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地质学报2022

发布时间:2023-12-08 15:59

地质学报2022

同位素年代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质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并且涵盖了地质科学的各个方面,从太古宙古老地壳“家底”的揭示,到新生代黄土高原的风吹日晒,都离不开同位素年代学的精确刻画。一件地质样品的年代学数据,犹如一个人的年龄数据一样,既是其基本属性,又具表征性和示踪意义。在成矿学研究领域,同位素年龄数据十分重要,尤其是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成矿时代的规律性总结。为了更好地研究全国铜、铅锌、金、银等25种重要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全国尺度全覆盖的16个成矿省和94个Ⅲ级成矿区带的区域成矿规律,在本次“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中,专门设立了“成矿年代学”的研究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实地调研,采集样品,利用各种先进的测试技术,获取精确的成矿年龄或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事件、地质体的年龄数据,以便于深入分析典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与成矿机制,为典型矿床成矿模式的构建提供扎实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也需要全面搜集、充分利用前人发表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以便于客观地、历史地反映我国区域成矿规律和重要矿种成矿规律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过程,进而探讨各种矿产资源在地质时期的富集规律及其在各个区域上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本章在搜集、整理、汇编资料的工作中,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以公开发表的为主,内部的或尚未公开的数据,由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或数据本身的可靠性问题而暂时不用,等原作者发表之后再补充。

二是尽量搜集,避免遗漏。当然,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要搜集齐全是不可能的,挂一漏万倒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全国各地多家实验室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新数据涌现。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是CNKI和全国地质图书馆的“地质文献目录”中公开发表的,截止时间是2013年6月,重点刊物如《矿床地质》、《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岩石学报》、《岩矿测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中国地质》、《地质通报》、《地球科学》、《现代地质》等,且基本上是全覆盖,即从第一期开始到2013年6月。

三是尊重原作者的表述。公开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报告中,有的数据没有样品特征的描述,有的数据采样位置不明确,有的数据分析测试方法未交待,等等。对于这些情况,编者尽量尊重原作者的意见,不作人为的修改、补充,以免画蛇添足或者弄巧成拙,但为了便于制表和查询,对原文中的描述只扼要摘录,并不全文照搬,详细情况可查阅原文。因此,参考文献也是本章搜集、整理、汇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突出重点。本次资料汇编的直接目的是供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之用,重点是成矿年龄数据以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事件(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以及构造事件)的年龄数据。在表格中专门给出了“相关矿产”一列。遗憾的是,目前发表的同位素年龄大部分是锆石定年数据,而近年来发表的利用锆石SHRIMP、LA-ICP-MS等技术测定的成岩年龄数据中,绝大部分又没有给出所测定岩体(或其他地质体)之对应的矿产资源,或对应的矿产地,而要一一核对又颇费时间,因此,对于锆石年龄数据,哪些应该罗列进来,颇费思量,目前暂未一一清理和全部加进来,留待后续补充、整理。

五是服务对象明确。本章“汇编”的原始驱动力是为了便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各个省级工作组和全国汇总组的使用,因此,资料的搜集和数据的归类是按省份进行的,这也是为了与以往出版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相衔接。但也需要指出,由于“汇编”工作与省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几乎同步进行,有的省级项目在构建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时已经利用了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如《河南省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有的省还自主采集样品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采集样品,并及时使用了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如吉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等),但也有部分省份尚未充分利用,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数据(如锑矿、汞矿、金矿方面的成矿年代学新资料),影响到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好在,即将全面展开的“矿产地质志”的研编工作,仍然是按照矿种+区域“双主线”的思路来部署的,各个省级工作组仍有机会充分利用同位素年代学的数据。因此,本汇编没有按照测试方法、地质年代或成矿作用等分类体系来整理数据,而是按照西北、华北、东北、西南、中南和华东6大片区的分省排序的思路来进行的。如,第1~1934号数据属于新疆,第10342~11387号数据属于江西。显然,新疆和江西的数据最多,这与这两个省(区)成矿规律研究程度较高是相匹配的。重庆只有2个数据,也与其研究程度偏低的现状是对应的。

