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建土楼风水论文
浅谈福建土楼风水论文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土楼分类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两形状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圆楼
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积通常最为庞大。面积最大者甚至可达72开间以上。
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住家卧房。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独立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这些设计,通常也是着重防御功能。
方楼
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五凤楼
湖坑镇的“福裕楼”即是一座典型的五凤楼。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许差距。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五凤楼主要分布于闽西各县与漳州。其中,移民台湾的漳州客家人,也将其五凤楼建筑风格带至台湾。
其他
除了圆楼,方楼与五凤楼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有凹字型,半圆形,与八卦型等种类土楼。凹字型土楼主要分布于闽南南靖,诏安。半圆形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永定、漳浦、华安、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中国最大的八卦土楼则为道韵楼。
编辑本段土楼特点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乡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
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编辑本段精彩看点
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
永定县最有名的是振城楼。振城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罕见。
除高超的建筑技艺外,土楼的建筑者对于土楼的选址也非常考究。土楼的环境大都优雅清静,推开窗户,苍翠欲滴的林木逐一入目,而花果飘香的飘香更是不绝于鼻,可谓步步为景。
编辑本段申遗过程
——以“大地土楼群”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发展历程中积累的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价值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古迹。分为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华安大地土楼群申报世界遗产,属于文化遗产类。
大地土楼群(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一块瑰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国家民族利益、事关华安未来发展的大事;对于保护华安历史文化,提高华安的国内外知名度,促进华安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1年3月,华安大地土楼群中的二宜楼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0月,华安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华安大地土楼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5月,南阳楼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土楼(包括华安大地土楼群)作为2008年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英文申报文本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格接收。2007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对华安大地土楼群进行现场评估考察。
2008年7月6日,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安大地土楼群将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接受表决
编辑本段旅游贴士
交通:客家土楼多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广州有到漳州和龙岩的火车,自驾车南靖、永定两县各乡镇的道路多数是柏油路面,行车一般没什么问题。
