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中医杂志验方

发布时间:2023-12-07 04:03

新中医杂志验方

刊名: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256-7415CN:44-1231/R邮发代号:46-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新中医创刊时间:196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份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科技期刊。创刊30多年,一直以提高水平、...《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创办于1969年10月,1972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当时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月刊,并正式向国外公开发行,为全国最早向国外发行的中医期刊。 学术论坛、专家经验、铁涛医话、临床论著、实验研究、中医急症、肝病证治、皮肤病证治、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中医外治、临床报道、尿石通征文、用药心得、医案精华、古方新用、验方介绍、随笔杂谈、病例报告、综述等专栏。

甲癣有什么金方?

甲癣,现称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及其他真菌(酵母菌和各种霉菌)感染引起的甲板和(或)甲床病变的统称。中医称之为灰指甲。
本病一般以单个指(趾)甲开始起病,逐渐累及其他甲。感染常先从甲游离缘、侧缘或甲弧形处开始,甲板表面出现小片状浑浊,逐渐扩大,可累及全部甲板。使甲板变色、变形,甚至出现破裂缺损残破,影响美观。甲真菌病临床分为远侧甲下真菌病、白色浅表甲真菌病、近端甲下真菌病、全甲营养不良甲真菌病四型。
由于治疗甲癣的药物多具有刺激性,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皮肤组织。
(一)内治方茵陈蒿【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4)
【组成】茵陈蒿30克。
【功效】利胆。
【用法】每日开水泡服,代茶饮,连用7日。
【备注】配合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时应用。
(二)外治方【方一】验方一【来源】中国民间疗法,1996:(6)
【组成】蛇床子15克,土大黄15克,黄柏10克,苦参15克,野菊花15克。痒重加花椒、大蒜杆子;湿重有渗液加苍术、枯矾;表皮增厚加红花、食醋。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中药加水250毫升,煎开煮5分钟。待温浸泡患处,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备注】适用于治疗顽固性手足甲癣。
【方二】验方二【来源】新中医,2003:35(1)
【组成】土槿皮、蛇床子、苦参各30克,枯矾(溶)15克,黄柏10克。
【功效】清热除湿,杀虫止痒。
【制法】水煎取汁,1剂用2天。
【用法】5%碘酊棉球消毒患甲,用3%双氧水30毫升浸泡10分钟,再用中药汁浸泡15分钟,然后用皮康王(上海新亚制药厂)涂患甲,纱块包裹1日,1月为1疗程。
【方三】验方三【来源】激光杂志,1990:11(3)
【组成】鲜白凤仙花、羊蹄根。
【功效】解毒止痒。
【制法】捣碎用其汁配成10%醑剂。
【用法】应用CO2激光烧灼病甲后,外擦,每日1~2次;药渣可包敷局部,每周换药1次,局部逐渐有新甲板长出,约2~3月正常新甲长成而愈。
【方四】验方四【来源】中医杂志,2004:45(3)
【组成】丁香15克,大黄20克,土槿皮5克,丹参20克。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加80%酒精200毫升浸泡10日,过滤,滤液和冰醋酸,使冰醋酸含量为18%,瓶装备用。
【用法】将患指浸入药液中,每次10分钟,每日2次。浸泡后用胶布将患指裹住,1周后将胶布去掉,指甲周围脱去1层皮,停止浸泡,继续用棉签蘸药水外搽,每日4~5次。连续治疗4周。
【方五】验方五【来源】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2(2)
【组成】大枫子30克,海桐皮25克,白鲜皮25克,土槿皮45克,蛇床子25克,牙皂15克,蜈蚣3条,蜂房20克,浮萍15克,明矾15克,斑蝥4只。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祛风,除湿止痒,活血通络。
【制法】上药用醋1000毫升浸泡煎煮,沸后用文火烧10分钟,将药液滤出备用。
【用法】药液冷后将病手放入装有药液的塑料袋内将口扎好,每天要泡7~10小时,第2天将药液放到药渣内再煎,醋少可酌情加添,不能加水。每剂药可用3次,7~10日为1疗程,连续泡两个疗程。
【方六】验方六【来源】中医杂志,2004:45(3)
【组成】苦参50克,花椒20克,山西陈醋500毫升。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将山西陈醋放入铁锅内,加苦参、花椒煮沸,浓缩至150毫升左右,1周后过滤去渣,瓶装备用。
【用法】搽药前先将患甲用热水泡软,再用刀片刮削,以不出血、无痛感为度,然后用药醋浸润5~10分钟,每晚1次,一般5~7次见效。【方七】羊蹄根酒【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羊蹄根180克,75%酒精420毫升。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将羊蹄根碾碎,置酒精内浸泡7日,去渣备用。
【用法】用毛刷涂于患处。
【方八】清河癣药水【来源】中国民间疗法,1996:(6)
【组成】土大黄。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
【制法】上药加50%酒精浸泡而成。
【用法】早晚用药水搽患处各1次。指(趾)甲增厚者,可用锐器削薄病甲,再搽药,7天为1疗程。
【备注】适用于治疗顽固性手足甲癣。
【方九】食醋浸泡法【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1:9(8)
【组成】食醋适量。
【功效】散瘀,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用法】取食醋适量装入容器,将患部浸入其中30分钟,每日2次。
【备注】甲癣应在浸泡前将病甲刮薄,食醋可反复使用。一般手足癣3~4日可明显好转,1周左右可治愈。甲癣经浸泡后,逐渐长出健康指甲。
【方十】食醋浸蛇皮【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2:11(2)
【组成】优质食醋500毫升,蛇皮2条。
【功效】解毒祛风。
【制法】将醋煮沸,待冷却后入蛇皮,浸泡24小时。
【用法】用无菌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或直接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约10分钟。
【备注】为防药液发霉,药液内可加入几瓣蒜。

手足癣有什么金方?

