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与职场智慧论文
菜根谭与职场智慧论文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读后感:修身养性的智慧
导语:《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我整理了相关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000字(1):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与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从教理念如出一辙。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辅导员岗位数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己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000字(2):
我有幸读了《菜根谭》。它是明代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著者洪应明,他是通家硕儒,学问渊深,明朝嘉靖、万历人士。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后官埸失意,归隐山林,乡居多年,洗心礼佛。
原来《菜根谭》这个奇特的书名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作者以此为书名,认为至人只是常,真味只是淡。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所以《 菜根谭》这部书,足可受用一辈子。尤其其中的几句,感悟颇深。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急在一时。因为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我如若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
读了“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让我明白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日的工作中总是认为“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如今读了这句话,仔细品味,再联想到我们的学生其实和我们这些老师的接触比他们父母还要多。所以完全也可以把这句话这样理解:“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如果我么这些教师的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且常常能用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影响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会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我们所期盼的那样,健康成长。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多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什么?
《菜根谭》这部书还给我许多启示,我会静静的读,细细的品,相信菜根会越来越香,我们的心智会越来越高,使自己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智慧型的老师。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000字(3):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机械”用得尤为传神,曾深刻觉得自己僵硬如机器人。圆滑不若笃厚,是故有时人工智慧过分卖弄不若天然本性自然维持。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官场一身不由己却仍力拨正艰难挪步者,与身心两清天天叫嚷洁身自好者谁更为崇高。卖弄聪敏得小利者与深谙技巧人心却无所作为者,谁更智慧。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鸠毒中矣。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一切受苦的人都应该有自虐的自觉精神,告诉自己,受的苦是加工金子的机器与原料。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夜深人静感到真情流露,继而浮杂念头接踵而至,不必自豪随后惭愧,只需明了人性本扶摇浅陋,情随物而动,安于本性。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事后悔悟可破临时痴迷,若此言真,或许是无数痴情种子的解脱之术。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字面意思,已觉灌顶。
利欲未尽害心,一件乃害心之虫贼;
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祸福转变多起于物色导致的自以为是与刚愎自用,不责外物只问人心。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
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即使是心不由己的居卑,处晦,守静或养默,也会明了曾经登高,向明,好动,多言的益弊之较。
欲路上事,毋乐其变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
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一念之差,失之千里。其间距离,愿君看得到。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
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儒家是劳大于逸的,功名地位可使脱俭入奢,而此书很多思想更靠近黄老之术。富不足不若贫有余,劳不力不如逸全真。人的本性的释放是大于社会责任的道德。赞矣,不得圆融自身的为公奉献是强扭人性,虚伪之作。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
一句话:谁叫他和你骨肉相连呢?岂是跟随性子说抛弃就抛弃,想伤害就伤害的人?恩情已刻。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
此心常放的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多么唯心主义的思想啊,但说得对。世界的大小取决于心胸,色彩取决于内心态度。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位放肆着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露锋芒不仅招来祸害,叩问其心,显摆之意为何,是真君子乎?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试问在红尘闯荡的年年岁岁人,摘携欲望与繁华,痛苦与凄苍,然后,能婴儿乎?理顺则为大者。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徳,亦可以远害。
小过小私什么的,小心眼的人们就不要在揪着不放吧。春眠不觉晓,庸人偏自扰。
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
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
标新立异,特立独群,给自己提醒,还是少做点吧。其中的兴奋宛若人生之抽筋。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成仇,博极翻成喜也。
恩仇永开放,何为情意深厚之掂量?盖最应景最动心最需要之时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
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惕于察也。
两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我有时会预料别人机诈之心而保持距离避免其害,因此不能同时掌握精明与浑厚,熟知两者可以如此清明地并存融合。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命如此便该接受。得失的奥妙需要时间的描摹,然后抚平有心人的心颜。请不要妒忌,你清朗的眉宇照射出一切的情感负缀是多么无意义。
《菜根谭》(来自十点读书文稿)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优美名言,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但要说起它出自何处,恐怕很多人都会一脸茫然。
其实这句名言正是出自我们今天要讲的《菜根谭》一书。
“菜根谭”可不是一本菜谱,而是实打实的“国学经典语录”。
“菜根”一词听起来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草根”有些相似,其实它出自于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够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
明代学者洪应明受这8个字的启发,便立志“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最终写下了经久不衰的菜根语录,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追捧不已。
《菜根谭》算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因果业报,在书中都有体现。
这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求学育人,静心慎独”等多方面入手,为我们指明了生活的意义。
我们阅读此书,可以明显感觉到古代百家思想虽然性质不同、角度不同,可涉及到处世哲学方面,却总有一丝相通之处。
《菜根谭》是由一个个小段子组成的,适用于形形色色的读者。
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心境,每个人可能会喜欢不同的段落,对相同的段落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便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不管你怎么读,都有符合你心境的道理。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菜根谭》虽成书于明代,但是现在读起来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这足以证明该书的强大生命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读《菜根谭》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带大家一同看看:这本书究竟藏着怎样的生活智慧?
