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好发表吗
青年记者好发表吗
1、《青年记者》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青年记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青年记者》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期刊发表经验分享】《青年记者》北大核心
【期刊发表经验分享】《青年记者》北大核心
★★★★☆
不足一个月录用不足一个月拒稿
审稿非常快,基本上五个工作日内没有回 复就可以另投别家了,这是非常好的一 点,所以我一般写了会先投给他。
录用后 会有改稿子阶段,不过也非常快,但从录 用到刊发差不多要 6 个月。
没有学历和职 称歧视,硕士可以发,但是有些职业院校 的老师不太占优势,而且要的稿子必须是 新闻传播专业的。
青年记者的发展历程
《青年记者》 前身是1941年7月创刊的《记者生活》,1942年6月由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大众日报社社长、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李竹如同志倡导,正式更名为《青年记者》,作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会刊。《青年记者》是目前全国创办最早、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专业期刊之一。 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期刊”,荣获“中国传媒产业推动奖”。2009年12月4日,在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大学的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传媒大会2009年会”上,《青年记者》被评为“2009中国十大期刊”。2009年12月18日,由中国传媒论坛学术委员会、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STANCHINA)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传媒投资年会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青年记者》荣获“09中国最具影响力专业媒体”称号。 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2009年9月统计,《青年记者》电子版2008年度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机构用户已达3642个,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位居前列。据龙源期刊网2009年11月统计,《青年记者》2008.8-2009.8年度在龙源期刊网的网络发行量为55万人次,位列“时事类”期刊海外网络传播第10名。
各位历史达人,谁能形象直观解释一下:太史公的“寓论断于序事”的含义。详细一点最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将自己的观点(论断)在叙述的事情(故事)中表达出来;或者说我的观点隐藏于我讲的故事中。就像“寓情于乐”的用法。
有没有人有我国党报副刊历史背景的资料阿,急!!!
1.王韬
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早年游历欧洲,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王韬在《循环日报》撰写了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创立了报刊政论文体,确立了不拘一格的文章报风。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系统的提出了办报主张:
1办报目的是为了“立言”。即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该思想成为中国报刊的传统特色之一。
2报纸的功用是一个“通”字。即使国政民情上通下达。
3呼吁言论自由。
4主张报纸的文风要直抒胸臆。
5报纸的编辑人员要慎重选择。
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郑观应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提出与王韬类似的观点:
1报纸的功用要“通民隐,达民情”。
2创办报纸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3办报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4呼吁政府允许国人办报。
3.康有为
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家之一,是戊戍变法运动中著名领袖,也是清末民初中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
·1895年康有为联合进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举行“公车上书”,要求朝廷变法维新。
·1895.8参与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
·1895.11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团体,京师强学会成立,康为实际组织者。作为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1895.11康有为在上海,与友人共同成立上海强学会。其机关报《强学报》应运而生。
在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十分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并认为报刊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他所创办的报纸,都是重政论、重宣传、轻新闻,使报纸成为了他们推行变法新政、开展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他认为报纸的作用有“匡不逮”、“达民隐”、“鉴敌情”、“知新政”四个方面。
4.梁启超
5.唐才常(1867~1900)
字佛尘,湖南浏阳人,是戊戌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与谭嗣同合称“浏阳二杰”。唐才常先后于1897、1898年任《湘学新报》和《湘报》主笔。他在两报上发表大量文章,向读者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鼓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在湖南知识界有很大影响。
6.谭嗣同(1865~1898)
维新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和报刊政论家,与唐才常合称“浏阳二杰”。谭嗣同是南学会的主要组织者,是《湘报》的核心领导人物。在《湘报》工作的半年间,发表了25篇政论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英勇就义。
谭嗣同的办报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报纸要“求新”,成为“助新之具”。他认为,中国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报纸的时效性最强,是最早的助新之具。二是,他认为报纸要代民立言,成为“民史”、“民口”。这些思想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意识。
7.严复(1854~1921)
我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报刊政论家,维新运动知名人士。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阐述了变法图强、挽救国家危亡的主张,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1897年,严复与友人创办了《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他在《国闻汇编》上署名发表了《天演论》等译作,系统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呼吁国人思想救亡,在思想界引起震动,为维新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但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倡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晚年思想渐趋保守。