手足癣是浅部真菌侵犯指(趾)间及掌跖面皮肤引起的浅部真菌病。中医学将手癣称为“鹅掌风”、“鹅掌疯”;将足癣称为“脚气”、“脚湿气”、“臭田螺”、“趾缝烂疮”等。
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①水疱型:初起为成群或散在的针头大小水疱,剧痒,疱壁厚,不易破裂,干燥后表皮脱落形成鳞屑,新的损害继续出现。皮损多发生于手掌面、足缘、跖部及指(趾)旁。②擦烂型:表现为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因搔抓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容易引起继发感染。③鳞屑角化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增厚,干燥,多发生于手掌、足跟部。
手足癣尤其是足癣是一常见的皮肤真菌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可导致局部感染,甚至引起丹毒、癣菌疹等多种其他疾病,应高度重视。
(一)内治方【方一】完肤美掌汤【来源】新中医,2001:33(4)
【组成】黄芪、薏苡仁、地肤子、白鲜皮各30克,生地黄20克,当归、苦参、厚朴各15克,穿山甲、陈皮、防风、苍术各10克,甘草5克。
【功效】补气养血,祛风除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15剂为1疗程。
【方二】四妙散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来源】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4:3(2)
【组成】苍术12克,黄柏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薏苡仁20克,牛膝10克,萆薢12克,防己10克,栀子10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治疗手足癣重症或感染化脓,肿连足背者。
【方三】内服验方【来源】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
【组成】苦参10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黄柏10克,黄精10克,花椒10克,土茯苓10克,藿香10克,白鲜皮10克。
【功效】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15日为1疗程,一般连服1~2个疗程。
【方四】中药散剂【来源】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10)
【组成】苍术、白术、薏苡仁、藿香、陈皮、砂仁各100克,白芷50克,茯苓150克。
【功效】健脾化湿。
【制法】上药研末,备用。
【用法】每次1汤匙,日2次,口服。
【备注】适用于治疗顽固性角化型手足癣。
(二)外治方【方一】外洗验方一【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
【功效】收敛止痒。
【用法】水煎,泡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
【方二】外洗验方二【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12(5)
【组成】川槿皮30克,川楝子30克,蛇床子20克,黄柏30克,蒲公英30克,苦参20克,川椒15克,百部草30克,金银花30克。有渗出者加明矾15克,大黄20克;皮肤皲裂者减苦参、黄柏、川椒,加紫草30克,皂角30克。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上药加水3升,煮沸30分钟。先局部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手或足30分钟,每日2次,每剂可用2~3日,7日为1疗程。
【方三】外洗验方三【来源】中医函授通讯,2000:19(6)
【组成】生百部60克,生地黄60克,苦参20克,黄柏20克,马齿苋30克,枯矾10克(后下)。浸渍型加土槿皮30克,苍术30克,地榆30克,土茯苓30克;鳞屑角化型加红花15克,蜈蚣3条,僵蚕15克;水疱型加用生蒜,切片涂擦患处至水疱基底部变红,有轻度刺痛感为宜。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取前五味加水2升,煎20分钟取汁。二煎加水1升,煎20分钟后将头煎所取药汁兑入,纳入枯矾,使之溶匀。
【用法】浸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日3~4次,连续6日为1疗程,每剂药可用2日。一般1~2个疗程即愈。同时用药水浸泡袜子、拖鞋、毛巾等物品。
【方四】外洗验方四【来源】新中医,2002:34(10)
【组成】藿香、百部、蛇床子、大黄、黄精、苦参各30克,白矾(冲)、蜂房各20克。
【功效】润肤软坚,杀虫止痒。
【用法】加水1升煎至400毫升,待温时,浸泡患病手足,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备注】适用于治疗角化型手足癣。
【方五】外洗验方五【来源】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3:5(6)
【组成】黄柏30克,龙胆草30克,射干15克,苦参30克,大黄10克。水疱型及趾间糜烂型,加明矾30克(后入)。
【功效】清热泻火,治风杀虫,收敛。
【用法】水煎外洗,日1剂。
【方六】外洗验方六【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7)
【组成】白鲜皮30克,威灵仙30克,黄柏30克,苦参30克,紫草20克,地肤子30克,硫黄5克,全蝎3克。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祛风止痒。
【用法】上药加水2升,煎至约1.5升,待温后浸泡手足,每次30分钟,日2次,每剂用2日,连用3剂为1疗程。
【方七】外洗验方七【来源】陕西中医,2004:25(3)
【组成】紫草、苦参、防风、蝉蜕、丹参各15克,土茯苓、苍术、蛇床子各20克,生地黄、当归各10克,牡丹皮12克,黄柏6克。
【功效】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温热外洗,日1次,重者日2次,连用3日为1疗程。【方八】祛风洗药【来源】《外科外治疗法》【组成】蛇床子、苦参、牛蒡子、防风、芥穗、泽兰、赤芍、川椒、白鲜皮、鹤虱、生川乌、生草乌、皂角各15克,牡丹皮10克,大枫子24克。
【功效】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泡患处,每日1~2次。
【方九】苦参白鲜皮汤【来源】甘肃中医,1992:(2)
【组成】苦参18克,白鲜皮15克,藿香10克,苍术10克,红花6克,当归10克,半边莲15克,蛇床子15克,木香6克,白矾6克,芫花6克。干性者白矾、芫花减半量,加陈醋150毫升;手癣者加蛇蜕10克。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消肿,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先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足浸泡在药液中,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每剂中药用4日,8日为1疗程。
【方十】香莲复方【来源】新中医,1993:(10)
【组成】丁香,藿香、黄连、大黄、百部等。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制法】配制成10%香莲外洗液、香莲酊。
【用法】每日用10%香莲外洗液浸泡患处20~30分钟,并外搽3次香莲酊。
【方十一】皮癣剂【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1994:7(6)
【组成】苦参、百部、蛇床子、地肤子、艾叶、川椒、白鲜皮、硫黄各20克。合并感染者加蒲公英、野菊花各20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日1剂,平均分2次用,每次浸泡20~30分钟。
【备注】适用于治疗儿童手足癣。
【方十二】洁尔阴洗液【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6:2(3)
【组成】蛇床子、苍术、独活、石菖蒲、艾叶等。
【功效】止痒,收敛。
【用法】将洁尔阴洗液用温开水稀释成5%的液体,浸泡患病手足30分钟左右,每日1次。
【备注】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方十三】斑蝥洗剂【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29(3)
【组成】斑蝥0.5克,土槿皮30克,大枫子仁30克,苍术15克,川椒15克,蜂房15克,艾叶15克,威灵仙15克。若皮损为轻度角化,斑蝥用量为0.5克;若中度干燥角化,皲裂不深,痒痛不甚者,斑蝥用量为1克;若干燥角化程度重,皲裂纵横,出血疼痛者,斑蝥用量为1.5~2克;若在角化的基础上伴有水疱者加黄柏15克;痒甚加蛇床子2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取汁。原药渣再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两汁合并,加老陈醋为药汁的1/3量,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浸泡手足患处2次,每次40分钟,以淹没为佳。
【方十四】克癣宁洗剂【来源】现代中医,1999:(3)
【组成】蒲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黄柏、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苦楝皮、硫黄粉(待药煎好后再放入并搅匀)、花椒各20克,苦参、明矾各30~50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杀虫疗癣。
【制法】上方加清水约5000毫升,武火煎30分钟,取汁4000毫升置于盆中。
【用法】待药液温热时,将患病手足浸泡于药液中30分钟,早晚各浸泡1次,每日1剂,3剂为1个疗程。第2次浸泡时只将药液温热后即可再行浸泡。
【方十五】辣蓼芫花枝条制剂【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总43)
【组成】①辣蓼100克(鲜品150克),芫花枝条50克(鲜品80克);②辣蓼30克(鲜品50克),芫花枝条20克(鲜品30克)。
【功效】消肿止痒,杀虫疗癣。
【制法】①方第1煎加水800毫升,第2煎加水600毫升,水煎,两次煎液混合浓缩至800毫升;②方加75%酒精200毫升,浸泡7日。
【用法】每日早、晚各用400毫升水溶液浸泡患处;每日用酊剂涂抹患处,日3次。连用7日为1疗程。
【方十六】完肤美掌洗方【来源】新中医,2001:33(4)
【组成】蛇床子、白鲜皮、地肤子各30克,百部、苦参、石榴皮、花椒、黄柏、黄精各20克,防风15克,丁香6克。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
【用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药液趁热浸泡,每次15分钟,日2次,药液可加热重复使用。
【方十七】苦黄汤【来源】吉林医学信息,2002:19(2)
【组成】苦参20克,黄柏15克,明矾15克,王不留行30克,白鲜皮15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通利血脉。
【用法】水煎,待温时,浸泡患病手足,每次30分钟,日2次。
【方十八】克癣汤【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2:10(6)
【组成】斑蝥2克,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百部30克,土槿皮30克,海桐皮3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白芷15克。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养血活血,通络润肤,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外洗,每日2次。每剂可用4次,10日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但应注意皮损处有糜烂或破损时禁用。
【方十九】青蒿溶液【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2:10(9)
【组成】青蒿。
【功效】清热杀虫止痒。
【制法】取青蒿适量煎水;另取青蒿嫩叶洗净,捣汁。
【用法】用青蒿水熏洗患病手足,每日2次;取青蒿汁涂于手足癣处。
【方二十】杀癣方【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1)
【组成】土槿皮30克,蛇床子30克,透骨草30克,徐长卿30克,黄芩30克,土茯苓25克,苦参25克,枯矾20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收敛,通络止痛。
【用法】水煎煮沸后20分钟,取滤液2000毫升。浸泡患处,每次20~30分钟,日1剂,连用12日,每剂可用2次。