你将会学习到,为什么说“心静”是情绪控制的重中之重?
你还会了解到,《菜根谭》中蕴藏着怎样的教育之道?
最重要的是,我将告诉你:在职场中,说话是个技术活。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01
为什么说“心静”是情绪控制的重中之重?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位列首位,可见其重要性。
《菜根谭》虽包涵各家文化,但追本溯源仍是以“儒家”为本,自然也就把“修身养性”一节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而我们今天首先要讲的便是这“修身养性”的法门。
所谓“修身养性”,其实修炼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性”,养性就是养心。
所以《菜根谭》说:“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
意思就是心十分重要,甚至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一个喜悦的心念,可以带来祥瑞的星云;一个忿怒的心念,可以带来震雷暴雨;一个慈祥的心念,可以带来和风甘露;一个严酷的心念,可以带来烈日秋霜。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一颗“静心”。
因为心静了,就会产生出一种静气,而有静气,则会获得很多好处。
就像《菜根谭》说的:“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人认为,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坦然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有这样一则故事: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便向儿子询问是怎么找到的?
儿子回答说: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秒针发出的声音,然后顺着那个方向一看,表就找到了啊。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当然,心静并不是说了无牵挂,观望等待,而是指由襟怀坦然所得到的内心宁静,从而达到不追逐名利、不惑于浮华,遇事能够保持清醒、沉着应对的精神境界。
在人心浮躁的时代,拥有静气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急功近利,就很容易在物质的罗网里迷失自我。
有人说,心态浮躁,宛若煮汤——有人“刚烧火就揭锅”,急于求成,基础打不牢。
有人喜好“显山露水”,不去在求真上下功夫,难以务实,做秀不做事;只有做到心静如水的人,才会经受住各种考验,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为一个作画的巨匠?
齐白石说:“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可见,涵养静气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是调节我们个人情绪的一剂良药。
情绪这个东西,是人人都有的,但区别就在于有人可以凭借“静心”来控制情绪,而有人则成了情绪的奴隶。
很多人在遇到问题后,都会因为情绪不稳而慌不择路,导致本来能解决的问题,因情绪影响而无法解决,所以说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情绪。
在宋仁宗时代有一个故事:当时党项人围攻延安城,城池面临着濒临攻陷的危险,城内是人心惶惶。
此时范雍任兵马元帅,遇到这种局面,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这时在军营中有一个老头,专程来见范雍,自告奋勇地对范雍献出自己的计策。
老头说:“我就是边境人,常年在这边境征战,遇到围城的情况已经有许多次了,以往经历的危机情况和今天都差不多,但是党项人并不善于攻城,每一次党项人的军队都不攻自破,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我敢担保,党项人一定不能将城池攻破,如果城池被攻破的话,我宁愿被斩头。”
范雍听了老头一番分析后,心里顿时有了底气,随后又发话下去鼓舞将士,军心因此稍微安定下来。
后来结局果真如此,当党项人撤退后,老头受到了很大的奖赏和提拔,并且被称为军营之中的智者。
有人问老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党项人攻不下城池的?”
