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经济日报发表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8 12:49

经济日报发表文章

【摘要】

由著名经济学家朱克力提出: 互联网与数字 科技 持续促进高技术产业提升创新效率、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时代诸多新兴产业的“ 战略母产业 ” 。而“战略母产业”本身也在不断成长,正经历“ 从互联网到数字 科技 ”的跃升。

【正文】

2022年4月25日,中央党报《经济日报》发表著名经济学家朱克力的署名文章。朱克力提出:从动能看,互联网促进高技术产业提升创新效率、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时代诸多新兴产业的“战略母产业”。

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引资同比增长52.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5.7%,实现了“开门稳”。近年来,受政策、技术、市场共同驱动,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在疫情下逆势增长,整体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投资、效益增速,均遥遥领先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其 投资比重和结构加速优化、利润加速提升、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分行业看,医药、电子及通信制造业利润增势强劲;从产品看,新能源 汽车 一马当先,机器人基础与前沿技术迭代加快,商业应用涌现并稳步落地;从要素看,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及价值链创新; 从动能看,互联网促进高技术产业提升创新效率,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数字时代诸多新兴产业的“ 战略母产业 ”。

也要看到,当前世界局势更趋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点散发,相关产业发展受原材料价格高企及"双碳"目标约束影响,面临超预期挑战。在技术壁垒高筑、供应链遭遇阻滞等重压下,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节节攀升,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威胁。此时亟需 加大保供稳价和帮扶力度,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

激活市场主体 。应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广大企业需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夯实产业基础 。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要健全政府投入为主、 社会 多渠道投入为辅的机制,加强对基础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支持。依托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紧跟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需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补齐技术短板 。锚定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抓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牛鼻子”,促进高技术制造业技术进步与新基建同频共振。加大针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短板领域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

构筑创新生态 。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强化数字赋能,发挥产业互联网平台优势和 科技 龙头“ 数字连接器 ”作用,引导数字技术向制造业加速渗透融入,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 科技 向善 理念引领 共享创新 ,促进“ 先强带后强 ”。

(作者系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高油价让汽车电动化进程进一步提速了,油价每升超10元究竟意味着什么?

《经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油价超过10元/升意味着什么?》报告称,高油价将重振煤炭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燃烧煤炭是空气污染的最大来源之一,使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石油高出30%,比欧洲人称之为“魔鬼的粪便”的天然气高出70%。但有趣的是,当我们从木材转向煤炭时,煤炭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因为它比燃烧木材污染更少。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煤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产品。

国内成品油迎来今年第11轮调价。调整后,国内92号汽油进入“9元时代”,国内95号汽油在部分地区正式进入“10元时代”,刷新了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历史纪录。根据目前国际原油供需紧张的形势和历史经验,油价将长期处于高位。

石油是现代工业之母,也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能源。除了成品油被广泛用作燃料外,石油还是化学工业的基础,为塑料、化肥、化妆品、药品和纺织品等产品提供原料。可以说,石油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对生活产生影响。高油价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重塑工业?

文章称,石油是现代工业之母,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能源。除了成品油被广泛用作燃料外,石油还是化学工业的基础,为塑料、化肥、化妆品、药品和纺织品等产品提供原料。可以说,石油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对生活产生影响。高油价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重塑工业?

文章还说,高油价进一步加速了汽车的电气化,从而促进了低碳生活。油价的涨跌与人(36.770、0.35、0.96%)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乘用车,今年以来,每次油价上涨,加一箱油往往需要支付十几元。面对不断上涨的汽油和柴油价格,网友们纷纷表示,他们不敢踩油门。高油价直接抑制了汽油车的需求,在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中,全球汽车销量都大幅下降,从而提振了节油型小型汽车的销售。

为了替代汽油,中国人曾于1931年发明了什么?

水变油事件是一个曾经在中国名躁一时的骗局,此技术的发明者王洪成是一名哈尔滨的司机,他在1984年3月声称其原理是在水中加入极少量的“可燃炔”制剂,充分溶解,成为“水基燃料”,之后水就可以作为燃料,成本极其低廉[1]。此技术及相关文章一度刊载在各种媒体上,1985年冬天,王洪成从大庆到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表演。

1987年中国国家计委拨款60万元人民币给王洪成在河北省定州胜利客车厂生产燃料。不久王洪成拿走了钱,在哈尔滨买了两套住宅[2]。1992年11月22日,“洪成新能源澎化剂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1月28日,《经济日报》发表《水真能变成油吗?》的文章,称此是继传统四大发明以来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后来水变油技术被认为是骗局和伪科学,1998年王洪成因为利用水变油技术和其他一些犯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2005年浙江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带来了“水变油”的新版本,他对媒体扬言,金义集团总工程师王先伦开发的一种名叫“金伦油”新型高能燃料,真正实现了“水变油”。后证实为乳化燃油。金义集团投资一亿元研发乳化燃油,有媒体称:陈金义进一步是“油神”,退一步是骗子。

2006年2月20日,东北人王承东号称研发“合成环保植物液体燃料油”,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事到如今,水变油是化学课的考题之一,旨在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的理解。
望采纳!

上一篇:关于科普类的文章

下一篇:学术道德论文图表