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杂志的撰稿人
时代杂志的撰稿人
《洞见》是一本颠覆认知的社科书,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提名奖得主,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罗伯特·赖特的重磅作品,该书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该书于2020年8月由联合读创(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罗伯特·赖特,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大西洋月刊》《纽约客》《时代》等杂志的撰稿人,他的关于科学、技术和哲学的文章,曾多次获国家期刊奖。主要作品有《神的进化》(入围普利策奖)、《三个科学家及其上帝:寻找信息时代的意义》(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道德动物》(《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非零和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被《财富》杂志列为“有史以来最具智慧的75本专业书籍”之一)。
内容简介
人的大脑是为了幸福而设计的吗?
“我”到底存不存在?
一切为“空”,还是我们赋予一切的“内涵”为“空”?
如何才能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 [1]
《洞见》是一本颠覆认知的洞见之书。作者将佛学中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证,帮助我们认清基因载体、进化心理和人类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培养出哈佛学霸的家庭:孩子的未来,隐藏在这5件小事里
“哈佛妈妈”方莉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哈佛大学。
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有一个还在“慢班”待了好几年。
在她的 育儿 经验中,有三个字非常重要,那就是对孩子多说“我爱你”。
可能对于很多中国家长来说,向孩子表达爱意是非常难为情的,也怕太多的赞美会让孩子骄傲自满。起初方莉也这样认为,觉得和孩子们说我爱你实在是“太肉麻”了。
可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非常重要,最能直接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在后来出版的书籍《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中,方莉写道,来自父母的期待和夸赞是孩子积极进步的动力。
后来她经常和孩子说“我爱你”,甚至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不忘说一句我爱你。这样的做法,让孩子在情绪沮丧时也不会有抗拒情绪,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做错了,妈妈依然是爱自己的。
美国心理协会成员Carl Pickhardt曾指出,缺乏自信的孩子不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事,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让其他人失望。
作为家长,请不要吝啬你的爱,像方莉一样大胆的对孩子说爱吧。
何江曾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的代表,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同台的还有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他也是首个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人。
何江的父母都来自农村,为了不让两个儿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选择留在农村陪着儿子们,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外出打工。
他们也非常喜欢陪伴儿子读书学习,妈妈不识字,就让儿子们将课本中的故事讲给自己听,还会向他们请假讨论没有听懂的地方,两个儿子都非常乐意给妈妈“上课”。
父母的教育方式虽然朴素,但对何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何江来说,将所学所知分享给父母并得到父母的认可,是一种认知上的正反馈。
方莉在教 育儿 子时,也采用过同样的方法,她则是刻意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事事向儿子请教,一方面树立起了儿子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刺激儿子更加努力学习。
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当我们在教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在学习。分享知识无疑是高效学习的方法之一。时代杂志的特约撰稿人Annie Murphy Paul在文章中指出,学生们学习是将将自己当作老师,比那些仅仅学习的学生,在实验结果中得分要高很多。
如果你在为孩子的成绩担心,不妨让他把所学的知识和你分享,说不定他会有很大进步。
美国生活的华人妈妈米歇尔将大女儿送入哈佛大学经济系,两年后小女儿也顺利就读哈佛。
除了学习成绩一流,两个女儿还都是美国竞技体操运动员。
米歇尔非常相信精英教育,对两个女儿的要求都非常高。
在她的眼里,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必不可少,对孩子和家长都很重要。
大女儿是个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小时候参加竞选时,准备了很长时间也还是怯场了。站在演讲台上,大女儿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呆呆的站了十多分钟。
走下演讲台,孩子简直要崩溃了,放声痛哭。站在一旁的米歇尔却并没有上前安慰,只是教导女儿要调整好情绪。
在米歇尔眼里,自己的女儿一定要学会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和危机。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未来是不能接受哈佛大学的挑战的。
大女儿也很争气,在后来的生活中越挫越勇。在后来参加社团活动时,也敢硬着头皮去采访不认识的同学、老师甚至校长,加上出色的文笔,最终成为了校报的骨干。
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很难被接受,当年的虎妈蔡美儿也曾受到很多批评。但是当女儿们长大了,却纷纷在公开场合对母亲表达感谢,小女儿甚至说自己以后也会成为一个虎妈。
当然,挫折教育也要符合孩子的个性,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要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虽然丁丁患有脑瘫,但是在邹翃燕的教导和自身努力之下,他还是成功进入了哈佛大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两个细节非常值得深思。
丁丁小学开学后,妈妈邹翃燕送给丁丁一本《新华字典》,从此遇到不认识的字,丁丁只能去查字典,就算是问妈妈,她也只会甩给丁丁一句“查字典去”。
