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杂志社
中国记者杂志社
“京原路8号”为《中国记者》杂志主办的公众号,将为大家奉上每期精华、悦读文章,欢迎关注交流。更多深度文章,请致电订阅电话:、63073532.
伤心漫过那片海:
灾难报道伦理问题的实践思考
文/张欧亚 (《中国记者》杂志2015年第3期)
脱离了具体人物,新闻就是白纸
“伤心漫过那片海”,是2002年5月8日我在采访大连“5•7”空难时,所写的一篇记者手记。在这前后,我还先后实地采访过温州空难、包头空难、烟台海难。采访中亲历的灾难现场还有:造成309人遇难的洛阳大火,造成234名村民遇难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以及江西芳林小学爆炸、广东江门爆炸、陕西榆林爆炸、广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等等。做过这么多灾难报道,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与反思。
首先,我们先来听听这样一个“段子”:某国总统在发动一次战争时说:我们将杀死几百万敌人和一个修理自行车的人。记者争相问:“总统先生,为什么要杀死一个修单车的?”总统笑了笑,对着站在一旁的官员说:“看看我说什么来着,从来没有人关心那几百万人。”这当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这是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相”:无论东方或西方,无论何种社会,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才是恒久的,也更能打动人心?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一个个单元的个体组成的社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情和力量。悲他们所悲,痛他们所痛,即所谓“悲伤着你的悲伤”。实际上,无数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正是因为表现具体人物的命运,才能深深震撼人心,因而才能伟大。文学作品是这样,历史更是如此,也正是一个个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构成上下五千年栩栩如生的历史。脱离了具体的人物,历史和新闻就是一张苍白的纸。
真正的伤害,是沉冤的亡灵等不到正义的伸张
回到上海踩踏事件,这一现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惨剧,作为报道者,我们又如何只依靠冰冷的数字来组织报道?有必要讨论关于“二次伤害”问题。以最近引发热议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惨死在派出所的打工女周秀云为例,正是家属在媒体支持下坚持不懈地上访与持续报道,呼格吉勒图的冤案才得以昭雪,讨回应有的尊严。在持续多次的报道中,有没有人认为呼格吉勒图的家人受到“多次伤害”?而讨钱打工女被警察踩在脚下的那张照片,我们感受到这是对周秀云的亵渎了吗?
恐怕没有。真正的伤害,是沉冤的亡灵等不到正义的伸张。对周秀云来说,正是这张照片的公开,震撼了国人,继而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与持续报道,才有了今天当事单位负责人对亡者及亲人的道歉。可以设想一下,什么人最害怕那张让人愤慨的照片公之于众?掩盖事实与真相,正义得不到伸张,才是对受害者尊严最大的亵渎。
在这两案中,受害人的家庭经历与遭遇,从各个角度被公开报道,我们及他们本人感觉隐私被冒犯了吗?正是他们悲歌式的境遇,引起了广泛同情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声援!实际上,有关对南京大屠杀,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念,所展示的那些令人惊悚的画面,也从来没有人认为,这是对家属的“伤害”、对亡灵的亵渎。正是这些真实的画面,让我们在纪念中反省战争、珍爱和平。不论是事件当事人,还是普通读者,我们应该相信大多数人在了解事实真相过程中所保持的善意。
反省,但不是缺失
有高校在一场专业讨论中,运用了“在满足知情权与消费遇难者之间”这样的表述。这使我想起2000年河南洛阳大火案,这一震惊全国造成309人遇难的大火,引起各媒体关注,其中某地方大报,竟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某地大火引发新闻大战”。我在内部论文和多次课堂中,提起过这篇报道:报道所称的“新闻大战”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难道是309个亡灵!这样的报道缺少了良知与底线。
伦理探讨意义在于,促使记者保持最大程度反思,如何保持善意。作为从业者,我们需要反省,但绝不是在新闻事件中的缺失。12年前,采访一起灾难报道结束返乡途中,我在记者手记《另一种责任》中曾写道:“关注事故、关注灾难,是记者的天职。告知读者事件的真相,是为了让公众从悲剧中吸取教训,是为了唤醒良知,使责任者受到惩处,使无辜者得到救助。然而,每一次事故发生后,总有人对记者采访进行阻扰,千方百计隐瞒真相。”“正是由于记者们的苦苦寻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陕西榆林爆炸真相始大白于天下;正是媒体的执着,南丹县委书记等一批贪官、昏官才最终受到惩处。”“揭示事实真相,是媒体的责任,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另一种责任。”
因而,我认可石扉客的观点:空难事件,出发和到达机场,与空难现场一样,乃至与遇难者生前空间一样,都是敬业记者应该抵达的广义现场。当事人的眼泪、家属的痛苦,和灾难过程、灾难原因等一样,本身就是灾难的组成部分。遇难者家属的悲伤,是命运的无常,也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共同悲伤,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部分,更是追问事件原因与责任最具道义力量的拷问。
但有为善之心
关于面对遇难者家属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家属对此排斥。不同情况不同分析,也应予以不同对待。但有为善之心,不添乱,家属愿意谈,又有何妨?2014年春节后,上海宝山发生大火,两名消防战士牺牲,其中一名来自湖北。因为当时特定的现场情境,我自始至终没有打扰家属。这有前因:1.前期其他媒体采访时,刚问话就导致被采访人当场昏倒,被输氧紧急抢救;2.飞机上对方明确提出不希望被打扰。但这并不表明,同类事件可以复制。具体情况须区别对待,实际案例中又有亲属希望或愿意接受采访,大连空难、包头空难中,甚至有家属主动联系媒体探求事故真相,释放压抑心声。
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起飞出现事故,坠入包头市南海公园湖中并爆炸起火,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以及地面2人共55人在事故中丧生。这起空难中,湖北乘客、武汉吉思达公司总经理吕新辉不幸遇难。我赶到现场采访中,吕新辉哥哥吕新军主动配合,并在当地相关部门清场时,还挺身而出,坚持要我一起和他前往事发地凭吊。如当年我在报道中所记载:“事故处理小组通知家属到南海公园为死者凭吊,吕新军向工作人员表示坚持要我同往,并从工作人员手中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披在记者的身上。”“我用手摩挲着他穿有军大衣的后背。我知道,再坚强的男人此时也需要一个支点。”
整个采访中,我深深感受到包括吕新军在内的遇难者家属对记者的友善。而事实上,很多家属在从最初的悲痛走出来之后,对媒体采访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当然,也不能不承认,面对灾难,确实存在记者采访时的方式方法问题,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不能将之作为排斥记者采访家属,甚至认为记者不应该出现在现场的理由。
