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报纸版面高清
大学报纸版面高清
1、生活因青春而精彩
2、青春百味
3、消逝的青春
4、微笑着,去唱青春的歌谣
5、与青春不止遇见
6、青春的葬礼
7、迷失的青春
8、下了定义的青春
9、青春的独白
10、孤独的青春
11、青春,如此颓唐
12、青春狂想曲
13、青春,曾是个瞬间
14、青春飞鸟
15、青春力量
16、青春的童话
17、只属于自己的青春旁白
需要负责学校的报纸排版工作,有什么好的素材网站参考一下吗?
一、名称
取名《汉风》,寓意汉语学习热潮如风一样席卷世界。
二、办报目的:
1、 为汉语言系的同学提供交流的渠道,提高同学们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拓宽视野。
2、 汉语言专业在华师是一个新专业,年轻而具有发展前景。通过本报为汉语言专业搭建一个对外宣传的平台,提高本专业在校内以及社会的影响力。
三、读者定位:
汉语言系学生和文学院其他专业的同学,华师校内及校外的汉语言爱好者。立足文学院,影响华师大,辐射全社会。
四、报纸主旨:
1、 导向正确。反映党和国家、学校的最新方针、政策及工作重点。
2、 特色鲜明。同时注重报纸的审美功能和学术功能,体现汉语言系同学的精神面貌与学习氛围。融可读性、思想性、启迪性、针对性、现实性为一体。
3、 注重深度。社会热点问题等专题报道内容深入,以此提升报纸品位。
五、版面设置:(报纸相当于《南方读书报》大小)
1、 头版:报道社会上与汉语言专业或汉语发展有关的新闻;报道汉语言系新闻,如院运会、各种比赛、讲座、交流会等。
2、 第二版:习作园地。刊登汉语言系同学的文章、诗歌等原创作品。
3、 第三版:专题。对文学院老师的专访,或某新闻的专题报道。
4、 第四版:热点讨论。就校园或社会上对大学生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讨论,及对某一现象的不同见解,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
六、稿件来源:
1、学生自由投稿 2、特约撰稿 3、本报记者稿 4、征稿 5、摘抄网络或刊物
七、出版周期:
每个学期出版两期,时间约为:十月中旬、十二月中旬(上半学年);三月下旬、五月下旬(下半学年)。
八、报纸的印刷与派发
1、 联系印刷厂进行印刷。
2、 每期印刷250份。其中派发文学院领导、老师共100份,汉语言系学生(现在只有04、05级)每人一份共86,文学院其他班级各2份,其他学院各1份,并在学校宣传栏张贴。有可能的话寄到其他高校的汉语言系或文学院作交流。
六、报纸工作人员安排
1、 指导老师:张琦老师
2、 顾问:周国光老师
3、 主编:1名。对报纸作总体规划,包括报道重点、版面风格等;协助各责任编辑进行版面策划;组织编辑部会议。
4、 责任编辑:4名。对所负责版面进行整体策划,包括内容构思,采访安排,约稿等。
5、 美术编辑:2名。版面设计及照片的加工制作。
6、 文字记者:8——10名。完成责任编辑交予的采访任务及撰写稿件。
7、 摄影记者:2名。对相关的活动和新闻作摄影报道,
8、 校对:2名。对报纸初样进行文字、词句、排版等方面的校对。
9、 公关及发行:2名。联系采访,联系印刷厂进行报纸印刷,报纸派发,及其他通讯工作。
客户:河南报业集团
报纸名称:《今日消费》
报纸定位:面向省内各个城市市民看的一份新闻纸、文化纸,更是一份实用纸,一份引领都市生活消费新风尚的大众化周报。
突出实用性,即以生活服务类信息为主,新闻和文化类信息为辅。
目标市场:以郑州、洛阳等省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兼顾其他地区城市。
阅读对象:
读者阅读层次:以收入中等(具体为月薪1500元以上)市民为主,面向追求生活质量和内容的读者。
读者知识结构: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读者为主
广告语
懂得生活,关注《今日消费》。
报纸定位说明:
随着河南经济的不断发展,省内一些都市中市民生活日益丰富,对于生活服务信息的需求与日剧增,他们需要知道那里有他们想去的有特色的餐馆、酒吧、娱乐场所,那里是他们假日旅游的最佳选择,那里是他们购物的好地方,那里有火爆的演唱会和精彩的体育赛事……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周报、周刊以时事类的为主,生活服务类的周报、周刊不多,在北京有名的也就《精品购物指南》一家,这个领域发展空间很大。
为什么面向收入中上等(具体为月薪至少1500元以上)市民?
