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残疾儿童康复论文大赛

发布时间:2023-12-09 21:35

残疾儿童康复论文大赛

儿童年度工作计划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年度工作计划5篇,欢迎大家分享。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计划,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以提高我镇儿童生存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地,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管理,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 工作目标

免费向0-36个月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逐步提供儿童将抗水平,降低7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xx年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定期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二. 主要任务

1. 新生儿健康管理:由专职人员和妇产科医生承担新生儿家庭访视工作。

2. 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公民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办公室进行。随访时间分别在42天、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时,共9次。随访服务内容包括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里行为发育评估。在儿童6-8、18、30个月时分别免费进行一次血常规监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3. 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定时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儿童保健卡上。

4. 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治疗,对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及时上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1、认证做个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收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乙肝等五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脑、流脑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加强免疫中的塘湾、麻腮风、百白破、甲肝和白破疫苗的接种,要保证接种率达90%以上。

2、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区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白破、乙脑、流脑,麻腮风、等疫苗。

3、规范计划免疫建证(簿)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卡),确保儿童的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4、完成我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XX年内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远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远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的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性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安排好未接儿童的补正、补种工作。

7、启动儿童预防接种建设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到XX年底80%以上的完成儿童复方接种建设,实行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儿童出生1个月内、在我科室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并上传至国家管理平台,实行全国统一。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

要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资料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全年不得少于12次。接种完成后5日被上报接种数据。afp、麻疹,无迟报、漏报。计划免疫工作资料保存好,有利于年中、年末的查验。

本学期,康复中心的工作重点依旧是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为指导,贯彻落实《xx省贫困聋儿(助听器)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xx省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规范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民生工程,以项目为抓手,开展各项工作。

一、总体目标

1、完成XX年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任务,迎接相关检查和验收,做好XX年项目指标争取与相关筹备工作。

2、加强内部管理,建造规范化管理体系。

3、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4、提高全体康复教师的业务素质,把握各类培训机会,加大康复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

5、继续开展特色教学,与普小普幼合作,依靠各界力量,资源共享。

6、进一步做好家长培训工作,提高家长参与康复训练的力度。

7、改善教学环境,添置部分感统器材。

8、优化资源,使各功能室、各类设备设施物尽其用。

9、抓好资料建设与管理。

10、加强研究,继续进行康复课程的探索,跟进孤独症、智障康复教材的编写工作。

11、加强项目宣传力度,继续做好项目政策宣传工作。

12、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创造愉悦的学习工作环境。

二、工作要点

1、开学准备工作。

(1)新老学生入校,做好家长接待工作。

(2)根据人员的变更调整相关课程,编排相关课表。

(3)完成各功能室用品用具的申购和发放工作。

2、有关家长工作。

(1)通过班会和家长会的形式进行家校互动与交流,制定相关条例,对陪读家长进行管理。

(2)以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主讲为基础,争取邀请校外专家参与,结合家长经验交流,开展1—2期集中性家长培训。

(3)组织家长参与各类校园亲子活动,强化康复效果。

3、有关师资培训。

(1)把握各类培训机会安排相关教师参与培训学习。

(2)争取孤独症和智障康复相关业务培训机会,安排相关教师外出学习。

4、有关康复课程探究。

(1)收集教材,整理教材,学习、把握教材,通过已有教材或自编教材开展相关康复教学。

(2)跟进康复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3)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教研活动。