应该指出,对于资料的整理和数据的取舍,基本原则是避免重复,但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对于疑似重复的数据如何取舍就存在不同的做法,难免有失偏颇。最终的办法是,①对于同一样品(判断是否同一样品的依据主要是样品编号、采样地点和采样人所在的研究团队以及数据本身的一致性)的同一数据,不同作者近于同时发表时,本“汇编”尽量采用采样人发表的数据(如对于霍吉河铅锌矿,郭嘉硕士论文中的184.9±0.91Ma,在刘翠等人的文章中也完全一样地发表了);②对于同一样品的同一数据,不同作者先后分别发表时,本汇编采用先发表者;③对于同一样品不因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测试结果、不同实验室而加以人为区别,只要是跟成矿有关的,全部搜集,即不因为测试方法是K-Ar法就剔除、是Ar-Ar法就保留。

另外,以往由宜昌所等科研院校发起编写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曾经在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本次汇编提供了参考。另外,本章搜集、整理、汇编的方式也继承传统,采用表格的形式,便于查找。表格中的语言尽量简明扼要,为此而采用的一些简写方式可参考下表: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续表

全国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见表4-1。

表4-1 全国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汇编表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

注:由于所引列数据时间跨度大,个别地名变化也较大,为了与所引列数据资料地名相一致,便于读者查询,个别变化大的地名未做修订。

补充说明:序号2019~2022属于新疆,5078~5084属于内蒙古,5252属于辽宁,5308属于内蒙古,6125属于新疆,6126属于青海,6129~6135属于青海,10714属于广东,10716属于广东,11122属于湖南。

刘林镇安西部钨矿成因

要:镇安西部钨矿集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代碳酸盐岩,岩浆岩主要为胭脂坝、懒板凳和四海坪花岗岩体.区内断裂发育,为钨矿成矿提供了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近EW走向断裂破碎带内出现了典型的矽卡岩型钨矿化,此外NE-NNE走向的石英脉型钨矿化同样发育,二者共同构成了本区的主要钨钼矿化类型.通过对矿集区棋盘沟和核桃坪等典型钨矿床进行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矿集区内控矿构造为近EW向与NE-NNE向2组不同方向的构造裂隙;(2)根据该区构造背景,矿集区内NE-NNE构造裂隙是晚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形成的,近EW向构造裂隙则主要是印支期构造活动形成的,相...
关键词:
控矿构造矽卡岩型石英脉型找矿标志白钨矿镇安西部南秦岭
分类号:
P618.51(矿床学)
资助基金: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
在线出版日期:
2019-11-01 (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8 (489-496)
英文信息
参考文献 (18)

仅看全文排序: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查看引文网络
[1]王斌,张乐,王小平.南秦岭成矿带东段月坪钼矿地质特征分析[J].城市地理.2017,(24).
[2]王洁明,曹宏远,董苏庆,等.陕西镇安金盆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30).
[3]杨飞,熊荣贵,张明华,等.江西省大湖塘钨(钼、铜)矿集区成矿规律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6,(1).DOI:.1671-1211.201601008.
[4]周小康,杜少喜,刘向伟,等.陕西省镇安县桂林沟钼矿化花岗岩地质特征[J].陕西地质.2015,(1).:.1001-6996.2015.01.003.
[5]陈衍景.秦岭印支期构造背景、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J].中国地质.2010,(4).DOI:.1000-3657.2010.04.003.
[6]张拴厚,韩芳林,王根宝,等.秦岭造山带晋宁期加里东期板块汇聚及成矿关系[J].陕西地质.2010,(2).1-10.
[7]毛景文,谢桂青,郭春丽,等.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J].高校地质学报.2008,(4).DOI:.1006-7493.2008.04.005.
[8]王义忠,王得权,焦宏剑,等.杨泗庙-赖板凳钼钨矿成矿模式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17).
[9]康永孚,李崇佑.中国钨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及其分布[J].矿床地质.1991,(1).19-26.
[10]徐克勤,程海.中国钨矿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J].地质找矿论丛.1987,(3).1-7.
1
2
引证文献 (6)

