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论文1000字
金融危机论文1000字
这次经济危机给我国同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直接的浅层表现为:
股市的不稳,房地产、汽车制造销售等支柱产业发展放缓,沿海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严重受创,出口量下降,农民工回潮等问题。
由此透视出的却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积累起的很多深层次的矛盾的显现。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经济结构构成的抗风险能力还很不足。一直以来,占据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对其管理却过于粗糙,走在经济社会发展前列的只占大概1%,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的同步的占20%左右,而面对残酷现实被动应对的企业占79%。以至今年以来受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频频出现歇业、停产甚至倒闭的现象。仅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一时间,中小企业似乎进入了“严冬期”。而导致其很难抵御经济危机冲击的原因主要有,一事企业增长方式粗糙,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劳动力和能源的大量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不但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企业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大量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不大、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很难抵御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由此带来的的是在低端产品的高外贸依存度:
而高贸易依存度的存在,也加重了我国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时的不利因素。
而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急需进行调整,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此次未击中实现重新洗牌,在调整过程中,应遵循“小而精”、“广泛分布而又相对集中”、“因势利导”等原则,根据我国各地区、各省市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进而减少国内不同地区的恶性竞争,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和成本损失。
暴露出的更为关键的一个矛盾还是农民、农村、农业和农村市场问题。此次危机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在中国,农民数量为9.4亿,而农民工的数量在2.3亿左右,这个数字是美国人口的80%,将近是俄罗斯人口的二倍,如何妥善处理好农民工问题仍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至于中国农村的消费潜力我们无法统计,因为它太庞大,只能估算,如果平均没人每年消费10000元人民币,那么全年的消费就可达到将近十万亿人民币,是我国GDP的1\2。但就是这样大的一个市场却因为农民shuoruguodi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我国成为严重依赖外贸出口的国家,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改变户籍制度下手。因为农村得不到发展根本上就是因为户籍制度这一具有歧视性的制度的存在。长期以来,政府以为改变农村落后的状态根本是要改变农村的教育,但结果却是因为农村得不到发展,从农村走出的人才成为最先抛弃农村的人,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仅有学历的人不愿回农村,就连有一点劳动力的人也愿留在农村,致使农村发展的进度之慢令人瞠目。所以必须改变成像户籍制度上的不公平性,同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才能是农村得以发展,而扩大农村的市场。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生活保障体系。此次危机,出现大量的农民工返乡,试想,这些农民工如果已经失去了土地,那么他们将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出现更大影响的危机,出现更多农民工返乡,就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必须防患于未然。
第三,还要在土地政策上更加保守。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还不能承受出现大量既无土地又无工作的农民的存在,因此,必须为农民工在危机面前的退路做好安排。
此外,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要做好面对欧美国家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具体办法就是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开辟不同地区国家的国际市场,讲出口对象转向亚非拉等州。减少对欧美国家的贸易依存度。
另一方面,要由产品输出转向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和人力输出。尤其具有特殊意义的即为人力输出,这需要教育、外交能多方面的配合,一方面可减缓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收取外汇,同时增加我国的国际影响。
金融危机文章1000字
金融危机如何改变中国
中国今年迎来了邓小平启动的经济改革30周年庆典,人们有很多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有可能再持续30年。
城市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根据一些人的推算,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只完成了一半。尽管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种种进步,但中国仍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贫困得多——它甚至没有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前100位。这意味着中国赶超的空间还很大。
因此,重要的是不要感到恐慌,虽然有消息称,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经过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之后,正以高于预期的速度降温。以历史标准衡量,中国经济第三季度9%的增长仍非常出色,高于日本或韩国在其经济繁荣时期的增长水平。美国上一次如此迅速地增长,是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事情了。
但同时很明显,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如果中国想要保持引人瞩目的增长纪录,就需要调整推动中国走到目前这一步的增长模式。中国领导人正面临一些疑问,直接切入如何管理经济的核心问题。
中国经济有时被描述为依赖于出口的增长。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中国当然无法继续保持每年20%的出口增长。但过去5年(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国内的投资热潮,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的投资。
