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建设论文
森林城市建设论文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优秀篇
人们要有个保护环境的意志的开始,要付出行动的决心的过程,要拥有一个美好、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的结束。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森林,是大地的绿衣。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常州把绿色作为发展主色调,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常州市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全力破解要素制约,持续推进城乡绿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鱼米之乡“平原造林”之路,由此,愈发宜居宜业、宜游宜商。
尤其是市*、市政府2014年发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令以来,市民齐参与、共圆梦,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江苏省常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已完成40项指标达标建设,规划实施全部到位。其中,3年造林15万亩,平均每年占市域面积0.76%。
坚持生态建设一盘棋、城乡绿化一体化,形成“森林进城、生态文化进万家”建设格局。全市集中力量,重点组织实施森林生态屏障、城乡绿色家园、生态景观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绿城建设等“六大工程”,充分拓展生态空间。市*书记阎立、市长费高云任“创森”工作指挥部双指挥长,实行“一月一督查、两月一例会、三月一点评”督查推进机制。市财政设立“创森”专项资金,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70亿元。目前,常州市域森林覆盖率从34.9%提升到37.2%,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3.8平方米。
绿地、林地、湿地三地同建,经济、生态、景观三效益兼顾。3年来,常州市完成环湖健康绿道建设1万亩,实施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低产林改造4万亩,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3.3万亩,建设绿色通道、水岸生态廊道2.5万亩。完成9个中心镇的城镇森林建设,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230个,生态绿城建设实现增绿4万亩、连网590公里。江苏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授牌,长荡湖湿地公园、天目湖湿地公园分别获准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42.1万亩市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
林水相依、长廊吐翠。沿长江、太湖、滆湖、长荡湖、钱资湖周边,建起100米宽的生态防护景观林;溧阳南山北山、金坛茅山及太湖岸线保护区内,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天然次生林郁郁葱葱;茅东林场、龙潭林场、瓦屋山林场、小黄山等地,抚育改造20万亩,有效维护了森林健康;高铁高速、环城高架和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提升建设为生态景观廊道;西太湖、曹山慢城等地绿量和人气持续增长……
青山有情化金银。全市去年林业总产值达387亿元,花卉苗木产业呈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复合型花木产业基地。夏溪花木市场制定全国“花木价格指数”,年交易额170亿元。横林镇作为国内最大的强化木地板生产和出口基地,占全国地板出口量65%以上。第八届中国花博会、首届中国家庭花卉园艺展览会、中国(夏溪)花木节等成功举办,溧阳茶叶节、天目湖旅游节、茅山道教文化艺术节等影响日益广泛,全市森林旅游产值突破280亿元。
大绿贮城乡。全市“创森”工作支持率和满意度目前均超过95%。从市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到个人踊跃认养树木;从乡镇盘活闲置地块绿化,到社会资本投资造林;从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到市、区成立森林警察机构;从“八大花展”全年绽放,到古树名木保护率100%;从国际爱鸟周、森林文化月集中宣传,到“创森有我、绿色健行”、文明社区天天乐等活动……全市上下以实际行动,凝聚“创森”共识,建设生态文明。
从市区出发,沿着205国道驶出城市的南大门,可分别到达芜湖、南陵两县。过去,因为城市扩张、开发建设的无序,出城的道路两侧的脏乱差、土地裸露现象明显。最近几年,经过道路改建、周边整治和绿化建设,不仅路变阔了,环境也变了样——道路两侧裸露的土地全部穿上了“绿衣”。这些挺拔的行道树,成了每天迎送往来人流的一道靓丽风景,而穿插在其间的一个个景观层次丰富的生态组团绿地,则更好地装扮了城市的容颜,让人感慨城市生态变化的日新月异。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绿化品质的提升是绕不开的话题。我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中央对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肯定和重视。省第九次党*会确立经济、文化和生态“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目标。2012年9月,省委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决定开展森林城镇创建等绿化提升活动。
在我省各城市中,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但土地、森林等资源总量较小,生态支撑能力相对不足。面对这一市情,我市树立起生态立市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林业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森林增长工程”和“城乡大绿化”建设,积极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氛围。
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绿染”江城大地
近年来,我市对照省下达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目标任务,把森林增长工程纳入到对各县、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都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部门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层级负责工作机制。各级林业部门普遍实行了领导包片,中层干部包乡(镇),工程技术人员包山头、地块的工作机制,既包任务,又包质量,使我市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真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以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森林长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以强化森林管理为保障,通过植树造林、吸引社会资本办林业、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森林火灾防控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创新林业科技、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建设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