(4)积极参与全省第二届残疾儿童康复民生工程论文大赛。

5、有关资料建设

(1)本学期项目档案建设任务继续实行个人负责制,进一步落实“一人一档”。

(2)上学期单训记录归档。

(3)丰富资料种类,在完善纸质资料的基础上,加大图片、影像资料的建设。

(4)团结协作,共同做好数据库录入工作。相关项目数据库负责人负责如期完成数据库的录入工作,确保项目数据的及时上报和核查。

(5)定期检查,相互督促学习。

三、具体工作安排

2月份

1、制定讨论XX年上半年学校康复工作计划。

2、完成开学相关准备工作。

3、调整课表及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安排。

4、制定各科各类教学计划。

3月份

1、新老学生返校,接待学生家长。

2、各功能室用品用具的申购与发放。

3、核查项目数据库录入情况。

4、整理项目档案,部分档案归档。

5、迎接各级各类检查。

6、XX年项目争取及相关筹备工作。

7、 全省第二届残疾儿童康复民生工程论文大赛相关论文收集及上报(以个人投稿为主)。

4月份

1、常规管理工作。

2、康复教学相关素材收集(学生活动图片、个人作品、教师教学图片、学生个案分析等),尝试收集个案视频资料。

3、智障康复游戏教材的编写。

4、开展《春天来了》主题踏春活动。

5月份

1、庆祝“五一”。

2、教学常规检查。

3、设计康复主题宣传栏。

4、康复教材编写相关工作探讨。

5、争取师资培训机会,组织康复部相关教师参加培训。

6月份

1、迎接各级各类工作检查。

2、做好期末评估及数据库录入工作。

3、开展期末家长观摩课活动。

4、期末康复档案检查。

5、学期结束工作。

xx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XX年2月28日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 指导思想

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 活动内容

(一)目标任务 针对我村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二)工作内容 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村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针对留守儿童在家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村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 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 1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1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2月中旬

4、实施活动计划 3月

五、活动的效果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一、目标任务

年内在乡镇农村建100所留守儿童之家。

二、实施范围

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中学或小学建97所;在经济条件比较好、学龄前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小学或幼儿园建3所。

三、实施要求

(一)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活动场所。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的学校(幼儿园)要具备不低于40平方米的教室一间,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地。

(二)统一配备硬件设施。为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脑2台,配备电视机、DVD机、电子钢琴各1台,亲情电话1部;选配符合儿童阅读需求的书刊、电子出版物300种左右;并配备适量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跳棋、象棋等文体器材(由省妇联、省财政厅负责配送)。书架2个、课桌10张、凳子20把(由县区配套解决)。 村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子钢琴1台,室外活动器械和适量的玩具、幼儿读物、桌凳及幼儿安全防护设施(由省妇联、省财政厅负责配送)。

(三)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各县(区)要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有关事宜。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乡镇妇联主席和学校负责人担任;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村妇代会主任和幼儿园园长担任。 建立完善涉及学习、活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详实的反映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基本情况的工作档案;建立反映儿童进步成长的记录薄(册)。同时,保证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能上网,每县(区)至少有一所留守儿童之家能开展视频亲子交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电子档案。使留守儿童之家规范化、制度化。

(四)教师配备到位。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的学校和幼儿园分别确定1—2名教师兼任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开展具体的管护和指导工作。县(区)妇联要发动教育、卫生、共青团等单位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兼职教师,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社会责任心、具备一定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管护和志愿者队伍,辅助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关爱活动。

(五)布点科学合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遵循普惠原则,尽可能选在本县(区)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有建设需求、有管理能力的中小学或村幼儿园进行建设,力争惠及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之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四、工作进度

5月,召开全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启动仪式,安排部署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任务,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与县(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市妇联与各县(区)妇联分别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 6月,制定下发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办法和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办法;各县区上报申请建议书;编制全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计划;县、乡逐级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 7—9月,协调落实留守儿童之家的硬件设施,做好配送工作,保证各县(区)留守儿童之家配套设施按时到位。

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启蒙阶段,作为个体认知、情感、社会化、性格等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特殊儿童自身、特殊儿童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论述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68-02

学前教育作为个体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对普通学前教育有了很大的重视,普通学前教育逐渐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学前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特殊学前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其普及程度远远跟不上普通学前教育。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还要抓特殊教育。于2010年11月24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对“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给予明确指示。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从而促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自身的重要性

