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东满族杂志设计

发布时间:2023-12-08 12:58

关东满族杂志设计

旗袍是民国时期一种非常独特的衣物,这种衣物可以展现女性身材的曼妙感,而且也受到了当时很多年轻女性的侠义支持,在当时旗袍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穿法。

火炕的历史

满族的名称是在明代末年(17世纪)才出现的,先秦古籍中的肃慎人就是满族的先人。

满族人大多居住在东北,这里冬季漫长,干燥寒冷,最冷时可达摄氏零下30多度。

因此,满族房屋的建筑设计重于取暖。

在魏晋时期,满族人“夏则巢居,冬则穴居”。

为了适应游猎生活,满族人又发明了一种叫“撮落”的房子,“撮落”是满语,汉语的意思是“马架子”,也叫“窝棚”。

金初,满族的居室相当简陋,《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覆之。

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

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  火炕起源于两千年前,《诗经·小雅·瓠叶》云:“火炕曰炙”。

意思是举物放在火上烧炙,与后世的火炕不尽相同。

后来,人们通过实践,发明了灶。

这种灶比炕小,由于它置火于地下,保温性很好,人或坐或睡于其上,舒坦异常。

西汉苏武在天寒地冻的匈奴牧羊十九载,主要就是得益于这种“灶式”的火炕。

火炕在满族一直很盛行,它既是寝息的设施,又是取暖的设施。

据史籍记载,金朝主子每和诸将进餐时,就于“炕上用矮台子,或木盘相接。

”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北盟录》中说,宋代满族的先人建房子时,并不满足朝南一方筑炕,而是四方皆筑之。

西炕为尊,是供神和祖先的地方,不许任何人坐。

南炕为长者卧处,北炕才是给晚辈居住的。

南宋人朱弁也作为中原使臣出使过金朝,曾一度在北方居住。

他曾写过《炕寝》一诗,诗中描写道:“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踪伏。

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

只识绝可迩,将尽还自续。

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

”可见当时生活在北方的满族人,已经开始采用煤炭作为取暖的原料。

过去关东满族传统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开式,屋门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

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

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

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

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

家里进来客人,首先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俗称“改股”)等游戏也是在炕在玩。

满族三大怪是哪三怪,你知道有哪些吗?

满族三大怪是:1、窗户纸糊在外;2、大姑娘叼烟袋;3、养活孩子吊起来,在游客眼中,生活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周边的满族人,有这些奇怪的习俗,其实是他们的先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都是为了应对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

1、窗户纸糊在外:善于观察的小伙伴,去东北的农村旅游,肯定会发现当地的民居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南侧窗子尺寸大,北侧的窗子非常小,而且在冬季的时候,还会把北窗户用砖石堵起来,进行保温处理,南侧的窗子,在没有发明玻璃之前,是用油纸糊住,这样的房屋结构,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既能保证房屋采光,冬季还能有效御寒。

冬季刮北风,由于北窗子已经堵住,这样就不会把窗户纸吹坏,同时冬季屋子里面窗户纸会上霜,等到融化以后,不会让窗户纸脱胶,从窗子上掉下来,夏季的时候,南北窗子都打开,由于是刮南风时多,窗子都打开,屋子既凉爽,又通风,因此东北地区,夏季基本不用空调,自然风就非常舒服,用纸糊的窗子非常轻便,无论是卸下来,还是挂起来,妇女和儿童都能独立完成。

因此可以说,窗户纸糊在外是为了夏季防风、冬季防潮,装卸方便的生活智慧。

2、大姑娘叼烟袋:这个习俗的成因,同样离不开当地的自然环境,甚至连很多当地年轻人也不甚了了,过去东北地区生态环境非常好,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人类在这里是少数群体,我们知道野生动物对“火”会有恐惧,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小伙伴都知道,在营地要保留火种就是这个道理,东北地区过去有大量的蛇,蛇对于“烟油”的味道非常讨厌,东北姑娘抽烟并不是为了耍酷,更多地是为了抵御毒蛇的攻击。

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父母都抽烟,家中的孩子大多数会从小就接触“烟”,因此东北地区家庭中无论男孩、女孩,抽烟的比较多,相比于外地,女孩子抽烟的数量明显多,因此外地游客会觉得奇怪,尤其是过去抽的都是旱烟,缺少纸张和包扎的东西,大多用烟袋来抽烟,因此大姑娘叼烟袋成为当地一怪。

过去人们在农田或者森林中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蛇,抽烟带来的味道对它们有驱赶的作用,是一种自我保护,并不止大姑娘叼烟袋,几乎所有人。

3、养活孩子吊起来: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东北地区还有很多以狼、獾、狐狸等为主的野生动物,它们对人类的幼崽有着非常大的威胁,当家中大人外出劳作,孩子单独放在家中是非常不安全的,因此吊在房梁上,即使有野生动物进来,也无法对孩子形成威胁;

孩子在“悠车子”里面是绑住的,下面铺的是干燥的沙子,孩子即使拉尿,也不会被泡到,野生动物因为悠车子是晃动的,再加上合适的高度,使得野生动物无法袭击孩子,家长就可以放心外出劳动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大多数都是为了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是生活的智慧结晶,有时候外面的游客会感觉很奇怪,其实是我们没有设身处地去思考,如果换成我们自己在那样的环境生活一段时间,也会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惯。

自从有了玻璃,再加上人们也陆续住进了城市的楼房,“窗户纸糊在外”和“养活孩子吊起来”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见,“大姑娘叼烟袋”也演变成了“大姑娘叼烟卷”,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会随之改变,最后留下的是故事。

上一篇:陕西人民文学投稿

下一篇:舰船知识杂志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