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前沿杂志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23-12-09 18:21

前沿杂志在线阅读

《时间地图》([美国] 大卫·克里斯蒂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时间地图

作者:[美国] 大卫·克里斯蒂安

译者:晏可佳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出版年份:2017-6

页数:72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的话,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太阳系出现在4.5年前,最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最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类登月,电子革命……都只不过是最后1秒钟的事。

更换了时间尺度,人类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时间地图》打通时间线,将人类的历史置于生物圈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之中,讲述从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大历史”(Big History)。

大历史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一个学术和知识日益碎片化的时代,打破学科界限,综合生物学、考古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为今天的读者提供统合性的新知识。

《时间地图》是大历史的开创之作,荣获美国世界史协会2004年度最佳图书奖。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将本书与牛顿、达尔文的成就相提并论,《美国科学家》杂志称它“开创了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史观”,比尔•盖茨则称它“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时间地图》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

“见识丛书”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瘟疫与人》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1913,一战前的世界》

《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

…………

----------

【编辑推荐】

1. 大历史开山之作,讲述从大爆炸到地球形成,生命起源到现代文明长达130亿年的历史,将人类史融入整个宇宙的时间线;新一轮认知革命,比尔·盖茨主力投资的全球公开课,被全球史奠基人麦克尼尔誉为比肩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的经典著作;

2. 《时间地图》具有《人类简史》的通俗和宏观视野,《时间简史》和《物种起源》的知识深度,讲述整个宇宙、人类的历史,建立起整个世界起源直到未来的时间架构,一本书讲完“我从何而来,到底谁,又将去何方”三大基本问题;

3. 比尔•盖茨斥资千万倾力支持“大历史”项目,向全球推广大历史教育;比尔•盖茨高度赞赏大历史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提供的新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4. 首次将自然史与人类史完美结合,重新定义时间和历史:《时间地图》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起,多尺度考量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演进,整合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弥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断裂;

5. 打破学科界限,摒弃针孔世界观,抵制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病症,综合天文学、生物学、考古学、物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为今天的读者提供统合性新知识;

6. 打通时间线,更新世界观,引发认知革命的“大历史”开山之作:大历史(Big History)将人类的历史置于生物圈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之中,讲述从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长达130亿年的大历史。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开创了大历史学派,本书即为奠基之作;

7. 装帧设计别具一格,不为“造型”,而是“造空”,通过中文书名的设计展现作品主旨。见识丛书封面装帧皆为黑白双色,经典而独特。封面用纸采用国际FSC环保认证的特种凯斯棉,内文纸为72克月白纯质,精装圆脊,再加上内封独特的压纹工艺,为读者呈现浑然天成的阅读体验;

8. 超级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尤瓦尔重点参考书,荣获美国世界史协会2004年度最佳图书奖;《时代周刊》《卫报》《新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等全球前沿杂志好评如潮;多位知名史学大家击节赞赏: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全球史知名学者杰里•本特利、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国际大历史协会专家弗雷德•斯皮尔、巴利•罗柏安、辻村伸雄等都予以高度评价,麦克尼尔更将本书与牛顿、达尔文的成就相提并论。

----------

【名家推荐】

《时间地图》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综合成了一篇宏伟壮丽而又通俗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类似于17 世纪艾萨克·牛顿运用匀速运动定律将地球与天体联系在一起的那种方式,甚至更接近于19 世纪达尔文所取得的成就,即用进化的过程来展现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联系。

——史学大师、全球史奠基人威廉•麦克尼尔

Big History能创造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许多知识的构架,它能够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方法。大卫·克里斯蒂安真的打动了我。这个家伙将各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铸造了一个单一的框架。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学到大历史,因为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思考学校作业和阅读的全新方式。它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它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解释了如何将科学应用到大量当下议题之中

——“微软之父”比尔•盖茨

《时间地图》根据最近的科学和学术见解,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胆、清晰、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现代史上第一本将人类的历史与我们的星球、宇宙以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述。有了这本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也就是“大历史”的创始人,已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趋势。在阅读《时间地图》之后,你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用同样的眼光看待历史了。