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期是孩子的性格、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社会性和认知等的发展的最重要和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该时期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越早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个体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从特殊儿童的残损和障碍程度来看。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我们都知道,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残疾儿童,其治疗效果就越好,通过早期干预能够降低一些残疾儿童的残损程度,甚至使他们康复,发展成正常儿童一样的水平。同样的,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训练、教育等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从而使残疾幼儿的损害不至于造成更大的残疾和障碍。比如,英国有项研究表明,通过早期语言训练,幼儿园中母语为英语的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到小学一年级时降低为二十分之一;母语不是英语的儿童有阅读困难的占总数的五分之二,到小学一年级降到百分之九。而我国的一些语言训练机构的教育经验也表明,越早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其语言发展效果就越好。所以,有效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能够帮助减少残疾儿童残疾损害程度,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和补偿。

2.从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来看。有研究表明,0~6岁是个体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对特殊儿童实施科学、有效的学前引导和教育,再加上他们自身的缺陷和障碍,会对他们将来对主流社会的认知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而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比如交际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促进特殊儿童思维、想象、语言、记忆、感知能力等认知能力的良性发展。

3.从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方面来看。学前阶段是后天因素初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阶段,也就是儿童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和环境刺激,在与周围人产生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获得初始的对人、事、物感知的态度、情感,也会初步形成个体性格情绪、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所以,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个体从自我认知向社会化过度的重要时期。进行科学的学期教育,能够使特殊儿童获得应有的初步社会感知、交往交际等能力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为残疾儿童将来很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重要性

随着一个特殊儿童接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这个特殊儿童家庭的生活模式也会为了适应其发展特点二发生转变,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减轻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残疾儿童缺陷的补偿和矫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就能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照顾孩子的工作量,减少家长的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从而挣取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其次进行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稳定,促进家庭情感的和谐,进而使得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的知识,能够使得家长从心理和能力上给特殊儿童更科学的照顾和教育,使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对对社会的重要性

1.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表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目前我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情况远不如正常儿童乐观,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匾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如果特殊儿童没有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使得家庭和社会面临更沉重的负担。“每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这一理念显示了每个幼儿在人格和人权上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特殊儿童,他们也应该享受和正常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所以,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2.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的特殊儿童,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其中有的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尝试。特殊学校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做起,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来矫正和弥补他们的缺陷。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来就受到残疾的影响,而因为学前教育的缺乏,他们还要额外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发展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低。如果能够在特殊儿童学龄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给他们打下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他们也就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那么吃力,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所以说,进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3.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社会减轻负担。由上述可知,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家庭减轻负担,同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家庭,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也能够帮助减轻社会负担。这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父母安心、积极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了特殊教育,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在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间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结束语

总之,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本省、儿童家庭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重要性,对整个教育事业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家、社会及民众应该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从各个方面团结力量,促进特殊儿童学前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佳颖.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2]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22).

[3]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1,(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关爱残疾人,关注残运会征文(800字以内)