我有一治肝癌的偏方请各位帮我看看可行吗?

【秘方一】
铁树叶240克,红枣10枚,在瓦罐内煮熟,吃枣饮汤。
【秘方二】
用新鲜之白花蛇舌草,每次120克,涤净榨汁,约榨两次,弃渣留汁。年在50岁以上的患者,可将蜂蜜30克,和入汁中;50岁以下之患者,则用开水冲食盐少许,和入汁中,盛以瓷碗或茶缸,隔水炖熟,取出温服,效验如神。“白花蛇舌草”青草可购得,此方专治肝硬化及肝癌。
【秘方三】
蛤蟆皮连头及眼腺一起剥下,将皮表面的腺体颗粒挑破,有白浆溢出,立即外敷于癌肿处(深部肿瘤按穴位外敷),外盖纱布,每日换1—2次。或将蛤蟆皮晒干炒脆,研粉,每日3克,分3次服。或9只活蛤蟆,加黄酒1500克,煎2小时,每天服15毫升(本方也适用于食道癌、白血病)。
【秘方四】
大蟾蜍剥皮,刺破皮棘,反贴肝区,至3个月后取下,如皮肤起泡,涂上龙胆紫,同时服蟾皮粉,每次约0.8克,每日3次。
【秘方五】
软枣子根5000克,加多量水煎煮3小时,过滤去渣,滤液浓缩成500毫升,加入适量单糖浆,每服25毫升,日服两次。(本方也适用于胃癌、肺癌、食道癌)
佐疗药膳

乌龟双药汤
【材料】芡实51克、田七15克(捣碎)、乌龟一只约500克左右,瘦猪肉90克。【做法】乌龟去内脏斩碎,瘦猪肉切细,合以上双药,加水适量,炖至烂熟,和盐调味即成。【功效】田七有止血散淤消肿定痛等功效,芡实为固本益精要药,乌龟的功效前面说过,此汤适用于晚期肝癌伴疼痛不适者。

平肝芍药汤

【材料】白芍12克、炙甘草6克、柏子仁克、瘦肉适量、蜜刺4枚、盐少许。【做法】把以上各药同瘦肉置瓦煲,加清水煲约两小时即成。【功效】白药为泻肝安脾、缓中去水要药,有养血散淤、清热止痛等功效;柏子仁为滋润要药,有养肝舒脾益心气之功能;甘草为调和气知要药,效益甚多,素称诸药之君,配合健脾益气的大枣和猪瘦肉,组成辅治肝脏虚弱、胁间疼痛的各期肝癌。

白术双肉饮

【材料】白术12克、兔肉250—300克,大田螺10—20个(取肉)。【做法】田螺去泥洗净,沸水烫死取其肉,然后把螺肉、兔肉放锅中,加白术、清水适量文火炖两小时,和盐调味即成。【功效】白术为健脾胃要药,有利水去湿、调气和中之功;田螺肉则有清肝解毒、利水退黄疸之能,再组合补中益气、凉血解毒的兔肉,更见配伍之精,是治疗晚期肝癌并腹水、黄疸的辅助食谱。

