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论文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论文
(一)
One day in 1928 年,某人正向爱因斯坦吹嘘自己关于儿童理解因果关系(causality)的实验。爱因斯坦只觉得耳根嗡嗡作响,听得头皮发麻,烦躁他耽误自己练小提琴。于是爱因斯坦想尽快把他打发走,就反问了他一系列问题:
小孩子是怎样理解速度的?
他们能明白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吗?
孩子对速度的理解是不是更简单,也更依赖直觉呢?
爱因斯坦是想,这个你总不能在孩子身上做实验吧,哈哈。因为即便是成人也没几个人能懂。然后,爱因斯坦就去拉他的小提琴了,以为他的耳根就真的清净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某人真的回去做实验了,并且回来跟他更加滔滔不绝地解释实验的流程和结果。
实验是这么做的:他在参与测试的孩子面前摆放了两条长短明显不同的轨道,上面各放一个玩具娃娃,再用金属棒推动玩具向前滑动,让它们同时到达轨道尽头。然后向孩子提问:
问:“是不是一条轨道长,一条轨道短?”
孩子答:“是的,那条长”,孩子指了指长的轨道。
问:“两个玩具娃娃在轨道上的速度是一样快,还是一个比另一个快”,为什么?
孩子答:“一样快,因为它们同时到达终点”!
于是他得出结论:孩子们理解的速度,并不能代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看着他一脸严肃而认真的表情,爱因斯坦狠狠给自己两个巴掌,痛苦地感叹:我真是多嘴,我真该让他教孩子相对论呀!
此人就是:让·皮亚杰(Jean Piaget)。
(二)
从小就是做科研的料
瑞士纳沙特尔湖(Lake Neuchatel)附近的法语区,是一个以盛产葡萄酒和钟表而闻名的区域。1896年,皮亚杰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亚瑟·皮亚杰是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母亲丽贝卡.杰克逊是一个忠实的加尔文主义者(Calvinist)。可以说是非常传统而殷实的家庭,这为皮亚杰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皮亚杰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分,表现出对探索大自然极高的兴趣(小孩子谁不是呢),然后整天围着他爸问问题,标准的十万个为什么。不同的是,父亲不是简单回答他的提问,而是鼓励他自己去探寻答案,这逐渐练就了他探索的能力。
10岁的时候,他观察到了白化麻雀(Albino Sparrow)的问题,无法从现有文献中找到答案,于是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发表了第一篇小文章(Note),并希望图书馆不要每次都安排他到儿童借阅区(图书馆拿他当个熊孩子,不让他到其他借阅区胡闹),要拿他当大人看;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文章。他的这一表现让博物馆人员对他刮目相看,馆长甚至专门给他设置了一个职位,让他可以更方便借阅馆内各种资料。
从小,皮亚杰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尝试用实验解决问题的人。比如,我们开篇提到的爱因斯坦问题的实验。沿着探寻生物奥秘的道路,他获得了生物学博士(22岁!),但是他后来逐渐对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感兴趣,认为心理是联系生理和社会的桥梁。他对儿童思维或智力的发展进行了规模庞大而系统完整的研究。
一个孩子一本书
1925年和1927年,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1931年生一男孩。他在妻子协助下,用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他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研究提供了他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观察结果,他写成三本专著,主要论述儿童智慧行为的发生、儿童因果概念和儿童象征行为(模仿和游戏)的开始等问题。明显是一个孩子一本书的节奏,当时的政府真应该资助他多生几个孩子。
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皮亚杰一生出版著作60多部,论文500多篇,可谓著作等身。皮亚杰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时代周刊》评选20世纪100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不局限于心理学范畴),皮亚杰位列其中,是仅有的两位入选的心理学者(另一位是弗洛伊德),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之大(1999年)。
皮亚杰的贡献: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图式(Schema)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古人云: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你看到周围的世界里到处是钉子。因为有了锤子,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不一样了。锤子就是你现有的知觉、理解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他限定了你的思维的框架和倾向。
图式,就是我们思维的锤子。我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都受他影响和限制。与现实世界的锤子不一样,人的“图式”是随着时间而连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在儿童不断和客观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图式不断发生变化。想一想,假如你的这把锤子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有时候轻,有时候重,它会影响你判断世界上钉子的数量。
(三)
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
人们的认知是怎么发展的,也就是新知识是怎么被我们学习到的?
举个例子: 你们班有20个同学,大家相处久了,维持一种平衡状态。这时,一个同学要转学过来(同化);于是会打破原有的同学关系,逐渐适应增加了一个同学的情况(顺应);过了一阵子,新来的同学完全融合到新的班级里,大家达到一个新的状态(平衡)。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也经历这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
三个概念的具体解释:同化(Assimilation)它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一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可以分成多个阶段,它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也就是认识世界的锤子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从认知图式的性质出发,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举例:儿童不管看到什么都想摸一下,都想往嘴里送。因为他们在努力用自己最敏感的触觉(嘴)在认识世界。
成人应对策略:多洗手,多洗玩具,但别限制他咬(在这一点的认识上,皮亚杰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基本一致!)。
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例子:在这个阶段,当你给小孩子一个饼干,他嫌少的时候,当着他的面掰成两个就行了。这时候,孩子的思维是一根筋的,看事物只看一个方面。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
举例:我们小时候都是数手指来计算3+3=?的。要是计算5+7=?,就得借用边上小朋友的手或者脚指头才行。
形式运算阶段(11- )
特点:借助符号进行思考。
举例:14+33=? 答案是47。在这一过程中你拿豆子或手指一颗颗地慢慢数了吗?当然没有,因为你不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可以在符号层面进行这些操作了。
注意!注意!注意!
