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观察杂志官网
审计观察杂志官网
《审计观察》杂志社是2006-12-31在北京市丰台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里25号楼102。
《审计观察》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797576073K,企业法人董维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审计观察》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审计观察》杂志;利用自有《审计观察》杂志发布广告;设计、制作(仅限使用计算机进行制作)、代理广告;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经济信息咨询(不含中介服务);计算机技术培训;市场调查;电脑动画设计;技术开发。(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037786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80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审计观察》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拾遗法是谁采用的?
最近闲来无事,看明代历史故事。对明代京官考核——京察制度有了更多了解。按该制度,考核链条中有两个重要环节,即“自陈”和“拾遗”。有句名言,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从事审计工作多年,看什么都难免往审计上联想。琢磨一下明代“自陈”“拾遗”,对当今被审计与审计的关系,也许不无启示。
明代对京官考核,于洪武十四年(1381 年) 定京察法。京察法执行过程中,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程序、考核期限、被考核官员级次管辖等,不同时期有变化,但基本大同小异。经一百多年发展演变,弘治十七年(1504 年)京察制度趋于完备定型。其主要内容是有:四品以上官员具疏自陈,听皇帝裁定去留。确定去留后,再经给事中、御史纠劾。这种纠劾被称为拾遗。拾遗发现有问题者,须接受处理。五品以下,由吏部会同都察院考核,具册奏请。京察每隔六年,逢巳、亥年举行。
所谓“自陈”,就是在考核年份,每位被考核官员都要撰写自我工作情况陈述,相当于现在的述职报告。既要陈述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更要坦陈工作错误、失误及自身存在的问题。自陈材料在上报皇帝的同时,还必须公开,接受给事中、御史等言官的监督。这就要求自陈必须做到如实、完整,不得隐瞒、遗漏,以经得起监督。给事中、御史此时对自陈进行监督,发现被隐瞒、遗漏的,帮助自陈官员找出来、“拾”回来,这就是“拾遗”。本来,人贵有自知之明,自陈官员对自己最清楚。自陈时如实汇报存在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得到谅解。而事实上,人非圣贤,可能有疏忽,也可能根本就不想、不敢报告。不论故意还是疏忽,存在问题自陈时不讲而被“拾遗”的,尽管皇帝已作了去留裁决,也必须“罪加一等”、严肃处理,最终自取其辱。正如 《明史》卷七十一 《选举志三》所载:“京察之岁,大臣自陈。去留既定,而居官有遗行者,给事、御史纠劾,谓之拾遗。拾遗所攻击,无获免者。弘(治)、正(德)、嘉(靖)、隆(庆)间,士大夫廉耻自重,以挂察曲为终身之玷。”
实际情况怎样呢?大量历史资料表明,明代越到后期,京察制度执行越差。官僚集团内部互相攻讦、结党营私,京察特别是“拾遗”常沦为党争的工具。上段引文紧接着就这样写道 :“至万历时,阁臣有所徇庇,间留一二以挠察典”。但也应当指出,尽管后期制度执行有些问题,但对官员实施考核,包括要求“自陈”和“拾遗”,从制度建设层面,还是有其一定积极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明代建立的京察制度,到清代基本上一直在沿用。
作为制度本身重要环节,从其功能和具体操作看,明代“自陈”“拾遗”对当今被审计与审计的关系有什么启示呢?