鲤鱼姜糖赤豆汤

【材料】鲤鱼剖开去肠杂,留鳞洗净,放入油锅文火煎至双面微黄,同赤小豆一起置瓦堡加水煮熟,再入姜糖略煲即成。【功效】鲤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有利水消肿之功,赤小豆为行水活血、消肿解毒要药,且有退黄疸之功。而生姜归五脏以除邪,本药膳对肝癌,特别有黄疸、腹水的辅助疗法更见效果。
肝痛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肝区痛、纳差腹胀、上腹部有肿块、黄疸、腹水肿胀,以及脾肿大等。临床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的如下所述。
[方一]
鸡骨草30克,田螺250克。先用清水养田螺24——28小时,勤换水以去除污泥,取田螺肉洗净,与鸡骨草一起作汤,佐餐食用。本方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民间常用于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早期肝癌的防治。
[方二]
干燥鼠妇60克。加水适量,水煎2次,混合后分4次口服,每日1剂。 本方为姚善业方,功能破血利水,解毒止痛,适有于肝癌剧痛。
[方三]
活蟾蜍3只,大蒜1枚。将其剥去皮,把大蒜捣烂涂在蟾蜍皮上,外敷于痛处。本方为中医苏宝根方,功能解毒止痛,适用于肝癌疼痛。
[方四]
八月札、石燕、马鞭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日用抗癌药物手册》,功能疏肝理气,活血解毒,适用于肝痛。
[方五]
木鳖子去壳3克,独头蒜、雄黄各1.5克。杵为膏,入醋少许,蜡纸贴患处。本方源于《普济方》,功能散血清热,除痈消痞,适用于肝癌疼痛。
[方六]
半枝莲、半边莲各30克,玉簪根9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台湾抗癌中药》,功能清热解毒,化湿消肿,适用于肝癌。
[方七]
龙葵60克,十大功能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新编中医入门》,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痞,适用于肝痼。
[方八]
预知子、石燕,马鞭草各30克。每日l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抗癌药物手册》,功能清热除痰,解毒散结,适用于肝癌。
[方九]
雄黄、朱砂、五倍子、山慈菇各等分。共研极细粉,吸入疗法,每次少量。本方源于《全国中草药汇编》,功能解毒化瘀,消瘙散结,适用于肝痼。
[方十]
活螗蜍3只,黄酒1斤。将蟾蜍用黄酒共煮沸后半小时,去蟾蜍取酒,贮藏备用,每日3次,每次10毫升,连服30天,休息30天后再服,3月为1疗程。本方源于《中医杂志》1980.7期,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消枳,适用于肝癌。
[方十一]
冰片15克,白酒适量。将冰片溶水白酒中,装瓶备用,需要时用棉棒蘸此药酒擦涂疼痛部位,约10——15分钟见效。本方源于《山东中医》杂志1982.2期,功能活血散结止痛。
[方十二]
活癞蛤蟆1只(去内脏),雄黄30克。将雄黄放入蛤蟆腹内,加温水少许捣成糊状,敷在肝区最痛处,夏天敷6——8小时换1次,冬天可24小时换1次。本方来源于《新中医》1980.3期,功能解毒化瘀,散结止痛,适用于肝癌疼痛。
[方十三]
斑蝥500个,陈皮500克,糯米5000克。将糯米洗净干净,沥干,加入斑蝥后置锅内用微火炒至焦黄,拣去斑蝥,糯米研碎,另将陈皮研粉,混合均匀。口服首用量每次10——15克,每日3次,维持量每次5——6克,每日3次,于饭后温开水冲服。本方为江苏启东县医院方,功能肤正益气,活血散结,适用于肝癌。
[方十四]
蟾蜍、天龙、儿茶、龙葵、藤梨根、山豆根、夏枯草无剂量。各药共研细末,加人辅料后,压制成片剂,口服,每日3次。本方为上海市启东县肿瘤防治小组治疗肝痛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十五]
水蛭、虻虫、地鳖虫、壁虎、蟾皮。炼蜜为丸,每丸4.5克,每服9克,每日2次。本方为上海市人民医院治疗肝癌验方,功能益气活血,清热化浊。
[方十六]
天性草根、野荠菜根各90克。分别水煎,上午服天性草根,下午服野荠菜根。本方为安徽安庆专区卫生组方,功能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方十七]
半枝莲、半边莲、黄毛耳黄各30克,元胡荽60克,薏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江西南昌第二医院治疗肝癌验方。功能清热解毒,化浊行瘀。
[方十八]
龙葵、白英、遍地香各50克,蛇莓25克,半枝莲15克,徐长卿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上海市群力草药店治疗肝癌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浊。
[方十九]
茵陈30克,黄柏、栀子各10克,猪苓30克,泽泻12克,水红花子、丹参各30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功能清热化湿,解毒化瘀,适用于湿热瘀毒型肝癌。
[方二十]
半枝莲、独脚莲、蚤体各30克,丹参、三棱、莪术各10克,土茯苓9克,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3期,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逐瘀,适用于晚期原发性肝癌。
[方二十一]