仅看全文排序: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查看被引分布图
[1]郑江江,张则孟,刘锦兴,等.陕西省柞水县半沙河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DOI:.1002-5065.2019.20.072.
[2]杨绍,姜超,刘涛.南秦岭大岔沟一带钨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4).DOI:.1002-5065.2022.04.024.
[3]胡杰.镇安县东阳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浅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2).DOI:.1002-5065.2022.02.019.
[4]崔婷婷,张凯,王居里,等.南秦岭懒板凳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陕西地质.2022,40(1).DOI:.1001-6996.2022.01.001.
[5]

江苏有哪些211大学?

1、南京大学,优势专业是数学、物理、化学等;

2、东南大学,优势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3、苏州大学,优势专业有服装设计与工程等;

4、南京师范大学 ,优势专业有地理信息科学等;

5、中国矿业大学,优势专业有采矿工程等;

6、中国药科大学,优势专业有药学等;

7、河海大学,优势专业有工商管理类等;

8、南京理工大学 ,优势专业是计算机类;

9、江南大学,优势专业是制药工程类;

10、南京农业大学,优势专业是土地资源管理和日语专业;

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势专业是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

为什么说郭德胜彻底破解了地震成因?

为什么说郭德胜彻底破解了地震成因?
根据地理学知识,湖泊沉积形成沼泽地,沼泽地继续演变形成陆地,这是地理知识所传授的内容,如果继续深入研究,所形成的的陆地在湖盆的内部,这片陆地就存在了和盆地的内涵与外延相同的地貌结构,那么,这也就是说,湖泊沉积是能够形成盆地的,这一发现,彻底弥补了地球科学有史以来的世界性空白,所有的地学奥秘,都是因为被“湖泊沉积能够形成盆地”这个观点所掩盖,任何研究学者明白了这个空白,几乎所有专业学者都能很容易知道地震奥秘以及地学的其他奥秘了。不是因我有超人的智商,只是让我偶然的发现,发现了地球科学基础知识领域存在的巨大“空白”,而这一发现,彻底打开地球科学的大门,势不可挡。

天然地震,火山爆发地震,岩爆地震,瓦斯爆炸地震,这四者存在相同点,那就是,都是地球内部能够释放能量的物质发生了巨大能量的释放,而事实已经证明,地球内部委实的存在可以燃烧,可以爆炸的很多能量物质,并且这些能量物质是集中的,诸如瓦斯,天然气,石油,核弹的铀矿等等物质,只要存在一定的条件,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造成地壳的震动,火山内没有这样的特殊物质,就一定不会爆炸,煤矿内没有瓦斯,也不会爆炸,纯粹的岩石也不会爆炸,这就是说,地球内部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可以发生燃烧爆炸、释放能量物质的存在,那么,必然不存在天然的地震,,,世界的所谓地震专家,其实就是瞎子摸象,不顾事实的编造各种谎言。
知网收录。
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  