过去几年,中国的铝、钢铁、水泥和玻璃产量几乎都翻了一倍,这也是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大幅飙升的根本原因之一。甚至业内人士有时也对这种扩张速度感到惊讶。几年前,中国钢铁业协会决定对数百家新建小型钢厂的产量进行调查。这些工厂发展迅速,但其产量没有被纳入官方统计数据。调查发现,这些小钢厂的产能比整个美国钢铁业的全部产量还多。中国近期繁荣的象征并非航天任务和摩天大楼,而是钢铁厂。
但是这种“涡轮增压式”的投资带来了负作用,使其难以为继。能源利用变得更为低效,污染日益加重——正造成政治上的不稳定——同时与服务业相比,这些重工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较少。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正是由此而入。过去5年来,中国政府已认识到有必要转换经济平衡方式。官员们承认,中国应减少对投资和廉价出口的关注度,更多地关注消费、服务和创新。目前,这种转变已不能再拖延。
中国已提出刺激消费的政策建议细则。许多经济学家优先考虑的是医疗改革。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本周发表的最新研究,让人们认识到中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体系已残破到何种程度。在较为富庶的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率是千分之二十六,和墨西哥差不多;而在农村贫困地区,该比率为千分之一百二十三,相当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水平。理论上来说,如果人们更有信心避免医疗费用支出,他们将减少储蓄,更多地进行消费。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巨资,甚至具有一种时髦的凯恩斯主义意味。
然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不仅要求执行到位的政策,还需要政治文化和经济管理机构上的转变。
民法将是主战场之一。在最近的“毒奶粉事件”之后,官员们已设法劝说许多婴儿患者的父母放弃法律诉讼。但在一个更重视消费者的社会中,诸如产品赔偿责任一类的法律诉讼将变得更为重要。如果中国希望本国公司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就需要为知识产权提供更有力的保护。中国共产党大致创建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要求党内领导减少对法律体系的干预。
在从金融到电信的大多数服务领域,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创意产业也笼罩在这一阴影之下。今年夏季中国的热门影片是《功夫熊猫》,该片的成功也引发了一场痛苦的争论:为什么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利用熊猫这种国家象征制作出如此成功的喜剧大片。批评人士抨击了很多方面,从遏制想象力的教育体制,到现行的审查制度。
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期间,很多人在讨论资本主义能否给中国带来民主。但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一种基于鼓励制造商的经济战略——廉价的土地、能源和信贷——在许多方面都非常适合一种威权政治体制。但捍卫消费者的利益,将给中国政府造成新的压力。
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金融危机已使得政府在经济中扮演了一种积极的角色,这在几个月之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这也促使中国政府放松管制,将具有讽刺意味。
1000字左右经济危机的论文
这次经济危机起因、预防与解决方案
一、 经济危机的起源、发展
(一)、能源在国际供求关系中形成的紧张新局面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迅猛发展,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形势紧张起来。
1、 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能源类商品供求紧张局面
2、 钢铁、石灰等基本生产材料供不应求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类的需求,拥有充足的能源,是发展经济的必要动力保证
3、运输业的空前繁荣
巨大物资的转移依托于运输业的广泛深入发展,使世界加大对能源的需求成为现实,无论是海上运输业、陆地运输业还是航空运输业的工作量与强度日益紧张起来
(二)、在恶意炒作下,泡沫的急剧发展
由于这样的现状,世界各大投资与投机商紧张的忙碌于各行各业发展预期的计算、目前实现盈利状况的计算中,忙碌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调研中,忙碌于计算自身的赢余如何分配与有效利用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上的飞跃,最终,各经济领域无论是投资和投机无法等到取得实际调研结果,被迫凭借对经济的预期进入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中。
1、石油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不稳定供求关系影响
(1)、石油是世界交易最活跃的商品,世界上各类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各种各样的纷繁复杂的机构乃至很多国家对石油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炒作嫌疑。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暴炒原油价格的投机。
(2)、从发展中国家来看,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这样导致发展中国家大量囤积石油,以备未来发展之需。但随着发展中国家大量囤积石油,原本已不稳定的石油供需格局被严重打乱,价格与日俱增。
(3)、世界部分发达国家预期到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这一需求形势,为了保证本国民族产业的稳定发展,囤积了大量石油,在各类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的进一步积极参与中,早已把石油价格炒到一个相对的高位,但随着预期的逐步实现与库存是持续消耗、国内的需求状况和石油价格逐步走高,还会大量跟进买入石油,所以价格越涨越高。
(4)这一时期,恰好世界上提出能源枯竭论,成为石油价格暴涨的理论依据,到达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位。这其中,国际汇率变化对石油价格波动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形成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就不一一阐述了。
但事情总会有尽头的时侯,当各国都囤积了大量石油之时,生产方还未弄清楚这样暴涨是什么原因?由市场规律调节着石油价格已开始逐步走低,随着世界各国不再大量囤积石油,现实中对石油需求有没有预期那样高,石油价格逐步走向低谷。目前,石油价格在日趋平稳。
2、起源于世界对能源类商品的需求,运输业首当其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投资银行、投资机构纷纷投身于炒波罗的海指数(海洋运输指数)中,随着波罗的海指数的日益攀升,各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行业利用手中闲余资金盲目的投身于这一行列中,致使指数空前高涨,形成了巨额收益空间,也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各类投资银行与投资机构纷纷撤出离场,巨大泡沫迅速破裂。
(三)、能源价格急剧变化背后的实体经济链条又发生着怎样变化呢?
