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编辑
北京青年报编辑
改版不仅是报纸本身的变化,也涉及深层的报社组织结构的改革。《北京青年报》建立了以编辑为主导、编采分离为特征的采编模式。新的编辑部划为编辑中心、采访中心和相关部门三个部分。编辑中心下设要闻版组、本市版组、财经版组、产业专刊版组等10个版组。采访中心共设都市新闻部、体育部、特稿部、摄影部等9个部室。记者采集新闻,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编者编辑报纸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工作关系是以编辑指导记者,进行新闻的收集、制造和报道工作。新体制规定:编辑不准给自己负责的版面写稿,记者不准组版;记者对稿件质量负责,编辑对版面质量负责,记者的采访活动由相应版面的编辑协调指导。编采双方围绕“报纸质量”这一核心,实现互动。采编分离,记者和编辑分工明确,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此外,新闻的处理多了一个把关人,可以在信息上进行互补,丰富报纸的信息含量;“采编分离”又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机制,即在采编操作环节中,记者编辑互相制约,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的有偿新闻、关系稿件设置了障碍。此次改版并没有增加报纸的版数,报纸广告版面占总版面的平均比例依然维持在约为40%左右。北青报的老总们明确表示,改版后,广告的版面数量将不会减少。但是专版消失后,刊登于“每日新闻版”(即A叠)的广告含金量提高,相应的广告刊例价位也将按一定比例提高。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说过,《京华时报》主打新闻、不办副刊专刊的做法,必然在北京报业引起反副刊化潮流,向报纸的本质——新闻纸回归。这至少在《北京青年报》得到验证。在经营策略方面,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提出,一个好的媒体,应该包括强势的传统媒体、超前的第四媒体以及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三位一体地运作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无论网络还是传统媒体,都离不开物流配送体系,因此,传媒必须抓住价值链的这个下游环节,也就是销售终端。在北京市综合类日报中,《北京青年报》是最早告别邮局,改为自办发行的。他们推出了享誉京城的小红帽,目前已发展到2800多人。五年时间,《北京青年报》的发行量从12万份上升到60多万份,自办发行立下大功。报纸自办发行不仅“肥水不流外人田”,节约成本,也掌控了经营的主动权,避免受制于人。《北京青年报》最早引入了物流配送的概念,不仅送报,还送书、送水、送奶、送票。该报的60万读者是个“金网”,2001年这方面的营业额已达到5000多万元,而且还在快速地增长。如果市场做大的话,从中赚取的利润甚至可以支持白送读者一份报纸。2002年,IBM帮助报社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几十万读者的信息存入计算机——这个平台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另外《北京青年报》还提出“把成本变成资本”。该报利用其规模消费的优势,把消费行为变成了经营行为,介入到新闻纸、油墨,甚至林地等经营领域,获利颇丰。北京青年报社每年用纸3万吨,相当于一个造纸厂年产量的1/3。这样,他们可以掌握纸张交易中的主动权,用规模化的购买来压低纸价。而许多中小规模的报纸无法压价,《北京青年报》敏锐地发现这个市场机会,担当起这些报纸的纸张代理商的角色,每年代理总数量达到10万吨,相当于3个《北京青年报》的用纸量。目前,经他们销售的可以双面彩印的高档新闻纸的代理销售量,已经达到了全国的1/10。而后,《北京青年报》还把代理扩大到油墨,拿到了世界上最大的PS版生产厂家富士公司的北京代理权;又做了纸浆生意,报社给造纸厂提供纸浆,由造纸厂按照他们的要求生产瘦型报新闻纸;下一步,《北京青年报》准备购买林地。在这个产业链上,他们的设想是抓住两端——林地和销售市场,而将资本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纸浆生产、新闻纸生产让给工业制造业。《北京青年报》的目标很清楚,获取中间的高附加值。2003年伊始,北京青年报社占90%股份的北青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计划再次启动。其实,早在2001年5、6月间,北京青年报社的上市就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年8月,北青传媒进入上市前的辅导期,由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做辅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市计划搁浅。此次,《北京青年报》试图绕道香港上市仍然前途未卜,但是,已经显示该报度过了创业后的整合期,开始新的征途。
北京青年报编辑部电话
朝阳 区白家庄东里23号北京青年报副刊部田利平
■E-mail:
■传真:65902425
如何给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投稿?
直接打北京的114,问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编辑部的电话,
问相关编辑是最保险的。
网上一般电子版上也能查到相关邮箱,
前提是你要下载电子版查看软件,放大电子版后在版面上找。
中文国际4的女主持人是谁?
你好,cctv4主播是王端端,百度百科有个人资料,第一个答出,望采纳
安顿有什么动态啊?还在北京青年报吗??
是的他还在北京青年报工作,这是他的博克
安顿,原名张杰英,北京人。现为《北京青年报》编辑 、记者。从1995年起从事“当代中国人情感状态”的个案调查。1997年6月6日起 主持 《 北京青年报·青年周 末》“人在旅途”版“口述实 录”栏目。
被西方记者称为“中国第 一位采访情感隐秘的女记者”。
1998年起陆续出版的作品有: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口述实录之一、回家--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之二、情证今生--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之三、绝无禁忌--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之四。
上一篇:网络小论文模板
下一篇:湛江新闻网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