郭德胜 佳木斯大学数学系 伊春市汤旺河党校

根据方法论,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形变,必须从物质的物理角度和化学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物体自身发生形变,产生动力的主要途径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和核裂变,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化学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而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是物质自身形成动力的绝对因素。根据多年的细致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即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在地球内部的物质化学变化中,各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形成新的无机物、有机物,单质及核能,而这些物质都具有能量释放的特性,形成动力。对照地下能量物质与地震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地震发生的位置与核物质存在的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结合大量事实及文献,根据地震与能量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循序渐进的逻辑分析、推导,推论出这样一个事实,天然地震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的核能。
关键词:铀;铀矿;钚;锎;氡;裂变;聚变;衰变;半衰期;中子;地震;天然核反应堆.
前言: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恶化加剧,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与不适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地学科学家与学者当务之急。
自古以来,科学研究者对地震研究一直纠结于地震的“动力”问题,运用“板块理论”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最终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方法论给出了解释,研究地质形变,必须要针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动力入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动力进行分析、判别,只有找到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一切地质灾害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与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认识和总结,按照方法论、以及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在长时间的细致研究与总结中,对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思维逻辑,结合文献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问题加以全面的剖析和严谨的论述。
一,地壳发生形变分析
物体发生形变,不外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形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以及核能所形成的动力,地壳发生形变,是地球外部因素与内部的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导致的结果,在地球外部,存在风能、光能、水能,山体势能,在地球内部,存在着煤、石油、天然气,核物质等能量物质,而这些物质都隐含巨大的可释放能量,在一定条件和长时间的转化过程里,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火山爆发、地震现象,这是一种能量释放,造成地壳出现抖动,由于地下本身就存在了各种可燃的能量物质以及核物质,那么,火山爆发、地震的“动力”一定来自地球内部。由此,我们要对地球内部的地质结构以及地球内部各种能量物质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使地壳发生形变的根源。
二,地震、地下能量物质存在的位置分析
根据“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这篇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盆地、冲击平原地带会形成煤和天然气,而成煤地带,又是地震发生过的地带。比如山西,历史发生了无数次大地震,而山西是又是产煤的大省,地震、煤矿、天然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根据,铀矿与天然气伴生等大量的史料文献,让我们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铀矿与天然气共存,也存在于盆地及冲击平原内及其盆山边缘,那么,在盆地、冲击平原及其周围就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煤、天然气、石油、铀矿、地震在一个以盆地、冲击平原这样地貌的的特殊位置上。在盆地、冲击平原这个特殊位置上,让我们发现了无数的煤矿,天然气矿,油矿、铀矿,而这些物质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以释放能量的物质,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时时的发生着地震,地震与这些能量物质,就存在了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1.2.3.4.5]
三, 地下所有能量物质能否在地下释放能量
