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会计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食品安全机制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文献综述,它是对选题阅读工作进行进一步整理: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 有学者说:“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找不到问题主线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规范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写作规范
文献综述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
一、 目的和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专业文献综述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一) 目的
1.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设计(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 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属教学实践环节,学生须在第七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前完成。
2.每篇文献综述要求2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近三年的文献数量占文献总量的2/3以上。
3.专业文献综述应由学生本人用计算机排版打印(A4纸),统一封面和格式(由教务处统一印发)。
文献综述是本科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列入毕业设计(论文)归档资料;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本科生不能获得开题资格。
二、 内容与特点
文献综述是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确定后,通过大量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原始文献资料,就与该选题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一种简要评述性论文。其特点包括:
(一)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二)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三)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总之,文献综述应论述选题的全貌,包括历史概况、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的分析对比,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文献综述切忌简单堆砌。
三、基本写作过程与格式要求
(一)基本写作过程
文献综述的一般过程包括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分析对比、草拟提纲和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
1.围绕选题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必须结合所学专业围绕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进行综合论述。因此,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本科生所撰写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保持高度一致,本科生应根据选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1)查找文献
查找文献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
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2)阅读文献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2.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
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3.撰写设计报告(论文)
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选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设计报告(论文)。通常,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再反复修改加工,直至最终定稿。
(二) 格式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科生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正文撰写格式要求,一般应包括前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1.引言:点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2.主体: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设计(论文)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1)基本构成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设计(论文)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2)写作方法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①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设计(论文)所涉及的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论文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②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应该强调“新”字,即虽然发展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也就是说应该介绍涉及设计(论文)专题方面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
③纵横结合式写法
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
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主反映,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3.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设计(论文)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4.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
文献综述原则上不采用注释,如确需注释者,应随文说明,不再另加脚注或尾注。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四、综述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综述的内容
1 避免资料的堆积
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如果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这样虽然洋洋大篇, 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这是大忌。
因此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
2 避免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人员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
因此综述的写作应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
(二)文献的引用
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文献适用上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参考文献的时间性要求
尽量少用早期文献(5年前,甚至更多年前的),若文献偏旧,无须深入审阅,即给人以资料不新的感觉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事实上,科学在不断发展,对一项值得写出综述发表的课题,往往是重要课题或热点课题,其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而新文献又都是旧文献的发展,即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因此,一定要进行文献更新,大胆舍弃旧文献。
因此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最好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
2.文献的列示要求
一般要求综述、设计(论文)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例如:属于综述和论文的论点和论据出处的文献;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等。
避免直接使用摘要检索类文献,即二次文献甚至三次文献。阅读此类文献是一种快捷的途径,它能引导读者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但若单用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文章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3.参考文献的引用要求
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4.关于所引用刊物的知名度问题
在国内外期刊族大家庭中,由于刊物的历史、办刊条件和实力以及地域等不同,不同刊物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作为综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一般来说,知名度高的刊物所报道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综述论文引用文献时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
五、评阅和存档
学生完成专业文献综述后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起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
教师应从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是否高度相关;参考文献数量是否充足;观点是否明确;格式是否规范;能否反映当前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能否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等方面进行评阅。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对于以学校名义在正式出版的报纸期刊(有CN号)上发表的文献综述可评定为优秀。
学生应独立完成专业文献综述,不得剽窃或相互抄袭,如有发现,成绩按零分记,并且开题报告不予通过。文献综述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撰写,由设计(论文)评阅教师根据学校的有关标准评分;文献综述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得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必须按规定重做。
学生的专业文献综述作为系教学档案至少保存三年,优秀者长期保存。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成果和相应的电子文档。
会计论文网上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
1.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资料的搜集
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四、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 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4. 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
5. 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6. 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7. 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8. 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9. 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10. 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
11. 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据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献引用的内容而并末见到被引用的原文,因为这往往是造成误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有时可给综述的科学价值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五、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格式一般由前言、主题、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看起来和科技论文相似,但论述的重点不同。
这里是一篇文献综述正文部分的写作框架:
1.前言或简介(问题的提出,背景,动机等等);
2.参考文献的来源及其主要的观点或学术流派、技术路线介绍;