住宿:南靖、永定两县的住宿条件都不错,有各种档次的宾馆,住进土楼也是个不错选择,条件虽然艰苦,但可领略地道客家风情。
美食:客家菜口味偏重,以“咸、肥、熟”为特点,盐鸡、酿豆腐和红烧肉不可不尝。
编辑本段旅游攻略
从厦门到永定土楼可以坐专车或公车,坐专车费用高但是比较方便,坐公车要到湖坑镇下车,湖坑镇上有岔路去南溪土楼群,可以在岔路口包摩的来回,一个车不会超过25元。南溪的路也可以往田螺坑方向走,沿途可以去看芦溪那边的土楼。如果不去南靖书洋那边的话,可以从南溪过去看田螺坑,然后从塔下的路返回高头、洪坑、湖坑。如果还要去书洋的话建议就到观景台来回,看完洪坑、高头,再经塔下村、田螺坑去书洋更顺一些。据说观景台可以看南溪土楼的全貌,因为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去,不知道风光如何,但是潺潺的南溪水犹如一条缎带,串起沿途各个村落的座座土楼、颗颗珍珠,点缀着小桥流水,风光非常优美,值得推荐。
最西边的是南江村的八角楼(东成楼),其实就是方楼,不过四个角切了个小斜角,并不是正八角形。楼内有住户,不收门票。我很喜欢东成楼旁边的一座小园楼,里边住了4兄弟7户人家。门前正好对着小桥流水,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接着往东5分钟车程,来到南中村的环极楼。环极楼要收5元/人卫生费,不过楼内倒确实挺干净的。环极楼最大的特点是抗震性能特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一次地震过后,留下3米多长1尺多宽的裂痕,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巍然屹立。楼内部中心环无祠堂之设,在环极楼的中心点上,用力跺脚或放声呼唤、歌唱,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回声,好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再往东5分钟即到新南村的衍香楼。衍香楼座落在一潭碧水旁边,风光不错。潭名游皇潭,算是个微型水库,还有个小小的发电机组。这个土楼的大门布局比较特别,增加了一系列的外围附设。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砖木雕刻比较精细,墙壁上书画也比较精美。门楣上书“大夫第”,属于诗书世家。这个楼也是要收5元/人的卫生费的,同样也很干净。
继续往东回来10分钟左右路程,溪边立着的是振福楼。这个楼不在大路边,大门正对着南溪,依山伴水。由于现在被人承包下来准备开发成展览馆,所以还没有开放。据说楼内用了许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外土内洋、中西合壁、富丽堂皇。
****************
回到湖坑镇。镇上可以包小面、摩的,也可以住宿、补给、饮食FB。路口旁不远处有一家美廉酒店,门面设施简单。一大碗汤蒸兔子才10元钱,还有梅菜扣肉、焖豆腐、酸菜鸭血……味道都还不错。比起旁边的阿庆酒店来,真是实在的多。
如果不去初溪,可以直接从永定县城坐[永定-高头]的班车到达洪坑(土楼文化村)(9元)或者高头(高北土楼群)(11元)。高头与洪坑之间的道路正在修水泥路面,据说元旦前可以修好。往来其间基本上摩的比较多(3元/人)。
洪村土楼文化村门票40元。摩的可以直接带进去,但是没有门票进不了土楼,而且一旦发现有人没买票进了村,保安就会安排查票,被赶出来的滋味不好受 。洪坑的土楼象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等还是很有代表性的,相比初溪的50元门票,还是可以进去看看。(据说早上和晚上保安下班了可以不花钱进去看:)。
洪坑可以住宿,住土楼大概是30元/人,交通也还方便。
******************
洪坑到高头大概20分钟的路程。高北土楼群就在快到高头的时候大路左手侧。最经典的当然是承启楼,号称“土楼之王”。“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门票30元,可以乘管理员回家的时候溜进去看看(现任管理员家就在土楼旁边),不用理会村民善意的吓唬 。土楼游览,一个是宏观,从高处俯视;一个是微观,在楼内游荡。不进去看的话,始终会是个遗憾。从洪坑方向过去,快到承启楼的道路拐弯处,有个小牌子,指示去观景台的方向。说是观景台,其实就是个小山包的坡顶。这里可以俯视高北村的土楼群景色。承启楼旁边还有一个圆楼,叫“侨福楼”,收5元卫生费,楼内空空,不值得一去。其实高北村的其他民房外观也很有特色,可以到处转转。
******************
高头过去一段距离就到了一个岔路口,一边往曲江方向,一边往塔下方向。两条路都可以到书洋,沿途也都有土楼。不过往塔下村的路程要短一点,而且塔下村和坂下村的裕昌楼(东倒西歪楼)是绝对不可错过的。因此推荐路线:可以先往曲江方向观看一下河坑的七星土楼群,然后回过头来走塔下。
从岔路口往曲江方向大概2-3公里左右,路爬到了一个拐弯的坡上,坡上有小路可以下到村子。这里可以看到河坑的七星土楼群的尾巴上三个楼。道路左手边一条小路往坡上走,一直要爬到高压电线塔那里才能够看到河坑土楼群的全貌。村子土楼很集中,不过单个看上去不是很特别。如果有兴趣,可以在道路还没上坡的时候过一座桥,沿着河边的道路进入村子。
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前去石桥村,据说土楼的各种形态,和各种分布规律在这里都能找到踪迹,是《中国民居建筑》一书中土楼部分的样板。
****************
回到岔路口继续往塔下方向。昏昏欲睡中,道路拐了个湾,一湾溪水出现在你的面前,层层叠叠铺开的流水,两边的民居乍一看有点吊脚楼的味道,溪上横架着一座样式特别的长桥。嚷嚷着让司机停车的时候,司机会告诉你:这就是塔下村了。
