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论文
中医四大经典论文
谈起中国的四大中医名著,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四本历史名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中医名著在中国医学界有哪些影响?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不是个人所著,而是战国至东汉期间一批人托黄帝名的医学编丛。大概成册于战国到西汉时期,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确立了中国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它融合了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秦汉数百年来的医学知识,是不断融合制作的。绝大多数内容都记述了战国时期的医术。《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界十分关键的名篇之一。它主要体现了秦汉之前的医学成就,为中国的中医药学的发展确立了基础。
《难经》全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是由扁鹊所著,主要记录了秦汉时期的医学知识,通过长期的改动和补充。书里记录了人体经络脏腑等81种疾病,并且有许多独特的看法,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是汉朝知名科学家张仲景所作,一直被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书里记述的辩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现代中医医治疾病的规范。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有关症状的辩论方法,并且方子严谨,疗效显著,是称作医学界中最广为人知的名篇,这也是在我国第一本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医学经典著作。
《神农本草经》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名篇,被称作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书里记述了每一种药物的产地,药效,采用时间,当药的用量及其各种各样药物中间怎样互相配合,记述了众多的特效药。这些知识要点在现代科学上也都获得了认证。《神农本草经》记述了无数种药材的特性和药效,对于中医而言是不可以缺失的名篇。
中国古代著名医学著作有那些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2、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3、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5、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难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伤寒杂病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脉经
上一篇:邢台有期刊杂志吗
下一篇:数学物理学报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