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求是》重磅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6 19:03

《求是》重磅文章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童锋亮?继贵阳之后,杭州或将成为又一个“松绑”汽车限购的城市。近日,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涉及16条提振消费的具体举措,在“释放城乡汽车消费潜力”方面,提出鼓励杭州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等内容。

具体来看,《意见》鼓励杭州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制定汽车以旧换新和下乡惠农政策,深挖农村汽车消费潜力;发挥浙江省汽车保有量大的优势,扩大二手车市场流通,依法放开汽车改装市场,努力挖掘汽车后市场服务潜力;创新汽车消费服务,拓展线上线下购车渠道,鼓励品牌汽车经销商提供网上看车、送车试驾等服务,策划举办一批“浙里行网上购车节”等促销活动。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天津、杭州、深圳等城市,均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汽车限购政策,这些城市居民购车要先通过摇号或拍牌的方式获取指标。此前,汽车限购城市名单上还有贵阳市,但自去年9月10日开始,贵阳市人民政府宣布废止政府规章《贵阳市小客车号牌管理暂行规定》,成为全国8个汽车限购城市中第一个完全解除限购的城市。

而广州、深圳也从2019年6月开始增加摇号和拍牌指标,对汽车限购进行松绑。其中,广州从2019年6月至2020年底增加10万个指标,深圳从2019年6月至2020年底增加8万个指标。今年3月20日,广州市政府第15届104次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了《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将增加中小客车指标。由此广州的新增小客车指标预计会进一步提升。而此次浙江杭州将以何种形式“放宽限购”,值得期待。

实际上,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层面已多次发文鼓励汽车消费。2月16日,《求是》刊发的一篇重磅文章中指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2月20日,商务部在线上新闻发布会中,也提出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消费。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向各省市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例如,佛山、珠海、长沙、湘潭等非限购城市,已相继出台了各自的鼓励汽车消费措施。其中,佛山针对购车者发放2000-5000元不等的现金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此次还提出了“依法放开汽车改装市场”,这也是首个由地方政府发布的放开改装车市场的政策。相关信息显示,2019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2635万辆,而受到限购制约,在汽车保有量城市排名中,杭州以267.7万辆排名第18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央再推“西部大开发”!这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十年磨一剑,西部再出发。

日前,《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这是继20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关意见发布10周年之后,西部大开发再次迎来重磅政策。

这份指导意见,长达万字,提出了36条切实可行的重磅举措,可谓事无巨细,足见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视,更可见西部在新时代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意见,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西部贫困地区企业IPO适用绿色通道政策,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

无论是基建建设,还是金融、财税扶持,抑或绿色通道,这些无一不是显而易见的利好,政策对于西部的扶持力度可见一斑。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同样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哪些城市最受益?

01

西部大开发,这一概念提出至今已经接近20年。

西部大开发,主要覆盖西部12个省市,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内蒙、广西等省市区。

这一区域总面积高达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总人口约占全国的25%,GDP总和占全国的20%左右。

以胡焕庸线为分界,长期以来,中国东西差距相当明显。西部地区虽然地域广阔、资源丰饶,但无论是人口总量还是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均远运不及东部。

这种局面正在被“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扭转。

经过20年的推进,一些西部省份在全国经济产业版图中的分量不断提升,西藏、云南、贵州等省份经济增速长期霸榜,个别西部“强省会”正在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

正如《》一文所论,中部西部省份经济崛起,中西部省份整体经济占比在不断提升。相比而言,部分北方省份经济增长出现停滞, 中国经济“东西差距”正在为“南北差距”所取代。

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日益纵深、以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以更大力度促进开放的新背景下,再提“促进西部大开发”,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02

这份文件,对不同省份有不同定位。

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

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

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可以看出,这些定位基本均着眼于“一带一路”战略。落子“一带一路”,正是西部省份面临的全新机遇。

长期以来,西部原本深居内陆,长期作为大后方而存在。虽然资源丰饶、但没法像沿海地区借助对外开放一跃而起,发展瓶颈十分明显。

如今,借助 “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地区得以从“大后方”变身对外开放的前线,区位劣势扭转为区位优势,一众内陆省份纷纷变身“开放枢纽”。

虽然在对外贸易上,东部沿海地区仍占有绝对优势,但西部地区提升十分明显。

2019年,新疆进出口总额同比大增23.8%,云南同比增长17.9%,广西同比增长14.4%,四川同比增长13.8%……不仅增速跑赢全国,还跑赢诸多东部沿海省份。

云南、广西面向东盟,新疆、陕西、甘肃等面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内蒙古面向蒙古和俄罗斯。

重庆、四川则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和“空港枢纽”,将触角伸向整个一带一路地区。

03

西部省份有众多中心城市,哪些城市发展将会如虎添翼?