——阿姆斯特丹大学“大历史”讲席教授、《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作者弗雷德•施皮尔

我在美国南缅因大学教授了十年的“大历史”。每个学期,我都要为我的学生寻找最好的材料,修订我的教学大纲。我一直在使用大卫•克里斯蒂安的《时间地图》。这是关于“我们是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观念、人类的神秘起源以及人类未来往何处去的最好叙述。《时间地图》是一部堪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媲美的伟大作品。

——国际大历史学会成员、美国缅因大学教授巴利•罗柏安(Barry Rodrigue)

克里斯蒂安的最大贡献是让人从此能够学术体面地谈论宇宙演化背景下的人类历史。他曾是位传统史学家,但他又是大历史当仁不让的先驱。他的《时间地图》虽可能并非如麦克尼尔所言堪比牛顿和达尔文的巨大贡献,但却是塑造史学界的牛顿和达尔文不可或缺的作品。

——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教授孙岳

《时间地图》无疑是一本划时代的伟大作品。一个经典的绘制整个时间(历史),我们曾经知道。与奇妙的简单的8个时间线,你可以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历史概述。大卫•克里斯蒂安花了15年的时间把这些浩瀚的知识整合到一本书中,因为他在1989开始教大历史,而这将花费你更少的时间去理解它。它最初发表在美国,你可以在中国读它。所以,在未来,你的人会写得更好。这就是基督徒所谓的集体学习。我们可以以一种压缩和累积的方式超越时间(代)和空间(地区)。

——日本大历史项目推广人辻村伸雄(Nobuo Tsujimura)

《时间地图》开创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史观!

——《美国科学家》

《时间地图》是一部引人注目的历史佳作,它向传统史学观发起了重大的挑战!

——《时代周刊》

《时间地图》是一部卓越的充满真知灼见的上乘之作,他对时间的重新认识令人振奋,开启了一个人类认知的新时代。

——《卫报》

《时间地图》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更新了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

——《新科学家》

“大历史”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将我们的宇宙起源和人类发展编织成一个迷人的故事。大多数人可能会熟悉这本书中的许多信息,但是当这些信息被放进一个新的环境下,你开始看到不同的东西,这是我最喜欢的。另外,我真的很喜欢克里斯蒂安教授有关宇宙演化的解释,从最简单的结构复杂性到社会组织发展,从夸克到恒星的星系,从长碳链的生物和生物圈到人类能够发明语言、写诗和作曲,等等。如果想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必须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克里斯蒂安教授的“大历史”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Goodreads网站读者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历史”结合宇宙学、天文学、地质学、微生物学、进化论、考古学、政治学、宗教学、经济学,还有历史学,共同建立了一个更宽广的时间尺度。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新鲜的思考维度,进一步想象人类在世界所处的位置。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任何一位普通读者,尤其对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本可以让你的生活发生改变的作品。

——美国亚马逊读者

作者简介: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 ),历史学家,“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学会(International Big History Association)主席。主要著作有《时间地图: 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Maps of Time)、《极简人类史》(This Fleeting World)、《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Big History,与辛西娅·布朗、克雷格·本杰明合著)等。

与传统世界史不同,克里斯蒂安倡导的“大历史”不再局限于民族、地区、国家的历史,而是将人类史视为宇宙历史的一个章节,重新定位人类在宇宙演化进程中的历史坐标。“大历史”深刻影响了大众读者对人类历史的认知。比尔·盖茨斥资千万美元,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大历史教学项目”(Big History Project)。

求现今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科学杂志,栏目,网站等!

