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超市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02:24

超市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前言 超市需要处理大量的库存信息,还要时刻更新产品的销售信息,不断添加商品信息。面对不同种类的信息,需要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来保存数据信息,需要有效的程序结构支持各种数据操作的执行。商店自动化的产品管理在欧美等国家早已经实现,也是零售业管理的基础。它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实时的和准确的控制店内的销售情况。如果可以能够实时掌握销售流程及销售情况,则可以有效地加速商品的周转率并提高服务质量,而且可以减少产品售价不符等所产生的问题。顾客的消费要求的是希望在超市购物中能基本上都能购得所需的商品,并且还要既保证商品质量还要享受优质,方便的服务。 摘要 随着小超市规模的发展不断扩大,商品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超市时时刻刻都需要对商品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而大型的超市管理系统功能过于强大而造成操作繁琐降低了小超市的工作效率。 超市管理系统是市场上最流行的超市上常用的系统之一,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系统权限的设定、原始数据录入、数据的汇总及查询等。从而,实现对进货、销售及员工信息等实现全面、动态、及时的管理。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软件开发的背景以过程;首先介绍了软件的开发环境,其次介绍了本软件的详细设计过程:数据库的设计、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具体界面的设计和功能。 关键词:超市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 绪论 1.1社会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哥哥领域,成为各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推广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IT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越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步入信息化时代,有巨大的数据信息等待加工处理和传输,这使得对书数据库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迫切。 作为国内市场的一些中小型超市,它们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步伐要落后于大中型超市,而对于这些企业的资源管理,信息的存储和处理也显得迫切需要,要适应市场竞争,就需要有高效的处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因此加快超市的信息化进程是必可少的。 实习期间,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调查,针对现在各中小型超市对经营业务和人事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发了这套超市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针对当前各超市管理的特点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采用基于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这一易学易用的操作环境,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尽量采用易懂易读的人机界面,使用户可以在短期内完全掌握。我们又始终发系统的正确性放在首位,力求数据的完整和处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优化程序代码,加速系统运行和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 查看原文:

谁能介绍一篇用JAVA开发的超市管理系统的论文

基于Java的超市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摘要:着重阐述了基于Java超市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实现,详细介绍了SQLServer数
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Java;数据库;超市管理系统;SQLServer
1建立超市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飞速的发展,企业要想生存发
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是万万
不行的。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超市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实现超
市的信息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中,往往是用人工清点的方式来掌握超市中现有
的商品,使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来掌握商品的进货和销售情况。这种方式
在商品数量较少、商品库存变换少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但
是,在目前的大中型超市中,往往需要处理的商品种类数以千计,而且每
天所发生的进货和销售情况纷繁复杂。如果要借助人工来实现这一系列
数据的记录和管理,工作量将非常巨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造成管理上
的混乱,更何况还需要对商品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
被人们所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超市信息进行管理有着手
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
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超市管理的
效率,也能使超市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
基于这些问题,为了使超市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
超市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
效地查询和修改商品情况,建立一个超市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系统可行性分析
2.1.1技术可行性
根据上述系统功能的分析,下面将进行具体的实现。从技术角度分
析,这项开发工作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为:
技术平台(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虽然理论上
对操作系统没做更具体的规定,但由于开发中涉及Microsoft
SQLServer
2000的应用,所以最好使用Windows
2000以上的版本或相应的
Windows
NT版本。
开发所涉及的技术应用(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式数据库
连接标准):Java编程技术。
2.1.2经济可行性
采用计算机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省人力、物
力、财力,这样原来几个人干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完全可以胜任。因此单
从节省的职工工资、提高工作效率而避免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角
度来看,该系统实际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将会远远大于投入的开发费用,
所以从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
2.1.3操作可行性
开发所采用的工具全是可视化工具,开发出的应用程序均是图形化
界面,操作员几乎不用记住任何DOS命令就可以直接操作此软件。另
外,软件的操作员大多已经会基本的Windows操作,即便不会操作
Windows,经过短期的培训也能熟练地使用本软件,所以在操作上也是可
行的。
2.2系统的需求分析
通过与超市人员的交流,发现超市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多个不同
用户的要求。在超市中,按照超市人员的职能分为六大类,分别是销售
员、采购员、经理、系统管理员、仓库管理员、顾客(注册和非注册)。系统
管理员的要求是掌握超市内部的所有业务,包括销售信息、进货信息、商
品信息,具有超级用户的所有权限,对超市实行全面管理。销售员的要求
是查看所有销售信息,查看符合条件的销售信息以及增加销售单。采购
员的要求是查看所有采购信息,查看符合条件的采购信息,增加采购订
单以及更改订单状态。超市经理的要求是能够查看进货信息、销售信息
以及库存信息。而顾客是超市的上帝,超市一切都是为顾客服务。本系统
中顾客要求是可以现场买商品,还可以订购(必须是已注册)。商品信息
有商品名、编号、商品数量、商品的规格、商品的价格、商品厂商等属性;
采购信息有采购编号、采购日期、商品厂商、采购员、商品的价格、商品规
格、进货商品的数量等属性。
通过与超市管理人员进行反复的讨论,确定系统应该实现以下功
能:
(1)对商品信息的变动进行处理。在商品的进销过程中,商品信息总
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商品价格的调整、商品信息的修改、新商品信息的
增加以及商品信息的删除,因此设计系统时必须考虑到这些情况。
(2)对用户信息的变动进行处理。需考虑到新用户的注册和已注册
用户的信息的修改及删除。
(3)对采购信息的变动进行处理。采购信息的过程中采购信息也在
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也要充分考虑。
(4)查询及统计功能。要求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对商品信息、用户信
息和采购信息、销售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2.3系统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Diagram,DFD)是系统逻辑结构最主要的组
成部分,它反映出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与外部环境间的输入输出、系统
内部的处理、数据传送、数据存储等情况。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可