1、高级金融衍生品种的破裂——次贷危机
世界各国实体经济中类似美国房利美、房地美这样状况大量存在。
(1)、次贷危机的根本运行规律我国已经通过各种媒体为大众进行解读了。大家都已经了解这个问题的发生、发展情况了。随着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愈演愈烈,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其起源于发展滞缓的房地产行业对盈利的奢求,以维持日渐放缓的成长性。(一部分为引用)
(2)、建造不稳定的经济格局,在无任何保证的情况下出售贷款
两家公司为美国房贷市场提供稳定和流动的资金,他们不直接把贷款借给购屋人。相反,他们从银行和其他放贷者那儿购买按揭合同,给银行或放贷者腾出更多的现金再贷给买房人士,或延长更多的贷款;然后他们把从银行买来的按揭合同加以包装,变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再把“包装品”转手出售给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或个人投资者。使泡沫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极致,本身为公司贷款,又是下游的消费贷款——双重泡沫经济效应(以后称之为双重泡沫)(见附1)。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甚至出现拖欠、断供,法拍屋的金额不值其控股的房贷按揭,使这两家公司受到严重打击,这种经济模式给世界各国经济正常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
2、投资与投机及恶意炒作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投资与投机及恶意炒作之间的矛盾在原经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状况下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局势,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断加速发展,对各类物资的需求不断加大,这一相对平衡的局势被打破。投机领域日益活跃,各经济领域无处不充斥着投机取巧,以迅速获取最大投机收益,时间就是金钱,已经没有人研究去怎样投资了,有些人这时候提出了“劳动价值批判论”,由于利益的驱使,各经济领域原本正常发展的局势被打乱,一些企业主管财务的人员不来企业上班了,搞经济研究的不去研究经济规律了,行政管理人员也不去认真管理了,大商小贩也纷纷加入,各类人群在共同的目标下进入了股市、期货、能源、贵金属等各种可交易的金融领域进行大量而频繁的交易,以套取大量现金。人类似乎从此不再需要去改造社会了,不再用劳动去创造财富了,开始重视投机、炒作,使原本就不平稳的各类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各种价格飞速增长;实体经济领域由于缺少资金注入,各类物价高涨,甚至劳动力大量流出,各类企业举步维艰,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在飞速的流出,实体经济正逐步走向衰退,种种矛盾日益激化。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充分的体现在暴炒、恶意投机中。
3、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各个国家经济独立发展不相称
投资银行与投资基金从规范经营上可以视为是规范发展的,是在一定规范、规章、制度指导下进行合法、合规的生产经营。
其优点是可以使发展薄弱的经济体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呈现平衡共同发展的态势。
由于人类所构建的“平衡发展”态势并不稳定,社会是不停歇的发展着的,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创造价值与财富。所以,怎样有效控制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乃至于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全球化全民参预的经济大发展、大繁荣背后的资金量与现金流成为全球化经济危机的隐形杀手,这一课题就突现出来。
如何规范全球化金融市场,这个已经脱离本国经济领域的问题,有待世界各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与政治家共同面对与探讨解决方案——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经济格局如何有效控制其发展趋势。
不管怎样,这个问题需要今后逐步解决,我们看到这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危机冲击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甚至是区域性国家经济共同体,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上各经济体的单独发展不相称。
4、实体经济产业链条的断裂
(1)、由于石油等能源类商品价格高涨,吞没了相关产业的巨大利润,使其无法继续正常运转,无法产出价值,从而带来了相继停业、亏损、破产与倒闭。