以上结果都是皮亚杰半个多世纪年前做的研究!时代发展了,现代的孩子年龄都比这要提前!
(四)
哪些内容会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呢?
成熟。 也就是身体的成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所以,不要拔苗助长,教孩子超出他认知能力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
物理环境。 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在小孩子触摸物体的过程中,他首先可以获得物体的特性(比如圆的,热的,粗糙的);同时,他可以获得逻辑--数理的经验,比如:“怎么搭积木不会倒下”。这就不是简单的物理知识了,而是一定的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 主要是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孩子在与父母,同伴的交流中,接受到外部的影响。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外部的知识,只有被我们有意识地融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里,才能成为我们的知识,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路边有很多的砖头,如果你不搬到你家里,把他们砌成房子,这些砖头对你就没有意义。
学了皮亚杰的理论,你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阶段来哄孩子。比如,当孩子说自己的面包太小的时候,直接当着他的面拍扁即可!
有人评价皮亚杰:他就像一名海边拾贝的儿童,常被前方漂亮的贝壳吸引而忘记了回家的路。
筑基:发展心理学第2讲:皮亚杰理论观点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424天 2022-06-09
第二讲:皮亚杰理论观点
皮亚杰(1896-1980):11岁发表论文,15岁研究软体动物闻名学术界,22岁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书籍40余本,影响欧洲心理学界60余年,创建日内瓦学派、创建发生认识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学者。
第一单元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就是在儿童身上怎么发生、发展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填补了儿童怎么发生的空白。
(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内)和客体(外)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都是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的,此时孩子还没有分化,他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孩子在越小越要精细的照顾。如果得不到好的照顾,就会出现问题,例如二战时的那些士兵的孩子很多没有得到照顾心理出现问题。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认知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A、 图式(原有的认知结构)。完成分化是很重要的。
B、 同化(外界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将外部新的东西吸收进来成为自己的。同化是量的改变
C、顺应(改变原有认知结构)。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D、平衡(心理发展的实质),人的整体状态是相对平衡的。
心理的发展就是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调整自己、改变自己。所以,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生活中的烦恼、焦虑等不如意都是成长中的常态,所以,接纳生活中的常态。越接纳越平衡。
图式包括同化和顺应
同化——量变;顺应——质变
(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动作带来活动,孩子的成长是在这个世界中不断活动的。所以,孩子要在安全范围内多体验和尝试,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但很多老人带孩子,因为担心孩子安全,不敢让孩子尝试,对孩子有很多约束。所以,孩子最好父母自己带。所有的债都是要还的,父母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起源:动作——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比如孩子分床,到那个年龄自然就分床了。拔苗助长,早晚要出事。
2、 经验。
3、 社会环境。
4、 衡化。
发展前提——发展中介——外界影响——综合调节
教育启示:
1、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重视兴趣和需要;
2、重视儿童的游戏和活动;
3、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教学;
4、重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5、重视儿童的同伴。
第二单元:皮亚杰认知结构心理发展四阶段
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婴儿) 这一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与动作来探索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逐步完成分化 发展客体永恒性客体永恒性:
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大约9—12月的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以后认知活动的基础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 (2—6、7岁,幼儿)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开始初步运用符号,具有了符号功能。
特点:
(1)泛灵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2)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
人的观点-三山实验
思维不可逆性—知道哥哥比自己高,不知道自己比哥哥低
未掌握守恒—单维度考虑问题三山实验 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
皮亚杰的守恒实验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6、7岁—11、12岁,童年-小学)
1、获得守恒概念:外在组合方式与本质的关系 6-8岁-数概念/长度,7-9岁液体/物质, 8-10岁-面积/重量,11-12岁-容积
2、思维具有可逆性:A>B→B<A;守恒与此关系密切
3、初步逻辑运算,需具体经验(事物)支撑; 问题:A比B高,A比C矮,谁最高?
4、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5、不可逆性:问一名四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再问“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则回答“没有。”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14、15岁,青春期,初中)
思维形式脱离具体内容-抽象符号,数学、物理
能够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凭借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初中几何题
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1)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2)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
抽象逻辑推理思维
第三单元: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观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0-3岁)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自我中心,不顾规则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主要以长辈和老师为准。
1)规则由权威制定,必须遵守
2)对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或合作阶段(7-12岁)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
1)规则具有想对性,可以改变
2)对好坏的评定依据主观动机或意图。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力的关系
内动力: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
第五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概念的提出:劳伦兹动物心理实验认人为父的小鹅
1、语言敏感期(0—6岁)
2、秩序敏感期(2—4岁)
3、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4、动作敏感期(0—6岁)
5、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6、书写敏感期(3.5—4.5岁)
7、文化敏感期(6—9岁)
第六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让·皮亚杰(Jean 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让·皮亚杰
上一篇:儿童心理学论文怎么写
下一篇:小鞋子儿童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