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8 15:59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论文

总论与展望
1,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防止环境恶化功能(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等),那么最终破坏森林的恶果将是人类自身的灾难.从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到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无不证明了一这点.
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原则,以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宗旨,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即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且自身得到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这就为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区域环境.198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她以神奇的地貌和优美的环境向世人一展森林公园的风姿,为中国的生态旅游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截至1996年底,全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811处,年吸引游客达5000多万人次.随着森林公园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产生矛盾,引起诸如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的环境问题.另外我国森林公园大都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经营方式的转变,这就带来了一个更新观念和提高对森林价值和生态环境的再认识问题.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资源的保护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 加强生态管理,使之持久协调发展
森林是一个整体,森林除木头外,还有许多其它物种,它是一个由许多成份构成的复杂系统.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那么我们采了木头,却恶化甚至是毁灭了其它资源的生存环境,得不偿失.当然也不能发挥森林资源的全部效益.但我们保护森林,并不是完全任其自然.自然森林也会自然枯萎,如不砍伐,任其自生自灭,也是浪费资源.所以在不过度改变森林结构的前提下,进行采大留小有计划,有选择的开采,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 严厉打击森林犯罪
1998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林业局,公安部,监察部联合发出《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斗争的通知》,经过全国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和各部门的艰苦努力,打击处理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收回了一批被毁坏和被长期占用的林地.截至1998年12月底,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各类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26369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8131人,其中刑事拘留791人,逮捕681人,为国家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2928万元,收缴木材46351立方米,野生动物209365头(只),收回林地58305亩,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林区治安的几个突出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基层单位,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犯罪分子在严打斗争开展后仍顶风作案,如云南省昆明市现每月从市区运往外省的保护动物仍在1吨左右;盗伐,哄抢国有林木,非法运输,销售木材在一些地区仍很严重;有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打击森林犯罪力度不够.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要加强森林立法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保护森林.只要我们按照法律严格执行,加大打击力度,森林建设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2, 统一规化,有序开发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坚决制止.经济开发可以在风景区以外的广大土地上进行.即使是配合风景区的旅游,其主要服务设施也完全可以在风景区外围建设.古今中外名山,风景区和国家公园都是精神活动的场所而非经济场所.我国古代,五岳山下都设有"镇","镇"就是专门提供服务设施的.宋代规定泰山的外围7里内"禁樵采".元代规定40里外的徂徕山禁止砍柴,都是为了保护泰山.美国规定商业开发要在国家公园以外的地方,其黄石国家公园自被发现建立后,不仅禁猎,禁伐,而且陆续迁走了居住其中的印第安土著.德国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的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公园内并无一条索道,若干条索道都是设在公园之外的.这些发挥功能区分,区内观景,区外经商的优良传统,我们可以借鉴.如将旅游设施建在山脚下,山上不修索道,这样游 人势必在山脚下的宾馆住宿,当地赚取住宿费和餐饮费肯定高于索道费,而且游人分散于各处,大大缓解了因乘索道造成的山顶过分拥挤.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现有的生态技术,资金条件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达不到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情况下,必须将宝贵的生态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开发殆尽.旅游区的环境容量问题,应加强研究,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必须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人进入,即使是一般旅游区,也应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破坏容易修复难,一旦旅游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再来治理就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3, 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如增加对旅游的环境保护税收,用于修复被损环境的管理.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例如对生态保护区的开发,要根据环境法律,规定哪些部分严禁开发,哪些部分可以开发以及开发的规模,开放的季节和可接待的人数等等.又如规定哪些地区禁止带火种,禁止狩猎和毁坏林木,禁止遗弃垃圾和生活用品.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思想意识比法规更重要.我国在生态旅游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业主要以盈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在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意识的宣传栏,导游们的导游词中也很少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旅游业的干部及导游中大多数人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因此,我们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具体做法一是要通过立法,把对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景点,并要求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导游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教育;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以及对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认识不足的现象,切实把旅游环境当成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把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与立足点建立在保证当代和几代,几十代人的旅游需要上,并以这种思想观念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二是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国情教育中增设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青年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三是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谐;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自然的小事做起.