不同于其他村子大规模的土楼群,这里的房子更多的是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小户人家。在小巷里穿来穿去,不小心穿到了人家的后门,担心一条大黑狗正横眉冷对着你 有人家在制茶,那份茶香萦绕半个村庄,胜过各家各户门廊窗墙摆置的各色花草。
穿过小村,村后坡上就是张家的宗祠——德远堂了。德远堂是我们这一路看过来保存最好的祠堂。屋檐上的砖雕色彩华丽,彩凤、青龙、狮子、翠鸟、各式各样的花朵…大门口和梁柱上的木雕、漆画都保存完好、制作精细、色泽如新。此堂之所以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在于祠堂前伫立的23根盘龙柱(21根老柱,2根新柱)。当地有为功德之人立龙旗柱的风俗,而德远堂前的旗柱林数量众多,且保存完好。
此处无需门票,所有的风景全部FREE,强烈推荐:)。
********************
塔下村再往东前行几分钟到达坂下村的裕昌楼。裕昌楼就是有名的东倒西歪楼了。收5元/人。据称当年此楼为5户人家一起修建,轮流供应修建土楼的木匠师傅饭食。但是因为彼此沟通不是很好,以至于对木匠师傅伙食供应不是很准时。这下得罪了大师傅,因此暗中动了手脚。以至于楼盖好了虽然能住,慢慢的2-3层顺时针扭斜,而4层则逆时针歪斜。可能力学结构刚好均衡,因此几百年来倒也相安无事,被今人视为一建筑奇迹。现今楼里还住有许多户居民。裕昌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层的每家房子里都有一口水井。井水很满福建土楼,水位很高,清冽甘甜。楼里的村民可能请你去他家喝喝用井水泡出来的有机茶。茶水品尝无妨 ,如果不懂茶叶,购买的时候要谨慎一点 。
*********************
出裕昌楼,再往前到达田螺坑。就是有名的四菜一汤啦,因为四个圆楼围绕一个方楼而形象得名。据说从正下方看,形似5朵色泽不同的蘑菇(土楼颜色略有不同,有的淡青,有的淡红);从侧面看,象布达拉宫(比较牵强);从上方看,那就是四菜一汤啦。没有进村,在公路边拍过侧面的角度后,车子直接开到观景台处。观景台就在公路边,位置正好处于村子上方,而且角度封得死死的,旁边的角度哪里都看不到一丝丝。所以管理处放心大胆的收取20元/人的门票,而游客就为了那一眼风景,实在是很无奈 。
过了田螺坑,一路盘山而下到达书洋镇,不到1个小时。途中有蜜柚卖,一斤5毛钱左右,小个的大概1块钱一个。
********************
书洋小镇上车子不多,到南靖的车次每天只有4-5班而已,大概是上午7点、9点、12点多、下午1点多、4点多,车票10元/人。可以包皮卡去南靖,48公里路,大概100元左右,摩的索价50元(书洋这边的摩的要价比湖坑那边要高不少,注意砍价)。
沿途经过吕凤莲的故乡,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去看看南靖县境内,梅林镇长教村的怀远楼和璞山村的和贵楼,以及船场镇下山村的福兴楼、隆兴楼,南坑镇新罗村的半月楼、翠林楼,还有最袖珍的土楼-如升楼。
道路沿着船场溪一路蜿蜒,很多的香蕉林,也是一派山清水秀。行程大概1个小时左右,路况不错。南靖境内除了土楼外,也有温泉,还有热带雨林保护区,路况都还不错,还是值得转转。
南靖属于漳州市,去漳州可以坐的士,非常方便,10元/人,大概35-40分钟路程。
增值资料
1 沙石蛋白建坚固土楼
福建土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现今逾千座土楼分布于福建西南山区,主要分为圆楼、方楼及五风楼等,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2 美国曾误为核弹发射井
形状独特的客家土楼,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导弹发射井,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图片(土楼的俯视图),仍无法了解1500座“核导弹发射井”中的“机密”,中情局在1985年终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游客,到福建南部的南靖县调查,终于发现那些“发射井”,原来是历史悠久的土楼,绝不是间谍卫星所发现的“核武设施”,才令美国当局松了口气。
福建土楼入选世界遗产 :
2008年7月7日清晨6点多,一夜没睡踏实的福建永定县居民林志成被一条越洋短信“叫醒”,短信内容只有三个字:“成功了!”窗外响起过年时才有的鞭炮声,林志成出门一看,好消息已经传遍乡里,土楼里的家家户户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
申遗成功的“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即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昨天,上述土楼所在的县区都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为期十年的联合“申遗”路终于以成功划上圆满句号。这是继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入选世界遗产后,中国南方又一处打动世界的民居生态样本。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世界遗产网公布的“福建土楼”的申报简介中这样写道,“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许多遗址、古迹、皇宫相比,中国“福建土楼”的奇特之处,恰恰蕴含在一种平实的、平民的生活之中。