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课堂文化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13:23

关于课堂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探讨课程实施对教师文化的诉求,构建在当下的大学通识课程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中以合作、开放为特征的新型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长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教师文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塑造,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力量,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1]。课程实施与教师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教师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建设的,关注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体验与实践活动方式的调整,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当下的大学课程教育主要分为通识课程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2]。通识课程教育就是基础课程教育,基础课程教育加深了学生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让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生活中个人、职业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并解决它们。基础课程教育是专业课程教育的前提。从教育理念看,目前的专业课程教育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得到解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从培养目标看,目前的专业课程教育设置的专业口径较狭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培养模式看,目前的专业课程教育表现为强调专业知识、技能养成的单一模式。这种情况下,不能跨专业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才能。但是专业课程教育具有基础课程教育不具备的功能与意义,它给了学生在一个不确定的职业世界里的生存能力,给大学生的将来带来了经济的独立的能力,而经济的独立正是理性、自由、心智探险的必备条件。传统的教师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生发展的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文化建设,找到今后教师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在实践中建构新型教师文化,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转变课程价值观,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文化要在课程实施中建设,首先要转变课程价值观。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课程实施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是对人的培养,不是一种标准化的批量生产,不能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而是必须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要求进行培养。教师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实施模式有自己的认识,转变课程价值观,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课程实施最后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才能得以实现。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素养,引领学生走向对话、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民主的对话,以独特的现实情境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开放的合作,在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共同创造教育经验,共同交流和成长;科学的探究,调整教学方法从记忆导向转为思考导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课程实施中建设教师文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完善性,课程结构设置和教学内容计划必须注意理想与现实、目标与现状的关系,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实施的可行性。我们必须在课程结构设置和教学内容计划的实施上,平衡而合理地处理好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关系,确保学生既从思想和基础技能上得到升华,又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课程结构方面,在注重学科间联系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课程实施是要在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使之既能有助于学生自觉努力地增长理性,又能满足学生为职业做准备的'渴望。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善于求真的习惯,反思与批判的精神,高 瞻 远瞩的视野,追求完美的境界。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知识与实践结合,并且将教育活动和思考活动加以统一,以便使学生成为一个思考的主体与实践的主体,而不再只是接受各种“套装知识”的一个客体。

三、课程意识让教师不断学习、专业化并成长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存在的基本反映,是以课程观为核心形成的对教育活动体系中课程系统的一种整体认识。作为课程实施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对课程实施责无旁贷,应该让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视野,对课程进行深刻理解,以期指导教学实践。教师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养,决定着构建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的水平。教师的专业化是建设教师文化的关键所在,学校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场所,应当为教师专业发展获得可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存在两种模式,技能熟练模式和反思实践模式。前者主张教师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程度是衡量是否“专业”的标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就是对这些专业知识、技术原理的熟练运用程度。后者认为教学实践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受到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3]。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凭借其具有的“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的改造者,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程知识时,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教师本人对课程的理解,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教学实践,而且具体的教学活动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的,同时具体的教学活动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流文化对知识的选择。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对课程实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增强教学活动对课程实施的影响力,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课程一起成长[4]。

新教师文化的理想目标就是建立自然的合作文化,课程改革实施的推进要求教师具有广阔的开放视野,构建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教师通过与专家的合作、与其他教师的协作、与学生的探究等形式,突破原有的个人主义思想,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守旧、安于现状的心态,在与外界联系与交流中,尽可能开放自己,对自己的课程实施进行实践反思,不断积累起课程开发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菲菲.试论新课程视野下教师文化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探索,2012,250(4):113-115.

[2]季诚钧.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2,(03):50-52.

[3]王璐.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文化重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3):8-11.

[4]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 摘要 ]随着我省素质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相对薄弱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学校自身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良好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操陶冶,促进心智生全面发展。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系统研究新时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办法,旨在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时代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不等于校风,其内涵要更加丰富: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呈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要求。农村小学由于认识不足或是办学能力限制,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停留在浅层的校园环境清洁、简单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层面,并没有从精神层面或是价值观的层面进行引领、建设和培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良好、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展现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吸引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

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配备46人,在校学生668人。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栈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农村校园文化师生参与面窄,缺乏后续支撑。目前一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依靠市面上专门做校园文化的公司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网络素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后续的支撑,完善。以栈子小学为例,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过多的动员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参与,提出的办学理念等主要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导致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认同度不高。实践参与度更不高,因此,尽管有了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师资水平有限,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进取、低要求。栈子小学对于语数外等课程的师资培养十分重视,但对于像美术、音乐等副科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则欠缺,而且师资人数严重缺乏,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导力量贫瘠。当地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在校园内盛行,老师不积极引导导致校园文化风格偏离基本要求。三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栈子小学每年会定期举办“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仅有较少部分的学生会报名并积极准备,其余学生则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去。学校层面看来,只注重形式上热闹,条幅和标语悬挂等,只进行一时宣传,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一所学校形象建设和精神风貌建设风向。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探索、需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

