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数学建模论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3-12-11 12:02

数学建模论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一、数学建模竞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 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 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 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 和方法的改革。

该竞赛由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 主持,负责每年发动报名、拟定赛题、组织全国优秀答卷的复审和评奖、 印制获奖证书、举办全国颁奖仪式等。

(一)组织形式

该竞赛分赛区组织进行。原则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 每个赛区应至少有 6所院校的 20个队参加。邻近的省可以合并成立一个赛 区。每个赛区建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赛区组委会),负责本赛区的宣传 发动及报名、监督竞赛纪律和组织评阅答卷等工作。未成立赛区的各省院 校的参赛队可直接向全国组委会报名参赛。

(二)奖惩评定

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评选本赛区的一等、二等、三等 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其余凡完成合格答卷者可获得成功参赛奖。

2.各赛区组委会按全国组委会规定的数量将本赛区的优秀答卷送全国组委会。 全国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全国评阅委员会,按统一标准从各赛区送交的优秀答

1/7页

卷中评选出全国一等、二等奖。 3.全国与各赛区的一、二、三等奖均颁发获 奖证书。 4.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成绩无效。 对所在院校要予以警告、通报,直至取消该校下一年度参赛资格。对违反评奖 工作规定的赛区,全国组委会不承认其评奖结果。

(三)竞赛形式

该竞赛每年 9 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 3 天, 72 小 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但竞赛分本科、专科两 组,本科组竞赛所有大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竞赛只有专科生(包括高职、高 专生)可以参加)。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 专业不限。本科组参赛队从A、 B题中任选一题,专科组参赛队从C、 D题中 任选一题。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 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竞赛时期可查阅各种资料,组内的队员可以相 互讨论。交卷形式为一份满足制定格式的论文。

二、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 1983 年清华大学率先在应用数学系开设数学模型课及 1992 年举办首届 数学建模竞赛至今,数学建模活动已经在全国各高校,特别是在本科院校中得 到了蓬勃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既富有创新观念,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优秀本 科生,也极大地推动了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

自 1999 年设立大专组竞赛以来,参赛的高职院校大幅增加,且该项赛事在 相当一批高职学院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作为即将步入骨干院校行列的我们, 更应该顺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早开展数学建模工作。

(一)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数学建模活动重在实践与应用。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是从工程技术、管 理科学中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其内容涵盖了工业、农业、工程技术、 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从问题分析到模型建立、从模型求解到 结果分析、从模型评价到应用前景展望,既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也没有

2/7页

现成的方法可套用。参赛学生必须像完成一个科研课题一样,经历问题分 析、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筛选研究方法、建立模型、利用计算机及数学 软件求解、完成论文的系统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综合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充分模拟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 的情况,是一次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亚实践”锻炼。数学建模对于高 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数学建模竞赛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学生能 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既丰富、活跃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也为优秀学生脱 颖而出创造了条件。通过总结数学建模组建优秀院校参赛学生、指导教师 和有关教育行政领导的经验,发现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学生应 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能力,特别是双向翻译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是学生应用计算机、数学软件以及因特网的能力大大提高;三是培养了 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查找文献、在短时间内消化、阅读、应用的能力);四 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联想力和洞察力;五是培养了学 生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能力;六是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和写作能 力;七是培养了竞赛意识、坚强的意志力;八是培养了学生自律、“慎独”的 优秀品质;九是培养了正确的数学观。

(三)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数学教育本身面临着很多重大改革课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 容与教学时数的矛盾问题,即如何在较少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必需而够用的 数学知识;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实用性有机结合的问题,即如何让 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同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 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这个目标,高职数学课程 的教学改革应以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为主要突破点。高职数学课程的一个重 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些问题 上,数学建模是一个可以选择的解决途径,是一个突破点,抓住了这个突 破点,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而推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CUMCM 每年在竞赛中专设 C题和 D 题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选做,目的也在于此。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
  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
  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册,使其册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知欲,如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
  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2.通过几何、三角形测量问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学习几何、三角的测量问题,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现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思维过程、教学中对学生展示建模的如下过程:
  现实原型问题
  数学模型
  数学抽象
  简化原则
  演算推理
  现实原型问题的解
  数学模型的解
  反映性原则
  返回解释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在数学建模思维过程,要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其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且解题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是据题意更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据实际问题特点,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概括等基本思想,联想现成的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如利息(复利)的数列模型、利润计算的方程模型决策问题的函数模型以及不等式模型等。
  3.结合各章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拓展数学建模形式的多样性式与活泼性。
  高中新大纲要求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如“数列”章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平面向是‘章中’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同时,还可设计类似利润调查、洽谈、采购、销售等问题。设计了如下研究性问题。
  例1根据下表给出的数据资料,确定该国人口增长规律,预测该国2000年的人口数。
  时间(年份)
  人中数(百万) 39 50 63 76 92 106 123 132 145
  分析:这是一个确定人口增长模型的问题,为使问题简化,应作如下假设:(1)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稳定;(2)该国的人口增长数由人口的生育,死亡引起;(3)人口数量化是连续的。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认为人口数量是时间函数。建模思路是根据给出的数据资料绘出散点图,然后寻找一条直线或曲线,使它们尽可能与这些散点吻合,该直线或曲线就被认为近似地描述了该国人口增长规律,从而进一步作出预测。
  通过上题的研究,既复习巩固了函数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生活中“数”意识和观察实践能力,如记住一些常用及常见的数据,如:人行车、自行车的速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利用学校条件,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习活动,活动一结束,就回课堂把实际问题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推铅球的角度与距离关系;全班同学手拉手围成矩形圈,怎样围使围成的面积最大等,用砖块搭成多米诺牌骨等。
  四、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小学解算术运用题中学建立函数表达式及解析几何里的轨迹方程等都孕育着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我认为这就要求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的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洞察能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
  (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4)“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生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文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或计算得到注结果能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
  只有各方面能力加强了,才能对一些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如下例就要用到各种能力,才能顺利解出。
  例2:解方程组