(2)、资金链的断裂。正常生产经营制造出来的利润比不上投机、炒作带来的利润大,必然形成轻生产,重投机这一趋势,甚至有人提出“劳动价值批判论”这样的论调。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保证正常运营的资金大量撤出,使一部分企业只能保证基本运转,无发展可言。伴随着这个巨大泡沫的破裂,给社会各阶层的资金造成巨额亏损,企业资金由于错误投机无法回流进行生产经营,现实世界中的大量企业都面临着营运资金短缺这个难题。由于各类企业无法正常运转,货物积压,销路不畅,企业周转不灵,开始形成员工失业局面。
(3)、失业队伍迅速扩大,失业比例迅速上升形成消费指数迅速下降。
由于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人心惶恐,有工作的担心会失业,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来源,社会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信心保证与资金保证,消费能力迅速减弱,消费市场迅速退缩,社会上形成无法持续消费的现状,企业在市场中收回资金愈难,面临更加困难的处境,失业人数将持续上升,形成恶性循环。
正是由于这样经济一步一步走向危机,并且愈演愈裂,最终,造成世界性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1、企业不能正常运转停产、关闭、破产… …
2、社会上除政府维持一部分部门正常运转,社会上其他很多行业失去了原有功能。
3、百姓大量失业,缺少收入保证,治安状况恶化,社会不稳定。
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多重打击十分严重,发达国家尤为突出,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救助措施,经济将会持续衰退3-5年。
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
1.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一定会伴随着一些规律而发生。你必须时刻准备市场中意外的发生,包括股票市场和经济体突然的急剧下降波动。无论你预期情况如何不利,现实可能只会更糟。
2.当过度宽松的信贷环境普及和持续一段时间后,人们会被带入虚假的安全感中,这会造成一个更加危险的局面。这些过度投机将最终结束,引发至少和其成比例的危机。当杠杆迅速降下来时,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会高得惊人。
3.投资者并不是应该努力使每一个美元取得潜在利润,对风险的考虑永远应在收益的前面。保持保守的仓位在遇到危机时是至关重要的:它使人们能够保持以长期为导向,思路清晰,集中发现新的投资机会,而其他人可能甚至被迫出售自身资产。投资组合风险对冲必须建立在危机发生前。人们不能在危机期间有把握地增加或者替换对冲资产。
4.风险并不是投资与生俱来的特征,它总是相对于投入支出的价格来讲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相同。例如在2008年秋季,当巨大的不确定性驱动证券跌到很低的价格时,它们常常成为风险较小的投资。
5.不要相信金融市场风险模型。现实总是太复杂而无法准确建模。对风险的关注必须是全天候的,与人而不是电脑一起评估或重新评估实时的风险环境。尽管一些分析人士偏爱复杂的数学模式,但市场是门行为科学,而不是物理科学。
6.将短期资金投资时,不要接触到过大的风险:贪婪地去努力赢得一些额外的收益率基点,必然导致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会增加损失的可能,导致当要支付费用、兑现承诺或者作出杰出的长期投资时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困境。
7.证券的最新交易价格制造了一个危险的假象,就是人们会认为它的市场价格接近于其真正价值。这在市场繁荣时期尤其的危险。市场价值的观念作为公司业务的正常价值锚,可能在沸腾的年代被极大地扭曲了,我们应该总是对其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
8.广泛而灵活的投资方式在危机期间是必不可少的。机会是广泛又短暂地分散存在于各行业和市场中。投资范围刚性在这种时候会是巨大的劣势。
9.你必须在市场下跌过程中购买。在下跌过程中比在回升上涨过程有更多的容量,而且有更少的购买者相竞争。早点总比晚些好,但是你必须对价格的继续下降做好准备。
10.金融创新可以变得十分危险,但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一点。新的金融产品通常是为阳光明媚的天气准备的,几乎从来没有接受过暴风雨的压力考验。资产证券化市场几乎完全符合此描述的一个领域,如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在2008年彻底崩溃,直到现在它也没有完全康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府现在迫切希望证券化市场恢复到其崩溃前的地位。
11.评级机构是有着自身冲突的,无趣且容易被愚弄的。他们只是傻乐着,不去注意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投资者不应该信任他们。
12.要确保你能弥补流动资金不足,特别是不被控制的流动性不足,因为它会带来很高的机会成本。
13.在相等的回报下,公共投资一般优于私人投资,这不仅因为他们有更强的流动性,而且因为在处于困境中时,公共市场比私人市场更有可能提供以低于平均价格买进的有吸引力的机会。