丹参10——30克,赤芍15—30克,三棱、莪术、桃仁、地鳖虫、广郁金各10克,车前子8克,泽泻、半边莲各30克,茯苓15克。本方源于《中医药研究》1988.6期,功能活血行瘀,利水化浊,适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腹水,使用方法是水煎服,日一剂
[方二十二]
白芍、扁豆、薏苡仁各30克,白术15克,防风、陈皮各10克,柴胡、川芎、香附各6克,甘草、川芎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天津中医》1983.5期,功能调和肝脾,理气化浊,适用于肝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
[方二十三]
川石斛、竹茹、佛手各9克,绿萼梅6克,生熟谷芽、北沙参各12克,芦根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浙江中医杂志》,1986.4期,功能育阴和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肝癌,阴虚呕逆。
[方二十四]
制鳖甲30克,炮山甲、桃仁、广木香、青皮、郁金、白芍各12克,红花6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适用于肝癌。
[方二十五]
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生牡蛎各30克,党参、白术、白芍、茯苓、郁金、炮山甲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4期,功能益气健脾,活血软坚,适用于肝癌。
[方二十六]
接骨木30克,半边莲、金丝线各15克,三棱、莪术各10克,青陈皮、车前子各9克,三七0.6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湖南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功能清热解毒,理气化瘀,适用于肝癌。
[方二十七]
黄芪、龟板、鳖甲各15克,泽泻、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当归20克,白花蛇舌草45克,半枝莲15克。本方源于《肿瘤要略》,功能益气养阴,清热活血,适用于原发性肝癌,使用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十八]
半枝莲、七叶一枝花、山慈菇、蜈蚣、莪术、田七、牛黄各150克。每次6片,每天3次口服,连服5天,停药2天,2个月为1疗程,服完1疗程后休息1——2周再继续用。本方源于《新中医》1985.6期,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中、晚期肝癌。
[方二十九]
党参、白术、炙黄芪、茯苓、炒扁豆各9克,薏苡仁15——30克,橘皮6克,炙甘草3克。每日1煎,水煎服。
本方源于《新医药学杂志》1979.4期,功能健脾益气,扶正抗,蘸,适用于肝痛属脾气虚型。
[方三十]
天仙藤30克,乳香、没药、醋元胡、吴萸、干姜各6克,小茴香15克。共研细末,每服9克,好酒股。本方源于《本草汇言》功能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肝癌及腹腔肝瘤。
[方三十一]
马尾莲9克,金锦香12克,七叶一枝花15克,一枝黄花20克,四季菜30克,老鸦柿根60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肿瘤要略》,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痞,适用于原发性肝癌。
[方三十二]
麝香、牛黄各3克,乳香、没药各30克,熊胆3克,三七粉、人参各30克。共研细末,黄米浆为丸,绿豆大,每次1克,每日3次。 本方源于《肿瘤病》,功能行气豁痰,化瘀散结,适用于肝癌。
[方三十三]
全蝎、蜈蚣、水蛭、僵蚕、蜣螂、守宫、五灵脂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次,每日2次。本方源于《肿瘤病》,功能活血化痰,行瘀散结。
[方三十四]
太子参、黄芪、丹参、郁金、凌屑花、桃仁、八月札、制香附各9克,炙鳖甲12克,全虫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为中医庞冲地方,功能益气扶正,祛瘀消瘙。
[方三十五]
鹅血200克,蘑菇适量,调料适量。蘑菇洗净,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熟,加鹅血、调料,煮至鹅血成豆腐块状。本方抗癌,适用于肝癌等。
【秘方一】
铁树叶240克,红枣10枚,在瓦罐内煮熟,吃枣饮汤。
【秘方二】
用新鲜之白花蛇舌草,每次120克,涤净榨汁,约榨两次,弃渣留汁。年在50岁以上的患者,可将蜂蜜30克,和入汁中;50岁以下之患者,则用开水冲食盐少许,和入汁中,盛以瓷碗或茶缸,隔水炖熟,取出温服,效验如神。“白花蛇舌草”青草可购得,此方专治肝硬化及肝癌。
【秘方三】
蛤蟆皮连头及眼腺一起剥下,将皮表面的腺体颗粒挑破,有白浆溢出,立即外敷于癌肿处(深部肿瘤按穴位外敷),外盖纱布,每日换1—2次。或将蛤蟆皮晒干炒脆,研粉,每日3克,分3次服。或9只活蛤蟆,加黄酒1500克,煎2小时,每天服15毫升(本方也适用于食道癌、白血病)。
【秘方四】
大蟾蜍剥皮,刺破皮棘,反贴肝区,至3个月后取下,如皮肤起泡,涂上龙胆紫,同时服蟾皮粉,每次约0.8克,每日3次。
【秘方五】
软枣子根5000克,加多量水煎煮3小时,过滤去渣,滤液浓缩成500毫升,加入适量单糖浆,每服25毫升,日服两次。(本方也适用于胃癌、肺癌、食道癌)
佐疗药膳