关怀他们,不是可怜!关心别人胜过一切.跟他们在一起,不要总是强调什么什么好,其实对他们来说有些事情是他们非常难做到的,我们可以从侧面替他们想想,更好的维护他们的利益.前提是不要可怜他们.并不是说没有同情心,同情心是有,但是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同学位,老师们: 你们知道昨天是什么日子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昨天这个日子有什么与众不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天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星期天。而对残疾人来说,这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是我国的第十五个“全国助残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1992年,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也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2月3号为“国际残疾人日”。每年的助残日都有一个主题,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也就是让我们平等对待每一个残疾人,让广大残疾人参加工作,生活致富,共奔小康。 残疾一般可以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五种类型。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各类残疾人6亿多,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各类残疾人总数达60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也就是说20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其中我国残疾儿童少年约有625万人。约有0岁-6岁残疾儿童140万名,每年新增0岁-6岁残疾儿童约近20万名,其中智力残疾所占比例最高。所以我们身边正有许多残疾人等着你的帮助,当你知道了这个日子时,请你向身边的残疾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让他们与我们一起享受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快乐。也希望这种关爱不仅仅是在这个日子才进行,每个小朋友应该时刻关心身边的残疾人。 我们身边的广大残疾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辛勤劳动、顽强拼搏,不仅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实现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我国广大残疾人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美好情操,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我国残疾人数量之多,涉及到五分之一的家庭,牵动着两亿残疾人亲属的心。残疾人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残疾人及其家庭生活,而且也事关整个社会发展和稳定。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十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改善残疾人状况,颁布了残疾人保障法,建立健全各级残联组织,开展自强与助残活动。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残疾人是社会平等的一员,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残疾人。 但残疾人由于自身功能障碍,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残疾人歧视、偏见,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或受到侵害,使他们成为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弱势群体。目前,全国3000万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还有1000万左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尚得不到保障;多数残疾人尚未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残疾儿童特别是盲、聋哑、弱智儿童入学率远低于健全儿童少年,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2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达到1624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3322个,在校生近57万。但全国尚有数十万残疾儿童因贫困失学或辍学。另外,残疾人就业机会少,就业率低;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残疾人问题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关心残疾人的困难,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两张对比的照片:一张是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在为人理发,一张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蜷缩于街头一角伸手乞讨。同样是为了生活,两个人的目的相同,但方法却完全不一样。小朋友们认为这两个人中我们应该向谁学习?是啊,我们应该学习热爱劳动,自食其力的理发者。其实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残疾人自学成才,自强不息,他们身残志不残,如战国时期的孙膑下肢残疾,却写下了著名的《孙子兵法》;酷爱音乐的阿炳虽然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但谱写出许多名曲,《二泉映月》就是其代表作品;张海迪是当代身残志不残的典范,她坐在轮椅上写下许多著名作品,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我们浙江省岱山县怀慈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建华是一位失去两只手臂的14岁男孩,但他靠顽强的毅力,用橡皮筋将笔系在自己的断臂上学写字。他6岁时被子高压电线击倒失去双臂,他用橡皮筋将笔帮在断臂上写字,但是相当疼痛,然而张建华仍坚持每天写三个小时,用去420米长的橡皮筋,有我们跑道2圈多长,终于学会了写字,还学会了穿插衣,洗脸烧饭烧菜,生活基本能自理,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体育劳动也表现突出,连跑步、立定跳远都能达标;我们海宁市也有许多残疾人创业的动人事迹,原海宁高级中学的周月峰也在小学时因高压电线失去双臂,但他迎难而上,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历史系,现在正攻读研究生了。当然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他们残而不废,身残志坚,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的同时,每个小朋友想想,自己是一个健康人,更应该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学习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每一次锻炼,每一次值日。 同学们,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是举手之劳,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望。给残疾人一个搀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给他们一个公交车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会儿的辛苦,爱护他们的专用设施只需你付出绕一点弯路的时间。关爱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只是在今天,而是在每一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爱心,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给残疾人更多关爱和帮助吧!

