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奇偶性分析论文_奇偶性分析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3-12-10 23:13

奇偶性分析论文

一、目的要求

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

二、内容分析

1.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时,单调性是一个重要内容,实际上,在初中学习函数时,已经重点研究了一些函数的增减性,只是当时的研究较为粗略,既未明确给出有关函数增减性的定义,对于函数增减性的判断也主要根据观察图象得出,而本小节内容,正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提高:给出了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的定义,明确指出函数的增减性是相对于某个区间(实际上可推广到一个有序实数的集合)来说的,还说明判断函数的增减性既有从图象上进行观察的较为粗略的方法,又有根据其定义进行证明的较为严格的方法,最后根据观察图象得出猜想,用推理证明猜想的思想,将以上两种方法统一起来。

2.例1是根据图象来说明一个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个单调区间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由于例1中的函数是一个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可以采用观察图象的方法进行判断,应注意如果遇到某些点上不连续的函数,单调区间可能不包括不连续点。

3.例2是用推理证明一个一次函数是增函数。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代数时,其结论一般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不完全归纳、观察图象等方式得出,应该说这里的例2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代数证明”,因而可能会感到不习惯。应该指出,对于某些较复杂的函数,其是否具有单调性是很难从对图象的观察得出的,由此说明采用推理证明方法的重要性,本例中所采用的推理,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从定义出发进行证明的方法。即为了证明函数f(x)=3x+2在R上是增函数,根据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的定义,就是要证明对于以上的任意两点,均有,由于所取两点的任意性,这种“局部”的性质就成为“全局”的性质。

对于例2之后的“想一想”,可安排学生练习,在这之后,不妨让学生进一步“想一想”,一次函数

f(x)=kx+b在R上的增减性与一次项系数k有什么关系?

4.例3是用来进一步练习从定义出发进行证明的方法。这里应该注意,x=0不属于函数的定义域,因此不能将区间(0,+∞)误写成〔0,+∞),也不能说上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在初中,有没有学过函数的增减性?(学过)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一次函数f(x)=kx+b在R上,当k>0时是增函数,当k<0时是减函数)

一些函数的增减性是怎样知道的?(观察图象得出)

2.新课讲解

讲函数在一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的定义,在讲这个定义时注意:

(1)始终结合函数的图象来进行,以增强直观性,便于理解。

(2)强调区间上所取两点的任意性。

(3)强调增函数与减函数是相对于某一区间而言的。

讲例1时,可让学生根据图象自己回答,并指出从图象上进行观察是一种虽然常用,但较为粗略的方

法,严格来说还需要进行推理证明。

讲例2

讲完后,让学生做例2后的“想一想”。

再接着让学生思考:通过推理证明,研究一次函数f(x)=kx+b在R上的增减性与k的正负的关系。

讲例3

讲完后,让学生做例3后的“想一想”。

让学生回答:能说函数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吗?能说

函数f(x)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吗?

3.课堂练习

做本小节“1.函数的单调性”后的练习第3、4题。

4.归纳总结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别函数单调性的图象观察法和推理证明法,如何根据定义证明函数在某个区

间上的单调性。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数的奇偶性》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说教法:

为适应数学学科“实践与应用”的需求,根据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扶放结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使他们能自主的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1、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方法得出结论,探索加法中奇偶的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规律。

五、说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说重、难点:

1、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七、说流程:

(一)旧知回顾:

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课件出示)

3、判断: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在此处设计导语:在我们研究的自然数中,可以把它们按奇偶性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继续探究一下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南方的水乡,有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是船,有很多人以摆渡为生,请看王伯伯的船,最初小船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船摆渡11次后,船停在南岸还是北岸?

探究小船所在的位置: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生口答)

师:请同学们选出其中一种分析方法,把分析过程写在草稿纸上。

小组交流,汇报。

摆渡次数船所在的位置

1、北岸

2、南岸

3、北岸

4、南岸

一、说教学内容及农远资源说明。

《数的奇偶性》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最后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特点等知识基础之上的一次延伸;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次尝试。因此,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帮助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数学研究方式。农远资源我主要应用于课前的情境创设;教学中对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数学研究方式的辅助;以及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中的游戏等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技能角度确立目标一: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从过程与方法角度确立目标二: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立目标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提高推理能力。

三、说设计理念及农远资源的辅助使用。

本课我是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第一,我从故事引入,创设一个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学生们帮他解决一个问题这一情境。学生遇到这样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问题,便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情境创设中,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对未知内容的探究之上了。