——被审计者应当履行主体责任,进行“自陈”,提交责任报告。明代官员自陈,是规定“动作”,用现在的话语,属自身必须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后续有无拾遗或是否被拾遗,都必须提交。以此推之,被审计者,不论有无、是否被审计或后续被审计发现什么问题,首先应当履行主体责任,从与审计相关的角度,编制自身责任履行情况报告——责任报告,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绩效报告、经济责任报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报告,等等。
——审计者应当履行监督责任,进行“拾遗”,揭示存在的问题,出具审计报告。明代给事中、御史拾遗,从时间顺序看,在被考核官员自陈甚至是皇帝已裁决之后。只要“拾遗”发现并核实问题严重,即使皇帝已作出去留裁决,也得进一步作出相应处理。这种事后“拾遗”,必然倒逼官员事先慎重行事、如实“自陈”,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现今审计,通常也是在被审计者履行主体责任基础上,事后履行监督责任。审计监督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区分不同情况,依法追溯作出处理。正是有了这样类似“拾遗”的倒逼机制,被审计者履行主体责任及其所提供责任报告,就可能少出问题以至不出问题。存在问题越少越好。这是哪一方都乐意看到的结果,更是设计机制本身所追求的目标。不战而屈人之兵。应当充分发挥 “拾遗”、审计的这种威慑作用。
——主管部门应当对责任报告、审计报告从制度上提出要求和加以规范。明代“自陈”和“拾遗”,都出自京察法的规定。联系到当今被审计与审计,主管部门应当对各类责任报告和审计报告作出制度规定。从现实情况看,对有的责任履行情况究竟报告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报告等,相关规定还不是很健全和细化。应当加强有关责任报告事项的制度建设,并随实践发展不断加以完善。这样有所遵循、约束和规范,就可以避免、减少被审计者履行责任及出具责任报告的随意性,给审计者奠定所需基础、提供可行条件,也使审计更加聚焦发力,审计报告也更为规范,并不断增强可比性和有效性。这样的责任报告和审计报告,对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可能更为有用、管用和好用。
——责任报告、审计报告都应当公开,更好接受内部、外部的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明代官员自陈,材料不仅提交皇帝,同时也需要公开,以接受给事中、御史拾遗,以及更多机构和官员的监督。至于“拾遗”,不只一般性公开,有时因揭示问题尖锐,可能声势浩大、朝野震动。如果借鉴这种做法,被审计者的责任报告和审计报告,除了按规定提交接收者外,还应当依法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既包括对外公开,也包括对内(单位内部)公开。对外公开,作用很多,特别是有利于依法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大众监督。但有些具体情况,因相隔太远,社会大众可能不关心、不感兴趣或者认为并不重要,不容易起到监督作用。在内部可能正好倒过来,情况掌握比较深入、清楚、准确,对外不大、不重要但对内可能是大问题、重要问题,利害关系程度也比较高,这些对内公开更有意义。总而言之,根据具体情况,被审计者责任报告、审计报告在按规定提交的同时,依法对内对外公开,以利于更好地接受内部、外部的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以规范权力运行和促进事业更好地发展。(来源:《审计观察》杂志2020年第6期)
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
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
我国的法律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此情况下,适合于西方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师选择信号传递理论在中国是否依然成立,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我国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以下是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实证思想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渗透和贯彻,实证审计学的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我们要理解审计,必须把它放入现实中,并观察审计是怎么运行的。解析运行中的各种现象,是需要审计事实(审计主体行为的集合)的,而审计事实的取得要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 分析 。这就需要借鉴实证法了。本文把审计风险与实证法相结合来对审计风险相关 内容 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审计风险;重要性
实证审计理论研究内容涉及若干个课题。笔者仅就作为 现代 审计理论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审计风险的实证研究做一探讨。这个课题的研究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对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确定重要性概念的内容。
一、对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
审计重要性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开展的范围、审计检查的内容、采用的审计 方法 和必须实施的工作步骤,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方面的研究可以采用实证的方法:
1.市场研究。即研究公开财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 影响 。根据市场对某项财务信息的反映来确定它是否重要。但是在市场研究中,我们不能肯定市场反应来自某种特定的信息,因此要设计有控制的实验来调查某一财务信息变量的市场反应,从而确定其重要性。
2.实验研究。实验通过使用假想的数据,了解实验对象针对这些数据的相应对策,这些变量是根据诸如净收入的百分比、事项性质、流动资产的百分比、盈利趋势等来安排的。实验对象可以是审计师、财务人员和一般百姓,这样可通过对统一财务变量进行不同的数据实验来确定该财务变量的重要界限,而且还可以发现在 社会 中哪些事项是相对重要的。
3.对审计实务的描述性研究。主要是对 会计 师事务所的实务指南的描述,以及法院对一些自身建立的判决结果。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是具有重要性的定量化依据的。美国学者Lee在1984年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30个大的英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中有关重要性的内容,结果仅7个没有。
二、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
《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随着审计风险影响范围的扩大,审计风险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一般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 法律 责任以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后者是指审计行业因审计风险而可能遭受的损失,一般表现为因审计失败而引起的中介市场份额的减少或业务范围的受限。本文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审计风险。因而建立的模型是 目前 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由于审计过程中三要素的存在,未能揭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给审计关系人造成客观损失,其可能性(审计风险)用P表示。P=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主体总是希望将P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并以此估计检查风险。如果审计主体高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若再主观上将检查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会产生误拒风险,这时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程序,来尽量降低检查风险;反之,若低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而主观上又将检查风险控制在一个较高水平,将产生误受风险和道德风险,可能发生在审计过程中未查出重大错报和漏报,或有意减少审计程序和审计成本,此时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能直观反映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但在 应用 该模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模型可以扩展;(二)模型并不唯一;(三)模型可以定量、定性或定量定性结合使用;(四)模型具有主观性。
三、确定重要性概念的内容