“携手残疾人,共走幸福路”征文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残健”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试想如果把残疾人排斥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之外,而不是努力创造让残疾人与时俱进的有利环境,帮助他们达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就会失去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机,他们势必被社会遗弃,为时代所淘汰,造成更大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奋斗目标,其关键之一是更多地关注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 一、富阳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及存在问题 富阳市现有2.6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4.19%。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采取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地扶助贫困残疾人,在残疾人就业、教育、康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残疾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一)建立社区残疾人组织管理机构 社区残疾人组织是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保障,根据民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要按照社区组织建设的要求,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残疾人组织。社区残疾人组织名称为“社区残疾人协会”,主席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担任,副主席由优秀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担任。社区残疾人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密切联系残疾人,代表其利益,倾听其呼声,反映其需求,维护其合法权益,联系有关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服务,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团结、教育、带领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使其成为联系广大残疾人与社区居委会及政府的纽带和桥梁。2004年5月,我市残联制定《关于建立完善社区残疾人协会的实施意见》,富阳全市23个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组织(其中18个社区成立残疾人协会,5个社区成立残疾人小组),实现了“哪里有社区、哪里就有残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社区残疾人组织工作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仍相对滞后,政企不分,政社不分,企社不分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社区居委会名为群众自治性组织,实为街道办事处的“腿”,承担着大量的政府转移的行政职能,涉及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治安保护、家庭婚姻、就业服务、宣传教育、流动人口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文明达标、收费收款等十多个门类,相比之下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成了居委会的副业。虽然社区残协的服务能力在不断增强,也切切实实为残疾人开展了各项服务,但作为社区居委会下的社区残疾人协会的工作也仅局限于人数统计、困难救济、节日慰问、社区服务等,对于残疾人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功能训练、就业安置、学龄教育等相对不足,社区残疾人工作总体滞后。 (二)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根据浙江省及杭州市的要求,富阳市要在2005年达到70%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为此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2004年主要实施了三件事:一是开展“光明行动”。为全市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的28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手术,复明率达100%。二是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是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基层康复机构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由于社区康复具有就近就地、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特点,成为残疾人康复的一种新型、经济、有效的康复服务形式。2004年3月在秋月社区开展康复工作试点,建立了社区康复领导机构、康复服务站,落实专职人员,开展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知识普及、转介服务。市残联投入资金,配备20多种康复器材,在秋月社区内设立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全天候为附近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群残疾发生的情况和残疾人康复需求,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抓好健康教育,10月份举办了全市90余人参加的康复培训班,普及康复知识,掌握康复技能,开展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发生报告制度。三是开展农村残疾人合作医疗保险。根据《富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的精神,“全市农村持证残疾人的个人缴纳资金在市残联的专项经费中列支”,全市共有6174位持证残疾人免费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初步解决了农村特困残疾人看病难问题。 虽然残疾人康复工作已全面铺开,但由于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弱,大多数残疾人未能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也制约了我市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加之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发达乡镇社区康复服务已延伸到村一级,而许多贫困乡镇却尚未建立社区服务机构。因此社区康复服务还未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 (三)抓好残疾人就业培训,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 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对于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自强自立、解决实际困难、扶持残疾人群体、维护社会稳定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市残联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一是通过举办残疾人人力资源交流会,为企业和残疾人设立了一个双向选择的平台,2004年全年残疾人进福利企业就业212人,其它企业36人;二是举办残疾人就业培训班,2004年共举办素质教育、法律知识、种养殖业培训班34期,培训残疾人3076人,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三是扶持残疾人种养殖业大户,残疾人开展种养殖业、加工业是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形式,杭州市残联下拨种养殖业扶持款15万元,市政府1:1进行资金配套,财政共投入31.36万元,乡镇街道投入19.79万元,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殖业基地12个,残疾人种养殖业大户203户,从而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加大残疾人就业力度。同时对部分从事个体就业和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在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市民求助系统等公益性就业岗位等也优先安置残疾人就业。 (四)建设市区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包括建筑设施无障碍和信息无障碍两方面,建设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对于帮助残疾人克服外界障碍的影响、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建设文明优美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近五年来,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绝大多数的新建、改建主要城市道路铺设了盲道,路口进行了坡化处理,有的路口还设置了盲人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相当一部分的新建、改建公共建筑物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无障碍设计和建设,居住小区住宅和公共交通的无障碍建设开始起步。