宙模式. 纪念刘敦桢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南京,199713.中国古城选址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城市规划,2000,9~10,9:31~36,10:34~4114.郑力鹏、吴庆洲. 佛山福贤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城市规划,2001,10:37~ on Citywall and Moat Military Defence System of Nanjing City in Ming Dynasty. 东亚建筑文化国际 研讨会论文. 南京,2004,1116.斗城与水城——古温州城选址规划探微. 城市规划,2005,2:66~6917.明南京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研究. 建筑师,2005,4(总114):86~9118.周霞,冯江,吴庆洲.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 例. 城市规划2005,8:93~ Urban Canal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东亚建筑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 日本,京都,2006,10、华 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61~6920.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书系总序. 建筑师,2011,1:91~ on Urban Construc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Tortoise City of Ganzhou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Vol ..4,2011.22.龟城赣州营建的历史与文化研究.建筑师,2012,1(总155):64~7323.丽江历史文化述论.中国名城,2014,11:47~5224.亚德里亚海的明珠—杜布罗夫尼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29(04):52~57三、建筑和城市防灾研究1.两广建筑避水灾之调查研究. 华南工学院学报,1984,2:127~1402.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和成就. 城市规划,1984,3:28~34 3.中国古代城市防洪初探. 城市规划汇刊,1985,3:12~184.我国城市防洪综合体系及减灾对策. 城市规划汇刊,1985,3:47~525.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 清华大学. 建筑史论文集,1987,8:1~20,清华大学出版社6.历史上梧州城的水灾及防洪措施. 珠江志通讯,1988,1:32~347.伦敦城特大火灾及其重建. 新建筑,1988,4:568.唐宋明清京都排水排洪系统的研究. 城市规划,1988,6:35~379.兼有防敌和防洪作用的台州古城. 古建园林技术,1989,2(总23):55~ Protection of China’s Ancient Cities from Flood Damage. DISATERS. 1989,volume13,NO.311.惠州西湖与城市水利. 人民珠江,1989,4:7~g Measures against Flood Impact Along Pearl River. 国际住宅学术讨论会论文,1989.4,英国, 谢菲尔德13.唐长安在城市防洪上的失误.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3:290~29614.广州古代的城市水利. 人民珠江,1990,3:36~3715.中国古城的选址与防御洪灾.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2:195~20016.我国防御洪涝灾害的综合体系及减灾对策. 灾害学,1992,4:23~2717.现代城市防洪的方略与措施. 长江建设,1995,1:15~1818.现代城市水害的剧化及防御对策. 城市规划,1995,3:41~4319.汕头市防御洪潮灾害的方略与措施及减灾对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 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 研究论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我国21世纪城市水灾风险及减灾对策. 灾害学,1998,2:89~ Urban Flood Hazard And Flood Control strategies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1999年国际建筑 师协会第20届大会论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4:23~2922.中国城市灾害及城市安全战略. 规划师,2002,1:12~1323.对20世纪中国洪灾的回顾. 灾害学,2002,2:62~6924.中国古城防洪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城市规划,2004,4~ Flood: Experience & Hazard an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城市洪水经验与可持续 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越南,胡志明市,2006,3,1026.历史上四川地震堰塞湖水灾特点及减灾对策. 新建筑,2008,4:112-11427.荆州古城防洪体系和措施研究.中国名城,2009,3:34~4028.寿州古城防洪减灾的措施.中国名城,2010,1:37~4129.借鉴古代经验,防暴雨城市涝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规划创新—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745. 重庆出版社,201030. 汉魏洛阳城市防洪的历史经验及措施.中国名城,2012,1:67~72.31. 论北京暴雨洪涝与城市防涝.中国名城,2012,10:4~1332. 古代经验对城市防涝的启示.灾害学,2012,3:111~11533. 襄阳古城历代防洪体系的建设及减灾措施.中国名城,2013,4:47~5234. 吴庆洲、李炎、吴运江、刘小刚.城水相依显特色,排蓄并举防雨涝—古城水系防洪排涝的历史经验的借 鉴与当代城市防涝的对策.城市规划,2014,8:71~77四、建筑教育与研究1.继承先师事业,培育精英人才——谈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新建筑,2004,4:62~642.中国建筑史学近20年的发展及今后展望. 华中建筑,2005,3:126~1333.建筑安全与保护生态环境—建筑教育的世纪重任.全国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重庆大学主编.中国建筑 教育.2009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龙庆忠建筑教育思想与建筑史博士点30年回顾.南方建筑,2012,2:48~535.纳精英,育人材,带队伍,求发展——当系主任八年往事回顾,南方建筑,2012,5:11~12五、报刊文章 built to avoid flood damage. CHINADAILY. November 5,1996: Décor Stems from Mythology. CHINADAILY. December 31,1996:93.探秘:福寿沟造就不涝古城.光明日报.2011,8,12:15