8.章士钊
字行严,湖南长沙人。我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1925年兼署教育总长。曾参与镇压学生爱国运动,造成三一八惨案。他是甲寅派代表人物,所办《甲寅周刊》反对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1949年任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著有《柳文指要》等。
9.章太炎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年刑满出狱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但他好用古奥字句和文言语法,传播效果不如梁启超的文章。五四运动后潜心治学,反对新文化运动,思想倒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支持抗日救亡。著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等传世。
10.于右任(1879~1964)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他所创办的报纸揭发贪官污吏,披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很受读者欢迎。他还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著述有《右任文存》等。
11.远生(1885~1915)
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称其为“报界之奇才”。他先后编辑过《少年中国》、《庸言》等刊物,曾任《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并为《东方杂志》等刊撰稿。
·通讯特点:
1题材务求重大。
2针砭时弊,不畏权贵。
3生动具体,善于捕捉细节。
4通俗自然,文风不拘一格。
·发明了“新闻日记”体裁,用日记形式报道评论当日新闻事件。
·其新闻思想方面,提出“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政治上,黄远生的基本态度是拥袁反孙的,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黄远生的文集《远生遗著》,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是我国第一部报刊通讯集。
12邵飘萍(1886~1926)(07)
·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著名报人,被誉为新闻全才。
·早年被《申报》聘为通讯员,参加南社。
·1911辛亥革命爆发,任《汉民日报》主编,开始职业报人生涯。后接办该报,抨击军阀、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后被逮捕入狱,汉民日报被封。
·1914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1915创办东京通讯社。专门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曾首先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密约”,对国内反袁斗争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1918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以消息迅捷闻名,有本社采写+翻译的外电。开展有声有色的新闻采访报道活动,对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国会动态等做出翔实的报道。
·1918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1919因揭露政府卖国政策被封,邵再次流亡。1920回国复刊,使该报成为北方一份有影响的大报。
·业务上,既办通讯社又办报纸,既精通采写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既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新闻全才。尤其善于新闻采访,其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之一。
·政治上,紧随时代步伐,不断进步,1925在北京秘密加入中共。1926年3.18惨案全力揭露真相,抨击军阀当局罪恶,被列入通缉黑名单,后被枪杀,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
13林白水
民国初期的著名记者。曾两度留学日本,攻读法律,兼学新闻。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北京《公言报》、《新社会报》、《社会日报》等报纸的编辑、记者、主任和社长。1926年8月因所写《官僚之运气》一文触犯当局,被奉系军阀张宗昌杀害。
林白水撰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好议个人短长,或揭人隐事,故积怨于军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颇能吸引读者。
14刘少少(1870~1929)
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记者,与黄远生、徐彬彬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青年时代就学于岳麓书院,1905年留学日本,曾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1909年回国,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开始用“少少”笔名,取“少年中国之少年”之意,撰写政论鼓吹立宪,在新闻界崭露头角。
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湖南公报》、《公言》、《中华》等报刊的编辑、记者、主笔。袁世凯办的《亚细亚日报》创刊时,曾应聘担任主笔。
1918年后,受聘为北京大学讲师,研究老庄哲学。刘少少一生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无大作为,但他为文独辟蹊径,庄谐杂出,时有新意,有报界“怪杰”之称。
5.徐凌霄(1888~1961)
笔名彬彬,他与黄远生、刘少少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1916年起,徐彬彬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长期为两报撰写北京通讯。他长于文学,娴于经史,熟悉历史掌故,因而他撰写的通讯文笔优美而又富于情趣,深受读者欢迎。他对中国传统戏曲也很有研究,是民初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
16胡政之(1889~1949)
民国初期的著名记者。曾任上海《大共和报》翻译、编辑、主笔,1915年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
1916年,担任王郅隆主办时期的天津《大公报》的经理兼总编辑,曾亲自采访段祺瑞“马厂誓师”等重大新闻,蜚声于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赴欧采访,是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的中国记者。
后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1926年在天津任新记公司《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成为报界名人。
17张季鸾(1888~1941)
民国时期的著名新闻记者。1905年他官费留学日本,任《夏声》杂志编辑,开始走上“言论救国”的道路,1910年任上海《民立报》记者。1913年,张季鸾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最先在报纸上披露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全文,引起轩然大波,并因此而被逮捕。
出狱后,他回上海《大共和日报》主持国际版,后又任《民信日报》总编辑,积极进行反袁宣传。
袁世凯死后,张季鸾任上海《新闻报》驻京特派记者和《中华新报》总编辑,1918年因揭露段祺瑞政府卖国借款的消息再次入狱。1926年,任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在新闻界开始享有盛名。