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大方便了广大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2001年出台《富阳市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有关强制性标准中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要求,城区中新建或改建社区住宅、公共设施、道路等无障碍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区内残疾人经常出入的其他社会服务场所、设施等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进行了改造,方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在信息和交流方面,帮助有条件的残疾人学会使用互联网,获取和交流信息。 但当前无障碍设施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业主乃至全社会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认识仍有待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力度有待加强,道路、交通及建筑物无障碍建设及已建工程进行无障碍改造进展缓慢,特别是老城区已建工程无障碍设施改造十分疲软,已建无障碍设施管理滞后,全市整体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不系统。在信息和交流方面,未能倡导服务行业人员学习、了解乃至掌握基本聋人手语,社区求助系统不完善,为聋人、盲人设计和安装方便他们使用的光声信号生活用品等不足。 (五)开展扶贫解困活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残联工作,在抓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和关注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以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着眼点,全面构筑面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针对残疾人“住房难”的焦点问题,实施“助残安居工程”。市残联在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于7月份出台了富政办〔2004〕95号《富阳市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实施意见》,2004年安排126户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年底全部迁入安居房,这项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有效地改善了特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对此作了报道。二是对特困残疾人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因病致贫、因丧失劳动力致贫,2001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首创以法律形式将农民纳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实施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规定,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当地维持居民、村民基本生活所必须的费用确定,由各地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适时调整。根据这一规定的精神,富阳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定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残疾人,一律纳入低保范围。2001年11月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对残疾人实行优惠扶助规定的通知》(富政发〔2001〕116号),对尚有一定收入的残疾人户,按当地城乡最低生活标准给予适当补贴。2004年,对全市1064名持证低保残疾人,核发了《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救济证》,定补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通过“低保+定补”的双重保障,特困残疾人家庭的最低生活得到了保障。三是以“春风行动”为契机,开展送温暖活动。2004年春节伊始,市残联分四路采用集中和上门慰问形式看望特困残疾人500户,在市级机关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市35家单位与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帮扶结对,2004年全年全市社会各界帮扶结对残疾人495对,发放城区特困户困难救助券,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得以进一步保障。四是实施爱心助才工程。2001年,出台富阳市特困残疾学生入学补助通知(富财预〔2001〕54号、富残联〔2001〕7号),规定在校特困残疾学生小学每年补助300元,中学每年补助500元,中专以上每年补助1000元。在此基础上,2004年市残联深入开展“相伴十六年,爱心助成材”活动,使贫困残疾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四年大学教育都受到资助,全年共补助残疾学生213人,补助金额110600元,基本解决贫困残疾家庭子女就学难问题。 扶贫助困活动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宥于资金等原因,仍有100多户特困残疾人危房未能得到改造,贫困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未能实行全免费,残疾儿童入学率在97%以下。 (六)活跃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残疾人文体水平。 残疾人的体育事业全面容入经济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残疾人体育的特殊魅力,为建设“小康体育”作贡献,同时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保障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市场满足残疾人消费能力的多样化需求格局,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加强残疾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建设,关心残疾人身心的全面发展,支持和资助他们参加体育活组织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是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的情趣和情操、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形式,是残疾人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市残疾人工作的一个亮点。为丰富广大残疾人的文体生活,推进全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以“平等参与、文明共享”为主题的富阳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富阳中学顺利举行,共有来自乡镇街道、有关企业的34支代表队、38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全民扶残助残意识,充分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特殊风采。同时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体育代表队参加省市和全国的各项残疾人体育比赛,经过3个多月的集训,我市轮椅篮球队于2004年6月份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04年全国轮椅篮球锦标赛,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队。 由于残疾人在生理、智力方面存在缺陷,行动上受到限制,他们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自己健身的项目和健身场所,而目前在我市大部分体育健身场馆都没有专门供残疾人运动、健身、娱乐的器械及专职体育辅导员,造成残疾人想健身却无场馆、设施、辅导人员等现实。特别是在当前国家要将小康体育深入到每个角落,如何使有能力活动的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是政府、社团组织乃至全社会都要重视的问题。应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协调社区各类公共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设施向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优惠服务,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开辟适合的活动场地、配置适合他们使用的视、听读物和体育娱乐器具等,以利于残疾人参加活动。加强残疾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建设,关心残疾人身心的全面发展,支持和资助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健身氛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为今后开展残疾人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残疾人事业”在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体现了一个执政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重视。