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简氏防务周刊发表

发布时间:2023-12-07 16:20

简氏防务周刊发表

英国《每日快报》网站1月19日发表了奥利·史密斯的题为《美军在隐瞒什么?对神秘雷达信号的官方解释站不住脚》的报道。

当人们怀疑美国军方与在该国5个不同州同日探测到的神秘雷达信号有关之际,美军仍未对这些信号作出解释。

报道称,2018年12月12日,美国伊利诺伊州、肯塔基州、印第安纳州、佛罗里达州和缅因州的雷达探测器上分别出现雷达“斑点”。当时,这些奇怪的雷达斑点让美国的气象站感到困惑。尽管当时天气晴朗平稳,但这些斑点显示有“猛烈风暴”。

美国军方的官方回应试图澄清肯塔基州、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上空的斑点。

报道称,美国军方飞行员对当地气象站说,这是例行演习造成的。

他们把这些斑点归因于军机在演习期间投放一种被称为金属箔条的雷达干扰物(可用于干扰敌军雷达及雷达制导导弹——本网注)。

不过,对于波特兰、缅因州或佛罗里达州出现的这种奇怪现象,军方尚未作任何解释。

报道称,令这种担忧加剧的是,缅因州空军国民警卫队证实,该地区没有军机配备投放箔条的发射装置。

YouTube上的阴谋论者泰勒·格洛克纳将这些雷达光斑的视频上传至自己的页面。他对观看者说:“让我们假定所有这些事件都是由金属箔条引起的。这引出了关于军方在举行哪种全国性演习的问题。”

格洛克纳说:“他们试图隐瞒什么?某些情况被隐瞒了。军方没有给出全部答案,难道他们在举行什么大规模全国性演习?”

他说:“这要么是一起大规模不明飞行物(UFO)事件,要么是军机为掩盖空中某种东西而投放箔条。”

报道称,美国一个调查UFO的组织呼应了这种观点,其对媒体说:“我们认为,该事件的内情比联邦航空局、军方及报刊杂志告诉我们的更多。”

阴谋论者给出了详细解释,包括大批UFO现身、军方开展绝密军事试验或人为控制天气等。

【延伸阅读】美剧首曝美军最新干扰系统 可诱敌导弹偏离目标

参考消息网9月14日报道 (作者/黄晋一)在美剧《末日孤舰》第4季第4集中,首次公开展示了美海军的一种堪比“黑 科技 ”级别的电子干扰诱饵系统,可有效欺骗敌方反舰导弹偏离目标,本文就此为您解读。

美军伯克级驱逐舰在探测到导弹来袭后,迅速发射了一种名为“纳尔卡”(Nulka)的悬浮式电子干扰诱饵,图中可见诱饵发射升空,和传统诱饵会迅速引爆,形成干扰云不同,这种诱饵更像一架小型无人机,在原地悬停。与此同时,伯克级战舰上,干扰系统的显示屏上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只见真实战舰驶过之后,在原先位置生成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伯克级的电子“虚像”,根据台词介绍,这个“虚像”的雷达信号强度甚至比本尊都要强。

而对于来袭的敌方反舰导弹来说,显然无法分辨出“虚像”与本尊的区别,直接朝“虚像”飞来,而真正的伯克级则早已逃之夭夭,躲过一劫。图为美军战舰上的悬浮诱饵的雷达探测视角,显示的其实也是其在敌方雷达上的干扰效果,此时敌舰火控雷达和反舰导弹均已将诱饵当成了“真家伙”,也难怪希腊舰长会感叹他是在与“鬼魂”作战。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上述情节太像科幻小说,但实际上这段情节不仅有现实原型,而且连使用的电子干扰诱饵都是实际存在的,即图中的Mk234“纳尔卡”有源式悬浮雷达诱饵系统。该系统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于1988年联合研发(美国负责电子干扰系统,澳方负责载具设计),1999年完成作战测评,美海军购买了11套系统安装在战舰上。

“纳尔卡”实际是一种具备自主悬停飞行能力的干扰火箭,为确保能在空中悬停足够长的时间,诱饵尾部搭载有矢量推力喷口,头部则配备有四片可折叠旋翼,在发射后会迅速展开,并像直升机旋翼一样开始旋转。“纳尔卡”的预编程飞行高度最高可达100米,最长悬停时间超过55秒。

在悬停期间,“纳尔卡”内部搭载的电子信号放大器会模拟出类似大型战舰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信号(根据搭载舰本身的RCS不同,可以模拟小到导弹护卫舰,大到核动力航母的各类战舰),同时按照预先编程好的弹道和飞行参数在空中徘徊,吸引来袭反舰导弹,诱骗其雷达寻的头锁定诱饵本身,从而偏离友军战舰。实际测试显示,“纳尔卡”可干扰I/J波段的雷达寻的头,并且可反制以每秒300米飞行速度来袭的反舰导弹。值得一提的是,“纳尔卡”还能有效干扰以“追踪干扰源方式”制导的反舰导弹,这种导弹会以释放电子干扰信号的信号源为目标进行攻击。

