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17:57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论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确定要由教材内容、学情、教学资源及学校的教学设备而定。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目标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性不强,不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换,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可能提高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学情、教学资源,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一、动机化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学习化学的动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效果就显而易见。常见的方法有:1.教师要抓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验现象明显和有趣的化学演示实验,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即演示实验法。
目前,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就是努力工作,认真把握学情,专研技术,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高中化学无论是在教学强度上还是在教学难度上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普遍较高。有效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更需要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之中,为此,要想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需要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整合多方面的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一旦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时期,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要使学生深感化学无所不在,所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化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是不够的,如果能改变教法,辅之以生动的实验,创造直观的教学情景,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和深入思考问题,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知识的很好途径,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操作。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教师必须要给予正确讲解,分析原因,切不可默然置之或加以批评、讽刺,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二、利用学情,实现参与式教学
要想提高化学课的教学质量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配合,也就是说,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为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参与式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服从,而基础教育改革下的思想认为,新形势下,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只是协调者和组织者,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来理解和接受相关的知识。如在讲授《物质性质的探究》这一章节时,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概念没有全方位的了解,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不转变方法那学生也会沦落到传统课堂的教学中去,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师能找到学生兴趣的出发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的话,效果肯定会截然不同。为此,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给学生演示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细心观察和总结,最后发现生成了不一样的物质,这就是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接下来再讲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就简单易解了。
三、考虑学情,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能力基础、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具有差异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情,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层次,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把握学生的层次和知识的梯度,教师要把课堂知识做的具有开放性和梯度性。比如,面对灭火这样的情况,教师要设定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假如在图书馆灭火的话,你会选择哪种灭火形式?它的原理是什么?这样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优质的化学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破,能自主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化学术语、化学公式、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能通过问题的设疑,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四、紧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践,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高中化学开展生活化教学,使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化学课程与实际联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需要,它与我们的吃、穿、住、行、用无一不紧密联系,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让学生了解化学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学以致用,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加深他们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这些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学习兴趣是有很大作用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生活中的有关化学现象和事实,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讲解、介绍。教师不仅要进行化学知识的教育,还要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命运。学生掌握这门学科,应用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更好地为将来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要想提升高中化学课的教学质量确实需要考虑到学情,做到从学情出发,同时,有效的化学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需要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课前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课中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做到“活教”、“教活”,课后做到及时的反思和修正,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在课堂中的完美配合与写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会居高不下。

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坚持用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尽可能地满足每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在这个基础上为把分层教学落实在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并能进一步地推广与应用,提出了高中化学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并落实到化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全面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是“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正文: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任何一种编班的形式都会分化出中上(小尖班)、中等(英才班)、中下(英语班、素质发展班)三个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特别是近几年宜宾市很多学校在不断的扩招,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如不加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这个口号一直喊得很响、很久,已变得不再时髦,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分层教学正是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力。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认为,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构想是:

1、分析学生差异,把握学生层次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中上(小尖班)、中等(英才班)、中下(英语班、素质发展班)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学生的特点是:中上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上进心强、基础扎实、分析、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强,成绩优秀且稳定(比较而言)。中等学生有一定的上进心和学习自觉性、理解能力较强、双基不够扎实、成绩中等但缺乏稳定。中下层次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下层面,学习自觉性较差、自信心不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但这种分层仅仅是为了用于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做到备课、教学时能“对症下药”把握上课的基点,做到分层教学时目标设置合理,而不是把学生的分层情况告诉学生本人,目的是不让学生给自己贴上标签,因为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大,造成学生化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思维能力的差异,非智力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同一层次的班级内学生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从教学大纲的要求看要完成高中化学的学习是有一部分务必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的。我国欧阳钟仁教授提出的四阶段学习过程:①诱导阶段:主体化过程,包括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②探讨阶段:计划化过程,包括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思维和化学实验等。③整理阶段:理解和系统化过程,包括学生整理、探讨的结果,解释某些化学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等。④发展阶段:应用过程,包括对化学原理与理论的推论、引伸和创新等。从上述的四个学习阶段看,学生学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③和第④阶段上,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第④阶段上,即推论、引伸和创新上。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面向全体同学的目标(基础目标),即完成学习过程中的①②③阶段和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部分同学的目标(发展目标),即完成上述的第④阶段学习过程。在制定目标时,对中上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其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中等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在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下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重视心理因素,多给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取成功快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这部分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分层教学的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发挥,使教师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侧重于记忆,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教大的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我认为应以系统的教学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学视野,将其全程贯穿于“备课——上课——练习设计与批改——课外活动与辅导”等四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中。     一、“备课”,要认真考虑分层目标教学法     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着重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化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     二、“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两项工作: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教师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A、B、C层)的教学目标,如在讲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但掌握氯水的成分,而且熟练掌握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体现不同微粒的性质,并且会设计实验验证各微粒的性质。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能够分析在不同的反应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微粒的性质。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理解其性质。     2、分层把握教学要求,力求人人学有所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问卷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比如,让C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习兴趣;让B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通过实验来归纳总结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使好的不骄,差的不馁。     三、“练习设计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     练习设计与批改,是了解分层目标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     1、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设计化学练习,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化学作业时,要因人给予评语。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可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四、“课外活动与辅导”,也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作为化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多接触化学,使课外活动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又使化学课堂教学服务于生活和社会。教师主要应注意好两点:     1、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与辅导中的着力点。对化学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外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化学特长,可以适当进行调查研究;对中、差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主要应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与爱好。     2、要分     层抓好课外活动与辅导。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外活动一定要突出学生是主体,要灵活多样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参加不同类型的化学兴趣小组。在较高要求的化学兴趣小组中,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向化学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在较低要求的化学兴趣小组中,教师应多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实施面对面的辅导,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以调动和保持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利用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调查研究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分层教学虽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但确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跟得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信心,在主动接受新知识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都有所进步,真正做到提优补差。

高一化学小论文

  高中化学课程是现行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衔接必修课程,具有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一化学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化学小论文篇1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学习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练习为辅,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个性和特长难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将化学知识与学生实际感受有机的结合,呈献给学生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而且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挖掘各种情境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奇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基本要求

  真实的情境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而且它最接近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能调动他们全部的感受力和过去生活中的经验。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真实的本领,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要保证化学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确保化学教学情境的实效性。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积累(最好保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调用)大量化学史料、生活事件、社会热点等情境素材。因此教师平时要多途径地阅读化学史料,多留心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事件,多关注新闻报道、《探索·发现》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东西,反复思考,这样才能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最后,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知识层次,等各方面信息,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反过来可以指导老师创设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情境;熟悉学生的知识层次可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递进式问题情境,面向全体同学,让基础差的学生走得进去,基础一般的学生探得出来,基础好的学生探个明白。

  教师是情境的“导游者”,在实施情境教学时,教师要充满激情,只有激情满怀,才能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真情,说真话,讲真理,做真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情境中的“游客”,是化学教学中的主体,因此要想充分领略化学课堂中的“无限风光”,首先,学生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知道新课中知识的难易深浅,做到心中有数。其次 ,学生要在探究情境中努力参与体验,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因为学生的参与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亢奋、激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通过种种途径,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得到了发展,在过程中得到了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了激发。

  3、对课堂的要求

  课堂是教学情境创设的“阵地”,说它是“阵地”是因为课堂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思维较量的场所,是智慧火花的“摇篮”。当然,师生、生生要促成交流互动思维较量,前提是教师创设了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才能主动“闯入”情境,进行“寻宝式”的探索。其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对话,畅所欲言。通过这些,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二、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1、以生活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化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包含化学。以生活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感到化学学习贴近生活,增强化学的亲近感,又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学习最终为生活服务,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案例1]:人教版 化学必修1关于氮的氧化物的导课片段

  教师: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颗平静的心。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去聆听一种大自然的声音。

  学生:静静地坐在那儿,期待的眼神……

  教师:播放声音《雷声》

  雷声:由远至近,由轻到响,突然一声霹雳巨响,振聋发聩,顿时,幻灯片上出现一张雷电交加、倾盆大雨的图片,再自然地引出“新疆魔鬼谷”和“雷雨发庄稼”两个情境。 通过这样一种用“雷声”创设的情境来导课,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起到了“先声夺人”的导课效果。

  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化学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增强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思考。