根据意见,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推动北部湾、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宁夏沿黄、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动发展。

在“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新时代,有没有中心城市、有没有核心都市圈、有没有大城市群,将会变得无比重要。

不难看出,重庆、成都、西安作为经济第一梯队城市,同样也是西部地区的“国际门户枢纽”。

重庆成都坐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或者说成渝城市群,正是中国城市群的第四极,而西安依托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则横跨陕西、甘肃、山西等多个省份。

在这3个中心城市之外,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可谓第二梯队。经济总量不及重庆成都西安,城市群刚具雏形,区域辐射力仍在一省之内,仍有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地区人口规模不及东部沿海,城镇化率多数还处于平均线以下,人口、资源、产业还面临着持续外流的困境。

如何培育强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群,进一步提升西部省会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04

在过去,有三大传统国家战略最受瞩目: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

经过10-20年的推进,除了“振兴东北”仍有待提升之外,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均已取得不错的结果,中西部经济正在不断崛起,虽然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提并论,但相比过去,进步十分明显。(参阅《》)

如今,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一系列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已经横空出世: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等。

这一次,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升级,西部内陆将加速变身开放前沿,政策低地扭转为政策高地。

西部已起,中部发展势头迅猛,东北怎么办?

在去年《求是》杂志发表的重磅文章中,对此已有明确表态:“十四五”时期,要有新的战略性举措,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北地区也能像西部地区一样迎来重量级大礼包。

首位度全国第1,贡献全省50%GDP:长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正解局原创

这两年,有个很热门的词:首位度。

其中,大家讨论最多又是省会首位度。

先简单解释下。

省会首位度,指的是省会经济总量在省内的比重,这个经济总量通常用GDP来表示。

说起首位度高,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成都、武汉。

但实际上,成都、武汉的首位度在全国只能算中上游。

根据2020年GDP数据整理,成都、武汉分别以36.46%、35.95%的首位度,在27个省会城市中名列第6、第7。

排在他俩前面的还有哈尔滨、西安、西宁等城市。

排在第一位的城市,可能很多人没想到,竟然是吉林省会——长春。

凭借着完善的工业基础、矿产资源和苏联的援助,建国后的长春与东北一起,肩负着振兴中国的重任。

中国一汽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当时长春的两大门面,前者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 汽车 ,后者拍摄过《刘三姐》《上甘岭》等诸多经典影片。

因此,长春被誉为“东方底特律”、“东方好莱坞”。

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

然而,斗转星移,长春也慢慢地没法那么出挑了。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再加上产业结构转型缓慢,长春GDP从全国十余名下滑至三十名开外。

不同的是,失落的长春背后,却是其对吉林省经济掌控力的日益加强。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长春首位度的提高,也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但近几年来,长春的首位度进程开始加速。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长春首位度由47.65%增长至53.92%,共增长6.27个百分点,在全国鲜有敌手,也就西安的增幅(6.21个百分点)能跟其扳扳手腕。

更重要的是,长春因此一举超越银川,在全国首位度争霸赛中拔得头筹。

如今,吉林省每2元钱产出,就有超过1元是长春贡献的。

在吉林省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的竞争格局中,长春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毕竟,其他8个兄弟的GDP加起来,还比不上一个长春。

就拿GDP来说,长春是省内老二吉林市的三四倍。

排名最末的辽源市,还不到长春的10%。

全国来看,吉林也只有长春一个城市进入全国城市GDP百强榜,近几年基本上排在30至40名。

而二把手吉林市,排到了将近200名。

长春之于吉林,可谓是深刻诠释了什么叫一枝独秀。

有人甚至戏称:建议长春市直接改名为“长春省”。

在长春有个老梗: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当中。

这句话常被用来调侃吉林大学之大。

如今,这个老梗得到了翻新:美丽的吉林省坐落在长春市当中。

作为吉林省唯一的经济核心,长春虽然在全国不显山不露水,但在省内是绝对强到没朋友。

当然,长春首位度的提高,离不开更高层面的重视。

早在前几年,长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呼声就不绝于耳,省里也一直有所支持。

去年,吉林省更是对长春申报国家中心城市作出肯定性批复,基本相当于官宣了。

但长春要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前面的一道坎就是沈阳的正面竞争,相比后者,长春在经济实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所以,这就意味着必须做大做强长春。