  x+y+z=1 (1)
  x2+y2+z2=1/3 (2)
  x3+y3+z3=1/9 (3)
  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求相当繁难,仔细观察题设条件,挖掘隐含信息,联想各种知识,即可构造各种等价数学模型解之。
  方程模型:方程(1)表示三根之和由(1)(2)不难得到两两之积的和(XY+YZ+ZX)=1/3,再由(3)又可将三根之积(XYZ=1/27),由韦达定理,可构造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模型。(4)x,y,z 恰好是其三个根
  t3-t2+1/3t-1/27=0 (4)
  函数模型:
  由(1)(2)知若以xz(x+y+z)为一次项系数,(x2+y2+z2)为常数项,则以3=(12+12+12)为二次项系数的二次函f(x)=(12+12+12)t2-2(x+y+z)t+(x2+y2+z2)=(t-x)2+(t-y)2+(t-z)2为完全平方函数3(t-1/3)2,从而有t-x=t-y=t-z,而x=y=z再由(1)得x=y=z=1/3,也适合(3)
  平面解析模型
  方程(1)(2)有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直线x+y=1-z与圆x2+y2=1/3-z2有公共点后者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圆心(O、O)到直线x+y的距离不大于半径。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学出现的实际的问题,根据当地及学生的实际,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求数学建模比赛的这三天时间的合理安排。

全国赛是上午8:30分开始,美国赛是9点整开始,比全国赛多了一天,这个是十分有利的。三天太少,五天太多,四天刚好。但是全国赛就三天那就只能在三天中完成,时间是比较紧的。
在上午8:30分拿到题目以后,就要潜心研究题目,吃透研究透题目。在中午的时候确定做哪个题目,然后就要开始查找文献资料。确定做哪个题最迟不能拖到晚上8:30分,也就是说一定要在拿到题目后12个小时内确定选题。查找资料的工作则要在第二天的上午10整前结束了,第一天就这么过,并要适当休息下,保证以后几天的精力。当然如果体力充沛的话可以不用睡觉,本人在两次全国赛中80个小时最多休息了4个小时,在浙大有个记录是连续5天不睡觉的,这个记录偶是不敢破,毕竟没那么好的体力。在第一天的时候理解题意是最关键的,并且一定要理解透彻,并且理解的越快越好。
第二天中午开始则要开始动笔写论文了,一边分析问题一边写论文。如果到题目做完了再写则来不及了。在下午的时候则要把模型构建好了,并开始求解,到第三天中午的时候则要基本完成模型的求解了。到第三天晚上则要基本完成论文了。并要不断的修改论文,开始最后最关键的一环,艰苦卓越的修改修改再修改的过程。
这个时间安排是最理想的,能达到如此的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很多队大都是前松后紧,我们队也是,慢热。结果往往时间不够,最后的环节没做好导致前功尽弃。这个教训很是深刻啊。
在建模中往往会出现有分歧的时候,偶和偶的队友在建模中则经常出现,难得有一致的意见。但是我们正是在这种分歧中对题目了解的更透彻,对细节搞的更清楚。偶专职数学偶的队友专职计算机,因此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偶从数学角度出发,偶的队友从计算机程序算法角度出发,着重复杂性研究,不发生分歧才怪,经常争的面红耳赤,就差动手了。虽然如此,但丝毫不损伤个人感情。在这个时候则要耐着性子坐下来好好分析问题,将我们的分歧展开谈,将各自方法的优点结合,扬长避短,做的尽可能的好。而当实在不能融合的时候则一定要有一个让一步,先将题目做下去,不能僵在那里,让时间白白流逝。在做下去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再进行弥补的。在三天的工作中团结就是力量,一定不能发生内讧。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出现,并且一定不能精神疲惫,一定要有激情有信心。
在三天工作中休息时间要安排好,由于时间有限,不能象往常那样作息了,睡的多就意味着工作时间减少,当然有正常作息拿一等奖的例子,不过那是少数,所以怎么样安排休息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讲要当困的时候才去休息,这样的休息才是最高效的,可以一占枕头就着,并且睡4个小时起床立马神采奕奕,全部恢复。第一天一定要安排休息时间,在第三天一般是没的休息的,鲜有几个队在第三天的时候能睡的着的。三个人一定要轮换休息,也就是说一定要保证一人以上不睡觉,不能三人都去睡觉。第一天的时候勉强可以,但不推荐。 在工作中,常常有一些想法出来,无论这些想法是可行的还是荒诞的,都要记下来。因为那或许就是问题的解决之法,或许就是闪光点。无论是来得及做的和来不及做的都记下,来不及做的可在论文的发展或优缺点中给予体现。这些就是闪光的地方。
在工作中一定要有重点,分先后。先做主干,再补充枝干,有层次的做。 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镇定,不能惶急。不要逃避要用于面对,一定能解决的。很多困难无非就是建模和解模的困难。建模中碰到困难则不妨换个思路,跳出局部从全局看,换个角度等等。在解模中碰到困难则要进行估值,降低求解范围和难度,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要伪造数据,因为这样一则有为诚信二则很容易在答案上误差较大直接出局。在无法求解的情况下不妨求助于图表,让可视化来代替,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总之一定要诚信第一,要有信心和恒心。 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经常保存备份。

上一篇:数学建模论文符号说明表格格式

下一篇:与数学教育相关的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