面对造林空间日益趋紧,全省任务调减的形势,市政府坚定决心,自我加压,坚持力度不降、任务不减、目标不变。为高质量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我市在全省率先相继完成了《森林长廊绿化规划》、《全市域绿化空间控制规划》,并经市规委会批准“固化”操作,有序按规划、按标准实施。
为调动各类主体参与森林增长工程的积极性,我市在省财政专项奖补的基础上,对森林增长工程设立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专项补助,并按照10/亩安排工作经费。此外,我市还提出“不栽无主树”“树随地走、谁栽谁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用市场化思路、产业化办法,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造林大户及社会各界人士承包造林。各县区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组,采用政府征用、企业租用、农业结构调整等多种模式,解决森林增长与城乡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之间的矛盾。
实施“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是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市坚持将“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作为森林增长工程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线”补绿扩带、不断促进“三边”增量提质,努力打造精品绿化提升风景线、生态文明景观带,全力助推生态芜湖建设。
此外,我市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举,实行兴林富民,把经济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花木基地、森林生态旅游、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作为森林城市建设和引导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以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苗木花卉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木材加工产业、特色林业种植产业等亮点纷呈。规范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坚持依法治林,提升森林安全保障能力。全市已完成新一轮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和湿地调查工作,实行严格的林地定额管理,有效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建立起专业森林消防队伍9支,队员226人,半专业队伍55支,队员610人。新建214km集生物防火林带、防火通道、森林防火消防水池为一体的综合防火体系,修建定点焚烧池210个。建立了60个市级美国白蛾监测点、40个市级食叶害虫监测点、48个松褐天牛监测点和2个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试验区,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成灾率控制在2.8‰,防治率达92.3%。
绿化提升行动 “添彩”美丽芜湖
“十二五”期间,市*、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高位推动,高瞻远瞩,规划建绿,凡土必绿,应绿尽绿,各级各部门大力协同,积极推进“八大工程”、“三项创建”和“三线三边”绿化提升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完成造林57.8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24个,森林村庄177个,新建森林长廊示范段365.7公里,森林覆盖率由14.8%提高到18.8%,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根基。
为纵深推进森林增长工程,我市创新推进城乡绿化转型升级,着力“将森林引向城市、引向城镇”,大力组织开展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和森林长廊示范段质量提升两大工程。
通过引森林入城,我市深入推进谋划组团式、开敞型、现代化大城市空间的绿化发展模式,拓宽绿色发展空间,发挥森林增长工程的“溢出效应”。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建设有纵深感、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绿地,着力打造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大绿量、大色块的高品质城市生态园。
目前完成城市生态绿地3000余亩,打造了鸠江区长江大桥北岸两侧地块、弋江区三环路与利民东路西南侧地块、镜湖区芜申运河荆西段大环境绿化等生态绿地23块,总面积2633亩。今年全市将继续开建生态绿地30处,面积约2734亩,实现森林进城入区,有力提升了城区绿化品质,为城市镶嵌一颗颗夺目的“绿色翡翠”。
通过打造城乡绿网,我市全面开展森林长廊示范段质量提升工程,以“增加绿量,丰富季相和层次,提升品位”为重点,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提质升档,彰显特色,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及江河沿线和快速通道两侧林带进行拓宽改造和完善提升,实现“让通道成林、让景观成廊”,形成贯通城乡,展示美丽芜湖新形象的“绿飘带”。
目前完成森林长廊示范段质量提升工程1.5万亩,全市已高标准建成了京福高铁无为县段、省道无六路两侧各100米宽的森林长廊,芜宣高速、芜雁高速、合巢芜高速和芜马高速芜湖段两侧各50米宽的森林长廊示范段。2016年新建林带建设面积5138亩,补植林带株数20万株,一条条愈加浓密的城市绿网正在加密编织之中。
城市融入大自然,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这是我市的真实写照。“以前想要赏花拍照,要等到花展,或者去周边农村”,市民沈佳是个爱花的人,让她高兴的是,在全市绿化提升的大背景下,小区内、街道边、公园里的绿植、鲜花越来越多。“每天上班路上,几步一景,几百米一园,随处都可以赏景。”她说。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开启绿化“升级”新征程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我市在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核心指标上有一定差距,其中,我市森林面积161975.04hm2,自然湿地面积61096.41hm2,自然湿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0.20%,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8.53%,距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仍有6.47个百分点的差距。繁昌县、南陵县的森林覆盖率超过35%,分别为45.15%、39.06%,无为县为26.57%,芜湖县、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和三山区的森林覆盖率均不足22%。至2015年底,我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38.48%、各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未达到40%。南陵县和无为县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9.64m2和10.04m2,未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