14.提防各种形式的杠杆。借款人不管是个人、公司或政府,必须要将他们的债务和自身的资产相匹配。借款人必须永远记住,资本市场是变化无常的,而且借助贷款到期可以结转的假设,是永远不会安全的。即使你不用杠杆,别人用的杠杆也可以驱动戏剧性的价格和价值波动,对经济体来说,杠杆的突然不可用可能会引发经济衰退。
15.许多杠杆收购是人为的灾害。当付出的代价过大时,一个杠杆收购的股权比例实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蚀价看涨期权。
16.金融类股有独特的风险。尤其是银行业,这是一个极具竞争性和挑战性的业务领域。欧洲的一家大型银行最近公布其在几年内实现20%的股本回报率(ROE)的目标。不幸的是,净资产收益率高度依赖于银行的绝对收益率,利息差,保持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以及杠杆使用量。如果不能轻易达到20%的收益,银行要怎样做呢?增加杠杆吗?持有风险较高的资产?忽略损失的风险?在某些方面来看,一个主要的金融机构有净资产收益率目标是要惹祸的。
17.拥有有着长期定位的客户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个投资公司的成功,没有比保持投资的稳定更重要的了。
18.当一个政府官员说,问题已被“控制”时,不要听信。
19.政府作为最终短期导向的角色,不会忍受经济或金融市场上的痛苦。救助和救援都可能发生,虽然对此投资者没有足够的预测性,不能舒服地有机可乘。政府将采取的这种干预具有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当开支可以很方便地推迟到未来时。有些价格标签是以承诺保障的,其费用几乎是无法确定的。
20.几乎没有人会愿意承担他或她在一场危机中的责任:不是杠杆投机者,不是金融机构的视而不见领导层,当然也不是监管机构、政府官员、评级机构或政客。
一篇金融危机1000至4000字的议论文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这个可以理解吧?你还钱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钱给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风险大,收益也大嘛。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呢,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贷款打包,发行债券,类似地,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也肯定比优贷的债券利率要高咯。这样呢,这些债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还有其他基金的青睐,因为回报高嘛。
但是这个回报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怎么说呢?房价不断上涨,楼市大热,虽然这些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容易理解吧,因为那些人信用状况本来就差,收入证明也没有,其他负债也重,还不起房贷也是容易发生的事情),但放贷的机构即使收不回贷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不就也赚了嘛,因为楼市大热,房价不断涨嘛。
好了,危机如何发生呢?就是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那即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因为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肯定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是不值钱了,因为和它关联着的贷款收不回来。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不就跟着亏了吗?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亏了很多。
讲了很多,可能大家还是没有搞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了解到的实际是,一个美国穷人本来一辈子都不会买到房子,但是他交了大概不到10%的房款(实际可能更低,据说有贷款比例甚至低到5%以下),比如10万美圆,然后他就住进了价值100万美圆的别墅。然后银行(持着借据的人)为了分担风险,就把这个房子的折合成了次级债券,再发按揭出去给第三者发行了出去,收回了90万美圆的资金。更可怕的是什么呢?这个美国穷人他以同一房子向几处借贷,这样本来支付的10万美圆,他通过几次再抵押,把他换成了50万美圆的现金,自己消费掉了,这时流通中的货币无形多了多少钱呢?美国穷人通过再抵押自己得到了50-10=40万,这样实际上以10万货币造出了虚拟货币40万。当房价上涨,利率很低时,这个美国人可以找得到工作,继续还款,所以这个流程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当美国利率提高到很高,导致美国经济下滑,穷人失业了,他无法还款时问题就来了。这时你去拍卖穷抵押的房子,每个债权人都突然发现穷人抵押的房子是不值那么多钱的。