第二,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感受数的奇偶性,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研究方式。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安排三个活动,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学习。

活动一:对于船夫提出的划11次船在南岸还是北岸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全班汇报交流时,利用媒体展示“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活动二:让学生翻动自己准备的纸杯子,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同时让学生想若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再用硬币操作验证。安排这一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假设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研究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活动三:是让学生合作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让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研究方式。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相互之间加强交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的使用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出数学模型。

第三,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我安排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出示几个算式,让学生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一内容在学生已有数的奇偶性特征这一数学模型经验之后,独立完成已经没有障碍。第二个内容是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这一内容是对前面同一问题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偶性,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三个内容,我安排的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游戏是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从A点开始,连续走两次,走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归你。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无论掷几,走两次都是偶数,而奖品都在奇数区域里,所以不论怎样都不能获得奖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开其中的奥秘,获得情感体验。

第四,总结反思,交流收获,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以上四步骤,让学生经历从情境创设到建构数学模型,再到运用模型解决解决问题三个阶段,三种层次。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学效果更显著,完全实现了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

一、教材与学生

1、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这个知识才刚刚从中学数学,或小学奥数系列进入教材学生不熟悉,教师也陌生,我就想,能否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奥数并不神秘,同时能在快乐中去学有价值、有难度的数学。

2、学生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但基础的差异,环境的不同,后天开发的不等,故我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同时,准备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动手探索。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中自然认识奇数和偶数;掌握数加减的奇偶性;

2.运用设疑——猜想——验证—运用的教学模式,培养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思考、学习,增长数学兴趣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三、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自主探究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并全程参与。

我想,什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感冒了。不想说,也不想动,就说:孩子们,今天讲台就交给你们了,我就是一个擦黑板工。同学们笑了,尽管我讲的是租船和租车的复杂问题,但孩子们讲的头头是道,写的一丝不苟。为什么不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2、大胆开放,抛弃束缚。

我的教学不想拘泥于一点,不想修建一个房屋让孩子们在里面玩,在思维的国度,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这难道不是北大的思想吗?开放式教学不是我们北大附中的精髓吗?

因此我打破了教材的局限,设计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四、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一:6只小鸭子、5只蝴蝶找伴

2、游戏二:转轮盘

(1)讲要求:指针停在几上就再走几步;

(2)独白:

A、请他们全班去吃饭,地方吗

B、学生开心极了,当听到是东方饺子王………一片赞叹。

C、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的指责我—骗人

(我—我怎么骗人了?)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游戏一是感知数的奇偶,开始了微笑,那么游戏二就彻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笑声中,叹息声中,在失败中开始了思索,在思索中寻找答案。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板书课题,加以破题,加以过渡。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为什么没有人中奖呢?(学生猜想,教师板书)

2、真的是这样吗?(教师加以验证)

(我在验证的同时,表扬学生达到了一年级水平,二年级的高度,三年级的容量,学生在笑声中体验了愉悦,在开心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而在我展现了验证的过程后,开始表扬自己,这个人多帅,多聪明,像不像我——————,哈哈不服气,你来呀!?)

(三)大胆猜想,细心求证

1、独立来写(写出了加法,又写出了减法,我提示—有没有乘除呢?)

2、小组合作验证纠偏

3、小组展示(满满的一黑板,加减乘除都有。而且欲罢不能,我就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圈出我们今天应该掌握的加法的奇偶性。)

(四)坡度练习,层层加深

1、填空

2、判断(这些内容,由浅入深,由难及易,层层推进)

3、填表(着重讲解了这一道题—因为它是例题,我把填表作为要点,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得到规律。)

4、动手(有动脑的,动口的,这里的翻杯子就是动手了。)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思考题