在建筑学研究前沿发表的文章怎样可以查到

可以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查询。《建筑学研究前沿》上所发表的文章都可以在中国知网中查询。

中国知网上可以查询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等文献资源。

可以直接中国知网中文件检索栏目进行搜索,找到需要阅览的文章。

扩展资料:

该刊主编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教授。

办刊宗旨:反映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展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面反映行业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科学研究、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使之成为既有史料和学术价值,又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期刊。办刊方针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强调科学性和准确性,正确的反映历史和现实的概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学研究前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知网

李大为的发表论文

1.李大为▪建筑师与业主应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建筑学报▪2002.52.李大为▪ANEXPLORATIONOFFUTUROLOGICALARCHITECTURE▪哈工大学报英文版▪2000.63.李大为▪哈尔滨中央大街空间特色剖析▪哈工大学报▪2003.44.李大为▪建筑未来学初探▪哈工大学报(增刊)▪20035.李大为▪老龄化与未来城市▪哈工大学报▪2004.16.李大为▪“双T”板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工业建筑▪2002.67.李大为▪重新认识摩天大楼的安全性▪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8.李大为▪家庭人口小型化与住宅建设▪华中建筑▪2002.49.李大为▪城市中的“孤岛”—城市中工厂带来的问题及应对▪工业建筑▪2003.410.李大为▪建筑教育与建筑师创新能力▪科教论坛▪2002.111.李大为▪老龄化与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师▪2002.412.李大为▪论住宅投资价值▪住宅科技▪2002.313.李大为▪托起明天的辉煌—大庆庆林路广场雕塑创作体会▪美术向导▪2002.314.李大为▪当代中国城市雕塑警言▪雕塑▪1998.215.李大为▪中国城市雕塑散点透视▪美术观察▪1998.1116.李大为▪环境艺术与室外雕塑▪美术观察▪2002.717.李大为▪雕塑与环境的“图——底”关系▪雕塑▪2001.418.李大为▪ARCHITECTURALDESIGNOFTHEFLYINGSKYMANSION▪国际会议(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199719.李大为▪注册建筑师考试与建筑师素质▪会议论文论文集(二级会议)▪1998.1020.李大为▪新世纪对建筑师职业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会议论文论文集(二级会议)▪1998.1021.李大为▪建筑师创新能力培养▪第四届素质教育论坛(论文集)▪2002.122.李大为▪家政社会化与城市住宅▪华中建筑▪2005.223.李大为▪老工业社区的人口年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工业建筑▪2006增刊24.李大为▪立足自身特色,强化整体意识▪中、俄城市设计暨建筑风格高层学术论坛▪2006.725.李大为▪注册建筑师考试与建筑学教育▪黑龙江省勘察设计▪1996.526.李大为▪现代工业建筑开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哈工大学报(增刊)▪2008.427.李大为▪建筑设计教学中快速设计的培养与训练▪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2008.428.李大为▪企业文化与工业建筑形象设计▪工业建筑▪2008.1129.李大为▪Analysisoncountermeasuresofpreventionandcontrolindustrialdisaster▪哈工大学报英文版▪2009.1230.李大为▪工业设施景观价值初探▪工业建筑▪2010.931.李大为▪工业建筑应对工业灾害的设计及规划初探▪工业建筑▪2011增刊32.李大为▪Countermeasuresofthedesignoftheconstructionsforrespondingthedisastersofindustry▪哈工大学报英文版▪2011.1233.李大为▪应对工业灾害的建筑设计对策▪《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论文集▪2012.10