邹翃燕也从不辅导丁丁作业,即使是老师说让家长完成的部分,她也交给丁丁来完成。当时老师要求家长给学生出卷子、批改并打分,邹翃燕先是让丁丁自己出卷子,丁丁做完以后直接打了100分,最后还是老师检查出来了两道错题。邹翃燕还毫不客气的批评丁丁怎么好意思错,一定要提高正确率。
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丁丁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写作业的好习惯,这种独立的特点一直影响他后来的生活。在考上哈佛大学后,他有备战司法考试,每天有8-12个小时都是在学习。
当代家长很容易产生教育焦虑。
孩子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试错的成本太高,对教育方法没有足够的了解又希望孩子能够有大出息。对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慎之又慎,于是恨不得将手中所有资源都堆砌到孩子身上,完全按照家长设计好的道路生活。
相反, 邹翃燕面对天生有缺陷的孩子,放手让孩子成长,却让孩子有了独立的人格。
丁丽晴收获了得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内的五所世界一流名校的录取。
在她的印象中,五年级之前爸妈完全没有提过学奥数的事情,虽然她身边很多小朋友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奥数了。爸爸妈妈都是尽力提供最好的平台,但是她喜欢什么事情、要做什么,父母从不会过分管束。
在丁雨晴看来,想要达到一个目标,需要孩子自己的主动性。自发想学的东西,别人想拦都拦不住。她特别喜欢划船,但是每天不到五点就要去训练。爸妈心疼她,让她别太辛苦,她不喊苦不喊累,一直坚持了下来。
即使是全程陪读女儿的肖永莲,也没有对女儿的生活大包大揽。在她看来,父母要做的是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后续的努力还是要孩子自己来完成。
她主动带着女儿到哈佛大学游览,让她切身感受哈佛大学的名校氛围,是否能够考上哈佛,则要靠女儿自己的努力了。后来女儿为进入哈佛大学做准备,也都是自己主动完成的,她最终也以音乐为桥梁,进入了哈佛大学。
《放养的女孩上哈佛》一书的作者说,
“通过试错法自己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真正放手的爱。这样的做法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家长的悟性、耐性和毅力,是一种大智慧。”
教养孩子的模式并不固定,但是让孩子成为 健康 、快乐、自信的个体,相信是每个家长都期望的。
船王赵锡成的6个女儿,有4个毕业于哈佛大学,另外两个也分别就读于美国知名学府威廉和玛丽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
赵锡成在教育孩子上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不给孩子们设限。
赵锡成曾经对大女儿赵小兰说:“你总统是做不到的,因为你不是美国生的,可是你有希望当个部长,每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好,一步一步来,就可以达到最高那层。”
赵小兰后来不仅考上了哈佛大学,还曾任美国劳工部部长,是美国 历史 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女性。
贷款百万也要上哈佛的詹青云,小时候经历了六次转学,从乡村学校一路走到了重点中学,小小年纪就让自己迈过一个又一个台阶。
在谈及自身受到的教育时,她说到父母从小就非常重视对她的培养,竭尽全力提供最好的平台。在父母的影响下,她也想要看看外面更广袤的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模仿和学习的过程,父母的举止言行塑造着孩子未来的样子。孩子未来的格局受到父母眼界的影响,孩子以有远见的父母为榜样,才会向往更广阔的天地
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孩子的未来可能就隐藏在日常的生活的每件小事里。
当然,要提醒家长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爱好和性格也迥然不容,家庭教育也不可能千篇一律,适合孩子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埃迪·亚当斯的简介
埃迪·亚当斯(Eddie·Adams),1933年6月12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新肯士顿。高中时开始给婚礼和其他仪式拍照。在海军服役时当过朝鲜战争的战地记者。1962年开始为美联社工作,数次赴越南拍摄,在1968年2月拍摄《枪毙越共》的那一瞬间,亚当斯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并以这张照片赢得1969年普利策奖。1972年到1976年间为《时代》杂志工作,从1976年到1980年又重回美联社,成为特派记者。在其长达半个世纪的摄影生涯中,从朝鲜战争到海湾战争亚当斯一共参加过13次战争,共获得过超过500个奖项,其中包括1978年的罗伯特·卡帕奖和三次乔治·波克纪念奖。这其中包括新闻摄影在1968年、1977年和1978年所授予的GeorgePolkAward,以及其他来自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NPPA等颁发的无数个奖项。亚当斯的重要贡献,是他开始于1988年的摄影作坊:埃迪亚当斯工作室。2004年,亚当斯在纽约由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引发的并发症而去世。埃迪·亚当斯多才多艺,职业生涯涉及了新闻、编辑、时尚业、娱乐业和广告摄影等多个领域。亚当斯的摄影作品通常被刊登在全球著名媒体的头版或是封面,比如《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生活》、《时尚》、《名利场》等等,他同时还是《时代》、《生活》和《波瑞》杂志的自由撰稿人。艾迪·亚当斯作为摄影师,他为名人、政治家拍摄肖像,而作为摄影记者,他参与(报道)了13场战争。在朝鲜战争期间,艾迪·亚当斯曾经作为战地摄影师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在他诸多报道任务中,有一个是在拍摄整个非军事区,在战争首位相接毫不停歇的情况下,艾迪·亚当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在作为美联社记者参与报道越南战争期间,艾迪·亚当斯拍摄了他最为出名的照片——《枪杀越共》:1968年2月1日,在农历新年展开即将要新的攻势前夕,时任警察总长的阮玉湾在西贡的街头枪杀一名怀疑是越共的囚犯。凭借这张照片,亚当斯获得了1969年的普利策突发新闻奖和世界新闻奖,而阮玉湾不久之后却因此而变得声名狼藉。关于阮玉湾以及自己那张著名的图片,亚当斯在Times上曾经这样写道:将军枪杀的囚犯,而我却用相机杀死了将军。可见,摄影图片仍然是世界上最有杀伤力的武器之一。人们相信图片,而实际上图片却经常撒谎。即便是未作任何篡改的图片,也往往只讲述了一半事实。这张照片所没有表述的,则是:如果你作为将军本人,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你抓住了一个可能炸死了2个或者3个美国人的所谓的恶名昭彰的坏人,你又会怎样处理呢?后来,亚当斯以个人的名义,就自己所拍摄的照片给将军名誉带来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向将军以及将军的的家人表示道歉。在阮玉湾将军死后,亚当斯一度称赞他为“正义事业”的“英雄”。
上一篇:ssci期刊名录
下一篇:形式科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