市林业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森林增长工程,常规造林空间已很有限,而且受土地资源制约,林业发展空间已不多,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我市必须把寻找造林空间的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坚持‘全市域、全社会、全口径’的理念,统筹城乡,‘山水田路村城游四旁’八路并进,让更多的森林进城、环村、上路、沿水,进一步改善芜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宜居度。”
为此,我市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在分析我市本底资源、生态建设现状、指标差距、绿化潜力等基础上,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论述了我市城市森林建设方向,从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城市森林支撑体系四方面着手,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健康稳定、覆盖城乡、造福市民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将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西南部的生态屏障和皖江生态明珠。建设期限为2016年-2025年,分为近期、中期、远期。
根据全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特征和资源利用的分异性,以及森林城市建设与发展对绿色空间的拓展性、趋同存异等要求,提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为“一核携四星、一廊串多点、三网连三区”。其中,“一核”,指以中心城区为城市森林体系建设的核心区域。“四星”,指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和无为县的城市建成区。“一廊”,为沿长江形成的皖江绿色生态廊道。“多点”,指市域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片区、风景名胜区、苗木基地、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三网”,指以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所构成的森林网络体系。“三区”,指中部沿江城市森林提质区、东西部平原水网建设区和南部丘陵水源涵养保护区。
据了解,我市将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因地制宜,以地带性植被为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体,适当引进适于本地区生长的外来植物,结合树种特性因地制宜地营造林,实现造林树种乡土化、林分结构层次化、林种搭配合理化,形成稳定、高效的近自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通过道路绿化、水系绿化、乡村绿化、退耕还林、四旁造林等全面带动郊区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与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之间有机协调,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建设成果惠民普适化。
重视森林生态文化的基础建设,弘扬和宣传绿色文明、森林生态文化,让绿色文明、生态文化内涵融入城市森林建设的全过程。注重突出亮点、特色,打造精品,建设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森林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树立品牌形象。
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积极推动林业产业发展,逐步带动百姓创收致富,让城市森林最大限度地为广大群众提供绿色福祉。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各级财政,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支持城市生态建设,发挥市场经济带动森林城市建设稳步发展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到2018年共造林2.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68%。到2025年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18%,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33%、人均公园绿地稳定维持在16m2,逐步在市域范围内构建起结构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城市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健全的城市森林支撑体系,形成景观优美、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记者从市创森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这是离芜湖人不远的绿色未来。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区和郊区各类森林板块与道路、水系、农田等区域营建的森林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片、带、网结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涵盖5大类41项内容,其中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且分布均匀,2/3以上县区的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5%以上。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从2004年起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国家林业局为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的一种实践创新,旨在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切实做好“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截至2016年,我国已成功举办了13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工作会议)”,并授予118座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征文四百字