生态旅游开发 及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定义 毕业论文用! 谢谢!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
  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 新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
  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
  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
  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
  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
  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
  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质量。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
  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 ”,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
  展思路( Fennell, 1997)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
  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
  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娱乐需求。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
  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 ecotour) ”的实践活
  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
  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Ceballos -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
  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
  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 na2
  ture tourism) 、野外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
  游( adventure tourism)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替
  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 sustain2
  able tourism) 、适宜性旅游( app rop riate tourism) 、自
  然休假( nature vacations) 、修学旅游( study tourism) 、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 、科学旅游( scientific
  tourism)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低影响旅游
  ( low -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o - tourism) 、
  软旅游( soft tourism)和环境朝圣( environmental p il2
  grimage) ”。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
  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或当地
  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 - Laseurdin, 1996) ,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形式的总结和概括,
  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
  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
  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
  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
  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
  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
  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
  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antion、
  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2
  gramme, UNEP)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2
  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于2002年5月联合
  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
  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
  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
  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
  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
  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
  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
  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
  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
  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
  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
  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尽情游
  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
  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
  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
  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
  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
  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
  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
  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芬内尔( 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
  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
  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
  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
  过教育、福利、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
  机会。
  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
  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
  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
  “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
  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
  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
  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
  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
  ———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 Ziolkowski)将生
  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
  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
  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
  中的生物资源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
  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
  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
  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
  其特点是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
  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
  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
  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
  都不言而喻地假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
  化答案”。
  伯里兹( 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
  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外围。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
  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
  加迫使政府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
  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
  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
  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
  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
  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
  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
  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
  ———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的公认,尤其是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
  《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
  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
  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
  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
  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 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
  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
  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
  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
  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
  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
  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
  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
  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
  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
  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
  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
  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
  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
  期兴起的。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 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
  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
  来, 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国内在这个
  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
  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
  不多。
  2. 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
  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
  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
  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
  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
  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
  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 1994 年)主编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
  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
  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
  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R.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
  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
  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
  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 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
  定生态旅游: (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
  (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
  降; (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
  (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
  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
  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
  究推向实践。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
  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
  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
  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
  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
  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
  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
  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
  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
  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
  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
  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
  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
  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3. 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
  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
  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
  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
  型旅游等
  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
  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
  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
  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
  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正面影响分析。
  1. 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
  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
  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
  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
  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
  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
  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
  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
  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2. 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
  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
  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 元计算,可创产值
  400万~800 万元,年实现利润80 万~160 万元。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
  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
  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
  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
  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
  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
  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
  干扰和破坏。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
  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
  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
  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
  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
  区内修建了16. 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
  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
  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
  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
  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
  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
  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
  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
  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
  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
  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
  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
  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
  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
  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
  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
  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
  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
  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
  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2.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
  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
  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
  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
  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3.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
  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
  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
  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
  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
  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
  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
  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4. 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
  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
  5. 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
  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6.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
  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
  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
  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
  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
  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
  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
  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
  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
  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
  举措》[ J ]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
  2.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
  用》[ J ] ,《生态学杂志》。
  3.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4.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
  法》[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年出版。
  5.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 ,《旅游学刊》。
  6.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 J ] ,《思想战线》。
  7. 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J ] ,《新疆林业》
  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地克江·艾力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毕业论文:题目:基于旅游发展的嵩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分析 求资料!!!

你可以根据主要植物的名称去找它们介绍(一般百科能找到);以下是搜索到的嵩山植被情况,不知道是否可以帮助你?
嵩山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达65%,嵩山共有维管植物147科、643属、1540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36属、70种;裸子植物5科、9属、10种;被子植物121科、598属、1460种。嵩山位于暖温带南部,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由于嵩山特殊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植物兼容并存,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嵩山植被可以划分为5个植被型,31个群系。山地地带性植被由北温带的温性树种组成。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梁脊和丘陵地带,主要有栓皮栎林、化香林和毛黄栌灌丛、野山楂灌丛伞花胡颓子灌丛、欧李灌丛、荆条灌丛。沟谷主要有黄檀子林、玉铃花林和黄连木、千金榆、大果榉、栾树、山合欢等组成的杂木林。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林地主要有槲栎林、槲树林、短柄栀林、山杨林、黄檀林。山顶草灌丛主要有霞草、风毛菊、鸦葱、鼠曲草、打火草、蓬子菜、野古草、获、大油茫、野青茅、披碱草以及嵩属植物构成。
嵩山野生植物丰富。①用材植物:木本植物338种,其中乔木141种。它们是组成山区森林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也是用材植物的主要资源。分布数量较多,蓄积量较大的主要有栓皮栎、麻栎、化香、短柄栀、槲栎、侧柏、洋槐、油松、栾树、黄檀子、鹅耳枥、大果榉、山槐等47种。②野果植物89种。其中,野山楂、湖北山楂、板栗、河南海棠、欧李、伞花胡颓子、小果蔷薇分布广泛,贮藏量较大,是该区果品和酿造业的主要资源。③观赏植物316种。在该区分布数量多,观赏价值大的有165种。如杜鹃、满山红、湖北海棠、山荆子、河南海棠、黄栌、白鹃梅、山梅花、珍珠梅、三裂绣线菊、络石、爬行卫矛、天目琼花、全裂翠雀、秦岭翠雀、华北耧斗菜、流苏树、合欢树、紫丁香、玉铃花、千屈菜等。④其它植物207种。

古树名木繁多,是嵩山的又一道风景线。嵩山景区现有古树679株。其中树龄在1000-3000年以上的450株;100-1000年的229株。这些古树主要分布在寺庙内,其中中岳庙汉、唐、宋以来的古柏就有333棵,少林寺内各种古树136棵,嵩阳书院内的两棵"将军柏"是国内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主要树种有侧柏、银杏、娑罗树、国槐、榕桐、女贞、檀子树等。

上一篇:南京乡村生态旅游论文

下一篇:维普网论文查重入口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