老头淡淡说道:“其实我心里也没底,当时的那番话,不过是为了安定人心而已。”
老头的这番话对于战争本身并没有直接影响,但他在无形之中解决了一个更大的隐患,那就是军心不定的问题。
所以说不管面对什么事情,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解决自己的情绪,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这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心静下来呢?
《菜根谭》是这样说的:“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用冷静的目光来观察别人,用冷静的耳朵来听人说话,用冷静的情感来感受事物,用冷静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理性的判断。
这里所谓的“冷”,其实就是保持理智而已。
一个理智的人待人处事是冷静的,思考问题是客观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不会因为感情用事而冲昏头脑,更不会陷入盲目的境地而举手足无措。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不管生命在他面前摆下什么样的棋局,他都能从容破局。
02
《菜根谭》中蕴藏着怎样的教育之道?
说完了“修身养性”,接下来我们说说书中的教育之道。
经常听闻一些教育家说要激励学生,这固然没错,但“激励”是要有个“度”的,适度的叫做激励,过度的就变成“哄孩子”去学习了。
如果我们总是激励、表扬、夸赞,而无引导、教育,乃至适当批评,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一种可怕的现象——“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当一个人在家里、学校里总是一帆风顺,其实未必是好事,说明这个环境对他太包容,当有一天他走入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时就会碰壁。
所以《菜根谭》告诉我们,要将激励和批评结合起来,所谓“严师出高徒”并非空穴来风。
但一味“严厉”也不可取。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会犯太严厉的毛病,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顾及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过度的批评责骂,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对学生要求太高,拿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他做不到,反而会感到绝望,继而失去兴趣。
所以《菜根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我们教育学生,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有适当的标准去教育他们,不可过低,不可过高。
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要定不同的标准,不可一概而论。
这也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之道。既不可太严,也不可太宽,于是《菜根谭》给出了一个结论——“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除此之外,《菜根谭》还十分重视教育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所谓的“讲学躬行”。
书本上的知识讲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如你亲身示范一次来得印象深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学生去做到,那效果肯定不如人意。
以上提到的是教育者需要秉持的态度,但教育一途不能只有态度,还要有具体方法,否则便会成为纸上谈兵。
那么,《菜根谭》中又介绍了哪些“教育方法”呢?
首先,《菜根谭》提出了一个“闲时吃紧,忙里悠闲”的教育方法——时间之道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也就是说,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做到张弛有度。
比如在生活中,一到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就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老师。
一种是忙的要死,自己很着急,也把学生折腾够呛。
这些老师大都是平时太闲,一到考试就着急,抓紧时间补课学习,因为心里没谱啊;一种是很悠闲,不紧不慢,因为心里有谱,平时把该做的都做了,到头来也就没有什么可着急的了。
后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说的“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心里有底,才能优哉游哉的面对一切。
我想这也是所谓的时间管理吧,对自己的时间规划得好,这样按照计划,就能够做好一切。
否则就是平时悠闲,一到考试就紧张,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效果还不好。
接着书中又提到了一个“玄之又玄”的方法——“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书中是这样说的:“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这段话看似说得很玄乎,其实就体现出一种“慎独”思想,夜深人静时,你要多自省、多反思,这样才能总结并改正今天的过失,从而让明天更好。
如果我们终日忙忙碌碌,没有时间静下来细细思索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就会陷入迷茫困惑中,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是得过且过,以致丧失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只有当我们静心回首反思自我时,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真谛。