如何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使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也能整体进入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这不仅是残疾人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新课题,更是摆在政府面前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组织网络。 市政府要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社会保障领导小组,在乡镇街道及村级残联组织的基础上,乡镇街道建立专门的社保办,村级成立社保室,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资源共享的组织工作网络。乡镇、街道办事处下设管理残疾人保障工作的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向下传达、宣传政府制定的有关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并结合本区特点制定社区(村)残疾人服务内容和管理目标,指导并监督各居委会及村级的残疾人服务工作,落实残疾人的各项服务措施,及时向上反映居民对残疾人保障的建议和要求,以满足残疾人的各项需求。残疾人事业经费应纳入市财政预算,财政部门每年按一定比例拨付给街道办事处下的残疾人保障工作办公室。社区居委会下设社区残疾人协会(村级残疾人协会),由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内在残疾人中有较高威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残疾人组成,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小区或村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上级残疾人工作的各项任务,做好本小区或本村残疾人管理、生活、康复、教育、就业、保障等方面工作,负责发动小区内社会力量,开展扶残助残,负责做好小区内残疾人的信访和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准确掌握小区各类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及其特殊需要,及时向乡镇、街道办事处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办公室反映本区残疾人的要求。为了实现残疾人工作管理目标,残疾人协会应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建立两表(残疾人登记表、贫困残疾人登记表)、两册(扶残解困志愿者登记册、残疾人就业登记册)、两簿(走访残疾人登记簿、残疾人求助登记簿),切实落实社区残疾人保障。 同时,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只能保障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发生特殊困难时还必须有社会互助机制跟上去,特别是通过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来解决。政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基层组织加大对残疾人服务的监督,以保证残疾人服务在正确方向和目标指导下有序运行。 (二)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共同构成了社会保障的三大板块。在三大板块中,第三板块非营利组织在推进残疾人保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福利事业的社会中介机构,其实际上是一种群众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结成的自我组织。因此,它能够通过社会捐助,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参与残疾人事业;第二,非营利组织增加了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由于广大群众参与,这一部门在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下运行,能较好地避免贪污、浪费; 第三,从目前来看,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组织运行甚至有外化为政府行为的可能。一方面非营利组织容易从政府那里获得组织运行所需要的资源,另一方面政府通过非营利组织更容易接近被服务对象,能更灵活地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出反映,以便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一点恰好弥补了政府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在社区残疾人服务方面尤其明显;第四,非营利组织其实具有一种企业化的市场品格,除了不以赢利为目的,它同样追求效率、提高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就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在社区残疾人保障方面,可以通过一种委托——代理的方式,政府将某一项残疾人服务项目通过订立合同委托给非营利组织承办,政府原则上不干预非营利组织的各项活动,尊重其自主性,使其担负起责任,但同时也要监督其工作的有效运行,必要时可向非营利组织提供补贴;在给残疾人提供服务时也可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由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共同提供。通过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意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将成为今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趋势。 (三)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网络 社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完善还在于其服务网络的健全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比如可在社区成立“爱心助残热线电话工作办公室”,社区服务中心实行 “24小时全天候服务”;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整合社区康复资源,把残疾人康复纳入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按地域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有康复站、托老所、盲人按摩室等,康复站有专职大夫、有功能康复室,康复器械全天开放,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必须的服务。全面推进社区残疾人服务工作,健全服务网络,增加服务网点,增设残疾人服务项目,同时将残疾人社区服务工作推向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四)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教育、康复和权益保障 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保障,是摆脱贫困的最有效途径。我市“十五”期间的硬指标是残疾人就业率城镇达85%以上,农村达87%以上。面对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必须进一步强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增强残疾人综合素质,努力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各类人才,以提高残疾人就业再就业能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使残疾儿童也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要加大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救助力度,从义务教育段到高中段实行全免费,相关经费由政府承担。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整合社区康复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特殊教育,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对聋儿、脑瘫儿和智残儿的康复,家庭困难的可予减半或免收费用。对于权益维护更重要的是要调动残疾人参与社会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要维护各方面的权益,不只是解决生存问题,还有参与社会生活和民族、政治等问题,形成全社会扶持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尊重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提倡多一点人道主义,少一点偏见,多投入一份真情,少一点歧视,伸出关爱之手,献出关爱之心,推动我市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社区残疾人保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陈喜强 、刘婵婵《公共管理学报》200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9 3、富阳市残疾人政策汇编.富阳市残疾人联合会.2002.8 4、富阳市残联2004年度工作总结.富阳市残联.2005.2 5、迅速发展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李浩《社会福利》2002.5 有用就拿去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特殊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有残疾儿童的基本人权,在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并重视的前提下,教育机构应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手段,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问题的探讨》

