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经济发展论文_新疆兵团经济发展论文怎么写
新疆兵团经济发展论文
由于历史原因,兵团在发展中形成了“北重南轻”的格局,再加上受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制约,兵团南疆师团的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工业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占兵团经济比重低,实力相对较弱。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兵团向南发展,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战略之举。 兵团向南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战略方针,也是兵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推进兵团向南发展不仅是兵团南疆师团的任务,也是全兵团共同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兵团向南发展上要牢固树立没有无关地区、无关单位、无关人的思想,认真分解工作任务,排出时间表,落实责任人,明确任务书,举全兵团之力,集全兵团之智全力推进落实。
我们相信,随着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南疆师团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北疆师团参与程度的加深、援疆省市和中央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随着各项体制、机制、平台的完善,南疆师团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更加强劲、外在活力将更加迸发。
扩展资料:
整个新疆大棋局中,南疆问题集中、困难突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重,是新疆工作的重点难点,是反恐维稳的主战场。而由于历史原因,兵团在发展中形成了“北重南轻”的格局,再加上受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制约,兵团南疆师团的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工业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占兵团经济比重低,实力相对较弱。
兵团向南发展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把兵团向南发展的责任时刻装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充分发挥组织化集团化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切实在兵团向南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让南疆出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
推进兵团向南发展,从宏观战略层面讲,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完善战略布局,坚持以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人口资源、壮大人口规模为根本导向。
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统筹好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城镇化格局,让兵团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成为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固阵地,促进南疆发展,造福各族群众。
扩展资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
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兵团),是新疆解放初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六两军四个师、第二十二兵团和五军(民族军)一部,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命令,集体转业组建而成的。经过40多年来的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拥有职工百万余人,总人口220余万人。
除十个农建师,还有一个建筑工程师(简称建工师),三个农业管理局。
现有农场、牧场、林场、渔场共172个;耕地面积9.3万多公顷;各农建师沿着塔里木河、孔雀河、乌鲁木齐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中苏界河等数十条河流,修建起大小水库105座,开掘头渠以上渠道4470多条,总长度达5.22万多公里。
实有造林面积12万余公顷。生产建设兵团的宏伟规模和巨大成绩,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屯垦戍边政策的伟大胜利。
现在的兵团分布的地方比较广阔,比如黑龙江垦区就有一个十一团,属于二师,十一团又分为三十九个连,每个连又分为4个排,虽然看起来很像部队,但是现在人们都以种田为主。每个连有连长,有排长,当然团里也就有团长。
名字虽然这么叫但并非部队。是特殊年代留下来的特殊体质及特殊区域的特殊群体。为共和国甘于奉献,敢于牺牲,创造出了特有的北大荒精神以及北大荒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贡献力量。
其中一四二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大的一个团,号称“天下第一团”。 一四二团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依山傍水、土地辽阔、交通便利,具有很好的地域优势。全团占地面积105.2万亩,现有耕地面积35万亩。
辖区人口3.2万人,职工4860人,离退休人员6780人,中小学生4950人。现有农业连队30个,行政及企事业单位27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孙金龙:加快推进实施兵团向南发展战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团
新疆兵团的特色经济
农二师的特色经济是棉花,而产香梨的地方是库尔勒及周边团场。
棉花是纺织的原料,是服装的基础,但是兵团的政策不是很好,虽然棉花的质量世界第二,这也是兵团的“特色”吧。
旅游应该能成为兵团的特色经济的,因为新疆是美丽的。
“库尔勒香梨”在百度百科里有,详细的我也说不好。
还有,铁干里克(34团——全国第二大马鹿养殖基地)和其他团场的马鹿应该算是特色经济吧,但是现在状况已经大不如以往了。
还有的我就不清楚了,有帮助我会很高兴的。
兵团向南发展的目的更好的履行什么大功能发挥什么大作用哲理完成八项重点任务?
整个新疆大棋局中,南疆问题集中、困难突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重,是新疆工作的重点难点,是反恐维稳的主战场。而由于历史原因,兵团在发展中形成了“北重南轻”的格局,再加上受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制约,兵团南疆师团的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工业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占兵团经济比重低,实力相对较弱。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兵团向南发展,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战略之举。
兵团向南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战略方针,也是兵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站在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兵团向南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兵团向南发展的责任时刻装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充分发挥组织化集团化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切实在兵团向南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让南疆出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
推进兵团向南发展,从宏观战略层面讲,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完善战略布局,坚持以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人口资源、壮大人口规模为根本导向,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统筹好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城镇化格局,让兵团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成为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固阵地,促进南疆发展,造福各族群众;从具体的方法论层面讲,要创新发展思路,立足南疆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克服单纯依靠水土资源开发的路子,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卫士职责贯穿始终,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为主线,发展壮大产业,促进人口集聚。
推进兵团向南发展不仅是兵团南疆师团的任务,也是全兵团共同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兵团向南发展上要牢固树立没有无关地区、无关单位、无关人的思想,认真分解工作任务,排出时间表,落实责任人,明确任务书,举全兵团之力,集全兵团之智全力推进落实。我们相信,随着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南疆师团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北疆师团参与程度的加深、援疆省市和中央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随着各项体制、机制、平台的完善,南疆师团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更加强劲、外在活力将更加迸发。
推进兵团向南发展,不可避免要“爬雪山”“过草地”,什么时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地抵达“目的地”。但我们只要强化使命担当,迎难而上、激流勇进,集中资源、发挥优势,就一定能描绘出兵团向南发展的壮丽图景!
新疆兵团发展史!!!!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45.36万人,在岗职工93.3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建立的。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到1954年,解放军驻新疆部队经过艰苦创业,共建成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收获的农牧产品解决了驻新疆部队的后勤供给,而且还兴建了一批现代工矿商贸企业,兴办了学校、医院等一批事业单位。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则是这一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艰苦创业中发展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朝着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兵团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随着兵团国民经济体系的确立,兵团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到1966年底,兵团的各项事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曾于1975年被撤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到200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起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形成了1064千公顷新绿洲,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等一批新兴城镇;国内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的1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兵团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在依法向当地政府纳税的同时,几十年来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为支持新疆工业发展,兵团还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近五十年来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屯垦戍边中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兵团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自治区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明确适用于兵团,促进了兵团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长期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成分。垦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贯彻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兵团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五十年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