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青年教授论文事件
南大青年教授论文事件
又有教授因为学术造假被曝光,对于大学教授们的造假表演,好像已经不新鲜了,去年南大梁莹教授论文“404”事件让我们初步让我们见识了教授们的造假功底,居然百余篇论文涉嫌造假。这次爆雷的华中科技大学高庆蕾,头顶闪耀的光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留美博士后,知名卵巢癌治疗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她是“杰青”基金获得者,也是湖北省今年唯一的女性杰青获得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简称杰青,是专为那些杰出的青年科研人员设计的基金。获得这个基金项目的人员,将会得到80到100万的科研经费。这个称号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扶持,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学术上的认可和荣誉,因此,这是很多青年科研人员为之努力的目标。
高庆蕾教授这次被爆出8篇论文涉嫌造假,一图多用。为什么大学教授们对论文如此情有独钟呢?因为论文是职称评聘,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据,只要有论文在足够分量的刊物发表,那么荣誉,职称,金钱滚滚而来。
如果是正常搞研究,以论文的形式表现成果,无可厚非,但是有很多教授们意图走捷径,多快好省地发表论文,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晋升资本。于是有人一年发表论文上百篇,有人花高价请枪手代为捉刀。前段时间不是还找四个男朋友帮忙写论文的女博士吗?
不早说大学评职称,获得荣誉要论文,中小学评职称一样要论文,要课题。这些论文,课题怎么来?需要自己去写吗?大多数都是代写,代发表操作的,你只需要交钱,报上单位姓名,一切搞定,不到刊物发表,你都不知道自己论文的题目是什么。
这样的论文能显示出老师的真实水平吗?但是评职称有用,你没有论文发表,职称评不上,所以老师们也只能掏钱养活那些野鸡出版社了。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面规定论文为必需品,那老师们能怎么办呢?这也算是学术造假吧。
总结语:学术造假事件屡屡曝光,折射出的是“唯论文”的职称,荣誉体系下的弊端,你教学可以不行,但是有足够分量的论文,你就能当教授,你教学再好,没有论文课题,那也是白搭,这样的体系下,论文造假怎么能禁止?
你认为是闻海虎论文造假,还是王牧污蔑闻海虎?
真是忍不住说几句,在南大读书的时候实验室和闻老师的一个楼。我老板和闻老师接触过,虽然没有直接和闻老师接触,但是闻老师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很是敬仰。
王老师我没有听过,因为我不是物理系的。就记得我老板随口说了句闻老师很牛,类似于现在整个物理系闻老师举足轻重的意思。所以当出了那件事以后非常义愤填膺,感觉被闻老师肯定是风头太甚,王老师利用普通民众的仇恨心理,引起舆论压力。
平心而论,可能是王老师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忍不了一点点文章的修饰,而闻老师的数据我看过分析,只是为了结果更好的修饰(例如有的点分布很远,就选择了主要的圆形区域,去掉了很远的点点),要说造假是远远达不到的,要是假的人家nature的编辑审稿人能不撤稿吗?
总结一下,如果说发文章类似于自拍,闻老师顶多磨磨皮,没有PS,只是王老师对于不发素颜不能忍而已。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南大的物理真的很好很好,王老师搞出这一出事真是亲者痛仇者快,不符合南大一贯低调标准。
网传南大女博士跳楼各种原因不成立,而“好友”发声意味着什么?
一个农村女孩,一路读书到博士有多不容易,而在快踏入社会的时刻却选择了跳楼,除了其家人悲伤,众人看到了也感到惋惜。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女博士生卓某的离世,原因尚不清楚,但从目前来看,网传的和导师争抢论文第一作者的情况并不存在,无法毕业的压力与实际也不太相符。那么卓某生前好友的发声则透露了另外一个信息,卓某生前曾接触“身心灵”课程,这就意味着心理学女博士可能曾接受过心理治疗。
据媒体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的博士生卓某从公寓19楼跳下身亡,这名2017级的博士生跳楼后,所有人都感到痛心和惋惜,尤其是她的同学们在坠楼点自发地摆放了很多的鲜花和蜡烛,并鞠躬表达哀思。
但女博士的死因是什么?事发后,学校相关部门都进行了调查,否认了卓某跳楼和导师有关系,死因似乎成谜,但当地警方还在调查中,已经排除他杀,但真正原因还没有结果。
曾有卓某的好友透露,导师耿某曾经抢占了卓同学的论文第一作者,但实际上该篇论文是在2017年12月收稿,2018年2月发表,而这篇论文导师耿某在2017年10月参加某科学论坛进行了报告和投稿。按照惯例,这类学术会议投稿都是导师作为第一作者才行,最关键的信息是女博士卓某是2017年9月才入学的,估计是很难用一个月时间就成为论文第一作者的。
同样也是卓某生前好友透露,卓同学和导师耿某关系很差,二年级上学期的中期考核被延期一年,给卓某带来很大压力。但记者调查发现,卓某的中期考核是通过的状态,并没有出现延期。与此同时,有另外几名同学证实,一开始的确是有矛盾,但后来都和解了,导师并没有打压她,而且卓某的一篇英文论文还是用导师项目资助的,甚至还有同学展示了卓同学在教师节祝导师节日快乐的截图。
专业人士认为,国内为大学的人文科学方向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的情况很普遍,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且南大宣传部门负责人也认为,该学生学习状态很好,不存在学习压力大和无法毕业的问题,而且老师都觉得她不错。
卓某的本科是在一所二本学院读的心理学,然后考研继续攻读心理学专业。但生前好友透露,卓同学曾经参加过一个李某坤开设的“身心灵”课程,也就是说卓同学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障碍问题,但究竟是因为什么导致了心理问题呢?有同学说是因为和导师的矛盾所致,但也有人说是在2017年入学前卓某就接受过心理治疗了。
有同学说,卓某的朋友圈转发过很多关于李某坤的“身心灵”课程内容,最早的一次是在2018年3月。
悲剧已经酿成,但原因尚不明确,在众说纷纭的背后,这个女生肯定是有着心理上的障碍,否则又怎么可能读到博士还要选择轻生呢?哪怕是被人欺负,那也还有家人和朋友,天无绝人之路。
这件事也再次提醒了我们的家长,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读书和学业,也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只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55岁南大近代史教授陈蕴茜病逝,她患了什么病?