有些人一辈子就这样,没有任何长进,总是原先那一套,即使是错的,也从没改正过。
书中说的“妄心”,其实就是心里有乌云,就是自己心里有错误、有障碍;只有改正错误、去掉障碍,才能真心净现,一片光明。
03
在职场中,说话是个技术活
说完了教育之道,最后我们来说说职场智慧。
有一次,朋友同我说了件烦心事:
朋友刚接到经理分配的新任务,能接到新任务,他当时也很开心,毕竟自己也算是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但这新任务的难度比之前要大很多,他接手后才意识到任务的艰巨,于是在午休时就和同事们抱怨了几句。
下班后,朋友被经理叫去办公室,他本以为经理是要和他商量新任务的事情,但迎面而来的确实一句句质问:“你是不是对公司安排有意见?如果有的话,公司可以安排其他人接替新任务。”
朋友当时内心很忐忑,同时更后悔在午饭时多抱怨了几句。
其实上面这种现象在职场中是屡见不鲜的,我们都不是“泥人”,都有自己的“火性”,但有时却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几句“无心抱怨”,便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丢了机会和工作。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在职场尤其如此,不管是向领导汇报工作,还是跟同事和谐相处,都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沟通技巧。
说什么,怎么说,该不该说,一样的意思从不同的人口中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
会说话的人,让人如沐春风,人际关系融洽,自然更容易在职场顺风顺水。
不会说话的人,句句如针,得罪人无数,在职场屡屡碰壁也不足为奇。
所以《菜根谭》中反复强调这个“说话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祸从口出,与其夸夸其谈,不如踏实做事。
但上面讲述的那个故事的意义却远不止如此,为什么朋友午休时的抱怨会被领导知道呢?
我想答案一目了然——自然是同事“告的密”。
我们常说“职场如战场”,而同事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则是潜在敌人。
在职场上,和同事相处好的,则顺风顺水,相处不好,则举步维艰。
那对于此种情况,《菜根谭》又能给我们职场人士哪些建议呢?
书中说到:“心内须精明,为人要浑厚”、“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 。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
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只做老实人吗?
当然不是!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是说如果对“好与坏的区分”过于死板较真,那就不容易与事物相投合了。
也就是说,对于事物的看法或态度,如果过于尖锐或极端的话,就会忽略该事物的价值点,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运用。
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意思是,评价人贤良与愚蠢的心思过于分明,那就不容易与人亲近。
也就是说,不要给别人定那些鲜明的标签,比如,A同事是聪明的,B同事是愚蠢的,C同事还不错,D同事不可交……
这会使我们带上有色眼镜看人,不利于和同事亲近交往。
所以书中提到,同他人交往,要做到:“心内须精明,为人要浑厚”。
在职场上,对于同事的难题,自己能帮上忙的,可以帮助,做浑厚纯朴的职场人。
与此同时,你的内心也需要精明敏捷,要判断出,哪些事情是不能插手的,而不是一味做老好人。
你的精明敏捷不要随便炫耀,放在心里就好,表面人畜无害,心里明明白白,这就是大智若愚的职场智慧。
好了,听到这里,你就已经学会了《菜根谭》这本书里的精华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现在我再来为你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了解了“修身养性”的法门。
所谓“修身养性”,其实修炼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性”,要让你自己的心静下来。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
而静心的方法便是:用冷静的目光来观察别人,用冷静的耳朵来听人说话,用冷静的情感来感受事物,用冷静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说简单点就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理性的判断。
然后,我们探究了书中的教育之道。
在教育态度上,《菜根谭》告诉我们要将激励和批评结合起来,要注意:“宽严得宜,勿偏一方”,遵循适度原则。
除此之外,还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教育方法上,书中提出了一个“闲时吃紧,忙里悠闲”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做到张弛有度,做好日常的时间管理与规划。
最后,我们明白了在职场中,说话是个技术活。
在职场中,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对谁说,怎么说。稍有不慎,就会在无形之中得罪人。
所以书中劝我们职场人要“心内须精明,为人要浑厚”——表面人畜无害,心里明明白白。
时代也许会变,但人性却不会变。
《菜根谭》为我们讲述了做人之道,而做人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因此《菜根谭》的智慧也不会过时。
希望我们都能从中获取养分,读出属于自己的真理来!
本书由十点读书为你独家解读。
上一篇: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下一篇:如何开发解题智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