“纳尔卡”的首次实战记录发生在2016年10月9日,当时美海军“梅森”号驱逐舰(DDG-87)在也门沿岸地区遭到胡塞武装发射的2枚反舰导弹袭击,“梅森”号迅速发射多枚 “纳尔卡”诱饵,成功诱骗来袭导弹偏离本舰。

纳尔卡”电子诱饵垂发系统,通常采用双联布置,由于占用空间很小,且战舰本身无需进行大幅改装,小到导弹护卫舰,大到核动力航母均可搭载。作为一种新型电子防护手段,美海军十分重视“纳尔卡”诱饵系统,并已采购了上千套系统装备在各类大型战舰上。

图为美剧《末日孤舰》剧照

(2017-09-14 00:16:00)

【延伸阅读】俄防长透露俄军已装备1800架无人机 电战型干扰范围达100公里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1月15日发表了题为《俄罗斯国防部长概述军队发展》的报道。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11月6日在简要回顾俄罗斯军队发展时说,国防部正在加强对军事人员的训练。

绍伊古说:“俄罗斯陆军已经开展了3800次营级以上的战术演习。俄罗斯海军舰艇在海上度过了15450天。俄罗斯空天军飞行员累计飞行38万小时以上。”

这位部长还报告了2012年以来向部队交付武器系统的情况。他说:“俄罗斯陆军已列装1万多套陆战武器系统,海军接收60艘军舰,包括15个“口径”巡航导弹平台、90多艘支援舰艇以及60架军机。俄罗斯空天军每年可接收大约200架战机,包括苏-30SM和苏-35S多用途战斗机、苏-34战斗轰炸机、米格-31BM截击机、卡莫夫公司研发的卡-52武装直升机以及米里设计局研发的米-28N武装直升机。”

关于国防部的空中加油机-运输机项目,绍伊古说:“对伊尔-76MD-90A军用运输机的官方测试即将完成。以这款机型为基础的空中加油机原型机(伊尔-78M-90A)将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生产。”

俄国防部已经启动了大约40个无人机小组,他们负责操控1800架无人机。绍伊古说:“这些无人机能够在500公里范围内执行侦察、电子战、信号传递和火力支援等任务。俄军还能操控由战术无人机搭载的电子战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彻底干扰100公里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

绍伊古说,俄罗斯国防部已经组建了配备高精度地对地武器的整建制特别部队,其射程高达4000公里。(编译/卿松竹)

资料图片:俄军“海鹰”-10战术无人机。

(2018-12-01 00:13:01)

中国新型反舰巡航导弹

  中国的导弹厉害,可是中国的反舰巡航导弹也同样非常厉害,我也是根据一些材料来进行分析的,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汉和防务评论》认为,“在YJ-62的基础上,中国显然会将其改装成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类似3M54E一1与3M-14系列的发展关系,这是巡航导弹发展的必然规律。”《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也提出了类似观点,《简防》认为,280公里射程的导弹可能形成解放军一种较远射程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LACM)系列产品的基础。从技术上讲,同一个导弹平台,根据导引体制和战斗部类型的不同发展出攻舰和攻陆两种型号并不难。譬如美国著名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就有攻陆和攻舰两种型号。而“捕鲸叉”导弹也有攻陆型号——RGM-84L型。只不过“战斧”是先有攻陆型,之后开发出反舰型,而“捕鲸叉”则正好相反,是在反舰型的基础上整合了远程对地攻击必须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改变了制导体制,发展出射程超过200公里的攻陆型。因此,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科研机构也可以为YJ-62反舰导弹配备一个地形匹配+GPS的制导系统,用于攻击陆上目标。

  《汉和防务评论》进一步分析道,由于两种导弹射程已经完全能够覆盖甚至超过台湾海峡的宽度,因此,如果部署岸基发射的YJ-83、YJ-62就能够贯彻全程封锁台湾海峡的战术意图。而且在对YJ-62的制导方式实施改良之后,可能发展出中国版的3M14系列岸对岸、舰对岸、潜对岸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这样在福建沿海岸基部署YJ-62巡航导弹,也能够直接打击台湾地区本岛沿岸的战术目标。

  《简氏防务周刊》和《汉和防务评论》的推测实际上反映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真正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所谓的“巡航导弹威胁扩散”。美国很多研究机构,比如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长期关注中国在巡航导弹研制方面的进展,发表了很多所谓的“研究报告”,对中国巡航导弹研制,装备情况进行猜测和评估。2005年12月,兰德公司发表了一篇长达330多页的报告,报告名为《中国国防工业的新方向》。在这篇报告中,兰德公司的专家们认为,中国反舰巡航导弹的研制、生产能力尽管与世界最先进的军事国家相比还稍显落后,但与中国的其他国防工业分支相比,已经比较先进了。中国生产的第一枚反舰导弹是从苏联方面获得许可生产的仿制品(液体燃料推动的P—15,西方称作SS—N一2A“冥河”)。在此基础上中国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反舰巡航导弹(包括HY—l、FL-1、HY一2/3/4、YJ-6和YJ-62),这些导弹在射程、速度、推进系统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性能逐步提高。报告最后认为,中国在发展反舰巡航导弹方面的表现足以赢得人们的尊敬。

  作者:平头也疯狂
  

上一篇:医药健康论文题目

下一篇:中国现代医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