如果仅仅美国穷人出了问题,政府财政替穷人还款也就可以制止房地产危机,但是为什么最近美国的很多投行要倒闭呢?让我们看看雷曼兄弟倒闭的过程,也许会发现点什么。
2007年的时候,雷曼兄弟还没遭遇到任何流动性的问题,直到今年的9月10日,即公司宣布破产前五天,公司仍有410亿美元的资本金。
摩根大通是雷曼最大的债权人之一,拥有约230亿美元的债权。雷曼在摩根大通存放了大量证券作为抵押,但随着次贷危机不断恶化,这些抵押品的价值也在缩水。所以摩根大通要求雷曼提供更多的资产进行抵压,到了今年的9月10日,雷曼的对冲基金客户大量撤资,摩根大通也要求提供50亿美元抵押品进行 “釜底抽薪”,由于两家公司并未达成一致,作为雷曼兄弟的“好伙伴”也是雷曼兄弟的“清算行”,最终冻结了雷曼的资金账户,雷曼剩余的现金在日常交易活动中迅速消耗,令这家有着158年历史的华尔街老店最终倒闭。
在雷曼倒闭之后,由于资产的缩水,投行间都要求更多的资产进行抵押,在没有提供足够的抵押物品之后,资本市场已形成“恐慌传递链条”,由于银行间的互相冻结资金账户而停止支付,所以市场的流动性一下被冻结了,所以那些没有足够现金应对流动性冻结的投行都面临支付危机,所以美林被买,AIG被接管就毫不奇怪的。想象一下,如果美国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接连互相冻结帐户,是不是意味着整个金融体系的彻底崩溃,美国人将难以避免经济大萧条。
雷曼倒闭的过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给美国穷人贷款的机构,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贷款打包,发行了债券,假设刚才美国穷人价值100万美圆的房子,机构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回收贷款90万,这样机构又制造出了90万美圆的虚拟货币。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由于抵押的资产缩水,所以投行间互相要求提供更多的资产进行抵押来抵御风险,因为银行间本来不存在那么多的实际货币,所以必然无法支付几倍的货币,就造成了流动性一下被冻结。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说,美国政府直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不就可以救银行,解决美国的金融危机了吗?可是实际上呢?美国政府出台7000亿美圆之后,全球股市仍然暴跌。为什么还要跌呢?其实这里面还隐藏者更大的问题。就是美国的人把这些次级债的又进行了再抵押保险,再次放大了金融风险,就是信用违约掉期(CDS)。
什么是信用违约掉期(CDS)
信用违约掉期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长久以来,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始终面临一种潜在的危险,这就是债务方可能出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支付债务的利息,如此一来,持有债权的机构就会发现自己所持的金融资产价格贬值。如何“剥离”和“转让”这种违约风险一直是美国金融界的一大挑战。
信用违约掉期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合约,信用违约掉期使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能够找到愿意为这些资产承担违约风险的担保人,其中,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承担损失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实物交割”,一旦违约事件发生,卖保险的一方承诺按票面价值全额购买买家的违约金融资产。第二种方式是“现金交割”,违约发生时,卖保险的一方以现金补齐买家的资产损失。信用违约事件是双方均事先认可的事件,其中包括:金融资产的债务方破产清偿、债务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债务方违规招致的债权方要求召回债务本金和要求提前还款、债务重组。一般而言,买保险的主要是大量持有金融资产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而卖信用违约保险的是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也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合约持有双方都可以自由转让这种保险合约。
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所以信用违约掉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其中,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
信用违约掉期合约的风险在哪里呢?风险在于金融杠杆的放大效应,他可以把美国的次贷危机放大10倍。如果美国的次级债券有60万亿美圆,那么信用违约掉期可以把他放大到10倍,就是600万亿美圆。
所以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呢?美国的股市市值是11万多亿美圆,美国的GDP也大致接近这个数字,他们的创造的虚拟货币是他们GDP的几十倍,中国就是投资2万亿美圆外汇去救美国,能救得了吗?