我国学术界一个著名的泰斗陨落,在五十五岁的英年早逝,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这个学术界著名的学者,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蕴茜,由于因病治疗无效,于2020年7月22日在南京最终逝世,享年55岁!
现在,请允许为这个学者的逝去默哀三分钟,然后再继续看这个学者生平的经历。
陈蕴茜教授,1965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
1983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陈蕴茜教授曾经为哈佛大学暨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访问学者、匹兹堡大学短期访问学者,并赴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波兰、以色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目前尚未公布陈蕴茜教授得了什么病,只是知道因病去世,但是有不少人推测她是得了癌症,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癌细胞恶化,最终死亡撒手人寰。
南京大学的师生对陈蕴茜教授评价是非常好。如南大历史学院的院长张生记忆,陈蕴茜是一个心地善良,一心敬业的好教师。陈老师无论是带本科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都细致与耐心为学生选题,自己打磨论文中的文字,并且做仔细地注解。
南京大学的王楠老师,也就是陈蕴茜教授的同事回忆着她是一个非常温柔,总是笑盈盈的人。虽然病情的反复,让陈教授承受了很大的痛苦,但她一直非常顽强,也非常乐观与病魔抗争。
对于陈蕴茜教授的离世,王楠老师也是很难受与遗憾。他哽咽地对公众说道,在病重期间很想去医院探望陈老师,却由于疫情管制的原因没法进入病房,这也成了一次永远的遗憾!
陈蕴茜教授生前在历史学术研究上颇有建树,主要是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历史记忆、城市空间、性别研究上都很有成就,也是国内最早倡导与践行新文化史的学者之一。
陈蕴茜教授的代表著作就是《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全书大约60万余字,论述严密、视角新颖、构思精巧,从不同侧面对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崇拜孙中山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深入地探讨,借此研究民国时候精英与民众、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复杂的关系。在研究孙中山符号的过程中,也揭示了国民党权力技术的灵活性、多样性与控制性;以及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国家权力的现代性建构。该书在学术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是研究民国社会代表性著作!
陈蕴茜教授热爱生活、温润如玉、待人真诚,不仅是优秀学者,也是好教师、好妻子、好学者。她的逝世,也是历史学界的巨大损失,留给了她的家人、学生、同事、朋友无限遗憾。最后,祝福陈蕴茜教授一路走好!
南大张利剑团队发表关于量子探测器相干性的研究成果
近日,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张利剑教授课题组与德国乌尔姆大学 (Universität Ulm)Martin B. Plenio教授课题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刘子文博士和澳大利亚悉尼 科技 大学俞能昆教授合作的成果"Experimental Quantification of Coherence of a Tunable Quantum Detector"发表于 《物理评论快报》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 060404 (2020), DOI: 10.1103/PhysRevLett.125.060404)。该工作从量子资源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量子探测器利用量子资源的能力进行了研究,首次在实验中量化了一类量子探测器--可调弱场零差探测器—在不同配置下对相干性这一量子资源的利用能力。
图1. 量化探测器相干性的实验原理图
量子探测器的结构和应用场景比经典探测器更为复杂,因而用来量化经典探测器性能的参数,如探测效率、噪声强度等,无法全面描述量子探测器的性能,而应该从量子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量化量子探测器性能的新方法。量子相干性是量子技术超越传统设备性能的基本资源,而实现此优势的先决条件是测量设备可以有效提取量子态和量子操作中的相干性。基于最近发表的量子操作相干性的资源理论,研究团队将其推广并用来定量研究量子探测器提取相干性的能力,并针对一类重要的量子探测器—可调弱场零差探测器—探测量子相干性的能力进行研究,利用量子探测器层析(quantum detector tomography)实验重构该探测器的测量算符,进而计算探测器的相干性。通过对可调弱场零差探测器在不同配置下相干性的实验标定,研究团队得到导致该量子探测器探测相干性能力变化的因素,对将来进一步使用这类探测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同时该工作首次以资源理论的角度对量子测量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准确评估量子测量设备的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2. 不同本地振荡器和干涉对比度下可调弱场零差探测器的相干值变化趋势。
量子相干性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学和量子生物学等量子技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量子相干性作为一种资源的定量评估引起了广泛兴趣,并有大量工作针对相干性的产生和调控展开研究。但是要将量子相干性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仅仅产生和调控相干性是不足够的,我们还必须能够探测相干性,而本工作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从而完善了量子相干性的研究框架,将量子相干性的应用进一步推广。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徐慧超,许飞翔和乌尔姆大学博士研究生Thomas Theurer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Dario Egloff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张利剑教授和Martin B. Plenio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306202,2017YFA0303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以及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上一篇:毕业论文答辩道歉话术
下一篇:英语议论文模板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