“福建土楼”至今人丁兴旺,文化繁荣,相处和谐,是客家人族聚生活形态的“活”标本。林志成告诉记者,永定县有4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还生活在23000多座土楼中;土楼已经通上了水、电、煤,使得土楼既满足了现代生活的便利,又完整地保留着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在中国已有的36处世界遗产中,1997年入选的云南丽江古城、2000年入选的皖南古村落、2007年入选的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加上刚刚入选的福建土楼,中国南方民居已有四处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世界遗产。
编辑本段董斌研究员讲解福建土楼风水
应有关方面邀请,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 国际环境景观生态管理学院资深研究员董斌先生对福建土楼作了评价:他认为福建土楼以各种各样的圆楼以无角逼走“煞气”,其实那所谓“煞气”是不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因素的文化气息,引领着和谐的民风家风传承,千百年来,土楼的子子孙孙繁衍昌盛,土楼各自以吉祥的命名,再现着“天、地、人”三方完美结合的文化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在建造模式上,又体现了完美的国画效果,把“框景”文化容纳于中,在选址上,完全符合风水上关于明堂和案山的选择,古代的土楼的建筑者对于土楼的选址当然也非常考究。土楼的环境大都优雅清静,推开窗户,苍翠欲滴的林木逐一入目,而花果飘香的飘香更是不绝于鼻,可谓步步为景,步步吉祥,层层好运,才迎接来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入选。
董斌先生认为,福建土楼中的“土楼王子”振城楼、这座“最富丽堂皇的圆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这样的结构,体现了,八卦风水学的深刻丰富的宜居原理。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文化的融合,这是福建文化容易接受外来优秀文化,吸纳天地万象为我精华精气神的表现,在土楼中非常罕见,也是优秀的人文传承。
董斌先生认为,在文化传承方面,福建土楼以方圆结构为准则,体现了易经风水学中“三易”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审议批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的高度评价的园子叫“易园”,为什么叫“易”园?“简易,变易,不易”,也可以作为美学的标准,游遍苏州名苑,你感觉清爽,这就是简易,清爽中又曲径通幽变化无穷,这就叫变易,简易与变易交相辉映,这就是不易,这三易,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灵魂,所以我说,易经之道,用之在法,其妙在人;“三易”之间,道尽中华美学最基本和最复杂的原则,还有比叫“易园”更合适的名称么?可以这么说“三易”是中国园林美学的灵魂原则!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这样层层接纳,层层呼应,不仅在外观上奇异秀丽,而且在气势上以势应天地山川。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完全是风水学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结实的三合土墙,结合了“三防”(防风、防水、防震)功能和防盗和防匪。董斌先生认为,在实用和美学原则上也结合的非常紧密。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其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其因地制宜也十分符合风水的原则。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不仅仅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其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董斌先生认为,这个遗产项目容纳了风水、文化、景观、生态、人文为一体,是一个环境景观生态风水学的样本。
以福建土楼和黄土窑洞为例谈谈此类民居建筑的构筑特点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
今天,在庆阳各地,随处可见这种古老的居落形式。人们靠沟坡就崖壁之势,掘洞筑室,叫“崖庄”;从塬面上向上掘出一个两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在四壁向里挖出一孔孔窑洞,好像一个地下四合院,叫“地坑庄”。这种独特的居落及人民的生活方式自有妙处。
有诗赞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
本人想写有关永定土楼文化的毕业论文,各位高手指点指点,怎么写比有创新视角比较新颖?谢谢!