摘 要:特殊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有残疾儿童的基本人权,在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并重视的前提下,教育机构应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手段,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

关键词:特殊教育;现状分析;教育措施

一、特殊教育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应包含对盲童、聋童、智力落后儿童、超常儿童、言语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等所有残疾儿童的教育。

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并重视特殊教育问题,但其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1)因重度残疾无法到校上学。(2)现有特殊教育资源不能够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3)部分学校不愿意接受残疾儿童随班就读。(4)家庭意识等方面的一些特殊原因,部分重度智力残疾儿童连家长都不认识,无法接受任何教育。五是由于残疾状况的多样性和残疾人的个体差异,目前的教育机构还非常缺乏对各类别残疾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二、特殊教育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

教育机构应提供与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相适应的多样化的教育,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手段,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如,学校为无臂或双臂残疾的学生提供低位桌子,以供他们用脚握笔书写;为低视力学生提供放大设备和台灯;……这样可以为残疾学生在普通教育机构机会均等地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2.整合资源,建设特教中心

探索各相关部门整合的特殊教育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开展医、教等多学科结合的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与服务的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建设,在设施设备配置、专业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设适应残疾儿童教育康复需求的保障体系。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残疾儿童能否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志。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的综合素质、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贡献能力,也决定了残疾儿童的生存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意义、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儿童、关心残疾儿童教育的氛围。

(2)正视现实,正确对待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证明这个道理。在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应关心、帮助残疾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然而也有人会用“瞎子”“聋子”“瘸子”这些不恭的语言甚至用动手动脚的欺侮行为对待他们,这是极不道德的。

(3)克服困难,提供机会

只要有可能上学的,家长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上学。最好上残疾儿童学校;没有残疾儿童学校的地方,可以随班就读。实在上不了学的,家长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

(4)认真呵护,努力培养

家长还应该收集大量的残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讲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自己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要以具体分析、耐心指导帮助孩子选择坚强。切不可以过分的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

(5)树立自信,追求成功

对残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点没有要求,顺其自然也是不利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小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精神享受,不断追求成功。

3.建立制度,送教上门

教育局应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对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随班就读,实行回归主流教育,在普通中小学的正常班级里,招收少量(一般1~3名)的弱智学生或其他残疾的儿童随班学习。对无法到校有教育需求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的有关政策,采取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学籍,由特教学校派遣专职特教老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4.家校互动,协调合作

针对重度残疾儿童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上下楼、上卫生间都需要有人协助,而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机构都没有无障碍设施;有些需要倚靠才能坐,而学校只有统一的条凳;有的握笔困难,书写缓慢,有的交流困难,口齿不清晰等现象,家长应每日接送或陪读,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特殊教育落在实处。

5.加大政府投入

特殊教育机构的目的是在残疾学生未能适应普通教育机构之前给他们一个过渡,让他们学习如何融入,如何适应普通教育,如何与其他同学交流。对于确实不能适应在普通教育机构学习的残疾学生,特殊教育机构也应当是个开放性机构,让在特殊教育机构学习的残疾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和了解普通教育机构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娱乐。教育部门应当增设孤独症、脑瘫儿童特教学校,针对他们的特点实施特殊教育。可以对未入学的重度残疾人试行家庭非正规教育。政府对入户志愿服务给予适当补贴。

6.发挥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作用

将视野扩展到残疾人终身学习,远程教育可以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远程教育这一资源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机会的做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社区教育形式也是适合残疾人的一种方式,它为残疾人提供了就近就地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可以开展扫盲与技能相结合的教育,可以开展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

总之,特殊儿童如果没有教育,生活本身依然会存在,但没有教育的生活可能会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增强主体能力,不能超越缺陷,无法改变自身现实生活命运而最终失去生活,沦为“活着”的奴仆。特殊教育要注重引导和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激起并提升他们的内在欲求。正如金生教授所说的那样,它“从事的是思想的活动,是思想的事情,显然不是直接的现实的行动主体……它能够进行的活动仅仅是思想理论,以思想理论的方式来触摸生活,给生活和教育的出路提出种种思想或原则。”因此,关心是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一个根本准绳,体验是特殊教育关心的根本办法,发现和培育特殊儿童优势潜能是最重要的内容。

作者简介:郭晓燕,女,就职学校: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铧尖堡学校。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上一篇:论文吧1002论文吧

下一篇:贵州省教科所论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