18.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3年陈独秀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与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
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向青年提出了6点希望:(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像的。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五四”时期,他曾广泛从事报刊活动,撰写大量政论。
他曾任《言志》月刊的编辑,为《甲寅》月刊写稿。积极参与《新青年》的编撰工作,还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指导创办《工人周刊》、《政治生活》、《国民新报》等报刊。此外还指导过多家报纸杂志的编撰工作。1927年,在北京牺牲。
20徐宝璜
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学家和教育家,1912年赴美学习经济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北京《晨报》编辑,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闻、经济方面的课程。
1918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被推为副会长、新闻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本知识,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
所著的《新闻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中则称徐宝璜为“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21蔡和森
湖南人,1915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同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党中央的宣传工作。曾负责《先驱》半月刊、《向导》周报。蔡和森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他的文章涉及面非常广泛,既有理论深刻的长篇大论,又有一针见血的短文,分析精辟,逻辑性强,富有战斗性和说服力,在当时有很大影响。1931年,在香港被捕遇害。
22.恽代英
我国著名青年运动活动家、杰出的宣传家和报刊政论家,是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在学生时代,他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任《中国青年》主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或参与报刊10余种,先后编辑过《新建设》、《红旗》等刊物。他的文章既洋溢着革命热情,又有理论分析,深入浅出,亲切感人,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在青年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多年的办报实践使得恽代英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注意理论探索和总结,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建设作出了贡献。1930年5月被捕,次年在南京被杀害。
23.萧楚女
中国青年运动杰出领导者,卓越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宣传家。五四前夕,任汉口《大汉报》副主编。1922年后任重庆《新蜀报》主笔。1923年到上海编辑《中国青年》。1925年赴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他自学成材,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的文章情理并融,分析深刻,常能出其不意击中论敌要害。1927年在广州“四一二”反革命中被害。
24.成舍我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与新闻教育家。原名成勋,后名成平,笔名舍我。早年在《益世报》担任记者、主笔、总编辑。1924年至1925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形成“世界”报系。他还在北京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培养新闻人才。1927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1934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1935年赴上海创办《立报》。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和重庆相继主持《香港立报》和《世界日报》。抗战胜利后恢复出版上海《立报》和北平(今北京)《世界日报》。
1952年由香港去台湾,在台湾各大学任教。后在台北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书局董事长。1988年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1991年在台湾去世。
25张竹平
·原任职申报,后自立门户。
·1926与人合股购进上海《时事新报》。
·1928,将早年经营的 申时电讯社扩建为 申时通讯社,后成为国内很有影响的通讯社之一。
·1931任英文《大陆报》经理。
·1932与人创办《大晚报》。
·后张 将以上三报一社合并,成立四社联合办事处。在国民党压力下,财阀孔祥熙强行收买。
26史量才
进步的爱国民族资本家、报业家。1912年接办《申报》,自任经理,在他的经营下,《申报》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1929年,又陆续购进《新闻报》和《时事新报》等大部分股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报业资本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深深认识到民族危亡的严酷事实和蒋介石对日妥协“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危害,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他组织上海各家日报同时刊载《宋庆龄为邓演达被害宣言》,还发表时评,矛头直指蒋介石。“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史量才发起成立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并被选为会长,积极募集救国捐款,支持十九路军抗战。同时,史量才还对《申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量才和《申报》的一系列改变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遭特务枪击,当场死亡。
27.邹韬奋
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近20年之久,前后创办和主编过6报1刊,创办了著名的“生活书店”。
1926年10月邹韬奋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开始了他的报刊生涯。“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从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决反帝的爱国者,最终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生活》周刊被反动当局查封后,邹韬奋继续创办了《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