创建森林城市 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以及锦江环城绿地等国家、省、市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城市森林整体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成都市“清波绿林绕重城”的风貌更加引人注目.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市长葛红林. 记者:四年前,成都提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如何做到“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葛红林:近年来,成都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共投入260多亿元,每年义务植树超过780万株,200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46%,建成区绿地率达33.65%.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绿化美化市民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增强我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城乡一体统筹绿化规划.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建绿,按照城乡统筹,生态优先的理念,历时两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森林体系发展规划》,配套编制绿墙建设、生态河道、路网工程等若干专业规划,增强了修复城市生态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提升了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和质量. 城乡一体统筹绿化管理.我们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努力打破城乡绿化管理二元体制.市县两级林业局、园林管理局合并成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统一城乡绿化管理,规范森林资源管护,有序推进创建工作.全市育林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市域水系绝对生态控制区绿化覆盖率上升到98%. 城乡一体统筹绿化建设.我们坚持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统筹发展”,城区推行“以空间增绿地”,以立体绿化、屋顶绿化为主要手段,做好立体空间绿化,提升城市绿化总体绿量,全市屋顶绿化200公顷,主城区墙体垂直绿化146万平方米;近郊实行“以绿地促效益”,在城郊生态敏感区建设城市生态屏障林,鼓励农民种植花卉苗木,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近郊农民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占现金收入70%以上;远郊施行“以森林聚人气”.以生态示范区为主要着力点,以森林基地发展森林旅游为重要途径,吸引市民户外旅游,青城山景区、虹口景区为代表的1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记者: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结合这一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葛红林:我们坚持把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升华展现. 塑造森林城市特色景观.打造环抱城市的10大郊野森林公园,环绕组成林城相融的绿色生态屏障;绿化流经城市51条河道林荫堤岸,串联结成林水相依的滨江风光林带;修建覆盖城市的900公里绿色健康走廊,集散形成林路相伴的网状景观风韵;装饰点缀城市的1200多个园林式小区和街头游园.这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和谐搭配,既使得建绿系统更加协调,绿地功能更加完善,又使得自然风景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 塑造森林城市特色文化.注重挖掘古树名木文化传承价值,对维系城市生命与记忆的9497株树木,一树一册,抢救保护.经过不懈努力,在一批历史悠久的名胜景区、文博寺院和旧城老街,完好保存了1675株,成为追寻蓉城遗址史迹的绿色标识.体现川西民间风情的林盘园林,在一批典雅古朴的乡间古镇、自然村落、农家庭院和名人故居,整理开放了100余处.在一批重新修缮的重点保护片区和改建扩建的特色文化街区、生态公园广场,原生树木与人文绿化鳞次栉比,成为品味绿色植被繁衍生息和园林艺术的特殊窗口. 塑造森林城市特色品牌.注重延伸森林天然肌理促进城市环保,同步实施治水、治脏、治尘“三治行动”,逐步实现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在西部地区率先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用好森林资源价值烘托城市美景,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和山水游,创意推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蓠菊园、江家菜地“五朵金花”,定期举办桃花会、梨花节系列节会,成功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城市青山环抱、市域森林环绕、市区绿水环流、郊野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色,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 记者:老百姓都说成都越来越美,幸福感越来越强,可见“创森”工作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 葛红林:一座城市,一看建筑,二看树木.我们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体会到,发展城市森林,不仅改变了城市钢筋水泥的冰冷外貌,满足了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的热情渴望,也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增添了勃勃生机. 生态质量在创建中提高.城市覆盖在森林绿荫下,植被明显增加,全市造林育林达到107.8万亩,常年管护森林面积572.3万亩,人均公共绿地9.22平方米,市区干道绿化面积26.4%.自然环境明显变化,5年来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以珙桐、红豆杉为代表的野生植物增至3000余种.污染明显减少,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近4年每年平均在80%以上. 人居环境在创建中改善.全市建成园林小区793个,70%以上居住区和单位庭园绿化覆盖率超过40%,主城区公共绿地野生鸟类已达256种,较20年前新增24种,许多市民走出家门就能听鸟鸣、闻花香、赏美景.生活品质更优,森林绿地和5000多处乡村农家乐遍布城乡,市民选择贴近自然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绿色产业在创建中发展.全市林药、竹产、花木、茶叶、蚕桑、优质经济林果和绿色森林食品基地规模比5年前增长32.9%,超过150万亩,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增值向绿色加工转化,全市实施再造50万亩可持续利用产业林体系,可形成100万立方米木竹人造板生产能力和经济林产品加工能力;效益向绿色消费放大,2006年全市苗木花卉销售收入l9亿元,绿色有机食品实现产值4.5亿元,旅游业总收入340亿元,林木相关产业吸收农民工15万人以上,城市森林为城市和谐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 森林激活城市焕发青春,绿色激励事业万象更新.这是我们从创建森林城市实践中获得的领悟与认知,也是深深根植于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版」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精华版」
