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阳明心学与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09:48

阳明心学与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知行合一
【内容提要】
所谓知行合一,知即指心理上的认知和决定,行是包括心理和外在的全部行为,二者合一,既不是以心理上的认知和决定为主,继而进行实践,也不是把实际的行动当做是完全明了内心的认识,而是让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心理认知与其在现实中的行动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不仅要认知,更要践履,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认知水平,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完善自己的身心修养,以期望最终能达到上善之境。
【关键词】
心 知行合一
【引言】
中国哲学史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以修养论为中心,另一个是以知行合一为目的,将心理与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升。“知行合一”这一词的首次提出,是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期间,他对此也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正文】
(一)背景:
通过“龙场悟道”,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由此,阳明心学正式成立。“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此句表达出:理只在心中,外在的一切都是内心的体现,所以,要向内求理。
当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作为心学中的概念,主要针对朱熹的思想。他反对程朱理学“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学风。同时,包括王阳明颇为欣赏的陆九渊也都主张“知先行后”,分裂了知与行。在此,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以救朱学之偏。
综上,知行合一的目的有二,一是纠正当时重理论轻道德践履的风气,二是纠正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分离的现状,提出内在动机作为内在行为,要克制其中不善的因素。
(二)分析:
1.知行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真知需要有切实的体验,两者在没有私欲时是一体的,有了实际的行动体验,才能所是知了,没有行为而只是心里的认识,就算不上是真正的知道。正如“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不能分为“两截”来看。同时,他尤其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认为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对道德的认知必然表现在道德行为上。
2.知行的统一性:
知与行贯穿知行活动的整个过程。首先是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把知行相贯通,使其在一个过程中相互关联,中间连续不断,从而使一个行为从内到外的统一。
(三)弊端:
后来,王阳明过于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混淆了知与行的界限,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结语】
知行合一在中国哲学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知行两词的探讨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哲学发展的命运,王阳明将知行进行了理论化的统一,也给后人留下了一道值得永远思考的题目。只要对哲学的探讨仍在继续,知与行的轻重缓急就需要长久地探索下去。

阳明心学与修身论文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关于对阳明心学的感悟

认真反思了最近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似乎有一种不同的感觉。看过了《传习录》之后,自己也发现很多事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倒也没有太多明显的变化,更多的是心境的变化。

记得很久之前,在一个语文暑假作业中看到一篇对于中国当代的批判,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说明阳明心学对于日本的影响,写到了东乡平八郎的“一生俯首拜阳明”。从那以后,心里头种下了一颗关于阳明心学的种子。少年时代面对学业的繁复,也没有心思去看看真正的关于阳明心学的著作,只会看一些武侠玄幻类的作品来放松心情。

在大学毕业后,作为一个农民之子,在走入社会后,见多了灯红酒绿的浮华世界。会天然的有种不自信,会很自卑,说话也不敢大声。虽说工作中做得认真负责,还很出色,但是那种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如影随形。

而在这时候,闲来无事,看过了《王阳明.一切心法》后,觉得这本书并非自己想得那么好,只是用一种自己的方式来解读。对于一些心学的问题,用一些近现代西方哲学观点去解读,一味地以唯心主义来嘲讽。让人大感失望,要真如此,怕是阳明学就不会墙内开花墙外香了。

三十岁的男人,真的是差别特别大的一群人。有人浑浑噩噩地做职场人;有人结婚生子打拼事业;有人朝不保夕食不果腹;还有人为找对象疲于奔命。而我自己的三十岁,处在了更深的迷茫中,一种深深的绝望,对于从事的工作,对于自己的行业。而这个时候,认真从《传习录》开始读起,在学习《传习录》的时候,也会看看视频网站上一些讲解。夹杂着看着市面上其他一些书,更多的时候是边看边思考。只读书不思考,会变成写书人的传话筒;而只思考不读书,会构筑一个偏执的小岛;边读书边思考,想不通的从各种平台寻找答案。终于,我看完了完整的《传习录》。怎么说呢,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总有人用鸡汤来理解心学,必须承认,心学里有鸡汤的成分,但是和鸡汤文以及成功学不同的是。心学以行为主,以边走边用边看为辅,两者不可缺少,既要以理施行,又要以行证理,同时要沉淀心境。而鸡汤文是什么,是不负责任地喊口号,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这帮人既高估了自己,又低估了人性。等到韭菜们都觉悟的时候,就是他们这一套玩不下去的时候。