他写的通讯和评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编辑、出版及经营管理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报刊思想,即“韬奋精神”:①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高尚气节;②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呼声;③热心服务读者的办报作风;④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近20年之久,前后创办和主编过7个报刊。
(1)《生活》周刊
1925年10月由上海职教社创办的机关刊物。创刊之初以“传布职业教育的消息”为宗旨。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主编,不断充实内容、革新版面,逐步发展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九一八”事变之前,该刊以力求政治清明与事业振兴为目标;“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迅速走出改良主义幻想,投入抗日救亡洪流,《生活》周刊也转而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中心,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发起为抗日军队捐款的活动。此外该刊还发表文章系统介绍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该刊十分重视读者意见,开辟“读者信箱”专栏,征求读者意见,积极开展为读者服务的工作;该刊的“小言论”专栏也很受读者欢迎。在新闻业务上,《生活》重视选材的趣味性和价值性,主张文风要明显畅快,深得读者好评。
在邹韬奋的主持下,《生活》周刊销数增至15万份,成为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1933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2)《大众生活》
1935年,邹韬奋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在发刊词里,韬奋提出要把实现民族解放,铲除封建残余,克服个人主义”为三大目标。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大众生活》竭其全力报道了这一伟大运动的过程,并发表了许多态度鲜明的评论,给学生的爱国运动以热烈的声援。这个时期,发行量达20万份,又创全国期刊发行的最高纪录。1936年2月29日,国民党政府查封了《大众生活》周刊。
(3)《生活日报》
1936年在香港创刊,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惟一一张日报。该报出至7月31日自动停刊。
(4)《生活日报星期增刊》
1936年在香港创刊,后改名为《生活日报周刊》。8月,移到上海出版,改名为《生活星期刊》。
(5)《抗战》3日刊和《全民抗战》
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第二年7月,与李公朴办的《全民》周刊合并,改名为《全民抗战》,在汉口出版,韬奋主编。1941年2月被查封。
(6)香港《大众生活》
1941年 5月17日,《大众生活》在香港复刊。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
邹韬奋的报刊理论
韬奋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刊的经验,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见解:
(1)关于新闻言论自由问题
接办《生活》周刊之初,他认为办报刊应该“心目中全无党派”,报刊应“成为社会上人人的一个好朋友”。在《生活》周刊一再遭受迫害,尤其是在他考察欧美许多国家之后,他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发生了深刻变化。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和资本帝国主义所侵略的殖民地,只有少数人享到言论自由的权利”,“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却有多数人享到言论自由的权利”。
(2)密切联系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
①他接办《生活》以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十分重视这个栏目,称读者来信为“本刊真正的维他命”,热心为读者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②在报刊文风上,强调内容精炼,篇幅短小,提倡“明显畅达”的平民文风。
③在经营上,他认为“报纸上面登载广告,不应该专为了报纸的营业收入,而应该同时顾到多数读者的利益”。尽量减低报刊售价,并坚决拒绝不义之财。
(3)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
他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有“创造的精神”。他办的报刊,每一个都有独特的风格,这也是他的报刊为读者欢迎,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
(4)新闻记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邹韬奋热爱新闻出版工作,为新闻事业奋斗终生。他曾经提出,理想的编辑至少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大公无私;二是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三是文字畅达;四是至少精通一种外文。他还提出过新闻工作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体格,懂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邹韬奋新闻奖”(94)
为了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邹韬奋同志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而设立的。1993年设立,每两年评奖一次,宁缺毋滥,奖励新闻编辑(如负责通联工作、写新闻评论的、从事新闻研究的人员)的最高奖。】
28.范长江
中国著名记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7月,他以《大公报》特约记者身份从成都出发,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考察川、陕、青、甘、内蒙等地,撰写了大量旅行通讯,汇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西安事变后,他深入西安采访周恩来,随后进入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他发表的通讯《西北近影》和《陕北之行》辑入通讯集《塞上行》。范长江是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
抗战爆发后,范长江深入前线采写大量通讯。1938年发动创办“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后又于1938年10月20日在长沙与胡愈之等创办国际新闻社。
1939年5月,范长江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
“范长江新闻奖”(92)
(1)是中国记协和范长江新闻基金会联合设立的优秀中青年记者(包括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的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该奖1991年开始评选,每两年评选一次。这项奖要求参评者德才兼备,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在新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人品、文品俱佳,并对参评者的综合业务成果和思想作风、职业道德、社会反应各项进行综合考察和评选。
(2)该奖项以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名字命名,旨在表彰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和继承范长江同志献身人民新闻事业的崇高精神,推动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检阅和提高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上一篇:湖北科技大学学报
下一篇:中国学术期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