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嘉兴日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09 14:33

嘉兴日报总编辑

2005年底,嘉兴日报选送的版面,在全国地市报优秀版面评选中获得唯一的“创新奖”。2006年12月,在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召开的表彰会上,我本人获得“十杰总编”称号,视觉总监王芯克和记者李剑铭分获全国新闻摄影“十杰记者”、“百佳记者”称号。2007年7月,李剑铭拍摄的《江南也有沙尘暴?》获得第十七届(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实现嘉兴日报社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历史性突破。2007年8月,在沈阳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举行的全国报纸版面评选中,《南湖晚报》摄影版获得一等奖,《嘉兴日报》头版和摄影版分别获得二等奖。在2007年9月进行的2006年度中国地市报优秀版面评选中,《嘉兴日报》、《南湖晚报》选送的版面囊括了所有奖项(党报头版、党报专版、都市报头版、都市报专版)的金奖,是参评的地市报中唯一同时摘取4个金奖的报社。2007年9月,《嘉兴日报》被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吸纳为新一批成员,成为首家加盟的地市党报。2007年12月,嘉兴日报社被评为中国地市报创新20强第二名。2008年11月1日, 嘉兴日报在全国各大媒体中脱颖而出,名列中国品牌媒体100强最具品牌价值地市党报十强第一名。2008年11月2日,在全国报纸奥运号外·特刊评选活动中, 嘉兴日报的奥运开幕特刊分别荣获“最佳版面奥运号外·特刊”奖、“最具收藏价值奥运号外·特刊”奖。

谭其骧的人物生平

1911年2月25日,谭其骧出生于浙江嘉兴书香门第,祖父中过举人,清朝末年曾任嘉兴府学堂监督。父亲谭新润考取秀才后,因科举废除,去日本学习铁道专业,回国后在京奉铁路任站长,不久即因病去职南归,以后曾任《嘉兴日报》主编,是著名的南社成员。家庭对谭其骧的求学方向和专业并不干预。大学一年级时他读社会系,二年级读中文系,三年级又改读外文系,到三年级入学第三周后才定下来转入历史系。家庭环境对造就他既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又善于吸收新的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学风,是不无影响的,他选择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不是偶然的。谭其骧在2岁时就随父亲回到家乡,以后进家塾、小学、秀州中学。因不满秀州中学这所教会学校对学生的无理处置,高中未毕业就愤然离校,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学,那时他才15岁。 1926年,肄业于秀州中学,1926年—1932年,进上海大学社会系。1927年,转入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次年转入外文系,旋转历史系。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大学被封,他只得转入暨南大学。转入历史系后,他的才华受到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的赏识。在潘光旦的影响下,他对中国历史时期的移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时写下了一篇六万多字的论文《中国移民史要》。 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先生。 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同年春,任北平图书馆员、辅仁大学兼任讲师,后又兼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讲师。1932年,谭其骧曾与清华、北大等校一些历史系同道,发起组织北平史学会。在中山公园召开成立大会,邀请顾(颉刚)先生、陈垣、邓之诚、萧一山等史学名流参加,连同会员一百多人,影响颇大。会议由谭其骧任主席,黄现蟠、朱士嘉为记录。并拟聘陈垣、陈寅格、陈受颐、顾颉刚、邓之诚、陶希圣、洪业、胡适等18人组成编辑委员会,定于1933年元旦出版会刊。1932年春,离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谭其骧就已写好论文,由伯父新嘉先生介绍,进北平图书馆当馆员。他当年就在辅仁大学兼课,次年起又相继在燕京大学、北大等学校兼任讲师。同时在《史学年报》、《燕京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文,在学术界声誉鹊起。 1934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邀请顾先生、陈垣、邓之诚、萧一山等史学名流参加,连同会员一百多人,宣布成立大会。同年谭其骧又与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任理事。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曾任理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协助顾颉刚创办《禹贡》半月刊,筹备成立禹贡学会。 1935年后,他辞去图书馆的职务,专在大学教书。是年秋至翌年夏曾到广州学海书院任导师。1936年秋回到北平,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的兼任讲师。 1935年,在广州学海书院任导师,次年仍回北平,先后在燕京、清华大学任教。1940年初,至贵州浙江大学史地系任副教授、教授。1940年春,到贵州浙江大学任史地系副教授,1942年任教授。 1946年,随浙大回到杭州,并给上海暨南大学兼课。1950年,浙江大学停办历史系,他转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 1954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55年,经吴晗推荐,到北京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1982年起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至1986年。 1959年3月,郭沫若的《论曹操》一文在《文汇报》发表。其后,谭其骧发表了商榷文章。在商榷文章中,谭其骧列举了古人对曹操的评价也是有毁有誉,甚至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的评价,也几乎是全盘接受了曹魏本朝臣子王沈的话。至于小说戏曲中都说曹操坏,不说他好,那又是历史小说、历史剧是否要符合于历史事实的问题,也不是翻案不翻案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谭其骧明确提出,历史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这些现象发生在过去,研究时不能不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必须重视文献资料和前人成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即后来的院士),是唯一的文科学部委员。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1—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历任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顾问,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主任兼历史地理分册主编,《历史地理》主编等职。1982年至逝世,他又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绘,这将是一部包括历史人文和自然两方面十多个专题图组上千幅地图的巨型地图集,将在近年出版。 1982—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曾当选为3—5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水集》(上、下册),收录了他1982年前的主要论文,1994年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长水集续编》。谭其骧弟子葛剑雄在整理其遗著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和《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先后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年,改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8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王梓良的介绍

王梓良(1908-1991),嘉兴凤桥人。民国廿五年任嘉区民国日报社社长,民国廿七年十二月创刊嘉兴人报。曾任嘉兴县县长兼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1949年去台湾,1966年出任台湾《大陆杂志》总编辑兼总干事。1987年任台北市嘉兴同乡会监事主席,后任名誉会长。1988年回嘉兴探亲。著有《浙西抗战纪略》、《忆旧与伤逝》、《现代学人像传》、《〈褚辅成先生之一生〉资料稿》等。

上一篇:教育核心期刊吗

下一篇:论文修改与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