与大多数新闻时事类周报不同,只有一定经济收入的阶层才可能去较多关注诸如时尚、娱乐、旅游、名牌、闲趣等话题,而这些正是生活服务类的周报、周刊的内容,这部分人士才是这类生活服务类报纸的最忠实读者。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河南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仍然落后,现代都市化生活也只是在郑洛等城市零星存在,整体上还处于方兴未艾,仍未形成燎原之势。因此,我们也不大可能走过于“精英化”的路子,否则曲高和寡,读者群会太少。
笔者认为,《今日消费》是一份都市生活类的周报,它所涉及的内容以生活服务类为主,是大众所日常最贴近的内容,力求平民化,适当“精英化”。
关于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属于纯粹消费者,他们可能一时没有多少经济能力,但这是一群充满活力,对于都市时尚生活充满向往的群体,他们对于生活时尚类信息往往非常感兴趣,在消费时常常会较多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虽为学生,但他们也有去阅读生活服务类报纸需求,这一点从笔者在北京读书时发现《精品购物指南》在部分学生中的流传中已得到了证明。
高校学生是未来消费能力强的城市白领的主要来源,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培育、值得从长远考虑的读者群。这些年我国高校连年扩招,高校学生人数激增,这个逐渐庞大的群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
关于城市青年
城市中青年,特别是那些收入较高的城市白领,应该是这份报纸最忠实的读者,也应是基本的依靠力量,我们可从这两年很“小资”情味的杂志的流行可见一斑。
发行渠道
除了利用河南报业原有的发行体系外,还不要忘了以下几个重要渠道:
专门在一些重要商业区设立销售点
一些大型超市的收银台处代买代送
在交通集散站如在车站、机场等处设立销售点
在一些生活小区设立销售点
《今日消费》作为一份生活消费服务类报纸,在一些大的消费场所,与一些商品附带售卖,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刊期
先期一周一期,待发行增长稳定后,可增为一周两期,其中一期,根据情况作成专刊、特刊。
印刷与包装
全彩色铜板纸是趋势,但为了降低成本,不可能像杂志那样全部用铜板纸,但一定要特别重视包装设计和图片运用,对于这种引领生活时尚的报纸尤为如此,建议建立有专业美术、设计人士组成的视觉设计部来规划设计每期报纸的印刷与包装,力求做得美仑美奂,富有视觉冲击力。一张漂亮的封面往往就成为读者购买报纸的理由。不同于时政类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外在形象是比较重要的。
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生活服务类报纸,作得不好,往往处理不好广告主和读者利益的平衡,由于读者阅读内容是生活服务类信息,与广告,特别是软广告有着天然相近性,报纸很容易做成各种广告的集中地,缺乏可读性,引起读者厌烦。更严重的是出现记者“拉”广告,在内容上充当广告客户的“喉舌”,导致报纸公信力的下降。
要防止出现以上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一定要坚持采编与广告业务的相对独立原则。认清报纸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孰重孰轻,不仅是为了保证媒体内容的客观公证性,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从长远的商业利益来看,也是为了更好地树立报社的品牌形象与权威的影响力,从而有效地促进经营上的正循环。
报纸不仅仅简单发布生活服务信息,更应该突出指导性、引领性。要引领时尚,诠释时尚、演绎时尚、解读时尚、制造时尚,用时尚流行来包装和解构各种新闻资讯及商务生活信息。
虽然是生活服务类报纸,要有新闻性和新闻元素,以新闻资讯为主打。必要地作一些新闻,以增加可读性,新闻内容集中在经济、消费、大众流行文化领域内。《精品购物指南》《申江服务导报》等媒体:这几份当初偏向实用信息的报纸,现在都在以主流版块和主要栏目提供主流新闻资讯,实用商业消费信息附着于主流新闻版面。