1.美国《科学》杂志 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2.中国《科学》杂志 《科学》杂志是我国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 1915年1月,在上海问世,“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 《科学》是由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和科学活动家的一群留学青年创办的。在“《科学》月刊缘起”上签名的发起人共有九位,依次为胡达(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杨铨(杏佛)、任鸿隽。 从1915年到1950年,《科学》均为月刊,共出版32卷,总发行量逾76万册。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仍在大后方坚持用毛边纸印行,几未间断。1951年,《科学》因与全国科联新办的《自然科学》(后亦停刊)合并,出了一期32卷增刊号后停刊,1957年又复刊。1957至1960年为季刊,共出版 4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约发行 3.2万册。1961年第二次停刊。 1985年,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指导帮助下,在全国科学界许多知名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组成了以周光召(时任中科院副院长)为主编,科学家为主体(含近50位中科院学部委员)的几十人的《科学》杂志编委会;同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组成了《科学》杂志编辑部,在编委会指导下工作。1985年10月,作为复刊号的《科学》37卷1期出版,实现了《科学》的第二次复刊。 复刊后,头七年( 1985 -1991年)为季刊,1992年起改为双月刊。 面对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周光召主编在《复刊词》中指出:《科学》复刊后所承担的任务“是向我国已经受过普通教育的人(包括正在或已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综合地介绍现代科学的各个方面,帮助他们提高现代科学的素养。”“复刊的《科学》将在改善知识结构、增进对现代科学的了解方面做广大读者的益友。” 复刊后,《科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密切合作,发扬“从整个根本入手”“求真致用并重”的办刊传统,注意“理工结合”、“文理结合”和“科(学)艺(术)结合”,努力以“隔行能看懂,本行受启发”的高级科普风格,吸引读者关注科学家探索前沿的求真之心,理解求真的科学有促进人和社会进步巨大功能的致用之理,逐步在刊物周围形成了一个人数稳定上升的新一代读者群。据读者调查统计,《科学》新一代读者中具有各种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66.07%,在校的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占15.43%,合计占81.5%。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传播手段的普及,在纪念创刊85周年的时候,《科学》开办了以“科学社”命名的刊物网站,不久又开办了以刊物“知识讲堂”栏命名的讲座,形成“刊物-网站-讲座”三位一体的办刊形式。《科学》还借助于通信、通话,座谈、讲座,拜访、研讨等途径,实现编者-读者和编者-作者间的“双向互动”,努力发扬 “以刊会友”的以人为本办刊传统。 《科学》的新一代读者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比较强烈:普遍感到阅读《科学》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优化工作状态。有不少读者,甘当传播科学的“二传手”,利用《科学》上的资料,进行科学知识的再传播。随着中国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科学素质教育,一些大中学校的教师或将《科学》列入推荐阅读的好书,或将《科学》的文章列入有关课程的内容或参考阅读资料,或以《科学》的前沿综述文章为蓝本,改写为中学生科普读物。甚至,还有人从《科学》那些跨越学科界限、沟通科学人文、溯源畅游的综述文章中,寻找高考综合能力考试的题源。《科学》以人为本,“激扬求是之心,引发致用之理”的努力,在新一代读者身上有了新的结果。 刊号:CN31-1385/N 邮发代号:4-451 国内定价:6.50元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编辑部 地址:上海钦州南路71号 邮编:200235

《科技之巅3》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科技之巅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科技之巅3

作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豆瓣评分:6.3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

内容简介: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 这些技术代表了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引领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其中许多技术已经走向市场,主导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 本书梳理了2009 ~2018年的100项突破性技术,按照技术特点划分为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硬件与算法、模式创新、云与数据、机器人、能源、材料、生物医疗、基因等领域,邀请国内外权威技术专家、投资人对一些领域技术的特点、产业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潜力进行点评,给出前瞻性的投资、科研指导意见与建议。与此同时,本书还分析了那些曾经辉煌、后来没落并逐渐消失的技术背后的原因和问题,通过对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剖析,开拓读者视野,并对读者预判新技术、新产业的未来走势提供指导建议。

作者简介: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于1899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刊,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力广泛的技术商业类杂志,其内容覆盖广泛,涉及互联网、通信、计算机技术、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和商务科技几大领域。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每月有超过300万来自科技和商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与领袖,通过网站、手机应用、平面杂志以及各种活动组成的传播平台,分享前沿科技资讯。

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拥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等不同语言的9个国际版本,读者涵盖147个国家和地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已经脱离了最初的杂志形态,成为以数字科技和线下活动驱动的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社区。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重点关注新兴科技及其对商业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为科技人士及商业领袖提供前瞻性的资讯和独到深入的行业趋势研究分析。

上一篇:广东公安科技投稿

下一篇:家居用品时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