毫无疑问,面对灾难事件的发生,当然应该悲天悯人,也必须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是,无论是上海踩踏事故,还是不久前发生的姚贝娜事件,在新闻伦理之争中,反对或赞成的双方,最初都是以“正义和善良”的名义出发。然而由于最初的认识并不是建立在全面掌握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的最初判断,讨论双方会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循环。
一个“事实”、一个观点出现,首先需冷静思考与判断,而不是被推动裹挟着瞬间就被点燃的“正义的怒火”。
常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位领导的话:多些友爱,多些宽容,多些建设性。
凡有为善之心,大家会懂!
新华社发行哪些报刊?
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半月谈》《半月谈内部版》《时事资料手册》《资料卡片杂志》《中国记者》《参考消息》《_望》《_望东方周刊》《中国证券报》《环球》《世界军事》《摄影世界》
新华社编辑出版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日报)、《新华社外文电讯稿》(英、法、西、阿、俄)、《参考消息》(日报)、《经济参考报》(日报)、《中国证券报》 (日报)、《上海证券报》(日报)、《了望》(周刊)、《半月谈》 (半月刊)、《环球》(半月刊)、《中国记者》(月刊)、《 摄影世界》(月刊)、《证券投资》(周二刊)、《农村大世界》(月刊)、《中国图片》(季刊)、《中国年鉴》(中、英文版)等。其中《参考消息》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半月谈》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新华社所属的新华出版社每年出版以新闻和时事政治为主的各类图书400余种。
新华社期刊包括:新闻时政类的《半月谈》《半月谈内部版》《 望》《 望东方》《环球》《时事资料手册》,新闻学术类的《中国记者》《摄影世界》,传媒科技类的《中国传媒科技》,以及《世界军事》《资料卡片》《中国名牌》等,形成了多元化的期刊方阵。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
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从诞生起就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地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
新华网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重点新闻网站,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网站",每天24小时以7种文字、通过多媒体形式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全球网站综合排名稳定在190位以内。开通31个地方频道,承办中国政府网、中国平安网、中国文明网、振兴东北网等大型政府网站,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网站集群。创办新华网产业园区,为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业态打下了基础。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盘古搜索",着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搜索引擎。
2019年1月30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新华社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通讯社,并向新华社正式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表示祝贺。"
新闻类的国家核心期刊都有什么?
全国新闻类核心期刊名单
序号 期刊刊名 ISSN号 统一刊号
1 编辑学刊 1007-3884 31-1116
2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002-8552 11-1746
3 中国记者 1003-1146 11-1275
E-mail: 编辑部信箱:
总编信箱:
4 新闻战线 0257-5930 11-1337
E-mail:
5 中国出版 1002-4166 11-2807
6 中国图书评论 1002-235X 21-1035
7 新闻大学 1006-1460 31-1157
地址: 上海市邯郸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新闻大学>杂志编辑部 200433
8 新闻与写作 1002-2295 11-1109
地址: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
北京市和平里西街21号 100013
9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001-7143 11-2684
10 新闻界 1007-2438 51-1046
11 当代传播 1005-1945 65-1090
12 编辑之友 1003-6687 14-1066
E-mail:
13 出版发行研究 1001-9316 11-1537
14 新闻与成才 1002-4468 11-1495
15 编辑学报 1001-4314 11-2493
16 新闻与传播研究 1005-2577 11-3320
17 国际新闻界 1002-5685 11-1523
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 <国际新闻界>杂志社 100872
18 现代传播 1002-7149 11-3614
19 新闻爱好者 1003-1286 41-1025
E-mail:
20 新闻实践 1004-9029 33-1163
21 新闻知识 1003-3629 61-1022
22 新闻记者
E-mail:
23 收藏家 1005-0655 11-3222
24 图书发行研究 1003-8442 34-1088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记者证
是假的。
在中国内地,只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记者证才合法有效,持其余一切所谓“记者证”都可认定为假记者。
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加盖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方为有效。
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专供采访使用的其它正式证件。
扩展资料:
申领范围
新闻采访工作是有效实现人民群众获取知情权的职务行为,因此,新闻记者证只发给新闻机构的专职采编人员。我们所说的新闻机构包括新闻性报社、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
其中,新闻性报纸、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由国家广电总局认定。
换发申领新版记者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新闻纪律,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2,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
3,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或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4,已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者证
上一篇:市政给水的杂志
下一篇:比较类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