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遗址公园论文
鸦片战争遗址公园论文
说到中国的近代史,人们免不了要讨论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而定海保卫战作为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其地位不言而喻,定海战役是英国侵略者第一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的大规模战争,也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在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丧师失地的败仗。我也借着这次契机,踏上了去舟山竹山公园(2001年为了扩大知名度,改名为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的路,爬上山顶,去瞻仰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
与父亲早早的约好了,趁着清明佳节回家的空档来到了竹山公园。这是个安谧的公园,平日里总会有一帮老人相约了来到公园,或谈天或互相切磋歌艺,拉着二胡,唱着小曲,十分惬意。清晨的时候也会有成群的人们爬上山锻炼身体。而在这座山的顶部就屹立着定海三总兵的人像,以及此次的目的地——定海鸦片战争纪念馆。
竹山公园位于定海城区晓峰岭隧道上,占地12公顷,1997年6月建成。公园为纪念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而设立,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4800名清军将士奋勇抗击英军入侵定海,前仆后继,大部壮烈殉国,击毙英军410余名,竹山就是当年主战场之一。
走到大门口,“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赫然引入眼帘,想到马上就要爬上山,瞻仰先人,不禁热血沸腾。未至山顶,首先出现在我面前的是“忠烈齐仰”四个字。这里便是“百将题碑”碑林,一座座墓碑依次排列在那儿,以前也晓得这是烈士的墓,但是也未曾详细考究。在爸爸的提点下,才知道这里镌刻张震、迟浩田等30余位将军题词手迹。如此多的将军题字,足以见得英雄对英雄的敬重之情,我也不禁肃然起敬。
沿着林荫小道,踏着一块块大石头铺成的阶梯,着实有点吃力,毕竟这阶梯确实有点陡。或许是我们去的太晚,只见着一拨拨的人往下赶,少有人和我们一同往上。登山的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人,还有一些是跟着旅游团来参观的人,看来鸦片战争纪念馆的魅力还是不少的,毕竟这是一次具有多么重要意义的一次战争。
或许太久没有锻炼了吧,爬到一半就开始气喘吁吁了,脑子里也曾出现了这样一个念头,要不回去算了,但是这个念头马上就被我打消了。今天我要见得是一个个英雄,一个个烈士。那几千个将士,为了守卫自己的家园,他们顶着各种压力,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没有他们,或许就没有定海保卫战的胜利,或许就没有这个令我骄傲的定海。
行至半山腰,就是远远的看见了伫立在山顶的三根柱子,那三根柱子笔直的挺立在那,大概就象征了当年的定海三总兵吧。那么的正义凛然,眺望着定海城。
拼着一股脑儿的劲儿,终于是爬上了山顶。或许是因为知道我们要来,天气阴阴的,或许是老天也想趁着清明节,缅怀各位先人。
总算是看到了盼望已久的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鸦片战争纪念馆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展厅分国耻篇、抗争篇和回归篇3大部分,陈列140多幅历史照片、20多幅展现当年场景的美术作品,以及数十件模型、武器、旗帜和服装等实物。 展厅正中为大型"定海第二次保卫战"沙盘,两翼各摆设逼真的战船模型,加上陈列的古铁炮,全面展示了舟山军民奋勇抗英的历史画卷。展馆设计精致,形象直观,是浙江省第一家以鸦片战争为题材的纪念馆。我和爸爸仔细的观摩了各种古物,不禁感慨,当时作战的激烈,以及舟山军民的勇敢。
近年来,随着对定海保卫战的深入研究,有许多新的说法出现。 据舟山收集的史料表明,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是整个鸦片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汪浙成在《竹山门》中描述,第二次定海战役从1841年9月26日到10月1日,经历了六天六夜。前5日,英军每次进攻都铩羽而归。而清军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英军的劣势下,仍能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血战六昼夜的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敌我双方参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同日殉国,麾下5800名守军无一变节投降。将士捐躯、忠魂昭昭。至今竹山门上,仍然到处是一座座阵亡的无名将士合葬墓”。 老说法则认为鸦片战争期间共发生10多次战役、战斗,有些史料认为镇江战役是其中战斗最激烈、中英双方伤亡最重的战役。“……至英军死伤者则特多,为鸦片全战中所未有,……共死37人,伤128人,失踪3人”。(姚微元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鸦片战争史实考》)
还有各种类似于定海抗英早于三元里,英军侵犯舟山蓄谋已久等新的说法出现。2006年舟山举办的“鸦片战争与定海”学术论坛也是吸引了众多专家。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舟山人民的英勇,以及定海保卫战在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沿着小径又来到了另一侧,那里有着三总兵的浮雕: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面对生死他们义无反顾。人们在三总兵前谈笑,留影,或许这种安逸的生活才是回报他们的最好方法。
后言:结束了今天的参观,我在三总兵纪念雕塑前凝视和沉思良久,我在心里默默的念叨,中华民族终于站起了。现在在舟山有着全国举足轻重的东海舰队,守卫着我国的东大门,舟山再也不会被侵占,也绝不容许侵占。你们鲜血不会白流。驻足片刻,我便与父亲踏着沉重的步伐走下了山……
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史学家们将这一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 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叩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同时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活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化工厂的建立,农民运动的此起彼伏,对旧社会旧思想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思想被“夷狄”的坚船利炮击碎,有识之士开始了自我反思的道路。从经世致用思潮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饱学的进步之士的思想逐渐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化等各方面发起了变革。本文研究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鸦片战争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分析,了解到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鸦片战争的影响造成的转变及原因,并对此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文化;影响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前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十分繁荣,尤其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平和的环境下,社会风气逐渐走向奢侈糜乱,光鲜之下矛盾暗长。清王朝统治者在落后的封建观念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王朝陷入了不与外界沟通的封闭状态,国家发展陷入停顿,逐渐由盛转衰。而当清王朝逐渐走入没落之时,欧洲各国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各国逐渐完成了资本主机原始积累,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具备雄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它们逐渐把目光瞄准了中国。
一、鸦片战争概述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并额逐年增多。英国资产阶级极力向中国倾销鸦片以抵御贸易的入超,妄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大发鸦片财。中国方面白银大量外流,人民饱受鸦片摧残,精神和健康受到严重伤害。道光帝派遣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出兵,但清政府并未在沿海地区积极备战,导致当英军来袭之时清军变一触即溃。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积极抗英,涌现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等反侵略斗争,充分展现了人民对侵略活动斗争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操,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战败收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的变迁
中国的文明诞生极早,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周边国家中,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一直是最高的,即使被周边落后的少数民族用武力征服,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和融合性最终也会将之同化化作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中华文明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辐射了周边国家,形成了深远影响。因此中国自古养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的观念而非国家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视周边的民族皆为蛮夷,认为中国就是天下之中心。石介先生的书中曾提到“天出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中者为中国,居天地之偏者为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我们能看到这时国人已视自己置身所在即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中国即为中央之国,周围的蛮夷国家都应该向中国称臣纳贡。在“天朝上国”的骄傲自满中中国对所谓的“洋夷”不屑一顾,这种洋洋得意的自满被带到了鸦片战争之中,清政府认为英国还是一个未开化的民族,甚至当时有的官员向皇帝献策称洋人的腿是不会奔跑的,因此对付他们只需要用竹竿将他们击倒。直到经历了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时人才认识到清朝“天朝上国”不过是自己编制的美梦,被认为野蛮未开化的夷人已经将自己超越。少数的饱学有识之士开始了自强的道路。从“经世致用”到“开眼看世界”,从“变古愈尽,变民愈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天下”的观念向“世界”的观念逐渐转变。所以直到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以“国家”而不是以“天下”自称的观念才逐渐形成。