首先,在有关方面的努力下,长春京东亚洲一号仓、华为长春研究所等大型项目先后在长春落地生根。

投资终过山海关。

此外,行政区域的调整,也给长春带来了巨大的增量。

2020年,长春代管公主岭后(此前由四平市代管),地域面积直接增加了1/5,人口流入超百万,经济总量也一下子增长了400亿以上。

也正是在这一年,长春首位度一下子上升了3.57个百分点,奠定了其“首位度一哥”的地位。

有了人和,再来看天时地利。

在东北四大城(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之中,长春可谓是最低调的一个。

但实际上,在东北经济遭遇寒冬的情况下,长春反而是最先爬出坑的。

在考虑到长春主动对2018年GDP“挤水分”,实际上近6年来,长春GDP增速皆是录得正增长,个别年份更是高达8%以上。

长春在进步,而吉林省内其他地级市(自治州)相对来说,是在退步。

以2020年为例,长春 汽车 实现累计产量265.45万台,仅前三季度,长春 汽车 开发区 汽车 工业总产值就已达到3427亿元,同比增长16.8%。

得益于此,2020年,长春录得了3.6%的增长率。

要知道,受疫情影响,当年全国GDP增长率也只有2.3%。

吉林其他8个地级市(自治州)中,只有GDP基数相对较低的四平和辽源录得3%以上的增长。

就拿吉林市来说,近4年GDP增速皆在3%以下。

一进一退之下,长春的首位度自然也就有所提高。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吉林经济和影响力逐年下降的背景下,做大做强省会长春,全力打造一个霸主级城市,确实带来了一些好处。

最直接的,长春的强势复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吉林被其他地区虹吸的命运。

近几年来,关于东三省人口流失的话题,就屡见于报端。

据统计,2013至2019年,东三省人口合计净流出达164万。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一个梗:东四省,即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海南,用以描述东北人大量涌入海南。

这种趋势下,吉林自然难以幸免。

但长春偏偏成了特例。

很久以前,吉林省各地区除了人口普查年份,一般只公布户籍人口,不公布常住人口,所以对于长春人口是净流出还是净流入,目前难以获得一个官方的定论。

但从其他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出:长春人口是净流入的。

例如,2009年长春的 汽车 保有量只有54.5万,2019年则达到了183.2万,增长了2.36倍。

据百度地图慧眼团队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城市活 研究报告》,长春在30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19,是唯一一个进入前40的东北城市。

该份报告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海量位置服务 数据、POI(信息点) 数据、交通出 数据挖掘计算所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所以,大概率来说,长春人口是净流入的。

而这增量从哪来?

很可能是吉林省内。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如果省内有和省外发达程度相似的经济体,自然不会舍近求远。

但长春高达53.92%的首位度之下,也带来一个问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外流,但其对省内其他城市的虹吸,算不算另一种变相的摧残?

其实,首位度过大,会造成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资源要素产生吸附,不利于省内协调发展。

而且,优质资源向省会集中,也不利于相对均衡发展,尤其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当谈及首位度多少算高时,有专家表示,最好不要超过30%。

无独有偶,去年10月份,《求是》杂志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 社会 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这放到吉林身上,也有相通之处。

更重要的是,长春首位度霸占榜首的背后,也反映出东北经济的一个困局:

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塑造百花齐放的景象。

从东三省三个省会首位度来看,长春53.92%,哈尔滨37.84%,沈阳26.87%,分别排名第1、第5、第13。

而从三个省份整体实力来看,辽宁最强,黑龙江次之,吉林最弱。

省会首位度越低的,经济实力反而越强。

东北的很多城市,都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比如石油城市大庆、钢铁城市鞍山。

这些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年轻人更倾向于流向强势的省会城市或者沿海发达地区。

打造一个强省会,而不是双核心或者均衡发展,对很多经济实力欠佳的省份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最好的出路。

与其留给别人,不如内部消化。

对于一些省会首位度低的省份来说,强调强省会战略,也没有错。

例如省会首位度较低的山东、江苏、河北等省份,在“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到了类似加强省会担当的表述。

但53.92%的首位度,对于任何一个省会来说,都属于偏高了。这次,长春也不例外。

这头大象,是该转向了。

摆在它前面的,有三条道路。

其一,是经济引擎双核心模式。

像广州、深圳之于广东,杭州、宁波之于浙江,福州、泉州之于福建,都算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其二,是“主+副”模式。