让你积极勇敢,相信自己内心原有的力量,这肯定不是鸡汤。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心态得积极主动,用一种更宏大的价值观去看人生中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小事。你就会发现,一下子就变得好开阔。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尽力去做,不问结果,只顾前行。当然其实现在的人更多的是权衡利弊,但只要自己觉得没问题,不要犹豫不决,决定好就去做。

王阳明先生能够在五百年之前以自己的思想影响到现在的人类,必然是有他的独到之处,而最精辟的就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作为一个俗人,其实真说阳明心学或者传习录带给自己什么,我只能说带给自己真正的自信。这种从内心生出来的自信,会让你不必在乎外界怎么说。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工作中,来自外人的干扰太多了,做自己真的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而阳明心学正好提供了这个心理基础,让你不必慌张。一切看淡,不服就干。

我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和体会

2020年5月23日,看到“王德峰讲阳明心学”视频,看了两遍。视频中王德峰教授总结阳明心学三点:一、致良知;二、亲民众;三、知行合一。

简单谈下我对这三点的理解和体会:

1. 良知 = 天理。人来到这个世间,观察、体验和应用的都在天理之内,致良知的起点在于承认“人是人他妈生的”(《大话西游》台词),落实到我自己身上,要从心里认定我是我妈生的,心里认定很关键。东方智慧的平等由此开始。

2. 亲民众。民众是谁?民众不仅是概念和远方,民众在我们身边。父母、妻子、丈夫、子女,领导、同级、下属,客户、竞争对手、产业链上下游朋友都是民众,还有默默注视我们一举一动的人。如何亲?用嘴亲,靠身体亲。陪这些关系说话聊天,弯腰摸摸或仔细看看他们的手和脚,就是亲民众。当然,还可通过媒介和传播工具。最重要的是发乎于心。

3. 知行合一,化成一个字:干。干中学,学中干;化成两个字:学习,学是学习,习是实践。很多陌生朋友不理解,我为什么还在学习。其实学习就是干活。用心干。

以上三点的引申思考:

1. 从心里认定我是我妈生的,需要个过程。经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有的人很长,有的人很短。经历这个过程之后,不会再出现青少年阶段的“逆反心理”,接受父母的所有,其实是真正接受了自己,是个起点,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心起点,这样认知的好处是,避免出现一些愚蠢的、闹鬼的批判行为和事件,保留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PS,对任何一个层面的智慧水平都不要盲信,特别是全球范围,太多例子,不一一列举。

2. 亲民众。已逝国学大师,台湾同胞曾仕强先生提过一个建议:如果你觉得和领导处不好关系,要回到家里多亲近父母。其实这个建议抽象出来的模型是:父母和领导都属于上级关系。推而广之,妻子丈夫,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都是平级关系,子女和部下都属下级关系。这样对应起来,社会关系变简单了,只有上、中、下三种关系。沟通的态度、方式和方法,只用这三套,这三套还有80%共性。出了各种状况的朋友和历史人物,基本都是这三种关系处理上出了问题。本质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这是后话。

3. 知行合一,具体来说,不知道的事,做不了。要先知道,想到。如何知道?最容易想到和最容易做的是打探各种消息,没毛病。其实很多信息都在那里,不增不减。如果我们看问题的意识形态、视角、方法变化了,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一本书,读了六遍,我原来真不想这样做,但每次都有收获,特别是最近一次,感觉收获不可限量。书还是那本书,是我多了一个视角。(这个视角一年前我就“知道”,但用心理解和应用这个视角,是最近的事)。想是心之力,心想事成,关键在于自己想不想,有多想,爱不爱,有多爱,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然,想法落实到行动中,要依法、依规,依科学原理、更要依天道。天道是什么?是良知。良知在每个人心底里。

还请看官多多指教!

王德峰讲阳明心学

上一篇:科技小论文800字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缘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