秦佑国的论文

“统计能量分析应用于墙隔声研究”,声学学报,1982“加权余量法建立声场有限元公式”,声学学报,1982“室内声场动态问题有限元法”,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室内声场计算机声线法模拟的一些问题”,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Calculating Sound Insulation of Walls by SEA Method”, Inter-Noise’87,1987“微机在建筑声学中的一些应用”,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几何声学——虚像空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室内声场衰减过程的统计分析”,声学学报,1987“Computer Simulation fo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Field in Rooms”,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ICA),1992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Kichhoff Integral Formula to Acoustic Scattering from Arbitrary Shaped Body”, 14 ICA,1992;“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消声工程”, 《环境噪声控制论文集》,1992“建筑与数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人类工程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低噪声消声通风器”,国家专利,922248982,1993贺加添(研究生)、秦佑国,“开敞办公室声环境及语言私密性”,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94傅立新(研究生)、秦佑国,“噪声方向结构的主观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 1995“沿街住宅防噪研究”, 第六届全国建筑物理会议, 1995“城市住宅声环境的要求、问题与改善”, 小康住宅通讯和住宅与房地产,1996“北京王府饭店发电机房噪声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教学讨论会,1997“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居住区噪声环境预测和评价”, 全国声学学术会议,1998“对重建圆明园的意见”,建筑学报和瞭望周刊刊载,纽约时报、CNN、加拿大国家电视台采访,1999“我们的建筑教育思想”,全国建筑教育讨论会,1999“梁思成、林徽音与国徽设计”,建筑史论文集第11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失控”,时代建筑,2000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声学特性测量与分析”, 建筑史论文集13集,2000“北京地区民用机场系统发展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4月;.“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建筑学报,2001年第六期;“改善城市住宅声环境的措施与建议”,住宅产业,2001年6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古戏台台基之变迁”, 建筑史论文集14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两个戏台的混响特性及分析”,华中建筑,2001年第二期;“From “Hi-skill” to “Hi-tech”,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6月;“中国城市住宅声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2001年6月。“从Hi-Skill 到Hi-Tech”,世界建筑,2002年第1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专业学位制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1月;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建筑史论文集 16辑,2002年6月;.白静(研究生)、秦佑国,“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新建筑,2002年第2期;“建筑技术概论”,建筑学报,2002年第7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清华建筑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学术报告会(庆祝吴良镛先生80寿辰),2002年4月;薛长健(研究生)、秦佑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声学”,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2年李保峰(研究生),秦佑国,“‘生态’不是漂亮话”,建筑与文化2002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新建筑,2003年2月;“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永续绿建筑》(论文集),台湾建筑报道,2002年10月;“隔声材料与结构”,新世纪绿色房屋建材技术与市场发展论坛,2002年11月;“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设计”,建筑学报,2003年第1期;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反映时序特征的听神经自发发放模型”,声学学报,2003年5月;“建筑和住区中疫病传播途径的控制”,2003年5月,SARS期间提交给建设部部长和中国建筑学会;“SARS后关于居住密度的思考”,经济观察报,2003年6月23日;全国低密度住宅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现代主义’这堂课要补”,中关村,2003年7月;“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建筑学报,2003年第8期;“中国大陆的建筑教育”,建筑师(台湾),2003年9月;“绿色建筑评估”,绿色建筑、绿色奥运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2003年9月7日“From Upenn to Tsinghua” ,国际学术会议,美国 费城,2003年10月;“Ecological Housing Rating System in China” 国际学术会议“大城市环境”,香港,2003年11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Stochastic Resonance Driven by Time-Modulated Neurotransmitter Random Point Train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91, 208103(2003), 2003年11月;“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singhua”,国际建筑教育研讨会,南京,2003年12月;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Noise-enhanced hearing sensitivity”,Physics LettersA,v323, n5~6 , 434, 2004;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Lower Hearing Threshold by Noise”,ChinesePhysics Letters,v21, n4 , 757, 2004;“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建筑学报,2004年第6期;“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百年建筑,2004年8月“Difficulties of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Courtyard Houses”,国际学术会议,意大利 罗马,2004年9月;“不仅讲‘素质’‘能力’,还要讲‘气质’‘修养’”,新清华,2004年10月;“声景(Soundscape)学的范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0月,建筑学报2005年第1期;“墨西哥城的教训与拉美化的防止”,了望周刊,2005年6月;