乌龟双药汤
【材料】芡实51克、田七15克(捣碎)、乌龟一只约500克左右,瘦猪肉90克。【做法】乌龟去内脏斩碎,瘦猪肉切细,合以上双药,加水适量,炖至烂熟,和盐调味即成。【功效】田七有止血散淤消肿定痛等功效,芡实为固本益精要药,乌龟的功效前面说过,此汤适用于晚期肝癌伴疼痛不适者。

平肝芍药汤

【材料】白芍12克、炙甘草6克、柏子仁克、瘦肉适量、蜜刺4枚、盐少许。【做法】把以上各药同瘦肉置瓦煲,加清水煲约两小时即成。【功效】白药为泻肝安脾、缓中去水要药,有养血散淤、清热止痛等功效;柏子仁为滋润要药,有养肝舒脾益心气之功能;甘草为调和气知要药,效益甚多,素称诸药之君,配合健脾益气的大枣和猪瘦肉,组成辅治肝脏虚弱、胁间疼痛的各期肝癌。

白术双肉饮

【材料】白术12克、兔肉250—300克,大田螺10—20个(取肉)。【做法】田螺去泥洗净,沸水烫死取其肉,然后把螺肉、兔肉放锅中,加白术、清水适量文火炖两小时,和盐调味即成。【功效】白术为健脾胃要药,有利水去湿、调气和中之功;田螺肉则有清肝解毒、利水退黄疸之能,再组合补中益气、凉血解毒的兔肉,更见配伍之精,是治疗晚期肝癌并腹水、黄疸的辅助食谱。

