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要求

发布时间:2023-12-07 12:06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要求

小学数学论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行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的实践,谈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 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1、基本结构�
2、操作程序�
(1)前提准备。准备的目的在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为探究作好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铺垫。这一环节既可以在课前准备,也可以在课中进行,可以用谈话、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
(2)探究新知。这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纲要性思考题,创设知识迁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促进同化,发展思维的流畅性,让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拓展运用。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获得能力.教师的练习设计要紧扣教材,有适当的坡度与密度,要让全体学生都练有所得。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性习题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总结评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顾问题探索过程,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并联系实际将知识点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再认识、再发现、再创新。�
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赞扬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师生间的无形的心灵鸿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
2、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人民币中的数学问题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写小学三年级数学小论文需要标题吗

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其中三年级学习的整数乘除法,更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的基础,因而整数乘除法的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令人遗憾的是,三年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计算时马虎、粗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的正确率低等等。本文将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以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高;算法和算理;学习习惯
一、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其中三年级学习的整数乘除法,更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的基础,因而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二、学生现状。
但是,我们三年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有些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1、算法和算理不明。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所以,教学时一定要讲清楚算法和算理。对于新学的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步算什么,接下来再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等,通过做和说让学生明白算法和算理。 2、计算时马虎、大意,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一般来说,学生在计算中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如: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两、三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6)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做完也没认真检查。
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板演,包括数字的书写、使用直尺画横线等,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要做到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3、对口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作业中常发现学生把口算题当成笔算来做,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口算。在计算进位乘法时,会加错进位上来的数字,这就说明学生的口算能力差,应当加强口算练习。
四、提高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分析一下小学三年级阶段的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0%以上。因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考试获得高分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如何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如:教学一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步算什么,接下来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等,通过做和说让学生明白算法和算理。2、加强学生对口算的训练。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捷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 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作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简捷速算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法则方法所进行的简捷速算。如:多做“A×B+C=?”(如,6×7+3=45)的口算练习,这种口算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乘法进位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减少在进行进位乘法的计算中出现的“只乘忘加进位数字”的问题。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教师每节课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可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也可请家长配合此类口算训练。
3、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我们经常发现,在学生的作业里,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漏抄或抄错的现象,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需要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二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
“三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
“四查”就是认真检查。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 (2)、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练习引申。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练习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应形式多样,持之以恒。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良好的计算能力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上一篇:寻找数学小论文三年级

下一篇:三年级数学小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