周立军的主要论著目录

1.周立军等(著)·《东北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2.周立军,高艳丽·河北暖泉镇传统民居空间形态构成的探讨·中国名城·2009.2·40-453.周立军,卢迪·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演进特征的探讨·第十七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0·144-1474.周立军,邵郁,徐恒·Urban River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Flood-control and Ecologization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9.11·105-1085.周立军,于立波·解读东北传统民居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温突文化和寒冷地区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11·356-3586.周立军,卢迪·东北满族民居院落形制的演变特征·温突文化和寒冷地区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11·358-3627.李同予,周立军·东北汉族传统民居平面布局特征研究·温突文化和寒冷地区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11·313-3178.周立军,李丹·山西后沟古村聚落民居排水组织方式初探·第十八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9·208-2109.周立军,张剑锋·东北传统民居的建筑识别系统初探·第十八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9·239-24210.李桂文,周立军,岳乃华·Study on Climatic Adaptability of Northeast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第九届环境行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0·351-35511.周立军,岳乃华·Exploration of Multi-sensory Creation of Memorial Architectural Space·第九届环境行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0·545-54912.周立军,岳乃华·Revelation from Ecological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Northeastern Dwellings·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11.11·173-17613.周立军,于立波·东北传统民居应对严寒的技术措施的探讨·南方建筑·2010.06·12-1514.周立军,韩衍军,李丹·An Initial Study in Anti Rain and Waterlog Drainage Arrangement Method in Ancient Hougou Village, Shanxi Province·2010年达沃斯国际灾害风险大会(IDRC)论文集·2010.12·219-22415.邵郁,周立军,徐恒·Flood Levee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Viewpoints of Disaster Reduction and Ecology·2010年达沃斯国际灾害风险大会(IDRC)论文集·2010.12·191-19616.薛滨夏,周立军,于戈·从真实到概念——谈“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中空间意识培养·建筑学报·2011·第06期·29-3117.薛滨夏,刘崇,周立军·生态城市核心思想及其适宜性建设模式解析·建筑学报·2011·增刊1期·136-13918.周立军,李同予·东北汉族传统民居形态中的生态性体现·城市建筑·2011·第10期·25-2719.周立军,韩衍军,吕岩·寒地城市住宅被动式节能技术的低碳环保措施研究·香港2011国际城市住宅会议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7·475-48020.殷青,邵郁,周立军·强化地域特色的建筑设计基础课体验教学·2011中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7·410-41221.周立军,张剑峰·Form Features Based on Natural Factors·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1·增刊1期22.周立军, 梁静·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中技术理念的表达·全国建筑专指委“建筑师业务实践”与“毕业设计”教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2·87-9123.周立军,韩伟·校园文化下大学校园内填式更新设计理念和方法·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84-8824.周立军,高中岭·庭空间在图书馆建筑改扩建的应用·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178-18225.周立军,薛明辉·巧手绘希望 责任育真知—百所希望小学建筑设计方案教学实践·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100-103

建筑学大三本科生 怎么能发表学术论文

提交技术报告,然后写论文发表即可。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写作方法:
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 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 哲学 。 目前 在 社会 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 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 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
  (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
  (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 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

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格式
一.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如:'金属疲劳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含镍名牌的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再如:'3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中铝和钛含量对高温长期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这样的论文题目,既长又不准确,题名中的35Ni-15Cr是何含义,令人费解,是百分含量?是重量比?体积比?金属牌号?或是其它什么,请教不得而知,这就叫题目含混不清,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点示出论文研究的内容。假如上面的题目中,指的是百分含量,可放在内文中说明,不必写在标题中,标题中只需反映含Ni和Cr这一事实即可。可参考的修改方案为:'Ni、Cr合金中Al和Ti含量对高温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二.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既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

三.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如:'对农村合理的全、畜、机动力组合的设计'这一标题即存在逻辑上的错误。题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壮年,也可以是指婴儿、幼儿或老人,因为后者也?quot;人',然而却不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显然不属于命题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当。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猪,试问,哪里见到过用羊和猪来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属于外延不当的错误。其中,由于使用'劳力'与'畜力',就不会分别误解成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

四.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如:'完状动肪疾病运动后异常血压反应的决定因素'的标题,将'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省略为'冠状动肪疾病';'世界各国肝病的进展'的标题,将'肝病治疗'省略为'肝病');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如:'内镜荧光检测对诊断消化道癌的评价'的标题,本意是作者运用这种方法去诊断消化道癌并做出评价,而实际上'内镜荧火检测'成了主语,当然不妥当)。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粲'主事的错误'的占11%(如'新冠片'错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如:'老年患者的膀胱镜检查与并发症');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冯路的主要学术著作:

2011 参数化与被参数化,《城市空间设计》新观察专栏2011/01;2010 谁展谁览:2009 年度建筑展览点评,《时代建筑》2010/01;2009 SURFACESCAPE 系列连载,《城市 空间 设计》 2009/02-06;2009 看不见的景框,《A+U》中文版 2009/02 NO.025;2009 在那儿,什么超越了建筑,《时代建筑》2009/01;2009 重新建构–《建筑文化研究》“建构”专辑书评,《建筑学报》2009/12;2008 当代中国与建筑学, A2文化周报(捷克共和国),2008/10;2008 半透明性与时间影像,《建筑师》2008/12;2008 中国式奇观:上海世博中国馆设计竞赛,《时代建筑》2008/02;2007 瓦园三惑,《建筑业导报》2007/01;2007 “此时此地”的现实,《建筑师》2007/05;2006 距离,《建筑业导报》2006/03;2006 极度城市,《建筑业导报》2006/05;2006 THE AHRA 3RD ANNUAL STUDENT RESEARCH SYMPOSIUM(EDINBURGH, UK),会议论文:“TWO FORMS OF KNOWLEDGE OF ARCHITECTURE”;2005 程序,《建筑趋势》NO.2;2005 ASIAN MEGA-PROJECTS: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 PACIFIC ARCHITECTURE,会议 论文:“SHANGHAI XINTIANDI: HETEROTOPIA, PUBLIC SPACE, OR PRIVATE UTOPIA”, IN ASIAN MEGA-PROJECTS: PROCEEDINGS FOR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 PACIFIC ARCHITECTURE, EDS. DAVID ROCKWOOD AND LI XIANGNING.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2005 太多概念 (JEREMY TILL),翻译,《建筑师》2005/12;2004 16公里:在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间滑行,《建筑技术与设计》2004/01;2004 导言:表皮内外,《建筑师》2004/08;2004 表皮的历史视野,《建筑师》2004/08;2004 莱特六记,《文景》2004/01;2003 开闭之间:明星建筑师与建筑表皮, 合作 刘涤宇,《时代建筑》2003/04;2003 戏拟:20中外建筑师事务所中国作品展及主题研讨会“全球化之下的中国建筑本土与个体性”前言;2002 新天地:一个作为差异地点的极端形式,《时代建筑》2002/05;2002 多元的现实世界 – 评《4X4新建筑》,《设计新潮》2002/04,总第99期;2002 伦理与乌托邦:中国当代建筑师的社会职能,《建筑师》2002/10,总第100期;2001 建筑师网络工作室,合作 范铁,《A+D建筑与设计》2001/02;2001 一个联系建筑专业实践与教育的构架(导言及编译),合作 刘士兴 冯仕达,《时代建筑》2001年特别增刊;2001 我们向哪里去?,《时代建筑》2001年特别增刊;

