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镜杂志文章
广角镜杂志文章
“对五十岁以下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像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人见过他。”
1986年,香港杂志 《广角镜》 发表了一篇有关张学良的文章,对于当时的人来说,50年前,正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时间,而50岁以下的人,谁也没亲眼见过张学良。
世人皆知,张学良并非深居简出,而是自193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兵谏”结束以后,就被软禁了起来。
这么多年,张学良没有一天不生活在严密的看管中,旧事重提,尤其是在50年这个关口,即便是香港尚未回归,香港民众也无不群情激愤,为张学良脱离樊笼奔走。
可这场舆论大风暴漩涡中心的张学良,却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然身陷囹圄, 直到1990年,蒋经国去世,张学良才获得了人生自由 。
从青年风华,到耄耋沧桑,蹉跎54载,物是人非,张学良就像是睡了一个长觉,举目茫然。
1946年,在囚禁生涯中辗转多地的张学良,在贵阳市黔灵山公园见过蒋介石后,他被转移到鼎鼎有名的重庆白公馆, 张学良一度以为自己要命丧于此,却不想在10月,被押上了去往台湾的飞机。
张学良做了一件对天下都有利,唯独对蒋介石不利的事,让蒋介石想杀而不敢杀,想放又咽不下这口气,只能就这么忍着,把他关起来,看着,企图把张学良关到死。
在飞机上的张学良早就感到不对,长距离的飞行,又跨过一片海洋,无不预示着他们很有可能已经远离了中国大陆。
下飞机后,与重庆一样潮湿的空气,以及迥然不同的温度,无不提示着张学良,他们到来了一个很陌生的地方。
在其后的44年中,张学良都被困在台湾这座岛上,在最初的几年,张学良与在大陆时一样,被困在一处小小的寓所,后来在多方斡旋之下, 张学良被准许扩大活动范围,但始终摆脱不了被监视的命运。
好在如此艰难的岁月,张学良身边一直有红颜知己——赵一荻陪伴,不然张学良很难坚持下去。
张学良一生有很多红颜知己,但生命中最重要的就只有两位, 一位是于凤至,一位是赵一荻,“赵四小姐” 。
于凤至是张作霖为儿子张学良精挑细选的媳妇,贤惠大方,早年和张学良育有三子一女,但两人的感情却没有想象得那么深刻,只能算得上相敬如宾, 或者说于凤至是一个称职的媳妇,一心都挂在了张学良的身上。
而年少风流的张学良,却喜欢到处拈花惹草,对于任劳任怨的于凤至颇有些冷落。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感情则不同,赵四小姐和张学良既是一见钟情,也是两情相悦。
当张学良被囚禁时,于凤至扔下了一直照顾的孩子,回国与张学良同甘共苦,而赵四小姐对外一直宣称是张学良的私人秘书,从未分开。
于凤至身为正妻,面对张学良挚爱的赵四小姐,却从未表现排挤,她是一位极称职的旧式媳妇,任劳任怨,还“贴心”地容纳了没有任何名分,只是作为情人身份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的赵四小姐。
但这份“大度”,并没有换来张学良的“浪子回头”。
1940年,于凤至罹患乳腺癌,必须离开张学良,去美国做手术治疗, 而这一别,竟是永别 。
在美国接受治疗的于凤至,因时局问题,以及为了照顾子女,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张学良的身边。
她在美国一直坚信张学良会重获自由,把所有的家产全部用于地产和股票的投资,满心憧憬张学良来到美国一起生活时,会有一个富足生活。
但她最先等来的不是张学良,而是一封来自张学良请她帮忙下决心的信。
信里,张学良请于凤至帮他下决心,同她与赵四小姐两人中的一人断绝婚姻关系,于凤至相伴张学良半生,哪里不懂张学良的意思,伤心归伤心, 但还是忍着悲痛,给张学良寄去了离婚申请。
靠着爱人相伴,张学良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但还是在1990年获知自由的那一刻,陷入了迷茫。
被禁锢了大半辈子,张学良突然不知道自由和从前有什么区别,缓了许久,才想起自己被限制的日子里,思考过的恢复自由以后,想要去哪里,做哪些事,见哪些人。
其实不用他反应,世上仅剩不多的旧部、亲友,在知晓他恢复了自由后,纷纷致电台湾, 希望能尽快与张学良见上一面。
但要说张学良最想见一面的,是一生亏欠最多的于凤至。
于凤至没有等来张学良,他们差一点就相见了,但造化弄人,于凤至于1990年3月17日逝世,仅仅不过3个月,张学良就重获自由。
于凤至生前,一方面囿于台湾当局限制张学良,一方面担忧两人婚已离,再见不合适,就一直没有回到过台湾。
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因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再婚,而对张学良死心, 可她的墓碑,按照她的遗愿写上的 “张于凤至” ,暴露了她的真实所想。