对于埋藏地下的能量物质,我门所知道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瓦斯、核物质。这些储存地下的能量物质能否进行能量的释放呢?
按照煤、石油、天然气瓦斯的燃烧、爆炸性质,他们燃烧、爆炸需要氧气条件及明火,氧气的多少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多少,矿井常常因瓦斯爆炸引发地震,这是井下瓦斯浓度与充足的氧气存在了爆炸的条件。在地下,如果煤、天然气、石油这些矿出现完全的能量释放,那么,就必须存在有足够的氧气。但事实证明,地下的氧气不足以释放这些能量的物质,但现在,大量的事实,以及无数的相关文献证明,地下存在与天然气伴生的铀矿[2.3.4.5],铀是核物质,铀矿是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基础燃料,而且释放的能量巨大。而对于核物质来讲,不需要任何条件,只需要一个“中子”撞击,就能将核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 [9]
四,分析地地球内部所存在核物质的特性
现在所发现的地下核物质是铀矿,铀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铀234、铀235和铀238。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而铀234的半衰期约为25万年,铀矿石里含有铀234、铀235和铀238。[6]
参考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核物质的衰变、裂变以及产生的高能碎片继续衰变的过程,在铀的三种同位素U234,U235,U238中,铀U235有巨大的能量,1克U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吨优质煤所释放的能量,当铀U235在中子、热中子的轰击下,会发生裂变,裂变的途径有60多种,裂变所形成的高能碎片有20多种,主要的高能碎片有锶89(半衰期50天),锶90(半衰期29年),氪(半衰期10.8年),氙半衰期(9个小时),铀233,钡141,等碎片,这些高能碎片,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继续释放能量。[6]
铀矿中存在钚的痕量,钚的同位素有13种,自然界里有钚244,钚239 ,储量极少,半衰期年限比较长,人造的钚的同位素PU238,PU240,PU234,PU232,PU235,PU236,PU237,PU246等,PU244,半衰期约8千万年,PU239半衰期约2.41万年,PU238半衰期约88年,PU240半衰期约6500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6.27.28]
锎的同位素已知的锎同位素共有20个,都是 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稳定的有锎-251( 半衰期为898年)、锎-249(351年)、锎-250(13.08年)及锎-252(2.645年)。其余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分甚至少于20分钟。锎同位素的 质量数从237到256不等。[34.35]
锎-252是个强中子射源,因此其放射性极高,非常危险。锎-252有96.9%的概率进行α衰变(损失两颗质子和两颗中子),并形成锔-248,剩余的3.1%概率进行自发裂变。一微克(最)的锎-252每秒释放230万颗中子,平均每次自发裂变释放3.7颗中子。其他大部分的锎同位素都以α衰变形成锔的同位素(原子序为96)。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9.29]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7.9.24.26]
如果含铀量高的铀矿一旦出现锎,锎是强中子源,衰变会释放中子,对于含铀量高的铀矿,就会导致裂变,这如同成熟女人的卵细胞,当遇到精子,就会产生卵细胞分裂。
铀即能自发裂变,又可以人工裂变,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同时会发光、发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产生爆炸。[12]
五,一个铀矿形成的能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对比分析
根据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提出的“里氏地震”,汶川八级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为10亿吨左右当量的TNT,按照一千克铀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所释放的能量,来推导汶川大地震需要多少铀矿石,一般情况,铀在铀矿石里的比例约0.75/100,按照这个标准计算,10亿吨TNT当量需要多少吨铀矿石呢?把10亿吨TNT当量换算成铀裂变能量,经过计算,需要铀5万千克,换算成铀矿石,约0.6667万吨,这就是说,如果有0.6667万吨的铀矿石完全裂变,就会产生10亿吨TNT当量。
2012年11月5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 ,内蒙古发现大型铀矿,储量达到3万吨,如果三万吨铀矿完全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5亿吨TNT当量。2016年1月17日 - 1月14日,记者从全区国土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内蒙古发现七处大型铀矿床,内蒙古的铀矿如果完全释放,将远远超过45亿TNT当量,由此对比,内蒙古铀矿如果发生完全裂变,所形成的能量远远超过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23]
六,地震发生的前后,氡气出现明显量的变化
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铀是氡的母体,因此有铀存在的地方就有氡。根据这一说法,如果地表发生了氡气变化,那么地下就可能存在铀及其他核物质,现在常常运用氡出现的变化探测铀矿。另一方面,很多事实表明,在地震后,氡气有了明显变化,在地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地带检测,氡出现明显的不同,有铀矿的地方会出现氡气,氡气与铀有着直接的关系。[13.14.16.25]