以制出超市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见图1~图3。
2.4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而不是数据本身。
针对超市管理系统的需求,通过对超市管理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数据流程
分析,设计如下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图1顶层数据流图
241商品信息数据项包括:编号、商品名、数量、商品厂家、商品价格、商
品的规格。
商品采购信息数据项包括:采购单据编号、采购商品信息、采购员
名、采购日期、订购单状态。
商品销售信息数据项包括:销售单编号、商品名称、商品的价格、数
量、销售日期、顾客名称。
用户信息数据项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用户密码、用户住址、用
户类型、用户性别、用户年龄。
2.5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软件工程原理,在做软件设计时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
块,模块划分的原则是要尽可能地提高模块的相对独立性,这样是为了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根据系统分析现给出系统功能模块,见图4。根据图4可以看出系统主要划分为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
系统管理、采购管理、经理管理和顾客管理七大模块,而每一模块的具体
功能如下:
(1)仓库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商品信息的修改、商品价格的调整、商
品的删除、商品信息的统计,包含采购信息、销售信息、库存等。
(2)财务管理主要功能包括:销售金额统计、采购员支付金额统计、
利润估算。
(3)销售管理主要功能包括:销售信息的录入、销售信息的查询、对
顾客购买信息查询及金额统计、对每日销售额进行统计。
(4)系统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仓库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用户管
理、财务管理、经理管理、用户管理。
(5)采购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查询订购单、分项查询、采购商品信息
的录入、采购单状态的更改。
(6)经理管理主要功能包括:销售信息查询、采购信息查询、库存信
息查询。
(7)顾客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浏览所有商品、查询商品、购买商品。
3系统实现
由于此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
程序,因此具体实现阶段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数据库的实现和各种功能
模块及页面的实现。从运用的技术角度分析,即SQLServer部分的实现和Java部分的实现。下面,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对系统的实现进行阐述。
3.1数据库表的设计
为了方便数据库设计的需要,统一相同字段的数据类型,我们首先
自定义了许多数据类型。其次,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设计,通过编码来实
现。如创建商品信息表:
CREATE
TABLE[dbo][.goodsInfo](
[GoodsID][int]NOTNULL,
[GoodsName][varchar](50)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OT
NULL,
[GoodsNumber][int]NULL,
[GoodsProduct][varchar](50)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OTNULL,
[GoodsPrice][float]NULL,
[GoodsSize][varchar](50)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OT
NULL
)ON[PRIMARY]
以同样方法创建出用户表、商品信息表、销售信息表、采购信息表。
其中用户表包括用户编号(主键)、用户名称、用户密码、用户住址、用户
类型、用户性别、用户年龄;商品信息表包括商品编号(主键)、商品名称、
商品数量、生产厂家、价格、商品规格;销售信息表包括销售单号(主键)、
商品名称、商品数量、顾客姓名、销售日期、商品规格、商品价格;采购信
息表包括采购单编号(主键)、采购商品名称、采购商品数量、采购商品生
产厂家、采购日期、采购状态、采购人、采购商品的规格、采购价格。创建
了相应的表实体后,我们通过各个表实体之间关系,结合本系统全局E-
R模式图迅速可以构造相应数据库,本系统全局E-R模式见图5。
3.2界面设计的实现
在界面设计时,所有的界面根层板的布局采用默认的布局(Border
Layout),在Content
Pane板的CENTER位置上增加Jpanel板,然后将
Jpanel板的布局设置为XYLayout,将所有JdbTabel放在Jpanel板的上北
面,所有界面采用的风格为默认风格。后台使用数据库SQL
SERVER
2000,前台使用Java语言实现,前后台使用开放式数据库连接标准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进行连接。以上已经说明前台界面模块划分
及其设计,在此不再介绍,其中仓库管理界面见图6。4结语
在社会生活不断信息化以及软件不断网络化的今天,我们日常生活
中的超市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及其人性化的管理势在必行,传统的人工
管理超市的方式必然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而前台利用Java开发再加上后台使用SQLServer数据库技术,两者结合的开发结构是超市管理系统实
现的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存斌.数据库应用技术SQLServer
2000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敬铮.Java数据库开发与专业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蔡翠平.Java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陆正中.Jbuilder9软件开发项目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耿祥义.Java图形用户界面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6]周苏.软件工程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超市信息管理大专论文