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奇偶分析法该怎么理解

一、引入
整数可以分为两类:奇数与偶数.利用奇数与偶数的分类及其特殊性质,可以简捷地求解一些与整数有关的问题,我们把这种通过分析整数的奇偶性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奇偶分析法.
二、新授
例1 圆周上有1993个点,给每一个点染两次颜色,或红蓝,或全红,或全蓝.最后统计知:染红色1993次,染蓝色1993次,求证至少有一点被染上红蓝两种颜色.
证明:假设没有一点被染上红蓝两种颜色,即第一次染红(或蓝),第二次还是染成红(或蓝).不妨设第一次有M个点染红,第二次仍有且仅有这M个点染红,即有2M个红点,但2M≠1993,∴至少有一点被染上红蓝两种颜色.
例2 在1985开头的数列中,从第五项起,每个数字都等于它前面数字之和的个位数字,求证在这个数列中不会出现……,1,9,8,6,…….
证明:由1985开头的数列的奇偶性为: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后面数列的奇偶性为“奇,奇,奇,奇,偶”,而1986为“奇,奇,偶,偶”,所以……1,9,8,6,……不会出现在数列里.
例3 桌上放有1993枚硬币,第一次翻动1993枚,第二次翻动1992枚,第三次翻动1991枚,……,第1993次翻动其中的一枚.这样能否使桌上所有的1993枚硬币原先朝下的一面朝上?
分析:对一枚硬币来说,只要翻动奇数次,就可以使原先朝下的一面朝上,这一事实,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2+3+……+1993=1993×997
即平均每枚硬币翻动997次,这是奇数.因此,对每一枚硬币来说,都可以使原先朝下的一面翻朝上.翻动方法如下:第1次翻动1~1993号;第2次翻动2~1993号,第1993次翻动1号;第3次翻动3~1993号,第1992次翻动1、2号;……这样正好每枚硬币都翻了997次,结果原先朝下的一面都翻朝上.

求以下函数性质(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要写论文~~

比如(0,1)区间不关于原点对称,那么没有奇偶性
区间不是无穷,没有周期性

函数奇偶性的特征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⑴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1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f(-x)=f(x)。

⑵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1,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f(x)=f(-x)。

⑶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和f(-x)=-f(x),(x∈R,且R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⑷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存在一个a,使得f(a)≠f(-a),存在一个b,使得f(-b)≠-f(b),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定义域互为相反数,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特殊的,f(x)=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具有奇偶性。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④如果一个奇函数f(x)在x=0处有意义,则这个函数在x=0处的函数值一定为0。并且关于原点对称。

⑤如果函数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或不符合奇函数、偶函数的条件则叫做非奇非偶函数。例如f(x)=x³【-∞,-2】或【0,+∞】(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⑥如果函数既符合奇函数又符合偶函数,则叫做既奇又偶函数。例如f(x)=0

注:任意常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均为偶函数,只有f(x)=0是既奇又偶函数

特征

概述

偶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称为偶函数。

奇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称为奇函数。

定理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f(x)为奇函数《==》f(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点(x,y)→(-x,-y)

奇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也是单调递增。

偶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单调递减。

奇函数

奇函数

定理 奇函数[1]  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f(x)为奇函数<=>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图:

奇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也是单调递增。

点(x,y)→(-x,-y)

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

偶函数

定理 偶函数[2]  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f(x)为偶函数<=>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如图

点(x,y)→(-x,y)

偶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减,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单调递增。

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

证明方法

1、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来判断(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定义:如果对于函数y=f(x)的定义域A内的任意一个值x,都有f(-x)=-f(x)则这个函数叫做奇函数f(-x)=f(x),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

2、用求和(差)法判断:

若f(x)+f(-x)=〔f(x)-f(-x)=2f(x),则f(x)为奇函数。

若f(x)-f(-x)=〔f(x)+f(-x)=2f(x),则f(x)为偶函数。

3、用求商法判断

若f(-x)/f(x) =-1,(f(x)≠0)则f(x)为奇函数

若f(-x)/f(x)=1,(f(x)≠0)则f(x)为偶函数

性质

1、大部分偶函数没有反函数(因为大部分偶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非单调函数)。

2、偶函数在定义域内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区间上单调性相反,奇函数在定义域内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单调性相同。

3、奇±奇=奇(可能为既奇又偶函数) 偶±偶=偶(可能为既奇又偶函数) 奇X奇=偶 偶X偶=偶 奇X偶=奇(两函数定义域要关于原点对称).