实现差异化竞争和生存。一是水平差异,同样做新闻,要做深度新闻和精品新闻。二是内容差异,立足并偏重于商业财经领域,逐渐转变为财经类媒体。三是角度差异,同样的题材,要与都市报采取不同的视角和视野。
除了物质化的消费品内容,作一些有人情味、心灵、人际交流性的东西,满足读者精神需要。
要有一些都市文化味
版面、内容、栏目的规划
版式:四开小报
之所以采取小报的版式,这是顺应世界报纸小报化的趋势。因为小报化革命不仅是版面尺寸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的变化:新闻和娱乐、公共事务和私人生活的界限模糊了;新闻关注点从政治、经济、社会转向趣味性的软新闻、新闻特写和人间故事;与传统的严肃大报相比,小报是一种“另类报纸”。《今日消费》既然是一份面向大众的生活服务类周报,所以采用四开小报的版式最佳。
日常内容可分成三大版块:生活、新闻、文化,以生活为主,带动新闻和文化,贴近市民,尽量报纸化,而非期刊化。
新闻类:
《一周消费动态》:列举出一周来消费领域新闻
《风尚解读》:集中报道某个主题,以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报道为主,并伴有一定的评论。
《市场观察》:以记者或参与人或目击者的口吻描述亲身经历的新闻事件,突出一种新闻亲历感、现场感。
《质量报告》:对各种消费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评点,进行必要的总结。
文化类:
《都市文化》:介绍都市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作一些有关人物的专访。
《大家谈》:谈话类的栏目,刊载老百姓对近期某个消费话题的看法、经验。
《心情故事》: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令人感动的故事
生活类:
美食
《食事快报》:报道北京最新的餐饮新闻、优惠信息。
《食话食说》:搜寻北京最具特色的美味佳肴,并作精彩点评。
《家庭美厨》:教您用最普通的原料制作出细致精美的家庭菜肴,将会告诉你一些厨房中的小学问。
健康
《健康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的健康知识
《美容瘦身》:减肥美容方法、常识、心得
家居
《买房指南》:如何购房的相关知识
《装饰装修》:装修房子的经验和知识
《二手房传真》:二手房市场的情况,提供有关信息。
旅游
《景区推荐》旅游度假好去处
《线路报价》各个游览线路的比较,供读者选择。
《游历宝典》有关旅游的经验和知识
《人在旅途》
汽车:
《车市动态》
《爱车护车》
《车友精品》
购物
泡吧
娱乐
逛街
美容
看戏
职场
影视
看书
金曲
运动
除了以上的常规内容,还可以不定期的创意一些特别板块、栏目,争取内容上要不断求新、求变、求活,关键是寻找读者需求的空白点。内容上应该体现河南省内的特色和实际情况。
和一些其他媒体,如电视台的生活频道联合制作一些栏目,共享利用资源,互相推动节目内容的关注度,也可作为常规经营项目。
和一些企业、商业机构合作做一些栏目。
品牌经营
广告营销:广告结构以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日用消费品广告、通讯产品广告、汽车广告、房产广告、娱乐广告、展会广告为主
作为生活服务类的周报,其广告的呈现形式应与日报相区别,最好做成分类广告形式,许多最好以软广告的形式存在。应突出对读者的指导性。
网络营销:利用网络来赚钱,进行额外业务开发,比如说帮其他媒体进行广告或发行的代理。
品牌延伸:
跨媒体发展,和一些电视、网络媒体、出版机构合作,运用品牌本身的影响创造新价值,发展出电视节目、丛书、光盘、图片库等种种副产品。如北京青年报生活部和北京电视台的一个频道合作制作一个电视栏目,北青报负责策划并写好脚本,电视台则完成拍摄和后期合成。
发挥品牌资源优势,把这种品牌资源的优势延伸到经济领域。比较常见的是利用品牌发展会展经济,如搞汽车展、时装展、房产展、IT通讯展,企业老总高峰会。如今年南方报业搞的汽车展,《计算机世界》每年搞的会展。
成立一些团体,如车友会、歌友会、旅游协会、DV爱好者等等,以这些协会来培育读者群,增加读者忠诚度,并且适时搞一些活动,增进感情制造气氛,并可考虑让一些有创见的人士来参与《今日消费》的内容制作和营销活动。
管理
在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应坚持机构设置不搞大而全,强调精兵简政。《今日消费》专设编采部门和广告推销部门,而排版、印刷、出版可完全依靠报业集团或社会力量承做,人事、党务以及后勤行政等事务可委托给报业集团代管,这样便使报社变成一支轻骑兵,既简化了管理,又非常活跃,可以快马前行。