  2、以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过程,感受科学探索带来的无穷乐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某个环节精心设计实验,改变沉闷的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动有趣。

  [案例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倒入几毫升稀硫酸,让学生观察现象;另取一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深入到硫酸中并与锌粒接触,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观察到当铜丝插入后,铜丝上有气泡冒出时,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知识发生认知冲突,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3、通过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历史,也是教学情境创设的优质素材。在教学中插入一些化学家的故事、物质发现的小故事等,将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案例3]法拉第对生产照明用的煤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油状液体(长期无人问津)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结果发现了苯。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人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苯分子中的含碳量如此之高令学家感到惊讶,如何确定它的结构式呢?学生

  的学习热情会被较好的调动起来

  4、通过科普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上,众多和化学相关的故事,对中学生更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案例4]原电池教学情境设计:

  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的牙齿,但其中镶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富有的象征;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尽管一些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绞尽脑汁,但格林太太的病症未有丝毫的减轻,而且日趋严重„„她的病真的没有办法治吗?后来,一位化学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问化学家发现了什么呢?

  5、通过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与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如能源、材料、粮食等多方面,臭氧层的作用和保护,二氧化碳的功与过,酒精燃料、氢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制和生产应用等。我们可以利用社会的热点问题提取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案例5]生活中的优质保鲜膜和劣质保鲜膜的鉴别,引入对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学习。

  三、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适合学生探索、发现并构建新知识的问题情境,以唤醒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智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1.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既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体验成功,又要具有一定的目标取向,如一些能形成认知冲突、引起争论,能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等,去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

  2.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层次。如果问题太简单,没有“嚼头”,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相反,问题若太难,学生的思维无法层层递进,即使充满解决问题的信心,但最后仍将被迫放弃,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所以,问题的梯度和难度要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加以解决,以利于知识的再现和正迁移。

  3.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根本,问题的设计要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不同途径、用不同方法去探索;或启发学生打破常规,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去分析解决;或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诱导学生对事物表象的分析以认识其实质,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向上,具有民主气氛的氛围。这样学生才敢问,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从不敢问到大胆问,从简单的问题到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在问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我们要让问题走进学生的头脑,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提问训练,这样就会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会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教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也可以穿插其它学科的知识设计。如,“如何用精盐和水为反应物,在家庭条件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制取家用消毒液?”“含有10个电子的粒子有哪些?”“用Cu为源料来制取CuO的方案有哪些,最好的是哪个?”等等。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引发性,有抛砖引玉的功能,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4.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的问题不仅仅来源于书本,也来源于学生接触的社会生活实践” 。许多司空见惯的生活与生产实际,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但学生往往不善于加以联系。教师要多挖掘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乃至科技前沿相关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特定背景中进行建构认知活动” ,学用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强化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促进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重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指导科学探究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要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入手,着眼于探究学习方法的启迪与指导,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究,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甚至是错误见解,使学生敢质疑、善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高一化学小论文篇2
  试谈绿色化学

  引言

  世界化学化工产品已达到7万种之多,化工总产值约1万亿美元(中国约5000亿人民币)。化学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并在控制疾病、延长寿命,增加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在食物的储存和防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使用这些化学产品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污染了环境,全世界目前每年产生的3亿至4亿吨危险废物(中国化学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分别占全球工业排放总量的22.5%,7.82%,5.93%),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所以,在现今社会中,一提起“化学”,很多人都要紧皱双眉。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对“化学”这门科学缺乏全面认识而造成的一种误解,只要你留心地观察和仔细地思考一下,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战胜疾病等方面,化工科技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益处。药品的发展有助治愈不少疾病,延长人类的寿命;聚合物科技创造新的制衣和建造材料;农药化肥的发展,控制了虫害,也提高了生产。样样都离不开化学家的帮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21世纪人类环境问题的科学挑战。

  正文

  一、 概念

  化学品的生产、使用与处理,给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起初人们试图通过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来解决污染问题,而后又通过法规来对废弃物进行管理。现在,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再去治理。1991年,美国化学会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作为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化学问题,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是国计民生急需解决的热点研究领域。

  二、 绿色化学定义

  绿色化学是一种以保护环境为目标来设计、生产化学产品的最新科技成果,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绿色化学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现代内涵,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