第一点先从多个城市的建筑雷同说起,有效地发挥地域文化特色
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建筑师等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建设者、发展商、城市居民的细小处入手。
举例一个写的不错的论文给您借鉴下。
引言:在江浙一带的旧宅第中,如小桥流水一般的园林景观不胜枚举。然而说到木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的集大成者,就要首推浙江东阳的卢宅了。到过卢宅的摄影界人士都可能不会忘记,那鬼斧神工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让人留连忘返。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东阳卢宅。从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回北京,只有周一和周五有火车,而我正好在周三就办完了事情。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迫不及待地搭上了到东阳的的士,奔向那个让我神往已久的江南旧宅。
东转西拐,的士终于停在了一条颇具意趣的老街面前。下了车猛抬头,但见黛瓦粉壁,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穿插;卵石铺路,曲径蜿蜒。看来这条绵延数百米的,就是著名的卢宅老街了。
卢宅本非宅,而是一个完整的雕刻艺术建筑群落老街并不是卢宅的全部,只是它的主体。卢宅,实际上是位于东阳市城东的这个古建筑群的统称。它是一组集江南民居之精华,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经典建筑群,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1988年,国务院新公布了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就是其中之一。
卢宅的整个村落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由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条轴线延伸出去的几组建筑呈拱月之势围绕周围。长500米的卢宅老街和东西两条雅溪形成了卢宅的交通干道。共40多处园林、书院、寺观和26座牌坊点缀其间,不仅让卢宅的建筑形式愈加多样化,更给卢宅的整体风格平添了几分秀丽和雅致。卢宅总共占地23000平方米,比起规划严谨气势恢弘的云南大理董家大院、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等大型古建筑群的规模,它似乎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若论建筑群的华贵典雅、建筑构件的雕刻细缕之精美绝伦,则任何一个建筑群落也难与号称“百工之乡”的卢宅相比。
卢宅的主要风格是明清民居风格。据《雅溪卢氏家乘》记载,卢氏源自河北涿州(古称范阳),原是齐太公姜尚(即姜子牙)的后裔。据传,姜太公第11代孙卢员甫于南宋初年(1127年)由河北迁往浙江,并在东阳建宅。明朝景泰到万历年间(1456—1607年),卢氏的第19代孙卢洪澜及其子扩建卢宅,方使其初具今日之雏形。历时近千年,卢宅大部分仍保存完好,足可见当时建屋者功夫之一斑。
卢宅的主人诗礼传家,建筑规制处处以士大夫府邸为典范卢氏家族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登科及第者绵延而不绝。涉足仕途者众,跻身学林者多,它的规制就不同于普通的江南民居,属山东曲阜孔府一类的士大夫府邸。
走过卢宅老街,就见路南是一个五开间三进深的砖雕磨砖大照壁,这就是卢宅主体最外侧的入口了。因为照壁把门街与房屋主体完全隔开,所以它又被称作外照壁。照壁内卵石铺地,青石须弥座,8个石雕望柱,石栏杆内有两根留作节日悬挂灯笼之用的高高的木杆。照壁上镌刻着“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文房四宝”等造型,这是为卢氏家族世世代代的秀才举子们祈福,均有祥瑞之意。从照壁向北是两座明清时盛行的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上书“大夫第”。“大夫第”门楼以北的照壁与前面的外照壁围合的主要入口空间呈“〔〕”形,此寓意为“藏风纳气”,就是说保证卢家的文风和官气,以便仕途能永远春风得意。
过了“大夫第”的石牌坊,转上一条卵石铺地的甬道,才看到了卢宅真正的大门——“捷报门”。此门建于明景泰年间,门上原明代所书“捷报”匾额已毁,现为今人所书。“捷报”匾上用小字记载了卢氏家族从明朝到清朝光绪年间共中8名进士、2名解元、29名举人的历史。过了捷报门举目回望,门框恰好框住了南面的一座远山,山形酷似一个直立的笔架,因此得名笔架山。而卢宅的东西两侧又各有一条雅溪——这一切就好像是特意为卢氏子孙安排的“面山环水”的独特风水,保佑着他们世代出仕。