[摘要]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面临机遇和挑战,一个信息的获取或丢失,轻的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重的也许导致动辄上千万的经济损失,因而信息的顺畅沟通和有效利用尤为重要,而要减少信息沟通的失误和损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信息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信息革命 顺畅沟通 资源共享 有效利用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平稳发展,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国际上的各种知名品牌的产品、各种带有外来文化的产品不断进入我国市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手段与方式不断丰富,这些客观因素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特点。同时,消费环境的变化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与竟争方式。因此,对新消费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的有效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的消费环境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逐渐由企业占有信息优势向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的方向变化,企业不能像以前那样控制消费者,只能通过了解相关信息,引导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消费环境具有突变性与不可预测性,更需要企业加强信息管理,有时一个信息的获取或丢失,轻的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重的也许导致动辄上千万的经济损失,因而信息的顺畅沟通和有效利用尤为重要,而要减少信息沟通的失误和损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信息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因素”。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它具有信息量猛增;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更快;信息处理的方法日趋复杂;信息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的时代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机遇和挑战,而评价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易的办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况,其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因为物流、工作流在企业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最终以信息流的“高级形式”展现,就象生物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基于神经系统传递的生物电信号一样。因此,深入认识“信息流”,将掀开企业发展的新视角。
二、我国信息流现状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定,2003年12月11日是我国零售领域对外全面开放的最后时限。有关专家认为,国内商业企业应加快学习“洋商业”成熟的“信息流”经验,做好发展“信息流”这篇大文章。全球商业巨头在国际竞争中成功的突出特点,就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商业变革,在企业管理中加快信息流动。
目前,国内外商业企业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商业巨头美国沃尔玛迄今已在全球建立了4000家连锁店,其近几年来的全球营业额均超过2000亿美元,居《财富》世界500强前列。而国内零售业大王——上海联华的营业额还不及沃尔玛的0.5%。
以上数据表明国外商业企业的实力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究其原因,与其顺畅的“信息流”密切相关。以美国沃尔玛为例,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将当时刚刚出现的卫星通信技术引入商业流通领域,建立了庞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加快了对基础商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决策传达和信息反馈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沃尔玛建立起全球实时采购、配送系统,商品库存风险和物流费用大大降低,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高。迄今这一庞大的系统仍然是商业领域信息管理的典范之作。国外商业企业具有利用、管理信息的主动意识,已普遍建立起规范的信息技术基础,并依托这一基础,实现对其遍布全球的销售网进行有效管理,其管理目标已实现从物流、资金流,向信息流的时代跨越。
但是,目前多数国内商企对加快信息流动的意义仍没有清醒的认识。国内著名商业管理软件开发商北京科情新技术有限公司曾对上万个国内商企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还专注于价格、包装和功能等商品层面的竞争策略,局限于在加快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速率上做文章。据专家介绍,国内商企获得经营信息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仓储、运输、生产和财务各部门的通力协调,经过各个部门无数次核对、平衡之后,填写出来的报表数据。市场在不断地变化,当这些静态的报表数据放到管理层的会议桌上时,已经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如果根据这些静态数据作出加快物流和资金流的决策,将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近几年一些企业盲目圈地、联合,最后成为“投资空壳”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我国企业信息流存在问题
我国商业企业在与“洋商业”的“近身竞争”中,一些国内商业企业已认识到信息革命在商业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开始重视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问题,并已初步拉动着中国的商业企业迈向信息时代。但在这最初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认识片面问题
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许多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对信息化片面认识的表现。因此要加强对企业领导信息化认识的培训,使其改变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企业上下要克服“信息化就是买点硬件和软件,开发点软件”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只满足于建设上的“表面文章”。虽然有的商业企业建立了商业信息管理的硬件环境,但其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收银记账,或停留在基本数据的收集层面。囿于传统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企业经营者大多没能将业务流程中所产生的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重新加工整合成为管理信息,无法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实时决策依据。整个系统尚处在很低级的阶段和水平,有人称之为“未产生信息流”的“花架子”信息化。
2.管理混乱问题
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管理机构及职责定位不明确、没有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及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有序推进的环境和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机制没有形成,普遍存在“信息孤岛”。出现岛内部分自给自足,却无法与岛外交换信息现象。管理模式没有统一标准,流程不透明,导致内部数据残缺,各种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整合集成。在数据采集规范方面重视不够。如条码技术的应用,应严格按照一品一码的规范要求,而一些企业经营的商品中一品多码、多码一品的现象较多,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有效信息流产生的前提是基础数据源的准确与规范,如果输入计算机的是“垃圾数据”,整理加工出来的只能是一堆“垃圾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因为网络强大的放射性传输能力,将一个细小的数据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迅速蔓延,有人因此称基础数据源错误的信息流为“有害信息流”。
3.应用不到位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大部分以开发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2)应用面不广,目前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在企业的运用远不及普及。(3)应用的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日常工作数字化层面上。(4)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5)国内一些具有影响的软件开发商大多将业务重点放在项目管理层面上。但如何将项目层面与企业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价值,积极应对WTO的挑战是摆在广大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面前的一大课题。(6)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 4.人员素质低问题
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也不合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分布式网络和协同应用软件的出现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结起来,有助于推动真正的信息经济的到来。网络为人们创造了新的体验,使之发现了处理事务的新方式。因此,企业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吸引并留住最精明、最能干的人,这已成为推动企业变革的一个重要力量。所以要加强职工队伍教育,重视计算机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解决对策
1.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和财富的源泉,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是不断地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持续地改进自己的业务流程和变革管理方式。另外,不仅仅是“一把手”的问题,还包括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及业务骨干,他们才是信息化真正的主力军。
2.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
(1)企业应首先确立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坚持统筹规划、业务为核、效益优先、协调发展,重点实施的原则。依照先内后外,“互动”、“交易”的顺序,由内部运转至外部协同。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赋予必要的职能权限,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2)另外也不能将原来落后的手工管理流程直接拷贝成电子化的流程,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适度的优化,按照先固化再优化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改进。一步到位的方式往往是不现实的。
(3)信息收集标准化。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应用,但目前有关法律制度和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已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企业首先应尽量采用国标及行业标准,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编制相关的专业标准。
3.结合企业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
如何将项目层面与企业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价值,积极应对WTO的挑战是摆在广大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面前的一大课题,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须跟据自身的能力、特点来决定采取何种发展策略,优先开发何种信息应用系统。如果需求明确、必须保证核心业务的秘密、自身具有强大的开发及维护实力,可以采用自主开发;如果需求明确、自身开发力量弱、可进行一般的维护,可采用合作开发;如果需求明确,但不具备开发维护实力,可采用外包方式。另外,要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还要充分享受政府及社会的政策性资源和公共资源,积极利用现有基础和技术成果。应采用试点引路,面上推广的策略。选择若干类型相近,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用其信息化成功经验和模式启迪和引导其他企业探索自身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4.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两者之间,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人已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开发人的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企业人才管理的核心。信息管理的重点是,加强职工队伍教育,重视计算机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时储备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经验,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知识。充实有关专家知识库,为建立本企业有特色的专家系统打下基础。建立CIO(信息管理人员)负责制,由企业领导担当CIO,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这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另外要设计相应机制,为企业的IT人员提供一条有光明前景的升迁之路。
信息技术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产品及管理成本,促进市场销售,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庭满:国内商企应加快发展“信息流”经济参考报[N].2004-11-6
[2]张京宏:从管理实例谈书面沟通函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M]有效营销,2007-8~23
[3]王洪海周祖德陈幼平徐成:基于Agent 的虚拟企业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2(4):372~375
[4]翁佳: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情报科学[J],2005;(6)
[5]豆洪青韩惠琴:刍议读者信息获取自由[J].图书馆杂志,2005 ,24(10) :20~23
[6]马费成靖继鹏:信息经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6~57

你自己百度一下拉,其实答案很多的,没必要提问

上一篇:教育硕士论文研究方向_教育硕士论文研究方向分类

下一篇:形势政策论文参考文献_形势政策论文参考文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