3.各种观点的评价或各个学术流派、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
4.结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目前该领域尚需探索的重大空白等等。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主要是为自己写作毕业论文提供文献方面的帮助和指导的,所以,只要把自己所作题目的相关文献找准、找全(这是编写参考文献题录阶段必须做好的工作),然后对这些文献中的观点、方法、原理、材料等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文字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像做毕业论文那样,把自己的发明和创新全写上去,更不要象写教科书那样,从古到今面面俱到。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六、论文后参考文献表排写格式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会计方面的文献综述
一、相关文献介绍 1.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1952)发表了题为《企业债务与权益资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的演讲,把当时的融资思想归纳为三种类型:净收入理论、净营业收入理论和传统理论。净收入理论认为企业增加负债,提高财务杠杆,可降低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债务资本为 100%时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净营业收入理论认为当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债务融资时,即使能够维持债务成本,也会带来企业权益资本风险的增加,进而造成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因此,企业负债比例的提高不会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企业的总价值固定不变,并不存在最佳的资本结构。传统理论认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会导致权益成本的上升,但在一定限度内,债务的低成本能与权益成本的上升相抵消,企业就能获得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降低所带来的好处。但是一旦超过限度,债务的低成本将无法抵消权益资本的增加,而且债务成本也会随着企业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大,从而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加快。因此,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下降转为上升的转折点上,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该点上的负债比例就是最佳资本结构。 Modigliani和 Miller(1958)在其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中提出,无企业税 MM 模型,即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即风险相同但资本结构不同的企业,其总价值是相同的。Modigliani和 Miller(1963)在《企业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项修正》中提出有公司税MM模型,即负债杠杆对企业价值和融资成本确有影响。如果企业负债率达到100%,则企业价值最大,融资成本最小,即最佳资本结构应该全部是债务,不需要发行股票。 米勒(1976)在《债务与税收》一文,为了探讨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同时考虑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在内的模型。米勒均衡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个人所得税的存在,会在某种程度上抵消负债的节税利益,但是在正常税率的情况下,负债的节税利益并不会完全消失。因此,米勒模型认为企业负债率越高,则企业市场价值越大。 在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以及不对称信息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Myers 和Majluf (1984) 在《财务学刊》杂志的《资本结构之谜》一文中提出了“啄食”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公司融资顺序有较明显的先后之分:所需要的资金首先依赖于内源资金;在内源资金不足,需要外部资金注入时,债权融资成为次优选择;而外部股权融资由于成本太高,只是作为一种融资渠道的补充来源形式存在。因此,企业融资通常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即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优先考虑债权融资,不足时再考虑股权融资。 1.2 国内的研究状况 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研究。国内学者张人骥、阎达五、黄少安和张岗、方晓霞、刘星等人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进行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与欧美、日本等资本市场发达的上市公司相比,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其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上市公司在进行长期融资决策时普遍存在“轻债务重股权”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顺序安排显然不符合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袁国梁,郑江淮,胡志乾对我国股市的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解释中,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是造成企业融资偏好的主要原因。刘星,魏锋和詹宇对中国的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时,首选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以股权融资为主,债权融资又以短期债务为主。 近几年,袁卫秋(2004)检验静态权衡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在我国市场的适用性,发现啄食顺序理论不宜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而静态权衡理论可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征。张兆国、宋丽梦、和张庆(2005)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营者持股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有较显著负相关性;负债融资比例、法人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股权代理成本有不显著的负相关性;国家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均与股权代理成本有较显著的正相关性。张兆国、闫炳乾、和何成风(2006)通过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主营业务利润率、经营费用率、和资产利用率三个指标比公司价值指标能够更好地解释公司绩效;国家股比例对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越来越不显著;法人股比例和负债融资对公司绩效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流通股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股权集中度和经营者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较显著正向影响;留存收益对公司的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 林凡(2007)《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在中国特定的政策环境以及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股权结构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控制人主导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机制的主要特征,由此本书以“制衡控制人的权利”为出发点提出了治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总体思路和规范措施,这对推动中国相关制度、法律环境的完善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相关综述和评价 美国学者Myers 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较早的对融资偏好问题进行了直接研究。他们探讨了公司如何选择最优融资渠道,即遵循“啄食顺序”,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优先考虑债权融资,不足时再考虑股权融资。此后,又有很多学者对融资偏好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一般都认为,企业融资应该遵循“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进行研究。他们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国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大相径庭,突出表现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在微观上表现为上市公司通过不同形式的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圈钱”行为。在宏观上表现为资本使用效率不高、资源配置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等。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治理,最终将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以及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制度和市场环境各方面的差异,现有西方财务理论尚不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进行圆满解释。国内有些学者表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低是形成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资金成本是公司决定融资行为的最根本的因素。公司为融入资本必须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回报,回报率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与债权投资者相比,股权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因而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证券市场的过小规模与投资者巨大的需求空间存在反差,加之非流通股的大量存在,证券市场市盈率和股价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而与之相比的公司派息水平则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投资者并不指望通过获取公司的派息来得到投资回报,而是希望在市场的短期投机行为中获取资本利得。从公司的角度看,股权资本成本是以配股价或新股发行价为计算基础的,而我国的配股价和新股发行价多以市盈率为计算基础,通常要远远高出每股账面净资产,由此计算的股权资本成本很低。正是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形成。从公司的角度看,股权资本成本是以配股价或新股发行价为计算基础的,而我国的配股价和新股发行价多以市盈率为计算基础,通常要远远高出每股账面净资产,由此计算的股权资本成本很低。正是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形成。近十多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速发展。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壮大,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和非上市企业比较而言,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行为比较规范,管理理念比较科学,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将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加速证券市场建设,提升公司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凡.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黄少安,张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3] 刘星,魏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4(6). [4] 何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D].东南大学,2005. [5] 张霞.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6] 郑志波.浅议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现状[J].经营管理,2009. [7] 杨鑫.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8] 谢聪.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J].财会通讯,2008(1).
上一篇:膳食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下一篇:早餐营养与健康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