这种祈福的建筑形式还表现在卢宅的几个大厅堂中。跨过第二道“国光门”,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跨院,同样是卵石铺地,院子一角有条2米宽的曲尺型廊道,向北与肃雍堂连接。到了卢宅,肃雍堂是必到的,因为这座建筑是明清古建筑群卢宅的核心建筑和主轴线。“肃,肃敬也,礼之所以立也;雍,雍和也,乐之所以生也。”《诗·周颂·有瞽》中曰:“潘厥声,肃雍和鸣”。堂名因之而来。据说肃雍堂是为祭祀第14代卢榕之妾金氏所建。肃雍堂呈工字形,朝南成三开间,开间面阔25米。从第一进仪门开始,一条全长320米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这条中轴线上布置了9幢大小不一的建筑(即九进),又分前四后五。前四总长180米,作为礼仪场所,可议事、迎送和祭祀等等,这里一向不允许女人进入。后五进总长140米,为生活区,如住房、厨厕、库房等。另外东西两侧还有几间厢房,取名“雪轩”,当年是卢氏家族的“三味书屋”,供族内弟子上学之用。肃雍堂尤其独特的是,它的前四进中有可分合的移动式石库门,大厅的双跨顶上还有一防水的天沟,整个建筑排水极为畅通。倘若遇到暴雨,水位达男人额顶,雨住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出大厅。除了肃雍堂这条轴线外,南北向还有树德堂和复荆堂两条轴线,房间也十分众多。看来无论是面积或先进设施,肃雍堂都可谓全国民居之最了。
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是一幅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我常常因卢宅建筑一些细微之处的巧夺天工而驻足。卢宅的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厅大多是抬梁式木构架,雪轩则是穿斗式构架(穿斗式构架即立柱细且多,柱间用串穿接成整体,每柱上顶一檩条,用料较少且能争取较大空间,极为方便),又如肃雍堂是五架梁连穿枋结构,墙身用空斗砖墙,延长了进深。总的来说,卢宅的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单元,形成了独具艺术魅力的空间序列,显示了丰富的内涵和意趣。
若拿建筑群比绘画,卢宅就可以比作以细腻见长的工笔画。光是屋顶,卢宅中就分重檐、单檐,檐顶的形式有卷棚、硬山、悬山等等。在卢宅的每栋建筑中,都明显地突出浙江民居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多变的屋面,使整体建筑的风格婉约与刚猛融为一体,并呈现出南方民居清淡、典雅、含蓄的艺术特点。卢宅虽是一个士大夫府邸,但因为它采用了大木小式,且青瓦粉墙,卵石铺地,处处透着平易、隽永的亲切感。
最值得赞叹的还是卢宅的雕刻工艺,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雀替、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中,都体现了全国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一片片不起眼的隔扇、裙板和绦环板上,我就看到了《八仙过海》、《水浒》、《百寿图》、《姜子牙遇文王》等多种透雕浮雕,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实在使人叫绝。难度更大的是牛腿上的多层雕刻,只见那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留神看去,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最早起源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立体圆雕木俑,只可惜已失传。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一尊善才童子佛像和一尊残头佛像。据说,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可见东阳木雕的闻名。卢宅不仅是各种雕刻艺术品难得的珍藏库,而且还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冶金技术有限,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而且开始分凿翁型和钻条型。钻条型工具最大的有5厘米宽,而最小的小针凿只有发丝般粗细。而且从清初开始,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二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的最佳状态。除此之外,卢宅的石雕、砖雕和堆塑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卢宅的园林虽谈不上著名,没有同里和周庄的轻灵俊秀,但是却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许和佳话。这是因为卢氏家族重交往,当年“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清廷重臣刘墉等都是卢宅的座上客。明代以后,江南战乱减少,大户贵族大兴造园之风,卢宅也先后建成了牡丹园、金谷园、芙蓉园等20多处园林、亭榭、轩阁,这些园林艺术品也是卢宅不可缺少的风景。希望这个美丽的古建筑群能永远保存完整。
上一篇:毕业论文范文格式带表格
下一篇:汉语言文学网络语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