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小学美术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3-12-08 11:36

小学美术论文集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探自悟的能力》
艺术类教育最讲究领悟和探寻,在这方面让孩子较早发展会为今后的艺术生涯和艺术造诣铺平道路,是孩子的艺术修养得以升华,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自探自悟”的机会正式时候。通过这样的论文让孩子自己走出这一步吧。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5月30日

求小学美术论文

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工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手工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确定主题、收集资料、选择工具、准备材料、创意设计、制作、展示等手工课堂中存在的诸多环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体会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审美情趣与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研究小组合作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的综合探索,我在不断实践探索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能进一步的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应用,趋利避弊,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 常规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实处
问题:一开始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一般都是采取就近组合或4个大组组合的方式,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一般未考虑到合作学习的需要,随机组合就导致了有同组不异质的可能,不能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例如,在组建《我们的音乐会》这一课的学习小组时,我采取的是直接将学生按座位分为4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为10-12人,我在这四个小组中挑选出一个小组长之后就没有对其他具体的事项进行分工,课堂上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就立刻出现了问题,有的小组两三人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的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机闲聊等,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小组中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充当了绝对的主角,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没有事情干,默默的坐在一旁,觉得自己在小组中毫无作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手工课的环节复杂,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以及学生之间家庭背景、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动手能力、个性特征等存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相差甚远,所以常规的组合方式也无法满足美术手工课堂对学生的合作要求。
对策:1、在组建学习小组前,我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将班级学生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交流学习。
2、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强化小组的团队意识,在每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时的组织负责者、资料收集者、记录者;课堂发展过程中的汇报者、评论者;作品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准备者、图形设计者、手工制作者等。细化责任,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体优势。在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责任、有工作,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的机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容易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至于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与积极性。

二、 学生之间不会合作,缺乏合作技能的培养,合作学习缺乏成效
问题:现在的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浮躁、自我,没有合作精神,就算按照学生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组之后,学生之间还是不会互相合作,他们认为相互合作就是帮别人做,一方面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一方面觉得别人不会接受自己的意见,不如各做各的,使得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得不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例如,在《民族娃娃》一课中,我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在课前分别去收集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类相关资料,还要准备这节课需要的材料及工具。但上课的时候我却发现,同一个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及准备的材料重复的几率非常高,这就说明了学生在课前缺少沟通,没有将任务合理的分配给小组成员;在分组讨论各民族的特点以及选定自己小组制作对象的时候,学生不会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不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发生意见不合的时候也不会和平地解决问题;在作品的制作阶段,我本来是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制作2-3个组合的民族娃娃,但我发现很多小组的学生出现各做各的情况,或者完全不动手、还有部分同学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只看着别的同学做。
对策:1、要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就必须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我们的大花瓶》一课中,我要先请学生欣赏一些漂亮的花瓶图片,在欣赏过后,我请了一名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从花瓶的形状、纹样等方面进行评述,学生说完之后,我再根据他的意见进行补充,然后请下面的学生针对其他作品模仿我刚才与学生的交流方法进行讨论。在进行作业示范时,我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到讲台上来,与我组成一个组,对这些学生我进行了一些具体分工:比较有想象力的学生先进行图形的构思,根据花瓶的基础结构进行组合设计;绘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负责起稿,画出花纹装饰;动手能力比较强、心思细腻的学生负责剪刻;对与那些能力稍弱的学生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粘贴或者收捡的工作,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示范作品,接下来请下面的学生模仿我与学生的合作方式进行合作,这样由于我示范在先,学生可以模仿我与学生的合作进行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2、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当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一名合格的小组长,能够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过后,我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先选定一名能力相对较强、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强烈,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合作小组的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督促组长积极主动的组织小组进行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的意识。指导组长在课前安排收集资料及准备工具与材料的时候要先做功课,了解清楚需要收集的资料以及需要准备的工具与材料之后,再合理的分配组员去做准备,细化工作,不至于给某一人造成负担;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讨论积极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要先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是,组长要能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收集组员在交流同一问题时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我汇报,让我能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指导,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在大部分学生了解小组合作的方法后,我还会定期更换组长,平衡学生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三、 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不到位
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却容易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在最初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我认为应该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仅仅是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鼓励学生彼此合作,课前布置好专题→让学生分组收集信息→课上让学生自己交流展示→分组制作,但在过程中,不能及时、适度的给予学生点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还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小组合作是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例如,《表情丰富的脸》这一课是需要准备制作吹塑纸版画的相关工具的,我安排学生课前先去了解关于制作版画的资料、再根据收集的资料去准备上课时所需要的学习工具及材料,却没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引导,导致上课时学生准备的工具不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时候,课堂次序比较混乱,学生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端或讨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使小组学习变成自由散漫的活动;在作品制作的阶段,也会由于老师没有合理协调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使合作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策:1、在收集资料阶段,教师应合理引导,做足合作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可以告诉学生查询相应资料的网址,引导他们查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识;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
2、积极参与,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讨论时,走到学生中间,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管理者,而不是旁观者。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调换各种角色,还能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3、教师还要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制作过程中,对于组合中产生的强弱差异不同的小组,要根据每一小组能力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对弱势小组重点帮助,多启迪他们思考,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式和形式上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小组间的差异。

四、 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激励机制,课堂管理缺乏成效
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控能力、稳定性差,课堂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在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恰当的激励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让学生讨论、制作是很容易的,但是如何调动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如何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结束制作都比较难,在上课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学生不听指挥的情况,特别是在结束制作作品阶段,由于有的学生还沉浸在制作活动的乐趣中,或者还没有完成作品,就会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因为某些问题争执不下而不肯罢休,大吵大闹的情况,严重影响课堂纪律;有时一整节课学生虽然能基本完成课程要求,但是整个过程当中表现不够积极,一个小组只有一两个学生在积极行动,其他同学既不发言,也不思考,袖手旁观,缺乏合作热情。这些问题都体现出课堂缺少激励性语言,评价体制不到位,课堂管理缺乏成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对策:1、适当开展一些合作小组间的竞赛活动,以激发合作热情,小组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出于达成共同目标的愿望,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分工协作,互帮互学,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各尽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在小组间进行遵守纪律的比赛,这样即使有些学生没有做好,小组其他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也会提醒他,从而改善课堂纪律的问题。
2、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放矢的多给学生一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手工技能技巧,在不断的尝试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那么课堂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丰富评价机制,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总之,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有效的提高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能”的学习方式,它也需要适当的时间与“土壤”,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加强研究,努力探索,精心设计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一篇小学美术论文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上一篇:最新的服装杂志

下一篇:关于晶体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