关于引领消费风尚
笔者从网上看到有人说 实用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
风格性消费
,今日中国社会的广义消费呈现为三个层次。最低一个层次的消费只看重实用,即实物的用处,以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第二个层次的消费意在商品的含金量,以证明自己的购买能力,炫耀自己的金钱和富有。最高层次的消费要突出商品的符号价值,即商品的文化内涵,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品位。以饮食消费为例,实用性消费以经济实惠为宜,炫耀性消费以贵重为标准,乃至于膨胀到吃金粉席,风格性消费可能会以个人对健康、环保等的观念为依据安排饮食,对贵或便宜的考虑或顾虑都在其次。第二层次克服了第一层次在物资上的局限,第三层次既扬弃了第一层次的物资局限,也疗治了第二层次在文化修养上的弊病。
在90年代,特别是最近几年里,随着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具备较高的修养和品位,风格性消费逐渐从炫耀性消费中蘖生出来。成熟的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个性以及对自身形象的预期选择商品,首先看重的是商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或风格属性,而不是商品的含金量或华贵属性。
《今日消费》如果能做到一周两期的话,我觉得一期以实用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为主题,针对芸芸大众;另外一期则以风格性消费为主题,针对讲求文化品位和个性消费的高层人士。这样如同做IT产品一般,既做低端产品来覆盖市场,也做高端产品来引领潮流,来达到最佳效果。
《今日消费》要担负起引领河南省内消费风尚的重任,针对不同的受众需要,突出本省的特色。
市场竞争
对于《今日消费》这种生活消费服务类周报,笔者认为:生存是容易的,但发展(作大作强)并不是容易的。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做得很好的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并不多,北京有名的也就《精品购物指南》一家。来自其他形态媒体的竞争者却是不少的。
综合类都市报
因为现在众多的都市报大都开办了文化、生活、服务、副刊等消费服务的专版或版组,许多读者在阅读了报纸前面的时事新闻,顺便再看后面服务类信息,对于专门的生活服务类报纸可能无法使他们购买。
应对之策:综合类报纸,主要力量在时政新闻,可以生活消费类信息专业化、权威性,以三个差异化(前面已有论述)来应对。
时尚类、生活类杂志
一些如《时尚》、《瑞丽》等是杂志很受高层读者喜欢。杂志往往可以作得非常精美,不必过多考虑成本,它可以定价高一些,可以定到十几块钱。周报却不能这样,在精美度上是拼不过它们的,这样可能会流失一些高端用户。
应对之策:杂志出版周期长,采编力量小,它可以就某个主题作得很深,但内容上的广度和及时性并不见长,《今日消费》以河南报业原有的信息渠道为依托,在这两个方面大做文章。
时尚类、生活类电视频道、栏目、节目
一般认为,电视比起报纸是强势媒体,其现场感、形象动感、声情并茂,是报纸无法企及的。
应对之策:电视一个最大弱点:易逝性、信息不易保存,它适合做场景性的信息,缺乏深度。可在指导性、引领性、解释性深度上下工夫。笔者认为其实不宜把电视媒体作为竞争对手,而应看作为一个战略合作伙伴,与河南电视台和几个较大城市的电视台相关频道和栏目合作,实现节目内容上的互补和互动,求得双赢。
《今日消费》发刊后,可能会有地方的都市报跟进,要么也创建子报,要么开设专刊,在本地化特色上,与之竞争,这一点也要考虑到。
笔者认为这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所在:《今日消费》依托河南报业集团的优势地位,与一些大的商业机构和政府部门建立起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铺就一条畅通的相关信息通道,
报纸版面如何设计
我是刚退了了编辑部长,呵呵!
你可以参考一下日常的报纸杂志之类的版式设计嘛~ 软件的话可以用word或CorelDRAW,不过CorelDRAW比较专业,上手可能需要点时间哦。有问题的话你可以发邮件给我,ice_hb.k@.