4、对于F(x)=f[g(x)]:若g(x)是偶函数且f(x)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

若g(x)奇函数且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

若g(x)奇函数且f(x)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

5、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要点诠释

[1]奇偶性是整体性质;

[2]x在定义域中,那么-x在定义域中吗?----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必定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3]f(-x)=f(x)的等价形式为:f(x)-f(-x)=0,

(f(x)≠0)

f(-x)=-f(x)的等价形式为:f(x)+f(-x)=0;

(f(x)≠0)

[4]由定义不难得出若一个函数是奇函数且在原点有定义,则必有f(0)=0;

[5]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有无数个,只要f(x)=0,且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即可

常用结论

(1)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若f(x+a)为奇函数,则f(x)的图像关于点(a,0)对称

若f(x+a)为偶函数,则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3)在f(x),g(x)的公共定义域上: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

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

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分析函数的奇偶性~

1.两个函数的加减的结果得的另外一个函数的奇偶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不过两个函数的乘除是能判定的,总结可得奇奇得偶,奇偶得奇,偶偶得偶
2.这种多项式的函数首先一定要化简,化简后得1.5ax,所以明显就是个奇函数

函数奇偶性知识点归纳内容是什么?

函数奇偶性知识点归纳内容:

1、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一般地,对于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复变函数

定义

复变函数是定义域为复数集合的函数。

复数的概念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在二次、三次代数方程的求根中就出现了负数开平方的情况。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这类数不能理解。但随着数学的发展,这类数的重要性就日益显现出来。复数的一般形式是:a+bi,其中i是虚数单位。

以复数作为自变量的函数就叫做复变函数,而与之相关的理论就是复变函数论。解析函数是复变函数中一类具有解析性质的函数,复变函数论主要就研究复数域上的解析函数,因此通常也称复变函数论为解析函数论。

复变函数的发展简况

复变函数论产生于十八世纪。1774年,欧拉在他的一篇论文中考虑了由复变函数的积分导出的两个方程。而比他更早时,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在他的关于流体力学的论文中,就已经得到了它们。因此,后来人们提到这两个方程,把它们叫做“达朗贝尔-欧拉方程”。

复变函数论的全面发展是在十九世纪,就象微积分的直接扩展统治了十八世纪的数学那样,复变函数这个新的分支统治了十九世纪的数学。当时的数学家公认复变函数论是最丰饶的数学分支,并且称为这个世纪的数学享受,也有人称赞它是抽象科学中最和谐的理论之一。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

奇偶性
1.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是奇(或偶)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2.奇偶函数图象的特征:
定理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或轴对称图形.
f(x)为奇函数《==》f(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点(x,y)→(-x,-y)
奇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也是单调递增.
偶函数 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单调递减.
单调性: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属于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 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是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说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y= f(x)的单调区间,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是下降的.
注意:(1)函数的单调性也叫函数的增减性;
(2)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局部概念;
(3)判定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的方法步骤:
a.设x1、x2∈给定区间,且x1

函数的奇偶性问题

f(x)=f(2-(2-x))=f(2+(2-x))=f(4-x)=f(7-(3+x))=f(7+(3+x))=f(10+x),这说明10是f(x)的一个周期(不一定是最小周期)。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函数他有一个周期是10那他就就能满足题目所给的要求。
我们知道函数的周期=最小正周期*n,所以也就是说要求的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小于10的且形式为10/n。
已知函数f(x)有两个对称轴,x=2和x=7,当n=5的时候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就为2,已知x=2是对称轴,那么x=0就是对称轴了,所以当函数周期为2时他是偶函数。推而广之当n=5m(m为任意整数)的时候,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2/m,x=2移动m个周期就能到达x=0,综上,当函数最小正周期为2/m(m为任意整数)时,函数为偶函数。
下面考虑当最小正周期不为2/m时函数的奇偶性。
最小正周期不等于2/m,即是说x=0在一个周期内部(也就是x=0的左边有个对称轴右边有个对称轴,从左边那个对称轴到右边那个对称轴是一个最小正周期)。根据f(x)是周期函数,且他的一个最小正周期两端的轴都是对称轴,可以推得,f(x)的一个最小周期的函数图像必然是关于中轴对称的。所以这就直接否定了f(x)为奇函数的可能性(除非它是常函数)。
那有没有可能是偶函数呢?下面我们就来证明他也不可能是偶函数。
如果他是偶函数,那么只有下面这一种情况。如图,
T/2+T*n`=2这个式子要成立。其中T为最小正周期,把T=10/n带入得到,n=2.5+5*n`,其中n和n`都是非负整数,显然要上式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最小正周期不等于2/m函数不可能为偶函数。
综上,当最小正周期不为2/m时函数非奇非偶。
向左转|向右转

上一篇:班会课论文题目_班会课论文题目有哪些

下一篇:关于事业的论文_关于事业的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