森林城市建设要充分体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群众意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欢迎大家参考!
(一)我市为什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森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安康市委确立了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发展思路,首要目标就是实现生态美,就是要在生态美上领跑全省、生态建设争做全国示范,让城乡因生态而美、群众因生态而富,创建森林城市,顺应了新时代的潮流。
首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确保一江清水的关键举措。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的66%来自汉江中上游的安康。创建森林城市,切实推进绿化建设,提升绿化水平,保护好绿色、发展好绿色、建设好绿色,既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又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让“生命之水”清澈流淌,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其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提升竞争实力的有力抓手。绿色是安康拥有的最大自然禀赋,是安康最具竞争力的发展优势。创建森林城市,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变,打造“璀璨秦巴明珠”,有力构建引领安康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渠道。森林建设既是最生态、最省钱、效果最好的美化方式,又是一种绿色、循环、富民的经济形式。农业要做强、群众要致富,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创建森林城市、发展山林经济,既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人民得到巨大的生态和经济福祉。
(二)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优势和差距是什么?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如下优势:一是领导重视,历届党委政府把“生态立市”作为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林业生态建设长足发展,为创建森林城市奠定了基础。二是资源禀赋良好,安康气候适宜,野生动植物繁多,水资源丰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为创建森林城市赋予丰富内涵。三是社会氛围浓厚,近年来我市开展双创工作,调动了全市人民热爱安康、建设安康、宣传安康的'激情。双创带来了安康城乡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人居面貌的明显改善,群众生态文明理念和植绿、爱绿、护绿意识不断增强,为创建森林城市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还有如下差距和不足:一是城乡绿化分布不均匀,森林都在深山老林,人口密集的城镇居民区缺绿少绿,市民居住环境还不优美。二是我市林份质量不高,荒山荒坡很多,公路沿线、河流沿线等重点区域绿化水平很低,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发生还很频繁;三是林业产业还没形成规模,农村贫困人口还很多,我们必须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来发展林业生态产业,促进脱贫致富。
(三)我市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那些荣誉?
安康是陕西省林业重点市之一,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多荣誉,主要有:2010年安康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汉阴、石泉、平利等3个县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市林业局荣获“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称号。2014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
(四)我市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有哪些?
1、退耕还林工程;2、天然林保护工程;3、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五)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三大体系是什么?
我市森林城市建设的三大体系是:森林生态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
(六)我市现有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有哪些?
我市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是:
国家级级森林公园:南宫山森林公园、鬼谷岭森林公园、千家坪森林公园、上坝河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
省级级森林公园:岚皋神河源森林公园、汉滨区凤凰山森林公园、旬阳灵岩寺森林公园、镇坪三道门森林公园、紫阳擂鼓台森林公园、平利女娲山森林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七)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坚持森林、水源、宜居创建主题,突出森林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共融,努力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形成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加快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
(八)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其中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42.6%,绿化覆盖率达到46.8%,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59平方米;各县城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平方米以上,各项创建指标达标。
(九)我市国家森林城市范围是哪些?