大学校园报纸应该怎么出才能最好??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报纸,高校校报在传播校园新闻信息、引导校园舆论走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很多高校校报迄今已有数十年的办报历史,形成了良好的办报传统和鲜明的办报特色。可以说,它也是我国当代报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校报是介乎于专业性报纸和内部报纸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报纸。一方面,它有国内统一刊号,有正式的“身份”;另一方面,它又不等同于专业性报纸,在广告、发行、经营等方面存在限制,具有内部报纸的一些特点。目前,高校校报多属高校党委的机关报,往往由高校党委宣传部主办,一般为对开或四开单张的周报或旬报。其发行圈也相对固定,读者对象基本由高校教职工、大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构成。
近年来,随着“传媒过剩”时代的到来,在信息海量供给的背景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应对挑战,进一步发挥其在大学校园的独特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对高校校报的发展作一个理论探析。
一、准确的定位,明确的目标
准确的媒体定位,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办好报纸的前提。新闻媒体如果没有准确的}“位置感”和明晰的“方向感”,那么这个媒体不可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结合目前高校快速发展的实际和高校报纸的性质、特点,笔者认为,高校校报在当下仍然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应当建构成为大学校园真正的强势主流媒体,成为“校园信息总汇”和“思想文化论坛”。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有五:一是高校校报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在校园内外多类型媒体的夹击之下,求变和扩大影响力是高校报纸的必然选择。二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需要有一个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而校报恰恰是最适宜的媒体。三是大学校园是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富矿区”,现在很多高校校报对其利用很有限,这一优势可以转化为高校校报的竞争优势。四是很多高校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强势媒体,尽管各种;类型的校园媒体数不胜数,但缺乏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校报最具备成为强势媒体的素质和条件。五是大学校园具备纸质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最好环境,由于大学校园基本人群知识层次较高,对纸质媒体的认同度也较高。
具体说来,高校校报应当在上述总体定位的基础上,体现出五大职能:(1)、宣传学校党委、行政工作的阵地。高校校报首先应发挥耳目喉舌的作用,成为宣传学校党委、行政中心工作、实行校务公开、引导校园舆论的主阵地,发挥上情下达的主渠道作用,让校园重要新闻信息尽早与广大师生“见面”。(2)维系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纽带。很多高校都存在横向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校报能成为联结学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工作的重要纽带。(3)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高校校报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课堂之外进行多层面平等交流的广阔空间,通过“以文会友”的形式,实现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以至师和生的良性互动。(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园地。校报既是高校浓厚文化氛围的受益者,又是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发挥校报的文化传播功能,是高校报纸的优势和特色所在。(5)塑造高校形象的窗口。高校校报不仅面向校园,还应该面向社会。利用校报的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使校报成为塑造高校良好社会形象的主导力量。
二、凸显“四性”特征,造就强势媒体。
高校校报的定位决定了它的办报理念不同于一般专业媒体,而应具有鲜明的高校特色。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来看,高校校报在激烈的新闻传媒竞争中要站稳脚跟,成为高校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建立在信息平台基础上的新闻性。报纸首先是“信息纸”。信息量是报纸赢得读者的重要影响因素。校报应在立足校园信息供给的基础上,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和大学生联系较紧、受普遍关注的话题进行特色化报道,以保证报纸的多维视野和充足的信息量,甚至可以结合大学的特点,创设信息专刊或专版,满足读者多样的信息需求。在“信息纸”的基础上,报纸更是“新闻纸”。校报要充分体现报纸的新闻性,要全面反映大学校园的重大新闻,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最新动态。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校报在新闻时效性方面会存在一定困难,这就要求高校校报在报道深度上下功夫,追求新闻报道的附加值。要做到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还要解释“为什么发生”和“发生之后的意义和价值”。《南方周末》新闻报道的路子就很具借鉴意义。同时,校报还可以通过网络版来弥补时效性的不足。突出新闻性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新闻报道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突出事件的新闻属性,不能把新闻版办成校领导活动和各种会议情况介绍的版面。新闻报道没有新闻性,就不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2、建立在文化品位基础上的思想性。从报纸的社会功能看,报纸同时也是“观点纸”。
大学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决定了校报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强的思想性,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观点纸”和构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高校校报可以通过创设学术版、理论版,办好文艺性副刊等手段,突出和深化报纸的文化气息,不断提升报纸的文化品位。在具体内容设置上,应强化精英文化意识,而不能简单地走大众文化路子。在此基础上,高校校报要进一步体现“思想者”的特色,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话语平台,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并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使读者在公开、平等的对话中达成观念的更新、思想的提高。从读者层面看,高校的读者可说是最挑剔的读者,也是最具思考性的读者。校报的思想性特征也正符合读者的高层次需求。
3、建立在传播策略基础上的艺术性。当代报纸竞争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实现了从传者中心地位到受众中心地位的转变。对高校报纸而言,这一转变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高校读者构成的特殊性和对信息的高层次需求,必然造就高校校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高标准、严要求”,就是要运用适宜的传播策略,追求传播过程的艺术性,尽可能获取最佳的传播效果。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新闻报道中贯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就是要善于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和技巧,形成和谐和富于美感的报纸版面;就是要讲求宣传艺术,杜绝“新闻腔”和“宣传腔”,形成生动活泼、贴近读者的良好文风;就是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给读者带来文字阅读的愉悦和享受,从而赢得读者的尊重和喜爱。