(二)现代教育的萌芽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还是中国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条件。其中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教育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的萌芽阶段,在中国教育史中它是不能抹去的重要篇章。洋务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洋务学堂为中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留学教育把学生送往欧洲接受先进教育,翻译西方的优秀著作传播西方先进知识。洋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萌芽,它使中国的教育由传统的模式向着现代化模式转变,这是对旧中国已经无法满足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式教育的一次彻底否定。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从此拉开了序幕。
洋务派的洋务学堂无疑应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正是洋务学堂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最初的领地,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逐步解体创造了条件,从而也为中国教育正式启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中国近代首次教育价值与道路选择,洋务学堂以缩影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国人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初级阶段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它的办学得失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乃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进传统书院进行改造;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等。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失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参考文献:
[1]石介.中国论徂莱石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魏源.魏源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J].历史教学,2012(13)
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文1100
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了历史,人们却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一百多年沉重而暗淡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也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个镜头,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比如:两次鸦片战争。
168年前,英帝国主义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封闭已久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也随之拉开了帷幕。在短短的20年间,中国却两度陷入了鸦片战争的泥沼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历史的背后留下的并不是空白,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原因。“以史为鉴”,不再因为相同原因犯相似的错误,这就是历史这门科学存在的意义。
一、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然封建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地冒了出来,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是总的看来,社会的旧格局、旧面貌依然没变。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经济的统治地位从而抵制了舶来品的倾销。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市场完全找不到销路,而英国对中国茶叶的大量需求导致其一直处于贸易入超的地位。为了改变中英贸易的状况,英国企图变中国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从本质上看,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英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
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第二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俄国则因战败,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么开始了。
二、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3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毒害中国人民、阻止中国禁烟而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战争结果,中国第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辱求和,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而独立的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苦难道路。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侵略者压迫、剥削、欺凌的开端。但鸦片战争又迫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中国近代化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因此,鸦片战争又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的这两个开端,便交织成一部旧中国109年的历史,实际上也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双重作用。即既刺激和促进了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又压迫和抑制了中国近代化的顺利进行,不得不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道路。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承认自己落后,逐步消除“上国天朝”、“惟我独尊”、“夜郎自大”的虚骄之气。鸦片战争输入了机器和近代生产技术,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旷野上,移植了几百个近代大机器工矿交通企业,大大缩短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同时开始培养近代技术人才。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仗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特权,加速扩大外国在华资本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民族资本压得抬不起头来,不能获得正常的发展。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长期控制和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进出口之间,进行不等价交换,加上早期的贩运鸦片,从中吮吸着中国人民的大量血汗,使中国陷入贫困的境地。鸦片战争之后的巨额的战争赔款,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那2100万银元,开了战争赔款的恶例。
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抗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第二次鸦片战争促使了地主阶级的分化。洋务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地主阶级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分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了革新思潮。从孔夫子以来,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的、把华夏以外一切外族的人和事称作“夷”的做法,被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定的《天津条约》所限制。这是“洋”与“夷”替代的交接点。这一替代反映了中国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是被迫的结果,但却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因为它意味着从华夷秩序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和战争之后,出现了一些反映初步革新思想的议论和著作。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资本主义革新纲领,其内容,在许多地方实开早期改良派的先声。
2/3
两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共同努力!
相关推荐文档
中国近代史论文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材料-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论文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中国近代史论文
史纲论文-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论文鸦片战争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近现代史期中论文 鸦片战争
3/3 全文完
百度文库下载更多相关搜索
上一篇:鸦片战争的评价写论文
下一篇: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