在这一点上,湖北是实践者之一。

过去二十几年,武汉一城独大,确实给其带来了很大助力。

但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外界对其“吸血”的质疑。

所以,在“十四五”规划中,湖北提出: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对“两翼”的辐射引领作用。

其核心意思,就是要培育以武汉为首,以襄阳、宜昌为副的“一主两副”的发展模式。

其三,则是以省会为中心的大都市圈模式,通过省会+周边区域,进而带动更多地区的协调发展。

这里参考下美国的经验:1910年,美国城市化率超过50%后,就开始用都市区取代行政区作为一个统计单位。

在这方面,国内的先行者是南京都市圈。

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这意味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徽京”一词,有了更多实质性的东西。

过去20年的实践中,南京都市圈彼此成就,对区域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具体详见以前文章《 南京向西,安徽向东 》。

实际上,吉林早就在规划实施“主+副”和都市圈两种模式,试图通过省会反哺其他城市。

前几年,吉林提出“一主、六双”的规划布局,即打造一个以长春为主要区域,辐射带动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的“长春经济圈”。

2019年5月,吉林出台《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9-2025年)》,意图打造长春、吉林两市双核心、一体化局面。

当然,除了宏观上的规划,长春以及吉林,也急需完成“软件”上的升级。

比如营商环境。

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才会诞生或者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

优质企业多了,从业者的工资待遇,也就水涨船高,这样才能留得住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到那时,吉林省内的各个城市,才会百花齐放。

长春的首位度,自然也就能降下来。

就像浙江一样,杭州虽强,但省内其他城市也很争气。

提高省会首位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其在本区域内的辐射作用,相信对每个省份来说,皆是如此,也应该如此。

对于吉林,对于东北来说,则更需要如此。

在东北近年来沉寂的背后,登上首位度头名的长春,该如何转向,这值得我们深思。

这也是整个东北面对的问题。

关于长春、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的发展,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聊聊。

2018年房价走势如何呢?

人们非常关注自己所在城市房价未来的走势,大家对于房价走势的判断也众说纷纭。刊登于权威杂志的一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政策视角,相信会对关心房价的朋友们有所启发。

经常有朋友在后台问我,自己所在城市的房子还会不会涨,应不应该出手买房。对于哪座城市的房子会涨,哪座会跌,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和判断。不过,最近《求是》杂志刊发的一篇来自高层的重磅文章,叫做《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这其中的一些内容对于我们看待未来城市房价的走势非常有启发。

在文章中,关于“完善城市化战略”的一章当中,指出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怎么解读这段话呢?在东部地区,对于大城市不能盲目地扩大单个的城市面积,不能大拆大建,疯狂地去占地搞新城建设,避免出现那种摊大饼的发展形式。

应该做的是发展城市群,打造都市圈,不是围绕一个城市中心去摊大饼,而是打造出多个城市中心,形成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具体来说,在东部地区,在一个省之内,省会城市是区域中心城市,但还做不到省内的一家独大,比如说在江苏,在山东,南京或者济南都做不到在自己省内的一市独大,在省内还有一两个,乃至若干个城市能跟省会并驾齐驱。

未来,对于东部地区那些一二线城市来说,今后单中心的发展模式行不通了,很多城市把资源都集中到中心城区,抬高房价的做法肯定会受到政策的限制。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或者其它非省会的中心城市,它们仍然会有发展空间,但是这种发展不再是盲目地扩大原有市区,而是有着产业城市融合效应的郊区新城、都市圈内的卫星城或者城市群辐射范围内的次中心城市,它们可能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而对于文章中提到的“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简单理解就是在中西部地区,避免省会城市的一市独大,对于省内的一批副中心城市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跟东部省份不同,中西部省份内,省会一般都是一市独大的。在中西部省份,省会城市不但集中了省内最多的公共资源,在经济上更是一家独大,一座城市超过全省GDP30%的比比皆是,这样的例子几乎发生在中西部的每一个省份,在有些经济欠发达的小省,省会城市GDP超过全省一半的情况都很普遍。

这里特别提到了在有条件的省区,因为在一些人口较少的省区,比如宁夏青海西藏,人口本来就不多,全省的GDP赶不上东部一个地级市,再加上地广人稀和地理限制,省会城市一市独大是有合理性的,在这些省区发展出一个副中心城市不具备条件。

上一篇:《词刊》投稿要求

下一篇:艺海是核心期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