4、建立在编读互通基础上的服务性。当代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度重视传播的互动性。在互动的情境中,能有效地提高信息传播效果。对高校校报来说,就体现为编读之间要建立起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使校报成为联系学校和师生、联系老师和学生的桥梁。校报可以通过设置新闻热线电话、电子邮箱、重视读者来信、定期进行读者意见调查、举办编读座谈会等常规方式,去了解读者的真正需要,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办报水平。进而言之,校报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使校报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同广大读者“促膝谈心”的良师益友。在做好信息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借助校报这个平台,去尝试信息服务的延伸,比如通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公益活动等方式,给读者提供一个广泛参与、展现自我的舞台。校报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才能拥有永远的读者。
三、创新运行机制 增强发展能力
高校校报要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创新为先导,以校园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管理增效为突破口,保持和发展校报优势,不断增强校园影响力,办大学校园的一流报纸。
从操作层面分析,高校校报的改革和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精品意识,精编校报。提升高校校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首要任务是深化报纸内容改革,创办精品报纸。精编校报,首先要编好新闻版。新闻版是报纸的生命线,要突出新闻性和保证信息量,并着力加强新闻评论力度。在提供丰富、及时的校园新闻信息的同时,也给读者启迪和思考的空间。在报道形式上,要做到信息性报道和特色报道(如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等)的有机结合、协同作战。其次要编好副刊,在办好文艺性副刊的同时,可以尝试增加专题性或专业性专刊,既提升报纸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品位,又能增强编读的联系。第三是要精于策划,创设名牌栏目。名牌栏目是提升报纸形象的有效手段。高校校报可以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创设出有影响力的名牌栏目或个人专栏,发挥栏目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第四是要精于运用新闻图片。在报纸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校报也要善于发挥新闻图片“一图胜万言”的效用。最后,在版面设计上要体现出高校特色,要充满现代青春气息。通过版面设计元素的综合运用,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2、发挥人才优势,建立“三网”。目前,很多高校校报都存在着人员缺编、工作量过大等困难,限制了办报水平的提高。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三网”。“三网”是指学生记者网、作者网和发行网。高校校报要组织热心参与新闻实践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形成校报的学生记者网络。通过这一网络,校报的新闻触角延伸到师生中间,可以极大地增强校报的新闻采集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也能更真切地倾听到广大师生的心声。同时,建立一个稳定的作者网络,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条件。校报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建设一支由老师和优秀学生共同构成的稳定的作者队伍。有了充足的高质量的稿源,校报就不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也就能保证报纸的高起点、高水准。此外,很多高校校报都存在发行渠道不畅的问题。高校校报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的形式,组织贫困生建立起发行队伍,保证报纸能及时发送到学生宿舍、教师信箱和各个办公室。建立畅通的发行网络,也是提高校报影响力的方法之一。
3、增强经济意识,学会经营。很多高校校报都存在办报经费不足的情况,而它的性质和任务又决定了它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条件,不可能走市场化的路子。在传媒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校报也应当进一步增强经济意识,去尝试适合自己特点的经营之道,进一步拓展办报空间。其中,建立社会资金补充机制当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大学校园孕育和存在的巨大市场机会日渐为商人们认同的背景下,高校校报正可借助自己的传播平台和传播优势,同企业联手,通过举办主题征文、企业形象宣传、产品推介、企业家论坛等校园文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既可以增强校报的自我发展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校报还可以尝试建立与专业媒介的信息合作机制、与企业内部报纸的信息共享和联办机制,通过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得收益。应该说,当下高校校报面临的市场机遇是很多的,关键就在于把握机会的能力。
4、培育社会意识,参与社会。高校校报是最典型的校园媒体,应把大学校园作为根本立足点。另一方面,大学校园的多维视野也要求校报要有强烈的关注社会、反映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简言之,校报要成为师生放眼看世界的一个窗口,成为师生了解社会动态的一个渠道。校报要通过社会意识的培育,不断增强社会适应机能。比如校报可以通过具体报道,引导广大师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认识;可以组织师生,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性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记者团进行社会性采访、调查活动,拓宽报道视野等。这样,既能提高读者的社会关注度,又能极大地丰富校报的内容。校报积极参与社会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它可以成为塑造高校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桥梁和具体实施者。
以上,我们从报纸的定位、特性和运行机制诸方面,对高校校报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当下,高校报纸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定位准确、特点突出,运作得当,高校校报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新闻媒体。而这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项德生、郑保卫主编,《新闻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郑保卫著,《当代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5、蔡雯著,《现代新闻编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上一篇:绿色科技期刊修改
下一篇:心理科学期刊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