沈杰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和评价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案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1)(参与)2. 建筑环境负荷的LCA评价系统的开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010.3)(参与)3. 温州市中心居住区域发展规划研究(重大横向,2008.8)(负责)4. 大型高层办公楼宇高效节能关键技术集成及其示范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06.12)(负责)5. 本科教学多媒体课件“城市、建筑与艺术”(浙江大学项目,2006) (负责)6. 长江三角洲城镇基本聚居单位可持续发展适宜新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4.12)(参与)7. 绍兴市人民医院总体规划设计(横向课题,2000.9) (负责)8. 绍兴市中兴路14号地块方案(横向课题,2000.4) (负责)9. 绍兴市图书发行大楼建筑方案(横向课题,1999.12)(负责)10. “建筑构造”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浙江大学CAI课件建设项目, 1999.01)(负责)11. 江浙城市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999.01)(负责)12. 江南城市居住形态和社会人口学基础研究(浙江大学曹光彪高科技发展基金, 1998.01)(负责)13. 建筑设计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1997.12)(子项负责) 1. 沈 杰、李世元、岳 淼:生态社区的构建策略(建筑学报,2011.02)2. 沈 杰、岳 淼、李世元:建筑学设计思维的培养——简析MIT建筑学专业教育方法(建筑学报,2010.10)3. 李世元、沈 杰:生态社区发展(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09)4. 沈 杰、李世元、蔡强新:历史标志性建筑的更新及功能与文化的统一——波士顿市政厅改建方案概析(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09.11)5. 沈 杰、蔡强新、江佳遥:关于混合居住主体结构异质性的探讨(建筑学报,2009.08)6. 圣彼得堡建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9,沈杰、拉甫洛夫.列(俄罗斯)7. 沈 杰、苟中华:走出盒子——开放式国际工作坊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建筑学报,2008.07)8. 沈 杰、蔡强新、苟中华:大城市更新改造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概析波士顿中央干道/隧道改建工程(建筑学报,2008.05)9. 沈 杰、张 宇:谈某公共建筑的高效低能耗设计策略(山西建筑,2007.10)10.苟中华、沈 杰:集成绿色技术的智能围护结构(华中建筑,2007.09)11.沈 杰、苟中华、涅费奥多夫.瓦(俄罗斯):历史城市与设计创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城概念性方案设计(建筑学报,2007.08)12.王建华、沈 杰:人文居住与教育型住区构建模式(永续·和谐——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住宅与人居环境建设,2007.03)13.沈 杰、王建华:华沙大学新图书馆——树林中的城市(建筑学报,2007.03)14.沈 杰、郑迅杰:建筑中钢的使用(绿色建筑与建筑技术,2006.06)15.沈 杰、张 宇、王建华:可持续建筑实例研究——杭州西湖国际科技大厦(绿色建筑与建筑技术,2006.06)16.沈 杰、郑迅杰:关于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建筑技术类课程再整合的思考(绿色建筑与建筑技术,2006.06)17.沈 杰,罗明霞,施托尔科.瓦.格(乌克兰):独立后乌克兰建筑发展概析(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01)18.沈 杰、潘云鹤:论泛生态化校园规划(建筑学报,2005.11)19.沈 杰:乌克兰与俄罗斯教育发展纲要比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0)20. Shen Jie,Wang Jianhua,Zheng Xunjie:The Reconstruction of Hefang Street (Reconstruction·Saint-Petersburg·2005,2005.08)21.沈 杰:论校园规划之景观生态观(建筑学报,2005.03)22.沈 杰、王建华:“智能建筑”——问题与对策(华中建筑,2004.12)23.沈 杰:建筑学专业课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关于建筑构造MCAI课件的开发(新建筑,2001.04)24.李效军、卜菁华、葛 坚、沈 杰:多媒体建筑教育的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01)25.沈 杰:建筑构造MCAI课件的构成(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2)26.沈 杰,罗明霞:住宅建筑设计中太阳能的利用(土木建筑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2000.12)27.沈 杰:MCAI在建筑构造课教学中的运用(高等建筑教育,2000.09)28.沈 杰:建筑学专业课教学的现代化手段——MCAI课件(新建筑,2000.09)29.沈 杰:关于建筑构造MCAI课件之构成(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2000.08)30.沈 杰:关于建筑构造MCAI课件的开发(全国建筑技术学科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0.08) Jie:Urbanization and Sustainable Human Settlements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2000.04)32.沈 杰:关于生态建筑的几个问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态学,1999.07)33. Shen Jie:Urbaniz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Urban Residence in China (Academic Treatises of XX UIA Congress - Architecture of the 21st Century, 1999.06)34.沈 杰、陈 广:保存、发展和创造——试论城市设计中的环境塑造(华中建筑, 1999.06)35.沈 杰: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住宅问题(浙江大学学报,1999.06)36.沈 杰:余杭浦东发展银行大楼方案设计构思(浙江建筑,1999.04)37.沈 杰:中国城市住宅未来形式及其社会因素(浙江大学学报,1998.12)40.沈 杰:农村实用知识手册(农村住宅部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01)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不动产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乌克兰国家建筑科学院(Ukrainian Academy of Architecture)外籍院士国际生态、人类与自然保护科学院(俄罗斯)(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cology,Man and Natural Protection Sciences)通讯院士乌克兰国际人事科学院(International Personnel Academy)名誉博士2003年7月获乌克兰教育与科技部颁发乌克兰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2003年7月获颁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荣誉奖章1997年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师名人百科全书”(Инженеры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收录

ei检索的会议论文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加分吗

安徽建筑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上一篇:建筑学学术论文_关于建筑学论文

下一篇:建筑学论文类型_建筑学论文类型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