3新时代有效推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基于当地环境实际、基于教育实际、基于学生实际。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共建校园文化。

3.1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制度的连续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延续

完整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师生的具体行为,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活动和推动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围绕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精简现有的管理机构,尝试增设“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鼓励在校师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汇编,与后勤管理制度进一步的进行结合,将“文化”字眼加入到汇编中去,确保每个部门能够熟悉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熟悉具体做法。三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在参考、学习其他农村小学纲要的基础上,要强调文化墙壁、文化活动等物质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四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保证建设的持续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纲要的落实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3.2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显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宣传栏、墙壁画、各类指示牌、绿化环境等外显的物质文化表现,隐形校园文化是指校风、学风、教风、教育理念等内在的校园文化。显性校园文化和隐形校园文化共同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整体化规划。一是切实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构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园认同感。可以利用校园墙报等现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平台,进行创意设计等。还可以利用师生自创书画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为体现“校园对话”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不断的提炼和升华办学理念,遵循现有的校训,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挖掘和鼓励学生特长。注重品德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师生关系构建等。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动的校园文化主流活动。进一步将学校精神提升至正确的三观塑造层面。

3.3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各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习惯以及校园文化表现。校园文化需要传承和积淀,同时也更需要创新。一是活动创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更多样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鼓励班班行动,鼓励人人参与。如先进评比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等。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活动的内涵性,同时增强了团队建设精神。二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力,更加科学、系统、开放的课程体系应该逐渐走进校园。对于学校而言,不断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水平。

4结语

优秀、科学的校园文化是农村小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构建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现代化学校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之路也是学校的建设发展之路。保障和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积累过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动。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76-81+192.

[2]王叶子.“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的优势与困境——浦江县实验小学的个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1):106-109.

[3]张迎春.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96.

[4]许博.BK公司激励机制创新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浅谈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命就是提高就业能力,提高个体在职业领域及生活领域的“生存能力”。因此作为职业学校,应该努力进取,与时俱进,大力发展以就业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灵魂,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但实际中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把校园文化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建设的层面上,认为是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内容,把校园文化的建设完全依赖校团委和学生科,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多开展文娱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开展第二课堂;其次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师一味强调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校园文化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第三,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离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功利化、商业化太浓。校园文化这种状态显然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长此以来,只能培养出知识单一,难以适应企业要求,长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群体。

二、职业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来定位校园文化。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实质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务学生就业这个核心。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三、如何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要更新。

第一,要突出时代性。

当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做高素质劳动者”成为职业学校的主导价值观念,并通过这个建设过程引导教师热爱职教事业、勇于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完善素质结构、掌握创业本领,从而增强师生凝聚力,实现学校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1)抓教师的职业意识。

要经常组织班主任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地考察,从深入企业中感受到强烈的市场气息,从而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2)抓学生的渗透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老师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渗透式的教育,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抓家长的观念更新。

学校要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式和就业状况。教育家长目光长远,要鼓励子女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而使家长、学校、学生三者之间对于就业达成共识。

(4)用成材典型引路。

一大批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极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出了不少的成绩。这些靠自身实力发展的职业学校学子的成材事迹,成为了在校学生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

第二,要具有创新性。

创新是包括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在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学校有益经验、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还要善于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以就业为导向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其改革实践过程也会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学制和学习形式的灵活性使以往按部就班实施思想教育的方式受到挑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更为突出的地位,长班学历教育与中短期培训班并存要求校园文化呈现层次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等等。没有创新意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谈不上与时俱进。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拓展。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就要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如: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从开学第一天起,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其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目前应重视:

1、养成教育。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内心品质的外化和为人处事的基础。学校应以法制教育、师德教育予以配合。

2、职业形象教育。职业形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思想教育紧密结合。

3、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这将为学生成功迈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4、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晴雨表,优良的校风是全体师生长期努力的结晶。

5、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注重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德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要改进。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围绕就业为导向, 提高学生素质来开展,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高校要真正成为教育服务机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垒心垒意为学生服好务的思想,一切从维护学生的权益和需要出发,一定要有浓厚的人情味, 更地发挥好人文关怀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是必须依靠全体师生。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形成的,是建设的主体,切切实实发动全体师生参与,使他们都得到自我教育的机会,从而调动起主人翁的积极性。

三是要“跳出”校园搞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开放性。以就业为导向使职业学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光在校园围墙内搞建设是不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样。

所以,必须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在实践中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增强辨别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体验教育”是很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一种教育方法,到企业实习、实训、顶岗能使他们接受到良好职业道德意识的熏陶。

上一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论文

下一篇:研究生论文什么时候送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