鲤鱼姜糖赤豆汤

【材料】鲤鱼剖开去肠杂,留鳞洗净,放入油锅文火煎至双面微黄,同赤小豆一起置瓦堡加水煮熟,再入姜糖略煲即成。【功效】鲤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有利水消肿之功,赤小豆为行水活血、消肿解毒要药,且有退黄疸之功。而生姜归五脏以除邪,本药膳对肝癌,特别有黄疸、腹水的辅助疗法更见效果。
肝痛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肝区痛、纳差腹胀、上腹部有肿块、黄疸、腹水肿胀,以及脾肿大等。临床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的如下所述。
[方一]
鸡骨草30克,田螺250克。先用清水养田螺24——28小时,勤换水以去除污泥,取田螺肉洗净,与鸡骨草一起作汤,佐餐食用。本方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民间常用于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早期肝癌的防治。
[方二]
干燥鼠妇60克。加水适量,水煎2次,混合后分4次口服,每日1剂。 本方为姚善业方,功能破血利水,解毒止痛,适有于肝癌剧痛。
[方三]
活蟾蜍3只,大蒜1枚。将其剥去皮,把大蒜捣烂涂在蟾蜍皮上,外敷于痛处。本方为中医苏宝根方,功能解毒止痛,适用于肝癌疼痛。
[方四]
八月札、石燕、马鞭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日用抗癌药物手册》,功能疏肝理气,活血解毒,适用于肝痛。
[方五]
木鳖子去壳3克,独头蒜、雄黄各1.5克。杵为膏,入醋少许,蜡纸贴患处。本方源于《普济方》,功能散血清热,除痈消痞,适用于肝癌疼痛。
[方六]
半枝莲、半边莲各30克,玉簪根9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台湾抗癌中药》,功能清热解毒,化湿消肿,适用于肝癌。
[方七]
龙葵60克,十大功能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新编中医入门》,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痞,适用于肝痼。
[方八]
预知子、石燕,马鞭草各30克。每日l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抗癌药物手册》,功能清热除痰,解毒散结,适用于肝癌。
[方九]
雄黄、朱砂、五倍子、山慈菇各等分。共研极细粉,吸入疗法,每次少量。本方源于《全国中草药汇编》,功能解毒化瘀,消瘙散结,适用于肝痼。
[方十]
活螗蜍3只,黄酒1斤。将蟾蜍用黄酒共煮沸后半小时,去蟾蜍取酒,贮藏备用,每日3次,每次10毫升,连服30天,休息30天后再服,3月为1疗程。本方源于《中医杂志》1980.7期,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消枳,适用于肝癌。
[方十一]
冰片15克,白酒适量。将冰片溶水白酒中,装瓶备用,需要时用棉棒蘸此药酒擦涂疼痛部位,约10——15分钟见效。本方源于《山东中医》杂志1982.2期,功能活血散结止痛。
[方十二]
活癞蛤蟆1只(去内脏),雄黄30克。将雄黄放入蛤蟆腹内,加温水少许捣成糊状,敷在肝区最痛处,夏天敷6——8小时换1次,冬天可24小时换1次。本方来源于《新中医》1980.3期,功能解毒化瘀,散结止痛,适用于肝癌疼痛。
[方十三]
斑蝥500个,陈皮500克,糯米5000克。将糯米洗净干净,沥干,加入斑蝥后置锅内用微火炒至焦黄,拣去斑蝥,糯米研碎,另将陈皮研粉,混合均匀。口服首用量每次10——15克,每日3次,维持量每次5——6克,每日3次,于饭后温开水冲服。本方为江苏启东县医院方,功能肤正益气,活血散结,适用于肝癌。
[方十四]
蟾蜍、天龙、儿茶、龙葵、藤梨根、山豆根、夏枯草无剂量。各药共研细末,加人辅料后,压制成片剂,口服,每日3次。本方为上海市启东县肿瘤防治小组治疗肝痛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十五]
水蛭、虻虫、地鳖虫、壁虎、蟾皮。炼蜜为丸,每丸4.5克,每服9克,每日2次。本方为上海市人民医院治疗肝癌验方,功能益气活血,清热化浊。
[方十六]
天性草根、野荠菜根各90克。分别水煎,上午服天性草根,下午服野荠菜根。本方为安徽安庆专区卫生组方,功能清热解毒,化浊行瘀,适用于肝癌。
[方十七]
半枝莲、半边莲、黄毛耳黄各30克,元胡荽60克,薏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江西南昌第二医院治疗肝癌验方。功能清热解毒,化浊行瘀。
[方十八]
龙葵、白英、遍地香各50克,蛇莓25克,半枝莲15克,徐长卿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上海市群力草药店治疗肝癌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浊。
[方十九]
茵陈30克,黄柏、栀子各10克,猪苓30克,泽泻12克,水红花子、丹参各30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功能清热化湿,解毒化瘀,适用于湿热瘀毒型肝癌。
[方二十]
半枝莲、独脚莲、蚤体各30克,丹参、三棱、莪术各10克,土茯苓9克,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3期,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逐瘀,适用于晚期原发性肝癌。
[方二十一]
丹参10——30克,赤芍15—30克,三棱、莪术、桃仁、地鳖虫、广郁金各10克,车前子8克,泽泻、半边莲各30克,茯苓15克。本方源于《中医药研究》1988.6期,功能活血行瘀,利水化浊,适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腹水,使用方法是水煎服,日一剂
[方二十二]
白芍、扁豆、薏苡仁各30克,白术15克,防风、陈皮各10克,柴胡、川芎、香附各6克,甘草、川芎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天津中医》1983.5期,功能调和肝脾,理气化浊,适用于肝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
[方二十三]
川石斛、竹茹、佛手各9克,绿萼梅6克,生熟谷芽、北沙参各12克,芦根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浙江中医杂志》,1986.4期,功能育阴和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肝癌,阴虚呕逆。
[方二十四]
制鳖甲30克,炮山甲、桃仁、广木香、青皮、郁金、白芍各12克,红花6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适用于肝癌。
[方二十五]
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生牡蛎各30克,党参、白术、白芍、茯苓、郁金、炮山甲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4期,功能益气健脾,活血软坚,适用于肝癌。
[方二十六]
接骨木30克,半边莲、金丝线各15克,三棱、莪术各10克,青陈皮、车前子各9克,三七0.6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湖南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功能清热解毒,理气化瘀,适用于肝癌。
[方二十七]
黄芪、龟板、鳖甲各15克,泽泻、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当归20克,白花蛇舌草45克,半枝莲15克。本方源于《肿瘤要略》,功能益气养阴,清热活血,适用于原发性肝癌,使用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十八]
半枝莲、七叶一枝花、山慈菇、蜈蚣、莪术、田七、牛黄各150克。每次6片,每天3次口服,连服5天,停药2天,2个月为1疗程,服完1疗程后休息1——2周再继续用。本方源于《新中医》1985.6期,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中、晚期肝癌。
[方二十九]
党参、白术、炙黄芪、茯苓、炒扁豆各9克,薏苡仁15——30克,橘皮6克,炙甘草3克。每日1煎,水煎服。
本方源于《新医药学杂志》1979.4期,功能健脾益气,扶正抗,蘸,适用于肝痛属脾气虚型。
[方三十]
天仙藤30克,乳香、没药、醋元胡、吴萸、干姜各6克,小茴香15克。共研细末,每服9克,好酒股。本方源于《本草汇言》功能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肝癌及腹腔肝瘤。
[方三十一]
马尾莲9克,金锦香12克,七叶一枝花15克,一枝黄花20克,四季菜30克,老鸦柿根60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肿瘤要略》,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痞,适用于原发性肝癌。
[方三十二]
麝香、牛黄各3克,乳香、没药各30克,熊胆3克,三七粉、人参各30克。共研细末,黄米浆为丸,绿豆大,每次1克,每日3次。 本方源于《肿瘤病》,功能行气豁痰,化瘀散结,适用于肝癌。
[方三十三]
全蝎、蜈蚣、水蛭、僵蚕、蜣螂、守宫、五灵脂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次,每日2次。本方源于《肿瘤病》,功能活血化痰,行瘀散结。
[方三十四]
太子参、黄芪、丹参、郁金、凌屑花、桃仁、八月札、制香附各9克,炙鳖甲12克,全虫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为中医庞冲地方,功能益气扶正,祛瘀消瘙。
[方三十五]
鹅血200克,蘑菇适量,调料适量。蘑菇洗净,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熟,加鹅血、调料,煮至鹅血成豆腐块状。本方抗癌,适用于肝癌等。