创建范围为:全市辖区,重点是中心城区建成区、九县城建成区、高新区、瀛湖生态旅游区、26个重点镇(汉滨区恒口镇、五里镇、张滩镇、关庙镇、吉河镇、瀛湖镇、流水镇,汉阴县涧池镇、蒲溪镇、平梁镇,石泉县池河镇、后柳镇、喜河镇,宁陕县皇冠镇、江口镇,紫阳县蒿坪镇,岚皋县民主镇、花里镇,平利县长安镇、老县镇、八仙镇,旬阳县蜀河镇、白柳镇、吕河镇,白河县茅坪镇、中厂镇)。被列入16个国家重点镇、12个副中心镇、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10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各县区在创建中应根据实际考虑。
(十)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基本原则是: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民生工程;
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富民,在改善全市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造管并重、改建并举,既要大力植树造林,又要搞好封山育林和改造低产低效林,依法治林,科技兴绿,着力推动城市森林建设、保护、利用良性互动。
坚持尊崇自然、保护资源,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快培育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历史文脉和现代特征和谐共存的城市森林空间。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同营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强大合力。
(十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十大工程任务是什么?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十大工程任务是:
1、实施森林城市规划工程。精心编制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予以实施。城市森林建设按照规划严格实施,让绿色真正成为美丽富裕新安康的象征。
2、实施城周森林屏障工程。中心城区抓好龙王山、鲤鱼山、天柱山、大庙山绿化造林,继续开展周边山体绿化、汉江绿化治理、单位绿化帮扶。各县区建好城周生态景观带,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防护隔离带,恢复城周建筑材料场、砖场、道路边坡、废弃生产基地和过渡建筑工地等植被,城周农户宅旁实施庭院绿化,布局城周森林公园、文化基地和建设郊野森林文化体系。
3、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加大城市公园建设,推进城市绿岛建设,打造城市森林廊道,持续推进单位绿化、居住小区绿化、屋顶绿化、立体绿化。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创建文明城市 争当文明市民
——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
广大的市民朋友们:
孝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一个温馨和谐、文明繁荣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去年4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三城同创”暨城市管理动员大会,提出了“三城同创”的工作目标,这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 今年5月我市将要迎接省级文明城市复检,9月份要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当前,文明城市的创建迎检工作处于关键时期,广大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每个市民既是争创全省文明城市的受益者、评判者,更是参与者和建设者,惟有我们共同用心血和汗水才能浇灌出灿烂的文明之花。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我们共同支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既关系到孝感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我们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全市各行业、各单位应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部署安排,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明确责任,扎实工作;抓好整改,提高质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办好实事,造福于民。我们每一位市民,只要你生活在孝感这片热土上,你的名字就是“孝感人”。全体市民都应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己任,树立“孝感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观念,紧紧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孝感美好家园的目标,迅速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中。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我们共同讲求社会公德。遵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具体规范,积极向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学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做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在社会上做一名好公民,在单位里做一名好员工,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庭中做一名好成员。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我们共同爱护公共环境。讲文明语言、行文明礼仪、养文明习惯、树文明形象,坚决制止不文明行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乱贴乱画广告,不乱穿马路,不乱停放车辆,不乱建乱搭棚亭房屋,全面展示孝感人的文明形象。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公共秩序。自觉学法律、循准则、讲规范、懂规矩,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抵制“黄、赌、毒”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营造社会安定有序、环境舒适优美、家庭温馨和睦、邻里团结友善的和谐家园。
广大的市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勤劳和汗水,用我们的爱心和智慧,为打造 “天蓝、地绿、街净、路畅、水清、城美”的新孝感而努力吧!
孝感市文明办、创建办
上一篇:什么叫sci期刊
下一篇:时代周刊封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