张学良在被释放的第一时间,向台湾当局提出了前往美国的心愿,并且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了“请便”的答复。
1990年农历四月十七,张学良虚岁90大寿,离开台湾前,亲友张罗着为他大操大办,庆祝双喜临门, 地点定在台湾最顶级的饭店台北圆山大饭店中最尊贵的十二层昆仑厅 。
这一日,参加生日宴的不止包含宋长志、秦孝义等在内的90多位政要致电恭贺,连周恩来夫人邓颖超也发来贺电。
与别人不同的是,邓颖超的贺电,不止是恭贺张学良诞辰, 还是以私人身份向恢复自由的张学良发出返乡邀请。
当然,邓颖超的小小举动,也包含了大陆对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善意。
大陆接收到张学良表达的意愿后,积极主动地为张学良返乡牵线搭桥,磋商具体事宜。
1991年,张学良离开台湾,前往美国探亲。
张学良踏上探亲之旅的消息很快传到大陆,中共中央下达指示,诚挚邀请张学良在大陆举办91岁寿宴,同时殷切希望张学良能够参加 “九一八事变” 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为了表现诚意, 中央还下达了修葺东北大帅府和元帅陵的指示,方便张学良随时归国祭奠 。
安排好了一切,张学良旧友吕正操将军带着沉甸甸的诚意,以及邓颖超写的亲笔邀请信,不顾高龄,亲赴美国探望张学良。
吕正操只比张学良小三岁,18岁参加东北军,同年进入张学良的卫队旅,19岁受张学良看重进入东北演武堂学习,毕业后一直是张学良的副官和秘书, 同袍、校友 ,吕正操与张学良的情谊非凡。
西安事变后,两人也再未相见,吕正操的这一次美国之行, 也是两人时隔近50年的第一次相见。
遗憾的是,因为张学良第一年到达美国,儿孙子民都希望张学良在身边度过一个生日,因此这一年的生日没有预想的那般在大陆举办。
吕正操达到美国时,正赶上张学良的寿宴,送上精心挑选的寿礼后,他见到了老长官 。
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相见,没有外露太多的情绪,但紧紧相握颤抖的双手,以及湿润的眼睛,说明了太多。
在劝慰两位老人不要太激动以后,所有人静静退去,让他们好好叙一叙间隔半个世纪的旧。
不知聊了多久,彻底将私人 情感 抒发透彻了以后,吕正操拿出了邓颖超写给张学良的信:
汉卿先生如唔:
书信文字很简单, 全文不过200字左右,但字字恳切,既正式又不失温情。
张学良看罢,感慨良久。
故乡,生他养他的家,早年舍己亦不能从侵略者手中挽回的家,世人都说他“兵谏”为国,可他又何尝不是不堪家在侵略者铁蹄下被蹂躏? 50余载过去,他从未后悔舍己为国家,情不变,怎能不思故乡?
思及如此,张学良提笔写下了回信:
据史料显示, 周恩来总理在张学良身陷囹圄的二十余年里,一直保持着与张学良的书信联络 ,频率不一,直到周总理去世才停止。
如此之情,张学良不可能不感怀。
伴着愈发深厚的思乡,张学良可以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邓颖超的邀请,可世事无常,在同年六月中下旬,张学良从美国回到台湾后,时局变化,张学良返乡之旅屡屡遭阻,多次计划完备而不得行。
好在1994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儿子曾经代表父亲携一家重游故乡,回来后向张学良转述了故乡的见闻,又在一年后再次返回大陆, 儿子两次的返乡,带给张学良无限的慰藉 。
新世纪到来,两岸关系修复,可赵四小姐的离去,让张学良遭受重大打击,身体一落千丈,使远行成为一种奢望。
2001年,张学良临终带着无限的遗憾离世,生前最遗憾的事莫过于痛恨身体日渐腐朽,而不得归。
尤其是最后几年,他常常带着愤恨地语气说: “我很想回去,但 情感 上的冲击我的身体吃不消。”
可怜张学良为家国民族忍辱负重大半生,到了晚年依旧因两地分离抱憾而终,相信在无数个时刻, 张学良也像无数个台湾游子一样,期望台湾回归。
广角镜杂志怎么订阅
可以去淘宝上定购。
10个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的小技巧
说到广角镜头,相信对于刚刚开始玩摄影的朋友一定不会将这类镜头列入自己的预购计划,为什么呢?总是听到身边有人会这样说,广角镜头太难驾驭,镜头畸变严重不好用!如果你也这样认为,你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广角镜头,一般16—35mm焦距的镜头我们称作为广角镜头,而小于16mm焦距的镜头我们叫做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视角非常广,在透视关系上呈现出“近大远小”的特点,在靠近画面边缘的景物都会拉伸变形,这个特性就叫做“透视变形”,是所有广角镜头都共有的,这也是我们可以拍出很多大片的原因。
而关于畸变的解释其实和广角镜头的透视变形是不同的,在平行拍摄时对直线的曲度变现成为畸变,比如枕形畸变或者桶形畸变,这是镜头的品质决定的,也是衡量镜头好坏的标准之一。而广角所产生的景物变形则是我们上面说过的透视变形,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所以,不论你是摄影新手还是资深玩家,不妨参考一下我整理的10种玩法,说不定激发到你拍出意想不到的作品!
