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长征组歌音乐欣赏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07:32

长征组歌音乐欣赏论文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文本赏析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4、“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战事

5、“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6、“调虎离山袭金沙”,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撇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抢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7天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开头三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萧华的原作“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只有“横断山,路难行”两句,谱写成合唱组歌时增加了“天如火来水似银”等三句,从而深化了长征组歌的主题。

“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迫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层基本按战斗先后顺序来写。“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战事。红军曾于1935年年初,在江界北渡天险乌江,夺取遵义、桐梓、湄潭等城,全歼敌军侯之担师;这一次则是南渡乌江,红军第一军团于1935年3月31日南渡乌江全歼守敌。“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调虎离山袭金沙”,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撇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抢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7天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这首歌词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迫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解”“出”“临”“逼”“赶”“袭”等动词,富有气势,饱含深情,充分表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红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长征组歌听后感

长征组歌听后感 荡气回肠的音乐始终在头脑中回执不去 :雪皑皑,夜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练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曾经多少次给别人讲过这个作品,也听过无数次,但今天,当现场欣赏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现场表演的作品,感觉的确不同。无论是舞台美术还是动作设计,都让人耳目一新,庞大的管弦乐队中,还加入了民族乐器:琵琶、笛子、唢呐等等,在交响性的前提下呈现出民族音乐的特色,掌声起伏不断。   值

《长征组歌》两首的读后感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已诞生了三十多个春秋,当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唐江指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

《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是倾注了领导、专家、群众心血的优秀艺术作品。她以深刻凝炼的词汇,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和指挥下,历尽艰险,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性的壮丽史诗,气势磅礴,感人肺腑。当年在京、津、沪、宁等地演出后,获得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一些歌曲在广大群众中迅速传唱,被誉为是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并已入选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长征组歌》于1996年奉周总理指示,列为他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随访艺术团的重要剧目,尔后曾多次复排演出,并摄制成音乐艺术片,成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30年来的重点保留节目。

《长征》组歌的听后感怎么写?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音乐响起,演出开始了。不知何故,我一下想起了电视剧《长征》中红军在秋雨中告别乡亲的场景,一名战士,神情凝重的吹着唢呐,那曲子是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芥支个下了山”唢呐声委婉、凄凉。舞台上“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肠,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是那样让我揪心挂肠----。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大渡河,铁索桥,红四团,杨成武任政委的那个团,还有那一仗,在我军史上永远扬威的那一仗。记得我们光大集团的董事长、中央党史委员会副主任唐双宁谈起过一件事:国外研究我党历史的一位记者,在实地考察了红四团沿着大渡河昼夜行军二百四十里的路线后说,这是不可能的,是杜撰的,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走这么长的路,它超出了人类身体的极限。听了他的话,我们能说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电报都那么清楚地记载着,只能说他不理解,也不可能理解,这支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自己的理想,不但能够超过自己身体极限,而且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军队。当然也有外国人崇拜长征,留恋长征,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布热津斯基,就曾带领家人,重走长征路。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说到腊子口战斗,军史上曾有这样的记载:腊子口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一条通往山上的小道,两边全是陡壁悬崖,只此一条路。红四团组织了数次进攻不利,伤亡很大。腊子口是通往甘南的唯一通道,腊子口打不过去,红军还要返回草地,前途未卜。军团长林彪来了,带着师长、团长察看地形,决定从悬崖上找到一条路,上去,绕到敌人侧后山顶,突袭。但是光溜溜的悬崖,怎么上的去,大家一筹莫展,此时一个苗族小战士,说我能上,我在家采药,用一根竹竿绑一个铁钩就能上去,找来了竹竿铁钩,又把战士们的绑腿编成绳子绑在他身上,他敏捷的攀到山顶,把绳子放下来,战士们抓住绳子爬上去-----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历史就是那样的偶然,如果没有这个小战士,如果红军过不了腊子口,如果红军退回到草地,中国革命的前途------这个战士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 的人,然而他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大家叫他“云贵川”他是长征中参军的,参军后走了三个省云南,贵州,四川------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晚会结束了,警备区的领导上台接见演员,我还沉浸在哪万千思绪中。

是呀,以我现在的阅历,一般的事物是不会轻易打动我的,然而长征,长征精神,仍在时时打动着我的心。不是因为从小我是看着《红旗飘飘》长大的,也不是因为从军26年有军人情结,确实是经过文革,经过改革开放,我越来越感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每一个人都要有一种精神,而这应该就是长征精神。当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美国时代生活出版社出了一本书《人类一千年》介绍了自公元1000年到2000年的一千年之间,世界发生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科学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这些事件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入选了三件,一是火器火药的发明,二是成吉思汗帝国,三是工农红军的长征。这足以说明长征已经突破了国家,阶级,政治的界限,而长征精神更不仅是我们民族的财富,同样是人类精神的丰碑,是人类走向理想所必须的信念。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

我喜欢《长征组歌》,我坚守长征精神

上一篇:政治论文1000字高中

下一篇:毕业论文查重率怎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