在市场 经济 环境中,审计人员面临的信息资料多如牛毛,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支出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总会把记忆力集中在重要的经济业务、会计事项甚至舞弊和差错等方面,而不会与鸡毛蒜皮的事纠缠不休。为此,人们提出了重要性概念,并对它加以规范和补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旨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做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中出现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可以这样来定义重要性: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情形有二:
①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重要性被看作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程度,即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 会计 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②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 影响 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时要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并同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企业 规模及特定的环境。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反之,其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同样,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也会影响重要性的判断。如某一金额对某个企业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可能是不重要的。而且,对某一特定企业来说,重要性还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财务会计法规越来越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以断绝企业粉饰财务报告的路子。如果有新的财务会计法规需要企业去实施,那么这些法规的目的无外是为了真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当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特别的要求,或者企业存在可由管理当局自主决定处理的会计事项时,审计人员应从严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3.审计项目。对于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有不同的重要性标准。审计人员应对数额高、波动幅度大、会计报表使用者比较关心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4.错误的.性质。如果错误的性质严重,即使错误的金额较小,也应看作是重要的错误。例如,现金短缺800元,如果短缺是由于盘点差错引起的,则属于不重要错误;如果短缺是由于出纳监守自盗引起的,则属于重要错误了。因为故意的错误说明管理不善,而管理不善往往隐含着更严重的 问题 。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错误,是要看作重要错误的。
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一般而言,会计报表使用者更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审计人员应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制定重要性水平时,必须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6.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由于被审计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限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意内部控制对审计的影响。如果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可依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反之,应把审计重要性水平定得低一些,以保证审计的质量。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方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此时应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
[1]葛家澍等著。会计大典。第十卷,1999年。
[2]石爱中等著。审计 研究 ,2002年。
[3]罗伯特。K.莫茨(美国)等著。审计 理论 结构,1990年。
[4]财政部。审计,2004年。
审计费用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Simunic(1980)首次构建了审计收费定价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1977年美国377家上市公司的包括审计费用在内的数据,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10大因素,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对于审计费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涌现出许多成果,大部分都集中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以 Simunic 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及其含义进行判断和分析。
一、研究假设和模型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上文的文献回顾,学者们大都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是影响审计费用的最主要因素,在美国,公司规模对审计收费的解释力度可以达到50%以上,这种影响力在我国市场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其经纪业务和会计事项就越多,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也会更加复杂,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也可能越高,注册会计师需要相应地增加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和实质性测试范围,这必然会导致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和审计费用的提高。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被审计的上市公司规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审计风险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审计风险越高,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审计意见后面临的被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费用也就越高,
本文选取了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资本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作为审计风险的衡量指标。其中,我们预测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因为存货与应收装款愈多,注册会计师进行盘点和函证的工作量越大,占用的审计资源就越多,审计的复杂程度更高,审计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同时,我们预测流动比率、资本负债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两者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强,偿债压力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较小,审计费用相应较低。净资产收益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以为该指标越低说明公司面临的管制风险越大,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费用就相应的增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审计费用相对较高。
二、研究样本与实证结果
(一)研究样本
本文以公布2007年至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的深沪两地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总体,数据来自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为了确保研究的意义和精确性,在选择2007年至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时,我们进行了如下剔除:
1.为了体现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剔除了披露不规范、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数据(例如未披露审计费用)