  1) 绿色化学主要特点:

  1.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2) 绿色化学的涵义:

  1. 减量(Reduction)。既节省资源,减少“三废”的排放。

  2. 重复使用(Reuse)。既是降低成本的需要,又是减废的需要,诸如

  化学过程中催化剂,载体等。

  3. 回收(Recycling)。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要

  求,如回收未反应原料、回收副产物、回收助溶剂、催化剂、稳定

  剂等非反应试剂。

  4. 再生(Regeneration)。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

  如离子交换树脂、磺化煤等。

  5. 拒用(Rejection)。指对一些无法代替,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

  用、有毒副作用、污染作用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

  三、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

  三、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

  1) 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

  1.原子经济性。

  2. 只要可行,应尽量采用毒性小的化学合成路线。

  3.更安全的化学品的设计应能保留其功效,但降低毒性。

  4.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辅助物质(如溶剂 分离剂等),如用时应是无毒的。

  5. 防止污染的产生优于治理产生的污染。

  6. 应考虑到能源消耗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应尽量少地使用能源。

  7. 原料应是可再生的,而非将耗竭的。

  8.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化步骤。

  9. 催化性能试剂(有尽可能好的选择性)优于当量试剂。

  10. 化工产品在完成其使命后,不应残留在环境中,而能降解为无害的

  物质。

  11. 在化学转换过程中,所选用的物质和物质形态应尽可能地降低发生

  化学事故的可能性。

  12. 在化学转换过程中,所选用的物质和物质形态应尽可能地降低发生

  化学事故的可能性。

  2) 对本原则的理解:

  1.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经常采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如剧毒的光气、氢氰酸、苯类、醛类等原料和中间体,它们严重地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的健康。为了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需要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代替它们来生产所需的化工产品这是绿色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2. 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采用新型、高效、对环境友好、可回收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并避免副产物的生成,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排放。

  3. 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大量的与化学品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当前广泛使用的溶剂在使用过程中有的会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有的会引起水源污染。因此。需要限制这类溶剂的使用。

  四、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即经济的发展必须和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是:“今天的人类不应以牺牲今后几代人的幸福而满足其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合理地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是由于不合理的发展破坏了环境所致,而合理的发展又为治理环境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资金 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化学提出全新产生绿色化学技术及驱动机制,从而提高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它首先给人类 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积极影响,控制污染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扩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促进作用;它其次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调节和制约的保护作用,它能够不断调整和平衡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制约利用资源的速度和规模,扬长避短,变害为利,减少和克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给自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护濒临灭绝物种和不断减少使用资源,使人类社会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再次绿色化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观察和监测的规划作用,如全球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等等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而绿色化学的功能恰恰能够不断地观察和监测全球发展的表现和动向,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形成有效的规划蓝图。由此可见,绿色化学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整的体系和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彻底抛弃了“先发展、后治理”,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进而采用绿色的与环境友好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源头上堵住污染的产生,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满足了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条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治理和节约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 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

  从绿色化学的目标来看有两方面必须重视:一是开发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的新化学反应过程,另一个是改进现有化学上业,减少和消除污染。

  发展方向如下:

  1. 新的化学反应过程研究。

  2. 传统化学过程的绿色化学改造。

  3. 能源中的绿色化学问题和洁净煤化学技术。

  4. 资源再生和循环使用技术研究。

  5. 综合利用的绿色生化工程。如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煤的脱硫、微生物造

  纸以及生物质能源等的研究。

  结束语

  展望21世纪,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将继续发展,人口还要增加,对化学工业的需求也将增多,而传统化学工业虽在农药、聚合物、材料科学、去污剂、石油添加剂、水处理、废物处置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而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又越来越强烈。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加快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决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那样代价太大”,“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规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防止资源浪费”。绿色化学以其“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防止浪费,另一方面实现“零排放”,达到不污染环境的效果。因此,它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未来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意义。只要我们提高科技水平,用好绿色化学技术,搞好搞活我国经济,使我们祖国的水更清,天更蓝,山川更秀美,营建人类的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1. 高中化学小论文

2. 有关高中化学小论文范文

3. 高一化学论文范文

4. 高中化学教学小论文范文

5. 浅谈高中化学论文范文

上一篇:法学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下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