七,铀矿的衰变、裂变,与地震和余震现象高度吻合
根据奥克洛现象,地球内部存在天然的核反应堆,在一定的时间里就会产生核衰变、核裂变,释放能量,铀矿的大小及含量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大小,一旦出现铀矿出现衰变、裂变,那么就会释放巨大能量,产生地动、地震现象。[19.20.21.22]
根据天然气与铀矿同存,及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推导出,铀矿与地震所发生的位置完全处于同一位置,[1.3]
根据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一个铀矿一旦有了锎及锎的同位素存在,那么铀矿发生裂变的时间,被锎所决定,锎及锎的同位素的衰变有900年的,有几十年的,有几十分钟的,而且是核变的中子源。
根据铀是氡的母体,铀矿发生裂变,氡就自然脱离母体,氡气自然会发生变化。
根据内蒙古地区铀矿的储量,三万吨的铀矿具备了大地震所产生的当量。
根据铀发生裂变所产生的高能碎片,还会遇到其他核物质及其同位素的裂变或衰变所释放出的中子继续撞击,再次裂变。锎的同位素很多,而这些同位素衰变时间,从20几分钟到几百年不等。更重要的是释放中子,高能碎片接受中子,会继续裂变,进而形成持续的能量释放,直至核物质能量释放完为止,这和每次大地震后的余震过程高度相似。
根据核裂变的特性,地球内部发生铀矿核裂变,采用声波预测是无法实现的。
从上面所发现的结果,铀矿与天然气位置,铀矿能量与地震能量地震位置同处于一个位置,地震发生产生的TNT当量与铀矿转化的TNT的当量匹配,地震、余震的过程,与核裂变释放能量的过程极度相似。[15.38]
八,对核聚变的思考与分析
核聚变的过程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核聚变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 ,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 在同等条件下,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核裂变。在史料和文献中还未有地球内部发生自然核聚变的解释和说明,只是有文献说明,地球内部发现3H的证据,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文献,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核聚变还没有科学的证实。
从地球内部的核裂变角度去分析,铀矿发生裂变,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核电站就是通过核裂变产生热能,运用蒸汽机原理进行发电的,由于铀矿与天然气共存,铀矿裂变产生的热能就会作用于天然气,甲烷加热1000度以上,就出现甲烷裂解,形成炭黑和氢气,方程式:2CH4==C2H2+3H2 ,一旦铀矿出现裂变,热能就会作用于天然气,地壳内部就出现大量的氢气,氢气与其他气体会形成爆炸么?氢气在高温下,是否还会发生其他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形成氘、氚,造成能量释放?根据氢弹聚变的原理,是在核裂变的基础上完成核聚变。[40]
核聚变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超高的温度,火山爆发会有较高的温度,地球内部核裂变会出现较高的温度,它们所产生的温度能否满足核聚变的条件,看似存在了核聚变的种种条件,在核裂变中是否还存在核聚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证实。[37.39]
九,地震的消减方法
另据报道,澳大利亚近些年很少地震,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是铀矿产量高的国家,而且很早就对铀矿进行了开采,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很多铀矿都被找到和开采,铀矿被开采后,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现象也就不存在了。澳大利亚近几十年很少地震,与大量开采铀矿是否有关系?就有必要的思考了。[33]
地震属于能量的释放,而对于地下的的能量物质来讲,铀矿的能量巨大,而且,铀矿发生能量释放的方式非常简单,释放的条件是,铀矿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存在中子源,就会出现铀裂变,导致能量释放,出现地壳的震动。
通过上述的分析,消除地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快速找到铀矿并开采,把这个可以释放能量的核物质从地球内移除,除去地震的隐患,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对所存在的铀矿地区,进行铀矿含量鉴定,因为铀矿石达到一定含量,才会形成裂变条件。[8.15.17]
十,海啸的形成
海啸也同地震一样,是海洋内出现巨大能量的释放,但根据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还无法断定海啸是哪种能量物质发生了释放,科学界对可燃冰这个能量物质特性,还没有较详细的论证,海洋底部是否也存在核物质也没有相关文献和实证,因而,海啸的发生,是什么哪一种能量物质还难以定论。
结论
通过上述的逻辑分析和推论,如果所采用的文献和数据是科学的,那么,地震将不再是奥秘。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同时,对地震的减消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方向,为减免大地震的发生,为人类不再为地震所困找到了病因,这是造福人类,重新认识地球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 郭德胜 - 《科技视界》, 2016 (26) :304-305
2. 天然气、煤、铀共存关系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例 柳益群 韩作振 冯乔 邢秀娟 樊爱萍 杨仁超 全国沉积学大会, 2005
3. 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成矿(藏)体系与协同勘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王毅, 杨伟利, 邓军, 吴柏林, 李子颖,地质学报》, 2014 , 88 (5) :815-824