2.剔除了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收集不到的有关审计和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
3.为了体现一般审计费用规律,剔除了被ST、PT的上市公司。
4.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共筛选出4748组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数据。
(二)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
a.存在多个众数。显示最小值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审计费用的均值较大,而标准差为0.073,说明取对数后的审计费用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较大;总资产取对数后均值为21.548,数值也很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大;ROE的均值较小,但极大值8.935,极小值-8.944,可见ROE在我国上市公司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我们分析的所有数据中,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占79%,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都得到了注册会计师的肯定;而聘用“四大”作为审计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只占到5%,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以较低的审计费用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审计意见,通常会聘请“四大”以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
2.相关性分析。我们选择了与审计费用相关的八个变量就他们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列示了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其中剔除了Big4与Opinion两个品质型变量。
3.主成分分析。我们将数量型数据进行标准化,利用SPSS对上述8个解释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于初始特征值,前五个变量的累积解释程度达到了93.067%,而进行旋转后的变量成分解释程度有所降低,但是前五个变量仍然能够达到87.561%。旋转成分矩阵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不能筛选出我们需要的数据。
三、研究结论及不足
本文对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上面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规模、审计风险、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报告意见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他们对审计费用的决定作用不容忽视,其中上市公司规模和审计事务所的作用更加明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相比我国国内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要高很多,这不利于我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结束语:同时,本文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本文并未考虑审计事务所变更和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前的学者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会影响审计复杂程度,从而影响审计费用。本文认为,审计的复杂程度可以通过上市公司规模或者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衡量,因此未进行考虑;第二,没有考虑上市公司行业在审计费用方面的区别。这些因素可能对本文的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局域网电脑监控用哪个软件比较好?
为了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及规范员工的上网行为,就需要对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了解,如果管理者能够对上班期间的员工上网行为进行了解并管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办公效率,那么局域网电脑监控用哪个软件比较好呢?
在企业内部进行员工电脑的实时管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办公效率,是管理员工上网行为比较有效的一种做法,企业在管理员工电脑的时候可以用域之盾来规范管理员工的上网行为,可以在管理端的电脑上批量查看局域网内员工电脑屏幕的使用情况,这样就能够观察到员工的电脑操作行为了;可以对员工电脑进行屏幕快照和屏幕录像的保存,管理者可以随时进行查看,而且在同时管控员工电脑的时候不会影响员工电脑的正常使用,也不会出现员工电脑掉线的情况,通过网络审计可以对员工电脑上网行为进行记录,然后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审计观察员工的上网行为,然后在通过具体的功能进行设置即可。
审计专硕复习资料:知识点
51、按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52、通过监盘审计方法所取得证据是实物证据。
53、通过口头询问审计方法所取得的证据是口头证据。
54、通过观察审计方法所取得的证据是环境证据。
55、通过函证审计方法所取得的证据是书面证据。
56、一般的说,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 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57、各种不同种类的审计,都具有不同的审计目的和要求。
58、一般地说,外部凭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59、实物证据不能对某些资产的价值情况作出明确判断。
60、当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程度较高时,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不一定较多。
61、书面证据是审计人员取证的主要部分。
62、审计证 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
63、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不同。
64、审计证据的特点有:充分性、适当性。
65、审计 人员对审计证据的鉴定主要内容是:包括对审计证据的真实性、相关性和重要性的鉴定。
66、审计证据的取舍标准有哪些金额的大小、问题性质的严重 程度。
67、社会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哪些方面发表意见: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
68、审计证据:是指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所取得的反映被 审计事项的各种证明文件和资料。
69、书面 证据:是指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各种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证实经济活动的一类证据。
70、审计证据可靠性的 判断标准是:
(1)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2)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已获独立的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比未获独立的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可靠。
(3) 审计人员自行获得的审计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证据可靠。
(4)内部控制较好时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制度较差时的内部证据可靠。
(5)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互相印证时,审计证据更为可 靠。
71、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审查的方法是顺查发和逆查发。
72、与实现完整性审计具体目标而采用的审计方法是顺查法和逆查法。
73、 与实现真实性审计具体目标而采用的审计方法是详查法和抽样法。
74、在实际工作中,对有严重问题的、非彻底检查不可的的专案 审计,一般采用什么审计方法:详查法。
75、在会计凭证的审阅中,审阅的重点是 :审阅原始凭证。
76、核对借方余额合计和贷方余额合计是否相符是会计记录核对的哪种方法:账账核对。
审计专硕复习资料:知识点的内容小编就说到这了,更多关于审计专硕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审计专硕择校择专业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希望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
上一篇:考试周刊是黑期刊
下一篇:吉首大学学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