那么美国最简单的解决本次危机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大量的印美圆纸币,为市场增加足够的流动性。但是美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美圆的大幅度贬值,让美圆、欧元都成为过街老鼠,直到有一天,国家之间停止纸币兑换,世界金融体系崩溃。
如果美国真的大量发行纸币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美圆的疯狂贬值,那么损失最大的是谁呢?是美圆债权人,持有美圆外汇储备的国家中国、日本。
虽然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们国家必须要提高警惕,对此要有应对的对策。我们想到了一些应对美圆大幅度贬值的办法,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首先是让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也遇到了困难,国内经济风险主要包括:一是通胀转向通缩的可能性在增大,二是国内资本流入转为流出的可能性在增强,三是信贷紧缩形势下,国内的非法集资形势比较严峻,四是中国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目前我国的经济中存在的问大多是政府因素造成的。因为中国现在是政府主导的经济,这种环境下,很多民企就希望凭借关系弄个牌照,给块地,弄个贷款什么的,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创造财富上来。中国的竞争体制不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竞争体制。真正的竞争应该是谁能盈利、谁能创造品牌,谁有技术。改革就要从这个方面来进行。我们要改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从审批制转换成登记制,焕发企业本身的活力。
第二,建立平准基金,发展国内股市。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个提法和美圆大幅度贬值丝毫没有关系。其实大家好好想想,股市暴跌70%,损失最大的是谁?难道不是国有资产的疯狂贬值!由于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所以我们国家的财富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一种是外汇储备,一种是国内的资产。目前中国的两种财富面临的是在一年中同时被大量消灭的风险。因为国家对外支付美圆,就必然在国内换成人民币,当然大部分人民币就进了股市,而股市的下跌,又造成了国内财富的损失,国内股市市值下降了20万亿人民币,约等于2.9万亿美圆。
如果今天这20万亿人民币市值没有被消灭,那中国企业手中必定有大量资产去抢购全球低价资源。所以,如果美国以发行美圆来应对本次金融危机,中国的办法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考虑成立平准基金,把外汇储备换人民币资产,对国内市场注入流动性,以股权换美圆,鼓励中国的上市公司企业通过股市,把资产抵押换成美圆,让中国的公司去全球的股市收购资源类上市公司。虽然美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问题,但是很多高科技公司,资源类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只不过因为流动性匮乏,导致他们缺乏发展的资金,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比主权投资基金去收购要好的多,同时,国内的企业也可以借此次机会走出去,不要害怕失败。我们国家要借此改变审批制度为备案制度,只要企业的并购方案行为合理,真实,并非借此让资金流出,那么我们都要鼓励走出去,购买高科技、资源品,一举让我国的科学技术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企业并购的目标是什么呢?全球的两大铁矿石公司、前五大石油公司、黄金公司、飞机机械等制造公司、航空航天公司、高科技网络公司。我国是缺少资源的制造业大国,中国股市上涨,那么企业就有足够的钱去收购全球资源重要企业。我们站上了全球上游产品的定价权,全球定价权必定是最终在我们手里。
第三,让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美国有外汇储备吗?没有,为什么世界其他都要有外汇储备,为什么美国没有呢?因为他有铸币权,本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影响这么大,就在于美元是储备货币,美国有铸币权,所以我们国家可以考虑让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其实人民币已经可以在中国周边半流通,成为储备货币已经是水道渠成的事情。具体的实行办法中应当考虑如何防止美圆的外逃冲击。我们认为如果美国无限发行美圆,让美圆崩溃,全世界不再兑换美元,那么人民币储备是必然的事情。
第四,考虑织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我们认为,应当探讨建立世界储备货币的可能性,模式既可以参考欧元模式,也可以参考GDP资产抵押模式,谁抵押的资产多,那么你的发言权就大,货币的可信度就大,如果哪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可以立即让这个国家要么提供更多的资金抵押,要么冻结这个国家的货币交易。
第五,把外汇储备变成实质财富.
中国必须消化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增长压力,所以我们必须冒投资失败的风险,把手中的美元储备和美国政府债券转化为真实资产,无论是黄金还是其他资源,都是我国下一轮经济高速发展所必须的,一定要想办法让外汇储备变成国人可以享有的国民财富,让中国人拥有更多的世界财富.
上一篇:生物制药毕业论文选题
下一篇:电大法学毕业论文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