4.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组合形式研究 李江涛《山东科技大学》 , 2005
5.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煤—铀共存及其地质意义 王丹《西北大学》 , 2015
6. 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 曾铁《职大学报》, 2013 (4) :75-80
7. 248 Cm和252Cf自发裂变瞬发中子谱测量 包尚联, 刘文龙, 温琛林, 樊铁栓, 巴登柯夫,《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001 , 25 (4) :304-308
8. 近似模拟地下核爆炸冲击震动效应方法的探讨 薛宇龙 , 唐德高 , 么梅利 - 《爆破》 - 2013
9. 浅谈核电站用锎-252中子源 温国义 - 《科技与创新》 - 2017
10. 一种可实现临界及次临界运行实验的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实验系统 柏云清, 吴宜灿, 宋勇来
11. 某些单酸有机磷酸酯萃取Cf和Cm 居崇华, 汪瑞珍, 樊芝草《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982 , 4 (3) :186-186
12.不同级钚材料的衰变放热功率计算分析 左应红, 朱金辉《核技术》 2016 (1) :39-44
13. 印度用于找铀的氡测量方法 A.S.布哈特那格《铀矿地质》, 1973 (6) :45-47
14. 用含氡量变化来预报地震吴迪《世界科学》, 1984 (7) :64-65
15. 90年代以来核爆炸地震学研究进展 吴忠良, 牟其铎《世界地震译丛》, 1994 (4) :1-7
16.汶川8.0级地震氡观测值震后效应特征初步分析 刘耀炜, 任宏微《地震》, 2009 , 29 (1) :121-131
17. 地下核爆炸消灭大地震 田武《大科技》, 2000 (6) :31-31
18. 3MeV中子诱发裂变测定铀同位素丰度 乔亚华,吴继宗,杨毅,刘世龙《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2 , 46 (7) :878-880
19. 天然反应堆与核燃料 李盈安《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40年10期
20. 奥克洛现象——天然核反应堆 巴侍《世界核地质科学》, 1982 (5)
21. 自然界的核反应堆 刘铁庚《地球与环境》 1976 (4) :34
22. 天然裂变反应堆——奥克洛现象 烨苓《世界科学》, 1990 (4) :20-22
23. 90年代以来核爆炸地震学研究进展 吴忠良, 牟其铎《世界地震译丛》, 1994 (4) :1-7
24. 锎源中锎同位素及其子体的测定 乔盛忠, 刘亨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1983 , 17 (1) :18-18
25. 龙门山断裂带震后地球化学特征 王运生 徐鸿彪 魏鹏 马宏宇 王福海 雷清雄 贺建先
26. ~(252)Cf自发裂变源裂变碎片衰变谱学研究 沈水法, 田海滨, 周建中, 石双惠, 顾嘉辉会员代表大会, 2004
27. 44.0 44.1 44.2 44.3 44.4 ANL contributors. Human Health Fact Sheet: Californium (PDF).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August 2005.
28. ^ Emsley, John.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An A-Z Guide to the Elements New.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19-960563-7.
29. 252Cf快裂变室研制 李建胜, 张翼, 金宇, 李润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1 , 21 (4) :264-267
30.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稀土元素锎的新发现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2015 (5) :266-266
31. 锎能用于安全储存放射性废料 董丽《现代材料动态》, 2014 (12) :3-3
32. CALIFORNIUM ISOTOPES FROM BOMBARDMENT OF URANIUM WITH CARBONIONS A Ghiorso, SG Thompson, J K. Street, GT Seaborg 《Office of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T..., 1950 , 81 (1) :154-154
33. 澳大利亚铀矿资源考察 金若时, 苏永军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 (4) :276-280
34. 中国铁合金在线知识库 锎
-decay properties of 247Cf, 248Cf, 252Fm and 254Fm Elsevier 《Nuclear Physics》, 2016 , 413 (3) :423-431
36. 新疆九个褐煤矿辐射水平调查刘福东, 盛明伟, 张志伟, 刘艳阳, 陈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0 (1) :321-322
37. 核聚变原理 朱士尧 北京:中国科大出版社1992,(5)
38. 外地核中U、Th的分布、核裂变及其对地球动力学的影响 鲍学昭 《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39. 地球内部生成~3H的证据 蒋崧生 何明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 北京
40 ,氢弹如何爆炸 彭先觉 《现代物理知识》 1989年04期

上一篇:旗帜杂志社在哪里

下一篇:水生生物学报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