耳朵老是一直响,有知道宁波最好的耳鼻喉医院是哪家吗?

耳炎俗称“烂耳朵”,中医称为耳疳、耳湿等。临床以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是耳科的常见病。

化脓性中耳炎,古称“脓耳”。临床以耳内反复流脓为特征。本病病程缠绵,且常反复发作。尤以儿童为多见。

多因泪水、奶水、呕吐物、洗澡水,或游泳,使水殃及中耳;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酸性分泌物沿耳咽管进入中耳道等因素,以致耳鼓室发炎所致。

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则耳内呈搏动性跳痛,体温升高,听力减退,一旦鼓膜穿破,使脓液从外耳道流出,则疼痛减轻;慢性则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而来,患耳反复流脓,听力减退,每遇外感则耳痛加剧。且或伴有全身性症状。

1 .治耳灵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方 剂】 川黄莲粉3克,黄柏粉1.5克,紫草粉1.8克,氯霉素1克,四环素0.75克。

【制用法】 将以上各药粉混合,过80目筛,后装瓶备用。用前先把患耳用3%双氧水洗拭,再用细棉棒将耳擦干,然后把治耳灵粉少许吹人耳腔中,每天用药1 次。

【疗 效】 治化脓性中耳炎。

【验 证】 读《新中医》1981年第12期“治耳灵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一文后,笔者效法加减用于临床,治疗3例,疗效满意。应用治耳灵时,余将紫草粉更换为青黛粉以除湿收敛,疼痛者略加红花末,效果更佳。

2 .耳疳散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 剂】 已出蛾蚕茧10个,冰片0.15克。

【制用法】 将茧壳剪碎,置瓦上煅存性,加人冰片,共研极细末,贮瓶中备用。取耳疳散少许,吹人耳中,每天2次。

【疗 效】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

【验 证】 翟某,女,40岁。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已30余年,耳中流脓不绝,时增时减,同时伴有头晕头痛、两目发胀等症。外用耳疮散吹耳,每天2次。内服药:珍珠母30克,菊花、钩藤、生地、女贞子、潼白蒺藜各10克,牡蛎、紫花地丁各1克,丹皮6克,银花12克。每天1剂,每剂分两次服用。内服外用同时进行,共用药7剂,头痛头晕、两目发胀好转,耳中流脓停止。仍以原法续治20天,疗效巩固。

3 .矾冰散治中耳炎

【方 剂】 枯矾5克.冰片3克。

【制用法】 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先以双氧水冲洗外耳,棉签吸干。再取本药少许,吹人耳内,每天1次,连用3次即愈。

【功 效】 主治急、慢性中耳炎,听力减退,有脓液外溢者。

【验 证】 《新中医杂志》1987年第11期刊登的“治中耳炎验方”,确实有效。经治2则,分别于2-3天症状控制,5-7天痊愈。

4 .冰连散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方 剂】 黄连10克,冰片1克。

【制用法】 将黄连研细末,加入冰片再研匀,贮瓶备用。用前取药棉擦净耳内浓液,再滴人少许双氧水,擦干,用麦草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天2-3次,一般3 -5天见效。无任何不良反应。

【疗 效】 耳内流出粘液性脓液,听力减退。如属坏死型或胆脂瘤型者,本方效差或无效。

上一篇:肉类的研究文章

下一篇:中国古地理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