一、 广角镜头最基本的特性:
1、广角镜头用于强调前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
如前所述,使用广角镜头可以让您更加的接近主体或前景中的元素。您可以轻松将拍摄主体突出出来,因为广角镜头会产生透视效果,使其看起来比实际更大或者比实际更接近。因此,背景中的对象将显得更小,观众的视线也会关注在前景主体上。
2、广角镜头提供更加广的视野
广角的最大特性就是让你的视野足够广,你甚至不需要左右移动就可以拍到更多的景物,这个特性在狭窄的环境中更为有用!
3、广角镜头非常适合拍摄戏剧性的效果
夸张放大的拉伸效果;我们上面说广角镜头在景物边缘位置很容易产生透视变形的效果,因为广角镜天生便有镜头扭曲的特性,所以相片边缘的东西会被拉长和放大,这个可算是好处,也可以算是坏处,主要取决你拍摄的主体要表达的效果了!
4、广角镜头表现空间感强
广角独特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很容易将小画面的空间感表现出来,照片中的人物与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将一个静态的画面更立体的表现出来!
您已经知道广角镜头是什么了,现在应该了解何时使用广角镜头,以及使用它做什么?
二、广角镜头的使用技巧
1. 找出刺点
广角镜限制了摄影师需要有宽阔的取景,因为画面中的景物太多,摄影师要找出刺点(punctum),才可以让照片更突出。刺点是文学批评家Roland Barthes提出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影像中提供一个小细节、小巧思,不经意地刺中观者的感官,而这就是令人爱上一张作品的关键所在。
2. 以宏观来看影像
因为画面中人事物太多,拍摄时不要只注重在细节层面,可以以宏观的视角来看整个画面。Duong提及 the law of Pragnanz,构图时想像将画面中的事物简化为简单的形状和线条,从而将这些形状组合成有趣、独特的构图。
3. 引导视线
使用广角镜时难以获得散景,而且入镜的景物太多,要突出拍摄主体,就要靠画面的线条、构图等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让观者加倍注意摄影师想要展现的主体。
4. 走近一点
这特别适用于拍摄人像。想要拍到人像的神情,捕捉他当下的神态,就需要走近一点。这也可以让习惯使用长镜头的玩家走出comfort zone,尝试与被摄者有更多的交流。
5. 以风光照的思维来拍照
拍摄山景、海景等风光照时,因为拍摄远景,景物宽阔,取景时会非常讲究景物的位置,线条的安排等。使用广角镜拍摄时也要用这种心态,即使是拍摄街头巷尾,也要留意街道的线条,以及行人、车辆的前进方向,耐心等待构图最好的一刻,才按下快门。
6. 勇于拍出夸张的广角效果
使用广角镜时,前后景的距离会被夸大,造成透视变形(Perspective Distortion),配合照片题材,好好利用,就可以拍出独特的效果。
7. 善用空间
广角镜可以摄入更多的景物,如果不想每张照片都有丰富繁杂的画面,可以尝试在画面中留白,做出更多变化。
8. 框中有框
既然广角画面太广,就自己重设画框吧!以阴影、建筑物的外观等作为主体的背景,就可以引导观者的视线,突出主体。
9. 尝试不同拍摄角度
要拍出与众不同的好作品,不妨多作新尝试。以比较少用到的角度来进行拍摄,也许会带来惊喜!
10. 善用光线
使用广角镜最难的,就是让观者的目光焦点落在主体上。善用光线来引导观者也是突出主体的好方法。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部分文章源自网络,每篇文章后会注明来源或原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本公众号欢迎各位摄友投稿、荐稿。
广角镜——哪里可以看《广角镜》杂志的电子版。
电子的没有. 昭阳订阅可以订阅纸版, 价格也便宜.
上一篇:维普是什么期刊
下一篇:金融小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